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瑞典女王

正片

主演:葛丽泰·嘉宝,约翰·吉尔伯特,伊恩·基思,刘易斯·斯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33

 剧照

瑞典女王 剧照 NO.1瑞典女王 剧照 NO.2瑞典女王 剧照 NO.3瑞典女王 剧照 NO.4瑞典女王 剧照 NO.5瑞典女王 剧照 NO.6瑞典女王 剧照 NO.13瑞典女王 剧照 NO.14瑞典女王 剧照 NO.15瑞典女王 剧照 NO.16瑞典女王 剧照 NO.17瑞典女王 剧照 NO.18瑞典女王 剧照 NO.19瑞典女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瑞典女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嘉宝在银幕上总是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只要她一出现,别的角色便黯然失色。但谁都解不开这个谜,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别的演员以及与她配戏的对手都极难与她媲美。即使故事内容平淡,只要有她出演,就能使索然无味的情节丰富充实,凭添光彩。她宛如一座峰顶插入云海的高山,有朝一日云开雾散,人们便能自由地眺望那白雪皑皑的瑰丽峰巅。 年青时的嘉宝有着一副温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庞和济慈在诗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样:迷人、娴静。由于光和影的妙用,她的体态更是变得超凡脱俗,美仑美奂。 影片中的克里斯蒂娜具有青年人独有的粗野本性、她女扮男装的趣闻、她咄咄逼人的气势、她的魅力和胆大妄为,都描写得很成功。嘉宝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与女友萨尔卡·菲尔特尔密切合作写出了剧本,并亲自过问服装。她扮演了瑞典历史上至高无上的权威,达到了预期的完美效果。在她的所有影片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瑞典女王》。她认为这个角色演得恰到好处,没有一部影片像这部这样得心应手。 《瑞典女王》和三年之后拍摄的《茶花女》是她的高峰。在这两部影片中,她从未有过心中无数的时候。即使有时她没有在银幕上出现,观众仍感到她无形的存在。 影片的高潮是在一次暴风雪中,她与唐·安东尼奥在一家乡间小客栈里首次相遇。克里斯蒂娜是在身着男装骑马穿过白雪皑皑的森林时认识西班牙国王的使者、年轻英俊的唐·安东尼奥的。她无可奈何地不得不与安东尼奥在客栈的同一个房间里过夜。她对安东尼奥已经有意。她心慌意乱,激动不已,甚至有点弄巧成拙到无法证明自己是个小伙子。她本来愿意围着火坐着过夜,唐·安东尼奥却情愿与她一起躺在床上过夜。至于这一夜究竟如何过的,并没有细说。暴风雪刮个不停,使他们无法上路,他们得一直等到暴风雪过去,通往斯德哥尔摩的道路再次畅通。 影片着力描写了笼罩在小客栈中的粗犷气氛:侍者大声吆喝,在吵嚷中端上热气腾腾的格罗格酒,人们看着下流舞女登台表演,眼看要招来祸水。低矮、烟雾腾腾的房梁下回荡着,曹杂的呼喊声和粗野的欢笑声。显然还有许多歹徒也在这家客栈里躲风避雪。观众感到喧闹,混乱和紧张。刀光创影,一场恶斗即将爆发。之后便是少年克里斯蒂娜和唐·安东尼奥完全出人意料地在一间宽敞的陈设雅致的房间里相遇了。他们之间是一阵长时间的欣喜的静默,这是柔情蜜意的倾慕的最初征兆。唐·安东尼奥并不知道他就站在瑞典女王的面前。虽然有人认为唐·安东尼奥是为瑞典王室效劳的西班牙贵人,她并未料想到他是个使者。 早晨,穿着女式睡衣的克里斯蒂娜醒来。她睡眼惺忪地在卧室里踱步,她抚摸和亲吻每件物品、窗帘、家具和绣有仿佛汁液欲滴的葡萄的披肩。她沉浸在无限幸福之中。她在房间里感到飘飘欲仙,心花怒放,如醉如痴,嘴角上挂着智慧的微笑。她想了解关于她的幸福的每一个细节。当唐·安东尼奥问她在做什么时,她回答说:“我在仔细玩味房间里的一切!”她坦率地表示要把与安东尼奥离别前的一切铭记心中。她不停地起舞。这种缓慢的舞蹈要算是好莱坞拍摄过的最迷人的镜头之一了,舞蹈抒发了爱的感情,好像是嘉宝自发思想的表露,实质上却是导演罗本·马摩里安精心设计的。马摩里安解释说,“舞蹈是配着节拍器眺的,这种舞蹈表达了纯真的感情和诗意。”嘉宝用这种舞蹈消除了她和观众间的距离。她用舞蹈热烈地表达了她对于爱情和世界的欢愉心情。 嘉宝的沉默往往比她的话语能够表达更多的感情。一个细微的头部动作、丢一个眼色都会使话语显得多余。有时却硬要塞给她一些破坏环境或气氛的话,这些话往往是剧作者专为她设计的,与她的角色关系甚微,但却与嘉宝本人大有关系。例如她说过:“我认为,结婚是相当讨庆的事情.我无法想象和一个男人同屋睡觉。”剧作者显然试图将嘉宝对婚姻所持的人所共知的否定态度写进剧本中去。“我将独身死去”,瑞典女王这样说,但这话却源出于嘉宝自己。 嘉宝和瑞典女王的性格融为一体,这倒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嘉宝自己也是个统治者。她很有尊严;善千克制,同样生活得很寂寞。显然,有人禁不住要借嘉宝来解释瑞典女王,贝尔曼采取一种逆来颇受的态度。文学的准确性在影片里被抛弃了,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想象中的瑞典女王。米高梅公司要求至少写三场爱情戏,其中一场必须是惊心动魄的,贝尔曼就这样写了。他解释了他的方法,强调了他对待历史的冷漠态度,“我们寻找到了一个历史背景,根据这个背景,我们设计了所有的人物,构思了情节。我认为,如果允许有这种所谓的戏剧自由的话,这样做就是理所当然和不可避免的了。处在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情况下,她的私生活和个人爱好很少为人所知,也许影片已经做到与实际情况非常相近了。但最重要的是,果真塑造了一个热情、活泼和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了吗?如果确实塑造出来了,那么这出历史剧就是成功的。” 嘉宝像一贯的那样,对她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表示不满。她说自己"的确想表现得有点瑞典味儿……但是没有讲求艺术的余地,因为最重要的是他们所谓的票房价值"。但是,如果票房收入的确是最重要的,那么,制片公司一定很感失望,因为《瑞典女王》是嘉宝第一部票房收入大减的影片,尤其在美国。 瑞典女王》与其说是瑞典电影史上的一个章节,不如说是嘉宝神话的注解。这部影片的编剧苏尔卡·维尔托尔是嘉宝的挚友,把嘉宝所特有的内在情绪堂而皇之地公然加诸于瑞典女王的身上,这使人难免不认真地表示怀疑,是不是这部影片已把逊位的思想注入她的头脑之中。 只有女人的思维方法才能使这个具有历史性的轶事带上智慧的因素。有些场景使当时只有28岁的嘉宝看上去不仅老成了许多,而且表现出无穷的智慧。例如,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一群乌合之众冲上皇宫楼梯指责女王不该有一个西班牙情夫时,她把他们在楼梯中途截住,让他们平息下来,对他们诉说了帝王的种种忧虑与苦衷。而当这些人一边喃喃表示歉意,一边悄悄地退下去时,她又讥讽地扬起一只眉毛,对他们居然能如此幼稚地轻信历史教科书上简单的事件而暗自好笑。威廉·丹尼尔斯一如既往在嘉宝的脸庞上施展了不可思议的灯光效果,他甚至发明了一长条毛玻璃。当瑞典女王的船永远驶离瑞典疆域时,嘉宝根据马摩里安的"什么也别想"的要求,表现出一副毫无表情的神色。镜头向前推移,丹尼尔斯把那条毛玻璃逐渐盖住那黑白过于分明的广角镜头,拍摄了嘉宝在该片中最后一个著名的特写镜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身后事红番区国语版美丽的折磨多瑙河之波魔法保姆麦克菲2男生女生欢乐的海真正的脑洞野性的证明如果爱有天意手枪第一季造梦大师2一切都好2018孟买天鹅绒三角铃电灯着,鬼掹脚需要浪漫2011电锯惊魂2小莲和阿宽狼战雕形拳章鱼哥美国制造1993布莱泽奥特曼 大电影 大怪兽东京决战独家试爱国语死人战争2006情歌风波(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著名的“零表演”

这是一部很恢宏的电影,嘉宝对于这样一个大气的人物,诠释得如此驾轻就熟,给我的惊喜真是非常大的。

影片杜撰了一段17世纪中叶,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罗曼史;尽管片中涉及到皇宫的情节和场景十分多,但嘉宝幽默自如的表演使全片看起来毫不沉闷。

前任瑞典国王战死沙场,6岁的小女王克里斯蒂娜继承王位。这个从小被当作男孩教养的小姑娘,幼年就表现出皇室威严和王者气概。时光荏苒,小女王渐渐长大,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她日理万机,劳心劳力,日常一直男装。老臣和主教都在催促她同堂兄——前线大功臣查尔斯亲王成婚,而同时,财政大臣马格纳斯觊觎女王的美貌与权势,时常搅扰她。

一次女王微服出游,与马车遭陷的西班牙特使安东尼奥(约翰·吉尔伯特饰)偶遇。安东尼奥误把女王当作俊朗的少年;两人在旅店又一次会面,谈得甚为投机,恰巧旅店客满,老板建议两人同租一屋,事就这样成了。

之后面临的一系列情况就不用赘述了;最后当女王终于卸下一切束缚,策马飞奔向情人时,却迎来情人已决斗而死的噩耗。

尽管仍旧不出所料地是好莱坞典型的八卦电影,但嘉宝的演出是极为经典的。

一开始,女王气宇不凡的男装造型就夺过了我的眼球;那样豪放不羁、聪慧过人、富有个性,而又并不太过男性化,那种大气与魅力,都给我一种震撼的感觉。我一向崇拜能干又聪明的女子,嘉宝在这一点上已将我的好感提升了一半;而女王在胜仗之后的一次朝见上,询问一位充军的农民老大爷时所表现出的君王的仁爱之心,更使我欣赏不已。

以前看过一段评论,说嘉宝总能使她的男主角显得愚蠢无比;这次也不例外。吉尔伯特的确不令人欣赏,即使在嘉宝男装的时候,他就给比下去了。旅店中客人为女王去年有几个情人争论不休,几近拔刀相向,女王果断地站起向空中放枪,并用夸张近一倍的数字来调侃,这情景太有趣了。后来两人相互脱帽行礼的情景,嘉宝表现得就像一个真正的大男孩,可爱极了,尤其是把帽子“唰”地一下扔到钉子上时。当然,最动人的是女王脱去外衣,显露出女性的特质,在惊诧万分的安东尼奥跟前,含蓄地羞涩的样子,有种形容不出的美。

这很容易使人联系起先前女王把穿着长睡衣的身子塞进长裤的情景;以前只在《鹿苑长春》里看到小乔迪这么穿过,我还担心过这样裤子里岂不是会被塞得鼓鼓囊囊的,真有意思。

而那个经典镜头:女王将右脸颊靠在枕头上,深情凝望炉火边的安东尼奥,却并没有太激动我的心,尽管宝宝的眼睛大又美。

另一个经典画面,就是女王在宝座上偎着烛台的情景。

我真庆幸当年没有让劳伦斯·奥利弗来演安东尼奥,那简直不能想象。当年奥利弗为此还公然指责过嘉宝,说她只想到自己。他就不想想自己是不是合适;而且即使嘉宝确有私心,也因为不由吉尔伯特来演,她没有激情。

影片的结尾是震撼的:安东尼奥在女王悲痛的注视下死去;船长问女王是否继续航行,女王毅然说了声:“出发。”,然后独自一人缓缓走向船尾;风吹起她的头发,她的眼神坚定而肃穆,脸上的血肉传达出一种异样的涵义,我们甚至可以从她的眼睛洞察到她内心深处。如果西方人也有“哀莫大於心死”的说法,我想此时是印证了。

在电视机的小屏幕上看,尚且有这样的感染,想象一下若是影院的大银幕,会是怎样的感动。

片中不乏幽默的细节,还有结尾那个米高梅式的“巧合悲剧”。有资料说嘉宝为了演好女王,曾经回祖国瑞典大量翻阅有关资料,悉心研究;再结合传记里所说的那段时期美国谣言四起,以及“Garbo Return!”的广告词,一切昭然若揭。而且,嘉宝原先的姓氏古斯塔夫森,似乎与皇室的姓氏是一样的呢。

真正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其实长得其貌不扬,然而却是历史上仅次于埃及艳后的一个传奇女子,而且的确是自己宣布退位的一位女王。也许正如片中安东尼奥对女王所说的,我们无法想象在暴风雪肆虐的国度,还有手捧班卓琴向情人奏小夜曲的画面,如同在温暖的西班牙那样。就是这样的气候才造就了这位非凡的女王罢。当然,也造就了我们的嘉宝和褒曼。

 2 ) 嘉宝最本色的出演

嘉宝最杰出的作品,同样这部影片不在剧情而在嘉宝,而也部分在于爱情。嘉宝的眼神庄严,举止大气,而内心戏细腻,嘉宝坚强而时而无奈,更像是在演自己。饰演男主角的约翰·吉尔伯特虽不完美但可圈可点,但因嘉宝总能自然地接过戏份填补了这一不足。影片中段嘉宝在房间里的漫步和感情活动看似有感而发,但其实是导演鲁宾·马莫利安的精心布置,与男主角的互动也温婉而不缺少火花。嘉宝专用造型师艾德里安为本片创造的服饰也十分优秀。结尾处女主角肝肠寸断但依旧隐忍的神情让人心碎,步上船头凝视远方的眼神里带有悲伤但更多的是希望。

 3 ) 大爱了,嘉宝吉尔伯特

此片是嘉宝一生艺术的巅峰之作,后来息影应该是知道自已再也不能拍出更好的影片了。

能让女王放弃王位的该是多么英俊潇洒温柔多情高贵典雅的使者,吉尔伯特也很好的演译了这角色。西班牙特使真的英俊潇洒,温存浪漫,两人对戏很有感觉。嘉宝选对了对手,如果用劳伦斯,感情上会不够热烈。

在旅馆里面对露出女身的惊喜,他慢慢的走近,生怕惊动了女神,无比温柔的说“当然应该是这样,生活如此美好“,极尽宠溺他的女孩。

在皇宫重蓬,知道了女王的身份,他以为他们的爱情只是女王的一时的心血来潮,他悲痛不已,请求女王放过自已,他知道他的爱情不存在了,他愿藏起滴血的心,埋葬心中终身渴盼的爱情。

女王迫于内阁的压力,也担忧特使的安全,最后觐见告别祝他一路顺风时,特使的眼神悲痛欲绝,慢慢的走向女王,吻手后深深的看一下女王,永别了我的爱人。

结尾不喜欢,一国的特使不足以让女王放弃她的冠冕和她的子民,这种安排没有说服力。只会觉的女王做死,她的表哥和众臣子民都如此爱她,她令所有爱她的人和她自已都活不好。

 4 ) 看清楚了爱情,便看清楚了人生。

葛丽泰嘉宝的表演是那么的落落大方,举手投足之间全是优雅,却又那么随性自如。我知道的能够拥有雌雄同体气质的男演员是张国荣,而现在我还知道有女演员嘉宝了。有人说,这种气质是接近神的存在,因为神可能就是雌雄同体的。最后一个特写是嘉宝著名的“零度表演”,演员不特意摆出表演姿态,脸上只有极少的表情。其实演员的表演虽然减弱了,但是风在“表演”,空间中的每一种元素都在“表演”,氛围的营造太重要了!

叙事上其实是很中规中矩地按照时间顺序的历史剧,但是因为题材很有趣——作为一个女王的责任与作为一个女人的自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也在后来《罗马假日》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再加上上好的剧本和演员,所以不觉得很枯燥。

这其实是一出高尚动人的悲剧,女王抛弃了一切奔向爱情,但最后她还是失去了她的爱人。嘉宝的演出正诠释了什么叫真正摆脱了外在的枷锁,为自己而活。After all, one’s own life is all one has.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无所有。所以要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尽所有的感官在记忆中刻印下那个特定的房间,那个人的面孔——这场戏很神,竟让我联想到《东邪西毒》里面那句“当我们不能再拥有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忘记”,看来,爱情和人生的哲学是相似的,当我们看清楚了爱情,我们便看清楚了人生。以及,在《戏梦巴黎》里面有对这一场戏的致敬。

 5 ) 瑞典瓦萨王朝末代君主

瑞典瓦萨王朝(1521-1654)末代国王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1626-1689在世、1632-1654在位)在“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1594-1632在世、1611-1632在位)于1632年11月的吕岑会战(属“三十年战争”第三阶段,瑞典国王率领瑞典与新教诸侯联军与华伦斯坦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战役)中阵亡后,他6岁的女儿克里斯蒂娜继承了王位,由总理大臣阿克塞尔·奥克森谢纳辅佐,1650年在她18岁时加冕亲政,纵使朝臣经常谏言她与战功卓著的姑表哥卡尔亲王联姻并履行诞下继承人的职责,但她认为婚姻决不可能与爱情共存,坚决不肯结婚;她于1654年6月5日退位,并禅位予卡尔,称卡尔十世·古斯塔夫(普法尔茨王朝国王 1654-1660在位);退位后她旅行于欧洲多地,大部分时间定居于罗马;1689年病逝,安葬于圣彼得大教堂教宗墓室(目前仅有三位女性享此殊荣);1702年,教宗克雷芒十一世下令为克里斯蒂娜立碑纪念(图9),以表彰她皈依天主教,也感激她为罗马文化的诸多贡献。至今,意大利人还是把她生活在罗马的时代称为“克里斯蒂娜的十七世纪”。

 6 ) 过时的手法,但的确是让人印象深刻

嘉宝实在气场太足。现在我们倒是还能找到这样的额女演员,不过多半都是一些50左右的女演员,刘嘉玲之流的,而嘉宝则简直演活了女王的霸气和英姿飒爽。
电影的问题不在嘉宝,甚至嘉宝几乎是唯一的有点。问题是当时陈旧的表演套式和编剧手法。最后20分钟爆出高潮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很有可能然观看者在30分总时就先离场了。于是一切悬念全成泡影。

 短评

格蕾丝·凯利是女性进化的终极样本。奥黛丽赫本则是天使下凡。而嘉宝分明就是天神。哦,我的女王!我的神!

8分钟前
  • 艾習角™
  • 力荐

没啥好说的,超级经典的老片,迷一样美丽的嘉宝留下来的最美丽的形象。。。连女人也会为她疯狂和尖叫。。。

11分钟前
  • 萝卜镇小猴子
  • 力荐

年青时的嘉宝有着一副温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庞和济慈在诗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样:迷人、娴静

15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挺一般的故事,却被嘉宝的个人魅力生生抬高了几个层次,据说本片当年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还有那无数人慕名而来的最后一分钟的表演自不必多说。以及,葛丽泰·嘉宝的美貌真是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啊。

19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这部影片告诉大家,做名女人难,做名女人的男人更难。在三十年代的好莱坞,头号女神竟然演了一部爱情悲剧,为了恋人放弃王位,最后恋人却死了。嘉宝真美,她出现的时候光一定是柔和明亮的。

20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除了她谁还能演?!

22分钟前
  • 熊猫眼儿
  • 力荐

1933年约翰.吉尔伯特已经被有声片淘汰,此时的嘉宝坚持要求制片方让吉尔伯特当<瑞典女王>的男主角,2011年,相同的戏码在<艺术家>的剧情中出现.但是与<艺术家>不同的是,<瑞典女王>并没有拯救吉尔伯特的事业.他因酗酒过度而早早陨落.可以这样说,吉尔伯特的逝世间接导致了嘉宝以单身终生的宿命!

23分钟前
  • 海北
  • 推荐

小时候电视上看的,感觉最后她伏在他身上恸哭的镜头,一直跟随了记忆很多年

28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片子拍得没啥特别之处,看的完全是嘉宝的个人魅力,太合适这个角色了(比茶花女还完美),本身便是女王气质啊,而那句“我将孤独终老” 竟也戏谑的印证了嘉宝自己的人生,影片最后与情人告别使人潸然泪下,迎风出航却也不失豪迈自在

29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林青霞,哪儿有~~ 故事有点不咸不淡,然而嘉宝绝对是女王,比“The Girl King-2015”好。

31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历史上的克里斯蒂娜女王退位原因是改信罗马天主教,电影里改为和法国大使的为爱私奔。仅仅表现出她好学爱民,放大了女性和国家责任的冲突,却降低了她本人的政治、文学、神学才华。其实后半生四返罗马,二度退位也很值得一写,这个安东尼奥原型是不是红衣主教阿佐利诺呢?

36分钟前
  • Aeolus
  • 还行

在我的眼中,此后(特别是80年代后)的那些浮华空洞的女王爱情戏没有一部达到这样的水准。能够和女王最后伫立船头特写相提并论的,我看也只有卡比利亚之夜最后的微笑。构图造型非常精心,人物塑造也很成功。虽然这是理想主义的浪漫梦幻。似乎不怎么看的出来当时好莱坞积累剪辑的模样,镜头转换和景别变化都相当流畅。那个柔光镜打的呀。。。

41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力荐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剧情比较单薄,就是一个女王面对江山还是男人之间做出的抉择——退位、私奔——然而私奔对象决斗被杀了。但是优点是:嘉宝很帅、这部片子也没有像同时代的一些电影那么冗长,整体氛围把握得还算是不错。

43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推荐

嘉宝演的冰雪之国的女王,喜男装,好骑射,不愿结婚,憧憬着自由,因为对一个西班牙使臣的缱绻,退去王冠的桎梏,载着被杀的使臣的尸首,到那产葡萄的国土去了。阿佳妮的玛戈王后,满裙血迹,伸出手轻轻摸割下来的爱人的头颅,手指触及他冰凉的脸。嘉宝和阿佳妮,我爱的两个伟大女演员。眠去

44分钟前
  • 南黛楚
  • 推荐

那个年代的片子,从剧本来说,Bug实在是太多了,当然我们不能以现在的一夜情后遗症+爱德华八世退位来阐释这个片子的内容走向。在豆瓣能上8分+是因为大家为了标榜自己的品位,可以说泰勒好莱坞感太强、鲍曼像个木头美人、赫本永远端着。因为嘉宝足够历史久远和相比较小众,她未婚夫吉尔伯特完全没有说服女王成为赵敏的说服力,嘉宝在这个片子里太自私了,如果她不是非要让她未婚夫而是奥利弗来演……我相信是有足够说服力的。最后一个镜头零表演?我觉得嘉宝真是是被电影人捧得太高了,虽然我也认同罗兰巴特对嘉宝的脸的评价:嘉宝给人一种人类生灵的柏拉图式意念,是不是人类进化的终极我觉得这是仁者见仁的事,看过好几部嘉宝的片子,总觉得她比赫本还要放不开……也许是她绝世容颜和绝世独立的性格以及她的同性恋传闻为后来的文艺青年们提供了YY滋养地

48分钟前
  • Kueen
  • 推荐

Media Resources Center的DVD。人物塑造的分寸感把握得极好——剧情既没有陷入宫斗阴谋的泥潭、也没有堕入苦情窠臼,典范的“没有表情”——容纳了一切未曾说出却可在观者心中延展的思绪。

51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影史经典一刻:“什么都别想”。她失去了国家,她失去了爱人,她“将独身死去”。PS:多年以后,贝尔托鲁奇的“梦想家”向这部影片致敬,Eva Green模仿了Greta Garbo抚摸房间柜子的镜头。

56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其实故事是很老套的,但成为殿堂级的理由只因为嘉宝那张毫无表情却表达千万的脸。

57分钟前
  • tehom
  • 力荐

传说中的“零表情”结尾,一人气场撑起整个故事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影片质量的的前无古人、目前还是后无来者的典范

1小时前
  • RIC
  • 推荐

“雪就像一片宽广的海,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出来,也许会迷失,最后忘掉这个世界,忘掉他自己。”故事前面很能让人入戏,后面就萎了,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中性扮相已经很超前意识,嘉宝表演经典,方额广颐,皇族风范,充满古典美德脸部线条使得那个年代朗诵式的念白从她嘴里念出来很自然不做作。心水~

1小时前
  • 猫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