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
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我会归类于《水中刀》一栏里,小有趣+小天才艺术性。
观众都喜欢在银幕上看比自己更傻逼的人。
小悬疑的配乐,人物神经呆滞的表演,梦呓般的言语,使得影片有一种神秘气质。
“你要做领头人,至少要知道自己想去哪。”
“加州就像一个美丽狂野的吸毒女郎,兴奋得像风筝飘在半空,以为自己凌驾于世界之上,殊不知自己已死到临头。”
解说生哲理的时候配上比较激进的音乐会抓住观众注意力,给观众恍然大悟之感。配上比较深入的台词会让影片提升一个档次,有种看穿宇宙的神的导演感。
He can do whatever he wants, but he just cannot find what he wants to do.
《斗鱼》是导演关于个人风格的自由试验品,带着好莱坞式的散漫和棱角和一股摸不清的让人发热的魅力,导演太过沉浸在奢侈的黑白影像、高光与米基·洛克的忧郁的眼神中,影片也陷于一种毫无目的的散漫状态里。但是另一方面,《斗鱼》抓住了青春的迷茫和痛苦,就像困在鱼缸中的斗鱼,如此绚烂却又无处可去 。
导演将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色彩的变换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让影片呈现出与戏剧截然不同的叙事效果,为影片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电影过于讲究逻辑性而带来的审美疲劳,也让观众获得了更多参与机会,从而形成对电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 。
为何鱼箱要隔开,因为一旦惹上他们就要斗争到底。这是沙罗门鱼,把镜子对准他们,他们甚至会和自己的倒影斗。从没想过他们在河流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属于自由的河流的。 斗鱼在鱼缸里就无法成其为斗鱼。街头混子想成为哥哥一样的人,逃学打架嗅蜜,社会并不像他想象的这么简单,他放不下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最后哥哥为了放斗鱼入河,被警察射死暴尸街头,这是对体制和牢笼最后的挣脱。他骑着哥哥的机车来到了河边,河边是自由的鸟群。
几个老哥哥年轻的时候真帅,尤其是米机洛克!
成本虽小可是拍得相当考究。镜头充满诗意,黑白的影像和彩色的鱼,物体变形的特写和不安的长镜头,迷幻的配乐和虚无的对白,八十年代传统价值的回归和逍遥骑士公路精神的碰撞,躁动不安的情绪,无处安放的青春。米基洛克昔日的美型和今日的长残让人再也不相信爱情,尼古拉斯凯奇这瓶酱油打得太值了
感觉科波拉主动修正了自己“电影只看重剧本和演员”的观点。摄影斯蒂芬布鲁姆曾在访谈中回忆,本片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至深,他们当时在墙上货屋里画满了影子,科波拉甚至给演员们特别播放茂瑙的最后一笑,“他希望年轻的孩子们从中能学到更多肢体态度,埃米尔雅宁斯那遭受生活无情打击后的绝望身姿。”
“他看起来好老啊,我都忘了他才21岁。”“是啊,21岁已经很老了。”“不,他看起很老,像是25岁的人。”
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美的电影!尽管是黑白片,但科波拉的镜头语言、转换调度都呈现出一种优雅,涉及动作场面又十分热血阳刚。主角们Matt Dillon 、Mickey Rourke、Nicolas Cage又都在最美的年华,看着他们当时的脸简直已经就是一种享受了。
1.科波拉式的残酷青春,离弃的母亲与酗酒的父亲,“疯”哥哥与“傻”弟弟,叛逆、迷惘与虚无裹挟了一切,一如哥哥对过往帮派生活的厌倦与对前路了无方向的明示,仿佛被放逐的王子、演错角色的演员。2.质感迷人的黑白影像,契合于哥哥的色盲与弟弟的盲目崇拜,唯二有色彩的是那几尾哥哥痴迷的斗鱼和弟弟在警车窗中照见自己的一瞬。3.超现实场景颇有费里尼与伯格曼之味:无指针的钟表盘,躺在高处的诱惑女友,灵魂出体后的空中飘荡。4.漫过街道的白色雾气与多次复现的延时摄影画面(飘移的云朵,日光洒落阴影游转,叠化与镜映)都让全片弥散着一种迷离与恍惚感。5.大量倾斜构图、低位仰拍广角镜头,杂以手持拍摄,配上多变机位与快节奏剪辑,青春的惶惑不安、躁动难耐呼之欲出。6.如梦似幻的混音。7.米基洛克本色出演,忧郁,颓丧,帅气。(8.5/10)
三星半。画面简洁有力,配乐也非常赞,只不过不是无因的反叛,而是无因的颓废和盲目。影片对于青春和社会都提出了诸多问题,却也没有作答,就像是敲了响亮的一锤,却没有回响。没人是传奇或英雄,死亡的解答有些讨巧了。
这片子把我惊到了,居然是这么散文式的,科普拉的乳臭少年们总是带着一种凄美的毁灭式浪漫主义(全都写在Dillon的侧脸上),和休斯叔叔的loser/pop girl的高中生心事完全是两回事情。Dillon带给卡普拉两部乳臭电影的就好像Vitti带给安东情感三部曲的,
If you're going to lead people, you have to have somewhere to go.
我是青春的原色,我是生活的色盲,永远在外流浪,回家的那天就是我的死亡。Coppola将Matt Dillon最美好的轮廓和青春都留在了这黑白影像中,车库打斗那段光影动静融合到完美的极点!Mickey Rourke不肯回头的浪子形象帅到尽头,多年后看HunterXHunter,看到金蹲坐在摩托车边的照片,恍若隔世的浪子形象。
米奇那时候太帅了。我记得我当年看这个片子时说过一句话:“丫就算要饭,也是一王子。”昨天在电视上又看到罪恶之城,第一遍看的时候真没认出来那是米奇,太幻灭了。
靠。黄金年代。米基洛克是天人。
有些人的心灵是真正自由的,自由到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如此青春的米基洛克、马特狄龙,尼古拉斯凯奇和黛安莲恩,怎能不刺激眼球,特别是米基洛克完全是电闪雷鸣的型男。科波拉的黑白功底太令人佩服,全片的黑白效果完全就是黑白摄影教科书。
永远大叔相的小马特狄龙:永远二缺相的小笼子:帅到惨绝人寰的小米基洛克:仙女般的小戴安琳恩:索菲娅的这口暴牙实在不明白是怎么长出来的……
初恋用来粉碎,青春用来浪费;浓重夜与雾,荷尔蒙书写的残酷物语,再见那一天。
#补遗#应该是去年看的,两天内连续看了两遍,非常强大,那种宿命的无常、那种小城镇中莫名其妙无处可去无处可逃的压抑,那种让青春窒息的奇怪气场都表现得非常透彻。科波拉实在太懂这种让人说不清楚的东西,并且很好地在电影中流露出来。好几处很有形式感的设置加上强大的镜头设计都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地铁通道那一段印象深刻,巨大钟表的设置也自然而浪漫。看得出那时候黑白片尤其注重光和影子的层次感。节奏也非常棒,慢得时候能沉得下,打斗和宠物店那场又非常紧凑。米基洛克实在太温柔太帅了,那种放荡不羁是从眼睛里淌出来的,浪子回头让人心疼的气质满棚了。红色的运用肯定是影史经典了,配合着玻璃的折射和反光,都非常有设计感。没想到是个这么青春感的故事,宠物店设置很有文学性,结尾也非常忧伤。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决定上路了。
青春期的我们都是一条斗鱼,跟外部世界斗,跟自己斗。当年的Mickey Rourke帅的一塌糊涂,如今老了,胖了,脸也浮肿了。
米基·洛克的阴柔和忧郁真是帅得一塌糊涂...
He can do whatever he wants, but he just cannot find what he wants to do.女主和两个男主都非常养眼,另外斗鱼放进河里是会死的吧
不觉得比无因反叛多太多。父子兄弟间台词嗲。摄影狂拗造型,隐喻浅白,始终流动的云与雾。小演员演技稚嫩。传说中的哥,17岁了还像6岁宝宝黏小哥哥一样黏着哥不放的小弟,鉴于我的萌点通常是黏着弟不放的哥,这里并不是,所以没想象中萌。带信黑哥是Laurence Fishbu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