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戏中出现了很多如房子模型、建房、买房等代表家的意象,但重点却不在家本身,而在于这个家里的个体,以及爱的传承。一家之主不是做主的那个人,而是平衡一切的那个人。可就算竭尽全力去平衡一切,最后又都会崩溃倒塌,说到底,生活终归是一地鸡毛。母亲,妻子,老师,大嫂,女儿,有那么多身份需要去平衡,有那么多角色需要去扮演,每个人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你管,一旦出了问题又都怪你,每个人在你眼中都是孩子,可你在自己母亲面前又何尝不是一个孩子呢?在七零八碎的生活中,在繁杂攘乱的身份里,你逐渐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找回自身的主体性个体性,自己去做自己的主,同时又能在个体与“大家”之间真正做好平衡,平衡好平衡,大概就是“一家之主”所要讲的内核。 缺点:某些段落里演员对话时表现得很奇怪,极不自然,台词也浮,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摄影不太行。结构上可以再调整一下,后段显得有些啰嗦。意象的部分处理得不够好,风格有些乱。
年后第一部治愈家庭电影,女生Bi看系列‼️
看完之后真的好难过😭每个人女人真的太伟大了‼️
🌸
以女性为视角的电影,但没有大女主的上帝视角,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的道出女人一生的忙碌。
🌷
每个女人,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女性被各种身份捆绑,却独独没有她自己。
🌸
多少女性的一生就这样不停的为身边的人而忙碌着。就像电影中的女主一样,她是妻子,是妈妈,是女儿,是罗太太,是大嫂,是叶老师,却从没有人提及她的名字,她是叶兰心。
🎉
我很喜欢电影后半部分女主的觉醒,她开始学会了拒绝,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创造自己理想中的美好‼️
✅电影有几处特别触动我✅
💔电视永远不能看自己喜欢的
💔自己喜欢的书被丈夫嫌弃只能打包在箱子里
💔收拾好的房间想有独处的书桌,女儿回来住把房间留给女儿住了
💔想要接老年痴呆的妈妈一起生活,丈夫吐槽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照顾
💔别人送给她的4k电视机,被丈夫直接搬走拿去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了
😭😭😭
真的是好多女性生活的缩影,看得我好想哭。😫
值得推荐给更多的女性朋友们看‼️
首先,整部电影的结构,电影中除去女主之外,所有人的人物关系,是一种平行式的叠加。夫妻之间,母女之间,母子之间甚至于女儿和她的男友之间,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单独成为一个线段,然而围绕着母亲这个角色,互相之间叠加形成一个总的逻辑关系,那就是母亲在整个家庭的关系当中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位置。
其次是人物心理线索的发展。电影一开始就是女主和自己母亲的一段对话,看似很平淡但是意涵覆盖了整个电影。这是女性对于自己家庭的一种牺牲,日常平淡生活中的一切似乎已经让母亲完全丧失了自己。她是一个承担者,丈夫儿子女儿对他只有需求却很少有给予。但她的内心深处对于自我还是有很强的获取感的。比如她要买房子。一方面是希望给女儿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或者是让丈夫的收藏有一个摆放的地方。但从内心讲起来,他渴望改变目前居住拥挤的现状,他所喜欢的物品也有一个摆放的空间,以及和暮年的母亲有一个共处的空间。所以到了电影最后,她坐上了那个象征一家之主的椅子,表现的是她已从原来的生活状态走出来。
负评多是嫌叶兰心觉醒太晚,觉得电影节奏不好。
但我却觉得刚刚好。
作为一个单身妈妈,太清楚家里千根线等一根针的感受了。
习惯了在孩子上学的闹铃之前10分钟起床做饭,也觉得静谧的凌晨闹钟刺耳,我也常常还不等闹钟响起就醒来,按熄闹铃,用厨房里的叮当唤孩子起床。
忙完了孩子忙家务,再匆匆忙忙赶去上班,上班中途替父母解决一些零碎事,晚上回家又是一通忙碌,等孩子睡下已是近10点,还要在加班/家务/娱乐/洗澡/休息……之间抉择一番,总不可兼得。
疲惫。常年每天只睡6个小时,深度睡眠53分钟。但我也已习惯。仍舍不得偶尔在深夜悄悄打开零食柜,一包薯片一瓶快乐肥宅水,一本小说或是一部电影的时光。身材与轻松,也不可兼得。
一年也没有几次朋友聚会,就是有也常常是相互陪着对方完成家里的采购等事顺便相聚,谁也不嘲笑谁,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妇女吗?听朋友抱怨老公和婆家人时,我还时常庆幸:幸好早早丢掉了啥用不顶光添堵的老公,不用劳心劳力还受累受气,更不用为婆家事忙到脚打后脑勺。还能在生活的罅隙中偷得片刻自己,在窒息的时候腾挪出一点喘息的空间。
我也常愤愤地想,我是XX的女儿、XX的妈妈、X老师,一年到头都当不了几小时我自己……忍不住回味自己婚前自在的生活,可用不了三分钟,“妈妈妈妈”的叫声、眼前繁多的待办事项,就把我拖回了现实。中年女性哪有时间伤春悲秋?
所以,中年妇女的生活里,哪有什么觉醒?老公是自己找的,孩子是自己生的,毛病是自己惯的——若是不惯,恐怕要花更多心力去争吵也不一定有用,想想都心累,不如自己动手,出力不受气。
忙忙碌碌、稀里糊涂的,半辈子就过去了。
我也如此。孩子肉乎乎软绵绵暖烘烘沉甸甸的感觉还留在臂弯里,却已经马上就要过7岁生日了。被气得要死的时候真想把她丢出门去,可是能丢去哪里呢?气稍稍退去又过去打开房间门把人拉出来重新教育。家里也没第二个人帮你解围,自己架上去的台子还得自己找台阶下来,再手把手地教孩子该做什么。累得不行刚坐下,她又小兽一般偎过来问这啊那啊在哪里,装傻说“不知道,自己找!”转眼看她没头苍蝇一样在屋里乱转又觉得她可怜,又似头牛一样压着气站起来为她忙碌。
在我背后支撑我的,也只有我的妈妈。
早上我来不及,妈妈帮我把孩子送进校门;我不能去接的晚上,妈妈往返辗转两个多小时去帮我接她。只这一项,我已足够感激:妈妈的妈妈也已90高龄,可妈妈却因为给我帮忙常年无法去看看,也是为我做出了巨大牺牲。
前段时间妈妈阳了,恰逢朋友的爸爸重病入院,危机重重。我心下慌张怅然,半晌才发现自己正在害怕没妈妈了的生活;又想若是我妈病重,我不顾一切地救她却让她遭受痛苦,她会责怪我吗?一时茫茫然。
说电影节奏不好的,大约还是年轻人,或是生活中的幸运儿,有人分担了他们生活中的辛苦吧。
好在母亲与女儿之间,总有一些幸福时刻。如同叶兰心与孙勤方。
每次采购都要带女儿一起去,大包小包,又要担心市场人杂女儿走丢,总是紧紧拉在身边。女儿早已习惯在我挑选商品时在旁边狭小的空间自娱自乐。我也知道女儿人小身矮看不到高处的东西,所以常常托住她腋下把她举起让她看案台上的商品。即使胳膊酸痛,也享受这份小小的信任与依赖。
单身时最爱八月的桂花飘香,每次闻到都觉得这是幸福的味道,总想要是有个瓶子能把这香气装起来就好了,可以以后与心爱的人分享。如今年年都可以和女儿分享这份甜香,两个人仰头在近处寻觅,再到远处深嗅,一起叹息“哇,好香!”再呵呵笑作一团。桂花香果真是幸福的味道。
每一位母亲,也都曾是女儿。成为了母亲的女儿,又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了一个家。
电影中,母亲送给女儿一样礼物,女儿回赠母亲一朵鲜花。母亲给女儿的第一份礼物,是一餐一饭的温暖和片瓦遮头的安全;第二份礼物,是助你前行、实现自我的信任与勇气;第三份礼物是什么呢?是在辛苦的生活中承担的力量和守住自我的智慧啊。
要说片中的丈夫和儿子呢?仔细想想都是白眼狼,百般照顾也不领情,用人脸朝前不用脸朝后,推脱的比答应的多,答应了也不一定做,雄心壮志大结局却龟缩回壳,咳,多看他们几眼就来气,不如听之任之、置之不理吧,人生走到尽头,不都是一个人么。
一个女人,一生里有自己的本领、价值、传承,守护,脚挪方寸间,心纳云天海,这不就是生活最好的节奏么。
主妇叶兰心的一天,是从5点59分醒来开始的。老公做甩手掌柜,只会坐在心爱的沙发椅上发号施令。兰心忙里忙外,任劳任怨。作为一家之主,服侍老公,照顾老妈,还要打理幼儿教室,做家务,选房子。
这不,女儿辞职回家来住了,在梦想和现实的落差下,老公又给女儿泼冷水了,而兰心默默地给予女儿莫大的支持。除了在老公睡着三更半夜里偷偷看心爱的李察基尔外,还要关心女儿的终身大事,为全家人选房子,腾挪出钱支持女儿的梦想,却又不小心踏入投资陷阱。
电影通过描写女主人叶兰心的生活去反映家庭和社会的种种情形。无论是照顾老公,服侍老妈,帮助女儿,操心儿子,还是做一日三餐,犹豫买房还是投资,这些都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种种困境,也揭示了生活的琐碎和一地鸡毛。可不管如何烦恼,一家之主都要有涵养,有定力,乐观而坚强。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家都开心就好了。房子买了,女儿的项目开工了,老公有新爱好了,老妈的病情好转了。而幸福忽然又远去了,情形急转直下:投资遇上骗子了,女儿的项目黄了,老公的爱好又变了,儿子要回来当农夫了,老妈又卧床不起了。其实好与不好也只是相对的,生活有苦有乐,人生有咸有甜,她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依然没变,依然要撑起这条风雨中的船。
梦境中,她又跟随着母亲回到了童年住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树一河,一猫一狗都记得清清楚楚。岔路中,她拿着现代化的手机导航,还能跟随着记忆中的母亲找到几十年前回家的路吗?
在忙忙碌碌的一生中,我们总是把自己搞丢,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担心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我们都欠父母的,而儿女又欠我们的。母女梦中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不意味着权力,而意味着责任。不意味着占有,而意味着奉献。
影片从老年人投资受骗这个角度切入故事,讲述了城市里一个家庭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一切,也不是实现梦想,而是彼此温暖,支撑,在爱中共存,在风雨中牵手前行。
影片也牵涉到许多当前的社会问题。比如年轻人的工作,住房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以及亲情观念的变迁等等。
最后,在回归平静中,叶兰心也找到了生活的初心,一心一意地为退休和子女的生活奋斗着,全心全意地为这个家服务。毕竟再多的风雨袭来,也需要吃饱肚子,穿好衣服,微笑着,温暖着,一起扛过去。
同为新人导演,看完王希捷导演的《一家之主》,我不知觉回想起此前2021年阮凤仪导演的《美国女孩》,2020年许承杰导演的《孤味》。
这三部电影,或者说这一类型的台湾电影,在华语电影这个大环境下,其实都在探讨一个关于“家庭”的主题。
而家庭的存在,就是一种微妙的血缘关系的相连。
因为你看到一家四口,并没有表现得十分的热络,但却因每天繁琐的事情而产生了连接。远在美国的儿子说要特产,喊着妈妈订机票。失业回家的女儿忙着自己的事,连快递也要妈妈去到付去取,要穿什么衣服只会在喊。身边的丈夫坐在沙发,连洗碗说了也没做,对着煮好的饭菜总会有说辞。作为一家之主的妈妈,忙前忙后,如何分配家里的空间想着法子。
这种微妙的血缘关系,都建立在“家庭”这个根深蒂固的命题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也从侧面印证了,所谓的一家之主,不正是维系这个“家庭”的关键所在吗?
把家庭成员之间相连起来,不在于控制权的高低,不在于家里财政的付出多少,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是所有家庭成员,都会不知觉,很自然地就想到她,联系她,关注她。
所以当这位“一家之主”不在家,所有人都一团糟,有事也不知道要找谁了。
很多人在观影后都认为这部电影过于平整,流于表面,人物之间的关系纯粹是指向后续“一家之主”的自我觉醒。
但我并不认同。
所谓的自我觉醒并非是关键,妈妈选择了拒绝丈夫,女儿的要求,说了“NO”,是明白了,自己除了是家里的一份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虽然有诸多的身份,但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一样。
可她还是那个忙前忙后的“一家之主”,不是说她明白了这个“觉醒”,所有此前的一切都会改变,她还是担心着打算放弃美国的教授身份回到台湾做农民的儿子,担心着女儿的事业和将来的婚姻,担心着母亲的健康,担心着丈夫的不着调。
这就回归到这些关于“家庭”的华语电影的内核:
“事情永远都没有得到解决,矛盾忘记了一个,总会来另外一个。烦恼去掉一个,总会增添一个。每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降临在这个一家四口,就好像没有尽头。但家里的四个人都知道这叫做牵绊,在华人世界里,这种牵绊是挥之不去的。”
所以,一切都好像过去了,但新房子还未买,家里的空间还是那么窄,儿子回到台湾会怎样,女儿事业会不会有起色,要不要接妈妈回来,丈夫是不是打算再创业。。。。
所以,电影的最后,我们只看到了丈夫和女儿在修补那漏雨的挡棚。也许,很多事情,现在无法解决,也是总会有解决的时候,或者解决的决心,解决的办法。
“家庭”,只有生活在里面,你才懂得。
鲍起静演得很好。可是影片最后一段什么意思啊?被困顿于家庭生活一地鸡毛中的东亚女性难道仅仅依凭着那点儿母性代际间的情感延续就能突破重围?影片前段一堆令人窒息的冲突架构已然抛出了问题,但最后却以一碗鸡汤收束,可惜了。
东亚中年女性生存实录一则: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处理。如果我是女主,应该早就崩溃八百次了。可是啊,能怎么办,就算骗自己,如果没有了自己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之主”,可能也就没有这个家了。及时修理,尚未晚矣。
2022年10月9日晚看过,女主与邓公于1980年在黄山合影过,真老戏骨。分担家务,尊重妻子梦想,败家儿女不如不要,年纪大了存款不能轻易梭哈投资。
“男的不行”,而且有一整套社会体系和服务作为保障,确保这些男的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保持“不行”。
没想到有一天会看到鲍起静和陆弈静同框。Reclaim, 从此我就是我自己了。
按设定是50-60的女性,台湾女人都这样?可怕。大陆女性这个年龄段都在丝巾旅行广场舞了...
金马57遗珠,比我想象得好很多,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上几乎都无可挑剔的女性临近退休之年重拾自我,在华人世界这样的电影真的太少太少。PS.近年越来越多的香港演员密切参与到台湾影剧产业中(鲍起静《一家之主》、黄秋生《四楼的天堂》、林嘉欣《美国女孩》、刘俊谦《小晓》等等)实在是件好事
所谓一家之主,就是高级行政保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个喝茶看报养鸟的老伴。大到买房投资养老,小到洗衣收拾取快递订机票,每天在被数不清的琐碎缠绕,什么巴黎学画画啦,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这是中产阶级家庭中年女性,那普通家庭呢?【SMURF/6.7G/Netflix】
当有一天,你的需求回到了你自己身上,丈夫就像墙上的一幅画。
整部作品的基调很奇怪,工整的部分很无聊, drama的部分又非常做作。最大的问题是电影中的每个人物之间,关系只停留在表面,也感受不到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也许这就是真实生活中的常态。想平静隽永,又要故弄玄虚,简单说就是处女作的通病吧…看见鲍起静就不禁会和天水围比较…真怀念那时候的许鞍华
一家之主,顾名思义,便是可以主宰房间的分配,但是接住在养老院妈妈回来住的那间房被小女儿回来住下,儿子又打电话来说回家里住,那边老公被哄着投资买阴宅,期间鸽舍还霸占去了阳台,家里的家已不被控制,要去买一间大房。那一家之主她是如何支配自己的家呢?厨房冰箱旁放了一张小桌子,就是她的“办公”空间,深夜老公睡了才可以使用电视看自己喜欢的影集,客厅成为了“休息”场所,而在各方的意见下,只能去厕所“冷静”。新的时代,家在变小,但并不能有效的利用,户型、新潮的设计,通通都不重要,所以剧情安排她跟随妈妈回到了老家。“当有一天你的需求回到你的身上,丈夫就只是墙上的一幅画”,电影里鲍起静饰演的女主角叶兰心莫名其妙的与自己和解,这是危险的,她经历的每一步都是生活的陷阱,我并不主张最后的和平。
前面有些无聊,但又很真实。叶小姐拥有白日做梦的女儿,撒手当皇帝的老公,在家当隐形人的儿子。一个女人在家既要当妻子、母亲、女儿之外,还要当保姆。重点是还要在外面教书赚钱。最喜欢的一段是她跟妈妈两个人回故居,一直在外坚强的她,只有在妈妈面前才是孩子。
传统的中国女性,围着灶台打转,操心在一家人的生活琐碎里,电影前半段,节奏、镜头有种急促的紧迫感,随着母亲的视角被环境追着走,后半段则更多陷入意识流的觉醒,被一直教育以这种方式相夫教子的女性一代又一代传承。然而那么多标签母亲、女儿、妻子,她却忘记了自己。我喜欢结尾全家人围在桌子上等女人来吃饭,那一刻她才真正成为了“一家之主”。
「當你開始把你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時,你的丈夫就只是家中一幅畫」影片不難看,但越看到後面越顯冗長,敘事便跟鮑起靜飾演的母親一樣陷入一種迷失的狀態,結尾斷點也有些畫蛇添足,2020就拍完的片,現在才看到,這兩年重新修修補補似乎好像沒有補救回來,如果懂的取捨,角色更加聚焦於鮑起靜一人,或許更能感受到導演想探討的女性在家中定位議題。查了一下是王希捷導演首部劇情長片,分開來看片段是挺好看的,但是組合成劇情長片有待加強,要再加油
题材挺好的, 一家之主就是免费保姆. 本来好不容易想转变心态为自己而活, 结果丈夫和女儿一句话又心软甘心做保姆了, 这也体现了大部分母亲弱势和宿命.
能get到導演的想法,無奈執行有偏差。對比瀑布的暗喻明喻,更加無法接受這淺顯直白。
失去自我,找到自我。
1.这么一个自我享受型的老公有什么用?留着过年?2.珍爱生命,远离中介。3.电影三星半,但鲍起静值得,《天水围的日与夜》之后,这算是她演得最好的另一个女性角色,而且这里她的儿子叫家宁、家宇,天水围里她的儿子叫家安。
流于表面的女性意识觉醒,虽说讲生活,但过于的刻板化,将配角都用作工具人。结局用梦境来做引导是最没有趣的做法之一。
我觉得这是今年最好的台湾电影,是今年最好的台湾新人导演作品。前半段传统家庭关系描写得真实细腻,后半段意识流觉醒点到即止。期待导演更好更成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