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最伤的痛
很巧在临睡之时,随意的翻动着遥控器,发现了这样一部引人深思的片子.,很不错.
一贯美国片的特点,对人性的反思和揭示,触目惊心,却又直击人心,痛的麻木,却又不得不正视.
在网上查找此片,发现英文名是The General's Daughter,很朴素的名字,而不是带有噱头的”西点揭密”, 刚开始看到中文片名,以为是介绍西点军校的故事,整部片子回归到最后才发现是揭示人性之间微妙关系的片子,而其中最深刻的当属亲人间的关系,即片中将军与其女儿的关系.
一个人他的社会地位可以无比尊贵,他的社会职责可以无比艰巨,但是他依然无法忽视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一个对自己孩子有着监护责任的人.一位女性,她可以意志坚强如钢铁,做事果决胜于男人,可是在内心深处还是会有着软弱不能被触碰的地方.因此,我们看到了视社会责任高于个人利益的父亲,和内心满是伤痛却无法愈合的女儿.所以,深爱伊丽莎白军官的对布伦纳说,你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伤痛,而他自己也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帮助她完成了自己无意中的超脱.然而,这也是真正的解脱.
最终,布伦纳临别前对坎贝尔将军说出的话正是一切因果的起始,”是你害死了你的女儿”.
没错,漠视,对自己亲人所遭遇的痛苦无动于衷,正是无形的利刃,剐着女儿的心,整整七年,心理的较量,看似父亲以他坚毅和宽广的爱,取得了胜利,女儿在绝望的一次次尝试中挫败,最终怀着遗憾离去,耳边仿佛还有着一个女儿绝望的呼救”爸爸….’,但是,给予她的依然是决然的背影.
世间可以有无数情,友谊之情,爱情,亲情….,唯独亲情可以胜过一切,重过一切,有许多人爱,可是他们都无法帮助她脱离阴影,只有唯唯诺诺的依从和妥协,而伊丽莎白,一个女儿,最想得到的只是最普通不过的亲情的安慰,却无情的被抛弃了,这才是最伤的痛.
有人说过,越是亲近的关系,产生的矛盾杀伤力更强.是的,我们还是太容易想当然,认为亲人之间可以无限理解和包容,哪知,最脆弱的正是亲人间敏感的神经,它才是我们最应该呵护的.
2 ) 将军的女儿还是工具?
影片反映的问题有多个侧面,如军队中女性地位低下问题、军方瞒报蔑视人权等等,我在这里想从对于事实的态度谈一谈。
《西点揭秘》在悬疑方面做的不错,随着调查的深入,涉案人员和案情展开逐渐明朗,而观众的思绪也一步步开始清晰起来。最后真相大白,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完整的沉重的犯罪,对整个犯罪的反思使观众对它的印象显得大气磅礴,对社会现实尖锐而残酷的影射很容易引发观众思考。无疑,这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尽管它揭露的是美国社会的阴暗面,但宣扬的是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电影根据尼尔森.德米勒的同名小说改编,选取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军队安排故事展开,尖锐性更显突出。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暗箱操作是最容易发生的(当然如果暗箱操作充斥社会各个领域的话,军队就不那么明显了),在“顾全大局”的口号下,事实的扭曲甚至被视为正常和正当的,并且早已演变为一条潜规则。将军在病床边面对遍体鳞伤的女儿绝情地说出“It never happened”的时候,他的女儿欲哭无泪,而后面将军亲吻女儿额头显得那样虚伪甚至恶心。在一个丑恶潜规则盛行的大环境里,个人的良知和人性往往难以求得彰显空间,很难对业已形成的格局做出什么好转。当一个人迫于生存压力而就范,我们可以理解同情他,但如果他乐于妥协后的既得利益而丧失道德底线,人类良知的基本生存空间都放弃的话,那他就实在没有值得理解同情的理由了。正如将军口口声声叫嚣“顾全大局”时的理直气壮,它告诉我们将军这人不可救药了。保罗依靠智慧和勇敢,几乎单枪匹马地揭开整个犯罪黑幕,让人由衷地佩服和感到踏实。难忘保罗受到不明真相但头脑糊涂的费上尉威胁恐吓时,“有种放马过来”的魄力,这种果敢之所以能引起包括笔者在内的愿意尊重事实的人的共鸣,是因为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正义情结。看过的约翰屈伏塔的电影不多,印象里貌似就《夺面双雄》和《低俗小说》两部,但对于让我记住并关注他来说,已经足够了。我始终觉得所谓演技是一个软技巧,角色塑造 得成功与否除了剧情的要求,更多的要取决于演员的个性。所以,表演风格个性突出的演员总是更容易被观众记住,因为他们在塑造角色的时候,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情等这些个人化的东西。
3 ) 唯有阳光和人心不能直视
这是一部充分展示了人性深处的复杂,阴暗的电影。父亲为了政治地位,可以牺牲亲情,可以不要正义法度,女儿为唤起父亲的良知,选择用最自我堕落的方式刺激父亲的精神底线,围绕着这个沉重的主题,形形色色的人,从各自利益出发,各种卑鄙龌龊的做法,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
约翰.特拉沃尔塔和玛德琳.斯托担当男女主角,特拉沃尔塔介于正邪之间的气质在《夺面双雄》后,再次展现的淋漓尽致,玛德琳.斯托也首次以干练的职业女性形象出境,表现的也是可圈可点。
典型的直男,男主角,军事犯罪调查局探员保罗.班纳在办案途中爆胎,保罗没有工具,没办法换胎。
路过的伊丽莎白.坎贝尔上尉,主动前来帮忙,光彩照人的伊丽莎白像女汉子一样替保罗更换了备胎,保罗对美丽的上尉动了心。
直男保罗撩妹的嘴巴功力一流,但一到具体实施时,方式却非常却拙劣,
几天后,保罗带着礼物去伊丽莎白办公室表示感谢,可保罗送的礼物被伊丽莎白误以为是来性骚扰的,从而下了逐客令。追女生的见面礼送沐浴用品,难怪保罗的前女友嫁给了别人,直男保罗太不了解女人。
意想不到的是,随后军营里发生一起命案,受害者正是伊丽莎白上尉,凶案现场惨不忍睹,这令保罗痛惜不已,保罗决心要将幕后真凶绳之以法。
宪兵上校肯特,告诉保罗,伊丽莎白上尉是坎贝尔将军的女儿,暗示此案非同寻常,保罗表示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保罗的性格是典型的愈挫愈勇,这和后面逐渐浮出水面的,伊丽莎白的自暴自弃形成鲜明的对比。
保罗的前女友,同样是军事犯罪调查局的探员,森希尔,被派来协助保罗调查此案。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玛德琳.斯托演艺生涯的高峰,出演了多部影片,本片拍摄时41岁,依旧是女神范十足,那种优雅的气质,亲和度极高的长相,让人记忆深刻。
本片中,保罗和森希尔之间的感情是一条贯穿全片的支线,有人为了权利可以放弃亲情,但也有人为了爱情,可以奋不顾身的去救自己所爱的人,导演是刻意营造了这种对比,愈发衬托出伊丽莎白的命运悲惨,同时也是在暗示,正确的选择,会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选择权在每个人自身。
前一秒还在为伊丽莎白的死难过,后一秒又和森希尔眉来眼去,看上去保罗似乎是一个花心大萝卜,实际上,保罗一直就没有从森希尔嫁给他人的痛苦中走出,所以保罗才会反复在森希尔面前唠叨,但是,直男的性格,使得他不会去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保罗和森希尔来到坎贝尔将军官邸,常规问了一些问题,将军表示感谢的同时,说会全力支持两人的工作,
将军的副官,弗勒上校提醒保罗,36小时后,FBI就会接手此案,保罗和森希尔的时间非常紧迫
弗勒上校提醒保罗的话明显有画外音,保罗此刻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两人接下来来到伊丽莎白家中勘察,从衣柜里整齐的衣服和房间陈设,完全符合伊丽莎白在公众视野中的完美形象,名门之后,西点毕业,美丽动人,能力出众,毫无瑕疵。
可是,在伊丽莎白的地下室中,遍地的情趣用品,让保罗觉得此案确实非比寻常,尤其是地下室录像带中的场景,SM,虐待,鞭挞这些场面,让保罗看了都心惊肉跳。
保罗准备把证物带走调查时,被蒙面人袭击,证物被夺走了。
下面这个场景的中文字幕翻译的不太贴切,需要看英文字幕。保罗继续唠叨森希尔是否和别人结婚,森希尔表示虽然她和别人订了婚,但一直暗中在等待着保罗,on the side在英语口语里是,私下,暗地里的意思。森希尔其实一直在等待着保罗的表白。
被袭击之后,保罗刚恢复清醒,首先关注的却是森希尔的婚姻状况,保罗一直都还在爱着森希尔,想和森希尔在一起,可是总是无法开口表达出来,否则,两人早就已经结婚。
查案的路上,保罗始终唠唠叨叨森希尔为什么嫁给别人,森希尔主动表示自己已经离婚了,实际上森希心里也放不下保罗,所以才如此直白的暗示保罗还有机会。
当年,保罗看到森希尔和未婚夫在一起,没有勇气向森希尔表达爱意,而选择了逃避,让森希尔误以为保罗并不十分在意自己,两人擦肩而过。
时过境迁,森希尔因为放不下和保罗的感情,已经离婚,而且又主动对保罗示爱,只待保罗一句话,两人就重归于好,保罗明白了森希尔的意思,心里非常高兴,可因为直男属性,每到此时保罗舌头就打卷。
感情的事有了眉目,案子也得继续查下去,保罗还是挺职业的,他询问案发当晚第一个到现场的女兵,对方表示,有三部汽车先后到过现场,这是一个重要铺垫。
保罗来到伊丽莎白上司,摩尔上校家中,发现上校在精心准备晚餐,摩尔对伊丽莎白的事情三缄其口,保罗告诉摩尔,录像带中有他,摩尔只好默认
气氛紧张到极点时,古森上尉来到现场,精明的保罗一眼看出两人是同性情侣关系,决心拿摩尔做突破口。
保罗拘捕了摩尔上校,摩尔上校百般诋毁伊丽莎白,说是被伊丽莎白勾引等等,保罗则坚信伊丽莎白不是那样的人,实际上,保罗错了,这一切确实是伊丽莎白故意造成的,为的是给她的父亲施加巨大的精神压力。
森希尔没料到会被一群蒙面男子扑倒在地,对方威胁她,不要过多涉及此案,但愚蠢的忘记摘掉戒指,被森希尔发现是坎贝尔将军的助手,艾比上尉,案件的突破口找到了。
保罗得知森希尔遇险,狠揍了艾比上尉一顿,竟然得知,是将军本人主动压下了女儿的这些丑闻,保罗越来越觉得此案确实是非同小可。
保罗转头准备继续审问摩尔上校,没料到已被宪兵上校肯特借口摩尔生病,将其假释,保罗恍然大悟,肯特也涉及了此案。保罗不动声色,带着森希尔和肯特一起去摩尔家中抓人。
可是,摩尔上校已经死在了家中,看起来像是自杀,保罗当然知道这是灭口,可线索中断了。
就在此时,将军的副官,弗勒上校来到现场,暗示保罗就此打住,把一切都推给死去的摩尔,并以保罗的前途作为要挟,被保罗严词拒绝,保罗此刻终于明白,此案一定和有望竞选副总统的坎贝尔将军脱不了干系。
森希尔在保罗车上发现了伊丽莎白的军校健康档案,这是摩尔上校的同性挚爱,古森上尉特意留下的,案情出现了重大转机,原来,伊丽莎白在军校时曾经接受心理治疗,案情逐渐变得明朗。
在西点军校,经过痛苦的心理挣扎,备受良心谴责的军医官提供给了二人最关键的线索。
原来,在军校期间,伊丽莎白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被一群士兵轮奸,
坎贝尔将军在政治前途和为女儿伸张正义之间,选择了前者,一个父亲,看到自己亲生女儿遭受如此屈辱,竟然能够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选择沉默,放弃亲情,人性的自私丑陋一面暴露无遗。
伊丽莎白听到了父亲的决定,心灰意冷,比起肉体所遭受的屈辱,亲情的背叛是压垮伊丽莎白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开始自暴自弃,想以自残的方式唤回父亲的关注,但是她大大低估了人性的险恶和自私,即便那个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保罗当面感谢摩尔上校的同性挚爱~古森上尉,原来,摩尔上校是个双性恋。古森上尉为了使自己的爱人(摩尔上校)不背黑锅,冒着出柜的风险,告诉了保罗自己所知的一切。有人为了权利可以牺牲亲情,但也有人看重感情,为了所爱之人甘愿承担风险。
保罗再次和坎贝尔将军对质,将军在证据面前态度起了变化,含蓄的承认了自己为了政治前途,选择了放弃替女儿主持公道,至于维护军队,军校的名誉,那都只是借口而已。人性深处的复杂,丑陋,暴露的淋漓尽致。
案发当晚,女兵口中所说的第一台车,就是将军本人,将军接到女儿的电话,来到现场。他的态度依然是要求女儿保守秘密,为了自己的副总统竞选而忍受一切。
保罗推断的没错,第三台车才是弗勒上校,他奉将军之命,前去强制带走伊丽莎白,可到达现场时,伊丽莎白已死。
弗勒上校甚至以为是将军亲手杀死了女儿,根据已知的种种线索,保罗此刻终于意识到,实际上真正的凶手是第二台车上的人,肯特上校。
当晚,伊丽莎白自己还原了七年前被强暴的场景,打电话要父亲来到现场,以为父亲会被触动,替自己伸张正义,可父亲一心只想着竞选副总统,严厉的斥责伊丽莎白之后离开,打算让弗勒上校来带走伊丽莎白。
肯特上校在将军走后,前来再次向伊丽莎白表白,被伊丽莎白骂的体无完肤,威胁要说出一切,肯特出于极端的私心,勒死了伊丽莎白,变态的达到了占有欲,心理上的。
明白了一切的保罗来到训练基地,森希尔和肯特等候多时了,肯特坦陈了一切,袭击保罗,枪杀摩尔,都是肯特干的,他病态的单恋着伊丽莎白,但始终被拒绝,最终他选择了引爆地雷自杀,
在地雷爆炸前,保罗拼命去保护森希尔,把森希尔拽倒在一旁,用身体护住了自己所爱的人,
几天后,将军专程来找保罗,说已找到背锅者,让保罗结案,并许诺保罗良好的前程,将军此刻依旧还在幻想要维护自己的政治前途,丝毫没有为女儿的离去而难过,这种极度自私无情的做法激怒了保罗,保罗严词拒绝了和将军沆瀣一气,表示要将此案公之于众,要使相关人等接受法律的制裁。
片尾,压抑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终于出现了一丝温馨,这实际是一个彩蛋,轻快的背景音乐中,森希尔在她的红色野马车上等着保罗。
接下来的这个镜头中,仔细看能发现,森希尔的红色野马车上有两个人,保罗和森希尔最终走到了一起。保罗选择了正义,得到了最好的结局,将军选择了牺牲亲情来给自己的仕途铺路,却失去了一切。
4 ) 公开的肉身
新好莱坞后期的惊悚悬疑片的谋杀手法总是带有中世纪公开刑罚的直观肉身性。从德米的《沉默的羔羊》到弗里德金的《玉焰》、范霍文的《本能》再到科能堡的一系列电影,古典时代的单调死亡转变为了各种仪式化的华丽刑求。就连崇古者塔伦蒂诺也热衷于让枪击死亡场面以浪漫化的延时和血浆飞溅取代早期黑色电影“一捂胸口,停顿倒地”的表意性质舞台型动作。
这些转变一方面来自于检查制度的趋于松懈和科尔曼为代表独立制作的蓬勃兴盛;另一方面如此大规模的可称“范式”的场面转变更来自于对美国社会自身的回应,《将军的女儿》此处的女官裸死就如同库氏《大开眼界》的深夜舞会一样——标示出一种反叛幻想,与六十年代精神不同,冷战末期或后冷战阶段反叛的精神现象学是中产阶级性的,并且它并不以中产阶级秩序为目标。相反,它更多代表一种对于自身阶级性内部持存的他性力量(异质)的默许,一种自我心理学的自怨自艾和萨德主义的心理潜流。肉体的直观性遮盖的是力比多领域的分裂征兆。对于它们所试图淫乐和摩擦的对象——也许是里根主义或某种保守教义,它的富有冲击力的影像符面则并不对应一种所指概念或批判力;或者对于新保守主义来说,这种影像上的叛逆和异教展示是非意识形态性的。它并不体现出某种意义,仅仅是最彻底的画面本身——单纯的观看意义。
肉体性的解剖在荧幕上持续至今——《地狱解剖》《黑色大丽花》《日烦夜恼》《钛》《此房是我造》…甚至中国导演们的个别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或随着技术手段更新各种想象力非凡的肉体性场面展示愈发见所未见。而它们所承担的符号人类学意义,也并不会比它们本身所应被给予的限度更多。
5 ) 做事情有三种方式
做事情有三种方式,正确的,错误的,军方的。
我这辈子有几个梦想(注意,不是理想),上西点军校念书,去ACMILAN踢球,拿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看完这部电影,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好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军人的要求大概都是如此,用词上或许不同,但总是类似的,强调的内容大抵都和忠诚,恪尽职守,服从命令有关。但有一样东西,从来不会提及------正义。
政治课本上明确说过军队是国家政权的坚强柱石,自然而然,军队存在意义在于服从命令,而不在于探讨正义这东西。
幸而,电影还是需要探讨。
推荐朋友们再去看看《好人寥寥》。
6 ) 《西点揭秘》人物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分析
Magicbird*MOMO 2009-09-21 14:34:19
再次看西点揭秘,感觉还是很迷惑,关于剧情里面的人物情感,有些还是不甚明白,比如说,肯特杀伊丽莎白的动机是什么?西点军校侦察班男生对伊丽莎白的强烈恨意如何造成?难道只是因为觉得比他们强的伊丽莎白是蹲着撒尿的女人?这种恨意为何如此之强,强到让他们对伊丽莎白采取行动……不过好像又能够理解,心性的放纵不羁,加上男人的冲劲暴力,这种事确实也能够做出来,可是,另外一点,在学校的那个老心理医生,知道了线索,为什么不去调查?因为他是在西点军校,也是以西点军校的利益为重?所以,伊丽莎白没有对他敞开心扉!还有就是穆尔的兜圈子,他知道一部分答案,对自己,对案情都有利,为什么不说呢?难道是因为让别人自己去找答案,感受会更深吗?
再者,也是我最迷惑不理解的,将军对女儿的背叛,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将军为了学校的利益,而牺牲女儿,让女儿忘记一切,认为案件无能为力,最终也只是把更多的人牵涉进来,事情已经发生,改变不了,认为人要往前看,衡量了报仇的结果和隐忍的利益(当然利益是针对学校和他自己的),将军选择了后者,这是“大人”的做法,“男人”的做法,我能理解,这也是站在将军的角度看问题,面对痛苦,无奈,选择遗忘,这是怯懦的人所做的选择,将军无疑在这件事上,他退缩了,可是再后来,对于伊丽莎白反抗的行为,他又是那么的坚持!难道这是出于男人的自尊!所以,在伊丽莎白眼里,父亲是失败的,让她绝望~
想想一个她认为公正,强悍,任何事情都能顶着的强者,到她这里竟然成了懦夫,这是何等的绝望啊!看到影片的最后,我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是一个坚强的人,她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想要向父亲证明,承认“你是错的!”想要对父亲说“看吧~是你的背叛造就了现在的我,你应该感到愧疚”,从而在步入政坛前,为我做些什么,证明“你还爱我”,最起码应该承认这件事曾发生过,发生在你女儿身上……
最后,我想回答之前的疑问,肯特杀伊丽莎白的动机是什么?想想,也许是因为伊丽莎白的话刺激了他,当时很冲动,又想到现在的她被仇恨所束缚,又那么痛苦,跟本不需要他,完全容不下他,对于她,他的帮助又显得那么的无助,“她不需要他,不需要任何人”这句话萦绕在他的脑中,既然如此,那她还不如死掉,,,,然而,他又是抱着什么心态留在世上,他很爱她,真的很爱,可是爱的结果呢?他为她做了什么,只是让她“解脱”,他为什么不像主人公那样试图将将军送上军事法庭?为什么偸光碟,从最后看出来,他并不是个贪生怕死之徒,难道是因为走投无路,唯有死可以解决问题???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2012-06-03 22:59:33石头君
我也有这个疑问:肯特杀伊丽莎白的真正动机是因为爱吗?我这样分析的:每次布伦纳找到新线索或者有新的行动都会和肯特讲,第一次是搜录像带、第二次是逮捕摩尔。当将军的副官说到肯特也和死者有关系,布伦纳会想到肯特的利益和这件事有关以及自己前两次行动的失败和他有关。分析到这里很关键,和他有关难道和将军无关吗?将军如果因为他的名誉要杀死自己的女儿早就动手了,因此肯特应该不是将军派来的。而肯特至今应该也不知道伊莎贝拉在西点军校上学发生的惨剧。
记得一个女哨兵说车灯一共闪过3次,布伦纳当时已经确定第一次是摩尔、第二次是将军、第三次是将军的副官。那么肯特肯定没有开车,不开车的话就是尾随?既然不是被将军指使,那什么使他要尾随一个女人呢?其他的男人都当她是工具,只有肯特关心伊丽莎白但又没有能力帮助他,肯特对她有一种狂热的占有欲~并不是爱
不知道这样的分析是否对你有启发?
What's worse than rape?betray!
挺惨烈的。西点军校才是全美第一优秀学校,没想到会这样。但至少不会有西点学校的人看了电影后冲出来说这个电影“侮辱他们并伤害了他们的感情”。John的表现一般,果然还是演反派比较合适,哈哈。
西点军校的罪恶史啊。我说了我一定会将那个matherfucker绳之于法,可我没想到你就是那个matherfucker。。。。
做事情有三种方式,正确的,错误的,军方的。
翻着《敢死队2》的导演拍过的电影,居然就看到一部自己看过的。。
8.0/10 分。2021.08.05,重看,蓝光。不错的片子,悬念重重。。。我一直把这片和2003《基地疑云》搞混了,都是约翰·特拉沃尔塔的片子。。。约翰·特拉沃尔塔第二次重新火起来后,可是拍了不少精彩的影片呀。。。这片在IMDb上才6.4,可能美国佬已经看腻了各种阴谋论了。。。不像咱们天朝,和谐社会从来就没有阴谋诡计,唯有阳光普照的和谐友爱。。。《都市侠盗》的男主居然变成了犯罪份子,我说怎么这么面熟。。。
剧情没有想象中复杂,但是黑暗,最后大门打开尸体进来的情景让我感叹好莱坞终究是好莱坞~光影用得太好了~
心理战 使阴暗更阴暗 光明更光明
约翰·屈伏塔是好莱坞最棒的两面人演员,他塑造的英雄与恶棍会让你肃然起敬,或者深恶痛绝。《西点揭秘》属于那种已经被摆烂的地摊文学电影,不过惟有了屈伏塔让整体水平提升到了四星之上。
电脑能够分辨256种深浅不同的灰色,而人的灵魂和思想,却能够分辨出无以计数的情感与道德的灰暗面。
在揭开事情真相的同时布伦纳也发现了许多军队中的秘密。最终,杀人凶手被惩治以法,事件得以平息
中央六台在bb家看的 也许是配音的缘故 拍得像电视剧 还有就是军队从来不代表正义
军人与暴徒只有一线之隔,军纪涣散又性别歧视严重,再加上军事法庭的超然物外,拥有自己审查自己的特权,发生丑闻也只想着掩盖,而不想着解决问题,这种军队完全可以说是人类世界中最腌臜的角落
在豆瓣被严重高估的电影,加个西点就把中国人都唬住了
小说改编what is worse than rape? betray! 男人失败,把工作当报复.女人失败,把报复当工作.
做将军的老爹为前途,让就读于西点的女儿隐瞒被同学暴力强奸的事实,这案件让人想起那些因校内强奸而获保研的中国女生,不算陌生。女儿意外身亡,让屈伏塔查出这件7年前的军中丑闻,当然查案过程少不了悬念:女儿和N多人有性虐关系、不惜自杀来隐瞒真相的军官什么的,但总的来说编制的不好,那些形形色色的军中嫌疑人都没什么特色让人记不住,女儿为了让老爹记住对自己的亏欠跑去军营赤身裸体把自己绑地上的行为非常谜,而杀害女儿的凶手是迷恋她的M玩伴也没有道理,搭档查案的屈伏塔和玛德琳·斯托既不来电又没有什么惊险遭遇。整个就很乏味粗糙的一个剧本。韦斯特的拍法是90年代的大片质感,室内光源众多,调色偏经典的金色,能看到一些80年代意大利艺术电影的影响,有堂皇的男性力量感,他跟同时期的卖拷贝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强奸戏有短促露点
气氛好,很喜欢特拉沃尔塔,想给孩子找个这样的爹(够了)
看完关于军中性骚扰的纪录片《隐秘的战争》后,想起以前在昆明电影公司放映厅看的这部同题材电影。
突然发现这片子我看过的,应该是在《变脸》之后,因为是认识了约翰屈伏塔后看主角是谁才接着看片的。只能说好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至今仍记得大意,在约翰屈伏塔的查证下,发现将军的女儿是受辱又被父亲忍让的决定寒了心而死的,当年这样的题材看起来很震撼很揪心。
《生死豪情》珠玉在前,本片换了一个背景,相当于翻拍了一遍。舞王的表现,比影帝丹泽尔更好些,犹如利剑般锋利。……2020年4月一个叫凡妮莎·吉伦的20岁女兵,在胡德堡基地,被性骚扰,性侵,虐杀,分尸,引发了me too,对女兵和男兵的种种暴行持续被曝光,比影片还要可怕,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