五星给以前港片的味道
大家看到最后肯定都以为是眉叔派社团的人杀死韦吉祥的,更有人大放厥词是警察迈克因为被戴绿帽而联合别人杀害韦吉祥,更有人揣测露比因多年付出而不甘心杀死韦吉祥,我想这些人根本没有去反复推敲观看!!!!眼镜男到底是谁的手下?
以下包含剧透请斟酌后观看
不是眉叔原因有四:
原因一:
眉叔根本不清楚被害死儿子的真正原因,太子手下被调走,导致太子被独眼绑架,而之后太子向韦求救的事情只有韦,太子,独眼知道,最后独眼和太子都死了,韦不说谁能知道?
原因二:
还有就是眉叔在儿子太子死后已经被仇恨冲昏头脑,只想杀死独眼,所以断定眉叔根本已经认定害死太子的人是独眼一人。
原因三:
就算眉叔猜到露比送来的东西暗藏毒品陷害自己,可是已经晚了,所有证据已经钉死,等待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就算眉叔知道是露比和韦吉祥陷害自己,在这样一个没有义气只为利息的社团,人走茶凉,谁又能真心为了老大而出头?
原因四:
眉叔完全没有必要杀死大B哥。这不解释,在整件眉叔太子的事情上大b哥可有可无,完全没有杀死的必要。
其他的什么迈克绿帽杀韦,露比不甘心杀韦,我真的懒得解释了,完全经不起推敲。直接说我推敲的结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还没有说出真相,真相就是~~~~~~杀死韦吉祥的人就是~~~~洪泰的第二把交椅基哥(影片中叫豹荣哥或者豹哥)
为什么说杀害韦吉祥的是基哥(豹哥)呢?
原因一:
在影片一开始15分钟时韦吉祥带着儿子去眉叔家,韦一进门第一个叫的人是眉叔,这个理所当然,眉叔在社团是龙头老大。(社会中也好,家庭中也是,打招呼都应该从辈分最大到小)重点是韦吉祥叫的第二个人居然是基哥(豹荣豹哥,之后用基哥代替),然后叫的才是太子。而太子居然是坐在眉叔旁边,基哥坐在太子之后。可见基哥在社团实力和贡献不容小视,可眉叔有意传位给自己的亲儿子。而基哥就可怜了,实力再大贡献再多都是徒劳,换作是任何人有能力谁又愿甘于人下?(有人会问胖叔也离眉叔一位只差,为什么胖叔不是第二把交椅,原因称呼排在基哥之后,在社团最多只能充当军事,而年级太大辈分高而坐在一位之隔,这么大的年级怎么还会去站在风口浪尖当老大,当然是墙头草在社团养老咯)
原因二:
韦吉祥在为社团砍杀小霸王乌鸦后,在夜总会上故意贬低韦吉祥,挑拨韦与太子关系,导致太子觉得韦变得胆小而瞧不起韦。韦吉祥在之前一直是太子的得力助手。
原因三:
韦吉祥杀死独眼,清除了让洪泰颜面扫地的独眼,韦无罪释放后就算当不起洪泰的老大,在洪泰也必定平步青云。韦必然是基哥当上老大最大的障碍。
原因四:
杀死大b哥有动机的人必然只有基哥,原因有二
1.B哥在之前一直是洪泰最有能力人之一,敢打敢杀,光是这一条在江湖上就有能力上位,b哥碍于头上有韦吉祥一直不能上位,韦一死,B哥上位是迟早的事。
2.b哥在和韦吉祥砍杀小霸王乌鸦时甘愿把功劳给韦时,不难看出B哥忠肝义胆,对韦更是一心一意,在韦遇到独眼多次挑衅为难时,b哥就说所有兄弟都挺你,可见b哥对韦的支持与认可,所以想杀死韦吉祥,b哥不除,后患无穷,韦一死,如果查出基哥从中作怪,报仇是迟早的事!
所以基哥在最后杀死韦吉祥和b哥的可能性最大,基哥想在洪泰老大的位置站稳,韦吉祥必除,防止b哥复仇和上位b哥必死!其他人杀害韦都有原因,却说不通为何杀死b哥
第一次影评分析,望大家多多支持,纯属个人见解以及分析,片子毕竟不够严谨,bug还是有点,禁不起推敲,欢迎讨论
不得不说香港的黑帮片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它每次都把里面的反面人物都塑造成了大家都喜欢的角色。由王晶导演,刘德华、梁咏琪、关秀媚主演的《龙在江湖》就塑造了韦吉祥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
影片一开始从刘德华饰演的韦吉祥给人停车开始,展现的是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刘德华为了生活而开始从事新的工作。对于以前那个经常骑摩托车飙车的黑社会大哥来说,江湖上留下的只是他的传说。而这个时候韦吉祥已经有了老婆和孩子,对于他来说,一份安定的工作能够维持养家糊口就可以,那个打打杀杀的江湖对他来说已是过去式。同时为了实现给儿子的承诺,不能有个坐牢的爸爸,他也在时刻克制自己身上吧的江湖性。
然而他毕竟是江湖中的人,即使他自己想全身而退,而身边的人却未必。一次在饭店吃饭不经意间介入了太子和丧波的争斗,为了救太子,他再次卷入了江湖争斗,而这一次卷入让他万劫不复,从此再也无法脱离江湖,直至招致引来杀祸。而这次他孤胆救主的行为也再次将他的江湖性激发,真是应了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这次卷入争斗,也让他失去了自己的老婆,毕竟江湖人之间的争斗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然而这场救主并没给他带来什么好运,反而让他越陷越深,在打打杀杀的江湖上脱不了身。接下来江湖帮派开会分配他一个新的人物去对付另一个小霸王,而在这次拼杀中他已经变得胆小懦弱,最后是小弟们帮忙杀了小霸王。
人在江湖或多或少都是为了面子,即使这样后来韦吉祥仍然吹嘘自己如何英雄,直到被其他人揭穿。然而即使这样,他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终究逃脱不了森林法则,他依然是被势力集团利用的一个走狗而已,以至于太子每次都这样称呼他。所以说这个社会真没有什么所谓的公平,所谓的公平都是靠你打抱不平而换来的。大家在职场上也会一样的体会。职场就是江湖,而这个江湖都是被少数几个权势高的人所把控,他们来制定规则,他们来营造所谓的公平,其实所谓的公平只不过是少数利益集团内的分配而已,跟大多数人没什么关系。就像片中的韦吉祥以为靠自己的奋斗和拼搏能够晋升能够挤入上层,其实最后发现自己只不过被所谓的权势利用而已。只要是对权势有利的事情肯定想着让他干,而当他一旦有问题麻烦时,权势躲得远远的。这与当今的职场又有什么区别呢。有时不得不说职场就是极少数权势控制的规则,可以说为所欲为,就像太子骂韦吉祥一样,想怎么骂就怎么骂,想欺负他孩子和女朋友就欺负。这是一个嘴上讲着公平而实际并没公平的丛林江湖。
作为这个片子最感人的地方可能就是韦吉祥这个爸爸角色,虽然自己在江湖上打打杀杀,却训斥孩子为什么跟别人打架,即使是天下最坏的坏人,在孩子面前作为一个父亲,仍然是一个好人,这也是为什么梁咏琪饰演的大律师到最后非要和男朋友分手来帮韦吉祥来一起骗法官,为他洗脱罪名,从而实现孩子有一个没有坐牢的爸爸的心愿。
其实你如果看完整部电影会发现韦吉祥是个好人,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只是生活所迫为了生计而选择错了道路,被太子利用来从事非法交易。而他最终也选择了正义来揭发了太子的不法行为。后来终究被丧波仇家追杀,而让他走上了不归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当丧波迫害他家人时,他跪下来向警方求情,希望回家保护儿子和女朋友,然而警方终究没答应。刘德华把一个底层人的艰辛和辛酸演绎得十分到位。
而至于梁咏琪饰演的律师和韦吉祥产生了爱情,个人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和对韦吉祥这样一个在黑社会中出现的好人的好奇和吸引,而作为职业特点理性的她也知道他俩根本不是一路人,不会有结果,所以在不计一切地帮助了韦吉祥,甚至当庭公布自己是韦吉祥的女朋友和他24小时呆在一起,为他做了五顿饭,这点连男友都无比嫉妒。然而最终当韦吉祥当庭无罪释放,她最后选择的是看他一眼,而且知道这一眼后将永世不再见。正如她说的让你追到又怎么样呢,知道两个人根本不可能,最后多看一眼,我看完了这一眼再也不会回头了。最后结局很闹心也很惨,正如那句话出来混的,都是要还的。
或许,爱在一瞬间,就像烟火,只是灿烂一时,但已足够。
按照这个线索去回顾港产黑帮/警匪片的脉络,可能不完全准确,但是就能看到一些单部影片以外的有趣的点,比如某些母题如何回环往复地利用、发展和退步,比如影片明里暗里体现出来对社会历史的关联性。
“黑社会”的生存法则,从早期的崇尚凶狠,道义至上,变成一段时间后的崇尚智慧,再到后来,拥有智慧和胆识的人仍然无法摆脱命运,陷入情感纠结之中。无论那是隐藏在主角心中的黑暗,还是隐藏在时势中的黑暗。“黑社会”从一个真正的“社会”,变成了一个社会的黑暗角落。甚至有了一些客观唯心的色彩。
我去想过早期一些分数不高的影片里出现的不合逻辑的片段为什么出现。直到近期,尤为关注港地的风波和一直潜伏的社会问题,越发觉得这在影片中有一种集中的反映。不管是否符合当下语境的逻辑,用不同的故事和角色表达的同一个意思。
这个类型中的代表作绝大多数是悲剧(即便结局是正面的),主角经常传达出疲于奔命的状态和挥之不去的绝望感,这可能是xx主义社会的反映和大多数人的阶层性。
控制一个地区的绝对力量永远稳如泰山,再过几百年也不会消失,执行层的人只有听话做事受委屈的份,但是永远也不会有安全感,他们既是被利用和剥削劳力的人,同时也是风暴来临时首当其冲的人。
《旺角卡门》里的张学友是没有天分又想做英雄,所以很悲剧,但是里面华仔同样也悲剧了,他们的世界不保护英雄不保护“义气”这种理想化的精神,然而跟华仔各种斗来斗去的反派小头目也悲剧了,只有隐藏在背后的配角“阿公”一个人啥事没有。这不是它的主题,但是这又如此清晰地隐藏其中。
《龙在江湖》系列里面,华仔继续悲剧,救了太子一命却并没有真正被太子感激或者融入他的世界,他自己要被太子明里暗里欺负,儿子也要被太子父子欺压,“阿公”们坐成一桌唯利是图高枕无忧,但当街械斗这种最危险的事情总要华仔去做,警方要捣破社团罪案的时候,也是以华仔为突破口。实际上华仔只是个什么内情都不知道的庸碌小市民罢了。与大律师的爱情、街头飙机车的表面风光在华仔的现实处境面前无谓又缥缈,毫无浪漫色彩。
《暗花》把这个隐藏的话题直接提到明面上作为主题。
《暗战》的刘青云和刘德华,一个一直被许绍雄针对,两个人有很多喜剧性质的对手戏,一个完成了一轮华丽的布局表演之后,直接死掉了。同样,那个社会的面貌和性质不是主题,但是联系起来就很明显地感觉到它跃动其中。
《黑社会》中的小人物,终于有机会去争夺那个看起来最为稳固的席位。但最终,他们仍然摆脱不了被绝对力量控制的命运。
影片里的爱情都是悲情,也是这种绝对力量的原因。
很多年以后的历史课本可能会有这样一条吧。
PS:
一些被反复用的母题,还有黑帮复仇和兄弟对立(一警一匪,这算是小地方的特色了),执行阶层的影射和命运带来的绝望感,除了上述,还有两种表现形式是金盆洗手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被牵连的无辜者无法逃脱。
“不做大哥很多年”“不要拿枪指着我的头”“我想做个好人” 这些在类型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精神,认真看起来,都体现出抗争命运不可得的绝望。
还有一条是悲剧爱情,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悲剧小人物还像“种马”一样被各种美女喜欢,一来是动乱与性别不平衡社会的映射,目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二来那更多只是某些导演编剧的个人幻想,放在那种黑暗压抑动荡无安全感的社会里,哪有工夫考虑爱情,会喜欢危险人物的女士也只会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女子吧。
年轻的刘德华演技还很生涩,肢体语言里夹杂了模仿和夸张。梁咏琪,含无瑕疵的脸上能掐出水来。这些是我喜欢的人,是我喜欢的回忆。结尾处,律师想得很明白:就算在一起,也会分开,我们终究没有可能。人生的轨迹出现美好的交叉,然后各自行远。只是,律师小姐有回忆,而阿祥没有。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这部电影有比《旺角卡门》差到哪里去。刘德华自己都说过在他早期的电影作品里,有相当一部分角色是最终亡命的,这算是比较经典的其中一部,起码在龙系列里面是好的
祥弟这个角色好典型,投机想背靠大树,本事欠奉,只有逼到死角才能反转。黑社会偷自行车的人。社团没有兄弟讲义气。明知有仇人却不转移家小,刚好关秀媚知道怎么诱郑浩南去找吴毅将,毒品藏在礼盒里陈惠敏居然看不到,细节随便,感情线不可信,整体节奏拖,只有暴力是看点
最后的结局让人心痛。最后的那首歌sax前奏响起更让人泪涌。对于华仔的演绎,算是一个转变。
逼良为娼的人生路,腹黑对腹黑,一山更有一山高。为何香港黑帮兴风作浪,就是因为没有回归祖国大陆嘛!
这里面警察讨人嫌(方中信演的警官自私又狭隘),黑帮讨人嫌(基本是群瘪三,如果这是有教育训诫意义的又为什么起个拉风的电影名),男主本来能博人好感可惜最后加的女律师感情戏实在是大败笔,觉得这男人对感情很不专一;而女律师也莫明其妙她明明一早就知道男主身边有女人不是吗,简直是漏洞
看完结局又听了几遍《你是我的女人》。全剧真的是大洪小朋友最可怜,从小没有妈妈,没过几年眼睛又被变态戳瞎了,现在爸爸也没有了。唉。一切不都是大人的错吗,小朋友做错了什么。
那时候的梁咏琪真美啊,气质也那么的纯,整部电影只要看她就够了~~不过王晶的这个故事也太悲催了点。小盆友也演的不错,酷酷的~看到梁咏琪,依然很心动啊,太喜欢她了!!!!!!
王晶:“這是我相當喜歡并自信拍得不錯的一部片,也把陷入低潮的劉德華帶回高峰,我記得我在他身上畫了跟陳惠敏身上的兩隻飛鷹一樣的紋身,又染金了一頭頭髮,那種末世紀蠱惑仔的味道就全回來了,而且我要求他改變演法,前半部變成吳孟達,后三分一才演回劉德華。”
ruby这个角色太苦了,通篇卖惨
刚开始祥弟杀入人群救太子时,这女的脑子进水了?你男人在拼刀不是在拼酒诶,你担心他你去看一下?秀逗了啊,白白被撞死。导致了后面祥弟的一切悲剧,他怕了。其实,在这里,法律也是被律师肆意玩弄的,既可以陷害他人又可以给他人脱罪。
看了几遍了,一部传统香港九十年代黑帮电影,没有那么多英雄气概多的是儿女情长。这几天看了几部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还是一样触动,突然发现什么叫经典?为什么现在的电影投资甚大缺少了经典的出现?因为他总少了点什么,少了一股子劲儿,爱情里爱到痴狂颠傻在外人看起来像个神经病一样的劲儿。
边个吓过我地,佢地会好后悔。
最有印象就是刘德华在法庭上饱含深情的自白后给梁咏琪的一个鬼脸。呵呵呵。。笑死我了
张弛有度,时间长不脱节奏,结尾的追逐和台词和镜头都很经典,可惜是伤感的美ruby和sandy各女主颜值真高,水嫩水嫩的,那个年代随便一个香港女星都比现在好到哪里去感觉像是上世纪里代表了一整个电影风格的收尾作,进入千禧年的香港就慢慢转型,看不到这么直白、热血的江湖烙印了
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剧本无可挑剔,故事讲述张弛有度,人物关系设置巧妙。华仔演技成熟,梁咏琪端庄大方利落洒脱,成为经典形象。电影可供探讨的话题很多。香港社会转型期的阴暗一面。人在江湖,只能以江湖的方式复仇。即便胜利,最后还是横尸街头。即便知道,还是忍不住去爱。难忘咏琪最后那一眼
我以为梁咏琪不帮刘德华辩护是因为Ruby,我承认是我的格局小了……
泪点很奇怪,懂事又可怜的男主儿子像我小侄子,当看到他被打、眼睛被戳瞎,真是控制不住。P.S.女神起点太高,22岁就演大律师,这不是大学刚毕业的年岁吗?
我认为大多数豆友对王晶有偏见。
就为了梁咏琪最后让那段话,这片子值四分!追到又怎么样呢,我们即使在一起,也不过一两年,之后一定会分开,那么还不如不要在一起……我想等老了以后想到彼此都会笑……我再看你这一眼,我只再看你这一眼,就再也不会回头……很理智又很克制,两个世界的人终究不可能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