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内心中已经由衷地佩服曾志伟先生的“一石三鸟”。一部剧本重拍或翻拍不是问题,看点在于一个剧本放到三个地区由三个导演来主导,而且题材正是永不过时的青春故事,这样的布局显然意在拍成三个地区同一代人的成长史,或许多年以后这个“电影三部曲”计划完全有可能被当做一代人的成长记录。
在“九降风”青春三部曲中,《九降风》以台湾版青春成长故事原型先拔头筹,获得市场和业内不错的反响;接下来的《烈日当空》自然是被喻为“九降风”的香港版,同样是企图呈现出青春味道的另一个版本;而《摊开的地图》这部“九降风”之中国版,目前还蒙着面纱让人不得一见。要说青春片,向来是台湾地区长盛不衰的类型片之一,每一年都有打着“青春”幌子的N部影片出土。若论残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痕迹!若论青涩的美妙,还没哪部片子有《蓝色大门》那样的影响力!其实,大陆地区记录青春的影片也向来不缺,只不过角度完全不一样。没有台湾那种日系风格的唯美和纯情,而是直接呈现现实之境。而在香港,青春题材的影片几乎断档,我的脑海中甚至呈现不出任何一段影像可以做为参照。如此说来,《烈日当空》似乎填补了这一空白,唯美的镜头和写实的故事原型让影片集合了各类镜头语言的精髓。不过,毕竟是生于1984年的导演:麦曦茵过于年青,凌乱多面的视角还是混淆了我们对于这部影片的理解。
以无聊抵抗无聊的青春,这样的放大就是青春所承载的事物。麦曦茵以女性的视角来表现男性之间难以说得清的同盟友情,显然过于表面。一场莫名的群架,集体的逃课、抽烟,讨论女生的裙衩等诸如此类的事物,应该是所有男生在青春期都经历过的,然而这种友情往往是脆弱的水晶,当青春的惘然遇见最真实的事物时,这种友情要经历的考验比之后的任何生活阅历都来得重要。新年狂欢夜的街头群架,空虚、淡漠的家庭情感,成长期的空洞和无法渲泄的旺盛精力,以及所谓爱情、友情的种种考验,当导演面对这多面且复杂的各类情感表达时,均衡地呈现是她最努力要达到的效果。与此同时,导演或许已经忘记这原本应该是一部只有青春荷尔蒙的电影,一次次地下通道被踢飞的瓶瓶罐罐,铁轨旁飞速而过的呐喊声,这些镜头的重复只能象征无聊的青春。
一部影片承载过多的事物,削弱的恰是最根本的表达。在涵盖了单亲家庭、香港移民一代、青少年吸毒、同性恋、网络e世代等诸多社会问题之下,班级里那面摹仿香港街头涂鸦的传奇人物:“九龙皇帝”曾灶财的板报也在隐喻着某些不说出来的话语。可惜,青春虽然残酷,却未必会面面俱到地溶合了如此多的元素。电影归电影,青春却依旧是说不出味道的果实!
(泉州广电报 稿,商业勿转)
(芷宁写于2009年6月3日)
从表面上来看,港版“九降风”《烈日当空(High Noon)》似乎要比台版的残酷,可在接近两个小时的观影中,却主要看到了雷同且冗长的青春铺陈,难以触摸到其精神内核,如果确有内质的话,那也是散落的,此种散落或许应和着青春的某些特征,却不能算应和了光影再现的需求。
总体看来,影片结构略显松散,节奏稍有拖沓,为表述7个高中男生之间的人物关系就花去了不少章节,而朋友间的嘻笑打闹、结伴消磨又显得铺述太多,容易令观众分神。再者,该片叙事流于表面化,不稳定的手摇拍摄如果用的好,会有惊艳效果,可此片的几个出色画面处理都不出在手摇晃动上,当然部分手摇的使用基于剧情所需,片中涉及了手机拍摄,如伊始的模糊画面,人物全是虚影,而此时的“肥毛”正忙于记录“球场青春”。
除了有几处亮点外,整个剧情缺乏新意,青春一如既往的迷惘,考验依旧突发而残酷,友情终究变得飘忽,信任与背叛,亲切与疏离,在一夕间兜转。除却增加了“性爱手机门”外,其它青春片所惯用的元素,如翘课、早恋、早性、吸毒、自杀、砍杀、援交、昏迷、同性萌芽等,一个也没少。有人说它是山寨版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可它还缺了一个核心,即少年的心灵寄托“莉莉周”。
片中引入性爱视频传播的桥段倒是比较新,但对性爱短片女主角最终的跳楼处理略显考虑不够,何况她的内心戏尚不如跳传送塔的“苍井优”。而男主人公“怒荣”的戏份略显凌乱,仿佛只是各重要事件的见证人或亲历者,缺乏统筹而有致的梳理提点。毕竟,只要活得够本,谁都有过青春,亲历者都明白,虽然每个忧郁、困惑、叛逆乃至打击都看上去大同小异,可实际上其中的痛苦、压抑、忧戚和折磨都不尽相同,如何拿捏出其中的微妙滋味,才能释放出独特的魅力来,从而使其和诸多青春片有所区隔。
本着支持青年人创作的态度,还是打算多提及这部23岁女导演麦曦茵处女作中的那几抹亮色。眼镜男“牛蒡”的街头芭蕾秀,是片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此段舞蹈轻盈出挑,仿佛一种寻觅和题解,青春不是旁人眼中的样子,一贯沉默寡言的补习天王“牛蒡”有他的诉求和渴望,那飞扬轻灵的跳跃和旋转,是其内心语言的激越与延伸,只是,不幸的“牛蒡”再也不可能继续这样的舞蹈了。
片中有关“牛蒡”戏份都设定的比较用心,有着强烈的反差,还有着悲剧性的张力。如升学考试时,最有希望的他却无法参加。幼齿的小古惑仔年纪不大,已经出来混世界了,他年级虽小却最狠,就是他让眼镜男躺倒成了植物人。而小古惑仔的报应式结局来得快且巧,无需愤怒的超市员工“头抽”出手,小他已经在“7-11”门口被另一帮人砍了,此时断了手的他嘴里喊的是“妈咪”,有点小讽刺。
在“牛蒡”昏睡时,对他的照顾成了离异父母争吵的焦点,在呼吸器被拔的刹那,“牛蒡”的眼睛是突然睁开的,但他没有活下去的机会。拔掉呼吸器的好友阿摺缓缓地走出医院,此时影片很具耐心和用意地以一组画面的同帧契合来表现其中的意味——阿摺的正向行走和镜头中倒转的事物形成了瞬息交错的时空,此时慢镜和快镜的精巧连接,似乎表述着时间的不可逆、青春的不可逆、命运的不可逆,即便那是个错误的决定,也覆水难收。
曾经晴空下天台上的共享便当,白色水泥管上的共享一只烟,共同议论过的女生,一起爆粗口的爽快,一同翘课翻墙而去的喜悦,都已是昨日云烟,青春的残梦醒后,得到的不是伤痛,而是落寞。结伴而行的日子是脆弱而不堪一击的,人总要孤独地学会成长、面对未来。于是,在空寂的画面中,穿得很得体的“怒荣”独自踯躅,他将会踏入成人世界,经受另一种的苦痛。
在表演方面,久违了的米雪在片中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出场,却十分精彩,将一个爱美爱自己胜过关心青春期儿子的母亲呈现得惟妙惟肖。另外,如果非要确定该片所述的青春风格,那就是窒闷和焦躁,一如片名《High Noon》所带来的感受。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33448734_d.html)
13-11-2008 5:30pm bc
总觉得香港的青春片少了台湾和日本的那种纯净 多了浮躁
导演mv看多了,剪得和音乐制作特辑似的。。千万别步了黄精甫后尘,还是好好叙事吧。这个故事太90后了。。。
我更喜歡這個版本。
比台湾版好,剧情有改动.但我更家喜欢香港版
异化的青春【哎杯具,快播的资源只有半部....没看完整】
香港屌丝的青春岁月。调色结果使色调看起来有点怪。
比起来,台湾篇简直狗屎不如啊
傻逼!只看了一半
台湾的文艺腔容易让人腻歪,而香港却直接浓烈的多。
我一贯偏爱香港电影远远多过台湾电影,先看这个也是觉得一定能赢过《九降风》,看完觉得....也就是那样,也挺没劲,PS,男主的爹是十三妹里的韩宾也,不过也都老了
從頭到尾都在心急如焚地等它快點結束。對比果然產生美。開闊敞亮的人才能前途無限,且修行吧。
虽然说整个过程画面比较粗糙,也比较乱,但它里面的剧情也有点紧凑,看惯了大明星大制作,偶尔看看这种类型的片也是值得欣赏的,再说了,香港电影现在已经回不到从前了
比小清新九降风好
的确比九降风要好!
油麻地少年杀人事件之烈日当空
反而更喜欢这个,相比《九降风》
85年生人的处女作。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以为香港电影走入衰退,谁知还是有惊喜。片子的后半部分医院那一段太MTV了,甚至比麦浚龙那个版本的MV还好,许多场景设置都过于刻意和生硬,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改变这部电影是一个希望的事实,从香港的电影人到电影圈来说。还有,砍小孩手来的直接不血腥,不错。
我只是覺得,比九降風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