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那天下午,从影院出来后,几个伙伴就约好晚上一定去夜市买“霹雳手套”!回到家后仅凭记忆的情节,就拿着家里的扫帚对着镜子乱舞,一不留神还打碎了窗台上的一个花瓶,接着就看见母亲挥着围裙冲进来边打边喊:“正事不干瞎跳什么?”……每次看完《霹雳舞》都会想起这段经历,脸上似乎还有被围裙抽过的疼痛,可内心却莞尔一笑,原来青春就在眼前!
片中的舞蹈流行于美国黑人市井,当创新和传统,庸俗和风雅,街头街头和百老汇,当霹雳舞遇见现代舞等等,各种元素混在一起,造就了片中的矛盾冲突,导演也很高明几乎一笔带过,没有过多纠缠,只是让舞蹈来表达!从片中我们感受到了美国时尚流行的侵入,打碟,耳洞,奔裤,霹雳手套,旋转,MJ,流行音乐的节奏,激情的舞蹈用心灵去感受等等一切!要知道当年这种文化冲击带给了青年们无法形容的冲击力!如同片中一样,街头舞蹈就不入流,比不上现代舞高雅!中国小青年们的这种跟风之作称为“小纰漏”。可也就是这样魔性张扬,随心所欲的舞蹈影响了中国一代人!也许现在的青年们根本无法理解,那是多么疯狂的印记。男生带着霹雳手套,猛的一个后翻,引来女生无数羡慕的目光,就是这么牛逼!
影片造成的影响也是空前的,大人们似乎也在慢慢接受,有的同学组队参加大小比赛,可到底跳成什么水平大都不知道。片中的时代印记是那么明显,以至于每次看都觉得时光穿越般,回到了少年时代!如今当年的那些跟风少年们都已步入半百,不知是否还有那些冲动?终于有了一副霹雳手套,整天戴在手上,后来被老师没收,理由是影响学习。
渐渐的对于霹雳舞也只是记忆了,现在的街舞又是年轻人的了,青春终于远去,但对电影的热情丝毫未减,反复观看似乎也在提醒自己,曾经还是个少年!
据说80年代因为这部电影的引进,曾经引发“霹雳舞”的热潮。那时候,开放的中国,无疑对外来的文化充满了好奇,很多东西都会形成冲击,像什么《大西洋底来的人》的比基尼、墨镜等,还有喇叭裤、洋烟、摇滚、迈克·杰克逊等等。
我有个大学同学就特别喜欢类似“霹雳舞”的舞蹈。当年新生文艺晚会,几个男孩跳得舞台都在震天响,全场哄动。
所谓霹雳舞其实就是街舞,那时候分类应该更细化而已。那个时候还不被主流所接受,会认为只有混混才会跳,已经不是非主流,而是二流子了。
这个片子还有一个亮点是白色女主与黑人男主因为舞蹈结缘,打破了种族界限。在80年初这很难能可贵了。那时候《为戴茜小姐开车》这种黑白人相处题材都是很容易吸引眼球。
剧情就一般了。
而最后强行在评委前面跳舞,是后来很多国产片模仿的桥段。
对于摇滚、街舞、嘻哈等文化,就像《1984》说的“性文化”那样,有些统治者其实是不喜欢的,禁了,方便年轻人将精力转移。
之前没看过电影,但学生时代经历过霹雳舞热潮的尾巴,对那股旋风般的热潮有过体验,仅此而已。30多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部影片,感受却并不怎么好,只能以较差来形容。
全片无数次的单舞甚至更多的群舞,现在看来感受不到太多的美感,杂乱却又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愤怒。挑衅的眼神、夸张的服饰配饰,以及更多的街头黑帮式的大幅度扭曲的动作,多次出现的双方和多方的肢体冲突甚至群殴,叛逆期的热血青年很容易就被影响。本片的热潮应该是与当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背景有关,并不是电影及舞蹈本身带来的好感。
结尾更是显得无比的刻意和与生硬,清一色的白人评委几分钟的瞬间就被折服,从极度排斥立马反转变成起立鼓掌,联想到今天的“黑命贵”运动,一种强加的政治正确能大行其道,不是今天的美国才有的。
唯一能得分的是女主的颜值,但这样的颜值放在一堆造型夸张的黑人演员里,不是那么的协调,甚至拉低了观众对她的好感。翻翻她的记录,作品不多,聊聊几部。
另外,迈克尔的▪钱伯斯饰演的Turbo,多次出现带有二战时期日本军旗的头饰和服装,甚至还有小女孩头上绑着“神风特攻队”的头饰,这在今天来讲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片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一个龙套看起来很眼熟,有认识的请举手。
霹雳舞的启蒙教育~
中二、直接、天真、俗套到显得特别单纯的霹雳舞主题爆米花电影。剧情简单幼稚到极点。全部亮点集中在累计长达40分钟、占据半部电影的霹雳舞蹈中。无论是街头炫技、室内斗舞,还是个人Solo、爵士表演,都无比精彩。不仅是眼花缭乱的编舞与街舞技能秀,更能看到每个舞者由内而发、青春四射的活力与激情。虽然舞技可能并非一流水准,但时至今日那股热血澎湃的情绪仍然能传达给观众,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与时尚感,纯真诚恳,毫不过时。难怪会在80年代末的中国大陆刮起霹雳舞风潮。两星半
当年霹雳舞正经火了一段时间,我表哥阿昆就跳这个,还跳的很好
小时候在黑白电视上看的,居然是尚格·云顿主演的?
这个。。。小时候都看过吧。一人还弄个霹雳手套。。
距上次看已经过去了至少20年。以现在的角度再看这部电影,剧情和舞蹈动作已经弱爆了,看的无非就是一份对童年的怀念
曾经模仿其中的动作 把一条刚穿的裤子弄了两个大洞 我妈居然没骂我 木哈哈哈哈~~~
据说当年是经典 现在看来 很一般。。。
吃着儿子不爱吃的棒棒糖,又看了一遍。有多少青少年当年看了这部电影跳上了霹雳舞啊。我当时初一,班主任是新来的老师,带我们全班去电影院看了。至今还会太空步和摸玻璃。初中时代没有课外班,太幸运了!
《霹雳舞》拍摄于1984年,引进与1987年,之后在我国掀起了霹雳舞狂潮,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提着卡带录音机的青年舞者。我是在备考TEF期间看的,感觉受到了不小鼓舞,30年之后仍然冲劲十足。本片主角演技一般,但舞技绝对是一流,背景音乐动感无限,马达扫地,街头斗舞等场景令人过目难忘。
一部 1984 年的美国霹雳舞主题音乐电影,辗转流通到小城汾阳,成为贾樟柯的舞蹈启蒙,也转化为其后来作品中舞蹈元素的养分。在《电影的口音》中,他自称自己曾经是县城里最好的舞蹈者,我想电影中传达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黑人街头舞蹈的“口音”也是为其所喜爱的:重要的不是假模假式的专业精神,而是投入一项艺术时的狂热所带来的质性的跃升。
almost an 80s pop culture documentary with sensational grooves and dance moves. and with all the hormones in the air it also depicts the racial barrier on point.
对于八十年代的先接触到这盘录像带的人来说,这不是电影,这是一扇门,门那边是另一个宇宙,是拔份儿泡妞儿出来混的入场券,是你没看过你不会跳就不带你玩儿的葵花宝典。。。另,青涩的尚格云顿,还不知道未来的方向。。。
现在再看这片子可真是。。。蠢啊。。强忍着给个三星吧
我居然看过.而且还记得其中的经典舞段.
哇,上高中时看过五六遍的,八十年代末那时霹雳舞风靡全国啊,我也痴迷学了好久的,真不敢相信这是尚格云顿主演的?
这个电影当年的影响真是大了去了,那个拄着拐杖跳舞的印象很深刻。
看完不知不觉已经12点半了,虽然是28年前的舞蹈片,但是如今看来也不比舞出我人生差
摇滚乐 霹雳舞 帅爆。八十年代挺酷的。
也不记得小时候哪里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