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淹然
相隔一个月,电影『解忧杂货店』的中国版与日本版,前后脚登陆内地,很难不勾起人们的兴趣去比对一番。
虽然,小说与改编电影,理应视作两个独立的宇宙。但在谈论两版『解忧杂货店』电影之前,仍无法完全绕开原作,因为这直接牵连着人们的观影期待。
小说『解忧杂货店』,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是响当当的畅销书。它虽然出自东野圭吾的手笔,但非推理,而是镶嵌着奇幻元素的温情小说。放在东野圭吾的作品序列中,它或许别致而迷人,但若横向比较,它就算不得完成度出色的作品了。伊坂幸太郎的同类小说,远胜『解忧杂货店』。
在奇幻背景中,去描摹日常的温情与浪漫,东野圭吾永远写不出伊坂幸太郎那样的告白:「你在哪儿,我骑长颈鹿去找你呀!」
因此,电影『解忧杂货店』拥有的,不过是一个略平庸的文本基础。而两版改编,又几乎紧紧绕着小说打转儿,这就导致,中日两版改编都成不了一出好戏。
『解忧杂货店』最有噱头的,自然是它的奇幻设定。
一家废弃的杂货店,神奇地化作时光隧道,三个少年意外地触摸到了穿越了三十年的人情温度。但古怪的是,你无法在两版电影中看到,这个奇幻设定对主线故事的推动有多大作用。
少年们传递给三十年前音乐人的,无非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话语,而情妇自杀章节(国版中对应高利贷夫妇自杀),则完全舍掉了时空穿越的影响。设定与故事结合得最好的,是陪酒女段落。少年们利用时代优势,助其实现了命运的逆袭——当然,这样的「走捷径」实在无趣。
很明显,『解忧杂货店』的奇幻设定,想走的是反套路。就像国版杂货店主的一句台词:每个来咨询烦恼的人,其实心中早有答案——这也就预示着,『解忧杂货店』无意强化两段时空之间的互动,但结果造成,奇幻元素滑向了「鸡肋」的尴尬处境。
甚至,这样的时空穿越,还妨碍了主角塑造与故事节奏。因为频繁在过去时与现在时之间来回切换,留给杂货店主与三个少年的篇幅并不充足。
照理说,杂货店主与少年们的刻画,即使达不到绝对主角的地位,起码也该与单元故事中的主人公持平。但现在,无论国版或日版,少年们面目模糊,称不上合格的群像塑造。
相应的,国版与日版中,那些单元故事都占据了更显赫的位子,其中的主人公也更饱满。反观今日的少年与昨日的店主,都不过是串珠线罢了。
所以,『解忧杂货店』真正的同类,是去年在内地公映过的剧场版『深夜食堂2』,它们都近似于章节式拼盘电影。
当然,在相近的先天不足的基础上,日版仍优于国版。
首当其冲的,是日版在年代感还原的更胜一筹。两版的杂货店,高下立判。日版充满实感,那些破旧与斑驳,仿佛真是时光留下的蚀刻,而国版透出的,却是一股子人工造景的虚假感。
其次,回想两版中的表演,国版几无可以称道的表演,尽管它也集合了诸如秦昊、郝蕾这样的好演员,但他们不过是像被摆弄的道具,而非鲜活的生命。因为,国版中并没有多大的空间供他们发挥,而他们饰演的角色,也缺乏更多的细节铺陈。
反观日版,戏份不多的小林薰,演活了一个表面寡默、内心柔软的父亲,而从林遣都到尾野真千子,也是各有亮点。最大的赞美,一定要献给杂货店主浪矢的扮演者,西田敏行。浪矢的善良、犹疑、落寞、凄楚,西田敏行拿捏得恰如其分。
这其中还有日版独有的一幕,衰老的浪矢与年轻的恋人,在杂货店重逢,忆往抚今。在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中,过去与现在,遗憾与失意,溢于言表,而西田敏行与成海璃子的对戏,叫人动容。
所以,到底怎样的改编,才是好的改编?
好的改编,从来不是亦步亦趋,而是勇于剖开原作的血肉,直取核心。好的改编,无需折返原作,去理解影片的留白。好的改编,最终可以抛开原作光环,成为自成一体的作品。
而两版『解忧杂货店』改编,要是没有东野圭吾的大名,还能有多少人为它们买账呢?
原载『北京青年报』
在大聪青少年时代,没读过一两本村上春树的书,诸如《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青。
而前不久,或许大家还在纠结诺贝尔欠村上春树一个文学奖的时候,英籍日本裔作家石黑一雄拿走了这个奖。
这位新诺贝尔得主石黑一雄,也和电影有着一线牵。他的其中一部长篇小说《别让我走》就被拍成电影《别让我走》。
里面的演员阵容,在今天都是大high腕。
当然,今天说的不是石黑一雄,而是我们更了解的一位日本作家:东野圭吾。
而东野圭吾被国内读者认识,应该就是通过《解忧杂货店》,《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作品。
今天我们要聊的,正是前不久上映的电影版《解忧杂货店》。
在看电影之前,大聪又把很多年前看过的这本书,再重新刷了一遍,依然感叹东野圭吾缜密的逻辑,以及被小说里故事的创意折服。
比起石黑一雄和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在文学的造诣上,显然比不上他们。因此东野圭吾被大家公认为推理小说家,而不是文学家。
但是,正因为他的小说有严谨的逻辑,还有抓人的戏剧张力,所以他的作品是电影肥沃的土壤。他的小说作品,多次被搬上荧幕。
其中影视代表作就有1999年的《秘密》。
1999年出版的小说《白夜行》,先后被做成舞台剧,电视剧,电影。
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拍成电影后大获成功,先后被韩国和中国买下版权,改编成本国剧情。
2017年3月,苏有朋导演的《嫌疑人X的献身》就出自东野圭吾原小说。
到了今天这部《解忧杂货店》,大聪在看电影之前,其实有些担忧也有些兴奋。
担忧的地方在于该小说其实场景范围很小,基本所有剧情,都在一个杂货店里进行,这样的小的场景,对镜头的调度难度非常大。
再加上小说的剧情,是用书信来发展的,这样的书信往来,在影片中如何呈现,才显得生动,也是一个大难题。
总结来说,《解忧杂货店》这部小说,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部大闷片。
兴奋的地方在于,终于能看到这部让人难忘的作品登上了大荧幕,而且东野圭吾的日本版作品,基本没有让人失望过。
于是,大聪抱着复杂的心情进了电影院,2小时候,眼眶湿润着出来。
还好,《解忧杂货店》没有让我失望,依然是传统主流的日式风,不紧不慢,行云流水的叙事,略微紧张的悬疑,都让人很快能融入剧情里。
相信看过小说的,没看过小说的,都会喜欢上这部《解忧杂货店》,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为今年最治愈的日本电影,但起码他是之一准没跑。
--微熏剧透,不影响观影--
前面提到,这部小说的场景格局很小,但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此,他把文字转换成画面和声音时,故事的叙事方式就已经转换了。
影片去除小说中三位男生的视角,直接切换成上帝视角,让观众俯视整个事件的所有人物。
影片中提到的过去和现在,一切都完整演绎出来,让观众对所有人物的背景了如指掌。
这样做少了小说开头书投递的悬疑,但能让观众更快更直接进入影片设定的世界,省去小悬疑,留下大悬疑,值得。
另外,影片做了减法,抽出重要的三段故事,围绕着孤儿院和杂货店,重点展开。
影片这样做既不脱离主线,又把影片分成三段小章节,每个小章节可独立成为一个小故事,联系起来又能回到主题,真正做到了主支线贯穿。
而每个故事,都一定会有感动到你的地方,在感慨影片中善良的人物和遭遇的同时,你也会同比自己经历的事情,回想起离你而去的亲人,遇到的贵人,自己做过后悔的事情,等等。
这么一来二去,想泪腺干涩非常困难,尤其对女生来说。
影片叙述的剧情,其实只有整部小说五分之三左右,其中有两个故事章节没有放进来。
分别是小说的第一章节“回答在牛奶箱里”,和第四章“听着披头士默祷”。
一来这两个故事和主线没有太大关系,二来如果把整部小说的剧情都改编成电影,势必会造成支线离主线过于疏离。
当然,说了《杂货店》那么多的优点,他的不足也没办法忽略。
比如开场故意做的一场“特效”。只想说,很假,很没必要。
其实影片不需刻意告诉观众,这是一部非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而强加特效。
再比如,在对白的设计上,还是显得太直接,煽情处稍微用力过猛,生怕观众没哭出来。
换句话来说,这锅鸡汤的鸡精放得有点多。当然,大聪重口味,能喝下。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懂得收放的电影,才更让人回味。比如是枝裕和,山田洋次(早期)的电影,都特别收敛,低调。但完全不影响他们的作品达到的高度。
总而言之,本以为很难拍好的一部小说,不仅能拍好,还能拍得如此治愈,如此感人,已经实属难得。
想治愈的小伙伴,请耐心等待,国内有望引进。
最后,不得不安利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重生》。也是小说里面重点提到的口风琴曲子。
之前趋于小说只能依靠文字,没办法转换成声音,大家都在遗憾没能听到《重生》这个曲子。
而如今电影问世,《重生》这首曲子也终于能让大家听到。
这首歌在影片唱的时候,也是大聪觉得影片最感人的地方。而且,这首《重生》非常好听,是影片的升华。
今年冬天,到现在都没有下雪。
看天气和大家的着装,故事发生在初春的样子,秋天与大家正式见面,不算晚。
从去年,不,准确说是前年,一部当红的书籍要被翻拍成电影了。几乎都是熟悉的名字,浪矢杂货店的奇迹。
话说作者,我第一本看过的书,其实作为推理小说没觉得有太多亮点,那时也没那么多人知道他。但对于女生细腻想法的描写,我似乎很感同身受,所以我记住了这名作者。之后的突然某一天,书店全部摆满了他的书。其中,最畅销的一本,翻译成中文就是《解忧杂货店》,不过在知道翻拍之前我一直都没有看,反而是选了另一本同样温暖的故事《时生》。
准确说我不是完全的书粉,他的写作风格我没那么喜欢,但是因为喜欢的人要去主演这部电影,我在9.23日本上映之前把书好好的看了一遍。实际上,在看过之后,我对荧幕化真的很期待,因为这不是一个好改编的故事;同时,我也能看到出道十多年的他作为演员的成长,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原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恰好改编版的电影里都有,重生,大火,克郎,姐姐,绿河,最后的地图。
大致就是……一个穿越32年的故事。好像也没有那么神奇对吧?可我还是很喜欢。
之前听过电影的原声带,而且看过长达半小时的特典,看到电影时候我很熟悉,不过确实也有很多预告里没有的场景,给我很惊喜的感觉。比如穿过三人呼啸而过的电车,黑夜里金光闪闪。
山下达郎的《Reborn》我曾经听过很多遍,我最喜欢门胁麦的版本,印象深刻。歌词提到的“一切都不是结束”这样类似的字眼,我总能在听歌时候记起当天晚上的大火,还有小偷三人组鼓励的信,“你会帮助到很多人,不要放弃”,姐姐边流泪唱到“谢谢”时,让人不禁感叹道“原来这才是‘重生’的意义~”。开始因为这个故事和这首歌,使我产生“这个最有泪点的故事放在开头会有点突兀”的想法,后来想想,对于讲清楚“一夜复活的奇迹”、浪矢爷爷生前“穿插着以前的信”这样安排似乎更合理,所以才有后面的“绿河”。
我的家庭很幸福,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反而很能理解当映子知道妈妈可能是带自己自杀时候绝望的感觉。但看书时候我就知道,作者不是这样残忍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不然就会破坏掉整个精致的故事了。
所以逐渐地从开始的我觉得“鱼店音乐人”和后面的联系没那么深,到绿河的女儿和早早死去的晓子,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奇妙又温暖的光环——将大家逐渐联系在一起的环,冥冥之中存在也这个地方。
最难拍成的出身于丸光园的敦也的回信、绑架其实一直帮助丸光园的“迷失的小狗”的联系,意外地处理的很好,印象是和书中一样,这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们来说,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哦~果然她就是当年的晴美”“原来那封信其实是三个小偷写给她的啊”,就是如此这样强烈的羁绊。
“绊”在日本文化中是个很有意思东西,整部书和电影都是关于“羁绊”的故事。浪矢爷爷年轻时候喜欢的女人皆月小姐开的孤儿院丸光园,救了弟弟而永远留在丸光园的克郎和他的口琴声,为了纪念他每次演唱会结尾都会唱《Reborn》的姐姐,告诉绿河母亲真相的姐姐小芹,为“迷失的小狗”指点迷津的小偷……到底是否真的有人在上天默默指引着大家靠近在街角转盘的杂货店呢?结局的答案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一样完美。
凉介饰演的三人组暴躁的头头试着扔了一张白纸到信箱,他不能理解被妈妈抛弃的人生,是否也能也能因为这样的一封信而改变。善良的爷爷仍旧回了这封“恶作剧”的信:因为是一张白纸,所以可以无限地描绘自己的人生。
朝阳出来了,天亮了;这一夜奇迹,过去了。
结尾看到“山田凉介”“Ryosuke Yamada”名字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七年,我终于看到这样的你了。
电影里的敦也最后变成了帮助他人的好孩子,现实中的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演技,也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旬报新人奖。
你的未来,我的未来,正是因为白纸,才可以有无限的可能。
全场时不时的眼泪或许证明我们的生活依旧不能缺少鸡汤。
单论剧情,其实并不复杂。
巧妙的是时空穿插的叙事空间布局,虽然有时会觉得有些困惑,不过看到结尾就彻底明了。
说到底,作者用尽一切不过也是为了告诉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世界上没有捷径,最大的捷径就是不懈努力,朝着自己坚持的方向走下去。
最让我泪奔的是火灾一幕,扎心至死,编剧简直是虐心狂人,酝酿完情绪适时燃爆。
杂货店老板的去世更是让人心疼。
私生女跳楼也许描述着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无解困境。
音乐方面,第一首bgm响起来的时候就知道这部片子错不了。
《Reborn》旋律的反复渲染着实很打动心弦,几个不同版本的演绎也体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要表达的情绪。
总之,当你绝望,不妨看看这部片子,你会获得力量,心里会暖暖的。
日本经济腾飞,东京房价泡沫,网络时代到来……真希望,二十年前的我,也能收到一封来自浪矢杂货店的信啊。浪矢杂货店老板很清楚,自己给的回信,往往不是对的。但是,在“对”与“善”之间,人类应该选择“善”。哈,其实是一大碗高级鸡汤啦,喝不喝,看你的人生状态。
正能量满满的一部电影。不知道人生方向,没有答案,觉得生活困苦的,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已经找到了自己,却怀疑是否该继续的,可以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就是生活。只有到了某个点,才会反思这一切,把更多人生的意义,传递下去。
没看过原著,比起中国大陆版的浮夸、别扭、不接地,日本版的生活化、日常化,娓娓而来,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还是不错的。差一点把佐藤浩市的儿子宽一郎看成永山绚斗了,好像。
9.12试映会。可能是林遣都的演技和山下的那首reborn起的化学效应,前半段看得声泪俱下了。最后一段靠未来世界的人假装预言什么泡沫经济危机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的桥段我真的是呵呵了,东野圭吾这种烂梗到底要红多少年才够啊???
典型的可看可不看,各家粉丝签到片
为啥就不能老老实实拍个连续剧!
相对中国版,还是多了一丝丝不一样的味道!里面相对原著的改编上也还说的过去!可以一看!
山下达郎的歌是最惊喜的地方,也是最精彩的地方。小说改编最大的问题还是取舍与主题的沿袭,总是有很多不如意。意外发现,原来好多《火花》的阵容组成
《解忧杂货店》这故事的难看之处,大概就是只有熟练技巧,没有一毫米的真心吧
拍得很一般,挺失望,可能從知道電影化後就抱有了期望。雖然也哭了幾次。最後的延伸還不錯,是小說看完後覺得不足的地方。當初(也許現在也一樣)設想去北海道和某人一起看,卑鄙地想佔有他日本觀影的第一次經歷,應該不會實現了。心疼一千四百塊。
沒有看原著,但是我認為電影拍的相當好,心酸又治癒。我一直認為,東野先生的作品,表面上看是精妙的佈局,實際上卻充滿了細膩柔軟的感情,直擊人心。這一部作品也是如此。
Reborn太好听!不失水准的电影翻拍,就是爱这个故事呀!除了耍帅中二男主,演员都很喜欢。
希望中国邮政能学习一下这个门帘子投递信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是跨时空的),不要每次都把我的明信片寄丢,还专挑好看的丢。//近年来看过多部由多个小故事穿在一起的电影,这一部不仅巧妙,每一个故事都充满时代感,以及配乐非常出彩。但愿现实生活中也能通过一纸书信抚慰人心,沟通阴阳。
看过了,表示比大陆版的好看,我觉得我国翻拍别的国家的影视要注意了,水土不服的很多啊。慎重。
跟国版一样,演的最好的都是解忧爷爷(浪矢雄治),相比之下,日版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但节奏偏缓,有些闷。成海璃子的一番打扮还颇有些昭和时代女性的风采,美。
对《解忧杂货店》来说,日本版和中国版电影,真的相差不大,相信我。以及,演得最好的都是”解忧爷爷“(西田敏行/成龙)。
别的不说,日本小鲜肉的演技就秒杀各路国内演员
@ume 豆瓣提前场。已经很尊重原著的改编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但也是柔软的猛兽。当未能被现实善意以待的一群人 以某种奇妙的联系 彼此牵挂 彼此解答 彼此依偎。当一个失意少年对陌生人说出“我就希望她幸福” 或许这个世界就不会太坏。但愿努力的你我都不会一场空。
没读过东野奎吾的书,但知道电影中如此戏剧性的结构与心灵鸡汤似的人生故事全来自于这位推理小说作家的才华。没想到中国也几乎同时改编拍摄了这个小说,可见这类治愈性作品的人气之盛。据说这部日版的电影基本忠实原著,我也就没有兴趣去看原著和国版了。
没那么好看,没有高潮,看的有点昏昏欲睡,冲着山田凉介去看的。三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