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饶恕1992

正片

主演:薛耿求,韩惠珍,柳昇范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0

 剧照

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2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3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4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5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6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3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4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5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6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7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8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9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不可饶恕199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最近,城市里发生了可怕的杀人事件,一具被切割成6块的女尸的曝光和凶手的逍遥法外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作为休假的交换条件,搜查科研究员姜民浩(薛景求 饰)接下了这个棘手的案件。行事雷厉风行的他和推理天才闵瑞英(韩惠珍 饰)联手,调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嫌疑人李圣浩( 柳承范 饰)的名字渐渐浮出水面。 李圣浩一经逮捕就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可是姜民浩却发现事实并不是他所说的那么简单。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姜民浩的女儿突然失踪,他明白这绝对和李圣浩脱不了干系。李圣浩告诉姜民浩,若想要得知女儿的下落,就必须和他玩一个解谜的游戏——解开他留在尸体上的谜题。一场以生命为筹码的赌注开始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暂停时光无处逢生心灵之约胚胎之内天才计划2020中国版披头士乐队:回归大学女生的性生活 第二季男孩遇见女孩2014少年阿虎欲望绿洲谁可相依2004森林尽头超级特务 剧场版鮟鱇鱼骚动时节的少女们啊夕阳天使西非历险(普通话版)八月未央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爱情的模样里世界郊游春香传2000杨光的快乐生活之恋爱先生有客到粤语芝加哥警署 第一季景颇姑娘

 长篇影评

 1 ) 看《不可饶恕》

92年的西部片,93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近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品,连影片音乐主旋律都是伊斯特伍德自己写的,影片也为其赢来了从影以来的第一尊奥斯卡金像奖,尽管不是表演奖。应该说这是一部相当优秀的影片,尤其是剧本(这个剧本据说之前已经在好莱坞流传了20年)对事件和人物的处理非常棒,我很喜欢。这帮老家伙们的表演也都没的说。但就这部影片整体形态而言,伊斯特伍德比起他的导师瑟吉欧·莱昴内 (Sergio Leone)的那几部高高在上的伟大作品,还是难以给人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精彩对白:
Ned Logan: I sure do miss my bed.
洛根:我真想我的床。
Bill Munny: You said that last night.
芒尼:你昨晚说过了。
Ned Logan: No last night I said I missed my wife, tonight I just miss my goddamn bed.
洛根:没有,昨晚我说想我老婆,今晚我只想那该死的床。

 2 ) “暴力只会滋生恶果,暴力只会腐蚀人心”

讨论《不可饶恕》的“主题”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反暴力”与“女权主义”的漩涡。不可否认,惨无人道的伤害与“不可饶恕”的“复仇”,很自然带出“反暴力”与“女权主义”的“中心思想”。但是,当我们用某些标签去评论电影的时候,电影带来的视听感受与心灵震撼都会大打折扣的。

当然,暴力是《不可饶恕》绕不过去的话题,但影片绝对不是“反暴力”那么简单,它更多是在探讨暴力的方方面面,比如暴力的起源、暴力的后果、暴力的失控等等,还有暴力与法律、暴力与正义等关系。

《不可饶恕》的主演之一摩根·弗里曼在谈及影片的“内涵”时,说出了下面这句“金句”——暴力只会滋生恶果,暴力只会腐蚀人心。这句“金句”的核心还是“反暴力”,但也道出了影片对“暴力”的探讨过程与结论。

据说,《不可饶恕》是一部高度忠于剧本的影片。由此可见,编剧大卫·韦伯·皮普尔斯对影片的贡献非常大。大卫·韦伯·皮普尔斯也曾说过,与其说该片是反暴力,不如说它暴露了暴力令人惊骇的一面。

是的,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并不在于暴力本身,而是在于暴力所引发的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是暴力最“令人惊骇的一面”。

妓女的一句刻薄话,引来了牛仔的凶残的伤害。

牛仔的“不可饶恕”,引来了赏金杀手。

警长小比利的“爆裂执法”或“过度执法”,埋下了祸根。

赏金杀手威廉·莫尼等的“成功”,让警长恼羞成怒,于是,他折磨奈德·罗根至死。

奈德·罗根的死,让痛失挚友的威廉·莫尼内心燃起了复仇的烈焰,最终,他在酒馆里大开杀戒。

警长小比利没想过他会这样死去,他甚至来不及盖完自己的新房。

妓女的一句刻薄话,“罪”不致被毁容,但她小小的“语言暴力”,却打开了暴力的潘多拉盒子。

威廉·莫尼的搭档,近视眼小子库费一开始是个迷信西部神话的枪手。他踏入赏金杀手这个行当的自信心主要来自于幻想与吹牛,以及他找到了一个曾令人闻风丧胆的搭档。

库费在近距离射杀正在如厕的牛仔后,并没有在血腥中“成长”起来,而是深感不安与恐惧——杀人的滋味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它带来的往往是噩梦。

这时候,作为资深杀手,威廉·莫尼说出了他的“金句”——

“杀人的滋味不好受,你夺走了他的一切和他的未来。”

威廉·莫尼曾经是个杀人魔头,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享受过“杀人的滋味”——可见,他还是有良知的。正是这份良知,让他在遇到亡妻后,金盘洗手、洗心革面,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农夫。

“杀人的滋味不好受”,但挚友被杀,“不可饶恕”!复仇的决心让威廉·莫尼瞬间恢复了当年的“血性”与“神勇”。

警长小比利讽刺威廉·莫尼是“妇孺杀手”,他目露凶光强势回应:“我杀过妇孺,只要是动的东西我都杀过!”他,手起枪落,五个人应声倒下。他,杀红了眼!

为杀手立传的作家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这般杀人“神技”,由衷感叹。

威廉·莫尼气定神闲地说:“这次大概是我的运气好。但我杀人的时候,运气总是很好。”这大概是一个杀手最霸气的“宣言”了。

在影片中,暴力或杀人,并非来自快感或自由意志,杀戮是在感染或演变中一再失控的。

《不可饶恕》绝对是对暴力的“诠释”最好的影片之一。但它之为伟大的电影,还在于它跳脱了西部片所固有的“脸谱化”,赋予了每一个主要人物人性与血性。

威廉·莫尼决定重出江湖的时候,已经“英雄垂暮”了,他在试枪的时候,枪法已经十分生疏。但穷困潦倒还是让他决定放手一搏。

踏上旅途之后,威廉·莫尼一步步找回了“杀手”的感觉,到最后的酒馆大战,他成功演绎了什么叫做“王者归来”。

遭到警长小比利的一顿胖揍之后,威廉·莫尼已经奄奄一息,差点丢掉了性命。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要经受良心的拷问:“我看到了死亡天使,看到了幽冥之河,……不要告诉我的孩子我过去的那些事。”

强大的求生意志把威廉·莫尼从死神那里拽回来后,他开始蜕变了,他找回了杀手的自信,他期待着拿到赏金,改善农场和家庭生活。

本来,拿到赏金后,威廉·莫尼便打算“收手”。但莫逆之交奈德·罗根的死,让他再次蜕变,曾经的威廉·莫尼形神附体,他开启了“杀无赦”的复仇模式。

奈德·罗根、库费作为威廉·莫尼的搭档,他们分别扮演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基友”和“西部传奇的膜拜者”的角色。

奈德·罗根对赏金的渴望并不强烈,但他知道威廉·莫尼需要他的守护,他对威廉·莫尼的友情甚至大于他对妻子的感情——换位之,威廉·莫尼的疯狂复仇也是对这份友情的珍视。

奈德·罗根其实对获得赏金的前景是悲观的,但他却能以积极的姿态陪伴着威廉·莫尼——他的内心是挣扎的,但他无悔于所有的付出。

库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大言不惭、行事鲁莽,直到真正“摊上事”了,他才从幻想中惊醒过来。他成了“偶像”身边那个六神无主的孩子——天啊,他真的还是个孩子。

在生死未卜时,奈德·罗根和库费倒是一起在温柔乡里“沉沦”了——他们一再从妓女们的身上“预支”赏金。

影片对奈德·罗根的挣扎与库费的蜕变不像在威廉·莫尼的身上“着墨”那么多,但他们身上的混乱与无常,使得他们成为了西部片“脸谱”之外的血肉丰满人物。

警长小比利看起来是一个滥用暴力的“酷吏”,也许他不讨大多数观众的喜爱,但他绝非一个恶棍那么简单。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以自己的方式维护并实践“法律”的执法者。

妓女被牛仔伤害后,他虽然反对妓女们以暴易暴,但也让牛仔们赔偿了价值不菲的马匹——这是他认为的“公平”。不过,不管是在妓女们看来,还是以常人的眼光看,这样的“公平”都是远远不够的。

他不让赏金杀手到小镇上来,根本原因在于维护“法治”。当然,他维护“法治”的方式确实过于粗暴了。

工作之外,他正在修建自己的新房。从他用心修建房子的情况来看,他其实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暴戾、冷酷,但他并不置前来的赏金杀手于死地,说明“法律”对他也是有一点点约束力的。只有当对方无视他的“法律”,他才会以牙还牙,以杀死对方为己任。

在被射杀之前,他还鄙视威廉·莫尼是给“妇孺杀手”,说明他的心中是有所谓的“正义”的——只是,他的“正义”也已经远远偏离正轨。

他还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创作”的“死亡公爵”与“死亡鸭子”的“段子”,让人忍俊不禁。

警长小比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西部片中的大反派,他只是以残暴、邪恶的方式忠于自己的职责,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法治”的荒谬性。

妓女们作为弱势群体,在正义得不到声张的情况下,她们执著于复仇,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当的”。这很容易调动观众的同情心与愤怒情绪,从而获得他们的非理性的支持。

妓女们最终复仇成功,很容易让人想到“女权主义”。但这里的“女权主义”和《末路狂花》(1991)等影片中的“女权主义”是大不相同的。

《不可饶恕》中的“女权主义”是追求血债血偿的“平等”,而这个“平等”最终还得靠男人来帮忙实现。《末路狂花》中的“女权主义”,是以高于男性的姿态,睥睨男性并张扬自我来实现的。

以现在的“女权主义”观看,《不可饶恕》中的“女权主义”只是“柔弱而坚韧的反抗”而已。

而大仇得报之后,妓女们也没有觉得大快人心,反而,在暴力彻底失控之后,她们陷入了新的恐惧之中。

事实上,她们报仇的结果也远超出了她们的初衷——伤害她们的三个牛仔之外,还有更多的牛仔在枪战中丧生了。而在这之后,帮她们报仇的奈德·罗根死了,威廉·莫尼更是“本性毕露”,血洗小酒馆。

可以说,她们追求的“正义”最终换来了“大屠杀”。

暴力的失控太可怕了,但这是妓女们的错吗?

如果追根朔源,牛仔们的伤害才是暴力的源头?或者,西部世界的蛮荒才是暴力的根源。

暴力不断蔓延、发酵后,必然侵蚀人心,被侵蚀的人心会一再突破暴力的边界,引爆杀伤力更大的暴力。简单来说,“暴”“暴”相报何时了?

什么是“不可饶恕”的?电影是不会给出答案的,答案在不断的“探讨”中——因为,暴力永远不会终结。

作为西部片,《不可饶恕》并不是一部革命性的作品,因为它难以复制,其他影片甚至无法跟风,不像“镖客三部曲”那样可以改写类型片的历史。此外,《不可饶恕》在叙事上并没有突破,他的叙事策略和传统的西部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它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是颠覆了传统西部片的模式的。

我更愿意称《不可饶恕》为西部片的伟大变奏曲,在它之后,下一部称得上是西部片的伟大变奏曲的影片是科恩兄弟导演的《老无所依》(2007)。

 3 ) 逝去的西部

逝去的西部

夕阳余晖下的牛仔——歪脖树下好凄凉

西部片发展到九十年代,已经变成了垂垂老矣的类型片。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式”的神话,早已不断被超越、解构、反类型化,从三四十年代的成熟期(约翰·福特《关山飞渡》为代表),五十年代的经典时期(《原野奇侠》《正午》),六十年代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的移植和超越,到六十年代末新好莱坞对西部片的升级与解构(《日落黄沙》《虎豹小霸王》),八十年代西部片几乎销声匿迹,时隔二十年后的《与狼共舞》(1990)则如平地一声雷,以一己之力重振了西部片的“史诗”风范。世纪末的九十年代,西部片似乎也走向了陌路。传统西部美国式神话的破灭、新一代的好莱坞大片的崛起、观众审美的变化,西部片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伊斯特伍德1992的《不可饶恕》可以算作是对于这一类型最后的荣光。

伊斯特伍德作为意大利式西部片的代表人物,在莱昂内的“镖客系列”里塑造了最为典型的牛仔形象,头戴牛仔帽,脚蹬皮质马靴,总是嘴角上扬叼着雪茄的牛仔形象,俨然成了西部片的代名词。作为这样一个西部片中的灵魂角色,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更像是对于西部片的一次致敬和挽歌。影片中垂垂老矣的牛仔,似乎也正暗喻着西部片类型的穷途末路,两个昔日牛仔(赏金猎人)的回归,是英雄迟暮的挣扎和无奈,更是对于西部往事的一次回眸与慨叹。

电影所营造的环境是一种被秩序化的西部世界的。警长比利小子所代表的是制度、权力的守护者,“比利小子”这个名字确有其人,比利小子在美国是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有人说他是位神枪手,是个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个不法之徒,谋杀了21个人。很显然,在这里比利小子变成了一个维护小镇秩序、残忍的警长,是一种残暴和权力的结合。从那个远道而来的英国赏金猎人的遭遇可以看出,他作为这个小镇秩序的维护者,有着无比的权威和暴力倾向。多次出现他建造房子的片段,不言而喻,即暗示着他是一个权力和秩序的建立者、维护者,这种权威在小镇里不容置疑。

这种过分的光明的环境,是对于传统西部片的一种颠覆。在这种不对等的势力对抗下,不能的会对于弱者加以同情和怜悯,两个归隐的牛仔面对现实早已不能够从容应对,种种情景表现出他们的不适应感:上马摔倒、枪法不再、甚至连淋一场雨身体也病病殃殃。更具有意味的是奈德家中的印第安女人,传统西部片中正邪不两立的角色,如今已经和谐的统一于同一个屋檐下。电影中的妓女,是以一种更强势、更主动的身份出现的,不同于《关山飞渡》中不断被排挤、被冷落的妓女,并且对于牛仔的追求充满了自卑的情绪。但在这里,妓女的身份已经变成了赏金主,一种对于执法者不公正执法的驳斥,她们试图用更加野蛮的方式去维护群体的尊严。

赏金猎人——早已是一种逝去的职业。归隐的牛仔,是一个逝去时代的证明,开拓西部的任务已经完成,移居的牛仔将逐渐稳居下来成为一个居民——一种野性的剔除,一种文明的入侵。老一代的赏金猎人正是在“西进运动”中成长起来,西部神话的历史还尚未终结,年轻一代人有着澎湃的热血和进取的勇气,这是一个神话和英雄的年代。年轻牛仔和年迈牛仔的对比,一个是对于辉煌年代的向往、一个是对于逝去历史的无奈,两者实际上都阐述了一个事实:西部神话已经不再。当年轻的牛仔杀死了“杀过的第一个人”便不再想杀人,对于牛仔的神话已经变成一种恐惧;而不再杀戮的老牛仔面对好友的死去,拼死一搏血洗了妓院酒馆,作为是西部牛仔最后一次的“容光焕发”。自此之后,你只能望见夕阳剪影下,一房一树一牛仔,相互徘徊。

西部牛仔的神话已经过去,但属于英雄的神话永远不会消亡。正如西部片日渐衰亡,但西部片的内核——神话,将永久存在。

——(2018,12,30)

 4 ) 《不可饶恕》的反类型片意义

《不可饶恕》是一部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影片,它通过揭示西部片的“神话”底色批判了滥用暴力的非道德行为。 西部片以讲述侠肝义胆、快意恩仇的传说为长,暴力则不可或缺地伴随其中。故事往往发生在善恶对立的阵营之间,当我们看到善的一方受到伤害时,会感到心如刀绞;看到恶的一方成群结队地死掉时,却会大快人心。暴力在善恶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中仅仅是解决冲突的手段,而作为冲突的主体、暴力的受害者的人反而被忽视。《不可饶恕》即是一部探讨作为自身元素的暴力的西部片,也因此成为了一部“反类型片”。 影片反讽的精神贯穿始终。整个故事的起因并不是“一方恶霸为非作歹地方百姓民不聊生”,而是一个妓女嘲笑牛仔的阳具太小,牛仔怒毁其容。当地警长小比尔出现,勒令犯罪牛仔和其帮凶来年开春牵六匹马回来作为赔偿,这件事情不再追究。鸨母认为这样罚不足以平众妓之愤,鞭子都拿来了,至少放他们走之前先揍一顿。但小比尔没有这样做。小比尔处理这个争端时并没有诉诸暴力,这是一处伏笔。 紧接着,镜头切到一个猪圈,一个狼狈的老汉正在拱猪。原来他是杀人狂魔威廉·莫内。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牛仔想请他一同去杀两个人,赏金一千金币。原来妓女们不肯就此罢休,凑钱并且更加勤奋地接客凑足一千金币雇佣赏金猎人,要取那两个牛仔的狗命。威尔看着日益病死的猪群和自己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儿女,一咬牙一跺脚,决定重操旧业,还顺路拉上了同样老朽的旧友内德。接下来一直到“三个火枪手”进入大威士忌镇,故事一直以双线交织的手法,不断丰满两条线索上众多人物的形象,但并没有把他们被塑造成善恶分明的两派,以至于有那么一阵子我几乎相信飞扬跋扈、自觉血统高人一等的英格兰鲍勃是整个故事的众矢之的。每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立体形象,比如第一个被三剑客打死的年轻牛仔,曾经想多赔给那个受伤的妓女一匹好马,来弥补自己(同伴)的罪过,多么地年轻而又单纯。人物塑造的成功使我们会对每一个角色的死做出思考,进而使影片对暴力的谴责变得有说服力。 警长小比尔无疑是一个相信暴力作用的人。影片展示了他所处理的四处事务,其中有三次他诉诸了暴力:第一次即是处理两牛仔与妓女的争端,采取了避免暴力的方案,结果却招致了更多的暴力,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第二次是痛扁英格兰鲍勃,以儆效尤,起了作用(但也致使小比尔“下一次再见到你出于自卫我会杀掉你”的处境);第三次是痛扁威尔;最后一次是对内德严刑逼供,内德死前招供了,暴力再一次起了作用,但也最终招来了小比尔的杀身之祸。小比尔作为执法者,将暴力作为执法强力并有效的手段,但结果却是以暴制暴。对威尔来说,他的妻子帮他改掉了酗酒和嗜杀的劣性,而退隐后的穷困潦倒和为友复仇却重新唤起了杀戮。一旦以暴力开始,最后将迎来无休止的暴力。 影片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物,传记作家W. W. 布夏。三个人在警局的那场戏是整部戏的点睛之笔。小比尔读着布夏为英格兰鲍勃写的传记《死亡公爵》,嘲讽英格兰鲍勃是“死亡鸭子”,并道出作家所写事件的真实面貌,非但不是潇洒、惊险的,甚至充满了意外和混乱。就像施暴牛仔的死,蹲着厕所,被一个高度近视的生手连射三枪。库费小子的确胜之不武,但话又说回来,那种背靠背走五步的公平决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故事,也只存在于那些经过夸大渲染的神话中,这也是出演西部英雄成名的伊斯特伍德对这种类型片的反思。我们回想威尔和内德旧日的光荣业绩,那些事的真实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就像库费小子自称杀过五个人的谎言。威尔大病初愈看到那个被毁容的妓女并认出她来,说明他也没有深信“挖掉眼珠切掉手指割掉乳头”的传言。此外,小比尔把枪交给W. W. 布夏并唆使其扣动扳机的那几分钟也十分惊心动魄,当然,我们都能隐约感到小比尔不会就这样死掉。这也再次佐证了“杀人不易”的观点。用威尔自己的话来讲,杀人意味着“夺取他人的一切和未来”,这可能也是他大开杀戒前总把自己灌醉的原因。 片中妓女们的形象类似于《七武士》中的农民,可怜又可恨。妓女们看到其中一个牛仔的尸体后惊呼,原来她们也没想到真的会出人命。 影片最后,W. W. 布夏和威尔单独在酒吧里,却没有安排布夏的死,这一点耐人寻味,或许这说明导演也明白,这种经过夸大渲染的神话的会继续存在。

 5 ) 什么不可原谅?

        整部电影的节奏都很慢,所以当结尾处的枪战终于来临时产生了极强的爆发力,比那种从头打到尾的编排给人更深刻的印象。但当孤独的牛仔消失在夜雨中时,我却没有好人打败坏人后的舒畅感。导演前面细腻的铺垫告诉我们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惩恶扬善的电影。到底在作者眼中什么是可以被原谅,什么又是不可以被原谅呢?
        一开始牛仔犯了错,警长以妓女是财产为由按照法律作出了裁判,是的,可能从当时的法律上讲是合理的,却是不合情的,没有什么时代是只要有法律就能解决一切。妓女也是人,他们有被尊重的需要,在年长的妓女要求一顿鞭刑时,警长拒绝了,这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导火索,有时候严重的后果就是始于很小的疏忽。当然,警长刚愎自用,一手遮天惯了(之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他当时是不会在意妓女的要求的,这可能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如果警长鞭打一顿牛仔,对妓女好言相慰,她们很可能不会起杀心。所以,警长在不尊重人性上是不可原谅了。
        春天牛仔去送马,牛仔的弟弟作为从犯竟然真心的悔过,专门送给受伤的妓女一匹马,那一刻妓女的眼神是复杂的,我想包含了惊讶和矛盾,她有点动摇,如果这个时候主犯也来真心道歉,或给妓女额外的补偿,我想就能彻底动摇她们的信念,妓女们并不是恶棍。可是大家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主犯送完马扬长而去,他不知道在他转身的一刻已经被判了死刑。他与警长一样以为照法律执行就两清了,所以他也是忽视了人性,他因此不可原谅。最后他以极不体面的方式被一个瞎子兼菜鸟打死。
        那个半大牛仔却是可以原谅的,他是无辜的。他犯了一个众人都很难避免的错误,当哥哥叫他帮忙时,他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妓女。他从道义上错了,可在那种情况下换成谁都很难站出来维持正义。有时候人们就是会不由自主的蹚了浑水,甚至来不及思考。只能说他为此付出生命有点多了。可是当命运的车轮转起来又哪能精确的避免殃及无辜?我们只能表示深深的遗憾吧,他并不是个坏人。他算死的体面的吧,他喝到了水,我想在那个年代这种事应该不常见。但看到他死我确实很难过。我们的弗里曼大叔也犹豫了,甚至为此搭上了性命(他要是不走也不会被抓住)。我想他们都是可以进天堂的吧。
        但是我们的大英雄是要下地狱的,在杀警长前,警长说我在地狱等你,大英雄毫无惧色,他知道他要下地狱,但是这一次,他是为了朋友而下地狱。这是本片最宏大的主题了,友谊。大英雄老了,也变了,他眼里已经没有了杀气,他不会为过去的辉煌而沾沾自喜,他甚至不会为自己受辱而心怀怨气。他爱他的妻子,他渴望上帝的谅解,他赞美破相的妓女,他心念家中的儿女。他是一个普通人了,他自己说。他杀人只是为了钱,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有人会说那就该杀人吗?这么说有点书生气了,想想我们的时代,或所有人类的时代,为了生存,因为贫穷,是铤而走险不顾一切的人多呢?还是依然坚守道德的人多呢?在生存这个问题面前我们都会只表现出动物性的一面。但是有的人在发现杀人越货很容易生存后就此堕落,沦为恶人罪犯,所以他们不值得怜悯。可是我们的主角呢?我们都知道他在干完这一票之后不会再干了,他带着孩子去旧金山了。他不是一个堕落的无耻混蛋,他是因为老无所依才重出江湖。
        如果他只是为了钱杀人我们不会称他为英雄。他是英雄因为他为了友谊杀人,他杀人是替天行道,伸张正义。他是关公,是钟馗,他杀没有人性的警长,他杀把妓女不当人的酒吧老板,他杀甘心当警长走狗无所作为胆小怕事的警察。在那个夜黑雨急的夜晚,正义之光划破长空,照亮了小镇人民的未来,照亮了黑人兄弟的天堂口,照亮了我们孤独的老英雄回家的路。
        最后的最后,让我念念不忘的是警长在临死前说,我家的屋顶还没修好。我突然发现,活着的,死去的,所有的所有,都是普通人,某一时刻有人扮演了恶魔,有人扮演的上帝,他既不能永远扮演,也没有谁明确授权他扮演的是绝对正确的角色,但是他的命运将因此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大多数时候人就是一个普通人,英雄会在猪圈里一筹莫展,警长会在自家屋顶上绞尽脑汁,弗里曼大叔会想念他的印第安老婆,瞎子枪手会在杀人后痛哭流涕。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一个将要活那么久的人?谁有权为了什么结束他的生命,让一切成空?当一个人死后他还剩下什么?难道这本就是一个荒谬的世界?本没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人们都是因为偶然的原因出生以不充分的理由被宣告该死了?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
        谁该被饶恕,谁不该被饶恕,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形形色色的宗教都不能让所有人信服,我想这不是一部电影能回答的。
        

 6 ) 不一样的西部,不一样的枪

如果你对西部片着迷,对披着大围巾的年轻伊斯特伍德着迷,那你应该看看《不可饶恕》,因为我敢保证,它跟你看过的任何一部西部片都不一样,当然它也是西部片,但是你会发现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含义。

你印象中的西部片是什么样?牛仔们对面站好,互相瞪着,突然某人手腕移动,电光火石之间,一票人被比精确制导导弹还准的点45子弹轰仆街(尽管你看不出来到底打什么部位了),没错,如果你看过N部西部片,那么以上情景你肯定看过N的N次方次。很过瘾,但是容易让人对19世纪的枪械性能产生过于浪漫的联想,幸好,我们有《不可饶恕》,能告诉我们一点真相。

“快确实很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头脑冷静”小比尔警长的这句总结以及在监狱里对英国枪手的嘲讽可以说是对整个60年代西部片群体的嘲讽,一个个传奇般的画面被重新解构成了一群流氓懒汉无意义的火拼,取胜的关键在于你能不慌不忙(当然不会很快)拔枪打中你的对手,同时你的枪好到不会因为走火而爆炸,如果这种嘲讽不够具体,看看影片最后的枪战,你就能大概了解牛仔枪战在现实世界中到底什么样子,在这里没有神话般的枪法,没有匪夷所思的战术,只有血气,不要命的心理素质,冷静的头脑,以及运气。

一个干掉五个,(还不包括被放走的)这样的描述往往容易让人产生很多精彩绝伦的联想,但是伊斯特伍德告诉我们,它所代表的事实可以跟我们想象的相距甚远,并不刺激神迷,并不浪漫,甚至非常滑稽,但是就是这么发生了,某些观众心中对于西部枪战的幻想也随之不复存在。

但是伊斯特伍德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将西部片赖以生存的招牌式枪战进行结构已经够狠,但是他还不满足,他要挑战的是整个西部片的情感基础,将牛仔英雄主义击个粉碎,对于观众,看到自己崇拜的英雄被“坏人”痛扁或许很郁闷,但是相比猛然发现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些不要命也不在乎别人生命的亡命徒而言,这点郁闷根本不算什么,《不可饶恕》剥掉了西部片骑士童话的外衣,告诉我们那些整天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以开枪杀人为乐的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告诉我们“英雄主义”“除暴安良”“正义”这样的概念在他们的世界中占的比重是多么有限。

影片总共死了8个人,有哪一个是“坏人”,哪一个该死?即使其中最坏的,也不过是个一时冲动向妓女施暴的农民,小比尔该死吗?一个在没有法制的西部努力保证小镇安宁,禁止一切人戴枪进入的警官?不算忠厚但至少不坏的妓院老板?还是主动请求原谅的另一个农民小伙?如果你问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你无法在本片中找到答案,正如枪杀警长时威尔所说:“该不该死跟这事没关系”,什么正义,什么善与恶,这里有的只有简单的复仇杀戮而已,在暴力的世界里,谈论道德没有一点意义,行侠仗义成了谎言,无论是美国西部牛仔,还是中国绿林好汉。

如果理解到这一层,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西部片这样一个老掉牙的题材还能在93年赢4座奥斯卡,《不可饶恕》是对西部片的超越,同时也是总结。

如果你没看过西部片,请看《不可饶恕》,如果你看过很多西部片,请看《不可饶恕》。

 短评

如同《好家伙》之于科波拉式黑帮片,东木头在全片前¾所做的就像斯科塞斯:冲刷掉传统同类型片身上的浪漫色彩,暴露其野蛮粗糙的本来模样;但他又在后¼以神话为其重新立碑,留下不灭的传奇;这也使本片甚至具有了元电影的特质,整个文本都可看做是对西部片数十载由盛及衰的隐喻和既已式微的不甘

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最后的牛仔,ClintEastwood 总喜欢把坏人演成好人,这点最牛比

6分钟前
  • 嘉得乐
  • 力荐

西部片最爱。英雄不会老去,只是渐行渐远。

7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东方的哲学,西部的表现手法

12分钟前
  • Norris
  • 力荐

你会知道,世界上有种人,有那么一种魅力。

17分钟前
  • 非闇
  • 力荐

太多地方隔靴搔痒,但西部片风格醇厚,所以不觉得有特别反类型之处,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还用说吗,这是个自传,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一以贯之伊斯特伍德的一生,能见证到一个依然在世的传奇,夫复何求。

20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没有纯粹的正与邪。EastWood总喜欢拿生死这个话题来装深沉,让人看得一眼便知,这部里面台词也很别扭,既没有观赏性,也没有艺术美感,只是在刻意追求特殊情境下的伦理哲学内涵。所以虽然捧回了小金人,却很难震慑影坛。

22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ClintEastwood这回演了我最爱的那种人物,当自己受到欺辱时,可以忍气吞声,但绝不容忍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受到不公对待

2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好看啊,不愧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29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重温,观感比第一次更棒。这片太耐看了,剧作、表演、摄影、剪辑各方面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反英雄而又重新建构了英雄,反西部而又重新定义了西部,并把西部片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疑是东木最佳。

32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伊斯特伍德的间接描写、节奏控制和煽情渲染,总是那么细腻、隽永、火候精准。男人,老男人,劣迹斑斑的老男人,一样可以像他那样充满魅力。

36分钟前
  • passionfly
  • 力荐

憋着一大口气等着东木放大招还好他从未让我失望过。和老爷车连看有点恍惚,因为这俩其实就是同一部电影… 他真是拍了一辈子孤胆英雄,作为导演他特别明白自己咋样最帅(也确实很帅)。在传说中开始,结束后成为另一个传说,东木并不是要拍一个多刺激精彩的故事,而是诉说对逝去的西部英雄的留恋

3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类型意义自然可记一笔,东木这么早就演壮士暮年属意外。片里诸多角色处理的丝毫不乱,衬哈克曼凶恶的英国杀手也背负英美民族性和华族血泪史、踉跄成行的刺杀队也包含杀戮自省和初哥豪气(台词好不然就俗套了)、买凶妓女也有分江湖道义。传记作者见东木泄愤时兴奋一笑的细节抓得好。先生存再复仇有提升

4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没错 我曾残杀妇孺 只要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 小比尔 现在我来杀你了 为了你对我挚友犯下的罪孽 闲杂人等最好离开”

46分钟前
  • mulder
  • 力荐

娓娓道来的故事迎来了热血喷薄的结局,Eastwood在里面注入了满满当当的西部情怀,致敬也好,默哀也罢,你仅仅只会唏嘘:Ta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却依然流传着Ta的背影和传说。

49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对西部片的致敬与默哀

5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他可以把悲伤深埋在心底不去辩驳,自认是杀人狂魔,独自一人走进那小酒馆打爆一票人的脑袋,在风雨中命令所有对准他的枪口后的人善待他的朋友和妓女,否则他会成为他们最恐怖的噩梦。然后,他就带着所有的传说,再一次消失于江湖。他还活着,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和他杀的所有人一起下地狱。

5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如果爱情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那多么令我羡慕。夕阳下,一个男人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的耕作,有谁会知道他曾经淋漓了多少鲜血。如果警长是个暴徒,如果杀手对爱情忠贞,对朋友义气,那样的话,决不饶恕。

60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力荐

Clint这部太帅了...完全被迷倒.在那个混乱的年份,价值观早已被颠倒,我没有看到任何人做出正义的动作除了Clint的爱妻.描写杀人的感受十分忠实,可能是这个类型的片子里比较特别的了吧,Clint在自己片子里也都始终提到这点.最后的混乱,只能被大恶征服,或许也是讽刺的地方.

1小时前
  • 力荐

最深沉的智慧和人格是沉默的,最伟大的力量是隐忍克制的。

1小时前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