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六月日记》:复仇的女人最美丽
我初中时代最喜欢的一个外国大文豪(梅里美)曾经在他的名作《卡门》前言里引了古老的谚语:“女人是祸水,美好只两回;或为爱情虏,或在临死前。”当时对爱情和女人懵懵懂懂的我,莫名的非常喜欢这句谚语,幼稚得天天挂在嘴上。所以直到今天,当我看完网友强烈推荐的《六月日记》,还是可以不由自主毫不思索的念了出来。
其实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是个比较老套的母亲替儿子复仇的故事。但是导演通过悬疑的角度去拍,却别有一番辛酸无奈甚至想让人痛快得大哭一场的味道。当然,之所以有这种让人看了想痛哭的感觉,是母亲的扮演者(金允珍)的实力表演和电影的最后10分钟起到的重要作用。
(金允珍)的表演让人感觉真的不错,也非常喜欢她在《生死谍变》里的表演,特别是她在最后中到爱人当头一枪那一刹间的回眸,湿润的眼睛里流露吃惊且又伤心的眼神,让我的心都看碎了。(她在《六月日记》里的角色也是被认识的人开枪打死,而且也是和《生死谍变》相像,都是带着自我绝望自杀性的逼对方开枪。看来她真的很擅长演这样的自杀角色。当然,这是提外话了。)
电影的最后10分钟,有一段很让人心碎,或者说,看完了让人直接崩溃掉的。那就是(金允珍)演的母亲在儿子死后观看儿子受同学虐待的那段非常大胆的长镜头的脸部特写。不知道是导演太相信(金允珍)的演技了,还是(金允珍)真的太会演戏了。这个长镜头从头到尾,镜头一直对着(金允珍)的脸部,让她的面部表情随着一段儿子受辱的录像不停的逐个甚至是重叠的变化着。只要是专心看《六月日记》的观众都知道那段受辱的录像的整个内容,因为在电影的前面导演已经有意无意的让那段让人看了愤怒的录像播放了好几次了。
所以,当这个母亲观看儿子受辱全过程的面部表情变化的长镜头出现时,我震撼了,绝望了,崩溃了。为剧情,更为(金允珍)的演技。当今世上,也只有我最喜欢的(阿尔。帕西诺)才能有这样的表现,或许我这句话有夸大的嫌疑,但是我认为,整个《六月日记》真的完全是靠(金允珍)的演技升华起来了。
当因为儿子的突然暴死已经呆木的母亲,无准备的看见了儿子的受辱录像,先是以为儿子在和同学的嬉戏,隐约露出慈爱的微笑。然后发现整个录像场面有点不对劲,有点吃惊略带疑惑。后来终于明白是儿子在被虐待,是非常吃惊与愤怒。看着儿子被人欺负的惨状,愤怒和不敢接受,于是转头想理清一下思绪。听着虐待儿子的同学们放肆和无知的嘲笑打骂声,突然间自己也同样这样对待儿子的一幕幕画面千头万绪涌了上来。再看录像,难受得已经无法相信和接受眼前的现实。想忍住眼泪继续看下去,可是再看下去,整个人的神经就要炸开了,精神也要崩溃了,于是终于捂住了脸失声痛哭起来,仿佛整个世界已经倒塌了一样。
(由于这段长镜头太复杂和震撼了,我的这些描述还是不能完全表达出[金允珍]的表演的精彩之处,同时我也是带着激动的心情去观看的,所以难免在话语中对电影里的细节会有误差。如果想更深入了解的话,当然还是由你亲自去领略吧。)
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也已经深深被她的忏悔自责绝望等等的多种表情感到震撼了,差点也要跟她一同痛哭起来。痛哭那个不负责任负债逃跑的丈夫,痛哭这个世界真实的残酷,痛哭自己为什么还活着?
这时她终于明白儿子的自杀,和自己对他的不理解和打骂也有脱不开的关系。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时候,一丝复仇念头已经在她心里发芽了,她的复仇动机并不单是为了惩罚那些虐待自己儿子的同学,而有相当的一部分是为了替自己赎罪。所以突然间我觉得这个因为复仇而杀人的母亲一点也不可恨了,而是非常可怜,就在那一瞬间,谁都会觉得她所犯的一切罪过都是可以原谅。因为,这一切都为了爱啊。
电影还有比较让人难受的地方,是除了那个叫人发指的虐待录像的内容外,就是当儿子在母亲面前突然自杀性的被车撞死后,母亲发疯的痛苦大哭艰难的走向儿子尸体时,电影不停的闪回出母亲之前打骂儿子的镜头,从闪回镜头里母亲的痛骂中看出,母亲打骂儿子的原因完全是因为父亲不负责的离开,而把儿子当做发泄对像。就在略带灰白色的那些闪回与母亲在黑夜中抱着儿子的尸体绝望的哭泣的镜头不断的时空穿插时,我突然感觉到心里有被刺痛的感觉,很痛很痛,却无奈,周围的空气里仿佛弥漫着的全部都是绝望。
看过《六月日记》的朋友一定会觉得奇怪了,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一直在说(金允珍)这个在电影将近进行了40分钟左右才出现的人物,而不说另外两个破这个案子的主角呢?甚至,其中的女主角还是《我的老婆是大佬》里的(申恩庆),当年那部电影也借着“野蛮”的东风火了一把。那是因为我觉得,他们在电影里的表现不太出彩了。
电影一开始,就已经很直接的表现出他们的关系和性格,而且两个演员也都把握得不错。(申恩庆)还是延续《我的老婆是大佬》里“男人婆”刚毅性格粗暴的表演,为了怕人说她在这部电影没有演技的突破,于是她根据剧情的需在本片展现出的“男人婆”性格和《我》片的“大佬” 在细节上有许多的不同,比如留起了长发。可是只有她一瞪眼或一发怒,我马上就可以感觉出《我》片里的“大佬”的影子仍然存在。所以,总体感觉上,(申恩庆)在《六月日记》里还是没有很大突破。
而那个我不熟悉的(文正赫)的表现也属于中规中矩,在电影的一开始是有把梦想能够“7点准时下班”新生代刑警金东旭的整个感觉演出来了,可是到电影的后期,因为剧情的重心偏离,而金东旭的人物性格就不是很明显,也不太重要了。
或许,也有人觉得他们表现还是不错,只是我个人觉得(金允珍)在电影后期的表演与剧情的重头发展搭配得太精彩了,导致了电影前部分的苍白平淡。还有就是电影情节的包袱抖得有点过早了点,其实从(金允珍)这个人物一在医院里出现,我就猜到凶手是她了。这让喜欢看悬疑电影的我少了许多动脑筋的乐趣。所以,整个《六月日记》并没有其他侦破电影的巧妙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有的只是让人震撼心碎的人物感情和不可回避让人深思的社会现实问题。
一是校园暴力,其实这个不但在韩国有,在全世界都存在,包括我们中国。记得有次在某新闻节目里看见,在广东省的某个学校里偷拍的“学生虐待学生”的短片。短片里,几个男同学围在一起,发狠的对一个瘦弱的同学拳脚相加的殴打,旁边站着一个女同学观看,女同学不但不制止,还在旁边助威。短片完毕后,记得主持人无比沉重的说:“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可以让一个小孩对另外一个小孩下如此的狠手?连我们大人看了都心寒啊。”后来记者去采访打人的同学得知,原来他们殴打人的原因:只是想教教他练武功而已。呜乎,这到底是借口?还是无知呢?
二是中年危机,日本就曾经就发生了并且现在仍然存在的“中年人大暴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一提这个我就会马上想起日本著名漫画GTO里的那个倒霉的教导主任,他就是这类男人的原型,还记得他面对着尿池尿不出来和突然喷出满墙血尿虽然恶心但是搞笑的那些画面。这全部都是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的了。所以说,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男人比女人活得更累。
三是家庭问题,电影里其实有重点着墨于两个单亲家庭,而且都是以女性为支撑。一个是(申恩庆)秋子英与姐姐的小孩组成的,一个是(金允珍)润姬和自己的儿子组成的。不知道这里面导演是否有暗喻的成分存在?电影里也充分表现了两个家庭里各种不同的冲突与矛盾。其实,单亲家庭和社会问题还有中年危机是分不开的。在电影的最后,画面停在润姬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全家福里定格黑幕了,照片里润姬和当时还没有离开的丈夫抱着年幼时期的儿子微笑着,而儿子则开心的朝屏幕伸出手来,仿佛是在渴求什么吧!这里可见导演对于电影里内含的社会问题,真是处处下足了功夫,只是同时也冲淡了惊悚电影的恐怖气氛。
作为一部惊悚电影,《六月日记》里也有许多让人捂嘴的恶心地方,比如几次的解剖尸体,有次解剖当(文正赫)把手伸进尸体肚里在内脏摸索的时候,(申恩庆)还在一旁说:“明天请你吃早餐。”“吃什么?”“猪肠。”看到这里,既让人觉得画面难以接受但对白却又忍俊不止,形成了恰当好的效果。
突然觉得,电影还反应了一个宿命的报应问题,电影里有一段是关于秋子英和润姬对以前一个死去的女同学的忏悔的回忆。当年那个女同学也是和后来润姬的儿子一样招到骚扰,被秋子英和润姬撞见,秋子英是有点想帮助那个女同学的,可是润姬却硬心肠的只顾自己不管别人。于是两人都没帮助,结果第二天那个女同学就自杀了。而也是这件事情影响并且决定了秋子英和润姬两个人的人生道路,曾经想去帮助人的秋子英当上了警察,实现了她的愿望,也表达了她的内疚。而润姬却选择逃避,去了国外。结果没想到到最后自己的儿子也同样步入那个女同学的悲惨命运。所以咱们香港电影里有句著名的话:“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报应,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电影里有几个细节还是蛮好玩的,其中有一个场景是(申恩庆)喝醉,(文正赫)替她脱臭袜子,结果不小心摸到她的胸部。还有一个是后面(申恩庆)醒来找东西吃,结果找出了鱿鱼干却没有火可以烤热,于是她拿了(文正赫)的电熨斗给鱿鱼干加热。这些情节都让人不由的会心一笑。至于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这两个搭档相处得还算和睦平淡,他们微妙的关系也没有引出太多的笑料和吸引人的地方。这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不想落入俗套而想让观众更专心于整个案件侦破过程的有意安排呢?
2 ) 六月之雪
因为声卡坏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背景是一片静默,但是即使缺少了“声音”这样一个重要因素,看到最后,从身体里仍一直发冷。难以置信的残酷和伤害揭露得太触目,黑色得让人窒息。
最大的恐惧感不是来自凶杀和鲜血这些镜头,而是那段录像记录的一切。一个弱小的孩子哪怕面对的是来自成人或陌生人的伤害,都相对令人好受一些;而这样的校园暴力,如此开心的笑容下进行的一切,没有遮掩,没有罪恶感,十几岁的心里却毫无同情之心。
觉得演员们都很到位,尤其是母亲的扮演者金允珍。那个痛哭的长镜头让人随着她面部的表情无法透过气来,不是揪心,而是一下子被掠夺一空,整个世界坍塌掉,对于一位母亲而言,所见实在是残忍到极致。
p.s,那几个孩子陆续被复仇的母亲杀掉的时候,我真是同情不起来,虽然我知道,长成这样的孩子,也必定是具有严重缺憾的家庭或者学校教育的产物。
3 ) 这是人性的悲哀!
这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个老师的道歉是如此苍白无力和可笑,面对横行的事情却视而不见,我搞不清楚的是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如此快速的同时,人性却变得越来越肮脏与恶心下流卑鄙,还有变态,越来越不如从前,我以前上学的时候也有欺负人的事情发生,但也没有这么严重呀,网上也传出类似的女孩遭同学打耳光的事情的录像,钱多了,人类所谓的辉煌没什么值得一提的,道德:同情心,怜悯心等的缺失却越来越严重,其实说起来也是由于没有父亲的原因,使得这个孩子缺少了男子汉应具备的勇气与反抗的力量,这个母亲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别的更重要的教育!可让人担优的是许多家长却不注重这样的教育,
不过提一句,我始终站在杀人凶手那一方,她应该杀死这样猪狗不如的败类,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活着,死了也只是便宜他了,应该对其精神进行深层的折磨,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也会这么干的,我很同情那位母亲还有孩子,但是光有同情是不够的.我了解这一点.
4 ) 不堪過往
因爲迷戀大大 開始追這部電影
結果大大在裏面的表現過于平常
讓人有些失望
所倖故事的情節本身讓人刻骨
看的淚眼糢糊
母愛
世界上最值得被尊重的一種愛
慘遭毀滅時 更多的就剩下濃濃的無奈
5 ) 绝望之后,剩下的只有虚无
绝望之后,剩下的只有虚无
——六月的日记,六月的雨
刚刚看完《六月的日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的感觉充斥在胸口,怎样都无法摆脱,只有慢慢消受。
这部电影讲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人性,理解,残忍,无视,倾听,绝望和虚无。总感觉,这部电影里表达出了许多真实的东西,像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的确存在着被人欺负却又不敢说出口的人,也有因为太过绝望而做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的人的存在,但是,这个世界,这是社会却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东西与谎言来掩盖这丑陋的一切。但是,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不被知晓的,就像是那句古话:莫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
如果不是Eric在这部电影里一些幽默的表现,我可能就会认为这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中就只有悲伤。就像是真模死的时候一样,下着雨,下着悲伤。
在电影的最后结尾处,导演让我们清楚了事实的真相,为什么真模的妈妈会变成那样。而那短短的几分钟,却是这整部电影中最让我痛心的几分钟。在这几分钟里,我见证了一个人由有那么一点开心,一点欣慰,到有些惊讶,再到无法相信,到感到极度的悲伤,心痛,以及最后的接受的现实,决心完成儿子的“愿望”。
看这样的电影,总会有一种自己的情绪也被带动着的感觉,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因为这样会觉得自己是被别人掌控着的。这部电影也同样。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和真模的妈妈一样的,不去理会什么道德,不去理会什么法律,在这一刻即使是杀人,也是一项神圣的职责,难道不是么?
让我痛心的是,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有时人性最冷漠,最残酷的一面。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像真模的同学的一类那样的人的存在,这难道不是社会教育的悲哀么?让人学会了知识,却没有学会怎样做一个人?!让人学会了团结,却没有学会团结是在什么时候才能用的?!让人学会了表演,却没有告诉他们,有时表演又叫做伪装?!一切的一切,都造成了真模这么一个悲剧性人物的出现。所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我想,它更是一部教育片,教育你身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
看过的韩国电影有许多部,这是唯一一部让我有所思考的电影,引我深思。
每当看见真模妈妈回忆以前的种种时,我都在猜测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想,不仅仅是悲伤,更多的是绝望和绝望后的无限虚无。每一次,每一次都是深深地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所有。所以,以我来看,死对于她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获得永远的心灵的自由。
六月的日记,六月的雨,当日记结束时,雨会也跟着停吗?。。。。。。。。。。
6 ) 六月的日记
这部电影,没有给我太多的悬念。不过深刻探视到了人内心的某些东西。原来人的心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在重压下变得不见真心与强烈的扭曲。有些让我不寒而栗。人心太过险恶,也太过脆弱了。
告白也是抄这个的吧
虽然各个国家都存在青少年暴力的问题,但发生在韩国,在我看来,非常合理且具有说服力。在这样一个充斥暴力,人人的脾气都飞扬跋扈的国家,孩子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以前也经常在电影中看到韩国学生的粗鲁言行,当时只觉得他们很直接,这种镜头都给拍进来了。看罢本片,只怕那只是一种写实吧
为了Eric去看我一向不喜欢的暴力片和我脑中的Ric不太一样但仔细想想其实又都在情理之中 其实大大很多时候还是很可爱的
我承认,我是去看某人的一张皮.
如果作为推理剧,悬疑剧来看。还是弱了点。
三星半,抖包袱还是不错
T.T
当时杭州的时候网吧看的 泪水!愤怒!校园暴力!孩子心理教育!看的人心疼!
孩子是恐怖的恶魔……话说申恩庆明显不会抽烟,为毛逼她抽啊啊啊
申恩庆
推理部分几乎等于没有,镇模同学是有多凄惨
荀子 曰:人之初,性本恶! 【很普通的电影后面却有某种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以前应该是看过,忘了。
因为Eric 来看的电影,还不错
一般般 不过背后反应的东西还是很深刻的···
没有悬念的悬疑片
申恩庆!
一群孩子居然能够引发这样的案件,悲哀啊。
拍得一般。校园霸欺对于十几岁的小孩子来说太可怕了。中国是好一点,还是没有拍出来?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