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2016年上映的老片,中国今年以批片形式引进电影院,想赚点钱。
凭什么赚?凭主演是梅尔吉布森。
因为梅尔吉布森,我去看了。
1、故事:梅尔吉布森的女儿离家出走多年,进了黑帮做了小头目的小女人,一次不当心误伤了小头目,被黑帮追杀,只能逃回来找老爸。
老爸是西部刚刑满释放人士,只能带着女儿东躲西藏,黑帮小头目和杀手追得太紧,迫使他拿起枪进行绝地大反击。最终小头目落网杀手被杀,女儿永远记住了英勇的老爸。
就这样,毫无营养,毫不悲壮。
2、电影风格:典型的B级片
枪战打戏很热血,荷尔蒙炸裂,电影节奏很快,不拖沓。该飙血飙血,该中枪中枪。
看着梅尔吉布森骑哈雷载着女儿狂飙,简直重返青春,既是硬汉又是慈父。
我还了梅尔吉布森一张电影票,前年的《血战钢锯岭》实在太好看了。
就好像在回味着八十年代的辉煌,每一帧都布满灰尘和破旧老爷车。老梅浑身上下都充满着一股饱经沧桑的硬汉气息,好像一匹年老的孤狼在咆哮。尽管影片质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营救片,但每次当老梅骑着老哈雷出现在画面中心时,我心里总会一阵狂欢。
极简洁干脆,毫无拖泥带水,叙事的张力如此紧凑出色,甚至很难暂停去WC,从故事的层次来说,这绝对是很成功的电影,既有着浓重的西部片色彩,又不乏恰到好处的真实可信度。
中规中矩的惊悚片,沧桑老父营救白痴女儿的故事,大部分场景都在偏远小镇,让电影有了一种复古怀旧的味道,父女间的相处,鸡汤式的对话,构成冲突的点,都老套无新,还好追车的动作场面够带感,梅尔·吉布森潦倒邋遢的形象骑着哈雷机车,让人一阵喜悦,这是致敬更是追忆,回忆并且重温属于他的电影年代
今天又看了梅尔吉布森的《亡命救赎》,感觉最近看了好几部“老男人”电影:约翰特拉沃尔塔的《我怒了》,史泰龙的《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他们给我一个共同的感觉是,回到过去。也就意味着,我们真的要和他们的时代说byebye了,虽然《第一滴血5》豆瓣给出了7.5的“高分”,但依然改变不了他们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感,他们依然是硬汉,只是不属于这个时代了。
其实有时候我还是很怀念那个时代的,毕竟那个时候电影还可以控制在90分钟,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压榨着导演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否则动辄一部三个半小时的电影,是够打发时间的,但是略拖沓的剧情总是给不了一直强烈的感官体验,有种被隔壁大妈叫住拉家常,你又不好意思拒绝毕竟她最后可能要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但是前面的陈词滥调太多会让你觉得单身狗不香么的错觉。而动不动三个小时的院线电影又无时无刻不再考验着你的膀胱和前列腺的协作能力,一想到一种作为娱乐诞生的电影居然还承载了医学的担子,总有一种体检最后一项憋尿不让你走的恐惧感。
当然,《亡命救赎》的最大问题还在于,他居然都算不上一部硬汉电影,亲情和文戏杂乱无章的塞在几个枪战现场中间,如果不是看在它只有一小时20分钟的面子上,我中间就能关掉电视再睡一觉了。而我们的老硬汉梅尔吉布森(我等你那句freedom很久了好么),直到电影演了一个小时后,才把自己邋里邋遢的胡子修剪后,穿上帅气西装,头发梳成正常人模样,走进了监狱(?他不是逃犯么?美国司法体系这么垃圾,信息不互通的么?人脸识别也没有?这么差评么?)找了个大佬要求平事。说实话,这部戏里他找的每一个大佬都不是很靠谱,也从来没有交代清楚这些大佬和他怎么认识的,我虽然很怀念1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长,但是这不是要求你剪去正片内容楞凑出来啊!
影片最后,我们终于见到了正常的硬汉梅尔吉布森,驾驶着自己招风的大摩托,去“送死”了。亲情得到了升华,坏人得到了正法,染上毒瘾的女儿经过一年也恢复了正常。硬汉电影拍成了合家欢,莫非你也等着在春节档上映?
我一直没想明白,是因为残酷的好莱坞让这些曾经的一线明星为了晚年的幸福生活向片酬低头接拍了一些烂片么?据说中国电影也进入了寒冬(鉴于今年特殊情况,应该是更冷的寒冬了),我不仅为国内的影星们捏一把汗,外国友人已经堕落了,你们可要挺住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希望硬汉们,换个与时俱进的活法,卷土重来,毕竟DuangDuangDuang的直男电影,一直是考验音响效果的试音碟啊!
中译题目是亡命救赎,不得不说,中译题目概括了整篇故事的中心,而blood father,以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过去游走在边缘,生活充满犯罪与暴力的父亲为题目我觉得显得太单薄了(或许这样的题目有一点噱头?)
女儿因为家庭原因,青少年时期自杀,吸毒……认识了走私毒品犯罪交易的男友,但在被逼杀人时情绪崩溃误杀了男友,向已经出狱观察的父亲求助,最后父女两人一起走向逃亡之路,一路上躲避追杀和追捕的故事。
故事的节奏把握的不错,但是在观影时,会觉得为了丰富电影内容的一些情节安排有些强行的感觉,特别是沙漠中Preacher对女儿说的那一番话,大概是说那些游走在黑暗中的人总会嗅到有些人身上沾染的泥泞污垢,过去的一些东西是洗刷不掉的,但加在这里为了让女儿更加恐惧和挣扎以外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用,也许是暗指那些追捕的人总会抓到她,也对应后面的情节,但是之后的场景衔接得不太好,女儿直接去找到正在修整摩托车的父亲,情绪也比较稳定,所以当时看到那一段觉得有些多余和莫名其妙,但是不得不说父亲这个角色的演员通过自身的演绎把人物立住了,在我看来最出彩的无疑是他。当然作为主人公父亲的戏份自然足够多,但有一说一,演员也是真的帥。父亲的角色性格有血有肉,较为真实,有一定控制欲,情绪也会因触及底线而失控,相较于其他我更会被这样的角色触动。
不得不说,这种讲诉亲情的原谅和救赎是我的100%泪点,更别说在故事的最后,父亲为了女儿死在了和敌人的战斗中,虽有预料但还是被虐到。
动作和枪战戏份不多,但是这些情节的场景和动作节奏感把握还不错,有些画面的处理也比较到位。
女儿有点蠢,但是反正有这样的爸爸,再蠢也是正常的。
后半段也算是挺燃的,结尾略有仓促,风格不错,就是穿插的教育说教太多,哈雷的爆炸和主角的死亡,象征意义难道是想说老派动作电影的没落么~~
6.5/10 分。初看,蓝光。节奏还算紧凑,有些台词也算不错,妹子也很不错,但整体比较疲乏,缺少那种大场面大冲突。。。可能是对梅尔·吉布森这种过去的巨星期待过高了。。。在如今超级英雄片横扫一切的年代,即使是过去的动作巨星,也没落了。。。
全好莱坞的老铁头儿都去保护不争气的蠢闺女去了……累不累啊?!
全片亮点真心不多,可惜了60岁依旧如此酷帅刚猛的“男神”梅尔·吉布森啊!
打发吃好饭和游泳之间时间的短电影,逻辑实在不成立。
看了一会儿,感觉吉布森接这片有点澳洲黄秋生了
⒈果然「常用标签」里很多人标「美国」,我也一度以为这是美国电影,以至于看到IMDb和豆瓣电影条目制片国家/地区是「法国」一时还有些诧异;⒉这样一部台词里各种「Fuck」的R级动作片翻译成「该死」什么的,还是引进上映了,可惜很多想看的R级电影却没能引进……⒊《亡命救赎》≈《飓风营救》≈《虎胆追凶》<<《飓风营救》。
烂
很纠结,给人感觉是想努力做出西部那种苍劲和孤寂,想朝着《老无所依》或《老爷车》那个方向走,却又舍不得商业元素和《飓风营救》那点料,结果成了现在这样两头都不尽兴的样子。其实就是一个江山易改,江湖不变的故事,新版《血溅13号警署》的导演动作场面还是可以看,最大的亮点除了剃了胡子的老梅,就是她火辣的女儿,那包臀小短裤!
3.5星。浪女回头金不换,老爹出马全搞定。
极简洁干脆,毫无拖泥带水,叙事的张力如此紧凑出色,甚至很难暂停去WC,从故事的层次来说,这绝对是很成功的电影,既有着浓重的西部片色彩,又不乏恰到好处的真实可信度。
无奈作为动作冒险片并没制造任何奇观,父女关系修补过程作为其中鸡汤线索也没亮点。还好梅尔·吉布森依旧酷帅。[C]
这样一部动作片就算是出现在三十年前也不奇怪,88分钟的篇幅,极简洁的故事,除了一些名词外看不出什么新鲜的元素。老梅山区摩托追逐简直一代麦克斯再现,看到这一幕也就不留遗憾了。5.7的高分证明豆瓣的文青着实难伺候。
假装很硬核
冗长拖沓
中规中矩的惊悚片,沧桑老父营救白痴女儿的故事,大部分场景都在偏远小镇,让电影有了一种复古怀旧的味道,父女间的相处,鸡汤式的对话,构成冲突的点,都老套无新,还好追车的动作场面够带感,梅尔·吉布森潦倒邋遢的形象骑着哈雷机车,让人一阵喜悦,这是致敬更是追忆,回忆并且重温属于他的电影年代
老派硬汉电影,节奏很舒服,父女的大漠逃亡,虽说故事很老,但是味道很正点,还是梅尔吉布森这样的硬汉看着比较顺眼。
老梅发飙后才好看起来
好看的B-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