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咖啡馆》一间屋子里的故事不好写!生命中任何选择的正反面都是等价的,只不过大多时候你看不见而已!与《完美陌生人》一脉相承,同样的封闭空间叙事,同样只用台词交代剧情,但与《完美陌生人》将原有关系复杂化不同,《命运咖啡馆》选择将凌乱的信息随着剧情的推进整齐化、一体化。但受困于空间和人物的局限,加之本身架空的背景设置,大大降低了影片的真实带入感。5分!ps:剧本的整体水平远不及《完美陌生人》。
《命运咖啡馆》,一部在室内完成拍摄的电影,所有的剧情推进,都是依靠对话完成的。但神秘人的身份以及愿望实现这样的主题,仍然能够抓住你想要一探究竟的心理,不断看下去。
不知从哪道听涂说,人们找上咖啡馆的中年男子,权且叫他受理者,以完成某种任务为交易,实现自己的愿望。根据愿望的难易,任务复杂度也同比例增加。是否要做,由自己决定,随时可撤销,但不能更换任务。受理者只是受理,他依照记事本行事。记事本相当于报告和命令。
按顺序说一下我的观感,第一个是警察,最初为了钱,不知道用来干什么,虽然要痛扁人完成,但是他还是对毒贩下的手未选择无辜,然后他想让儿子回来,任务是藏匿被家暴女性的报案,可以理解未用渎职换取亲情,然后儿子确实回来了但是不是真心想和好,因为他之前家暴儿子,在得知报案女因家暴致死后愧疚,警察投案自首。却没想到得到了儿子的谅解。
老太,想要老年痴呆住院的老伴回家,也就是回复健康,代价是好几人的生命,要求高代价大,老太几次反复心理挣扎 ,最后甚至要和受理者同归于尽,但是她觉得换回老伴也无颜面对,放弃。对于一个老人而言,最宝贵的就是健康和生命,他们愿意用任何东西去换,但是如果用别人的生命呢?难以抉择,很难说她的选择是错与对。
患儿父亲和修车工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杀小女孩来换取儿子的健康,一个要保护小女孩来与女明星啪啪,修车工一开始说自己不想要家庭,受理者说他可以和女明星谈恋爱,他只要一夜情,他不愿意照顾一个人。然而在他保护小女孩的2周后,为了保护女孩选择了绑架女孩,走上了歧路,并要解决掉要杀她的人。他成了绑架女孩的罪犯,最后被本来要杀女孩的人刺伤交给警察。也许过度的保护就是伤害,过犹不及的意思。
修女看似放弃了信仰,但是她体会到了爱情与性,而且她即将感受做母亲的感觉,别忘了圣母生了圣子,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圣子和上帝。也许说的是信仰不应该受到陈规的束缚。
盲人,他想要眼睛复明的前提是要强奸一个女人。 多么残酷,经历了多次的心理斗争,想蒙混过关,但最后他还是下不去手,我一开始以为报案是因为他强奸,没想到最后不是,也算是个转折吧,同样的难以抉择。
劈腿女应该是反面教材,插手别人的婚姻还说是帮他们,换回了自己的爱人却说了不必要的谎言,互相猜忌是婚姻的坟墓。
小偷男女虽然贪恋美貌,骨子里不坏,他们后来认为最珍视的是对方,不在乎金钱,最后得了好的结局,爱人眼里的美才重要,不要在乎表象,而且也与警察父亲冰释前嫌。之前男子想要父亲消失也可以说实现了,因为那个暴力的父亲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变了。所以有些时候换种思路也许就能解决。
尽职尽责的受理者也难掩感情的流露和对工作的厌倦。其中穿插了受理者流露出的对女店员的感情,好奇产生好感,然后故意疏远,最后两个孤独的心灵互相救赎,也许受理者一开始不是人,但是他也有了欲望,想要选择,真真实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活一把,而不是冷冰冰的旁观者,毫无温度的永恒下去。受理者好像生活本身一样。
健康、光明、亲情、美貌、爱情、生命、生的感觉等等几方面的情节穿插,纠葛互相影响,任务并不是最终结果,没有完成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就像人生无常没有一定,如何选择就有对应的结果,或喜或悲
有人说电影的叙事方法相当极端,也许习惯了视觉效果的狂轰滥炸有点不习惯吃素,而且有些电影就是小众的,命题应该说是有很多思考和感悟在里面,好这口的人喜欢。 是一种哲学电影吧可以说,发人深省。
《完美陌生人》的出色票房成绩,让导演保罗•杰诺维西一时技痒,隔年又拍出了《命运咖啡馆》;只是这回拍摄场景从某人家的聚会延伸至街角的咖啡馆。一位我们尚不知其名的中年男子,自称专门喂养魔鬼;显然他说的也没错。他同时扮演上帝与魔鬼,负责提供“任务”给九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这些人找他交易,把灵魂卖给撒旦,多半为了换取家人的健康与关爱;当然也有人贪得无厌,只为了一己之私,望独占上帝垂怜。
每一位走进这家咖啡馆(叫作The Place)的人,身份包括警察、修车工、修女、职业妇女、拜金女、惯窃,当中也有成功人士;这些人不知从哪道听涂说,纷纷找上咖啡馆的中年男子,以完成某种任务为交易,可望获得自己需要(改变)的东西。交易过程中,不泛有犯罪、谋杀等任务指派;9位陌生人的人生无端被卷入这场贪婪与游走于道德边缘的交易里。
咖啡馆里的上帝(与魔鬼)一把掐住了这群人的软肋,在生死簿上频频修改与添加新的罪状(任务);而这群人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说穿了,都是人性中的贪婪。这场闹剧之中显然有人最后清醒,即时悬崖勒马,如爱上写真女星的修车工;以及一心祈祷丈夫可以从阿兹海默症里康复的老妇人。只是到了最后,真正获得救赎的,只剩下制造炸弹的老妇人。她不是良心发现;她只是无法面对自己的罪行。
保罗•杰诺维西用《完美陌生人》、《命运咖啡馆》两部电影狠狠地掐住人性;借由“揭露”与“旁观”勾勒出人性在面对命运无可逆转的当下,如何看清真相,即时拯救出自己。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见到了真挚的亲情与爱情;也有人性的善妒与己私。《命运咖啡馆》另外讲述的一个命题是“信仰”;或者称类似于信仰的盲从。当修女一再询问中年男子是否信仰上帝?上帝到底站在哪一边?抛出问题与获得任务(救赎)的两人,我们无法以等价(与对等)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原来是可以有选择的?我可以选择放弃任务?可以重新指派新的任务?
《命运咖啡馆》或许不及《完美陌生人》的震撼!(毕竟被吓怕了记得删除手机讯息)不过从这种1+9不见得等于10的复杂(封闭)叙事中,保罗•杰诺维西才是那咖啡馆中年男子背后的上帝(与魔鬼)。看完电影后,我直觉联想到前阵子刚读完的丹•布朗之《起源》;我说这位人(手)工温斯顿,玩弄人性与股掌之间。哪怕真相大白之日,我们还是输给了自己的“怯懦”;这才是人性里最难闯关成功的任务。
2017年6月1日 晚 观影记录
影片《The Place》(命运咖啡馆)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Valerio Mastandrea(饰演神秘人L'uomo)
故事概述:讲述不同人通过与L'uomo交谈(提出要求、接受任务),以此感悟人生的得与失
上映时间:2017年11月9日在意大利上映
观影体现:一个字,累。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影片信息太散、节奏太慢、对话太多,尤其是冗长的会话,容易造成观众的倦怠感,导致看片兴趣锐减。
影片格局:
这部影片的格局很容易让人联想起Tom Hardy的《Locke》与Colin Farrell的《Phone Booth》。密闭的空间,话痨的主角,通过台词铺陈、推进叙事,一样的逻辑、一样的套路,不一样的成色。
影片内涵:
有看过《完美陌生人》的观众,相信对于本剧所传递的信息不会过于陌生,俗话说“殊途同归”,两作的意境十分相似。
a,等价交换。有得必有失,就像天平的两端,不论挪去或增加某一端的砝码,就必定要对另一端做出相应的调整
b,人性百态。贪婪、嫉妒、愤恨,怜悯、包容、拯救,博爱、忍让、豁达...人性千变万化,我们可以远望,却总不能试探。
c,人心测度。你看得到人们的外貌,却难以扑捉人们的内心。人心是怎么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能测度,我们无法触及。
影片导演:
Paolo Genovese,凭借着《完美陌生人》一炮而红,不过也就这一部作品拿得出手,这次的新作,又打回了原型,未能延续神勇表现。
影片演员:
演员就那几个,在《完美陌生人》中都有出镜,所以算是驾轻就熟,套路也一样,面对面“谈话类”节目,唯一不同就是场景变了,但是“换汤不换药”。
观影笔记:
a,看得太累了,前30分钟看得云里雾里,谁是谁都不知道,培养观众耐心
b,对白多了些,关键是重点比较少,纯废话,一个讲故事,一个听故事,提神的情节几乎没有
c,节奏感不行,拖拖拉拉,慢动作前进,对于急性子的人而言,是一种绝对挑战,而且是“mission impossible”
随便总结:
①各式人物
手头拮据的警察
丈夫患有痴呆的老妪
拯救儿子的父亲
希望可以感知上帝的修女
希望与海报女郎发生一夜情的机修工
希望重建光明的盲人
希望不被男友抛弃的女人
想要得到“爱”的小三
②各式任务
揍人、爆破、扶女士过马路、怀孕、打劫、绑架、杀人、救人...
③各式结局
有的人拒绝了任务(如:老妇人),有的人完成了任务(如:机修工),有的人半途而废(如:警察),不同的选择,却折射出了同一个思考问题——人类内心的欲望(黑暗面)有多深?
作品等级
导演★☆☆☆☆(玩过头了,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演员★★★★★(很敬业,这么多台词,不容易)
剧情★☆☆☆☆(形式大于内容,尤其是缓慢的节奏,让人兴致寥寥)
视效★★★★☆(同一场景,利用光线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的心理效果)
音效★★★☆☆(ED不错,配乐无感)
推荐度★★★☆☆(只适合“慢性子”看)
本文首发于电影幕后故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aymovie”),欢迎关注,看幕后君第一时间为你评新片,品经典。
如果允许你实现一个愿望,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钱?权?大长腿?没问题,这些都能帮你实现。
但如果我告诉你,想要钱就得杀人,想要权就得放火,想要大长腿就得去抢银行,你还愿意吗?
WTF?这都哪跟哪啊?还是找龙珠比较靠谱,我要条胖次,龙王总不会让我把村长家给点了吧。
但总有一类人,他们会选择留下,只要愿望能实现,杀人放火抢银行干啥都行。
《完美陌生人》导演保罗·格诺维塞的新片——《命运咖啡馆》,讲述的就是第二类人的故事。
在一间不起眼咖啡馆中,总是坐着一个安静的男人,他总是在厚厚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没人知道他要去哪。
有时他也会撕下一页纸,表情凝重将其烧成灰烬,仿佛一种仪式。
唯一确定的是,这个神秘的男人能满足你所有愿望。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走进咖啡馆向这个男人请愿,这个男人也会在翻阅笔记本后,立即开出实现愿望的“价码”。
修女想要再次听到上帝的声音。
行啊,生个娃就能听到了。
老太太想治好丈夫的痴呆。
没问题,在闹市区埋个炸弹,引爆之后你丈夫就能回来。
盲人帅哥说他想重见光明
OK,去强奸一个女人。
一位父亲想治好儿子的癌症。
可以,你去杀死一个素不相识的6岁女童。
大眼妹想要变的更漂亮。
去抢劫10万零5分,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汽修工想泡海报女郎。
去保护一个6岁女童,两周时间。
妻子想拴住丈夫的心。
去当小三。
警察手头紧。
随便抓个人胖揍一顿,你就有钱了。
你仿佛是在逗我?炸弹和老年痴呆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这个男人说了:“我也不知道,笔记上就是这样写的。”
大眼妹的新男朋友就不信这个邪,说道:“我现在想送给大眼妹一束花,你能变出来吗?”
男人翻了翻笔记本说道:“扶10个老人过马路。”
等到大眼妹的男朋友再次回到咖啡馆,他的手中果然多了一束花。
而这份契约的另一个关键规则是,如果无法接受交换条件,你随时可以选择退出。
事实上,救子心切的父亲、被要求强奸女人的盲人、想治好丈夫痴呆的老奶奶,他们都在签订或是执行契约的某个阶段,放弃了任务。
毕竟在所有请愿者当中,他们三人所要背负的罪业最重。
但眼看着孩子躺在病床上被癌症折磨的奄奄一息,携手半辈子的老伴再也认不出自己,从此再也见不到光明的未来,他们脚一跺心一横,还是返回了咖啡馆。
渐渐地,这8个人的命运开始有了交集,他们的愿望也在一一实现……
修女和盲人相遇相爱、共赴巫山,一切都是你情我愿。修女重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而盲人帅哥虽不甘心,却也收获了一段真爱。
妻子的确靠劈腿暂时拴住了丈夫的心,之后换来的却是丈夫出于嫉妒的毒打,她的报警记录被一个警察故意掩盖,最终惨死在丈夫乱拳之下。
而这个渎职的警察,正是之前缺钱的那位,他和男人订了另外一份契约,希望找回自己的儿子,而男人开出的条件正是掩盖一个女人的报警电话。
羞愧难当的警察选择了自首,在大牢中,他终于和儿子父子相认。
已经抱得美人归的汽修工为了逞英雄,绑架了小女孩24小时看护,救子心切的父亲追杀到绑架地点将汽修工捅伤,还是没能对小女孩痛下杀手。
尽管没有完成契约,他儿子的癌症却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老太太也没有引爆炸弹,她再也无法以爱的名义自欺欺人。
原来并不是只有完成契约,愿望才会成真。而那些完成契约的人尽管得其所愿,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噬。
《命运咖啡馆》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英国惊险小说《猴爪》,书中讲述了退伍的英国士兵偶然从古印度的高僧那里,得到一只有魔力的猴爪,可以实现三个愿望。
猴爪只保证你的愿望会实现,却不会告诉你实现之后,你要用命来还愿。
而咖啡馆的男人不仅丑话在前,还告诉你就算签下了契约,你随时可以全身而退。
然而,依旧有人甘愿出卖灵魂,去换取眼前的利益。
因为爱,有人病急乱投医。因为贪,有人富贵险中求。
“为什么你总是提这么可怕的要求?”
“因为总有人心甘情愿。”
至于男人的身份,其实看到最后我们也能猜出一二,他是魔鬼代言人,每当一个愿望达成时,他便会撕下记录着还愿始末的那一页,烧成的灰烬便会成为魔鬼的美餐。
说到底,他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可怜人,他总是在倾听他人的不幸,却没有人问过他的愿望是什么。
为此,导演在他身边安排了一个叫做安吉拉的女招待,通过安吉拉与男人之间的互动,间接表现出男人隐藏在忧郁外表下,不堪重负的内心世界。
最终,安吉拉拿起了那本厚厚的笔记本……
第二天清晨的咖啡馆,男人不见了,他原来坐过的位置上,只留下了一个正在燃烧的纸团……
而在希腊语中,安吉拉的意思便是“诸神的信使”。
和《完美陌生人》一样,《命运咖啡馆》也是小格局密闭空间内的寓言电影。
本片所有的起承转合全部依靠台词来实现,咖啡馆外的人物活动也全靠许愿人一张嘴来描述,自始至终,场景都没有离开过咖啡馆,更像是一部纯粹的舞台剧。
但相比起《完美陌生人》的冰冷与绝望,《命运咖啡馆》还是保留了一些暖意。
片中8位许愿者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内心挣扎,有人被欲望所蒙蔽万劫不复,有人及时悬崖勒马重获新生。
更有人经历了贪嗔痴,却懂得了断舍离。
导演通过展现许愿者在道德困境中的心态变化,以及做出最终抉择后的得与失,以“不可知”的荒诞基调,折射出的却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警世主题。
如果你喜欢《完美陌生人》,那么这部《命运咖啡馆》同样值得一看。
整体还算是一个好片子,但是有些情节就琢磨不透。故事人物之间有相互的关联,具体什么地方出现了变数,原本应该如何,只能问那本笔记本了~~
1.警官最初全部所求都是为了儿子,最终在自首后得到了儿子的原谅。他的愿望基本是得到实现的。
2.本来想让老伴的老年痴呆变好,最后因为无法接受杀死这么多人而放弃,可以说战胜了心魔。
3.儿子得病的父亲,这个人物的故事就有些看不明白,他的任务是要杀一个6岁的女孩,最终怎么说他还是救了女孩的,儿子的病没有了。可能是儿子原本是并没有得癌症,可能是其他疾病,或是他没有对女孩下手得到了奖赏(并不认同)?编剧的答案是什么
4.修女的结局其实我没看懂,她的愿望实现了,但她并不打算告诉盲人这些事情。她的结局是什么?她会和盲人在一起,只是不做修女?还是像被建议的,生下孩子交给其他人,离开盲人,继续做修女?
5.想要变漂亮的女孩,她想要变得更漂亮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幸福,得到爱。虽然她最终没有偷窃成功,但最后和帮她偷窃的男孩(警官的儿子)在一起了,偷窃的过程她还是吃了点苦头的,变数可能在男孩的和她相爱上?
6.开修理厂的男人。一开始说自己不想要家庭,只要一夜情就够了,他不愿意照顾一个人。然而在他保护小女孩的2周后,执意要继续保护女孩,解决掉要杀她的人。剧情发生了反转,他成了绑架女孩的罪犯,最后被本来要杀女孩的人刺伤交给警察。这个人物应该也是一个变数?当然他想要继续保护女孩的目的是要当英雄(可能要出名),这样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原本还以为他只是出于保护欲,然而...人心...
7.盲人,他想要眼睛复明的前提是要强奸一个女人。从一开始他的断然拒绝让我以为他是个善良的人。然而他回答说不会爱这个女人,他会爱下一个,就有点...虽然他喜欢修女的,然而他并不打算爱她,可能修女就是他的一个污点,他的眼睛如果复明了当然也不能接受这个女人了。然而他没有强奸她,但是他依然想能看见,这就有点作了...
8.想要丈夫对自己着迷的已婚女,她的结局就有点惨了。如果邻居男打电话给他丈夫后,她说出一切都是她的任务,可能不至于这么惨,但是她想要丈夫痛苦,惩罚他。好吧,他丈夫痛苦过头了,有了严重的家庭暴力,最后她被打死了。
能总结出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可能是:你的痛苦来源是你的欲望。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有美好的结局也可以有糟糕的结局,只在于你的心。
“我曾经恨他。现在只觉得他是一个搞砸了一切的男人。我成了他的一切,对吗。”
有一些情節的發展覺得很奇妙 就不是常規思維可以認同的 但整體邏輯算是很嚴謹了 重點是把人性剖析這麼透徹 人性不總是讓人失望 也確實會讓人失望 (P.S.在台看的公映)
我觉得Paolo Genovese跟Gastón Duprat 有点相似,就是太精于设“计”,甚至镜头语言都充满了自恋和洋洋得意。从立意上来说,倒是令我想起华麦丹的“北方小镇奇谈”。
The Place包含了所有故事产生交集的地点,看似这个书写记录的人决定着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的命运,其实做决定的人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掌握。配乐有段挺好听的。
命运交错,环环相扣。咖啡馆的日与夜,晴与雨,二三人促膝对淡,近乎单场景,也丝毫不显乏味寡淡。Alba Rohrwacher在戏里扎起头发的扮相太像赵薇了!
导演的野心不小,从头到尾都在一间咖啡馆内,当场景单一全靠对白之后,导演的调度能力并没有体现出很高的水平。故事的概念还不错,有一个饲养人性阴暗面的神秘角色,讲人在一念之间的善恶选择,只是越往后故事越单调,并没有很高级,最终停留在了叙事拼图式讲故事的阶段。创意不错,编剧执行力不够。
这导演是厉害的,剧作的功力也是一流,就是太刻意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长片真的撑不起来这样的一个故事。创意非常非常好,如果这几个各有所需的人物都配上一画面,不用太多,整个电影会升华很多。午后看这个绝对催眠神器,我喝了两杯咖啡,抽了四支烟都难免困意。导演的前作是一个鸡腿,这个像鸡肋。
The Booth At The End
“我曾经恨他 现在只觉得他是搞砸了一切的男人 我成了一切 对吗”
在旅游时候看的。排片高呢。好几个老熟脸,密闭空间反而不如前作好。人物drama起来有点幼稚,暴露了配乐俗套的毛病。对于神秘人身份,没有给予任何暗示。没劲儿。
导演塑造的不是在《解忧杂货铺》中为人解忧的老爷爷形象,更不是上帝或先知,男主像是一个天平——去衡量人的得与失、称量道德的重量。但全片只有一个场景、剧情推进也只依靠对白,只能用交叉叙事来掩盖镜头语言的苍白、用多线剧情来弥补剧本的空洞。如果只需要听就可以理解,那它还能称得上是电影吗?
一星半吧。这设定拍单元剧是可以的,但是拍成电影你全场一个景剪辑还不断fade in/fade out?舞台剧官摄都可能比这镜头丰富。
8.5 /101. 关于人性的拷问。2. 戏剧最重要的因素—“戏剧冲突”没有表现出来。都是靠人聊出来的。3. 作为一部电影,完成度其实不高,但我就是喜欢。
坐在影院的最后一排看哭了。人一生在同一件事上面临很多选择,一念成佛 一念成魔。还好大部分的人是善良的。剩下的那极小一小部分人可能是为了衬托这份美好而存在的吧。
我完全在当宗教片看,关于“神性”的讨论非常非常当下
身為五星魔人還是要給一下,用這個脫離現實的形式本身就是大險棋,但美女大叔們其實鎮得住。多線巧合的電影玩法來說這個劇本不會顯得特出,在這邊多了一層囉哩八縮的表演反而有種做愛要戴套但屌夠硬就沒差的快感可以激發想像。而就命運這個主題來講也很切中要旨
温暖人心从头至尾 手法时间光线也是变化着来
真的很垃圾,浪费时间
是惩罚一个陌生人还是成全自己,这个天平很难掌握吧
No.93 这个故事全部发生在咖啡店里,虽然编剧的结构很高超,但不停没有任何变化的形势还是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