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爽然没有念完的一段红楼里的词句,也许,恰描述了整个故事,还没有看完,先放一放,放一放……
2 ) 有清淡的哀伤
周迅那个小女子在电影结尾,站在阳台上,望着纷飞的雪,这样说到:原来,心动的地方才是故乡。
一段宝黛式的悲剧爱情。
两小无猜的表兄妹在时光中渐渐靠近,却因为种种世间的不如意而终于失之交臂,再相逢时,伊已嫁作他人妇。
恍如隔世。依稀旧梦又渐渐在眼前变得清晰。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穿着制服的少年骑着单车,载着女孩,单车哗哗啦啦轻唱,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印下青春的车辙。一转身就是春天,少男少女漫步在山顶的桃园,粉的白的花开了满眼,幻化出两张涉世未深的脸。
点点滴滴的爱情,遥遥摆摆的成长,长成心中一朵小小的、伶仃的花,只有自己知道,无依无靠。
表哥是订了亲的表哥。
他们所做的挣扎,一切一切努力的手段,在旁人眼里,不过是无谓的叹息,定格成一个苍凉的回眸。她不远千里跑去找他,见到的却是那位美丽的未婚妻。
两人成双,三人即痛苦。而他,只是埋头,一笔一笔,在纸上划下数也数不过来的她的名字。
爱情,是在枝头颤袅的花。稚嫩的,经不住冰雪。不够成熟,无法宽恕。单单渴望拥有,以为这一刻就是天长地久。不明白的是:一点微光,无法照亮整个深巷。
在送她回家的火车上,他们相互拥抱,却不知道这就是两人最后的拥抱。
再见面时,她已成为医生的未婚妻。相对无言,原本终于下定了决心,到了临了,什么话也说不出口。
大雨的巷口,她把围巾系在他颈上。从此无法回头。
都以为今生不再相见,万万没想到,许多时候,见面也不过是一次回头,残酷的是,彼此都已在时光的河流中,逐渐沉溺,成长为面目不清的模糊的路人。
机场的邂逅,是在镜子里望见,昔年梳着长辫子的女孩已经盘起头发嫁为他人妇。四目相对,中间隔了数年时光,彼此都不复年少的轻狂。密密匝匝的中式立领旗袍,层层包裹住久已冰封的心,原先如同邻家男孩般亲切的少年亦被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所取代。
她想过不顾一切的追上去,告诉他这么多年的相思这么多年的等待这么多年的期盼原本以为往事不过如烟只可用作怀念再次相见却把奢望变成现实。但是,曾经刻骨铭心的那个人,早已经不复当年可以无拘无束带着女孩上山赏花观雪的少年。传统的东方男人,典型的隐忍与退让。面对她的来访,唯一的回应是选择再度离开。把所有被人离弃的尴尬和落寞推给最后留下的那个人。
等到她闻讯赶来,眼前只剩一屋凌乱,满室寂寥。窗帘在深秋的晚风中翻飞。默默转过头,空洞的眼神,没有一句话。人处在最深的痛苦,不会呐喊,也不会流泪。所有的悲伤要积淀在从此以后的岁月里,用剩下的日子,一点一点的尝。
从远方,他在寄给她的信中写到:……你喜欢的那个守仁已经死了,现在的我只是躯壳。……我曾经天真的以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如今看来,我们的这一段情,只是悲伤。
她走上阳台,外面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飘起了雪花……
“守仁,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十年前,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以为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异乡。……我没有骗你……我活着这些年,都是为着你的。……而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男人永远也无法明白,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在她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不过是一个天长地久的拥抱,哪怕从此死掉,也可以在爱人的眼光中得到永生。
3 ) 果然有的书不适合拍电影
看完书后试试看会不会有电影,果真有。
自认为导演演员选得不对,周迅有灵气,但书中的宁静自然比她多一些说不出来的味道,在电影中,没有找到。
张信哲的声音是败笔,而且爽然不应该更瘦更高更有主见的样子吗?在电影中还是没找到。
读书的时候,读到爽然心中有离去之意,收拾行李,要求宁静留宿一晚时,那时内心是很悲恸的,在电影里,少有这种心疼的触觉。
也许,是被张信哲的声音打破了什么。
正如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破。
不过,片尾曲倒是可以的。
算是看过。
4 ) 误解?还是无缘,烟雨中,看不清
2002年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当时就感动的很,并且流泪过好几次,当然,看的不是特别顺利,就是说电影语言的运用,没有让我100%理解,但是,我是喜欢它的.
今天,CCTV6重播,我还是忍不住再看一遍,这次是彻底,100%看明白了,尽管已经大致知道结构,步骤,发展过程,我还是忍不住一次次跟着电影的情节发展来流泪,因为这次我是纯粹为了这2个人的爱情而流泪,我不用再管电影语言,看了豆瓣上的大部分评论,都写的很好,转一段如下,写出了我的感想:
爱的本质不会叫人痛苦,而爱的事实是消磨。坐在河边的爽然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名字,就不用负很多责任了。”“比如呢?”,宁静满怀期待等待下文,爽然欲言又止。爱里的灵犀走到尽头,那爱也要消亡了。“没什么好说的。”爽然就这么心事重重的样子,任凭梦想的幸福在遥不可及的彼岸。于是,宁静在没有承诺,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对爱人好的决定,自己先选择了放弃对方,她喃喃说:“这样你也可以不用左右为难了。”她可以等,可她害怕爱情的消磨,害怕相爱的人在沉默中摧毁她,她该怎样唤醒这个节节退缩的男人啊!女人的力量实在太小,爱情中的以退为进是万不得已,是经不起推敲的幌子,是千百年来女人拼尽力气的孤注一掷,可男人却总是会深陷这个圈套,深信于自以为是的事实,头也不回便放弃了。
无结果的爱情大概是这样的:在我不想走的时候,你要我走,在你不想走的时候,我没有叫你留下,两个人的缘份就在走与不走间燃尽消磨耗费了。
宁静在下雨天,因为爽然的守口如瓶,爽然的隐忍,爽然不坦白,爽然从不承诺,也从不对自己说心里话,气愤之余,感觉有些无望,把深夜守候在自己家门口(估计是小静的父亲不欢迎爽然)的爽然推倒在水塘,他们在黑夜里沉没;爽然的厂房被烧,大病初愈后鼓起勇气找到宁静想求婚,还未出口就看见了爱人指间的戒指,于是爱便再没有机会,更没有勇气说出口了,因为爽然说如果小静拒绝了,那他就要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对应的是影片结尾处小静收到的信,信上说10年前自己就死了,说的就是这一幕,他以为小静是会拒绝了他的,可是,他们两个当事人是完全误会了对方,并因此耽误了一生!!!!!!!我们这些读者,这些看客,都忍不住想要替爽然说出来了,可是,他们就是没有对上。
他们年轻时的最后一面实在太过潦草。说不出口的爱最是惨白,生活的残忍莫过于此。
自己一定要把握自己........误会和误解害人杀人于无形
5 ) 再见烟雨 红颜未老
你说你这十年来活着根本就是多余。爽然,你永远也不会明白,十年前妈妈去世的时候,我觉得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异乡,而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真的没有骗你,我活这些年就只是为着你的。而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赵文静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对于这十年的等待该是多么无奈。
当我终于明白了你时,你却找不见了。我在这里,在我相信你会出现的这里,不停地寻找,一直在等待,留着自己这条命,只是想再见到你,把十年前的错过,寻回来。
是你,是寻找你,见到你的执念,支撑我穿过战火,活在我不爱的人身边;我逡巡电影院,我吃王家沙拌面,都只是想再见到你。
可最后,你只是告诉我,你已不是你。你逃离,逃离我的执念;我亦明白,时光流水,被带走的光阴,便真的再寻不见。
你说,我们的关系好像一直都是悲伤。其实你忘了,那年梨花如雨,在你的脚踏车后我感受到的风是温软的。那时候,我们离得很近很近。你说,那是悲伤吗?我说,有你的年月里,才是我遍寻不见的故乡。
这就是我们再次相逢的意义吗?让我放下在今世再等待你的执念,回到过去里。
梨花林,我闭眼坐在脚踏车后座,你呼哧呼哧蹬着车,回头看看我,故意晃了一下车把手,我一个趔趄差点掉下车来。我打你,你大笑了起来……
再见烟雨,红颜未老。
写于2012年12月重温
6 ) 那一生的爱情:我读《停车暂借问》
其实是读了对电影《烟雨红颜》的评论后才知道有《停车暂借问》这样一本书的。才知道自己是那么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钟晓阳这个才女和她这部17岁时出版的影响香港一代年轻人的爱情小说。
小说分作三部: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从东北写到上海、香港,从四十年代写到六十年代,从主人公宁静的十八岁写到三十几岁,女人一生最美好的年龄就那么在三段情中流逝掉了。
第一部《妾住长城外》徐徐地向读者展开了大富人家千金宁静的初恋故事。那是一段发生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的故事。两位二八少女在街上边吃东西边闲聊同龄人的爱情故事,突遇日军袭击的警报拉响,仓促间逃入防空洞的那一刻被日本男孩千重绊倒,男孩来不及道歉就拉着他们把防空洞跑。冥冥中,这一段爱情故事注定与家仇国恨联系在一起,注定没有结果。而日后在宁静的老家三家子村的与东关军通译管的儿子千重相遇,与千重在田野游玩时,家里的佃农听说千重的身份后的一句“当心才好”,父亲在得知女儿与千重的交往后提醒女儿的话“不要忘记平顶山的浩劫”,更注定了宁静的初恋就是一段没有结果的故事。可不管怎样,犹犹豫豫间,那种感情还是在蔓延。而最后,一国的胜利自然意味着一国的失败,异国爱人的身影最终渐行渐远,消失在夜的尽头。
如果说宁静与千重的没有结果的爱情多少与时世有关的话,那么宁静与爽然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与人的性格息息相关的。彼此都是那么深深地期盼着,爱着,却总是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的存在,使这段爱情最终无果而终。因为两家的特别的关系,因为爽然的未婚妻陈素云的存在,宁静和爽然之间的感情总是那么的虚无缥缈,那么的不确定。只有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宁静才觉得是深深地爱着的,而在人群中时,却感觉爽然总是好像与自己不相干。任性的宁静离家独住抚顺时,冬夜的抚顺街头,宁静坐在爽然自行车后座上,闻着男孩身上的味道,感觉就像一生一世。可是,该说的话总是没说出来,不该出现的人却注定出现在宁静的生活中。与爽然的故事还没开始多久,宁静回到老家三家子村,偶遇停车问路的青年医生熊应生,这一段“停车暂借问”的插曲就为宁静和爽然的故事结局打下了伏笔。
最终,熊应生与堂弟一把大火烧掉了爽然创业的梦想,也最终烧掉了他的爱情。丝绸店着火后的第二天,失魂落魄的爽然跑道宁静身边,呆呆的,一句话都未说,娇弱的女孩正为熊应生的求婚和是否离开病后的父亲独住抚顺而烦恼,却没有注意到男孩遭受的重创。而陈素云的一席话最终让她决定放弃,因为陈素云说,爽然苦心经营他的事业是为了日后让他的妻子过得舒舒服服,对于陈来说“妻子”的所指是准确的,对宁静而言,所指虽然有些模糊解,但事实是:陈素云最终还是爽然的未婚妻。最终,还是放弃。接受了熊应生的求婚,还是给自己留了退路,先订婚,或许还是心存希望,虽然一切都已成了定局。消失了一段时间的爽然来求婚了,可是已经来不及开口, 也再不用开口。爱,最终没有说出来。一段本来可以促成的姻缘,就这样没了。“每个人都有过快乐的日子,属于他和宁静的,已经完结了。“ 非常冷静的结论,刺痛的,不仅仅是宁静和爽然的心,还有读者的心。等到一切真相大白,斯人已到了地球的另一端,对时局的忧虑还是使宁静选择与熊应生南下上海,与烧掉了她和爽然未来的男人一起生活。很残忍的安排,仅仅是因为她想留着自己的命见爽然。或许,这是没有选择的事。
第三部宁静和爽然的重逢和再次错过,进一步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感。十五年的分离,已经物是人非。虽然这么些年,宁静依然固守着那份爱情,依然希望有一天能面对爽然。真正见面时,真正在一起时,宁静却一直没有提当年的种种,一直没有告诉他自己是爱着他的。。宁静还是宁静,可爽然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爽然,谁也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生活的磨难。“我老了”。这句话他重复了很多次。在爽然看来,稳定的生活是自己需要的,而宁静的生活,在爽然看来是稳定的。自己已经沉了下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两个人一起沉。虽然宁静想追随他,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补偿心理,补偿当初她的嫁予他人。十五年前的错过的东西,竟然还是没有能够回来,十五年前没有开口说出的话,竟然还是说不出来。
爽然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临行前的一夜,最终挤到了一张床上,算是做了一夜夫妻。“宁静侧过脸来吻他,吻他的嘴角,吻他的颊,他的额,他的眼角,唇间涩涩咸咸的,是他的泪。“ 爽然去了十五年前去的地球的另一端,向十五年前一样,宁静以为他会回来,最终会相守,孰料一场爱情就这样结束,这一次,是永永远远了。或许十五年前,这一场爱情就已经过去了。
有一种东西叫做命运,等不及人挣扎,它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很多年前,熊应生的“停车暂借问”已经注定了宁静与爽然的爱情的结局。人生既然如此,自然不能抱怨,只有静静地等待它过去。正如小说的结尾,爽然走了,宁静痴痴地在他家的阳台上看着外面的风光。一个瘦小老妇伛着身子一件一件地从屋里拿衣服出来晾,风会很快地把衣服晾干,也会很快把泪吹干。一生,也将很快过去。
可惜了哲仔,里面的表演简直可笑
鄙夷片中躲躲闪闪欲言又止的男人,她一直都是跟你了,即使跟着你沉。你却连接纳的勇气都没有
周迅的嗓子+张信哲的嗓子=导演很有想象力
传统的爱情悲剧的套路,张信哲有点囧
原著不错
女人选择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取景大氣,但故事無聊,像沒啥人生經驗的人編的,設定還頗似《幾度夕陽紅》(鍾粉別生氣啊)。選角失當,周迅雖好,男二邱心志卻完勝男一張信哲。讓人出戲的點不少:女主在病床上的濃妝,熊醫生和表弟咖啡館密謀的模糊焦距,以及時代不符的《婉君表妹》電影、「美丽日記」和「般咸道官立小學」牌匾!
电影对原著《停车暂借问》有所还原,但书里那种收敛而典雅的风格很难表现,人物激烈、文字淡然,奇特的冲突感。@刘恩凡 @金马洛 要不要我们做一期#书影同读#,来探讨探讨呢?也许是选角(周迅/张信哲),也许是镜头?
阿哲演的林爽然弱爆了,刘大导演就这么吝啬不给找个配音吗。三宝的配乐很出彩,迅哥儿是演什么灵什么
停车暂借问
钟晓阳《停车暂借问》电影版。迅哥美。
还行,张的演技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周迅那时候可真灵
小说超好看哦!电影拍的还不错。
像你这样的人,我是没法子帮你提起来的,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你一块沉。其实我对你的感情,本来就是自暴自弃的。 原来以为,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天堂。而现在,我才知道,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遗憾的是爱情??
小时候看的,隐约记得迅坐在爱人车后甜蜜的模样。记得那时记住了停车暂借问这个回味十足的名字。
阿哲演的
我记得我为了阿哲还专门找来看,以一个歌手来看,他演得不错啦
周迅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