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久没有看电影了。今天晚上看完了今年分的韩国政治惊悚剧 特工 (the spy gone north)
和去年这个时候的 铁雨 (iron rain)不一样,这次更像是一个纪录片而不是好莱坞紧张刺激的剧情片,记录着南北情报人员在1997年发生的故事。线性叙事风格简单直白,没有过多的煽情,但是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演员也都是演技派老腊肉(黄政民-韩国特工黑金;赵正雄-韩国安全企划部海外室崔室长;李圣昊-朝鲜党内高层,海外办事处李明云处长),我现在很少看电影不按快进键了,这算是一部。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是不能剧透所以就只能憋着了。就说一个点吧。因为内部出卖,黄政民97年从平壤仓皇出逃,李圣昊则被捕入狱生死未卜。05年在上海参加活动,黄政民望眼欲穿的看着从从对面门走出来的朝鲜官员。看到李圣昊的时候,两个人只能远远对视但没有机会说话。李圣昊用戴着当年黄政民贿赂用的手表的左手抬了抬眼镜,黄政民则捉弄了一下领带,露出了97年平壤最后见到李圣昊的时候收下的领带夹。
“我还记得你啊!” 相见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美国电视剧 冷战疑云 (the company)的最后一幕:jack和Eugene 这两个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美利坚合众国和和苏维埃联盟的耶鲁同袍在冷战结束后的金门大桥下看夕阳西下。这就是命运啊!当然的,美国佬的煽情功力更胜一筹:jack见了eugene以后,还带来了他本以为另有新欢实际上被送去古拉格了的前女友。那个标志性的BGM 响起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
相对应的,我每次看到韩国的这一类电影,包括之前的 柏林档案(全智贤在柏林档案的表现超过 雏菊 5个天安门)还有更早的 生死谍变 ,都在想:那些身处大陆的台湾间谍,或者在世界各地的大陆间谍,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呢?比如金无怠,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牺牲了。又比如大陆在台湾岛上的间谍最起码存在维持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台湾的U-2 侦察机黑猫中队 在任务后期超高的失败率就是证明。他们现在还好吗?中国大陆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拍的比较好的谍战剧除了之前姚晨演的 潜伏 ,就是去年的 风筝 了。但是这都是国共内战时期的事情了,49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特工 这部电影是今年五月十一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八月八日在韩国韩国上映的。同时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呢?5月份最火的是 超时空同居 , 8月最火的是 爱情公寓-盗墓笔记。 虽然冯小刚因为崔永元的事情弄得灰头土脸,但是他那句 有那么多垃圾观众才有那么多垃圾电影 我是有点认同了。
从去年 铁雨 里的那句 “保重,严铁勇同志” 到今年 特工 里面 李孝利对韩国姐妹的那句 “路上辛苦了,姐姐”,又一年过去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在哪里?而,对岸的台湾朋友们,你们还有人记得那个领带夹吗?
//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5446927
谍战旧事:廿多年前潜入平壤 多年后又在韩国坐牢的间谍
金浚恩 (Kim Hyung-eun)
BBC韩语科记者
2018年9月11日
朴采书,前韩国陆军少校和代号"黑金星"的特工,是1992年最早得知朝鲜研制出两枚低级别核弹头的几个人之一。
当时,他参与了韩国军方情报机构搜集朝鲜核武能力情报的行动,期间曾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特工共事。
朴采书和其他韩国特工从1990年开始参加这项行动。在这之前一年,卫星照片首次曝光了朝鲜宁边的核再加工设施。
他们找到了一位了解朝鲜核项目的核工程教授,成功地说服他为他们服务。他后来找到了确凿证据,证明存在两枚低级别核弹头。
韩国情报机构,国家安全企划部(现名国家情报院),发现了朴采书的特殊才能,1995年从军情机构把他「挖」过来,执行渗透朝鲜的任务。
朴采书的伪装身份是退役少校改行经商的商人,在北京的韩国公司任职。
他最近接受BBC采访时说:「那次行动的目标很明确:打入敌人心脏。」那意思就是渗透进入朝鲜权力圈的核心。
他声称自己做到了韩国间谍从来没有成功过的事:与现任领导人金正恩的父亲、已故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日见了面。
朴采书回忆当年自己去朝鲜时的感受:「每次进入朝鲜,就等于把自己的一切交到了他们手里。他们随时可能识破你的伪装,割开你的喉咙。」
2018年5月,一部韩国谍战片在戛纳电影节首映,8月在韩国公映。这部名叫《北风》(The Spy Gone North)(也就是《特工》)的剧情片就是根据朴采书那段经历改编的。
提升档次
《北风》公映时,正值朝鲜核危机看似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正恩2018年6月在新加坡见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放弃核计划。
朴采书告诉BBC:「要想在朝鲜搜集情报,首先得能够自由出入朝鲜。」
「要获得这种许可,就必须接近朝鲜当局的高层领导。」
他说,要让朝鲜的最高领导人愿意见他,就必须让自己「提高档次」。
于是,他与当时韩国总统金泳三的亲信一起把自己的身份履历拔高了。
他说,就因为这样,自己最终才得以接近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
张成泽在2013年被金正恩处决前一度大权在握。
赢得信任
朴采书说,除了金正日,张成泽是他见过的朝鲜官员中级别最高的一位;俩人经常在北京见面。
见面是一回事,赢得对方信任又是另一回事。
朴采书说,一旦朝鲜官员决定要跟某人合作,就会要求那人宣誓忠诚于那个共产党国家。
「你必须在一份文件上签字,他们会录像。但我一直拒绝那么做,总是说『不行』。我说,『不要强迫我说金正日万岁。』我告诉他们这不可能,因为我曾经是韩国陆军少校,现在是来这里经商,只做生意。」
他说,他曾经被枪口顶着,但还是壮着胆子冒险冲他们大喊大叫。
见最高领袖
"金炳永(音,Kim Byung-yong)是当时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高官。他从腰间拔出手枪顶住我脑袋说,'我要杀了你这狗x的。'但我推翻桌子冲出屋子。"
电影里最精彩的场景之一是以朴采书为原型的男主跟金正日见面。
银幕上,金正日带着宠物进屋。
朴采书说:「他们带我去见金正日主席,就说明已经把我查完了。」他说那是在1997年6月。
那时他对外的身份是韩国一家广告公司的高层行政人员,正在设法做朝鲜半岛南北方之间的广告项目。
朝鲜官员带他去见金正日,希望他能向金主席推销这个利润丰厚的项目,顺便解释一下广告这个概念。
「判断力强」
他说:「广告被视为资本主义的珠宝。怎么向共产主义政权推销广告这个概念呢?那很不容易。要做这个广告项目,必须得到最高领袖金正日点头批准。」
朴采书说,这位共产党领袖态度温和,举止有礼。
他说:「金正日看上去判断力很好,也很坚定。他不重覆自己说过的每一个字。他说话直截了当,毫不迟疑。」
朴采书以广告公司行政官的身份为朝鲜官员讲解广告概念。他说韩朝双方经常在朝鲜这个酒店秘密协商
然而,正是在这里出现了意外。
朴采书在那次交往中得知金正日不想与金大中见面。金大中当时是韩国总统候选人之一,1997年12月胜选。
当选总统后,金大中推行「阳光政策」,还办成了历史性的2000年韩朝峰会。
但朝鲜担心这位民意支持率极高的自由派政客经验太丰富,朝鲜方面不是他的对手。
干扰大选
他向韩国情报机构汇报了这个情况,并得知国家情报院不希望金大中当总统,凖备跟朝鲜联手阻挠他竞选总统。
韩国情报院让朝鲜在非军事区搞一次军事行动,这样选民就会转而支持金大中的保守派对手李会昌。
朴采书说:「他们是在跟敌人作交易,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民众的愿望之上。太荒谬了。」
他认定那样不对,就把竞选舞弊的消息透露给了金大中阵营。
他还说服了朝鲜官员不要在非军事区搞武装行动。
最后,金大中以微弱多数当选总统,实施颇具争议的「阳光政策」,开启了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新局面。
据报道,金大中胜选后,金正日处决了一批说服他朝鲜应该跟南方串谋,干扰韩国选举能够成功的高层官员。
那么,这位潜伏特工是怎么被曝光的呢?他的真实身份和任务本该永久保密的。
在朴采书说他与金正日会面一年后,金大中宣誓就职韩国总统。韩国情报部门故意泄露了一份文件,里面涉及大选前韩国情报机构跟朝鲜的纠葛。
这是个以攻为守的预防性举措,意在警告金大中政府不要深究过往旧账:文件里还有涉及金大中竞选班子的关键人物与朝鲜官员见面的内容。
国家公敌
文件里还有涉及朴采书「黑金星」代号的一些具体细节。
他无法继续潜伏,于是被解除任务。
朴采书随后举家定居北京,过着「正常生活」,直到2010年。
那一年,「黑金星」受到指控,称他脱离韩国情报部门后向朝鲜出卖韩国军事情报。
他被判监禁6年。现已刑满释放。
他承认确实提供过一些情报,但声称那些都不是当局所称的顶级军事机密。他凖备要求重审。
「双重间谍」
被问及他究竟是不是双重间谍时,他说:「法庭裁决我是双重间谍。」在情报界,'双重间谍'是最肮脏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脚踩两只船,向各方出卖对方的情报。我从未做过那种事。 "
朴采书说,他无怨无悔,对祖国没有愤恨之情。
"我爱我的国家。我勤奋工作。也有得到很高回报的时候。我不后悔。"
1.政治意味浓。基于韩朝文金会背景歌颂韩朝友谊,同时文在寅与金大中同为左派抹黑对手右派政权反衬左派光辉。政治正确,民粹主义色彩深,人民都是对的都是政府坏。总之非常刻意的主旋律片,韩国电影左倾化令人失望。 2.硬伤多。一个为右派政权服务的间谍,为了韩朝国家统一,为了朝鲜改革开放,为了解救朝鲜民众于水火而出卖自己的组织和政党,而且宁可可预料到也是事实发生的事后右派重新上台的牢狱之灾?不要说一个纪律严明的特工不可能做这事,正常政客或者商人都不会做这种事。3.谈判的博弈太浅薄,前面用钱贿赂还算正常,到后面居然用男人的友谊来搞事了,太单纯。除了金正日拿钱开几炮还算符合政治智慧,也想到了金门单打双不打。 精英角色不好演,全程不能出现任何逻辑问题或者感性思考,很容易被看出硬伤来。还是小人物题材电影好拍,一念之间偶尔做出一些大事来容易让人接受
71届坎城影展首映全场起立鼓掌长达3分钟,23届釜山影展赢得7大奖项提名。如同男主角黄政民所说“我在接触电影前,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事,然而拍这部电影激起了我的使命与责任感。”电影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讲述以“黑金星”为代号侦查朝核真相的韩国安全部间谍在察觉到韩国和朝鲜领导层之间的隐秘交易后发生的故事。
原型朴采书加入国家情报院前在军队,这是他升少校前的照片。
他是见过金正日的韩国间谍,想到情报间谍,尤其是'双重间谍'的确是最肮脏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脚踩两只船,向各方出卖对方的情报。通过这部电影作为观众可以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通过历史让人更加认识到南北韩权力高层间恐怖的阴谋。
层层去挖掘,也许会发现背后的故事竟如此惊悚,这个结论和我们的当下也似乎有些雷同。韩国与朝鲜的关系经常生变,影视作品也随着风向在题材上或多或少的擦边批判,这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在最近几年韩国影视作品应该并不能算最突出的,《出zu车》《挖jue机》都是非常不错的题材,当然相继也会河蟹,很难保证这部敏感题材(当然是相对于有些此地无银的政策来说这是敏感的)一段事件会被禁于Download。
故事的展开围绕着汉城,北京和平壤三地,我没有查到电影涉及地之一的平壤,大部分场景画面是不是真的是平壤取景,无法确定,但北京的画面的确都不是真实的北京取景,这个原因应该和这部电影的题材有直接关系,维基百科说:是将台北市的华西街夜市打造成王府井大街,以及中山楼改成接见金正日的场景,但作为天津人,我发现一个场景是天津的解放路。
电影的片场布景很用心,即使是表现90年代的北京,即使并不是在北京取景,但街景的确有些小时候繁华街道的味道。在剧情制作上严谨考究,政治题材的谍战,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以及特务的耐心与勇气,区别于国内很多影视剧的正邪鲜明的理想宣泄。甚至多年没有混演艺圈的李孝利,演出13年前的自己,重现广告外交的经典时刻。
结尾很棒,其实在整部电影的后半部分已经慢慢的凸显了电影的主旨意义,南北一家的理念,那只高仿A货的手表,和当时还很不好意思拿出手的小礼物领带夹,作为了彼此友谊的信物。
韩国电影在结尾怎么能一刀切掉,留下对观众造成的遗憾离场,当然要在表现当时真诚约定希望我们还能相见的伏笔,和情感积累的画面,彼此第一次见面的餐馆,每每坐在餐馆中抬头看到进出的顾客希望是故人的重逢。
我相信看到最后都会被抬起带着那块手表的手托托眼镜,解开西装把领带夹摘下衬衣举在胸前的画面感动落泪,也正是这部电影用历史的故事在传递同一个民族的亲密无间的主题,不同的两个国家,不同的两种政治体制,但那份在人们心中的亲情和友情是无上重要和永远留存下去的。
香港电影《无间道》为全世界卧底类型片提供了基本类型元素模型,且十几年来一直被模仿和借鉴。韩国电影信奉香港电影的“夸张和过火”,喜欢以更强烈的戏剧冲突,成倍提升的暴力元素,为影片打上足够剂量的肾上腺素,以此迅速吸引观众,完成情节的推进。
《新世界》是韩国卧底电影的集大成者,有影迷说,这部有着《无间道》影子的韩国电影,其实早已超越了原作,有了自己的风格特质。
虽然《新世界》优秀的让人无话可说,但始终有着模仿的痕迹,直到这部新片的出现,才我看到了韩国电影历久弥新,推陈出新的再度革新了卧底类型片的电影元素。
新片《特工》是一部低调,但看完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卧底(谍战)类型片。
该片的制作团队相当亮眼。导演尹钟彬,这个擅长借古说今,喜欢将韩国历史编写进现代故事,带有一点马丁·斯科塞斯”社会学导演”传记风格的作者导演对于这类影片的拍摄相当得心应手。其第一部长片《不可饶恕》就涉及韩国部队中的暴力和等级问题;《群盗:民乱的时代》让观众看到了韩国版的“水浒传”;去年韩国十佳之一的《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把韩国犯罪类型片推上了新的高度。
尹钟彬对群戏有娴熟的调度能力,对历史过往有着冷静的透视力,这让《特工》有着沉稳的叙事节奏,依靠大量的文戏讲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纠葛,依靠剪辑调度提高观赏度。
看完全片,你会很惊讶这部几乎没有动作戏的卧底谍战片,居然看得人热血沸腾,紧张到如坐针毡,看完后还有回味无穷之感。一群老戏骨把文戏里的剑拔弩张演绎的超越了动作戏中夸张对殴, 黄政民 、李星民、赵震雄、朱智勋,老中青三代演员齐发力,几人之间的明争暗斗,看得实在过瘾。
《特工》改编自一段真实的南北间谍大案。 朝鲜不断升级的核威胁让韩国焦虑不安。为了准确找到朝鲜的核设施,以及测量核打击能力,韩国利用舆论彻底切断了朝鲜的外汇收入来源。希望通过朝鲜新的“赚外汇”渠道,将自己的间谍“打”入其中,套取核情报。黄政民饰演的特工黑金星朴錫英,从军队加入国家安全企划部,洗白自己的身份后假扮唯利是图的南北跨境商人。
在组织的帮助下,他一步步接近朝鲜核心权力圈,先是见到了负责朝鲜外汇的一把手李处长(李星民饰)。
在极力拉拢了李处长后,朴錫英居然挺近平壤,见到了最高领导人金。为朝鲜赚取外汇殚精竭虑的朴錫英想出了让韩国广告公司来朝鲜拍摄风光广告,开发旅游业等一系列措施方案。
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朝鲜的大门打开了,南北关系进入到了全新的温和阶段。如果前半段的“打入”让人看到了卧底间谍片的类型特征,那么整部影片的后半段则有了明显的类型元素转向。
为了能通过旅游和广告业的开放不断接近朝鲜核设施,朴錫英大肆腐蚀朝鲜各级官员。这时影片进入了魔幻和奇妙的高光时刻,并且为观众奉上了难得一见的“南北关系”真相。原来,朝方需要通过变卖自己的古董来为此国家经济运转。
原来,高压之下的朝鲜内部也有“异心者”;更让人震惊的是,原来韩国的总统选举居然还要借助朝鲜当局的军事行动;一次又一次的板门店冲突不过是为了控制韩国选举的结果。那个声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国家安全企划部不过是一个独立的权力王国,为了保全自己的势力,他们不惜故意制造一个敌对野蛮的朝鲜形象。
原来,南北关系的冲突和不和是为了维护一小部分当权者的利益!这一核心主题的抛出,实在是令人大为震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一己贪欲,国家和人民皆可抛,全可欺。中国古代史中同类事件其实并不鲜见。
有的将军为了攀上高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兵权,故意制造一股敌对势力,每次不完全消灭,甚至暗中培育,就是为了让皇帝危惧,担忧,这样才能自己显得重要,坐稳位置。避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就是这个道理。
《特工》的故事的确精彩,但最令人动容个部分还是来自两位主演的对手戏以及隐喻。黄政民饰演的特工黑金星朴錫英和朝鲜外汇负责人李处长两位角色都有让人感动的人物弧光。
他们从猜忌,试探,信任,到最后的惺惺相惜,以人物关系的转变隐喻了南北关系的变化。原本属于不同的政治势力,两方一度视对方为死敌,加上历史上的不和经历,这段“融冰”之旅几乎不可能。
可在两人高段的政治手段和坚毅的信心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两人牺牲了自我,完成了南北关系的再度“握手”。
片尾,南北势力的女明星携手拍摄了广告,象征着双方关系进入融洽的蜜月期,韩国女明星李孝利本尊出演。
现实和电影书写一时间引发出令观众感慨的强烈共振。这时,导演尹钟彬终于按捺不住,上演了一出象征性明显的戏剧性场景。久别重逢的两位主角,在人群中相互寻找,然后相视一笑,互相拿出了曾赠予对方的友谊礼物,假的劳力士手表和刻了字的领带夹,虽然两鬓有了白发,但他们依然意气风发,群人围着明星走向另一方,两人激动地走向了舞台中央,
故事结束时,不拥抱,但可以握手。
虽然这不是韩国电影第一次以人物隐喻双方关系,比如韩大片的开端《太极旗飘飘》,还有大名鼎鼎的《共同警备区》,以及去年的《铁雨》,但这一次《特工》完全抛弃了动作戏,以扎实的文戏贯穿全片,让观众看到了卧底间谍片的另一种的可能。
更为难得的是,这绝对是一部韩国自己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并给出了期望的未来。
电影并非虚构,其人物原型和故事来自韩国传奇特工,代号“黑金星”,据说他是韩国特工中唯一一个被朝鲜最高领袖“二胖”接见的人。故事的背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二胖刚刚上台,宣布退出核武器不扩散条约,重启了核实验,朝韩关系极度紧张。故事的舞台是在北京,一方面朝鲜被联合国制裁,经济凋敝,二胖派人在北京寻求商业贸易和经济援助;另一方面,韩国的特工也在北京积极活动,“安企部”派出代号“黑金星”的卧底,假扮成在华从事贸易的韩国商人,企图打入朝鲜内部获得对方重要情报。于是,在北京,朝韩双方势力上演了一番紧张刺激、惊心动魄的关于权力和金钱的交易和争斗。
电影的场景非常的写实和真实,完美的展现了九十年代北京的风貌。特别是朴先生和李处长接头的地点,高丽馆,朝鲜驻京办事处,这个地方非常的考究,符合时代特征。电影里面朝鲜同志的着装,言行举止,把朝鲜人神秘的氛围感和时代感表达得纤细入微。朝鲜的同志们一方面闭塞愚钝,忠诚保守,官僚机械,但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还是暴露出人性的真实面目。放纵享乐、贪得无厌、作威作福,这些人性的恶,在朝鲜内部那种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面前被无限的放大。电影中的郑科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郑武泽出身军方,是二胖的贴身侍从,虽级别不高但权力无边,连李处长都要忌惮他几分。在主子面前郑科长唯唯诺诺瑟瑟发抖,一旦放了出来,就是一条凶狠丑恶、变本加厉的狗。
李明泽这个人刻画得相当精湛。这个人可以定义为老同志、老革命,他年轻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是个经济专家,也是个书呆子,心中有很多理想化的追求。如今处于核心权利圈,负责在北京帮二胖搞钱,一方面对领袖极其忠臣,另一方面对领袖的专断独行又有些不满。被处决的金铭秀同志应该是李处长的心腹,因为说过这样一段话而出事:“我也很爱我的祖国,但只是不喜欢我心爱的祖国被变成监狱而已”。这句话应该同样是李处长心底的话,他也有着理想化的追求,希望人民幸福安康,但服从和忠诚还是摆在第一位的。看着受经济制裁饿殍千里的祖国,他的内心饱受煎熬和折磨,这个矛盾的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爱国者。
李明泽在北京帮二胖搞钱,他抽着万宝路,喝着老毛子,带着劳力士,出入各种高级会所,享受万恶的资本主义的糜烂生活,招呼同志们去酒吧跳舞,但本质上他是一个社会主义修道士,苦行僧。他的内心非常厌恶这样的行为,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是朝鲜少有的懂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人才,因此在被制裁、极度需要搞钱的时期备受二胖的器重。虽在北京干着自己极度厌恶的工作,和各种肮脏的人打交道,但是搞好经济才能拯救处于饥饿之中的人民。他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忍受肮脏罪恶的生活忍受郑科长这样的同僚败类。他的坚忍和耐心或许可以说服二胖发展经济,或许可以维系南北的和平,甚至还能找到合作共赢的机会。在平壤,李处长邀请朴先生去家中做客那一番是相当的有情有义,发自肺腑。李处长的家不大,一切都很简单朴素,但非常干净,他的老婆孩子也很干净淳朴,小朋友还恭恭敬敬给了一个少先队员的敬礼。这是李处长内心的写照,朴素干净淳朴,他理想中的国家也应该是这样。几碟小菜,一壶浊酒,氛围轻松,拉着家常,刻画得相当到位。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李明泽美好的精神追求,寥寥数笔,刻画得出神入化。通过这一次的家中做客,李明泽在内心里把朴先生当成了同志,而戒酒多年的朴先生也举起了酒杯。虽然处于不同的阵营,但他们感受到了彼此之间有着相同的目标和共同的美好追求。
二胖的出场相当的有意思,很有细节,充满细节的电影往往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排场很大,蒙面坐汽车,坐船,N轮警卫,消毒洗手,上交物品。李处长嘱咐朴先生因为二胖个头不高,不能与其对视,要盯着领袖的第二格扣子,低头才能彰显对领袖的礼貌。尤其不能打断领袖的讲话,没叫你说话就不能说话。二胖的爱好是一杯接一杯的喝洋酒,还有一只花里胡哨的贵宾狗。洋酒和洋狗,一种讽刺,这和李处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精神追求。真实的二胖也是这样的,喜欢喝酒,身体一直不太好,私生活混乱,还有私生子,经常被一胖骂。但二胖不算个暴君,和儿子三胖比算得上是宅心仁厚的铁憨憨。所以电影后面朴先生和李处长如此力谏二胖,二胖也没有大发雷霆,这一点是相当真实和合乎情理的。李处长的事情穿帮后,二胖也给他留了活路,碰到三胖早就机关枪加喂狗了。
这部电影并没有一味的丑化朝鲜,而对自身的反省更多一些。在朝鲜有李处长这样的义士,充满美好的情怀和理想的精神追求。他坚忍一心,不怕牺牲,渴望拯救黎明百姓于水火之中。但在韩国,他们的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愿意和魔鬼做交易,他们把灾难和战争当做自己竞选的筹码。李处长和朴先生,他们一北一南,看似有着不同的政见,不同的主义和国家,但他们内心是相通的,他们希望没有战争,统一团结,合作共赢,人民安康幸福。他们之间不是敌人,敌人是他们各自阵营内部为了权力和金钱而不择手段进行肮脏交易的那些人,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这部电影说了四个字,刻在李处长送给朴先生的领带扣上,叫做:“浩然正气”。李处长抬手看了看他的假劳力士,多年后他们再次相见的一瞬间,这份情义让我心醉了。
间谍片的天生母题就是“组织不可信”,但这部还挖出了一个新的子命题:不是国家民族不可信,是执政dang不可信啊!双雄模式中朝鲜一方的扮演者李星民演技炸裂,把隐忍淳朴加冷血演绎得入木三分,尤其送领带夹时的微表情,值得反复看个十遍。
以为南北玩不出新花样了,结果还是为之一震,和《铁雨》是一文一武两种选择,但实则达到的是同一个效果;全程用文戏撑确实太考验演员,结果几位主演完成度都挺高,尹钟彬导演也重归于稳。放下了对“无间道”的执念后,韩国人将“卧底”魂包裹于庞杂的南北话题中,并一步步将其推上另一个高度。
哎哟,尹钟彬导演的新作《特工》把常见的朝韩间谍题材,拍出了新意,挺高级的,推荐大家看看,没有开一枪,没有打一架,却拍出剧力万钧的紧张,没过多渲染最后时刻,却让人快泪目,黄政民、李星民演技有说服力,一块假劳力士表,却换回来真的情谊,不容易呐,正日大将军出场有压倒一切的张力,不愧是懂电影,爱看电影的影迷,允许朝韩拍广告,互相交流。四星推荐。
朝韩关系真的是一个富矿啊,这次里面的信息量更大,各种人物的反转更大,关系上更复杂,除了两国之间,还有韩国本身的政治黑幕。黄政民演技依旧在线,但不突出,《高地战》、《共同警备区》、《铁雨》,然后是这部《特工》。3.7
黄政民收拾收拾干净约等于半个梁朝伟
下药蒙眼渡船领导人见面,停电贿赂窃听水深火热村庄行,手表和领带夹的兄弟情谊;意识形态皆幌子,两个权力集团互相帮忙割韭菜维系自身存在;祖国并非执政党,心凉特工良知发现。基本是零武戏完全文拍的间谍片,难得
冷门佳作,韩国电影继铁雨之后再一次现实主义后冷战时期韩朝题材巅峰之作!为什么共产主义政权反对共产主义者掌握韩国?为什么韩国自己的情报局要和朝方人员一起密谋策划三八线对韩国武力威慑?为什么政客和资本家宁可给钱也要求朝方重启核设施?原因就是想一起欺骗普通民众。人物没有善良、邪恶、忠诚和奸诈的面孔,事件也没有被简化成黑白,这就使得它成为一部好作品。在我们玩世不恭的人际关系中,残酷的生存竞争让我们很难表达心中的善意,但这种善意总是存在的。电影中的两个主人公也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的信仰让彼此同情。并不是对领导着他们的人忠诚或事业发展的雄心驱使这两个真正的爱国者冒着被消灭的危险,共同抗议和否认发生灾难可能性。韩国电影最牛逼的在于可以把郭嘉机器内幕肮脏的交易赤裸裸的撕下遮羞布放在舞台上让人观赏,勇气可嘉。
政治的,就是经济的! 反之,经济的,必然是政治的! 大家速速看 深刻体会!
肮脏的政治,闪光的人性。
送去屠城的木马跑去王陵掘墓,拿来交易的古瓷用在黑市流通。比北朝鲜核武更紧迫的是总统的交替,比板门店炮弹更危险的是权力的表演。我在薄冰上将生死置之度外,你在酒池里为权欲推杯换盏,孩子在坟场啃噬尸骨,将军在宫殿享用酒肉。外交里的党派不分敌我,广告里的明星不分国籍,效忠人民,浩然正气。
韩朝高层想让两国关系冻结得更加彻底,而分别来自韩国和朝鲜的朴皙映和李明云却力求国泰民安,早日团聚。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化敌为友,说明国家有选择斗争的自由,百姓也有选择和平的自由。电影结尾两人阔别重逢,李明云向朴皙映展示对方送给自己的高仿劳力士手表,朴皙映也亮出对方送给自己的刻有“浩然之气”的领带夹作为回应,这一幕感动了无数观众。他们有不同的国籍、性格、职业,但有着共同的对和平、安定、幸福的追求。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但他们流淌着同样的血液,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盼望着同胞早日团聚,因为他们曾经是一家人。
去年的《铁雨》,今年的《工作》,韩国类型片在政治立场上的空前蜕变已然做到了对未来的超前引导和同现实的良性互动,世界需要这样的电影和态度。尹钟彬依然为角色披上了Noir的风衣,但这次他们却走向了光明。
两个老男人的隔空对望,硬生生把我这个直男看哭了。
又是一部惊人的韩国政治电影,开篇写着“真实事件改编,内容纯属虚构”,两头的优势都让它占了!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一次正面再现了北朝鲜领导人金二胖的形象,生动、具体,戏份还不少,又令人信服,看来是得益于真实事件里人物的亲历。艺术和历史不能划等号,却又无法分离;人类的记忆与历史记述又有多少来自史实,多少来自后人叙说,甚至戏说呢?韩国的这批电影艺术家们,无论对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掌声送给李明云同志,作为一个文官,在恶魔专制之下,见识胆魄胸怀都是楷模了,哪怕势单力薄,也要用尽全力要让国家和人民哪怕只是变好一点点,他真的很爱国,他也真的知道怎么样爱国!
浩然正气。
前半段有点沉闷,后半段非常震撼,韩国可以拍摄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一种遥遥领先。
1.黄政民个大猪蹄子!!!除了我政宰欧巴,你还在外面送了多少劳力士你说!!!hhhh2.建议朱智勋的角色和李处长合并,不然着实有点浪费。3.结局很warm,可放心食用;最后对于特务存在之意义的思考使得全片升华,这是中国的谍战题材普遍缺少的。
众多演技派奉献了今年又一波群像,在平壤的死人堆,在厉国的大酒店,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这种不包含一般人想法的政治,经历了二十年还继续存在
“为了国家和民族 就是为了执政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