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

DVD国语

主演:陈道明,何政军,许晴,修宗迪,李建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英语,法语,汉语普通年份:199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1919 剧照 NO.1我的1919 剧照 NO.2我的1919 剧照 NO.3我的1919 剧照 NO.4我的1919 剧照 NO.5我的1919 剧照 NO.6我的1919 剧照 NO.13我的1919 剧照 NO.14我的1919 剧照 NO.15我的1919 剧照 NO.16我的1919 剧照 NO.17我的1919 剧照 NO.18我的1919 剧照 NO.19我的191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的191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陈道明 饰)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顾维钧好友肖克俭(何政军 饰)之妻梅(许晴 饰)专程赶赴巴黎,寻找投身爱国工人运动的克俭。克俭在法国的活动、以及国内浩大的群众呼声令和会中的顾维钧等感受到责任重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眠之夜2020放手再爱阿德里恩的异想世界神机奇缘正年忌日快乐2双瞳国语花牌情缘上之句我是班主任清白的复仇

 长篇影评

 1 ) 外争主权——巴黎和会上的顾维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在巴黎召开了大会,这次会议本应是全世界各国一同协商建立和平新世界的大好机会,却被以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为首的列强阴谋篡改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在一战期间贡献了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劳工,这些中国劳工远赴欧洲,在那里他们有效地支援了各国的工作,给一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些,却被日本代表称之为“中国在一战期间毫无贡献,未派一兵一卒”。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顾维钧怒不可遏的对日本代表予以驳斥,赢得了在场众人的掌声,而日本代表也被说的哑口无言。

顾维钧于1888年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交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务,后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被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认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现的两个半外交家中的半个,另外两个是“李鸿章”和“周恩来”。

弱国无外交,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虽然同样是战胜国,却被剥夺了应有的权利,最终也没有在会议上保住中国的山东。随后,国内因此而爆发了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不可遗忘,当时的屈辱我们不可遗忘,2018年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紧急会议,当时,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在会上怒斥美国以谎言为由发动侵略战争,但他发言一开始,美英代表就纷纷离席,叙利亚外交官会后无奈的坐在大厅的一角,这一幕与我们当时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多么的相似。庆幸的是,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再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像以前那样任意践踏我们国家的尊严。

叙利亚外交官

青年同学们,五四运动虽然过去了100年,但是我们国家仍然需要继续砥砺前行,不能为一时取得的成绩而止步,而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在于各位同学,我们的国家有西北的荒漠要治理,有东北的经济需要振兴,有南海的主权需要维护,有滇桂黔需要发展,有宝岛台湾需要回归……所以,我们的国家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们能够结合国家需要,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我们的工作也能够留在历史上,从而使自己的名字熠熠生辉。

 2 ) 被人看不起的那个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被人看不起的那个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我的1919》,最近再看完它,内心总是波涛汹涌,为那个时代下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赤诚儿女们深情点赞,他们在那个灰暗的时代,活出了一束耀眼的光,照亮了后辈们前行的路。

如果说拥有全权代表职位,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官的顾维钧先生是生活在镁光灯下的耀眼星河,那么,他的好朋友肖克俭则是在黑暗中点亮那些镁光灯的勇士。

一个为外交而生,一个为爱国而亡,生命鲜活而炽热,令我们无比佩服。

肖克俭和顾维钧都是爱国勇士,顾维钧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为爱国撑起一片天。肖克俭用自己的演讲和倔强,为爱国铺好一条路。

在时代的洪流下,顾维钧令人敬佩,肖克俭也同样令人敬佩。

当然,最初的肖克俭,是不被认可的,就连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顾维钧也不例外。

一向隐忍克制的顾维钧不清楚好朋友肖克俭这样做有何意义,是有助于国家,还是有助于人民?顾维钧不留一点情面,直接质问过他。

可一向被别人认为是鲁莽,做毫无用处事情的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当他得知作为战胜国的祖国,在巴黎和会上仅仅给两个席位搪塞的时候,他愤怒了。他组织起爱国人士,一起发出抗议。他们质问外交团,抗议英、法、美、意的居心叵测。

他也因此被捕入狱,后来被放出来后,又被殴打得遍体鳞伤,他也无怨无悔。

当妻子拿到外国人拍的国人参战的照片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外交官好朋友是否用得上,是否在巴黎和会上有助于好朋友的发言。

所以,他不顾跋山涉水前来看望他的娇妻,一心投奔到为心爱的祖国摇旗呐喊的事业上。

顾维钧在会上将日本代表牧野男爵怼得哑口无言,最卓有力的证据是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它足以推翻日本的胡搅蛮缠,也足以证明祖国为这次战役付出的诸多努力。

那场辩论,顾维钧赢了,肖克俭的努力做了大贡献。

后来,日本欲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几次交涉无果后,英法美为了自己在亚洲的利益,包庇日本的巧取豪夺。

肖克俭看透了英法美的丑恶嘴脸后,他聚集起爱国人士,阻止罢工,举行游行示威,竭尽全力为祖国捍卫尊严和死守底线。

甚至在看到好朋友时,拳脚相向,想以此打热他体内已经冰冷麻木的华夏血液。其实,好朋友顾维钧从来没有弄丢过他的爱国心,只不过是与肖克俭不同的方式爱国。

老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肖克俭和顾维钧属于前者,日本代表牧野男爵属于后者。

后来,眼看着英法美越来越受日本左右,便和一群爱国同僚们抽签决定谁去英勇赴死,以此换取英法美的关注,以此打消支持日本的念头。

后来,肖克俭坐在英法美国旗拼凑的大旗前,在滚滚大火中献出了生命。

可能很多人看到肖克俭的做法会觉得他幼稚,又或者觉得他一意孤行,毕竟他从未考虑过妻子梅的感受。而且,就像顾维钧说的,他这样做不知道是有助于人民还是有助于国家,站在外交官的立场,好朋友肖克俭的行为甚至会给外交带来不利。

可是站在肖克俭的角度想,他不顾个人安危,顾不得妻子,不惧列强的欺辱,敢于在异国他乡唤醒华人、国人们的爱国热情,燃烧赤子之心,这是何等的勇气与激情。

他很清楚自己可能会被人看不起,也很明白自己的做法太过激进,但他很明确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热爱祖国,所以他不惧狂风暴雨,依然勇往直前。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多少人苟且偷生,有多少人离经叛道,有多少人忍辱负重,而肖克俭却敢于掷地有声的为祖国努力奋斗,不屈不挠,这是何等的赤诚?

别说是生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的人们,敢于向祖国掏出真心和实意,就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却仍然有人崇洋媚外。

很佩服肖克俭的勇敢和执着,为了爱国的初衷,坚持到底,哪怕付出生命,他依然是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和怀念的爱国志士。

 3 ) 理想叙述中的顾维钧——简评《我的1919》

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重要的不是事件发生的年代,而是事件被讲述的年代……它代表了面对当前纷纭多变的世界发展格局中中国人民的心声:中国尊重世界各个民族,也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尊严……”[1]这部电影拍摄本身之目的,即包含着对于当代民族情感的表达,而并非是描述历史本身。“艺术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这是可以理解的。

而当今的国际环境已不同于往日,我们回顾这部电影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民族情感的宣泄,而是将其中成功的部分抽离出来,借鉴到当今的文艺作品创作中,同时对其不足进行反思。

这部电影是一个“命题作文”,是“五四”运动的献礼之作。从这个角度上,这部作品是极其成功的,它出人意料的将叙述的视角放在了当时并不为公众熟知的民国外交官——顾维钧的身上。两位编剧直言:“我们一直希望突破一种意识形态讲述历史的模式。只要公正客观,任何人都可以是历史的讲述者。”[2]在选材上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这部电影。

但某种意义上,电影中的顾维钧并非如编剧所言,是单纯的“历史的讲述者”。而是被理想化的“历史的创造者”,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顾维钧确有贡献,这种贡献是在代表团内外交困之际,挑起重担。而非一味表现出强硬。

这种“理想化”贯穿了整部电影,表现最明显的当然是只表现顾维钧在外交中的强硬态度,却没有表现在场各国的实际利益冲突。给了观众这样一种误解:只要腰杆硬起来,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这种忽略国家关系博弈的做法,同时也造成了戏剧矛盾的弱化。

但实际的历史之中,矛盾比之电影更加丰富。代表团实际处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于外,政府不愿承担签字的责任,并不给出明确指示(事实上国内还发生了内阁的更迭)。而国内舆论对这一外交失败导致了群情激愤,实际上不签字需要勇气,签字则更要有身败名裂的准备。

而代表团内部,各个外交官之间的意见本来就有分歧,更何况代表团内部本身包含着南北两个政府的代表,立场也有所不同。在临近签字仪式的时候,整个代表团已经分崩离析,外交总长陆徵祥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房,不在掌管代表团的事务了。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顾维钧肩负起了最后的外交努力。

而在电影之中,冲突过于单一。尽管有一定的气氛渲染,但是仍然使观众觉得顾维钧等外交官做出决定除了政府的压力之外,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而这在事实上弱化了戏剧冲突。而“顾维钧演讲,各国首脑称赞”这样的桥段,更是让如今的观众更觉得尴尬,也弱化了电影的真实感。

说到这里却让我想起了最近的一部电影——《至暗时刻》。整部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其中戏剧冲突表现的很好。那如今的高水平电影与90年代末不成熟的国产电影比较自然是不公平的,但是这样的比较更能让我们知道我们缺失的是什么,需要补足的是什么。在《至暗时刻》中,整部电影的场景很少,但电影的光影随着丘吉尔的不断矛盾的心境在变换,最终,电影结束于丘吉尔自身重拾了信心,他发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我的1919》中同样场景不多,但戏剧矛盾却浮于表层。

这种理想化也一直贯穿至电影结束,编剧虚构了顾维钧在签约仪式上的演讲,并将电影结束于顾维钧回忆录中的记述:“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拒签被认为伟大的目标,而不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人,也被理想化为一个“完人”。正如邓野所强调的,“历史是多种矛盾、各种利害关系相互冲突的总和,而不是单方面意志的结果。”[3]电影中的顾维钧更应该回归一个“历史的讲述者“,而非一个理想中的”历史的创造者“。

[1] 胡克. 《我的1919》剧作评析[J]. 当代电影, 2000(2):5-7.

[2] 黄丹, 唐娄彝.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我的1919──《我的1919》剧本创作谈[J]. 电影艺术, 1999(6):12-32.

[3] 邓野. 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1986(2):131-146.

 4 ) 历史课观影后有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有血气的民族,虽然现代社会很多人以为我们越来越没有民族心,但这其实只是因为这种气息不是时时刻刻存在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可一旦有人攻击或是侵犯我们,中国人也必定不会屈服。 民国时期,中国虽然是一个有四万万人民的“大国”,但在国际上,中国的地位远远抵不过加起来还没有中国人多的英、法、日、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的五位代表前往巴黎,参加和会,一场道貌岸然的分赃会议。 顾维钧无疑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但我同样也很受肖克俭的触动,这不代表我对他的赞赏或者是反对,这仅仅是我对他的行为十分理解,也不觉得有奇怪的地方。肖克俭应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角色,人们无法否认他的爱国情怀,却对他的方式和手段并不认可。捐生殉国这种行为单纯看确实是过激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周围一切无法改变,发现一切行为不能对敌人造成伤害,已经没有办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候,对于正直不阿,性格刚烈的人,这似乎成为了唯一种可以影响到对手的,唯一一种可以坚守立场保护想保护东西的途径。 当时我几乎潸然泪下,但还是忍住了,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笨拙的人,拼命的留住拼命的保护一些东西,但结局总是不好的。 通过这些激烈的方式,往往没有带来我们想要的结局,他的死对那些恨不得一口吞下中国的人并没有任何影响,应该说一个并非挚亲挚爱人的死很难对另一个人产生影响,不过这么说确实显得我是个毫无同情心的人。生活给每个人带来了很多东西,就这样剥夺掉这一切,是非常残忍的。但说来惭愧,其实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这些的影响,只有在恍惚间,想起这件事,感叹一句世事无常,再无其他。 相比较肖克俭的做法,顾维钧的做法更让人欣赏,他更多的在精神层面上抗争,他用那一个雄浑却单薄的嗓音在国际上发声,以一人之力面对所有的艰难险阻,这样的举动确实十分光辉伟大,每一次争辩的场景都亮点不断,每一次争辩都忍不住拍手称快,在观影中因为民族情绪不断高涨,顾维钧在我心中犹如神明,但现在,坐在写字桌上,认认真真的提笔来写,却开始怀疑他的真实性,以一敌百,力挽狂澜,似乎这样的英雄形象更受人喜爱和追捧,经过这样的加工和改编,让电影更具艺术性,但历史需要真实。 而后我了解到,历史与这相差无几,只有些细微的改编,一颗吊着的心这才落下去,我想感谢的顾维钧,本不是电影里的顾维钧,但没有电影里的顾维钧,我也不会知道历史上的顾维钧。电影,呈现我们不知道的历史。

 5 ) 那年1919,那年泪水与汗水并存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国家对中华民族肆无忌惮的欺辱和中国人对这种屈辱的义正词严的抗争。这里面不但有为国家流下的屈辱的泪水,也有伟大的外交家们为捍卫祖国主权留下的汗水以及无数仁人志士挥洒的热血。 泪水篇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除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被特殊对待——五个席位临时被降为两个,而原因是在日本认为中国在一战中未出一兵一卒,毫无贡献,没有脸面出席会议。可实际上是这样吗?显然不是,中国十四万劳工血洒欧洲(见链接),中国却沦为“打酱油”的角色,本质上还是因为弱国无外交。 除了席位减少外,英美法三国同意日本从德国手中接管山东及获得其所有特权,这从凡尔赛传来的噩耗降临在中华大地上,立即引得全国哗然一片,土地上飘荡着满是失望与沮丧的空气。帝国主义国家各自打着算盘,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丝毫没有公正平等可言。 汗水篇 顾维钧,作为本片的主人公,在剧中展现了机智与勇敢,更重要的是他时刻忧国忧民,捍卫着着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一次会议开始前捡到的日本代表的怀表,看似无用武之地,顾却抓住了机会,以此影射日本偷走山东,巧妙地打比方引出中国人民决不允许一定会无比愤怒的论断。这,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辩论技巧以及足智多谋,更重要的是心中对祖国的那份赤诚让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国争光、争气。我非常欣赏他这点。 顾的抗争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代表团的同僚们在他精彩辩论后对他进行否定,他们可曾记得当时是谁第一个站出来为祖国伸张正义,这种强烈的对比又极大突出顾维钧的勇敢,在他心中,祖国才是最重要的,而恰恰是这一点让他有足够勇气站在台上征服全场,这使得日本代表的诽谤是那么苍白无力。除了内部反对,美国突然变卦也为中国取得合法权益施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威尔逊总统最终举起了他那犹豫的手,这使得中国代表团所做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可见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在此表露无疑。 《凡尔赛和约》的消息传到中国人耳中后,人民愤怒了,“五四”运动随之爆发。一方面是势如排山倒海的民意,另一方面是政府下达的签字训令,顾维钧在这两个极端中艰难挣扎着。最终,他拒绝签字,没有留下中国人的名字,没有眼睁着列强蚕食中华大地。因为他知道自己此行责任重大,“不签人民还可以为之一振,签了全国定会情绪低沉”,这种大局观使得他无愧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即使中国还是没有从和会中收回自己应有的领土主权,但,至少以顾维钧为代表的爱国之士点燃了中华大地的一把火,一把能使每一个中国人为祖国抗争的熊熊火焰,而这火焰越烧越旺,最终在1949年收货了真正的黎明。可能这是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给予我们的最大礼物——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一个中国人都开始抗争起来,使这个国家不再受其他人的摆布。 希望我中华儿女在世界每一个地方听到国歌时,都能有强烈共鸣,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我想,1919年流下的汗水也好,泪水也罢,终究告诉了我们弱国无外交的真理。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少年的你要努力、奋斗。 附:不能忘却的历史——法国华工墓前的哀思 http://news.sina.com.cn/w/2005-04-20/20015705035s.shtml?from=wap(来自网络)

 6 ) 披着历史外衣的大男主电影

在观影过程中我总自觉不自觉的和《康熙王朝》作对比,甚至怀疑这两部片是不是同一个导演?同样是一众国家一级演员出演,同样是服化道一流,演员颜值一流,同样是披着“历史外衣”的大男主剧。

一切的,一切的光环全部聚焦在陈道明饰演的男主身上。他风度翩翩,英俊潇洒,他一腔热血为国家捍卫利益,他的决策总能引起那些强大国家的人的注意,并一度为弱小的中国实现了目标,虽然他最后失败了。贵族女儿喜欢他,贵族母亲一开始反对他,后来为他的观点所折服。虽然贵族生在强大的法国,还是法国里的人上人,但就是喜欢弱小的中国来的男主,每天为他端茶倒水。一同长大的爱国青年不同意他的路线,总做无效的抗争,一会进监狱一会被人拿棍子打的不省人事,最后还白白死掉,而我们的男主,永远正确永远风度翩翩。一同长大的美女发小没有选择男主,却选择了这个爱国青年,于是每天为这个没用的丈夫擦屁股,香消玉殒。如果你选择男主哪来这么多事啊!

代表团成员们,没有一个能帮的上男主,他们一会因五个席位变两个无能狂怒,一会因北平政府施压而彻夜难眠,只有男主,能靠着捡到金表这一偶然事件,发表激情演讲,让一众强大国家的人纷纷议论这位弱小国家来的外交家。这是多么爽文的剧情!男主永远睿智而冷静,尽管他也为被迫割让山东的事情发愁,尽管他看着发小被殴打也难受,但是他永远优雅,他永远能把丑陋的日本代表耍的团团转,为什么?因为我是主角!

我对陈道明大帅哥来饰演顾维钧没有意见,我对陈道明过于完美的演出方式乃至于很多地方看起来很装逼也意见不大,但是,这些情节,很多都是废情节。你让白女暗恋顾维钧有什么意义?让日本代表又丑陋又表情夸张有什么意义?让许晴在戏里打个酱油,给无脑男二当辅助有什么意义?这个演员配置,巴黎的美景,优秀的服化道,拍一个爱情电影,可以是很出色的,但是这跟《我的1919》有什么关系?

为了爽。这既是我看后推断出的导演意图,也是导演自己承认的。

2021.11.24电影资料馆映后的主创们访谈中,黄健中、郭靖宇、祝虹和主持人沙丹,就电影进行了简单的对话。黄健中导演说了一些拍片子时候遇到的资金问题,坚持要去巴黎拍,不能在五大道凑合的艺术追求,和中国化妆师比法国演员的化妆师化的好得多的扬我国威的事情。执导了《娘道》、《最美逆行者》等多部厌女大作的郭靖宇导演,在现场点名了坐在观众席中的导演的妻子和儿子,表达了自己和他们一家多么亲,亲如父子兄弟,这无疑让黄健中导演的风评受到重创。还不忘吹嘘一番有一个镜头是他举灯才拍过的,尽管他不能理解那个镜头是什么意思。祝虹是中传老师,拍1919时担任法语翻译,她从一个影评人的角度夸赞了一番《我的1919》,夸奖了导演的超前意识,顾维钧虽为中共战犯,但在历史上也是有正面贡献的,主旋律献礼片拍了国军的人,还是非常正面的拍法,是以前的献礼片所不敢拍的。还夸奖了导演的现代拍摄方法,尽管没有深入讲解如何现代。这里我插一句,导演的构图运镜,使用的现代主义手法确实不错,如导演自己所说,来到巴黎这个领导了多次艺术运动的城市,作为我国电影人还是有点发虚的,要拿出高水平来震一震巴黎人民。

赛程过半,眼瞅着净聊拍电影时的轶事,没怎么触及电影的核心。在最后两个问题里主持人终于问了盘旋在我心中的疑问,让贵族女儿让娜喜欢顾维钧是何用意?

导演还是挺实在的,没有顾左右而言他,说这是让我们国家人过把瘾嘛,而且让娜很美,有一个让娜扶着楼梯扶手下楼的镜头是全剧最有美感的。

从观影开始一直盘旋在我脑海里的种族崇拜问题,至此可以确诊了。顶级黄男顾维钧,国内有孩子妻子过世,出来到巴黎有贵族白女暗恋。次级黄男(爱国青年),有顶级黄女许晴当妻子。表达了我们国家男性上娶愿望的片子,同时也没太过分,毕竟顾维钧还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才有白女喜欢的嘛!

我想到高中历史课讲到巴黎和会时候,老师推荐我们来看《我的1919》,我一直都没看,到了今天才看。结果,是这样一个几乎是架空历史的戏。华丽的外衣包裹下的,真的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今天的勉励吗?弱国无外交,再强大的外交手段,也比不上国家实力的差距。而我们国家的电影人,在国家实力还没追平的1999年,拍了借着历史题材,意淫法国贵族女人的大男主剧。这样的龙傲天式爽剧,从来都有人在拍,他们靠着一流的服化道,一流的演员,蹭一点历史题材,伪装成了“神剧”。看看《康熙王朝》,评分可比《我的1919》还要高呢。

 短评

道明很帅,许晴也很美。但是结尾那句“中国说不”和“新旧革命”的字幕很假。而且作为历史电影,不懂克制之道,不注重反思,反而像写新闻和檄文似的一厢情愿,可不是什么好习惯。(我最喜欢的镜头却是烈士和许晴躺在草地上的回忆蒙太奇。爱情多美好,比政治、比信仰都要美好。)

10分钟前
  • 高歌
  • 还行

第一次鼓掌,为拒绝签字中国人最有骨气我一直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自豪和骄傲

11分钟前
  • Nox
  • 力荐

杨洁篪:“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最后受损的是自己。

12分钟前
  • 落雪飞花
  • 力荐

虽然很欣赏陈道明,但此片政治意图太重。

16分钟前
  • cucu
  • 还行

……-日本代表牧野:我抗议,这是盗窃。中国代表偷了我的怀表。这是公开的盗窃!无耻!极端的无耻! -中国代表顾维钧: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 弱国无外交,愿祖国越来越强大和美好。

1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看了《我的1919——从剧本到影片》后又看了一遍,一点没快进。被我老师帅出新境界。与陆徵祥争论一段,陆露出软弱,顾欲大声,推门看到十字架硬生生憋回去,后看到陆夫人流泪一段,真是精彩至极!

20分钟前
  • 零度
  • 力荐

巴黎和会期间,顾惟钧的所言所为确实将本应"无外交"的“弱国”带上了“强者”的舞台,而最终结果也足可当得起一句举国同庆,即使只是在列强环伺下的痛苦挣扎。

25分钟前
  • 如是
  • 力荐

顾维钧拒签的演讲大概已成为历史老师们必备的近代史教材,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观念很重的国家,违背政府的软弱指令纵然是一种对集体主义的反叛,但好在顾是在维护更高维度和更长远的民族利益,总得有这样的个体不顾一切去做对得起历史的事,这才是有价值的担当。这样的人,即使在当下,也是稀缺的。

26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唉唉唉陈道明太你妈帅了!!!!!!!!!!!!【抓住重点好吗亲

28分钟前
  • 马自挂
  • 推荐

考研政治徐涛老师推荐的。面对厚重的历史,作为后人的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从一个受人欺凌的弱国到今天,泱泱大国经历了太多太多,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不能忘本,不能退却。反思今天的爱国教育,真的太心痛,太多人只在乎自己头顶上的那一片天。民族前进,让祖国越来越好,任重道远。社会主义接班人,加油吧

31分钟前
  • cherish静
  • 推荐

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本片上映于反帝爱国运动再度高涨的1999年,可与同年的《横空出世》对照观看,后者中也出现了“说不”。以使馆被炸的五八国耻为代表,90年代的“新中国四大国耻”刺激了一代中国人。

32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在2021.3.19中美外交日看了此片,真是热血沸腾,我的1919,我们的2021

33分钟前
  • 向左
  • 力荐

肖可俭这样的盲目热血最自私无益。一死什么也改进不了,一辈子能做多少事,一辈子又能为社会做多少事。自以为重于泰山,抛下爱人逞什么英雄!

37分钟前
  • +Rae
  • 还行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拒签不平等条约,顾维钧: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2021年杨洁篪: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39分钟前
  • 超能力者管埋员
  • 力荐

很惭愧是因为徐涛老师才知道这部电影(似乎很多人都不听话没有等到考研结束后再看……),我自己也是学英语的,但是老师从来没有推荐我们看过这种电影。学外语的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学?也许有的人以后可能成为一名外交官或是其他职业,你的言行能否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国家?最后说一句,陈道明在电影里帅爆了!!!

40分钟前
  • 快乐小张
  • 力荐

虽然顾维钧据理力争,但无论其多么有外交辩才,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被其他国家操纵着的。陈道明很适合演这个角色。

41分钟前
  • 阵雨
  • 推荐

7分。好代表也抵不过猪队友,更何况这个猪队友是自己的政府。耻辱写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被忘记,弱国无外交,自强才能不受欺负。许晴和外国美女的爱情戏属于累赘,剧情过于流水,不够深刻。

42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觉得拒签太酷了: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居安思危,祖国强大起来!

43分钟前
  • 七七
  • 推荐

推荐看这部片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拍的多好,而是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国人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以及顾维钧这个人。陈道明演的不错,规规矩矩,有素质有修养,基本符合一个年轻外交官的形象,许晴则让人提神醒脑,那时候的她还非常年轻,美的没话说,举手投足之间都给人魅惑。故事本身让人振奋,也发人深思

47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1919-2021顾维钧先生: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杨洁篪先生: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48分钟前
  • 什么是快乐星球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