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为什么一定要试图塑造矛盾的人物啊?人类确实是矛盾结合体,但在这样重大的行动中,不至于如此反复横跳,随意切换人格吧?如此重要的银行,如果不是一个警察撞破,就真被一群准备稀烂的劫匪抢走三千多万?
结局是真恶心到了,特别是黑人男主。又当又立,你倒是罪也减了,好人也当了,钱也拿到了。最后在人家老巢里面硬是要不管不顾的为了两个陌生人,命和钱都能不要了?可惜你所谓最亲的人,豁出一切,计划一切,最后都相信,维护你的弟弟确没了?好人就该被枪指着?虽然他也不算好人
呸,恶心
当心晕车
《亡命救护车》,简单说下。
全片136分钟(内地院线删了一分钟),看了两个多小时的的汽车广告+城市宣传片+音乐MV。
当然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烂,恰恰相反,该片是近期内地大银幕上最“正常”的一部爆米花电影。
如果你不喜欢《新蝙蝠侠》近3个小时的压抑黑色侦探风、也不待见《神奇动物3》“老两口”磨磨唧唧的离婚故事,这部《亡命救护车》还是比较适合的,毕竟爆炸、枪战、追车、美女,要啥有啥。
当然更不是说这部电影好到哪里去,《亡命救护车》给人的感觉就是可以拍好,但就不给你好好拍,而是整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导致喧宾夺主。
因为电影是导演迈克尔·贝的玩票之作。
迈克尔·贝,以《世界末日》《珍珠港》《变形金刚》等大制作电影而闻名、国内观众戏称其为“爆炸贝”,一言蔽之。
《亡命救护车》改编自2005年丹麦同名电影,是一部“小片”,仅耗资4000万美元,是迈克尔·贝生涯作品成本的倒数第三,前两位是1995年的《绝地战警》(2300万),2013年的《健男抢钱团》(2600万)。
拍摄缘起很有意思——因为疫情的原因,被“关在家中”的迈克尔·贝无聊透顶,要出去“活动活动”。由于各大公司预算紧缺,所以老贝说要拍个“小电影”,就盯上了这个故事,尤其是片中“被困在小空间内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跟自己被隔离时的状态很像,随即拍板并亲自执导。
电影38天就拍完了。
另一个原因,该片是他本人喜欢的那种电影。
之前迈克尔·贝多次表示自己被大制作电影困住太久了,尤其是《变形金刚》(本来三部就收手,但他们给得太多了)。而他本人是B级片、恐怖惊悚类电影的狂热粉丝,成名之后他甚至成立了白金沙丘影业(Platinum Dunes,见文末),专门拍一些中小成本电影,虽然作为老板他不自己上手,但据说经常坐在监视器后面过瘾。
所以这部《亡命救护车》,是受疫情影响的爆炸贝自己执导的B级片,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有着其标志性的爆炸场面和运镜炫技,但体量还是偏小。
很多影迷了解电影故事之后,觉得该片不适合迈克尔贝。
从劫案到救护车追逐,全程纪实,很典型的单一事件类电影,比较典型的就是《生死时速》《血溅十三号警署》《银行匪帮》《局内人》这些。
老贝从未拍过这样的片子。作为广告导演出身的他,叙事方式一直饱受诟病,但他的独到之处就是画面和故事节奏,而且迈克尔贝是好莱坞少见的完全放弃故事、单纯的用画面和剪辑推进故事的导演。
这种类型的导演,片子体量越大越适合他,这样可以掩盖叙事功力的不足。
比如《变形金刚5》,故事烂成一坨,但那么大的格局,竟然不乱,仅靠画面调度就能把这么混沌的线索和角色关系串联起来。所以这种“烂故事”大片,特别适合迈克尔贝。
(我一个朋友形容,迈克尔贝擅长“屎上雕花”)
但《亡命救护车》这种小格局作品就不适合他喽。格局越小越考验叙事能力,所以这部《亡命救护车》很简单的故事,却让他拍成了一坨。
故事基本上是散架的,动机和人设混乱,缺少抑扬顿挫的情绪调度,最简单的例子,中段外部飙车追逐,救护车内部做手术,不能过快的车速与尾随的警车相互牵扯的戏剧冲突。这样原本极具张力的情节,电影完全没有做出来。
类似的设定,看人家28年前《生死时速》是怎么表现的,到了这个片里就只剩聒噪了。尤其是二位还在车里干了一架,晃动的镜头和吵闹的背景音,我要是女主角,就直接跳车了,吵得脑仁都疼。
迈克尔·贝还用拍“伟岸角色”的手法去诠释两位主角,电影里两位主角各种背光特写、宣言般的台词,把拍擎天柱那一套全用在这里了。但恰恰角色们狗血又套路感极重的角色弧线是割裂的,无法让人产生共情,导致这些镜头毫无意义。
还是那句话,迈克尔·贝是个擅长用画面和剪辑营造气氛、推动故事的导演,这种小空间叙事、强调对峙张力的电影,根本不适合他。
所以他拍这部电影,上述理由都摆在那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玩儿。
《亡命救护车》全片几乎把“放飞自我”写在迈克尔·贝脑门上了,虽然电影没什么太大的动作戏让他发挥,但就凭一条——他喜欢拍追逐戏。
迈克尔·贝从不掩饰自己对追逐戏份的喜爱(不去拍《速度与激情》可惜了)。不仅仅是追车,还有人追人。
在他的电影里随处可见的是高速运动的汽车,高速奔跑的人类和机器人,以及高速运动的镜头。当年哪怕跟追车无缘的《勇闯夺命岛》,都被安排进去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飙车。
对于《亡命救护车》几乎全程追车的动作片,很适合他的发挥,而且他把拍《变形金刚》《珍珠港》的手段,全用在拍追车之上了。
各种变换角度的航拍、360度旋转、无人机跟拍、第一人称视角、高速运动镜头,快速剪辑,手提摄影等等。说好听点的就是“炫技”,不好听的就是“过度包装”。
明明没啥特殊亮点的角色奔跑或者过场戏,哪怕只是几秒钟的换景,他的摄影机动线也要跟抽风了一样的九转十八弯。但效果真的不错!
电影任何一幕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当样板片使用,无人机摄影,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对了,说到无人机摄影,《亡命救护车》的器材提供的也是迈克尔·贝和制片人迈克尔·凯斯自己的无人机公司。
这家坐落于洛杉矶著名的威尔希尔大厦(Wilshire Grand Center)顶楼的无人机公司,是地道的LA土著企业,拍摄过很多洛杉矶城市宣传片,片中街景素材和城市风景也是尽收眼底。而且摄影器材敞开了用,都是自家的,实报实销。
PS,这片不建议看IMAX,没啥必要,而且各种旋转画面,甚至有眩晕感。但杜比影院,是非常适合该片,那音效棒极了。
此外,“爆炸贝”也是个实拍狂魔。
像是《变形金刚》里CG机器人之外,其余部分能不用CG就不用。这一点他跟克里斯托弗·诺兰有点像。但迈克尔·贝跟诺兰那种完全追求真实物理效果的实拍不同,这家伙的“实拍”,强调的是夸张。
比如两车相撞,其中一辆不在空中翻个720度是不会落地。车们都是“纸糊的“,撞击或爆炸后,马上就散成零件。(下图是用《信条》的方式呈现《鬼影特攻》,跟诺兰的实拍,明显区别)
而且他善用各种火花塞、烟幕、爆破,辅助大量碎片制造离奇的猎奇效果,尤其是这些效果进行中,镜头里一定会有一名或者几名活动的角色,把镜头运动、爆炸效果、人物动线组合在一个镜头里,层次感极强,视觉冲击力超赞。
关键是物美价廉啊,这是迈克尔·贝的长项。《亡命救护车》耗资才4000万,就把追车场面做到了极致。效果不亚于那些耗资过亿的超级大片。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变形金刚》系列死抓着他不放,因为在好莱坞乃至放眼全球,用几根雷管就造成这样视觉效果的,“爆炸贝”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常听人有个说辞,“这种片子谁看剧情啊,无脑看视觉效果就完事了”,但凡碰到这种话术,平时俺都要反驳两句。因为电影是蒙太奇,故事是基石,视觉效果是锦上添花。二者不能反过来。
但这句话用在《亡命救护车》上,我却无力反驳。摄影花哨、节奏快、动作戏炫目,追车刺激,谁看剧情?哪儿有剧情啊!这片连过场戏都没有……
就当看MV和广告大片了。
说白了该片就是从大制作电影里逃离的迈克尔·贝玩上瘾的作品,放飞自我,但体量小,只能过度包装。好似一个被关在屋子里的多动症少年,虽然没啥空间能让他施展,但一定要嗨起来。
《亡命救护车》北美票房惨败,上映首周末票房仅为700多万,截至目前,全球累计4100万,是迈克尔贝生涯最低票房没有之一。
而这部任性的作品,烂番茄新鲜度68分,但观众评价达到了88分(A-)。
所以口碑还是凑合,只是观众们觉得,迈克尔贝的“大片”属性还是太强了,他自己拍这类“小片”,吸引程度还是不够高,但导演本人似乎也不在乎,就是玩儿。
片子很有情怀,片尾字幕都是仿8、90年代警匪片的风格。迈克尔·贝在片子里还CUE了自己两部旧作《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以及肖恩·康纳利(RIP)和巨石强森两位合作过的演员,看来这些作品和演员,都给导演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女主角艾莎·冈萨雷斯很美,但该片里她的傲人身材并无展示。
PS,迈克尔贝不适合导演这部电影,那么谁适合呢?
《训练日》《生死狙击》的安东尼·福奎阿,或者或《警戒结束》《狂怒》的大卫·阿耶,他们都拍过类似的故事,更加适合执导该片。
格外推荐一部《紧急44分钟》,两个悍匪大战特种部队,效果不错,当年央六还播放过。
个人心目中最适合该片的是已故导演托尼·斯科特(《壮志凌云》),尤其是其导演遗作《危情时速》,那剧情张力和镜头运用,人家开火车都比你飙车紧张,玩镜头方面,老贝还是不如前辈啊。
白金沙丘影业,成立于2001年,迈克尔贝自己的公司之一,也是他投入精力最大的制片公司。
公司早期以翻拍80年代恐怖为主,除了两部《德州电锯杀人狂》,还翻拍了《猛鬼街》《鬼哭神嚎》《黑色星期五》《搭车人》等80年代经典恐怖电影。
而且由于B级片成本低、拍摄周期短,有利于新导演们练手并“注入”自己的想法。爆炸贝说了,虽然自己不会亲自执导这些电影,但会提供建议,并寻找“大片”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德电》《猛鬼街》这些公司早期作品,老板迈克尔贝全程在片场盯梢,而且好为人师,虽然不是编导,但经常越俎代庖当编导。
他的“白金沙丘”公司,平均成本仅3000万美元的翻拍恐怖片,经过“白金沙丘”的制作,再交给狮门、派拉蒙等大厂牌进行发行,往往会拿到8000万甚至过亿美元的票房收成。
而且这里也是新晋导演的训练营,很多导演都是爆炸贝带出来的,最典型的当属《德电:前传》的乔纳森·里贝斯曼,这位后来独立执导的《诸神之战2》《洛杉矶之战》的效果,深得“爆炸贝”真传。
如今做大了的白金沙丘,也开始参与制作如《忍者神龟》这样的大电影了,也开发了原创电影《人类清除计划》和《寂静之地》两大系列,已成该公司的招牌。
但《亡命救护车》,白金沙丘并没有参与制作。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大概很多人看完《亡命救护车》,都不太满意。在豆瓣端端正正的6.0开分底下,不乏对于「狂轰滥炸」的「晕头转向」「筋疲力尽」式抱怨。
但不太满意里,多少又藏了些带有撕裂性的不甘。非常突出的现实是,今年难得引进的好莱坞大片里头,能达到这个质量的竟然已经屈指可数——我们就看《新蝙蝠侠》以下,有多少勉力扒着6分档的爆米花电影。
这分段意味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在当下,天平早已往后者倾斜。哪怕是曾经招惹不少轻蔑的无脑爽片,也会在凋敝、断裂的影院生态里,折射出一些挽尊的余辉。
不过,既然电影被这般定义,那背后的相关导演,大多难免被预设到「只能如此」的框架里,譬如早被戏谑为「卖拷贝」的迈克尔·贝。
「变形金刚」系列越火爆,他的名声越透支,这十年,除了淹没在工业流水中的《危机13小时》尚且有些声誉,恐怕其他作品连拥趸都难以护驾。
《亡命救护车》也是在这链条上的一个标准产物,我们单从梗概就能判断。威尔为了筹措患癌妻子的手术费,在求助兄弟丹尼时卷入了银行抢劫案中,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他们不得不挟持一辆救护车逃生,没想到车上还有一名被他们枪伤的垂危警察扎克与急救专家卡姆。
很显然,警匪冲突,公路追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动作戏背景与场景。在一个可以预想结局的故事里,它有充斥刺激的版式供人娱乐,哪怕这里的刺激,类似于游乐场惊险但安全的项目体验。
既然故事框架与取悦方向决定了电影的高度,我也无意于为迈克尔·贝与《亡命救护车》找补,但是,这电影头一回让我感受到了导演的快乐。换句话说,对这部电影满意的人里,至少要算迈克尔·贝一个。
我们都知道,迈克尔·贝是对得上「爆炸贝」这称号的。面对只有80分钟的「寒碜」原版,他兴致勃勃地增加大量警匪角色,动用无人机、直升机打造各种FPV(第一人称主视角)画面,实现了财大气粗的感官提升。
在这场盛大游戏里,他可以继续快乐地组合自己喜爱的爆破、追车、美女、英雄主义,甚至连带致敬自己早期的《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还是得说,他确实有在延长、丰富动作场景,予以观众所谓更超值的票价,那么对于中规中矩的同类电影而言,《亡命救护车》起码不输。
窠臼很难飞出,但为了赋予一点深度,他在增加纵深、填充片长时,拿掉了两兄弟的血缘关系,以非裔加入白人家庭的羁绊和分歧,以及畸形父权埋下的精神创伤,点到即止地挤出了一些悲剧性。
而哪怕是脏话狂飙的R级电影,对暴力、血腥的爆米花水平呈现,都体现出他精准的控制,不会什么都没有,也不会让大众过于不适。
迈克尔·贝也得端水,他必然要打许多安全牌,才能让资方提供游戏资本。这安全牌固然是模式化生产的范本,哪怕涉及到堪称疯狂的抢劫案、追车戏,只要在逼近合家欢的商业片范畴内,就必须符合观众的价值期待。于是,谁生谁死的悬念是可以舍弃的,反正悬疑无法也无意遮挡动作的光彩。
谁死呢?恶徒是必然要死的,正义弘扬不了,就缺乏解气的出口。比起结局的了然,劫匪一伙逃离银行时的生死一线也很值得一谈。新版武装了一支抢劫的专业团队,但光是第一役,就只剩两名生还者。
这里固然有迅速回归原版兄弟故事的意思,但是强大同伙各种惨状被慢镜、特写所放大,提前强调了整体上要恪守警恶惩奸的秩序。
其实,警察、平民也会在大规模的乱枪扫射中有伤有亡,可《亡命救护车》除了呈现新手警察扎克的受伤,以便推动剧情发展,其他人物至少在镜头内,基本上是安然无恙的。
不只是在银行外头,当质量超好的救护车撞毁了无数摊档店铺,甚至撞飞了一些汽车,观众也不会看到有关人员的伤亡。整部电影落入一种近乎童话化的筛选中,除了一些躲避与尖叫提醒现状残酷,这R级片的本质还是过家家。
所以在这种保护伞下,警方老大门罗竟然死了,而且是横尸街头的那种,这一微妙的倾向就很有意思。
他在电影里,是典型的白人直男领导,即便站在正方阵营,那种不由分说、咄咄逼人的长官姿态还是令人不悦。关键是,他一意孤行地指挥狙击手开枪,这一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导致了本可避免的冲突走向升级。
放在很多电影里,这类人物最多被说成有点性格瑕疵,比如性格火爆、不够同理心和人情味等等,最终只会不了了之,顶多让他们扭扭捏捏道个歉,反个思。像是《月球陨落》,NASA那个虚伪怯懦的老油子,最后也不过是逃难前,把局长一职丢给女主罢了。
但是《亡命救护车》居然替电影内外的人出了口气,就相对罕见。而这实际上,契合了电影对各类弱势群体的庇护倾向。
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不可以死」的孩童与狗,电影里还有很多在政治正确范畴内的角色,全都毫发无损。
比如非裔和亚裔,后者难得出现三个,其中一个还说了句粤语。比如女性,包括了具有高光场面的女主角卡姆。又比如,每一位被卡姆救下的人,以及威尔的老婆这类病患。
还有一个需要着重提的,那就是同性恋,因为内地影院做了删减。FBI的克拉克在增援前,与丈夫共同接受心理咨询,离场前本来有一个亲吻镜头,而之后在车上,他也会跟门罗明确提到「丈夫」这一称谓。
不完整版电影的呈现,使得好莱坞电影本来周全的弱势群像有了残缺,而我们理应还原创作者的初衷。
可以看到,《亡命救护车》思想上是进步的,但创作上是保守的。我们当然会对这种不失温柔的照拂感到欣慰,不过格外关照又往往导向过于谨慎的臃肿感,那会牺牲电影可能抵达的质感与深度。
当紧张情绪只能被动作牵动,人物的悲剧、宿命带来的震颤就要变得清浅,所以很多电影在爆米花的前缀下,丧失了在心底留痕的功力。
那这样的电影最需要突出谁呢?一边是被击杀的致命凶徒,一边是被照顾的弱势群体,最大的英雄则是横跨并模糊了两种身份的威尔。
他诚然参与了抢劫,但是电影一再强调种种不得已,特别是他背负着患癌妻子的大额手术费,至情至性在这里提振了他的(电影)合法性。此外,他对卡姆等人舍命保护,也削减了恶行带来的败坏。最终,故事顺应了英雄的诉求,即让所有需要他的人都得到了帮扶,由此奠定了英雄身份。
这类英雄身份并不罕见,好莱坞最不缺为了家人铤而走险的大男人了。但不管怎么说,这多少提升了一点电影的表达层次。
强调这点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今年引进内地院线的好莱坞电影,一改早年白人男性担当拯救世界主力的局面,不约而同地树立相对边缘的「英雄」。
拿掉《汪汪队立大功大电影》这类儿童向的电影,剩下的10部全年龄段美国片(包括2部动画片)当中,除了《纽约的一个雨天》,9部都是有动作、冒险属性的,这些电影的内在逻辑,需要呼唤英雄人物。
罗琳热衷于缝合「正确」,《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可谓集大成。魔法世界的精神领袖邓布利多是同性恋;魔法联盟的唯一女性竞选人最终获胜;加重戏份并且负责全片最华丽魔法场景的是非裔女性;而雅各布身为被巫师鄙薄的麻瓜,这次玩转全场。
《月球陨落》最终愿意为了大局献身的英雄,是在现实中得不到认可的透明人KC,而他还被男主漠视过、奚落过。
《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里的妖魔鬼怪本来就是边缘群体,而在他们之间,唯一的人类乔纳森又成了边缘中的边缘,而要让世界恢复平衡,他是关键。
《魔法满屋》瞄准的可是哥伦比亚一家,属于迪士尼扩展地域版图、增加「非主流」人种的举措。女主米拉贝这个拯救了所有人的平凡英雄,在全员具备超能力的家族里,也是不折不扣的异类。
我们甚至可以拿《新蝙蝠侠》来举例,布鲁斯这种阴影、包袱都过重的孤儿,天生就跟黑暗捆绑在一起。人一旦不被他人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理解,那种少数派的属性就呼之欲出了。
在巧合里,这些新片折射了好莱坞在近年思潮里的某种自觉。又或者说,唯独这些电影能够过审,也暗含了某些题材上的玄机。
可以说这类电影越来越善良,越来越包容,也可以说在全面平庸的商业片矩阵里,相关创作者对于澎湃的控诉、对于尖锐的表达,失去了往常的兴趣与冲劲。
迈克尔·贝集中体现了这种趋势,而我们在几乎没有选择的当下,就连面对被阉割的《亡命救护车》,也会陷入矛盾的惶惑。
7.2.虽然结局降智、炫技过多、文戏约为零,但依然阻挡不了我对爆炸贝始终如一的热爱。这次双男主不再是bad boys而是劫匪兄弟,吉伦哈尔一如既往地亮眼,有几段近乎癫狂了。叶海亚也不错,然而这个角色实在令人无语,莫名其妙就要全力保两个人质,最后甚至给收养自己家庭的哥哥开黑枪,动机孱弱至极且很不讨喜。艾莎冈萨雷斯意外表现也不错,人物弧光远超一般花瓶。劲爆的枪战追车贯穿始终,无人机第一人称视角跟拍和手持摄影的大量炫技式运用在加强了观赏性的同时也无疑给剪辑带来了压力,导致部分段落衔接不畅,好在爆炸贝强大的调度能力存在感依然很强,能够使本片动作戏保持在水准之上,银行枪战致敬Heat,LA全城狂飙荷尔蒙十足,同时还穿插远程狙击、机枪扫射、爆破警车、车上手术等紧张感娱乐性兼具的段落,让单一的故事线和场景得以丰富。开进医院之后的部分全面降智,当然法网恢恢的结局还是意料之中。以及本片4000万美元的成本和38天的拍摄周期做到这个效果也属实让人佩服。豆瓣评分低得有点过分了,至少不能比《神奇动物3》和《鬼影特攻》低吧。
再谈电影《亡命救护车》观后感。电影讲述了关于人类共有的人间温情的故事,包含爱情、友情和亲情等等。但以我之见,影片的真正主题是关于爱(同理心)与正义感的传导和回流,最终形成一个个完美闭环(我们姑且称之为“爱流闭环”吧),从而实现从拯救他人到自我救赎的完美结局。其中男一号威尔作为战斗英雄,在经历了战争创伤后还要饱受无法担负儿子癌症医疗费用的二次打击,理想幻灭,被逼无奈,为挽救儿子生命铤而走险,走向犯罪的不归路。这一情节主线看似老套无聊,但后来的情节发展却非常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影片中有无数关于爱的传递与回流的“爱流闭环”故事。首先,威尔对于妻子和儿子无限的爱实现了第一次爱的传导,而妻儿在与威尔的对话中又将爱和正义感传导回来,实现爱的回流,从而直接导致威尔在亡命途中良心发现,最终做出迷途知返的正确选择。其次,作为前面的爱的传导的直接结果,威尔在逃逸追捕过程中不惜牺牲自己以拯救被自己误伤的警察以及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女主角卡姆,从而完成了爱的传导,并导致受伤警察最终没有指证威尔误伤他的犯罪行为,反而说威尔救了自己,又一次实现了救人与自救。同时,威尔的正义感和对弟弟丹尼的兄弟情谊最终打动了丹尼,使其一度放弃了金钱和自保,奋力保护威尔并与其共同保护人质,从而又一次实现爱的回流与救人/自救奇迹。最后,也是最精彩的“爱流闭环”情节,这就是女主角卡姆的故事。卡姆本来是医学院名校的高材生,但因大三酗酒吸毒自暴自弃,不得不辍学改行成为急救车救护员,并因此失去了珍爱的医生男友。卡姆为此有很深的心理阴影,久久挥之不去,所以尽管她在急救领域技艺超群,非常专业,但她始终无法面对被自己拯救的急救病人,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自己,她将病人送到医院之后从来不敢进病房探视病人,因为一是担心会因看到病人的苦楚或感恩加重心理和情感负担,但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不能成为医生怅恨不已,因此不敢进病房重揭内心的伤疤。但经过这次生死考验后,特别是多次被威尔不惜牺牲自己拯救生命以后,她最终勇敢面对自己和他人,不仅奇迹般地成功挽救了受伤警察的生命,而且在片尾终于鼓起勇气进入病房探视当天早上自己亲手急救的受伤小女孩,而小女孩的康复和天真可爱的笑容又反过来彻底拯救了卡姆,使她重新审视了生命,认识了自己,从而完成了自我救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能是因为自己太脆弱敏感,即使你说这是俗套也好,煽情也罢,总之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关于自我救赎类的电影。我觉得整个电影就是在讲述这样一个个看似平常而又感人至深的关于自我救赎和爱的传导的故事。真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首映时观众反响如此惨淡,很多观众表示对大导演迈克尔·贝很失望,说什么对影评主题不知所云云云。也许我又少见多怪了,或者也许我又对电影过度解读了,从而读出连导演本人都没想那么多的寓意来了吗?不管怎样,总之我觉得影片不失为一部好电影,甚至堪称一部伟大的电影。窃以为,一部电影堪称伟大,不仅仅在于剧情、人设、动作、场面、演技、特效、悲情、幽默等等诸多外在表象,而在于温情、温情、温情(重要事情说三遍),而且理应仅仅在于影片所呈现的源于生活并真挚感人的温情而已。。。
《亡命救护车》标准的迈式风格电影。 本片讲述了退役士兵威尔为了筹钱给自己患癌症的孩子治病,去找自己的黑道哥哥借钱,没想到他哥哥在不通知他的情况下直接让他参与了一起重大的银行呛结。威尔无奈选择了和哥哥的行动,结果事先周划好的行动早被警察盯上,而他们浑然不知。正当他们行动进行到一半时一个无聊愣头青经察进入银行,结果不仅破坏了警方的抓捕行动和劫匪的计划,并且自己也被打伤,最后被逃跑的威尔兄弟俩劫持到救护车开启了和警察亡命公路的追逐游戏中。 而中途为了救中弹的警察,护士女和威尔在救护车亡命奔波过程中居然给警察做了很大的手术,另一方面威尔的哥哥身份之谜也被中途出现的探员给揭示出来,原来威尔一家都是犯罪之家,并且威尔老子还是高智商凶狠的犯罪头子,所以警方要对付的威尔哥哥不仅是犯罪心理学博士,而且熟知警方所有的行动程序。 最后果然不出所料,威尔哥哥成功利用自己的资源通过中途偷梁换柱成功的从警方围堵中脱逃从而金蝉脱壳来到了另一个犯罪分子之家。 这个犯罪头子为了帮助威尔兄弟俩导致自己儿子死于警方,所以想拿受伤警察出气,但是威尔维护护士和警察,结果威尔哥哥为了弟弟不惜和黑帮翻脸杀出重围,被警察围堵在街头,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拿枪威胁女护士,结果被威尔大义灭亲杀了哥哥,可怜哥哥到死不知道这一枪是弟弟打的。而女护士感恩威尔的救命,把不义之财一部分给了他的老婆。而受伤警察也是为了感激威尔而指证了射杀他的是威尔的哥哥。 故事结束。 好劫匪做了好事得了法律外的好报。完成了他的最初目的 坏哥哥做了坏事被弟弟大义灭亲。什么也没得到。还送了命。 迈克尔贝的影片开头都是音乐配合画面非常的开阔,并且随着影片的发展并不想给观众松气, 所以电影的配乐随着画面总是不断的鼓点般的紧张,给人一种压迫感。 画面的剪辑非常凌厉! 从《勇闯夺命岛》《变形金刚》系列到《珍珠港》《十三小时》都是一贯迈克尔贝的这个风格基调,紧张,不断画面切换。 所以尽管近2个多小时的观影,却没有一丝能让你停下的感觉! 要的就是这个迈克尔贝的这种味道! 整部影片动作场面,枪战场面,汽车追逐场面无可挑剔。 7.5分片子 一看豆瓣才5.5分! 我不知道现在影评人怎么回事,是现在流媒体低成本无聊片看的太少吧,这么好看的动作大片打这么低的分,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鸡蛋里挑骨头的功力有多深似的,醒醒吧,以后都是低成本流媒体电影当道,这样用心制作的动作大片看一部少一部了,像迈克尔贝这样老派派动作片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谁还愿意花心思去认真拍花钱不讨好的电影啊,风险还大。 不要说我没看过动作片,本人从八十年代的动作佳作到现在的动作电影没有哪一部经典的没看过。 2022年11月1号
故事实在是没什么好多说的,所以尽可能在视听上调动你的感官刺激,各种无人机俯冲镜头,快切剪辑、特写穿插中近景,加上鼓点式的紧张音效,制造一种宛如过山车一样的头晕体验。但这也是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视效上极尽所能,但另一方面故事上又过于一眼望到头,甚至可以说全程“高潮”,看到最后未免有点累。文戏勉强能看,但基本也还是在we are伐木累中间打转。看完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要想日子过得去,总得身上带点“绿”。(?大雾。
大银幕Dolby版。迈克尔贝回血失败。看得让人只想把迈克尔曼Heat里的街头交火翻出来洗洗眼睛。太累了,拼命的追求速度感和那些满屏的视觉污染物,熬得观众也气喘吁吁。还借角色之口提了两嘴自己辉煌时期的前作,就开场一个近似的表达去回想一下当年The Rock是什么样的吧,怎样的高效、声画处理和配乐又是怎样… 一声叹息,无力吐槽了。
除了镜头晃之外我还是想给一个高分没有期待的片子我感觉反而看到好多元素都值得思考,可能大家觉得不好看,为啥我反而觉得我宁愿看这个也不觉得新的蜘蛛侠好看?
还是卖拷贝那一套:逆光,升格,环绕,航拍。这次又加了一些手持和莫名其妙的戏剧性角度。可以说是独步天下的视听奇观了。
我的天,看的IMAX,不停的大特写和完全手持镜头晃的我晕的七荤八素,差点把晚饭吐出来。晃了不到一小时就受不了赶紧逃出电影院。
整体带感,比起屡屡只有大场面,越看越没新意的速度与激情好看很多。不用多大的马力,救护车也能在城市里飞。
中国影迷对迈克尔贝导演的两个昵称「爆炸贝」和「卖拷贝」就已经很好地总结了这部电影的特点。追车爆炸等标志性场景,再配合迈克尔贝导演一贯的碎嘴双男主叙事风格,让这部电影一看就是标准的「卖拷贝电影」。而在电影院观影的体验,也会让目标观众心满意足,追车场面因为使用了无人机拍摄还有更多的新花样。能够在影院大银幕看这部电影,是一个愉悦的观影体验。抢银行枪战那场戏按迈克尔贝说法,是对《盗火线》的致敬,不过两个导演的两种风格还是辨识度很高的。另外,本片女主角,是 Netflix 版《三体》的女主角,看完之后我有些担心 N 版三体的故事……
So ridiculous it's awesome. 每个洛城居民最喜欢看的新闻直播追车抓人用无人机拍了一遍放在imax屏幕上夫复何求。I'd watch this over Batman or Nolan or any new A24 movie any day. ANY FUCKING DAY.
两个人消费120+看了个全程呜呜喳喳的电影,其实看之前也能猜到很难看了,但是就是觉得我们需要看一场电影,需要通过看一场电影来证明我们(似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今年几个票仓城市都历经劫难,听说连南京德基的影城都倒了,不胜唏嘘。Bork说,算了,就当支持一下电影院吧。
一本正经的搞笑B级片。话说Will真的太矬了,一枪就不行了,人家警察小哥中了两枪,救护车狂飙途中无麻醉剖腹取弹,捏爆脾脏,手术过程被打晕,颠沛流离2H,醒了依然能清醒地说话摸枪,真美国大兵不如LA小警察
依旧是各种炸的爆炸贝,不同的是有了无人机的加持,加入了一些更炫的镜头,但这些镜头操控感太强,太standout,对影片服务性不强。高强度持续刺激的追车和枪战让人审美疲劳,但比较喜欢的是对反派Danny的刻画,杰克·吉伦哈尔的表演以及和Will的兄弟情。Danny的疯狂中夹杂着兄弟情深,让他的人格分裂出一丝美感。最强的是片尾,重伤的黑人倒在地上无人问津,白人说:忘了他。一群白人黑人冷漠围观,这时只有一个有色人种说“No”,然后将黑人搀起。这种无声的讽刺真的是第一次在卖拷贝的片子里看到。
滥用无人机摄影的低配降智版GTA V
无人机真是用嗨了
在LAPD总部门口抢银行respect
迈克尔·贝新片,一部让人不适的电影。这种不适不是内容上的,而是拍摄技法上的,前段大量无人机第一视角加速推拉摇移三百六十度旋转,晃得人生理不适,中间车辆追逐戏以平均每三秒切一次镜头的速度在各种视点之间来回切换: 黑人男主,吉伦哈尔,FBI长官,FBI队长,女急救员,中枪警察,救护车主观视角,救护车远景,追逐车远景,直升机.拌以时不时的手持晃动感,这样的剪辑节奏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搭配上前面造成的眩晕感,让我睁不开眼。上一次这样的观影体验还是3D版《谍影重重5》。爆炸场面一如既往地导演风格,剧情后期兜不住底来一场大场面枪战然后草草收尾。华彩片段:立交桥下手持步枪打直升机。
一场筋疲力尽、痛苦不堪的观影体验,跌破了我对迈克尔·贝非“变心金刚”作品认知与忍受的下限,更可怕的是台词数次在引经据典他的成名之作和巅峰之作“绝地战警”与《勇闯夺命岛》,似乎是生怕人们不晓得他曾经也真的热血沸腾过,电影宛如一个老去的混小子为了心中还未熄灭的直男荷尔蒙之魂而又上气不接下气的宣泄了一回其痴迷的爆炸与速度,然早已力不从心,对社会问题的关怀成为稀有的一抹亮色,洛杉矶的日出日落照亮每一条街道,然人性的微光却需要在亡命之徒那足以将全城掀翻的横冲直撞中才能被些许点亮,这或许是迈克尔·贝这名无政府主义狂欢份子最后的倔强。
3.5/5 能想像麥靠北連裝都不再裝,開始正式放飛自我是什麼情形嗎?就是這部片的情形。放飛自我的動態調度、滿滿自我揶揄與吐槽、劇情弱智但段子讓全影廳笑開懷。麥靠北首次拍一部屬於LA的警匪追逐片,警匪間的拉鋸戰可說是銀行搶劫版捍衛戰警,調度成功做到每分每秒都動態鏡頭,以往平地轉彎鏡頭現在開始嘗試空中轉彎鏡頭,調度採蜂窩式的低空跟拍,不得不說,放飛自我後的麥靠北比他這幾年拍的假正經作品更具可看性,同時更能展現出一個把攝影機當機關槍在用的創作者,直男性格下的真誠展現,史上最龜速的警匪追逐戰全場笑噴,可以不要這麼幽默嗎導演😂,獻給疫情時代下醫護急救人員的主旋律作,傑克葛倫霍一如既往的怒吼叫囂,艾莎岡札雷演急救人員,賣靠北照樣能拍出梅根福克斯的味道,今年爽度最高的電影無庸置疑。
ACAB
近期在影院看过的最正常的电影,你能想到的卖拷贝电影里该有的东西全都有,没什么惊喜但也不会失望。摄影不错,无人机玩得真溜,视角清奇。看着银幕上的悍匪在亡命奔逃中淋漓尽致地挥洒自己的生命,真是为现在进退失据、窝窝囊囊的生活感到不值。
看了半天我居然都没分清差和匪,当匪的一直努力救人,当差的一直各种打枪,就这乱的一匹的剧本有爆炸贝的砰砰砰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