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医疗的真相

HD

主演:Robert Bridges,Angie Firmalino,Rita Redberg,Stephen Tower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8

 剧照

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2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3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4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5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6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3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4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5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6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7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8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9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做完手术后从此告别性生活!这是救人还是害人?

无人捅破的医疗骗局,被Netflix 8.9分的纪录片曝光了!

两会期间,“建议狂犬疫苗强制免费打狗身上”的议题又引起人们对疫苗的关注。

去年长生生物科技公司无效疫苗的事儿还历历在目,今年权健事件又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今年的315晚会上,又曝光了医疗垃圾黑色产业,很多输液瓶、输液袋等被加工成了日用品和玩具。

医疗乱象次次被揭露,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证明,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命在医疗利益链上沦为了最不值钱的东西。医疗世界里,究竟还存在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DOCO君不能解答,但是我看了一部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知道了很多故事。

知道Netflix的人都懂,拍的尽是一些敏感禁忌的题材,这部《尖端医疗的真相》将镜头对准了美国的医疗器械领域。

打着高精尖旗号的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3000亿,行业发展速度让人连连称奇。

永久绝育器、阴道网片、手术机器人等设备接连被研发出来,植入了近7000万美国人的身体。

那效果怎么样呢?走进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打开你认识医疗世界的新大门。

Essure永久绝育器

先来认识Essure永久绝育器。你看这玩意儿,长相简单,4公分小环,小巧惹人爱。

Essure永久绝育器

避孕方式听起来也很方便,插入子宫,置于输卵管内就行。

它的作用原理是引发发炎从而产生疤痕组织,疤痕组织会永久封闭输卵管,阻止精子和卵子会面,从而达到避孕效果。

Essure永久绝育器放置在子宫内的位置

Essure永久绝育器作用原理

这款设备起初由Conceptus公司设计,后来被德国拜耳公司收购。

宣传广告上说它优于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手术,不需要开刀,不会留疤痕,术后45分钟就能出院,第二天就能上班

而且人还说了,不需要麻醉就能将两个小装置植入身体,手术过程中完全不会有任何感觉。

不必开刀,永久有效,这肯定是所有有绝育意向女性的最优选啊!

纽约的Ana在生育了四个孩子后,决定做永久避孕手术,医生就为她推荐了Essure这款设备。

手术做完后,Ana前脚刚踏出医生办公室,就感觉到腹部一阵绞痛。

术后一周,她的经期出血量前所未有的多,有时严重到她不得不穿纸尿裤,还经常因为疼痛“拜访”医院,有几次工作时甚至痛到晕了过去。

Ana

Ana打给医生咨询,医生回应:“那两个小东西不会引发任何问题,你说的这些现象不可能由它们引起。”

还有一个医生这么解释她的出血问题:“大多数拉美女性经期血量都很多,所以这很正常。”

另一位做了Essure植入的女性Angie同样出现了强烈的身体不适。

她经常发烧,总是出血,一个月也就两天不会出血,子宫左侧尖锐的刺痛越来越严重。

Angie

Angie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本该呆在输卵管里的Essure装置掉进她的子宫里了。掉进去就得取出来呀,于是医生为她做了手术,还说之后一切都会很顺利。

结果术后不久她就大出血,治疗之后还常年被子宫炎症折磨。炎症又引发了头疼,有时晚上痛感能达到十级,要靠牵引设备来治疗。

经历了这种痛苦之后,Angie建立了一个脸书小组,想提醒女性朋友们远离Essure。

这个小组开始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每天都有女性加入小组,在这里诉说着她们的悲惨遭遇——

手术后长期头痛腹痛,行动变缓,记忆力减退,更严重的情况还有避孕失败,早产难产,宝宝生下来就有健康问题……

在美国,因为植入Essure永久绝育器而痛苦的还有几万女性。

阴道网片

说完永久绝育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我们再说一个同样用在女性身上的小科技。

阴道网片,学名“疝气补片”,由聚丙烯树脂纤维压丝编织而成,这个东西是用来帮助高龄或生育过多的女性的。

疝气补片

生育过多的女性,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周围的盆底肌组织机能下降,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强生公司看到医生用疝气补片修补女性脆弱的组织,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商机,于是开始大量出售疝气补片用于盆底治疗。

强生公司的广告是这么介绍的:只要在阴道切口植入网片,就能把器官固定在原位,45分钟就能做完的小手术

看,医疗器械再次打出了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口号,但是结果又一次让人失望了。

病人塔米做完手术回到家就开始感觉剧痛,还呕吐、发烧、走路困难……

塔米和丈夫

网片一旦植入后,就会产生疤痕并永久粘在人体组织上,疤痕还会带着网片一起收缩,拉扯到网片周围的其他组织。

网片和疤痕还会变成坚硬的物体,让周围的器官难以正常运转,更反科学的是,网片一旦植入,就不能完全取出了

为了取出网片,塔米做了18次手术,但还是没有取干净。残留在她体内的网片,割伤了丈夫……

在塔米做手术的时候,女儿一直陪在她身边,还会问:“妈妈,你有网片,是不是都怪我?”她知道妈妈植入网片很大原因是由于分娩,塔米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全家人的疼痛。

受到伤害的女性开始起诉强生公司,十年间,强生因诉讼损失了3亿美元,而这期间它的总营收超过了6830亿美元。

阴道网片取出的难度

手术机器人

这些高科技,怎么看都不像为人们造福的,反倒是把人体当作了一块块“试验田”,用来检验科技的成果。

看看这些骇人听闻的医疗事故。

被手术机器人“治疗”过后,90公分的肠子掉出来了

被手术机器人“治疗”过后,阴道断裂,从此告别性生活,性交就意味着死亡

手术机器人何人也?

它叫达芬奇,能够将摄像头和各种工具汇集在一个小管道里,没有什么地方是它去不了的。

医生可以用达芬奇远程手术,距离病人两米开外都行,他们在远程控制板上操作,看着屏幕用遥控手进行手术。

号称“手术最稳、风险最低、恢复最快”的手术机器人,闯了这么多祸,而生产它的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并没有出来担责,还反过来建议医生自行决定是否使用手术机器人。

但背后的事实却是,公司为了说服医生使用,往往淡化机器人使用的难度,很多医生就这么上手了——

正式使用前,在猪身上培训操控,再在另一个医生监视下完成两场手术,就可以自行操作机器了。

这位医生说,自己是在做了两三百场手术后,才感觉能熟练操控手术机器人。所以,之前的两三百个病人,是小白鼠吗?

医疗科技是需要创新发展,但是,能不能严谨一点啊!拿着人命搞创新,开玩笑呢?

唬人的审批流程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医疗事故,刺激着患者和我们的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尖端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没有经过考证?它们是怎么通过审批入市的?

为了得到答案,被Essure永久绝育器伤害过的女性朋友开始集合起来寻找器械获批的相关信息。

她们发现,Essure经过了上市前审批流程,即PMA。这个流程要求必须经过人体测试,汇编好所有实验数据之后,再提交FDA的科学家进行审核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食品、药品、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

PMA审批流程

PMA流程是器械获批最为严格的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流程其实并不完善。

它比药物审批流程要宽松得多,大多数药物必须经过两次临床试验,必须有大量病人样本。但PMA流程审批器械时,只需要一次研究,而且研究规模往往很小,有时候只有100人的样本数量,跟踪观察的时间只持续1-2年。

药物审批和医疗器械审批需要的样本数量对比

小组成员们还找到了2002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Essure的会议视频。

会议上,专家组成员提出了很多疑问:

如果触碰到金属圈的电极会怎样?有没有输卵管穿孔问题?金属过敏的人植入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然而,两位Essure发言人都没有拿出有效的数据来回答专家组的问题。

会议末尾,一位专家问道:“如果十年内出现了问题怎么办?”有人这么回答:“私家侦探会找到我们每一个人带我们回到这里,问我们为何要通过审批。”

大家听完哄堂一笑,就这样,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回答的情况下,Essure还是通过了审批流程,被批准入市使用。

失职的医生

身为全美人民健康守门人的FDA失职了,那么治病救人的医生呢?

实际上,医生们真的不太了解FDA医疗器械的监管,对器械审批流程一脸懵

一些医生也会想当然地认为:“FDA负责管这个,这些器械当然做过人体试验。”

除此之外,很多医生都没搞懂新型的医疗设备应该怎么植入和移除,在操作过程难以把握拉扯、裁剪、伸展的力度,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设备破损,在患者体内留下碎片。

Angie就经历着医生操作不当带来的噩梦,器械破碎后,留在体内的碎片触发了免疫系统,之后又引发了结缔组织病,关节也开始恶化。

每年,美国最大的妇产科医生组织ACOG都会召开会议,会有成千上万名妇产科医生参加,但是依然有很多医生认为那些已经造成很多医疗事故的器械没有问题。

大会现场,一名患者和医生有这么一段对话。

患者:“Essure的副作用你都知道吗?”

医生:“手术做得好的话,不会有任何问题。”

患者:“如果有并发症怎么办?”

医生:“移除器械就好了,把它拉出来。”

患者:“这样不行,它会破裂。”

医生:“你又不是医生,就是在胡说八道。”

有些黑心的医生,受到金钱诱惑,成为医疗器械公司隐藏的“销售员”,他们都拿着丰厚的回扣

2016年,医疗公司支付给医生的“回扣”,超过20亿美元。

有位曾经任职于医疗器械公司的正牌销售员就曾被一位医生抱怨:“你们的产品很好,但你们为我做的不够多,我使用其他人的产品,因为他们为我做的更多。”

看完《尖端医疗的真相》透露出来的层层乱象,DOCO君诧异、愤怒、心痛、失望,五味杂陈。

那些本应该闪着科技之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疗设备,如今只泛着冰凉的机械冷光,它们在利益的操控之下,早已变成了某些黑心之人的摇钱树。

医生知道新器械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却没有告知患者;

FDA明知新器械没有经过人体试验,却依然让其入市;

医疗公司深知很多患者反馈副作用,却还是选择无视。

无数患者承受着身体健康受损,精神世界崩溃,家庭生活被毁的打击,而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维权无门、投诉无用……

这部纪录片2018年4月21日上映之后引起了热议,豆瓣评分8.9,烂番茄网站上,新鲜指数达到了100%。

片子得到更多人关注后,德国拜耳公司宣布停止在美国出售Essure,同时也触发了FDA重新审视了医疗器械方面的审批流程。

11月26日,美联社发布新闻声称:“FDA 将对医疗器械审批流程进行全面整改。”

这是好事儿,但是还远远不够。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医疗器械不成熟时代的受害者,我们和每位患者能做的事情有——

1. 对用于身上或体内的器械进行调研,新的未必更好

2. 对于有风险或昂贵的手术,要询问专家的意见

3. 询问医生做过多少次相关的手术

4. 了解医生是否接受过医疗公司的报酬

5. 勇于说出伤害,让朋友或家人替我们发声

保护自己,警惕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的尖端医疗陷阱。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不要让它成为利益链上随意被人践踏的东西。

戳“阅读原文”观看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

文中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截图、豆瓣、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2 ) 新意味着缺乏证明

影片开头,一场医疗技术全球峰会,一位口才卓越的器械行业游说者,在台上花言巧语,介绍医疗进步能改善生活、拯救生命,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医疗器械也确实是拯救生命的设备。但过去取得那么多优异的成绩,借着前人的基础,如今的足够新的医疗器械就是好吗?

写在开头,评个 8 分吧。影片主要介绍永久绝育设备Essure、髋关节置换、阴道网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医疗器械的应用导致众多人失去健康,失去家庭,失去工作等惨痛故事。内容含严重剧透,谨慎点击!

Essure绝育设备

广告中声称99.95%有效,比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方法更优,简单、轻松、便捷,术后第二天即可活动自如。听起来十分诱人,却让数万女性永远地成为植入病人!

受访者 1

二婚,各自之前都有一个孩子,两人打算共育一个孩子就足够。生完孩子后,便打算绝育,医生推荐Essure。

植入后,经常发烧、出血,一个月只有一两天不会出血,左侧尖锐刺痛越来越严重;小环掉到子宫里,进行手术,情况恶化,切除子宫;经常性头疼,白天四级,晚上加剧到七、八、九甚至是十级疼痛;进行数不清的手术,腰椎穿刺、修补阴道阻断、关节手术等。

失去健康,无法进行亲密生活。相比受访者2,又是幸运的,还能住着不错的房子,拥有方便出行的车子,丈夫的不离不弃,儿女的关心理解。

此外,她在脸书创建Essure问题小组,聚集数万名女性,彼此支持集中力量奋起反抗,让更多女性免于受害。与大家一同找出相关Essure的审批流程,发现漏洞,参加游行,多地走访议员,收集受害者的数据,旨在停止拜尔继续销售Essure。

从绝育到失去子宫

受访者 2

与丈夫商议有四个小孩足矣,前往医院进行Essure绝育手术。丈夫从未出现在影片中。

手术后,因无法对丈夫履行作为妻子的职责,丈夫离开了。植入三年间,出血不停,只能穿纸尿裤,下体绞痛,经常前往医院;出血三年后,做子宫切除手术,出血症状停止,但仍有剧痛。

失去健康,没了工作,只能在路边洗车,申请残障保险。因为付不起房租,居无定所,只能把孩子留在教堂附属的寄养家庭。她最终还是与孩子分开了,独自一人与健康问题持续斗争。

能一直笑得那么开心多好

她女儿画的子宫震惊到我了!

热心群众

她们在美国每年最大的妇产科医生组织大会召开地点门前,游行示威,向参会者表示植入Essure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比如长期炎症、子宫/输卵管切除、子宫肿胀至两到三倍等等。但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甚至被质疑不专业。

让人特别失望,Essure临床试验阶段,做问卷追踪时,故意迷惑受试者,甚至修改问卷答案,数据张口就来。批准上市前的Essure样品数据少,追踪时间短,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有很多疑问,明明很多问题都未经解答,最后竟然以一种开玩笑的姿态通过了Essure的审批。

很多女性在植入Essure之前,很健康,能徒步能登山,没有经期问题,是一位正常的妈妈。部分女性植入之后,仍然怀孕,导致婴儿早产,出现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失去孩子。但更多的女性在植入后,失去健康,失去丈夫,失去家庭,心理与生理承受巨大压力,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最后,就连Essure的发言人,表示植入后出现疲惫、摔跤、双腿不听使唤的现象,于2000年植入,2014年取出。“Essure对比传统结扎,避孕失败高达七倍”。

髋关节置换

受访者

一位男医生,髋关节很严重,限制了骑自行车的爱好,经过研究发现髋关节置换主要是摩擦部分用什么材料的区别,常见有陶瓷配陶瓷、金属配金属、金属配塑料三种材料,其中金属配金属中的钴铬合金适合运动积极的人,但含有金属的材料会影响神经。

术后一年半,出现手抖、耳鸣、心理失调、失控崩溃的症状,进行血检和尿检后,发现钴超标一百倍,便重新做手术,手术时金属关节处已经溶解,取出后更换塑料配陶瓷的髋关节。之后心理问题逐渐消失,恢复思考能力。

作为一名医生,注意到病人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症状,视力变差、出现记忆问题由此被误诊为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他开始研究这些病人,对二十四位病人都进行了脑部扫描,结果都显示非常不正常。

可见,大多数医生都对医疗器械并不存在足够的了解,只懂得如何使用,但对背后的疾控中心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否尽到责任一无所知。

“现医疗器械行业仍推荐含钴的髋部假体。”“全世界超一千万人植入含钴的髋部、膝盖、肩膀假体。”

阴道网片

存在巨额的利润而罔顾他人性命

声称“45min的小手术就能解决问题”,“最好的新发明”。

受访者

儿科护士,41岁时生孩子,因憋不住尿而前往医院,医生给予植入网片的医疗方案。

然而,植入网片后,导致剧痛和不适,发烧和呕吐。陆续看过几次医生,但医生也毫无头绪,因为医生只接受过植入培训,并没有接受移除培训。接着,做了部分移除手术,据说六到八周会愈合,夫妻俩打算恢复性生活,但是丈夫被网片割破了阴茎顶部。

后续又做了数不清的手术,膀胱修补,宫颈移除、重建等。一块小小的网片,让一个原先美好的家庭中,妻子担心会产生婚姻危机,丈夫则无奈地接受长时间无法发生伴侣关系而失去这部分的乐趣,孩子活在愧疚当中。

达芬奇机器人

达芬奇机器人进入医疗领域进行手术,用于女性的子宫切除,声称是“速度最快,恢复最快,最好的办法。”

当众多女性选择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后,感觉并不好,出现八公分的内脏流出来,九十公分的肠子掉下来等等灾难,都是令人惊悚却又真实发生的案例。

正是因为听说达芬奇,相信达芬奇,生活被毁,无法发生性生活,不得不放弃伴侣。

“科学与市场发生冲突时,赢得只有市场,没有例外。”对于资本市场,用得越多,则赚得越多,案例仅仅是数字而已。对于那些活生生的个人,他们只是一颗普通的韭菜,明明很无辜,却也任人宰割。

“我们生活于一个高度技术化的时代,医疗技术是一份不可思议的奇迹,无处不在,必须小心。”

特别是处在一个为了让器械审批标准逐年下降,每年花费巨额进行游说的时代,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新的不一定更好,新意味着缺乏证明。

End.

 3 ) 蒙眼狂奔的医疗器械产业

Netflix新推送的一部医疗纪录片. 片子揭露了一个现实:相比对药物的严格监管,FDA对医疗器械,特别是那些要植入人体数十年之久的医疗植入物居然不强制需要人体实验。用烂番茄上的一句影评 this film is a terrifying eye-opener!

在这样的监管漏洞下,大公司宣传的新技术其实安全系数并没有经过大样本长期验证。在商业利益和医药代表的驱逐下,这些新材料被包装为高科技被医生推荐给病患使用。影片中的例子有:金属制的人工髋关节会造成铬超标 进而引发往往被误诊为帕金森的神经系统疾病;拜耳公司的essure妇女节育器造成超过一万名妇女摘除子宫;此外还有强生的网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推荐这部片子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导演的立场。矛头直指FDA的监管不当,企业的逐利机制只有在没有监管的情况就会失控,这和华尔街上的banker是一个道理。中国的疫苗事件也是一样,企业毫无疑问有问题,整套监管机制更需要负责任。

 4 ) The bleeding edge

六年以前,作为一名病人家属,亲身经历了家人紧急的病情以及最后家人的离去。在家人进入ICU的时候,无法查找出病因的时候,完全将希望寄托于医生身上。觉得他们是唯一有办法的人,无条件信任,只要医生要求就会去做。不管时间与金钱的代价,只为家人能够健康归来。那时候觉得医生多么神圣。

六年以后,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见证了医院内部机制运作,开始了解医院也是商业,他不是无偿的,不是真正无私奉献的,医生也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以前那种敬佩荡然无存……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入医院工作,还不是很明白医生是否真的那么无知,那么物欲,但是的确…是存在这样的医生。你的一个决定将会葬送一大批人的生活。但是医疗行业不仅仅是医生,还包括背后的一大块产业链,医生只是最首当其冲的,后面真正的利益推动者该承担最大的责任。

剧中提到了许多高科技的产品,有很多中国还没有引进,也可能是因为先在国外发现了问题导致无法引进。从这点上来说,不知是否该庆幸中国的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有足够的精力去研制各种所谓“创新”的高科技产品。最熟悉的是Da Vinq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每家医院都会以拥有达芬奇自豪,甚至有些医院会在宣传自身优势的时候着重提到达芬奇。的确,微创远程是非常吸引人的点,但要真正精通达芬奇需要训练很久,可能要几百例手术才能够熟练掌握,但又有多少家医院的外科医生能够真正训练那么久才开始操作呢?不熟练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人口数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增加病人数量,医生数量的缺口就会催生一系列所谓的智慧医疗。而这些背后不知多少是真正站在病人角度考虑,而多少只是为了个人利益。I’m confused.

希望今后医疗行业能够多些光明,也坚信今后发展会越来越好!

 5 ) 泣血边缘:医药行业那些心照不宣的真相

现代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创新,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以及质疑。今年4月份,NetFlix上线了一部原创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The Bleeding Edge》。该影片主要聚焦于美国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尖端医疗器械产业,探讨那些尖端科技中蕴藏的风险和被忽视的可能后果,以及利益向导的企业是如何将这些风险加诸病患身上的。这部纪录片比起《药神》更令人震撼,尽管上映至今并未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但其中揭露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和一个个悲惨的遭遇,却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主要描述的是一系列由植入式医疗器械引发的不良事件,其中包括:Essure金属节育器导致的上万名女性子宫全切和家庭破碎;钴铬金属髋关节假体导致的人体重金属超标引起精神失控;经验不足的医生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致使许多患者产生了并发症和机体损伤;用于产后修复的阴道网片致使组织结痂对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由于审批制度上的漏洞,这些原本应当用于辅助治疗疾病、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科技产品,却给成千上万的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巨大伤害。对此,FDA无动于衷,生产商也无动于衷,人们饱受着伤痛折磨,但却无人有所行动。

真相一:大量采用新科技,却很少评估其后果

尽管医生和患者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许多医疗器械在上市前已经通过了临床测试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实际上他们对器械审批知之甚少。美国FDA对于器械上市前审批确实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PMA),但国会为了鼓励行业创新,减少产品更迭带来的临床成本,于是便通过了一项510k规定(类似于“一致性评价”)。基于一规定,生产商只需证明其新产品基本等同于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另一种器械即可获批上市。这本是一项针对例外情况的规定,如今反而成为了常规,将近98%的器械上市审批都是基于这套规定之下运作的。最让人不解的是,即便过去市面上存在的器械有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却仍然可以作为前基器械让所有的等价器械获得审批。

真相二:绝大多数临床研究来源不客观

众所周知,药品器械在上市前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然而对于临床试验中存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问题往往是值得深究的。影片中的一位专家指出:绝大多数研究的来源都不客观,现在约70%的生物医学研究都是行业资助,公司付钱做研究,自然会得到他们想宣传的结果。一位参与了拜耳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在受访时表示,临床研究的记录人员甚至会擅自篡改受试者的回答和数据。面对受试者的质疑,拜耳公司给出的回应竟然是:临床试验都是这样做的。

真相三:所有不良事件只有3-4%被上报

为保证医疗器械在使用环节中的质量安全,许多国家都会建立不良事件的监测机制,这样的机制在美国同样存在。但问题在于,当医生们在使用过程中观察到不良事件时,他们并没有上报FDA的义务,这个机制更多会依赖于企业的自行上报。然而医疗器械的生产商并不愿意让公众明显看到器械存在的问题,故经常选择隐瞒。据影片中的数据显示,所有不良事件里,只有3-4%上报给了FDA,而且相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不良事件的后果越恶劣,企业越不可能上报给监管部门。

真相四:资本左右着政策制定和市场监管

法律原本是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道底线,然而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体制下,政客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资本和市场的傀儡。影片中指出,器械行业拥有着强大的游说军团,他们通过各种花言巧语向政客传递观念、努力游说,使得器械审批标准逐年下降,让所有的法规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监管不好,要削减监管”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使得那些不懂科学的政客们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正如影片中的专家所言:(削减监管)这份逞能,可能适用于某些领域,但不能也不应该用于放入人体的器械。

此外,美国医疗行业官员回流的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据影片介绍,许多FDA官员来自这个行业,离职后又回到这个行业,当他们回归那些公司时,他们可以告诉那些公司如何规避FDA监管以达成目的。

真相五:医疗机构“生财有道”

一项数据显示:每年有5万名美国人因CT扫描超剂量或过度使用而患上癌症。CT照影检查是横切片式的断层扫描,是医疗系统里利润很高地一部分,也是很多放射医师、急诊部门和医院的生财之道。如此的司空见惯的医疗设备,有多少人会知道长期使用会因辐射致癌呢?实际上,不仅仅是美国,这样的器械在世界上很多医疗机构都普遍存在着滥用的情况。

真相六:你们为我做的不够多

医疗行业利益输送的问题多年来倍受争议,由于医疗产品和药品的特殊性,其主流的营销方式大多依赖于人员推广和会销,通过不断游说的方式向医生传递产品观念。影片中采访了一位曾就职于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的员工,他的职责就是确保医生在手术中使用他们公司的移植假体。该员工描述道:“他们(医生)用的越多,赚的钱也越多,不必直说琼斯医生我给你钱,名头可以是咨询或教学,可以是为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提供资助。有些医生是好人,有些不是。最近有个医生对我说:你们的产品很好,但你们为我做的不够多,我使用其他人的产品,因为他们为我做的更多。”

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好几次被那些患者的不幸遭遇所打动。医疗器械不良事故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整个行业、整个监管体制的问题。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难以磨灭的伤痛,更是在心灵上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打击。多少人因此家庭破灭,多少人在无声的挣扎中选择结束生命。影片最后,FDA和涉事的拜耳、强生、Intuitive Surgical公司都拒绝出境采访,官方不仅未能对事故给出合理的交代,反而对事实各种辩解。所幸,这些悲惨的故事在美国有幸得以公开引起公众的关注,有一群受害者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为他们的健康问题而抗争。但是在中国,有多少个不为人知的生命此时正在痛苦的边缘饱受折磨呢?我们无从得知。

或许正是因为我身处于这个行业,因此对这部影片的感触颇深。在医药行业和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尚且如此,中国的情况又会是怎样呢?眼下,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确确实实能够感受到国家在工业技术方面的进步和变化,确确实实能够感受到国家医疗水平和人们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我国医药行业的运行秩序也逐渐由无序走向规范,逐渐与国际接轨。

但是,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推出政策加速药品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进程,不断鼓励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笔者建议应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医药行业的临床质量安全监管,对新产品的市场准入不应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应当严格把控,重点加强对临床试验环节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监管,以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对于流通和使用环节的风险,生产商应当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对各种存在的安全风险应当向医生和患者进行充分说明,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当共同加强对流通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对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良事件及时进行收集、曝光,对部分存在明显缺陷的产品启动召回、再评价和退市等处理机制,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医药行业确实是一个高危行业,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生命的安危,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行业;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真正地去关注真相了解社会,推动行业的进步;希望我们每一个医药行业的从业者都能做一个有良知的医药人。

最后,强烈推荐每一个关注医药行业的人都可以到网上看一看这部纪录片,相信这部片子会让你有所思考。

 6 ) 伪善的顶端设计者们

在医疗科技进步可以更好治愈人类痛苦,延续生命的当下这部纪录片要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只要发生在人身上的,我们都要思辨,创新不等于更好更安全,更可能是伪善的新技术。

其次在资本与政府挂钩尤其是利益当前时群众很难听到真话,现在的社会更需要我们本身去找答案从而得出一手经验,这正是纪录片的价值。

最后依旧是老话每多一个个体看到事件背后不同的作用与真相,所有人心底的咆哮便多了一分价值。

 短评

医学生看得触目惊心……essure是属于有点专业修养的人能看出来的瞎胡搞,相当于中国流行了这么多年的上环,再把被饱受诟病的地方放大。但是美帝资本主义包装上一层未经检验的高科技,无限放大意淫出来的优点,这属于产品本身就问题大的很,这个问题要归咎于厂商和监管。与之相对的,我觉得达芬奇的背后的问题更应该被人们所警惕。我看到的时候觉得,这很好啊,这就是未来卫生科技的方向啊,跟人亲手操作对比的话,隔着一层屏幕就能降低医生的紧张感,而且更为稳定的发挥。所以我觉得使用达芬奇操作同一台手术失败率高3到9倍的原因,也完全在于不完善的被贪婪支配的资本主义。因为造成手术成功率降低的原因应该是培训过水,给不合格的医生以合格证,科技是帮助医生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不是降低进入医学生进入医生的能力门槛。

6分钟前
  • 水曰
  • 力荐

挺好的片子。对我们来说还早着呢,我们连疫苗和奶粉这种最基础的都不可靠,别说尖端了。

10分钟前
  • 哪端世界微尘里
  • 推荐

首先要谴责这种利益驱动的罪恶资本家行为,监管力度也不到位。其次,我们还没有到普通人乃至穷人也可以随便植入医疗器械的程度,科技和医疗水平都远远配不上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连基本的中药注射剂和各种保健产品的问题都没解决,当年强制计划生育的后遗症也无人敢提。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拍这种纪录片出来,允许威胁大集团利益、允许评判有关部门、允许抨击在任总统、允许人民抱团取暖、允许揭露社会黑暗面,这才是差得最远的地方。此外,片中的有色人种和女性数量出现得相当平衡,可能是作秀,也可能我们连秀都没得作。

13分钟前
  • 白灰
  • 力荐

隐约又看到了中国的绝望

18分钟前
  • 推荐

FDA腐败的程度可见一斑啊……

20分钟前
  • Amanda
  • 力荐

等待她们的却是一生无尽的修补

22分钟前
  • 力荐

利益和态度永远在争夺,每个人只有短短几分钟来讲述他们被毁掉的一生,原来我们都是人类医学进步路上小白鼠,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是幸运的没出问题的那一个……总结:损伤性阻止的医疗用品不要选;上市没有3年以上的不要用;不要迷信权威和医生,需要更关爱自己。

24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推荐

烂番茄上有一句评论,特别贴切。The Bleeding Edge is a terrifying eye-opener. Yes, it is. 大概之后,看待医疗界的innovative, high-tech会更加严苛,不管上市流通与否。You never know what life-saving technologies may actually be killing us. Never underestimate profit-driven incentives.

27分钟前
  • 老猫
  • 力荐

归根到底还是“资本论”的那套永不过时的理论,资本一味地追逐利益。触目惊心的背后暴露的是监管不力以及医疗企业追逐利益和部分医生的良心缺失,可怕!

3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画面看得我都觉得痛。大概这个事就是,没接触到就不关心随便看热闹,但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完全只能听医生了,然后就只能诉求一切顺利认为那几百之几的不良反应机率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不会是这么不幸的。所以还能怎样,强身健体,在自己还能选择时多做研究再选择

34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一不留神就跳进别人挖好的陷阱里,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不一定出的来。

38分钟前
  • 行走的雕像
  • 推荐

给足五星是因为这个片对我造成最大的影响是:看待innovation的方式。人体太复杂了,在医疗界,新的,不代表就是好的,需要谨慎再谨慎。FDA面对药品和医疗器械时不同的审批流程,简直可笑。是代表行业,还是代表人民/公民,是一个直扣良心的问题。如果把钱看得那么重要,最好换个行业吧!片子里出问题的还是强生、拜耳这种大公司。政府、机构、厂家都不可信,调研,需要消费者自己做啊……

43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国内有着一样的情况,却无法纪录片的方式表达,即使拍了也无法公映……毕竟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医学的进步,本身就是踩着血淋淋的病患身上,加上利益的纠缠更加血腥……新的技术不一定是好的,不信任国内的医疗器械而自掏腰包高价采用欧美的器械,没想到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比国内的低,人生在世处处靠运气,只能瑟瑟发抖的加强锻炼祈祷自己不要生病

46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作为植入过钛板的人看完这个真的心有余悸,觉得当时自己的研究根本不够,还好取出来了。拜耳、强生还有那个上过 TED 的 Intuitive Surgical 罚得再多都不算多。片里有句话说得很好:新科技不代表创新。

48分钟前
  • Jin
  • 推荐

很受启发的一个纪录片,结合疫苗的国情,我想不断发展壮大的公司,实际上和超大政府是一个样的,都有无法监管的各种可能。

53分钟前
  • 春垓
  • 力荐

why are women always the ones who suffer?

56分钟前
  • langhhhe
  • 力荐

在美利坚还能播出这样的片子已经。。。。。泪目。想想咱们的计划生育的绝育强制流产的人们,呜呼哀哉

58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在高利润行业内,没有什么是资本做不到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利润不够高。刷新认知的一部电影,面对隐藏的危险,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更多,并用辩证思维进行判断。真心不希望自己在其实是钴中毒的时候,被看做老年痴呆过完余生……

1小时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美国的制度导致了医疗器械问题的产生,也导致了这样的纪录片可以拍摄并播出

1小时前
  • TokyoCold
  • 推荐

敬佩 Netflix 的原因是他真的无所不包关注生命,可能有 bias,但是总以娓娓道来的角度揭露不为人知的问题。除了赚钱的商业剧,妙趣横生的各行业纪录片,多种多样的 talk show,也会拍根本不赚钱的公益。这片子真是看得菊花一紧,不尽信也至少会提高警惕多个角度看问题。

1小时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