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

HD中字

主演:赫尔穆特·贝格,罗密·施耐德,特瑞沃·霍华德,西尔瓦娜·曼加诺,杰特·弗罗比,赫尔穆特·格里姆,Izabella Telezynska,翁贝托·奥尔西尼,约翰 梅尔德-布朗,索尼娅·彼得罗芙娜,弗尔克·博内特,海因茨·穆格,阿德里娅娜·阿斯蒂,马克·波雷尔,诺拉·里奇,马克·伯恩斯,Maurizio Bonuglia,亚历山大·阿勒森,Kurt Großkurth,卡拉·曼奇尼,Karl-Heinz Peters,Wolfram Schaerf,Henning Schlüter,埃娃·阿克森,Alexa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7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路德维希 剧照 NO.1路德维希 剧照 NO.2路德维希 剧照 NO.3路德维希 剧照 NO.4路德维希 剧照 NO.5路德维希 剧照 NO.6路德维希 剧照 NO.13路德维希 剧照 NO.14路德维希 剧照 NO.15路德维希 剧照 NO.16路德维希 剧照 NO.17路德维希 剧照 NO.18路德维希 剧照 NO.19路德维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路德维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开始于1864年的德国,年仅19岁的路德维希二世(赫尔穆特·贝格 Helmut Berger 饰)登上了王位,成为了统治巴伐利亚的国王。实际上,路德维希是一个性格非常优柔寡断的男子,根本就不适合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他脆弱的自尊和薄弱的意志力常常将他置于痛苦的境地之中,这种痛苦在他挚爱的表姐伊丽莎白(罗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 饰)含恨远嫁他乡之后,变得更加的强烈。  实际上,路德维希也曾设想过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他身边聚集着的,是各怀鬼胎的三教九流,当时间来到19世纪下半叶时,他的所有设想都化作了泡影。之后,为了逃避繁琐的政事,路德维希躲进了一座城堡之中,并且最终被大臣视为患有精神疾病,而遭到了废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特工卡特 第二季金钱1983绿萝花完美的逃亡科学睡眠

 长篇影评

 1 ) 第二集中的对话

看中文字幕时不太懂,就把英文字幕连起来看才发现很是精彩。上了年纪的中二都应该看看。

He is so young,but it is as if he has got to the end of his life without having lived it.His ambitions are dipped in bitterness.They have turned into sorrow and fear.He is extremely lonely.He does not sleep for more than two hours a night.He is unable to rest.He was desperately looking for happiness in something unreachable and security in what outside the rules.

What's wrong with that?The world around us is unbearable and miserable.Men are only after material security,nothing else.They are ready to lose their liv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at.I want to be free!Free to look for happiness in the unreachable.But unlike my brother,I try to act upon my thoughts.That is why I abandoned this silly war that I was not able to prevent.I am not a coward!I hate lies.I want to live in truth,always.

Forgive me,Sire.Allow a common man to express his opnion.Your majesty said that he wants to live in truth.But I think what you meant is that you want to live as a free man following your instincts and your tastes without hypocrisy or lies.Am I right?In my opinion,the truth doesn'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this search for the unreachable.When freedom is a privilege of the few,it does no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real freedom,the same freedom that belongs to every man and that each of us has the right to hold on to.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there are no innocents,where nobody has the right to judge anybody,I am speaking as a friend.The generosity that your majesty showed me when we were both younger gives me the courage to speak my mind as men do with each other.I am a soldier who was left alone on the battlefield at a time of danger and bitterness.But I do not feel neither contempt nor rancor for the king who abandoned me.Instead,I feel great pity.My king thinks he has made a brace decision,but he is mistaken if he thinks he can find happiness outside the rules and the duties of men.Those who love life cannot afford to search for the unreachable but have to be extremely careful.This is true even for a monarch.Even for a monarch,because the great power that a monarch has is limited by the boundaries of the society of which he is part.Who could ever be able to follow him outside those boundaries?Certainly not the weak and humble whose only worry is to find security,both material and moral.The same security your majesty was talking about with such contempt.The only ones following him will be those who see freedom as a search for pleasure beyond any moral boundary.No,you surely do not want this.Being followed only by despicable servants,exploiters,traders of illusions.No,I do not believe it.You Majesty cannot like such breed who would take advantage of his generosity and would try to deceive him.Why would a young person,who has a whole life ahead of him not be tempted to find a different reason to live?Even if it is difficult because it is the one of common people who accept mediocrity.It takes a lot of courage to accept mediocrity for somebody who is pursuing sublime ideals beyond this world.I know it.But it is the only way to be saved from a terrible loneliness.

 2 ) 《路德维希》:“失踪”的国王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750.html

最后,是被围攻的城堡,他愤怒地大喊:“把他们都抓起来,统统枪毙!”最后,是被废黜的现实,他问仆人:“你相信灵魂不灭吗?”最后,是被监禁的困局,他轻轻说了一声:“我不饿,我想休息。”城堡外面的雨如注地下着,黑夜又一次降临,他最后一次要求外出散步,他对随行的教授说:“我喜欢月亮,它是母性的象征,它是理性的世界。”但是这个母性的象征不会出现在下雨的夜晚,这个理性的世界注定会被感性浇灭,撑着伞走向那扇铁门,仿佛是进入一个幽古的传说,从此,他再也没有出来。

1886年的这一个雨夜成为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生命最后的一幕,几个小时后,教授的尸体首先被发现在河里,几分钟后,他的尸体也被打捞上来,“陛下杀死了教授,然后自杀。”这似乎成了这一事件最后的结论,但是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都没有被清晰地书写,就像路德维希的死亡一样,在只有一种结局的呈现中,只剩下一个王权落幕的意象:他躺着,一张被河水浸白的脸向上仰起,却再也无法向上帝祈祷——当他以被废黜的国王身份死去,是不是在不拥有王权的生命中第一次拥有了自由?就像他曾经对仆人说的:“自溺并不丑陋,至少毫发无损。”

不是以国王的身份,不是用谋杀的手段,在被预见的自溺而亡结局里,路德维希或许真的在那一刻找到了生命中的自由,而从1864年加冕开始,他一直想要找到属于一个人的自由,那是爱,那是艺术,那是热情,那是真实,但是当他戴上王冠,穿上王袍,手拿权杖,甚至在神父面前行礼,他就已经是一个自由世界的“他者”,种种的身份让他无法以一个个体的人追寻想要的自由。他是国王,他是拥有王权的国王,他是可以支配国库的国王,对于他来说,当命运把他推上这至尊宝座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人,但是,对于路德维希来说,命运真正的困境不是失去了自由,而是从成为国王的那一刻起,他既被国王的身份束缚而成为他者,又想以国王的特权赢得自由——就如一把双刃剑,在想摆脱又无法摆脱、想拥有却又被消耗的矛盾中,成为时代和自我的牺牲品。

“每个人都在追求物质,但是我想要自由。”这是路德维希作为一个人喊出的声音,对于他来说,这却也是对于成为国王这一命运的某种反抗,“我不想结婚。”“我不喜欢战争。”“我不关心政治。”路德维希就是用这样一种否定方式来回击作为一个国王的身份束缚,而他想要摆脱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想要自由的真实的人。如果路德维希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许这些目标都可能实现,但是当身为国王,他不是个体的人,他代表的是国家,他活在制度和规则里。神甫对他说:“国王不可以有丑闻。”他所钟爱的表姐、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对他说:“爱是一种义务,你必须面对现实。”杜尔克海姆上尉对他说:“特权也有自由,但和真正的自由不一样,热爱生活的人需要谨慎,如果拥有大权,却给快乐以各种自由的解释却是错的。”

神甫、表姐和上尉,都是站在一个国家的利益上对他提出忠告,在他们眼里,他就是国王,就是国家形象。但是这样一种定位对于路德维希来说,却是一种丧失自由的错位。他喜欢伊丽莎白,当加冕成为国王,当五年未见面再次相遇,路德维希大胆地对她说:“我永远等着你。”伊丽莎白身为王后,其实也想要自由,想要真正的爱,她也曾在他面前说起自己的丈夫,“完全是一个陌生人”,她也说起生活的宫殿,“到处是阴气”,所以她会到欧洲各地旅行,但是这一种自由是有限的,甚至在理性支配下她必须再次回到自己的身份中,所以面对路德维希,她对他说:“爱是一种义务,你必须面对现实。”她把自己的妹妹苏菲介绍给路德维希,“他是一个能成为好丈夫的理想人选。”所谓理想,无非也是门当户对,无非也是避免丑闻。

但是,这不是路德维希想要的爱情和婚姻,他只想在伊丽莎白那里找到“纯粹的幸福”,即使伊丽莎白极力撮合他们,即使她总是逃避,即使路德维希最后向母亲宣布自己要和苏菲结婚,对于一个追求“纯粹幸福”的人,又是何等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不仅仅对于路德维希,也对于苏菲也造成了伤害,她爱着他,但是看不见他,他对她的冷漠,苏菲只能在弹奏钢琴是唱出自己的心声:“每天只有我一个人过,我只能向上帝祈祷……”她也知道路德维希爱的是伊丽莎白,当她面对伊丽莎白说出真相时,一个耳光是对她的惩罚,也是对于宫廷秩序的一种维护——伊丽莎白无法爱,苏菲得不到爱,而路德维希又何尝不是在无爱的世界里折磨自己?

“我不想结婚。”向母亲宣布要结婚,是一种政治需要,延期婚礼是内心的挣扎,而最后接触婚约则是回归自我,路德维希其实是勇敢的,在无法获得“纯粹的幸福”的世界里,在只能出卖灵魂的婚姻里,结婚又有什么意义?无非是另一种束缚,另一种痛苦。这是真实的路德维希,只是当真实成为一个国王的性格,他必定走上的是一条错位的路:他为一心最爱的人建造了豪华的天鹅堡,他希望伊丽莎白完全可以拥有他,但是当伊丽莎白游历了整个城堡,他却无法再和她见最后一面,听到楼梯的脚步声,路德维希靠在门上却无法打开那扇隔绝的门,作为一个生病的国王,他已经不能再见她,他只能听着她清脆的脚步声,只能压制住声音一遍又一遍喊她的名字——靠得如此之近,却又隔得如此之远。

因为是国王,他无法拥有那份爱情,是国王这个身份让他失去了爱的自由,但是当他用国库的资金完成了天鹅堡的建造,是不是也是在权力中获得了爱的感受,尽管痛苦,尽管隔绝,但是对于追求纯粹的幸福的路德维希来说,这何尝不是爱的体验?所以路德维希的矛盾就在于权力的双重性,对于爱情如此,对于艺术也是如此。“通往目的的路上充满艰辛,你需要谦逊,倾听身边人的忠告,不要被荣誉迷惑,只有内心的平静,才能知道怎样用好手中的权力。”这是在他加冕之前,跪在上帝面前,神甫对他说的话。而这样一种忠告在路德维希的世界里,其实混淆了权力和权利。他喜欢艺术,“艺术是真实的。”所以他在成为国王之后为了寻找真正的智慧,把音乐家瓦格纳看成是自己接近艺术天堂、拯救自我的使者。

这是一种神话,他不惜一切代价要把瓦格纳接到自己的宫中,他投入了大量金钱为瓦格纳建造剧院,他倾注全部精力让瓦格纳准备六年的《崔斯坦》上演,因为他在瓦格纳身上看到了艺术之美,“艺术是最上层的东西。”但是艺术和艺术家是不同的,“我不爱女人,不爱父母,不爱兄弟,不爱亲戚,没有任何人让我牵挂,但是只有您!”这是他写给瓦格纳的信,在信中这样的溢美之词已经完全超越了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钦慕。瓦格纳的歌剧让他在艺术中得到了享受,而对于瓦格纳个人异乎寻常的感情,却超越了一个艺术欣赏者的范围,而这种狂热最后变成了对于王权的消费,当他动用国库的钱支持瓦格纳的艺术事业,其实更大一笔钱流入了瓦格纳的个人腰包,当他去接见瓦格纳的时候,看到瓦格纳身体不舒服,和瓦格纳有私情的布罗夫人柯西玛却说,瓦格纳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而造成这一病患的原因是他欠下了20万的债。为了让艺术家没有后顾之忧,为了能听到更让人心潮澎湃的艺术作品,路德维希竟然答应他们还债,而大臣霍菲斯塔对他说:“瓦格纳只是一个浪费税收的人,布罗夫人是一个卑鄙的投机主义者。”在国内一片批评声中,路德维希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甚至他认为所谓的忠告都是诽谤。

尊重艺术,热爱艺术,把艺术看成是一种真实,路德维希追求艺术无可厚非,但是当他用自己的权力建立艺术王国,豢养艺术家,就是走上了一条错位的路,对于瓦格纳的神化甚至让他变得极端,变得偏执——他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在无法挣脱权力的束缚时又利用了权力,他的悲剧不是对于艺术和艺术家的混淆,而是对于自我身份的错位。面对战争也是一样,他是国王,决定着和谁结盟,在普鲁士和奥地利开展前,他站在了奥地利的一方,在他看来,“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表兄弟。我们做什么都在家庭里,结婚、生子……我们互相乱伦,又自相残杀。”但是这样的决定在他看来却是对于战争的拒绝,“对我来说不存在战争。”像是一种逃避,宣战和反战结合在一起,最后的牺牲品却是自己的弟弟奥托亲王。奥托即将奔赴战场的时候,已经身心疲惫,路德维希的反战论根本无法终止战争,而走向战场的奥托也走上了悲剧之路,一开始是眼睛无法直视光亮,后来战争结束,当奥托以战败者身份回来,他的身心更是遭受了摧残,最后疾病加重,他患上了精神分裂,当路德维希最后一次去看他,他完全已经失去了理智,他在叫喊,他在挣扎,他濒临死亡,路德维希抱着他,抚慰他。

“战争结束我就满意了。”而战争结束意味着痛苦,意味着如奥托一样的分裂,对于想要躲避战争却又不得不做出决定的路德维希来说,他的错位式悲剧已经越来越无法逃离宿命的束缚,甚至奥托的人生已经给了他一种预言,“我绝不能让他们想对待弟弟那样对我。”当德国统一的步伐加快,当俾斯曼推进统一进程,路德维希却是拒绝,“如果统一,我们将会成为奴隶。”这是路德维希站在国王的立场的判断,但是国情却又让他无法以一己之力独立在这一统一形式之外,当最后被废黜,路德维希又回到了拥有权力的国王宝座上,他要把那些官员关起来,要把他们枪毙。此时的路德维希已经患上了和奥托一样的精神分裂症,甚至是一种妄想症,而其实,这一种疾病从他加冕为国王开始就已经患上了,他对于爱情,对于艺术,对于自由的纯粹感觉,都像是一种妄想式的虚构,在这个被他痛斥为只知道物质享受的世界里,他只能以这样的方式逃避,但是他却又无法完全逃离宫殿,无法去除身份——这不仅是一个个体无法完成的解脱,也是一个时代无法提供给他的机会,甚至在这样一种想象里,他必须依靠权力才能完成对于自由的追寻,所以他本身就是矛盾的,分裂的,错位的。

“真挚的爱和深切的仰慕以及温馨的依附感早在我还是孩童时代就已深深埋在我的心中,它使人间变成了天堂,只有死亡才能使我解脱。”唯有死亡才不会有丑闻有义务,唯有死亡会消除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也唯有死亡才能得到纯粹的感觉,或者说,唯有死亡才是他一生所追求的最终极的艺术品:他把自己的生命放入其中,在雨天,在水中,在国王“失踪”的夜晚,他以最后的死亡意象完成了对于个体的注解:“自溺并不丑陋,至少毫发无损。”

 3 ) 欲望的毫无节制是人类最根本的无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想把全世界都总结在一个理论里。头脑非常聪明的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走一步就看到自己的成果了,真是非常漂亮!没有不完美不正确的世界,延续到地平线的闪闪发光的覆盖薄冰的原野。年青人决定要自己探究自己的世界,刚刚迈出步子的他就向后仰倒在了地上。忘记了冰面是纯洁无瑕的,没有任何污点,也没有摩擦,所以无法行走。年青人坐在那里哭了起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粗糙并不是缺点,正是粗糙使这个世界活动起来。他想跳起来,散布在地面的东西和语言是肮脏的,没有定性的。聪明的老年人,领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心中某处还是迷恋着冰原,在那里一切都是辉煌纯粹的,粗造的地面虽然好,他却住不了。于是,他就在地面和冰原之间,在哪一边都住得不安稳,这就是他悲哀的根源。——选自电影《维特根斯坦》

如果真的存在一个上帝,创造了这一切,那么这位可爱的天才一定来自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所有事物都具备与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绝对相反的本质,那里一丝一毫都必定完美并永恒。唯有如此,他才会因不满足那里而致力于对它的完全毁灭,而后创造出我们现在所置身的世界,完美以及永恒几乎已经是可以确定为是不存在的,若存在也只存在于上帝的记忆里。

为什么?

因为我们就是如此创造出上帝的。

欲望的毫无节制是人类最根本的无知,而欲望即是对自我和世界的永不满足,对生命的盲目反抗,对自身命运的畏惧和逃避。一面渴望着,一面堕落着,灵魂这最无助的漫游者,他从没有一个真正的目的,也不知自己的根源,时而沉默时而喧嚣,无从表达也因此不能被真正了解。一开始拥有自己,渐渐拥有整个世界但又失去了自己,他既不满足得到也不想失去,故此他的内心充满无尽的争斗。那些真正在追求真理的人,只有舍弃这种追求,即舍弃这无知的根源:欲望,才有可能在这荒诞的一生中确定自身存在的价值。他必须知道人的愚蠢是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重要,而且大多数人也不知这是人必须知道的。无聊的人类在欲望之力的推动下唯一明白的就是勇敢地去热爱自己没有以及失去的一切,无所谓任何代价,无所谓是非,人所没有的变成了人的理想,事实和真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的,因此人所拥有的就变成了不重要的。他可以死却不可以作为自己活着,因此生命的一切就只剩下对生命的毁灭直到造出一个极致对立与我们所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没有的世界,或者说没有我们的世界!我们所没有的究竟是什么?就是没有我们。

该死,这样看起来上帝与人又有什么不同?几乎是同一种东西,或者说这种东西的极端表现。这也同时意味着 ,创造者无法创造出脱离自身特质的任何事物。而创造俨然只是生命的一种表达。

试想一下没有追求的生命,也不会再有任何可以限制住他的事物,他没有让一个鲜活的生命腐败在人类对人类的毁灭与无视之中,没有懦弱和欺骗,一切都是顽强和真实的。人生是一次体验却不是一次抢夺,不在于得到在于理解,征服心中那时刻觉醒的恶魔,哪怕穷尽身体里最后的能量,也要向上,决不耽溺或妥协于无知的深渊。

生命的价值!他认知欲望的激情和他那触手可及的自由!

————————文/@陪电影疯

 4 ) 新天鹅散落的羽毛

历史是串环状结构,这注定后人难以窥其全貌。记得第一次知道路德维西这个人物,是看了部老电影《Ludwig II》,而后是巴伐利亚的风光片,娜塔莉对路易二世死亡的介绍,世界十大古堡介绍,1886年埃宾医生的《性变记号》……每一次擦边都加深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兴趣。

路德维西二世是那种充满幻想、极度浪漫而过于敏感的人。也许正是这样,他需要一中种多情爱恋的方式来体验友情。而瓦格纳和表姐恰如其分地扮演了这个角色,之后的冯·瓦里库男爵、男演员约瑟夫·凯因策都没能展现出如此之多的直觉和灵感。

他那个柏拉图式的对象,应该能使他一直保有悲怆感人的幻想,同时能使之带有一种迷惑人的情感抒发、热情和诚意。显然,结局都让他失望。

国王迷失在爱情的花园里,丝毫没有注意到《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里的二重唱只有自己独唱,他手上只有一封亲自书写的热情洋溢的信:“对您永恒的爱,您的路德维西,极其幸福并且永远忠贞。”

瓦格纳定居拜罗伊特,暗示着和尼采的疏远,而路易二世却在那里为他筹建了这个净化了的幻想所创造出的剧院...

这部电影的戏剧性,或许远远不及其本人的十分之一,但仍不失精彩地为我们呈现了这位天鹅散落在巴伐利亚的羽毛。

 5 ) 05年1月的旧评

·Loli花痴雷人之作,主要目的是拿来和今年的再观感想做对比,敬请慎入

----------------------------

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的存在,是在一部关于建筑的纪录片中。19世纪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憧憬着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仿照凡尔赛宫为自己建造了极尽奢华的宫殿。然而由于耗资过大,这座宫殿未完成即被迫停工,它的主人在其中仅仅居住了十天便被废黜,并于三天后投湖自尽。路德维希二世性情古怪,因为迷恋夜晚而惯于昼寝夜起。不知为何,对于这样的人总会多少有些钦慕。也许是自己同样有着种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却从未有勇气付诸实现吧。
        
然而影片初开场时的他,却并不似想象中的怪异。年轻的路德维希有着高挑的身材和端正的面容,穿着整齐而华丽的军装,言行得体,礼节周到,一如所有那些最严格、最高雅的宫廷教育制造出的典范。只有微蹙的双眉,隐隐流露出一点点偏执。他在贵族们恭敬的目光中加冕——此时谁不认为他即便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君主,至少也会中规中矩的治理国家呢。如果……
         
如果他没有爱上他的表姐。伊丽莎白,那个史上著名的茜茜公主。美貌、独立、精力充沛,永远光彩照人——只是,她已经是奥地利的皇后。同样是由罗密·施奈德饰演,却没有了《茜茜公主》中孩子气的天真,此刻的茜茜不再是甜美的童话,而是粉红色传奇凋谢后的真实。我想她已经经历了那华丽的婚姻背后的艰辛,笑容动人依旧,却早已带上了成熟女人的理性与落寞。然而她的表弟,终其一生也未能成为这样的人。于是我看到茜茜带着无奈的微笑告诉路德维希,“我对你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她劝说他结婚,以为他会像所有告别青涩的少年,遗忘这无望的爱情。而结果只是徒劳——因为无法得到所爱的女人,他索性拒绝爱上任何女人。他也曾试图结婚,去担起一个国王应负的责任,但当他向母亲宣布自己的决定时,那冷漠的神情竟像是要去赴死一般。官员们不得不费尽心机雇佣女演员对他进行必要的“教育”,换来的却只有他的轻蔑。他宁可在男人身上寻找安慰——带着忧郁的、颤栗的神情,亲吻着自己熟睡的侍从。对于他那可怜的未婚妻,他甚至拒绝叫她的名字,而是代之以“爱尔莎”——他所爱的歌剧《罗安格林》中女主角的名字。这短命的婚约,最终还是由他亲手斩断。作为国王,路德维希的行为是如此任性,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又如何能责怪他呢?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永不愿妥协的啊!
        
如果他没有遇到瓦格纳。天才的音乐家,用他华美的歌剧征服了这个敏感的、醉心艺术的国王。“我不爱女人,不爱父母,不爱兄弟,不爱亲戚,没有任何人让我牵挂,但是您!”在给瓦格纳的信中,他竟然写下了这样疯狂的溢美之词,而他的行为也完全印证了其中流露的异乎寻常的感情。他投入了大量金钱,来支持瓦格纳神圣的艺术事业,同时也为瓦格纳个人提供了豪华的生活。然而路德维希的悲哀,在于他始终未能将“艺术”与“艺术家”区分开来。影片中的路德维希带着虔诚的神情宣称,如果瓦格纳不是一个音乐家,他将是一个圣者。事实是他错了,瓦格纳毕竟是一个人,他也有着种种可能有悖于高尚的欲望。很快,路德维希就得知瓦格纳对他提出的有些要求已近于敲诈;而那位热心款待瓦格纳的冯·贝洛夫人,则是与他暗生情愫的情妇。残酷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真相已经泄露的瓦格纳仍在等候求见,请求路德维希的保护。赫穆特·贝尔格在此处的表演十分到位,强忍泪水收起瓦格纳那些被截获的信件、用哽咽断续的声音命令侍从请瓦格纳进来、带着疲惫的神色同意发表那封编造出来的信……我可以想见这对路德维希的打击有多么沉重,但他在怨恨着瓦格纳的背叛的同时,却仍未能截断对他的敬爱。他一如既往地在金钱上支持他,哪怕已经超出必要而成为了挥霍;而瓦格纳死后,他又固执地为钢琴披上黑纱以寄托哀思。
        
在他一生最重视的事情——爱情与艺术上,路德维希毫无疑问都是不如意的。与伊丽莎白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而对瓦格纳的支持也招致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路德维希的不幸又何止这些?普奥战争中,他错误地站在了奥地利一方,他的军事才能完全不足以驾驭战争,只能消极地在心理上拒绝战争,把它当作不存在而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表兄弟。我们做什么都在家庭里,结婚、生子……我们互相乱伦,又自相残杀。”在与自己身在军中、精神近乎崩溃的弟弟奥托亲王会面时,路德维希尖刻地说。但他没有能力改变什么——战争以巴伐利亚的失败而告终,不久之后奥托也被证实为精神失常。
        
经历了这一切的路德维希,更加绝望而固执地远离人世。他开始沉迷于建造城堡,终日躲在城堡里过着梦幻般的生活。那个有幸获得他的赏识的男演员,在童话般的城堡中看到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形。神情抑郁的国王永远只在黑夜中出现,他不停地命令演员为他朗诵他喜爱的台词,不时流露出神经质的心碎与迷醉。终于,这个可怜的演员再也无法忍受国王赐予的恩宠——他完全忘了他只是个演员,并不是故事中的英雄,忘了他也有正常人的需要,甚至不允许他睡觉!而他的国民也终于无法忍受他的所作所为,官员们以“精神失常”为理由废黜了路德维希。三天后,这个古怪的、悲哀的国王,神秘地溺水身亡。
          
伊丽莎白最后一次探望路德维希,他愤怒地对侍从们宣称不想见她,然后一个人在房间里绝望地哭泣、癫狂般反复念着她的名字。这是他最后一次走出虚幻的云端,记起他曾经有过的真实的爱情、真实的欲念。这之后,他便与现实的世界彻底决裂,义无返顾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路德维希孤独的身影落寞而又决绝,一如所有太过坚硬,却反而脆弱易折的东西。
         
那个劝说路德维希结婚的神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你比凡人更能蒙受上帝的恩宠,但你毕竟是他们中的一员。如果你走上了和他们不一样的道路,他们永远不会原谅你。”这是我在本剧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人类作为一种群体动物,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这样的异类就如偏巧落在花瓣上的露水,要么汇入下面的水坑,要么在烈日下消亡。然而总有这样一些露水,宁愿消亡也不愿对他们不想要的现实妥协。这样的人原是不该生活在这世上的,他们的命运自然也就可以想见。这也许就是人类悲哀的宿命吧……但我又能如何呢,我不过也是一滴离不开水坑的水而已。

 6 ) 10年5月再观感言

又看了一遍《路德维希》,惊异于如今这个片子在我眼里变得如此……无聊。难道当年的惊艳感完全是来源于Helmut Berger的美貌么。新的体验只有几个点:
1、Duerckheim的劝诫。第一次看时我记住了神父的劝诫,却忽略了Duerckheim,实际后者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比神父更切中要害。“特权带来的自由”,以及凡夫俗子们存在的意义。其实我一直是鄙视特权带来的自由的,或许从鄙视卡利古拉时就开始了——凭借一件完全不曾自主选择过的东西(血统出身)来实现终极自由,岂不是滑稽至极!路德维希尽管没有卡利古拉的高姿态,如今仍是不可避免地让我感到可鄙,虽然我依旧怜悯他。话说回来能够不依凭特权去追求终极自由的人到底真的存在吗?或许如基里洛夫那样任意决定自己的死期多少算是向目标迈出了一步吧。
2、Holstein的笑。他总是在笑,而且总是带着敷衍的意味,于是路德维希面对这样的笑还能够一本正经地谈下去倒让人称奇了。如果可以把他定义为疯子,那么他一直就是,而Holstein们也一直都是把他当做疯子来敷衍的。
3、路德维希和半裸的仆役们。路德维希是个唯美主义者,但这个场面一点也不唯美不是吗?我相信还有很多这样的唯美主义者最终总是忍不住屈服于粗俗的肉欲。
4、路德维希的牙齿。后半部分可以明显看到他的牙齿发黑并且变得参差不齐。确实那个时候有多少人年纪轻轻就掉光了牙齿啊,不管他/她是多么的高高在上和渴求完美。这个片子毕竟是正视这一点了,这是非常罕有和可贵的。
5、冯·贝洛夫人。乐队奏乐的那个场景里她被称作瓦格纳夫人——那么她和瓦格纳结婚了?冯·贝洛先生杯具了?或者是我认错了人?
6、王太后。假如字幕是正确的,她确实说过她不信教——那个时代的巴伐利亚宫廷可以包容无神论者?
7、颜。有名有姓的男角大多颜不错,从路德维希到奥托到马克西米利安到Duerckheim到Kainz到仆役甲乙丙丁,对我来说这总归是值得高兴的。
8、Berger还是可以打动我。看到瓦格纳的信时的表情每看一次都想鼓掌。而给弗尔克披上大衣、然后以混杂了痛苦和恼怒的姿态转过身去,也是多么绝妙的表演。

 短评

迷恋的艺术,玩物丧志。那一个天鹅毛飘落的年代,在那新的城堡里。爱情记录着对您永恒的爱。您的路德维希。然后慢慢暗淡下来,衰弱的神经

7分钟前
  • Amandachun
  • 力荐

简而言之就是一见渣男误终身。本来路德维希虽然不靠谱,也不算祸害。但自从遇到瓦格纳,命运的齿轮就挡不住地往亡国昏君的方向狂转了。特喜欢他在天鹅堡和一群侍卫喝得烂醉,然后他用充满情欲的眼神看裸体侍卫那段。

11分钟前
  • naoko
  • 力荐

4 hrs~~~, really tested my patience

14分钟前
  • sarah🇺🇦
  • 推荐

就像是为了成全维斯康蒂,路德维希二世过完了他丰富的一生。

16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HB那双眼,像氤氲的蓝色大海。喜欢这电影,不仅为红颜,华景,长镜头,也为看出镜头后那些悄悄流淌的情感——脆弱,神经质,暗夜里紧扭双手无声啜泣,像跌进蛛网的飞蛾,挣扎得让我心疼 。路德维希是夕阳,维斯康蒂是黄昏,HB是黄昏里最后一抹余晖,然后就都寂灭了

18分钟前
  • 大熊星座
  • 力荐

我从来没有觉得原来Helmut Berger那么那么帅!!神马强尼戴普都弱爆了好嘛!!!anyway……最终Ludwig还是弯的哇

23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这部电影的宗旨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太文艺了,总归是不能在现实世界里生存的。君王是如此,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

28分钟前
  • 离香
  • 力荐

这片子里有最美的Helmut Berger。

29分钟前
  • 拾陆
  • 力荐

大家居然都讲意大利语,这本来就够komisch的了!字幕翻译得就更奇怪,经常前言不搭后语,专有名词的翻译尤其晕,比如林德霍夫宫被译成林塔布普城,赫尔伦基姆泽宫被译成贝克姆,明明是伊丽莎白却被译成埃里查贝多,真是让人郁闷,掀桌!整个漫长的3小时58分看下来搞得我完全没有安全感

34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字幕烂了点儿。另:这是四个小时的闷片啊!t4c356b37f

38分钟前
  • 打不死的兔子
  • 推荐

Helmut Berg是我心目中吸血鬼扮演者的不二人选;但其实。。。我是被这部片子里路德维希的弟弟给秒了~

43分钟前
  • 考拉克拉考
  • 力荐

Thomas Mann the writer, Visconti the director, Helmut Berger the actor, are all the King's gaymen that create great artwork. But then I am only sad. It is not that I don't understand this apparently to many people incomprehensible madness, it is perhaps that I don't want to.

48分钟前
  • 闻人林
  • 推荐

字幕和画质略影响观感。维斯康蒂的每部电影都流露着挽歌气质。

52分钟前
  • 充蜜
  • 推荐

我一直坚信Richard Wagner才是他的最爱

54分钟前
  • 螺蛳粉兔
  • 推荐

祈祷你像英勇的禁卫军,动也不动的守护爱情

5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3h46min好长的片子。湖中洗澡的少年和otto亲王符合纳粹美学:纯种雅利安teenageboy真乃人间绝色,难怪30年代前柏林是欧洲GAY都!!!

6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卿本多情,奈何薄命。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如果你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就会明白我对你的爱。

1小时前
  • Irgendwann
  • 力荐

个人觉得Helmut Berger同时像两个帅哥:阿兰德龙和约翰DEEP,同时又有男同性恋特有的妖媚和优雅。。。他将路德维希刻画的非常到位,而且是位为了电影可以自毁形象的好演员。。。

1小时前
  • 萝卜镇小猴子
  • 力荐

巴伐利亚版宋徽宗,袁四爷的视角重述霸王别姬。瓦格纳真乃吃软饭界的大神:啃老傍贵妇,吃到君王掏空国库。亲爱的妻子,我要赐给你世上最绝妙的礼物:带你去见瓦格纳。不堪生活之重压时,艺术是逃避的出口。跨越生死与兴衰,这才是伟大的艺术。我们是凡夫俗子,要赞助瓦格纳的艺术。

1小时前
  • 柴斯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