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祥

正片

主演:李小龙,伊秋水,李海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50

 剧照

细路祥 剧照 NO.1细路祥 剧照 NO.2细路祥 剧照 NO.3细路祥 剧照 NO.4细路祥 剧照 NO.5细路祥 剧照 NO.6细路祥 剧照 NO.13细路祥 剧照 NO.14细路祥 剧照 NO.15细路祥 剧照 NO.16细路祥 剧照 NO.17细路祥 剧照 NO.18细路祥 剧照 NO.19细路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细路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贫苦街童阿祥到工厂当童工谋生。老板拼命压榨阿祥等童工。唯一关心他们的是一个正直的老教师。工厂管工和他的手下整日欺压童工,营私舞弊。阿祥发现后,勇敢地揭发了他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杀戮部队魔徒狼厅第一季武士传奇 上哈马舍尔德悬案幸福的兔子最终期限第一大总统初恋那一天所读的故事夏威夷冷艳特工通讯员这不是我2024黑暗禁城婉通夫人爱不爱满月酒我在古代当萌探爆音少女!!九号公路金笼千钧。一发恐怖巨兽蜂蜜之地猫头鹰之恋一吻定情电影版2:大学篇

 长篇影评

 1 ) 祥仔的生活方式

细路祥一开头就在讲,在这条街,大家都为了钱而四处奔波,为了钱拼命的劳作。转眼97年春天就到了,街头依旧如此,没有人因为回归的事驻步,生活还是老样子过着。镜头太大,会偏离绘描的情感纽带,所以一下就缩小在了细路祥祥仔的身上,透过祥仔一家人的故事,来慢慢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这些故事并不多,梳理一下应该分这一些:祥仔和阿芬一起送外卖的故事;祥爸和大伟和肯尼之间的纠葛;祥仔哥哥衡的消息;祥仔奶奶的故事;菲佣的故事;没有香港户口的工人和儿童。

从这几个故事,慢慢讲述在97年一条香港老街的生活:

在香港的某条大街上,祥仔的爸妈开了一间茶餐厅,祥仔的故事也从这间茶餐厅开始了。祥爸是一个很严厉的人,阿芬去就职外卖工,被祥爸拒绝,应该祥爸觉得阿芬太小,而且一看就知道是外地童工,所以有些担忧吧。而菲佣一直在向他抱怨没有正常的休假期,而且给的工钱太少了,夹杂着粤语英文和菲律宾语,互相也都默惬理解,菲佣说要告祥爸的不公平待遇,祥爸妈也都致之不理,夹着西红柿放入菲佣的饭碗里,叫她多吃点。看到这里,蛮想知道菲佣工薪有多少,每个月到底休息几天。

祥仔和阿芬达成协议,外卖的收费五五分,然后他们俩就这样形影不离了,一有外卖就去叫阿芬一起去送,祥仔骑着自行车,阿芬拿着外卖。空闲的时候四处游荡,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阿芬的妈妈在一家茶餐厅当洗碗工,阿芬帮衬着点,还要照看妹妹。能和祥仔一起送外卖,对她来说再好不过了。阿芬这么小的孩子,应该跟祥仔一样,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可她没有,而且还带着一个小妹妹,妈妈是一个洗碗工,跟着的一个少条腿的男人。

祥仔送外卖,熟悉每条大街小巷,跟每个街坊邻居都很熟知,卖棺材的阿叔,经常点外卖的大姐姐,麻将馆里的人,海叔,还有该死的大伟,经常把外卖的奶茶抢走,得让他们尝尝祥仔特制的鸳鸯奶茶,小便不够了,阿芬也要上场。看着大伟他们一口满饮而尽,祥仔和芬都开心的笑了。惊心的一幕啊,要是大伟他们发觉了,不扒了他们的皮啊。幸好一切都安好,而且大伟那帮家伙既然不知不觉喜欢上了祥仔特制饮品。

祥仔奶奶人老年迈,只能躺在家的凉椅上,看看以前的老电视,菲佣照顾着,最多的活动就是驻着拐杖,碎碎步的挪动脚步子,后面奶奶走后,祥仔和海叔在暗暗的屋里面学习奶奶的走路的姿势舞,然后冷不丁的看到电视里正在演李小龙版的《细路祥》,真是点睛之笔啊。人来人往,该走的总会走,而该来的也阻挡不了,就这样活着,没心没肺的活着,时过境迁。祥仔奶奶非常想念那个走失的孙子衡,也就是祥仔的哥哥,3岁就走丢了,虽然电影里面没有出现他的身影,但还是能想象得到他帅气的样子,跟祥仔一样样的,也说不定这个衡就是导演故意的隐喻,看到奶奶扔掉拐杖奔向衡的神情,仿佛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真令人感动,希望衡能尽早与家人团聚。

阿芬说江主席到了后,香港就是我们的了,而祥仔争抢着说是自己的,香港在他们眼里就像一个玩具,谁抢到就是谁的,但后面,阿芬和母亲妹妹都被警察带走,祥仔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后面努力的骑自行车去追,擦身而过了,旁白是阿芬跟祥仔的友谊就在这一刻全部结束,俩人从此成陌路人,挺让人心酸。其实这里是阿芬对祥仔的误解,祥仔追的就是阿芬啊。祥仔骑自行车追那段太精彩了,都认为他是一定能追上的,可也在想,即使祥仔追上了,他又能做什么?他们不过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而已,什么也改变不了。

没什么很深奥的理论知识,第一次写影论,就随便写写,也就是自己回想一下这部电影吧,喜欢就写。

 2 ) 幻影·浮城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香港電影經歷了從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盛景和21世紀以來蕭條式微的巨大“轉折”,之所以用轉折二字,是因為時至今日依然可以聽到不絕於耳的聲音鼓吹著“香港電影已死”的論調,但是在我看來,盛極必衰是推動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規律,衰勢往往蘊含著再盛的可能性。近來漸有星火之勢的以紀錄片為代表的獨立電影便是香港電影再盛的新希望。 1997,香港社會大動蕩之際,多為獨立電影人組織起一個標榜獨立精神紙片的團體“影意志”。繼而隨著攝製器材的改革和香港電影市場的整體萎縮,越來越多電影人開始獨立製作電影。所謂獨立,一來意味著自由,因此可以不以盈利為目的更自由的表達;二來意味著缺乏資金和人手,製作不了大場面、技術化場景。於是,以鏡頭為眼,觀察記錄普通香港人的平凡生活成為新選擇。 陳果的《細路祥》探討的便是97后香港人的未來問題。 祥仔代表香港,菲傭代表英國,阿芬代表大陸,參差複雜的國籍和文化背景卻在香港這方土地上奇異地融合了。無論種族、性別、籍貫,這正是香港獨特的“鴛鴦奶茶”般文化樣貌。 陳果的《榴蓮飄飄》用牡丹江和香港兩座城市刻畫內地與香港兩種文化想象,在《細路祥》中她索性用人來代表一座城、一個國、一種文化。政治動蕩之下似乎文化也被連根拔起,經歷了97前去國族化和97后再國族化的香港,似乎依然是宗主國治下的一隅。

 3 ) 世界咁大,有乜好睇?

       看《细路祥》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关于自己童年的纪录片,支离的片段跌跌撞撞地跳脱出来。虽然细路祥住在香港一条小街上,而我则在南海畔的一个不知名小镇上。

    当我们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不是婴孩,不是少年——像细路祥一样的年纪时,木柴一样干瘪细长的身躯,大眼睛,薄嘴唇,小牙齿。
    我们也会像他一样对讨厌的人恨得咬牙切齿甚或来一场恶作剧,譬如说在衰人大伟的冻柠水里撒泡尿,幸灾乐祸又佯装镇定。
我们也会有自己小小的梦想,譬如说靠自己,对,就是靠自己赚钱买一只心仪已久的“阿妈个脐”,每分每角都不能浪费掉。
    会对陪伴自己长大的人投入比母亲更多的感情,去上学前说“返学啦”的人是奶奶,依偎在奶奶身边听她讲她和祥哥搭档的故事,被爸爸揍了一顿之后满脸泪水一把抱住的是菲佣艾米,即使在她离开之后也还是会特地去找他,像小鸟一样飞过去拥抱她。
    会有喜欢的人,哪怕还不懂什么叫“喜欢”。你看见阿芬,不知怎么的鬼使神差就跟着她,跟他达成了一个一起赚钱的协议。去找她,看见她已经忘记自己要讲什么,只识傻傻地望着她笑,傻傻地笑。一起玩,骑着单车去九龙塘,阿芬皱皱的粉色裙子在车尾轻轻地飞扬,去看对岸的高楼,送给她自己存了好久钱才买到的“阿妈个脐”。细路祥,那就是“喜欢”啊。
    会相信别人信口说出的一两句话,并且决绝地寻找证据。相信自己有个阿哥,被爸爸赶走了。那是大伟说的。你从奶奶那里得到颤颤巍巍的证实还不心息,一直在等爸爸亲口承认。正如我一直相信姐姐是领养的,常常渴望在一个眼神、一个逗号中搜集到证据。
    热衷游玩,地点无所谓。开始知道自尊的存在,十分不满父亲对自己“不乖”的惩罚。写张歪歪扭扭的字条就敢离家出走。世界算什么东西,都是我一个人的。
    细路祥,是一个小孩,是每一个小孩。当然少不了严厉的爸爸、心软的妈妈,有了他们,晃晃悠悠的童年才算完整。

    当我们骑着单车在成长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回头才惊觉彼时的欢笑和泪水都已朦朦,融为脚下灰色土地的一部分。生活的重压高悬头顶,这时我们已回忆不起自己稚嫩的脸庞以及欢乐的笑声,傍晚的风轻轻拂过夕阳的脸,你抬起头,什么也看不到,天是骤然暗下来的。
    奶奶说“世界咁大,有乜好睇?”。你一脸茫然。以后你会明白,人生不过瞬间,童年却永远不朽,永恒于每一个罅隙。你走啊走啊,兀地想起自己昨天游戏时天边的残阳,那时你才明白。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童年就在那个骑着单车去追逐的傍晚悄悄结束掉了。细路祥以为自己追的是阿芬,追上之后看到的却是衰人大伟恐怖的黑眼圈。
    我们追逐的时候,忘却了自己的相信,忘却了自己的喜欢与讨厌,忘却了世界是自己的,也忘却了自己曾经是个英雄。青色的风从耳边刮过,灰色的阴影从身后紧紧跟上。
    每一个人的童年,我们再也无法忆起的光阴,偷偷落在了那爿马路上。

 4 ) 祥仔和阿芬的快乐生活

以孩子为主题和视角的电影,一向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在这个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里,宛如孩子般的纯真反而成为了很多人追忆和向往的感觉。这部陈果导演于1998年执导的影片《细路祥》,就是以一个孩子的眼睛,去看待香港回归之时,周围人和事的变迁。在浮躁的社会,一个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事物,仿佛永远没有复杂和恐惧。 祥仔同父母和奶奶居住在香港的一个市井小巷,家里开着一间茶餐厅。时值97回归之际,他周围的人都在不安着和浮躁着。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个叫阿芬的女孩,他觉得和阿芬在一起都好开心,两个人也享受着一同玩乐、恶作剧的快乐时光。 有一天,祥仔得知自己其实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哥哥,因为在他三岁的时候,哥哥因为混迹黑社会被父亲赶出家门,再也没有回来,从此祥仔开始同阿芬一起寻找哥哥。当父亲得知他找哥哥的事情之后,狠狠地打了他,于是祥仔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父亲寻找它的时候,也得知阿芬其实是偷渡到香港的偷渡客。这个一见警察就逃走的女孩,虽然善良单纯,却逃不开自己的命运。最后祥仔回到了家里,阿芬也被遣送回了大陆。 结尾的时候,祥仔看到阿芬被送上了警车,于是骑车追赶。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他追上的是一辆救护车,而在他拐过街角的时候,他正好和载着阿芬的警车擦身而过。粤剧红伶死了、奶奶死了、哥哥没有找到、阿芬也被送走了、连每天陪伴他的菲佣也要回家了,日子似乎仿佛一下子没有了情趣。祥仔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好多,但是在他的记忆中,一切仿佛都是鲜活的。
这是一部充满情趣和童真的电影,但是其中透露出来的厚重的内涵却是让人无法忘记的。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曾经生活在另一种生活状态之下的人们,对未来的迷惘和困惑可想而知。只是在孩子的眼中,这种困惑只是流于身迹的风景。在这种大状态的改变之下,仿佛大人和孩子都在默默的改变着什么,一方是望眼欲穿的等待,一方是充满迷茫的走近,这种认知的过程是复杂的。在经过如此几年的时日,不知道香港的朋友在看起这部电影又会作何感受呢? 在影片中,有几个环节流露出的关于回归之际,思想变迁的寓意愈加分明。在菲佣离开的时刻,祥仔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舍让人动容。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祥仔作为一种香港本地象征,菲佣代表一种异域的生活状态。这种难舍难分似乎也预示了一些人对过去所习惯生活的一种不舍。之前,祥仔被父亲打,他没有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反而跑到菲佣的怀里寻找安慰。这也是对回归之时,人们复杂思想的一种暗喻描写。影片最后,粤剧红伶和奶奶的死正好在香港回归之前,也代表了香港新旧交接的一个过程。 陈果作为一个感同身受的移民子女(十三岁从内地移民香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在那段日子当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困惑与迷惘。而且,在片中他对演员也作了身份的互换,香港的祥仔是由内地男孩来饰演,而偷渡来的无证儿童阿芬,而是由一个香港本地小姑娘来扮演的。导演全片启用了非职业演员,真实自然的将现实生活搬到了胶片之中。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有快乐,有失落,更多的就是充满希望…… 也许,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够看到现实社会中,我们无奈的,失去的和渴望的,其实都是曾经我们拥有过的。

 5 ) 细路祥

陈果回归三部曲之三,从祥仔的儿童视角审视临近97市井人生百态,无论是大伟还是阿芬,还是奶奶或是海叔,每个人都如此平凡也如此有代表性,结尾处失之交臂的告别就是陈果眼里港人97前飘忽不定的深深忧虑。
有故事的老人,聪明的孩子,普通家庭,热闹的街道。 教育真的是个很大的问题啊,很多现实的一面,又一部告别童年,小演员辛苦了。

 6 ) 台词

转载毛小懋

 发布于: 2008-06-24 15:31

  三个孩子骑着单车穿越香港,在九龙的水边阿芬和祥仔争辩香港是谁的。阿芬对着水面大喊:“香港是我们的。”几天后,“小人蛇”阿芬被警察带走,送回了内地。祥仔终于骑上大单车去追赶警车,结果追错了车。两个孩子的友谊和童年便在这条街上结束了。

  殡仪馆的老头唱着《客途秋恨》打扫棺材:“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离家出走的祥仔突然从棺材里冒出来,把老头吓晕了。

  奶奶说:“医生告诉你妈妈,你哥哥很心急要看这个世界。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的呢?”讲完这些,奶奶便在祥仔熟睡的时候去世了。



出自粤曲《万恶淫为首》中的"乞食"


【南音】冷得我腾腾震,震到我入心,心伤我重发紧冷,好似脚软难行,行行不觉身不稳,点搵得个善长仁翁,做点好心,心中偷怨咯,大抵注定我绝运,运蹇时乖,【苦喉】不幸作盲人。【拉抛舟腔过长序】唉正系人逢绝境一定多哀感,我感怀身世,想话自了轻生,生生死死都本系无足恨,系我个心头常挂一位老父尚未归临,记得佢临行重对我,谆谆训,训我槛过床头,都系多谢父母恩,恩恩怨怨,我不敢把娘记恨,只恨佢恩将仇报。【转乙反二黄】知我惟有举头三尺鬼神。【流水行云】神鉴谅,我心,暗自告禀,唉天公得许我与父相见,话过今生死亦无怨憾,自甘委屈自甘作堕落人,对我虽黑心,但我对佢恩深,我愿双亲佢两相印,我愿爹妈休怒忿,为求庇荫【双】误我一世今日祸起只谓淫,唉我自悲暗自还带恨。【收掘】【叫白】福心勒!【衬序】好心喇!可怜下我呢个乞儿仔勒,真饥饿,又孤寒,有乜冷饭菜汁施舍下啦。【木兰从军】边个好心啦,挽救下呢个盲人。福心更善心,救苦又救贫,望求做点好心,救下我贫共困,保佑尔地生意滔滔一本赚万金,等尔地长年富贵都越舍还呀还重有,自叹终生不幸,心感激各位大贵人。【白】福心啦,好心啦,施舍下个发财钱啦,【起乙反二黄下句】嗌到我喉干颈渴,只觉得冷落无人,更逢此风雨迫人,谁知我已饥寒既病困【拉腔】。【哭相思介】【叹板】伤心如我,真系有口难言。

 短评

(8.5/10)“香港三部曲”尾篇,相比前两部显得更加的轻盈和温存。孩童视角的切入,全部非职业演员参演,对街道群像的刻画,让这部电影囊入了更多的情感元素。故事节奏十分明快,陈果对于现实主义的表达融合了大量的市井气息,显得更加真切与的融洽和谐。整体的表达不再是那种前两部散发出来的,绝望、迷茫与混乱的97情结,陈果更加关注的着普通人的状态,不管是开饭馆的父母、奶奶一辈的老年人,还是菲佣、大陆客,这都是香港社会自身所带有的复杂性和多层性,既包含着对着过去的留恋和记忆,也有着此刻生活的维持和吃力,立足于生活之上的人的存在,这是普通香港市民的形象。表达“不是英国人,不是中国人,而是香港人”的普遍身份认同,三部曲之终章——不再迷茫,生活继续。

5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阿芬一家的设置和《榴莲飘飘》中一模一样,最后一个镜头还出现了《去年烟花特别多》中的家贤和《香港制造》里的中秋,让人恍然觉得这三个故事正在同时发生着,这种奇怪的真实感我还是第一次体会。

6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数一数二的儿童表演!一起玩水的街头,一起制作的细路祥特供冻柠茶,一辆单车载着的童年,一同大声喊出的心愿,都随着回归大业结束了。课堂里学习的普通话,升旗时敬队礼的姿势学会了吗?想不到疼我的菲佣也有一天要回家,不爱出门永远在家的奶奶也会消失不见,想不到一同晚上荡秋千够“星星”的警车也会把你带走,电视里的粤剧还会有人看吗?历史洪流中的市井百态,各色人物都是质朴而生动的,是导演心中港人的风貌。棉条茶、睡棺材、追错车,有点导演的恶趣味。导演有心,为自己热爱的城市献上诚挚的礼物。不知道陈果这几天会不会心痛。

9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陈果的回归三部曲 这部算是最平实 但是都最诚心的 相比彭浩翔 都是喜欢陈果的这种可以说是感时伤逝的凡心 可惜最近都没什么作品 即使回归 香港的问题都远远未曾结束 都明白有些东西有些感情是不可以用什么国家民族去衡量的 仅仅是关乎到人与人

11分钟前
  • 力荐

陈果作品中政治隐喻较少的电影,却有好多看得人鼻子一酸的桥段。一,阿祥回家,喊了数声奶奶,屋里空荡荡,他这才看到挂在墙上的遗像,一屁股坐下,怅然若失。二,奶奶走后,阿祥和海叔学她走路的样子跳舞。三,奶奶说起阿祥哥哥出生的场景,独自慨叹道:“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呢?”四,阿祥被惩罚,站在路边,他学江湖卖艺人的行话大喊:“一个人生生死死,本是不值一提。”“恩恩怨怨不敢把我来记恨,只有天知道我的痛苦。”最后一个字落下,雷雨忽至。

12分钟前
  • 夜第七章
  • 力荐

儘管沒有了《香港製造》和《去年煙花特別多》的血脈噴張,但是作為「九七三部曲」的《細路祥》還是延續了「世界仔的故事」和某種城市冷詭的氛圍。結局太妙了!

14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陈果表现出的青春的痛苦与迷惘总是这么动人,比如雨中,比如最后的追车。粤剧,哥哥,矛盾的阿芬,懵懂的爱,反叛,在这种几乎过分强烈的政治情结背后,也许一切的比喻仍然都只是一个羞耻的孩子,只有这种感同身受才能让我触碰到些什么。

16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以后江主席一来,香港就是我们的了!——是我们的!——不是你们,是我们!——不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的!!!“好吧,说下我对政治隐喻的理解:细路祥就是香港,他爸是中国。想想细路祥离家出走前后他爸的态度。奶奶代表过去,阿芬代表现在将来的内地。祥仔和阿芬的相遇又错过。

18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J主席来了,香港是谁的我不知道,肯定不是你们的。全国人民跟党走啊!紧贴社会现实,紧跟时代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是大大刻入时代烙印。97前后陈果的那几部港片真是好片子啊。8.5

2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陈果作品最喜欢的是三部曲,三部曲里最好的无疑是《香港制造》;此部以儿童为视角,以粤剧大师开场首尾,窥市井民生,析回归百态,细路祥与阿芬关于“香港是我们的”的争执,已然不止步于【隐喻】;谁当权都不重要,九七过后依然似水流年。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顽童的喜怒哀乐,97的何去何从。电影其实比烟花还寂寞。本色出演的祥仔太灵了,更难得的是戏里戏外始终清醒的做人态度。“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粗粝、生猛、浓烈,以细节构筑全景,看完徒留惊叹明明基本上连个明显的故事都没讲,却把整整一个时代都已讲完,典型文火慢炖式电影,不知不觉跟随送外卖的孩童视角,体会他的家庭,他的整条街巷,所有的街坊,俯瞰污水横流的穷街陋巷,目睹五方杂处、并不光鲜的香港,而我只能在他紧紧拥抱菲佣不让她走,在他骑着自行车拼命追赶将被遣送的伙伴时内牛满面,面对这样的电影已无法明确判断是创作者的惊人功力还是他只是还原了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社会景观,也许记录童年记录生活本质的磨难是真正要表达的,而所谓的隐喻也许只是正巧恰逢那个年代而已 @来福士香港展

26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浓重的九七隐喻,祥仔代表香港,阿芬代表中国,故事也由一开始祥仔作为旁白叙述转为阿芬的旁白叙述,代表着香港的主权移交。我想我们这些未曾经历的,永远也体会不到香港人对于九七来临的那种复杂心情。喜欢简介中的最后一段话:日子就这样无惊无险的过。九七了。

30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小时候香港电视台放过很多次,以为是古旧残片,总不看,也好,不然糟蹋了。素人出演,举手投足都太浑然天成,邻里市井的气息直压鼻息,就连校服都是同一款式,更何况那种迷乱、兴奋与失落。童年时抬眼看天,烟花,飞机,还有遮天蔽日的广告牌,隔着维港数高楼,高下更替快得比心动还仓促。我们,你们,回归,人蛇,直白得既可爱又伤感。细路祥鸳鸯断了,电子鸡死了,阿嫲走了,大单车学会了,祥仔与阿芬却错过了一个夏天。看得我格外难过。今晚放了长版,却又删掉五分钟,遗恨。像导演戏说的那样,哪天《香港制造》和《三夫》都能过审,那才是真正有自信了。@香港影展。映后陈果率真得令人羞愧无比,我们竟被那套思维训练得屡屡惊心。

3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回归三部曲”终章,像是陈果的阶段性总结。当视线回到儿时的街道,口吻霎时变得温和起来。尽管有强设计感的戏剧段落,最后仍能被极真挚的情感化解。在无法回避的政治隐喻下,包裹着电影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追忆。“知道吗?……香港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是我们的!”祥仔抱紧要离开的菲佣,骑单车紧追被遣返的阿芬。他被扒下裤子街头罚站时,用唱戏反抗父权的段落太催泪了。

37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4.5 题材上可以对标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或者王童的《红柿子》,论平实动人甚至在后者之上(对祖母去世的处理非常好,处在侯的距离和王的煽情之间)。虽然后半程节奏上稍有些诡异和拖沓,但试听和表演水平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最后一段画外音一变,整个电影甚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4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映后谈导演讲,虽然都是非职业演员,但是小孩子演得还是会比大人好,因为大人什么都懂,做事前什么都要想一想,可小孩子不用,情绪都是直接就来的。@HKIFF

45分钟前
  • Echookaku
  • 力荐

首先,我爱陈果。他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主义,人物设置和故事总是有政治隐喻指向,但这隐喻还是极高明的,和剧情春风化雨吧。菲佣艾米、父母和祥仔之间,英国、大陆与香港关系的同构。陈果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不彻底,总有些戏剧残余,说白了就是编排感,比如这部电影的结尾,比如烟花和香港制造的部分片段。

47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把这部作品孤立起来看,其价值主要在于对孩童心理的巧妙诠释。祥仔的单纯和社会的复杂险恶之间的对比,以及祥仔身上愈发深重的无力感,都是为了突破观众的道德防线。如果放在两个三部曲间来看,电影的价值则在于承上启下,通过儿童的视点让观众从其它陈果电影或毁灭或宽容的心理特征中抽身而出。

52分钟前
  • godannar
  • 力荐

4.5 和如今生硬直白的《三夫》真可谓是鲜明的今非昔比了,同样“以人喻域”,看看《细路祥》中的这一家子:刚柔并济的父母(大陆)/离去的菲佣(英)/缺席的哥哥(台湾)/死去的阿嫲(老香港)与细路祥(新香港),以及与之蔓延、并枝的各色人物——全部意有所指,同时又极度生活流、极度真实。陈果把所有细节都柔软细腻地包裹起来,但又不时地给出明示:“香港是我们的”。海叔和细路祥共舞的场景是沉滞的一拳,感伤而又讽刺。当然,有些电影能拍出来也是时运之济,仅仅是片中迭际的街头风貌,就已经足够令人沉溺其中了。

54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