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而出

正片

主演:莫娅·甘默尔,玛德琳·马丁,特赖因·威根,吉兹·乔纳森·布特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 / 挪威 / 比利时语言:瑞典语 / 挪威语年份:2020

 剧照

破浪而出 剧照 NO.1破浪而出 剧照 NO.2破浪而出 剧照 NO.3破浪而出 剧照 NO.4破浪而出 剧照 NO.5破浪而出 剧照 NO.6破浪而出 剧照 NO.13破浪而出 剧照 NO.14破浪而出 剧照 NO.15破浪而出 剧照 NO.16破浪而出 剧照 NO.17破浪而出 剧照 NO.18破浪而出 剧照 NO.19破浪而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想为这个电影说几句

难得有潜水类型的片,不说拍摄手法、剧情,仅从潜水来谈谈这个片

首先,女主-被困妹妹,开场修船底推进器,背景交代,商业潜水员,长期在冰冷海域工作,长期使用干衣。维修过程中,直接钻过铁网,艺高人胆大,心中不免腹诽,背挂潜水瓶就不怕卡住或者碰掉二级头?(穿越狭小空隙或者洞穴,用侧挂还是比较好,后面的海边洞穴里也有这个困惑),后面螺旋桨意外,妹妹死里逃生反而没有太大感觉,画面一转,女主抛弃BCD脱困出水,这里女主这个反应能力神仙了,单手能几秒脱了bcd感觉也有点神,这里感觉有点超人。

后边海边潜水出意外,我看很多人在喷,我想说几句,也是写这个影评的目的。

先说,她们的准备,绝对专业,取暖生火+干衣(有人说这么冷天为啥潜水,普及个小知识,用干衣,在冰下都可以潜水,影片里这个温度绝对可以了,另外妹妹还有长期寒冷水域潜水经验)+备用气瓶+无线电面罩(这个妥妥的商用装备,平时玩个休闲或者技术潜水都是用面镜居多)+背挂双瓶(小怨念为啥不侧挂,可能是习惯使然)+超多小工具(说些平时不常见的吧,荧光棒、冷焰火、潜水刀这三样基本专业人才会用到,符合设定。电脑表,绝对专业版,气量电子显示,看起来还有潜伴信息共享功能,着实高端。象拔,也就是那个浮力袋算是唯一常见的了。没有喜闻乐见的叮叮棒,看来我中休闲潜水的毒太深)。

再说人员,两位姐妹,联系前后表现,专业水肺潜水员+自由潜高水平(自由潜不是很了解,不过这么多次闭气+上下浮,应该能接近专业了。其他回答里那些喷子,找个游泳池,你潜下去2m再躺下翻个身,你看看你能不能做到,这姐姐30m上下几次,多次闭气完成工作,只能说这绝对高水平)

再说下潜点情况,从妹妹的介绍,是熟悉潜点并多次下潜经历(潜水钟位置伏笔),水流平稳,无暗流,非潮汐带,潜水计划13m,从她们的准备来说,对付这个休闲级别的潜水计划是杀鸡用牛刀了,当然后面出了意外,出现对外失联+备用气瓶被毁这个大bug,这个后面细说。

说下遇险过程,这个落石不知道是不是真实事件改编,不过这个真的难遇到啊,还正好能砸到人,砸到了之后还能存活,这些都比较巧了,还好海底只有33m。好巧不巧还把备用装备+手机什么的给埋了,两人一朝回到解放前。

脱险过程,先说说被吐槽多的几个点啊,第一个就是开后备箱,这给我急坏了,弄来弄去,妹妹在水下都快没气了,还不抓紧把气瓶送下去,这里略挫的表现和后面的神勇专业级操作反差过大,变成一个吐糟的重点。不止这处,第一次上浮的时候,不遵守5m的安全停留(后面也是一贯不遵守,减压病产生,省了几分钟,后面身体变差,反而更加影响时间)。后面第一次送气瓶的时候还把气瓶弄掉了,这个就更不专业了,不知道用bcd固定下?或者拿个绳子拴着也是那么回事,还有下去找气瓶的时候不用线盘,差点回不来。整体这几点,给人感觉这个姐姐意气用事。对意外不够冷静,潜水训练不够熟练,应该属于刚入门不久的小白,不过后面上上下下潜水,又修衣服又换装备,一点不出错,这些又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才能做到,这个反差点太奇怪了,只能用遇到意外,一激动,脑子不清楚了来解释,总之违和感很强。妹妹前后一致的专业表现,完美体现的潜水精神clam down&carry on,到被困后迅速冷静处理,全程无差错,完美的不像话,也是够牛逼。俩姐妹两个极端,姐姐前后反差过大前期蠢如狗后期猛如虎,妹妹全程冷静没个情绪波动仿佛不是自己被困30m水下几小时,期间还有失联、经常气量不够、互相换气这些情况,这自我情绪控制比钢筋还硬了。

水下部分全程无尿点,非常专业,我没看出不符之处,整体处理,包括救援方式都极度正确,可以当做教材了,碰到意外都能像电影里这样,那就牛逼了,我假设是我遇到这个情况,估计也就送个气瓶,积极的寻找援助,剩下估计就要听天由命了,所以看了这个电影还是觉得俩姐妹很牛逼,算是创造奇迹了。

5分打给这个电影专业上无尿点,对于姐姐的前期几个失误,用遇到意外,头脑一昏解释,后面又过于神勇给力,这个反差可能想做出一个前后对比的处理效果,但给人感觉就是前期太傻,把观众气坏了,后面的专业性满分,但非专业人士又get不到这个点,所以评论比较惨淡啦。

一个给人奇怪的点,车上的雪变厚有点太快了(第一次下水还没有,上来后看起来有3cm左右了),一瓶气,估计就1小时,影片里飘的雪没感觉下的这么快。

 2 ) 平凡人的惊悚片

如果你看本片不舒服,请想一想,是不是因为你觉得那位做姐姐的太笨:又是弄掉潜水瓶(两次),又是慌乱大叫,让你十分不满意?如果是这样,请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是你,会怎样?

其实这就是本片的一个特色:主人公只是个普通人。

说她普通是对比我们大家常看的美剧、好莱坞电影里的主人公所说。在美剧中,处理危机的一般都是专业人士:FBI,警察等等。好莱坞电影中则都是英雄人物。这些人从不出错,遇事果决,思维敏捷,就像机器人或电脑程序,人人都是杰森伯恩,人人都是蝙蝠侠。即便有例外:开始慌乱一些,也会很快控制住自己,就像她的身上有个按钮一样,“啪”一按,就进入状态了。而后有条不紊地解决一切问题。而且美国佬拍的电视电影都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所以主人公最终都会化身为无比自信、无比睿智的超级英雄。所以,如果这是美剧,或美片,那么主人公会在一刻钟不到的时间里把妹妹救出来。原因很简单:她绝不出错:她绝不会慌乱地弄掉氧气瓶,也不会打不开后备箱,更不会吓得大喊大叫。与狗搏斗狼狈不堪?想都别想。即便真走投无路,她只稍一迟疑就会想到剧中主人公最后想到的方法,而后达成所愿。

于是不到半个小时,剧情就没了,凑不成一部电影,怎么办,只能上怪物了,于是就变成了一部烂俗的鬼怪片。

但本片不是这样处理的,它将主人公安排成了一个普通人。由剧情可知她潜水素养不低却不像妹妹那样擅于潜水,而且遇事不像妹妹那样冷静,容易情绪化。

所以,她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大喊大叫,一不留神就掉了链子。而正是因为将主人公凡人化,所以本片才营造出一种真实感,一种灾祸强大而人弱小的压迫感,甚至绝望感。这是你看美片很难感受到的。

其实写这篇影评我只是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对电影电视的欣赏视角,是不是已经因为习惯于美剧或美片而变得极其狭隘了?

其实这就是好莱坞对电影的戕害:它因为商业化而极度谄媚观众。所以,它制造的电影都是应和观众舒适区的电影:我们看电影不愿费脑子,我们喜欢感官刺激。好莱坞投我们所好,制作快餐电影,直到把我们养得膘肥体胖,再也不愿挪动地方变换口味,那时,电影也就死了。

 3 ) 还情债,置身险地,得不偿失

小时候的一次没有照顾好妹妹的潜水,差点失去妹妹,让姐姐很是愧疚。在两姐妹长大成人后,一次重逢,喜爱潜水的两姐妹相约去潜水。却因为意外,妹妹被巨石压住了脚,动弹不得。姐姐为了节省时间,冒着短时间出水压力差大的风险,多次出水寻找氧气、千斤顶、撬棍等器件,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突发奇想,用冷凝液封住气垫口,再注入氧气得方法,挪动了巨石,救出了妹妹。但是姐姐却因为频繁出水,压差的原因生命垂危……

好好的相逢,为什么非要去潜水?去潜水也行,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么危险,常有落石的地点?重温岁月,非要用这么危险的方式,真是得不偿失,让快乐被置于险境……

想说“No zuo No die!”

瑞典电影就是这个水平嘛

 4 ) 短评:《破浪而出》

潜水题材电影好莱坞拍过不少,钟爱绑定凶猛的鲨鱼、恐怖的未知生物等等,制造感官刺激。

同属潜水类型,这部挪威电影与那些怪力乱神元素统统无缘。

北欧冬季凛冽雄阔的自然景色、一根直线般简单紧张的情节、生死相依的姐妹深情,构成了影片全部内容。

被困冬季冰冷的海底33米,孤立无援的姐妹在低温和缺氧中挣扎,二人命悬一线的生机同有限的氧气一道,随时间快速流逝....

冰海潜水过程中,姐妹俩遭遇事故险情的经历一波三折。妹妹不想拖累姐姐,决意放弃有限的氧气赴死;姐姐无法接受妹妹死在自己面前,拼着患减压症,严重违反潜水操作施救,以至于身体受损,口鼻流血几乎昏厥,画面看着极度揪心!

除了姐妹俩争分夺秒相互救援吸引人,片中展示的潜水器具、装备、方法均非常专业。情节埋下的伏笔兼顾潜水知识和角色情感,如果是喜欢深潜运动的观众,肯定能产生共鸣。

 5 ) 探险也要注意安全第一

欧洲白人人口上不来是有原因的,本片就可以作为标准答案其中之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为亚洲传统国家的日常搬砖狗,咱很难理解那些北欧北美国家有闲功夫又享受高福利的人们,干嘛没事儿总去危险地方自己找si,就不能让人省点心吗?

影片讲述的是北欧海湾旁边小镇上的俩姐妹从小就爱潜水游泳,但是一次意外差点让妹妹挂了,妹妹获救,但也让姐姐心有余悸。

姐妹俩成年后,姐姐结婚生娃,单身的妹妹职业还是潜水。姐妹俩一起相约回老家玩潜水,想找找童年的乐趣。就在俩人开心的潜水过程中,遭遇了山体塌方,妹妹被巨石压入水下,姐姐各种努力要救出妹妹。过程很曲折,但终于在氧气耗尽前救出了妹妹,姐姐由于深浅和上浮的时候安全停留时间不够而受伤。

好在最后俩人都安全获救了,没搞成杯具。

很简单的故事情节,但也有几个槽点。

路上帮助别人修车,用了自己车里的千斤顶不知道收回去吗?可能是北欧人民太有钱了,不太在乎吧。

氧气瓶是很重,普通双手搬一瓶可能都费劲,也亏得欧洲女人的体格好,一次拎了两瓶,但姐姐在搬运氧气瓶的时候,总是把另一瓶掉下去,还得费工夫下去找,感觉就是莫名其妙的在浪费时间。

本人不是车迷,孤陋寡闻,还不知道哪一款先进的小型车辆的驾驶位置没有后备箱的机械开关,以至于姐姐用蛮力硬搬,用石头砸,用刀划座位,直到找了个类似金属撬棍的东西才撬开。

还有一个常识,就是除非在目标区域附近执行搜索搜救任务,否则固定翼飞机飞行中很难注意到地面小物体的状态,哪怕就是烟雾弹,不把烟烧大了也几乎是注意不到的。作为经常潜水的探险爱好者,这点基本通用常识不应该具备吗?

不是说探险不好,而是探险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千万不要盲目自信。

不用说到处是黑人阿拉伯人吉普赛人的法国了,最近这些年,传统北欧国家的土著白人出生率和增长率逐年下滑,还有平时闲极无聊把自己各种作si的,再加上中东难民的涌入,用不了多久,奥丁就得让位于默罕默德了,金发碧眼的维京后人就得步了尼安德特人的后尘了。

 6 ) 又一部潜水好片,伴着挪威风光

一直很喜欢看有关潜水和大海的影片,因为自己被工作所困,无法出去潜水,很少有影片是在北欧穿干衣潜水,一般都是在热带,所以此片还是带我领略了不同地域和水域的不一样的风光。

家庭情感修复是辅线,潜水专业度和惊悚程度刚刚好。看的我和老婆两个注册潜水员手心出汗,遇险的深度设定是33米,这个还是很科学的。挪威风光是本片的亮点,色调很北欧。

 短评

猪队友~

5分钟前
  • 大灰
  • 还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v41117vQ姐妹二人潜水被困深海,装备丢失,氧气见底,四下无人,该如何自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Z4y1P7YE

6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影20323:姐妹情深。叙事稍显不足,气氛渲染不错。

10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即使看的谷阿莫,也好紧张。所以为啥要冰天雪地去潜水?

12分钟前
  • 莫愁
  • 还行

有惊无险,纯作死。参考影片《魔窟》

15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看谷阿莫都觉得紧张,妹妹被困水底,姐姐数次下潜营救,遇到许多困难,只有一个一个不完美应对。冰天雪地潜水耍,老外身体太好了。

16分钟前
  • 罗纳肉多
  • 推荐

故事其实蛮好的。就这个音轨把我看醉了……

20分钟前
  • 熊能能脚不沾地
  • 还行

看似简单的剧情却很合理很舒适,水下自救很有创意,只不过略显平庸!

24分钟前
  • xiangkaiad
  • 还行

3星,风景秀丽,时长紧凑,观感不错。 还有警示作用,玩潜水不能光装备多,安全措施,应急准备要做好。否则就是作死。哈哈。

26分钟前
  • 蛮蛮
  • 还行

3.5

29分钟前
  • 阿不思
  • 还行

剧本不错

32分钟前
  • __酉卒 目艮__
  • 推荐

大黄狗应该跟大黑狗搞对象。中前部分,有那么十几分钟,还挺抓人

33分钟前
  • 永远热泪盈眶
  • 还行

节奏还算紧凑,逻辑差强人意;唯一不爽的是片中对话由一个老男人的挪威语配音,这实在是太出戏了,全片所有人的对话都是这个老男人在配音,这哪里还是配音呀,这是照着剧本读台词哦!唉...

36分钟前
  • Archer
  • 还行

6.5分。看介绍挺吸引人的,但故事其实没拍好~~~这潜水员竟然敢在没有锁定螺旋桨的前提下跑去清理,这违反的安全条例都一厚叠了~~更别说两人潜水后是什么汽车竟然后排开不了后备箱的?配上黑乎乎的水下镜头。。。这真的是部惊悚片??

38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你知道应该怎么掉链子吗?不知道?来看这部电影就对了!

39分钟前
  • 馋猫麦昆
  • 较差

技术流

42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还行

从头到尾看的干着急

46分钟前
  • Deyes
  • 还行

这部电影看了两遍。姐妹情深,被困海底自救求生。气氛紧张。

47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真是不行,人设搞成这样,只能说明姐妹脑子都有坑,完美避开所有的营救点,浪费时间哭泣,迂回走弯路,心态缺个眼,可怜了岸上一直吹冷风的金毛。★★

52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教辅案例,景色优美

56分钟前
  • 適時詩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