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纯爱电影呢?
校园,青春,逆光,少年气,抓不住的美好……但最重要的是,“纯爱”往往描写的是爱情的萌芽,而不是爱情的生长。
本周上映的这部《念念手纪》就是典型的日系纯爱电影。
虽然它的另一个译名,看起来并不怎么纯爱
男主角志贺春树(北村匠海)偶然在医院捡到了女主角山内樱良(滨边美波)的“共病文库”,樱良罹患胰脏癌的秘密因此被春树知晓,两人的命运红线就这样被联系在了一起。
但就像通常的纯爱电影,只要当男女主角最终确知了彼此的心意,影片就宣告结束——因此,爱情萌芽,已经是最大的意义。
经过影视化改编的《念念手纪》,在许多地方甚至带上了岩井俊二《情书》的影子:
在类似的双时空叙事里(小说《念念手纪》并非如此),樱良的少女心事藏匿于《小王子》(《小王子》是电影版才增设的道具),而众所周知,藤井树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里完成了最隐秘的告白。而且,樱良与藤井树在镜头里,都留下了一个在图书馆里好看的逆光身影。
此外,“死亡”成为贯穿《念念手纪》与《情书》的重要主题。
区别是,《情书》处理的是对死亡的释然,而《念念手纪》强调的是对死亡的坦然,死亡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对绝症少女樱良是这样,对健康的春树同样是。
电影里,樱良玩笑似地向春树表达,没人敢打包票说,春树不会比樱良早死。而更为唏嘘的是,最终夺去樱良生命的,并不是癌细胞,而是无差别杀人犯。
实际上,《念念手纪》的日文原名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正是因为这个看似悚然的标题,让这个本文有了不同于一般套路化的纯爱故事的魅力。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大概是最酷的一句爱情告白——樱良告诉春树,如果你吃掉了我的胰脏,那么,我的灵魂也可以进入你的生命体里。
最后,春树在表达对樱良的爱意时,先是在手机里列举了一大段樱良的可爱之处,但末了统统删掉,而仅仅打出这么几个字:“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想成为你的样子”。
这恰恰是《念念手纪》最迷人的地方,它塑造了这么一种人物关系,就是“我想成为你”。
看似向日葵一样灿亮的樱良,在春树面前毫不避谈癌症的樱良,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深深惧怕着死亡,她希望成为像春树一样人。因为,在樱良眼中,春树是充满勇气的。
春树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男生,而且和谁都不交道,但对樱良来说,春树就像每时每刻都在一个人战斗一样。而随着春树与樱良的交往,春树也越来越发现,他并不是谁都不需要,他希望樱良不要死,可以一直活下去。
大概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盼“你最好成为我想要的样子”,而很少有“我想成为你的样子”吧。
电影在开篇就引用了《小王子》里的句子,“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肉眼看不见的。”
这当然是在说人心的幽微,类似《玉子爱情故事》的名言:“言语总是比心意要迟到一步”。
那么,樱良与春树的关系,是不是也很像小狐狸与小王子呢?小狐狸告诉小王子,最好的关系是驯服——那就是小狐狸应该愿意小王子走进自己的内心,而小王子也应该愿意向小狐狸坦露自己的爱与怕。
电影里,樱良与春树一直在玩的一个游戏就是“真心话大冒险”。
在这个游戏里,“真心话”与“大冒险”当然是两个环节,但在某种意义上,每一次的真心话就是一次大冒险,因为要充沛的勇气才可以啊。
对樱良来说,充满的勇气的春树,也是要鼓起满满的勇气,才会对樱良说出那句“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的。
所以,爱是很难的——这个角度看,看似轻盈的纯爱电影还是有它的分量在。
文/淹然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与作者自我吐槽这个名字可能会令人不适的想法不同,这个名字在未看电影小说之前便给了我足够的趣味,引人瞩目而不落俗套,在看完电影后又有股温暖的寓意荡气回肠。 相较之下为能引入国内而改的十二年后的约定,虽然依旧点题但却少了原本的韵味,显得生硬。 在没翻开书页前我根据以往看日系轻小说的经验猜测这是类似恋爱寄生虫的小说,纯爱中带着一丝迥然奇诡的恐怖,结果猜对了一半,是纯爱。彻底到最后一页的纯爱小说。彻底到最后一秒的纯爱电影。 说起来可笑,我看过的实体小说可以堆满床底,但真正的,完全的纯爱却是第一本,与一般男生一样我喜欢热血与奇幻,有所不同的是对与西尾维新的奇诡,太宰治的绝望,村上春树的细腻精简,东野圭吾的细致老辣,我亦不讨厌。
浅谈电影。山内樱良,笑起来宛若阳光的女孩,与阴暗的男主春树而言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天敌,之间的差别渭泾分明,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抵一辈子就只会有捡到对方橡皮的缘分吧。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阳光会让雪融化,春树不是雪,但自我封闭在黑暗中的他会觉得阳光刺眼吧,而樱良就是这道光。刺眼但却温暖,柔和但又强势的把春树的生活轨迹拉向另一个轨道。
对于樱良而言这大概是她在仅余不多的生命中最后的一次任性和小小的放纵,甚至说是自私也不为过吧,但联想到连挚友都不知晓樱良的病症,这份自私便显得温柔而小心翼翼。至于该如何衡量这是春树的幸运还是不幸,我觉得没有必要了,因为无论如何,他不会后悔。 命运真是不讲道理的东西。我一定会死哦。樱良这么笑着说道,她的眉间微蹙,隐约到难以察觉的悲伤弥漫在空气中,笑容里却带着平静而隽永的力量。她笑的超可爱,可越可爱就越令人难过。 演员滨边美波无论相貌还是年纪都是十分吻合樱良的人设,笑容十分具有感染力,这真的是17岁才能有的笑吧,纯净而无暇,通透如溪水,温暖似初阳,我这辈子大概是笑不出这样的面容了吧,如果有女孩对我这么笑,说不定我会爱上她呢。 “不对,这不是偶然,你也没有被牵着走,我们每个人,走到现在的路,都是自己选的,你和我在同一个班里,那天你去了医院,这些都不是偶然,这也不是命运,你做出的选择,和我做出的选择,使我们相遇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因自己的意愿才相遇的。”这是樱良对春树自我否定所做出的回应,在我看来这更是对所谓命运进行的反驳,我们不是被牵着手脚与意志的木偶,所有的结果与事态都是自我选择的产物,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是注定会因为胰脏病而死,也可以自我安慰的认定是自我的选择从而不后悔吧。樱良大概是这么想的吧,所以即使怕的要死,难过的想哭,她都可以笑着面对逐渐可以看到尽头的人生说不后悔,哪怕这是狡猾的偷换概念但如果能产生一丝慰藉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吧。 山内樱良,你很坚强,你真的很坚强,像你这样的人不该不幸福的死去,即使死亡也应该毫无遗憾才对。 可是现实就是这么突兀,命运就是这么不公,结局也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山内樱良,死于无差别杀人案。 站立在人流中的少年沉默而茫然,看到新闻的那刹那,他重新构建的世界轰然倒塌,悲伤的洪流席卷了神智,他花了很久才接受了事实,他胆小的甚至不敢去参加她的葬礼,可他无论如何都会来赴约来拿走这本共病文库,哪怕这会花光他这辈子所有的勇气。 这个世界大概真的没有比樱良更了解春树的人了。 当樱良母亲说起樱良对春树的预言时,春树心中的感动和悲伤大概是分量相当的。一见如故,如同知己,山内樱良仿佛从最初就看透了春树的本质,所以直到最后春树也赢不了樱良的。 我憧憬你,我仰慕你,我们截然相反却又无比相似,我想成为你。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句话重量和意义对于樱良和春树之间超过了世间一切的告白,是最温暖的羁绊亦是最温柔的,我爱你。 可是这些话,樱良却没能听到。这对春树和樱良不得不说都是巨大的遗憾,那是发芽到结果却又刹那凋零的爱情,缘起缘灭,莫过于此。 十二年后的那封信大概又是因果,不,用樱良的话说是人与人之间的选择产生的结果吧。因为樱良而选择成为老师的春树,因为这个缘由找到了这封信,当他来到这个即将被拆除的图书馆后,所有选择产生的链接引发了“奇迹”,找到了尘封十二年之久的信。 “书肯定很享受人类像寻宝一样找它们的感受吧。”回忆到樱良话语的春树大概心中有着久违的悸动,他的选择终究也迎来了他想要的结果,因为无时不刻都铭记着回忆,所以即使往事如风也终有一天会吹到他的身旁吧。祝愿春树和恭子都能幸福,这样樱良也会在天堂露出一如既往阳光的笑容吧。 想说的还有很多,毕竟第一次写影评,但又怕写多被嫌烦,所以就到这里吧,顺带一提我居然认为男主和我有点像这让我更能代入电影的同时也感到羞耻....所以虽然对春树的理解很深刻但就不多谈了。
女主樱良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而男主春树性格木讷,总是默默坐在班级最后,被人群淹没——这就是电影不合情理的地方,春树的扮演者少年时是北村匠海,后来是小栗旬。长成他们的样子,就算不说话也不可能泯然众人矣吧?也早就有同性异性跟他们搭讪示好了,哪里需要等到女主快要离世才其言也善地和他做朋友啊!实在太没有说服力了。
而如何成功撩到一个老实木讷的男生呢?樱良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首先:要和他共享一个秘密。春树不小心捡到了樱良的病中手纪,发现她患上绝症,樱良说这是班级中只有他和她共享的秘密,连自己的同性好友都没有告诉。这一下子就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从陌生到他成为她生命中最独一无二的那个男生。
其次:当然是要主动接近。对于老实木讷的男生自然不能指望他来主动接近你,哪怕你已经在他心中有一席之地。但你想啊,他这几十年都是沉默惯了的,怎么可能要求哑巴一下子开口?于是只能你主动了。春树性情孤僻,但也沉得下心来,在学校图书馆里做枯燥的关于图书检索的工作。樱良便也申请来图书馆工作。并且将自己的《小王子》借给春树。钱钟书在《围城》里说过借书对于恋爱的重要性,“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再次:当然还是要进一步的接触。此处樱良的办法自然不是人人通用。因为她身患绝症,于是和春树说想要在生命结束前完成一些心愿(不过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活学活用成“在毕业前想要完成一些心愿”“在XX岁前想要完成一些心愿”“在结婚前想要完成一些心愿”……借口这东西还不都是人找的)。比如:和男生一起去吃甜品(约会);和男生一起去进行三天两夜的旅行(外宿)……此处有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樱良约春树三天两夜旅行前并没有告诉他会在外面过夜。也是啊,春树这样木讷慢热的男生,你要是提前告诉他,他一定望而却步。只能先把他约出来,然后打他个措手不及,他总不能把你一个人扔在外面(当然如果真的这样了都还把你扔在外面独自回家,只能说他心中确实没有你,还是放弃换人吧)……于是你就成功了。
都出来外宿了,当然要住同一个房间啊!而且当然宾馆一定要搞错订单,两个人只能住一间大床房……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一切都是万不得已,一切都是套路,但是套路自古得人心。比如,洗澡一定要忘带一样东西,让他给你送进浴室里。再比如,这东西必然和你的药放在一起,而且药盒子偏偏就没有盖好被他看到心生怜惜……
电影中,樱良邀请春树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也值得借鉴——这游戏真是经典不衰的成就情侣之利器也!要么,真心话分享秘密,要么,大冒险增加亲密。你选哪一个都能让你们关系更亲近,你输还是赢都能让你们关系更亲近。樱良的几个经典操作可以学习一下:“真心话:那在班级女生中我在你心中排第几?”“我输了,那你想问我心中把你排在男生的第几名吗?”“大冒险:那你把我抱到床上去吧。”“大冒险:那你今晚和我一起睡床吧。”……
最后,在父母不在的日子,邀请他来家中。这一回,樱良用言语刺激了春树,春树几乎是为了男人的尊严扑到了她。但这时的樱良并没有选择顺水推舟(同学们,请划重点),而是突然委屈落泪了。春树一下轰然清醒,觉得自己禽兽不如,落荒而逃。你以为樱良就此失去他了?其实不是,这最关键的一步,反而是让春树更离不开她了。人性复杂,有时候恩也是怨,恨也是爱,拒绝是为了让对方更加珍惜,逃跑是为了被再邀请回来。之后春树在樱良家门口见到她前男友(简直怀疑是樱良约来的啊),两人争执,春树被打,樱良冲出来将他带回家……两个人都被淋湿了。如果换作日剧,这个时候他们就应该水到渠成。但这是日影,樱良到底身患绝症,终于她后来还是逝去,但也永远地深深地留在了春树的生命里。
《念念手记》中樱良有这样一句台词:“因为你(春树)是个坚强的人,所以要把你的勇气分给身边的人。”她说,经过两人这一段交往,原本没有勇气对抗绝症的她也从他那里获得了勇气。而曾经孤僻木讷的他,也从她那里得到了光亮与热情。
而我们这些被动的怂人,就算喜欢上一个人,应该就是喜欢ta原本的样子,也并不想要去改变ta什么,于是,也就只能在一旁静静欣赏……直到ta被别人抢走。于是,生命还在,然而爱情死亡。
我们和樱良不同,我们身体健康,我们患的是爱情绝症。
一部被名字耽误了的电影
看到[念念手纪]这个电影名,想看吗?
这个名字,容我脑补: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念念的铝孩,被下放到小山村。在那里,她结识了一个淳朴的蓝孩,却只能把这份爱恋埋藏在心底,记在日记里。四十年后,这本尘封的日记被孙女翻开……
“念念手纪”,带着点作古的纯爱气息。
还总觉得应该是“手记”。
谁能想到,它就是去年日本的高票房纯爱片:[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因女主角写的“共病文库”,才有了这个名字。
我还是比较想看这种宛若食人族爱恋的标题党啊。爱到吃了你的心肝脾肺肾,爱到让你的血肉和我一体,爱到满口鲜血,红了眼。还以为是母螳螂。
竟然还是纯爱。
樱花人民想必也如此。
它在2017年的日本票房榜上排名第五,仅次于[名侦探柯南:唐红的恋歌]、[哆啦A梦:南极冰冰凉大冒险]、[银魂]、[精灵宝可梦:就决定是你了]。
热爱动漫和漫改的樱花人民,好不容易才高抬贵手,让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挤进了票房榜。
可引进到我们这儿,电影名却耽误了事儿,原本调皮的咋呼感觉,落满了尘埃。
何况,这部电影里,最令人动容的部分,也恰恰是这一句“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对我来说,也是唯一动容的部分。
【你们还把名字改了。
爱情和死亡,让无数日韩导演执迷不悔。他们不厌其烦地将两者绑定在一起。
笑靥如花的绝症女孩,在日本电影里,实在是太过多见的套路。[念念手纪],又是如此。
在她之前,太多美丽的女孩,在导演的安排下,笑对死亡。
她们都明知不久于人世,所以抓紧时间活着,不敢浪费时间哭。
早年间,中国观众熟悉的日本绝症女孩,是《血疑》里的幸子(山口百惠饰)。
那个时候,人们的审美,还是凄美。“惨”是这类题材的关键词。
幸子说:
我曾经说过,我到临死,要和非洲象一样,单独地悄悄地死去。那时候你对我说,你不会让我孤零零死去,你要在我身边。这个时刻到了,终于到来了,让我留在这儿,请你抱着我。
说到以上台词,我得偷偷递给我娘一张纸巾。
但现如今,绝症之恋,走的是元气路线。
所谓“起风了,还是要勇敢生存”,绝症女孩们一脸阳光开朗的笑容,誓叫死神怀疑人生。
其实作为一个暗黑系少女,我也有点怀疑人生:都要死了,换成我哭都来不及了。
我的心情如看见沈巍吐血的赵云澜。
[念念手纪]里,男主角春树(北村匠海饰)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看到了樱良的生病日记,她得了绝症,还笑得这么开心,我该怎么面对她?
最终他决定无表情面对这一切:
“最痛苦的人都没表现出悲伤,其他人却在这儿帮她掉泪,简直多此一举啊。”
女主角良苦用心,不让身边的人担心。所以我也决定不哭了。
拍绝症爱情故事,像做糖醋排骨,糖、盐、醋要配比恰当,元气和悲伤,也要有合适的比例。
元气太多嫌虚假,悲伤太多嫌煽情。
可如果没有巨大的悲伤映衬,所谓的坚强也绵软无力。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长泽雅美的笑容很美,但令我一颤的,是她在录音里说:
我也会像他突然死去吗?我害怕死亡。死亡就等于永别。我知道你会忘记我的一切。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男女主角的热恋桥段当然让人怦然心动。
但令人不能释怀的,是秀真(孙艺珍饰)阿尔兹海默症发作,一脸无邪地和前男友拉拉扯扯,而哲洙(郑雨盛饰)只能苦涩而无助地把她拉回身边。
这里有个很残酷的事实:甜归甜,积极归积极,但令人忘不掉的,总是足够的糖分之后,猝不及防的虐。
我试图在[念念手纪]找到这样的瞬间。
而这个瞬间,恰恰就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影片一开始,樱良生病的事还没有被揭露,她却突然说了一句,“想吃掉你的胰脏”。
因为古人相信,哪里生了病,就要吃相应的动物内脏,以形补形。
好不甘心啊,为什么只有我生病,好想吃掉那个人的胰脏,偷来他的生命力。
以形补形是胡说的吧?但是万一有效呢?我要吃很多很多的内脏。
看似荒唐的“食人系”台词,掩藏着不甘心,让人突然从那笑容下,品出了别的东西。
暗黑如我,太想看到这种小小负面情绪,即便自私一点,不满一点,却令人无法苛责。它让我觉得,那是个人了。
滨边美波的理解中,演绎这个人物,最重要的就是笑容。
我必须发自内心地笑,虽然病了,但快乐时还是要笑。但这也是个面对死亡的女孩,我也不能忘了,孤独和恐惧常伴她身边。
她的笑当然很美。
可看着她开心地笑,我总觉得她是个纸片人。
这样的脆弱,让纸片人突然活了,像我们每个人面对死亡时一样,害怕,颤抖,无法掩饰却硬要掩饰。
春树最后发给樱良的短信,回敬一句“想吃掉你的胰脏”。
因为胰脏是人体产生能量的部分。而樱良的能量,辐射到了春树。
我却不太愿意像樱良一样,笑得人更难过。
我相信悲伤、恐惧,也是人生体验的重要部分。
为什么不敢受伤呢?为什么不让那笑容背后,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支撑呢?
而今笑容后只剩逃避与空洞。
我只想对导演和女主角说: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首发于“桃桃淘电影”)
说起“日系纯爱”,大概每个人脑中都能立刻蹦出好几部代表作,像是以人像为焦点,通过日常片段、错位或巧合拉开故事内幕,旨在还原青春期细微情绪的《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前路漫漫》。或以物品或事件为契机,让时空交错、不同世界的两位主角走进彼此眼中的《情书》《东京少女》《只有你听见》。还有一类纯爱片,主角之一往往主动或被动地发觉自己身患某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怀揣着对死亡的沉重感低调或张扬地游离在人群之外,《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恋爱写真》《恋空》是其代表。
“纯爱”,顾名思义,是指“纯洁的爱”,“纯粹的爱”。既然纯洁,便能不受任何污染,既然纯粹,便能跨越任何障碍,体现在电影里,便是故事的主人公们打破时间、空间、身份、地位、年龄乃至性别的差距,义无反顾地走向彼此。而在一切障碍之中,生与死是唯一无法逾越的距离。
突如其来的意外、注定无法长寿的疾病都是力不可抗拒的灾难。而在死亡降临前,二人携手度过仅剩的时光,建立纯真美好的青涩之爱,便是很多纯爱片旨在呈现的内容。观众通过电影收获了悸动,付出了感动,也得到了某种启示。虽如此,绝症类纯爱片的量产渐渐让这份感动打了折扣,熟悉的套路也不再能轻易拨动人心。或许是为了打破纯爱片固有的“柔软美好”,影片《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用标题独辟蹊径,紧接着又把人拉回校园恋爱的标配场景:满开的樱花、制服男女、走近彼此的契机、封存在图书馆的回忆。
高中生志贺偶然在医院捡到一本命名为“共病文库”的日记,不由自主翻开第一页,发现里面赫然写着“我的胰脏患病,再过几年就会死”的字句。惊讶之际,身后传来一句“那是我的”。说话人竟然是同班颇受欢迎的女生,山内樱良。
踏着纯爱片固有的节奏,志贺以秘密知情人的身份成了樱良的同盟,被她称为“仲良し君”,即关系还不错的人——不算朋友,也不是恋人。
两人对彼此的称呼十分有趣,不是礼貌地称姓氏“志贺君”“山内同学”,也不是亲昵地呼名,而是略去姓名直接“你”“你”地展开对话。
熟悉日语的人大概都知道,日语中很少使用第二人称称呼他人。同等级或辈分的两人相对聊天,提到对方通常是使用“姓氏+桑(さん)/酱(ちゃん)”,或直呼其名、爱称,恋人乃至夫妻之间也很少以“你”(きみ/あなた)相称,只有上级对下级,或是长辈对小辈才偶尔使用。
简言之,同辈之间称“你”(きみ)是相当粗鲁和失礼的由此也能看出,志贺和樱良彼此交谈的口吻不同于普通的同学、朋友或恋人,像是一个人不由分说地踏进另一个人心里,带点莽撞的小心翼翼。
志贺内向自卑,在班里并不引人注目。日记事件之后,他在校园里偶遇樱良,不敢回应她的招手,只能视而不见地低头走开;第一次约会,樱良问起他过往的经历,却被他敷衍的态度而伤了心;班级里传出两人的流言,志贺放在置物柜里的室内拖鞋无故消失,他不敢向周边人询问,直到爱吃口香糖的某君好心提醒,才知道拖鞋被人恶作剧丢进了厕所垃圾桶。这样的他,在樱良主动接近的一开始感到十分困惑。
第一次约会,樱良问他曾经喜欢过什么样的女孩,志贺说,那是个对任何事物的名称都加以拟人化的少女,当然,自己没能鼓起勇气告白,女孩很快被班里最受欢迎的男生追到手。让樱良感到意外的不是志贺的失恋,而是他喜欢对方的原因,多么具体入微、纯粹可爱。
第一次出远门旅行,坐在长途列车上的樱良摸出包里的笔记本,兴奋地向志贺宣布自己余生最想做的事件清单,后知后觉的志贺这才意识到,他们即将在陌生的地方共度一晚。一路吃着美食,看着风景,还阴差阳错住进了当地高档酒店的顶级套房,用真心话大冒险试探彼此的心。
樱良因病情有变而入院,夜里打电话给志贺,半开玩笑地怂恿他和自己一起再出门远游一次,哪怕死在路上也没关系,结果当然被拒绝。樱良想在天气转凉的季节里看满开的樱花,说即便过了春天,樱花也并没有真正凋谢,只是装作凋谢的样子躲起来抽芽,为了在下一个温暖的日子来临时一口气绽放。
樱良的读音是“Sakura”,跟“樱”同音,樱良对樱花的寄望或许也是对自己命运的解读:疾病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死亡,而是某种带着死亡面具的新生的契机。
最后一次真心话大冒险,终于赢回一局的志贺脱口而出想问自己对樱良而言意味着什么,但话到嘴边却改成了“对你而言,活着意味着什么”。樱良的回答是:“和某个人推心置腹,认同他,喜欢他,偶尔也讨厌他。和他牵手、拥抱,擦肩而过。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活着吧。独自一人是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的。明明喜欢却会讨厌,明明开心却又感觉厌烦,这种焦躁感,与人产生的羁绊,就是我活着的证据。”
由于影片是采用志贺的视角,绝症女主的形象便如他所见,永远乐观活泼,积极向上,在志贺自我怀疑、游移不定时给他温柔的力量。她说两人的靠近“不是偶然,也不是命运,是各自的选择一步步指引我们相遇。”针对志贺的不善言谈,说他“就是这样才会被误会呀,不愿跟人交流,让大家怎么了解真实的你?”
看到这,你是不是要高呼“这就是青春!”了呢?
哪怕在这个纯爱片量产如流水,绝症设定屡见不鲜的时代,打动人心的主题依然存在。两个人推心置腹的交流与沟通推倒了志贺心里的高墙,也让樱良体会到“活着”的美好感觉。而当少年终于拿到那本写满少女心事的“共病文库”后才发现,乐观活泼的樱良原来也有很多恐惧和胆怯藏在心底。
与以往纯爱片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从始至终没有在一起,也没有正经说过一句喜欢,因为“我喜欢你”太过寻常,所以用“想吃掉你的胰脏”替代。在被志贺问到短暂余生中最想做的事情时,樱良反问,如果是你先遭遇意外死掉怎么办?人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影片的结局仿佛也验证了这个flag,让人欲吐槽而不能。
此外,在现实与回忆穿插的时空中,不善言谈的图书委员少年与主动接近而不得其法的女生也与曾经的志贺樱良遥相呼应,让人感叹个体年华易逝,青春却是永恒不朽的主题。
说回标题。“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其实不过是樱良从电视节目里获知,从前的人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就会吃别的动物身上相同的部位,以形补形,祈祷疾病痊愈。又有一次,她玩笑般说在自己死后,可以让志贺吃掉自己的胰脏,因为听说这样就能永远活在对方的心上。
也许成年后的我们早已不再热衷校园恋爱童话,明白现实中的爱远比电影复杂,很多东西可能成为恋人之间难以跨越的阻碍。但那有什么关系,纯爱永远是少年少女们的憧憬,那些让人夜不能寐的细碎心绪就像不断传递的火炬,总会在适当的时刻点燃某颗跳动的心。
【东瀛文艺通信】
微信订阅号:dywytx
前沿的日本文艺资讯,深度的日本文化解读。
观察・阅读・领略东瀛文艺万象,从这里开始。
不想去讨论男女主的性格类型,也不想去讨论剧情的套路亦或是合理性,也并不想去讨论所谓的爱与成长。我想,自己的泪水都是给了所谓的宿命感了吧。一段注定要结束的樱花季,一场注定的悲剧,但却还是让人情不自禁,让人义无反顾,让人期待几乎不可能的奇迹。
有人说,人生最慈悲的设定是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终点。
正如另一部科幻片所想象,假如每个人出生都带有一个生命长度的倒计时,甚至还可以交易分分秒秒,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不会做这样沉重的假设的。记得在幼儿园时,妈妈陪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自己一直觉得太遥远而无聊,直到前几年自己才又读了一次。实实在在被感动了,是被一种生命力所感动,那真是一种与隐形结界横冲直撞的倔强啊!人如困兽,谁又不是呢?自己有时会重新审视战争与灾难于生命更广阔的意义。所谓温水煮青蛙,安饱思淫欲。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我们似乎远离生命的担忧与困惑,少了那么几分对深刻哲学的敲打。快乐与有趣成为了第一要义。自己仅仅通过书籍与影视,也确实很难真切理解那些绝望里生出的绝艳的花木。那种迫切,那种张力,那种求而不得,那种辗转反侧,那种如履薄冰,那种狂喜若癫。似乎岁月便静好,人生便淡泊。历史轻轻一顿,略过了多少平凡而安宁的人生啊。
这部电影也似乎怀着一颗小野心,想来探讨生命,探讨命运。一如这句无奈而深沉的告白: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男主问,你会死吗?
女主答,每个人都会死啊。
我是说你真的会死吗?
是啊。
是啊。
回眸一笑,百花开,百媚生。
一二三四五,所谓的遗愿清单其实是为男主量身定制的打卡单。这不是一个生产轰轰烈烈英雄的年代,最为珍贵的,也只剩下和亲人爱人朋友的小幸福了。而当这些小心愿与小羁绊被揉碎在宏大的命运脚底板下的时候,旁观者的心也会不自觉被拧在一起吧。多想陪他们两个一起去看晚樱,一起去波光粼粼的河岸再述衷肠,多想他们能够看着对方的眼睛、面对面地说,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现在想来,最残忍的一个画面莫过于这张包裹女主的大报纸了,似乎早早地就说好了故事的戛然而止。你要做好准备,到时候不要伤心哦。傻瓜,我们怎么会不伤心,你如此明媚可爱。
记得看过知乎上一个问题,亲近的人离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一个我不敢想象的问题,于我便是一场世界大战般的分崩离析吧,即使逝者只是我一个小学的好朋友。突然想起来学化学时很震撼的一个知识点是,固体也会扩散。铅板和铁板放在一起,几年之后也会彼此渗透。人和人之间的千丝万缕只会更细致与入骨吧。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其实酸酸涩涩的,其实只是单纯的两个灵魂的倚靠而已。
男主广博的学识与对生命的敬畏,让他拥有了超越同龄人的智慧与深度,不同于那些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嘘寒问暖,他的目光是凌厉深邃的。女主的大限之期也赋予了她卓越的洞察力与珍惜力。她努力让周围每一个人都生活地更为舒服顺意,也在这个过程里实现了自己的绽放与生命的延续。
也许故事的开始,这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偶然;也许推动故事的,只是彼此对世界习惯性的包容与善意;也许一开始,她只是笃定,他是不会真的为她动心抑或为她伤心的,因此她可以放心的展现自己的懦弱恐惧与无助,这颗善良的灵魂,一直到现在所想的,也是最小化周围所有人的悲伤啊。
但是当彼此更加靠近,更加靠近,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明明白白、干干净净、一刀可以划出齐齐整整。她发现了他的深刻,发现了他的善良,发现了他的温润如玉,他发现了她的热烈,她的坚强,她的蕙质兰心。他们在对方身上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模样,那种可望而不可求的气场。接触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如同上面提到的扩散作用,也必然伴随着互换与转移。又或者说,如同电影里的那条线索-《小王子》,彼此定点定时的接触,如同小狐狸与小王子的故事,在扩散中完成了驯养,使自己成为了对方生命里的独一无二了罢。也许他们并不会成为很合拍的恋人,但这种心心相惜的灵魂伴侣或许会成为无趣生命里更宝贵的存在吧。
有心或无意。
他们终于还是成为了彼此。
他们终于还是吃掉了对方的胰脏。
浜边美波~最美的16岁
3.5,柔光滤镜纯爱片,除了绝症梗的突然发展以外都挺老套的,而且女主人设也过于理想化了。但是,这是真!纯!啊!高纯高虐,在影院看绝逼要被煽哭。滨边美波也简直……美少女的最佳年纪。
明明片長不到2小時但中途還是很有想看手錶的衝動,濱邊美波有種不懂如何形容的感覺/氣質…(漂亮版志田未來?)我的淚點反而是小栗與上地君重逢(不論戲內角色還是二人合作)
养鸡系电波女主😂 我选择狗带
“活着就是,和某人心意相通吧。认可某个人,喜欢某个人,讨厌某个人,和某个人在一起,牵手,拥抱,擦肩而过,这就是「活着」。独自一人,是不会懂什么叫「活着」的,没错,又喜欢,又讨厌,又快乐,又忧愁,这种迟钝,这种与他人的沟通,就是我「活着」的证明。”
每年!每年我都要像强迫症一样看几部“日式无脑俗套治愈青春片” 。边看边吐槽“什么啊 烂死了 根本不会这样说话啦” ,然后边“ステキ!”。玻璃青春之花,日系特色。
从头哭到尾,两个人好像我都懂。像男主一样在自己的世界战斗,似乎也曾无意中带给人力量;像女主一样每天等待死亡,知道日常其实都是仅有一次的宝物。因为选择的相遇,给一个人自己的秘密,去交流、了解、认可、被认可,发现彼此的善良,成为彼此的力量。吃掉你的胰脏,就是用对方健康的地方让自己变好
8.6/10 愛是自己選, 不關緣份事
少女漫改?前半部简直像低龄五十度灰,“撩男套路深”之技法集大成:情非得已的酒店同一间房、真心话大冒险、洗澡忘带洗发水,猜猜看我的三围、在地上娇憨打滚等被抱上床…然而规定动作是:你还不能不把这一切理解为天真烂漫,谁让人家是青春片呢,谁让人家得了绝症呢。不得不打着寒颤说:是在下输了。
这部终于把绝症梗的死法玩出了新花样,不再是慢慢狗带,病床前生离死别...女主这波非正常死亡操作让人吐血。最后,你们倒是给我把to-do list上没办完的那件事给办了呀。。。
美波35亿实绩到手之作。东宝把当年长泽《世爱》走红的经典模式在美波身上成功复刻,可见清纯系透明感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极其吃香的。故事依旧是日式青春校园片的老一套,不过在癌症元素上出其不意的来了点反套路。美波当时的脸还是肉肉的,演起戏来笑得有点用力。在想如果女主没有不治之症,作为班里人气十足肤白貌美的女孩还会对不善言辞沉闷木讷的男主另眼相看么?由一本手记开始的爱情其实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女主会撩倒是真的。
看在建国桑主演的面子上,都不忍心给低分了。但是不得不说,妹子真的是,得了绝症死了还要给身边的人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撩了人家一溜够,最后连朋友可能都不算。画面拍得再怎么唯美也不能这么欺骗感情啊。(冷漠脸)
1.小王子这本书拯救了多少影视编剧。2.论大友花恋长成北川景子需要几个步骤。3.柔光不打得丧心病狂看不清演员五官不要说你是日式小清新。4.他爱她她却爱着她,第一次见绝症片主角竟然并非死于绝症。5.不能用想活在你心中这种随处可见的句子,所以到头来我还是想吃掉你的胰脏。
我旁边一个人来看的小哥哥哭得稀里哗啦的,想给他递张纸
很纯很纯,纯到甚至不能归类为恋爱题材(确实不是),是那种就算没看过原著也知道故事走向和结局的电影。台词和泪点都很老套,但到最后就是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流泪,也说不清楚是哪根弦被触动了。作为和男主相同性格的人,如果现实中有女主这样的存在,我会感到很尴尬很困扰吧。
君にとって、生きるっていうのは、どういうこと?誰かと心を通わせること。喜欢的三个细节,男主角说唯一喜欢的女孩子是喜欢给全部东西加上San的人,真实挑战游戏的时候桜良解释的活着的意义,还有桜良给恭子的友谊和遗书的信。
看之前毫无期待,意外有惊喜。春树和樱良相处的桥段都不俗套,似是而非的恋情,裹在青春和死亡之中,结尾升华得很自然。一段美好的感情,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导演把青春拍得真美。看到矢本悠马时,还是想不起他的名字。那段樱良撩人差点被反杀的桥段,对于青春期少男少女情绪的描绘,好真实。查了下,发现北村是天蝎座,是铃木老师里别扭优等生,是宽松世代里的打骚扰电话的年下小男友!
在胰臟中心呼喚愛
为栗子看的。越来越不喜欢纯爱的外表下透露出的让人无法认同的日式思维模式,如同沸腾的爱。然而往往这类电影最后十分钟又让你哭的似乎可以忽略掉其模式的弊病……所以说电影院看纯爱电影情感大起大落真的很伤身体……男演员们都很出色,尤其那个口香糖小哥
看到女主,我对狂赌之渊真人已经不再担心。故事纯爱,套路催泪,但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多么出格又令人难忘的情话。不要忘记青春里那些印记,不要忘记你这样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