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因为生在农村,一直还是比较喜欢看农村题材的电影,尤其拍的比较朴实的。真实感特别强烈。无意当中翻到这部老电影,在2019年来看,依然觉得它所表达的观念很新颖。
电影的开始是大山里的一片静谧,天刚蒙蒙亮,禾禾就出去卖豆腐了。然后通过桂兰的语言了解到禾禾的婚姻状态。包含灰灰和她自己婚姻状态。桂兰想让灰灰去帮助禾禾两夫妻说合,灰灰说你一个女人家好说话,你去吧!这里说明在灰灰和桂兰的婚姻里,灰灰比较老实,憨厚,凡事不爱出头,也意味着在她们的婚姻里,桂兰相对强势一些。也侧面说明桂兰泼辣,外向,敢做敢当的性子。这都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伏笔。
故事的发展中有几个细节,禾禾磨豆腐,桂兰要去帮忙,是出于嫂子的关爱,同时也是她的热心。在这里有床第间的细节,桂兰回来的时候,灰灰已经睡着了,所以夫妻生活上,桂兰和灰灰也是有点不和,电影比较隐晦,但是有这个表达。
禾禾去县城给嫂子带回来一面镜子,桂兰很高兴,灰灰却说有啥照的,这样夫妻俩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彼此互不理解。还有一次,桂兰想把窗户纸换成带颜色的,灰灰不想换。桂兰浪漫,热情。灰灰只想踏踏实实过日子,所以他无法理解桂兰。灰灰不洗澡,不刷牙,他思想守旧,也无法理解桂兰为什么那么洋。他们的夫妻生活处处都是障碍,彼此无法欣赏和认同。这就是价值观,三观不合造成的小矛盾,看起来都是小事,却会一点一点蚕食掉婚姻的根基。
反观灰灰去帮助秀荣的几次,他在鞋底上点烟(此处有点不理解,鞋底为啥能点烟),秀荣及时的发现了他的优点,说他真会过日子,肯会会越来越好。他此刻肯定有种遇到知音的感觉,被人欣赏和理解是多么重要。秀荣给他做好饭端过来,而他也比较喜欢小孩 ,所以在秀荣这里,他找到了做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价值。这些在桂兰那里,他不可能得到。
影片在这些细节上的处理,真的用了心。
禾禾的一腔梦想,秀荣是无法理解,也完全不支持的。她只想脚踏实地,本本份份过日子,她觉得禾禾不踏实。这也是价值观的区别。完全无法融合。
所以,禾禾每次的创业,都是桂兰去支持,金钱上和劳动上,人都会为自己认同的事情去付出。但是此处桂兰忽略了灰灰的感受。禾禾也想过和秀荣和好,但是他一提创业,秀荣就无法容忍。秀荣的重活,都是灰灰来帮她干的,这也让秀荣很感动,进而和灰灰更有认同感。
结尾有点不太好,不一定灰灰和秀荣就一定穷困潦倒,她们也会幸福,虽说致富慢点,醒悟晚点,多吃点苦,但是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整部影片看下来。就会发现,婚姻中三观一致太重要了,关系到彼此是否被欣赏和 认可,然后齐心协力,相互支持,这是伴侣的重要价值 。所以整 部影片描写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双两对夫妻身上,不同的性格价值观上也刻画了出来。
现代的很多婚姻,不是说谁有错,而是遇到了错的人。婚前的了解相当重要。像这部影片的4个人,都没有对错,都是好人,善良,勤快,都是想把日子过好,但是放错了位置,它就是无法融合。
第四代自然主义拍法的戏剧电影 题材和拍法甚至比第五代更为大胆 长镜头 黄土高原 乡歌 农村诗意与愚昧的塑造(黄土地)延续的呼噜声 农村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 室内的低调用光 人物的错配和置换淋漓尽致 两对夫妇的关系错配与重组换夫妻 一开始正面角色大哥和反面角色猥琐的磨针伙计的置换
人物关系从叫嫂子到叫名字(大哥一对最早) 空间与重复调度:河边的木桥 连接两种观念传统保守与现代改革的精神 连接人物关系:合合给女二留豆腐 离婚后女主嫂子掉进水里 灰灰搀扶 重复调度:和嫂子划拳喝酒 第一次情感苦闷第二次伦理困境 观念冲突:围绕折腾与好好过日子 保守与现代 落后愚昧与文明进取的两派 兄弟俩 姐妹俩的对比 无知是原罪 嫂子的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兼具传统女性的勤劳勇敢和时代的开拓精神 迎接新时代 先抑后扬的伙计塑造 成为主角的新伙伴 一方面衬托主角 一方面展现新时代对贫穷猥琐的改造 角色身上带着原始性冲动和直率 也成为片中喜剧元素
乡村的保守无知和伦理之困:半个世纪过去了 谢铁骊《早春二月》中的愚昧农村依旧没有任何进步 人们囿于贫困观念不能自拔 无知愚昧只靠嚼舌根过活 基层政策不落实不批贷款 城里人也看不上万元户 大哥一家被非议之后女主扫地的意向选择 城乡发展的对比 乡歌的保守愚昧 讽刺儒家伦理的伪善:大哥和弟妹却是最早按流程成婚的
一开始的反派伙计化身 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揭开了这层孔子留下的拘束中国人千年伦理的遮羞布 高级的讽刺 农村婶婶的两幅嘴脸 像极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1986年,《野山》上映,一举拿下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六大奖项。导演颜学恕、女主演岳红分别摘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的桂冠。
这部由贾平凹小说《鸡窝洼的人家》改编的电影将镜头聚焦在80年代初期,陕西一个叫鸡窝洼的偏远山村,讲述了以灰灰和桂兰、禾禾和秋绒两个家庭的破裂以及重新组合的故事,再现改革开放时代精神对秦岭北闭塞山村的巨大冲击。
哥哥娶弟媳,弟弟娶嫂子的故事情节让观众震撼不已,“改革一定就要换妻吗”一时间成为讨论的焦点。
一、两种思潮下,以离婚收尾的错位婚姻
80年代初期,在鸡窝洼以外的世界,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专业户”不断涌现;而在鸡窝洼这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保守的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村民们不愿接受新事物。
灰灰就是鸡窝洼农民的典型代表,他朴实能干、任劳任怨,靠着一双手成为了农民里的“富人”。妻子桂兰生性豪爽、干事利索,是操持家务的一把好手。和灰灰的守旧不同,桂兰是个敢于尝试,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的人。她对于累死累活都挣不到几个钱的农人身份感到厌倦。虽有不少对生活的抱怨,两人的日子过得也还算和美,然而灰灰唯一的遗憾就是桂兰不能生育。在传统宗族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要抱个白胖儿子,成为灰灰和桂兰之间不能触碰的伤。
灰灰和禾禾邻里关系好,就以兄弟互称。禾禾在外当过几年兵见过些世面,于是想着赶时代浪潮,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然而烧窑窑塌、养鱼鱼死,禾禾的几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把他和妻子秋绒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败个精光。禾禾代表着改革开放初期想要通过创业改变人生的那部分人,生命不息,他们的折腾就不会停止。而秋绒代表的是传统农耕文化,务实肯干、勤俭持家,只想着过安安生生的农民生活。她对禾禾的“不务正业”失望透顶,两人最终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在鸡窝洼,灰灰、秋绒和村里绝大部分的村民,他们是一类人,代表着传统和守旧。禾禾和桂兰则是另一类人,代表着改革和创新。
离婚后的禾禾住在灰灰家的柴房里,晚上磨豆腐,白天卖豆腐,继续着他的创业,秋绒则带着襁褓中的儿子栓栓过日子。禾禾的心里对秋绒和儿子栓栓充满牵挂,但他宁愿离婚也不妥协,就说明了他作为改革思潮代表的决心。这个成长中的农村变革者,通过离婚这一决绝的方式,与传统农耕思潮进行割裂。
桂兰和灰灰极力撮合禾禾和秋绒复婚,但两人依旧渐行渐远。桂兰理解禾禾的坚持,理解他想要改变生活的决心。因此,她开始帮助禾禾,在晚上帮他磨豆腐,还拿出80块私房钱支持他养蚕。桂兰的过于热心,加上邻居的闲言闲语,使得她和灰灰之间多次发生争吵。不能生育的问题升级成两人不可调和的矛盾。冷战中的桂兰独自去县城散心,见识外面的大千世界,却被灰灰和村里人误认为她和在县城的禾禾私奔。这一事情成了桂兰和灰灰离婚的导火索。
灰灰和桂兰,禾禾和秋绒本是生活追求不对等的错位婚姻,在创新思潮和传统思潮的碰撞中,最终走向了离婚。
秋绒身上有着传统女性的温婉持家,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社会环境所欣赏的女性特质。单身汉“二河”经常在她家门口流连。还有一个被她吸引的,就是灰灰。
最开始灰灰受禾禾的嘱托,照顾秋绒是出于兄弟间的情义。他帮秋绒犁地、割麦,他还喜欢逗秋绒的儿子栓栓玩。灰灰从秋绒那获得了他一直求而不得的天伦之乐。最后灰灰知道了桂兰去县城只是散心,而非村里人说的私奔,也不愿意帮桂兰澄清真相。那时候,他在心里已经做好了选择。
秋绒安分守己、知冷暖,她会在灰灰失意时安慰他,更重要的是,她能给灰灰生儿育女。结婚后不久,灰灰就迫不及待要求秋绒给他生个胖娃娃。
而桂兰对于禾禾的欣赏是与生俱来的。她不安于过传统的农耕生活,对于更前进的现代生活有着天然的认同。她跟着禾禾学刷牙,支持禾禾修厕所,都说明了这一点。而这些都是灰灰所不能理解的。改革开放的风早就吹到了城里,桂兰对在城里看到的烫头发的女人,在澡堂光留着身子的女人以及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兴奋,都是她对现代生活的认同和渴望。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适应期。禾禾先进的生活方式,在村里人看来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靠谱。干啥啥不行,亏钱第一名。只有桂兰看得到禾禾的努力,并且愿意帮助他。
离婚是不得已的选择,而这份不得已反而成全了两对不幸福的婚姻。好的婚姻一定是以相互交流为前提的。在高配的婚姻里,夫妻是爱人,也是朋友,是知己。灰灰和桂兰,禾禾和秋绒本身是两对没有共同追求和生活语言的夫妻,却在时代影响下,实现了生活方式的重新匹配,获得了各自的幸福。
《野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贾平凹文学改编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1983年,贾平凹迎来了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那个时期,贾平凹深入家乡商州,以敏锐的眼光试图寻找中国农村的历史演进、社会变革和生活的变化,尤其是探究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农村人的心理和情绪变化。这一系列考察的成果便是《商州初录》,并以此为开端,撰写了一系列小说如《小月前本》、《商州再录》和《鸡窝洼的人家》等。而这部《鸡窝洼的人家》更是被研究者评为“当前我国农民社会心理的律动图”。
《鸡窝洼的人家》的创作灵感最初来源于一段丑闻。商州的一个山村里有两户人家,各自的夫妻关系处得十分不好,经常吵架,闹得人尽皆知。到后来演变成了你娶我老婆,我换你老婆的地步。这事在农村被看作是令人不齿的丑闻,却成了贾平凹的故事创作蓝本。贾平凹巧妙地将这段见闻结合时代大背景,塑造了在改革开发时代精神影响下,两对夫妇爱情和婚姻的交换,完成了农村人心理和思想的历史转变,以小故事见大时代,令人深受触动。
关于开放和保守作者没有摆明立场倾向(尽管结尾还是有一点褒贬意味),而用较少的笔触点出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改革春风并不是那么均衡地吹满地,片名起得极好,即使如此,还是尽量收起了批判的锋芒,态度之真挚,情感之丰润,这些确实令第五代难以望其项背。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感觉刚开头和灰灰平淡过日子的桂兰看起来就是普通农妇,越往后少女感越明显,最后简直美到在发光!果然还是要跟三观一致性情合称的人在一起才好。(桂兰在县城追着漂亮女生围观太真实了hhh)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从姑娘到媳妇,整天死守着石磨,啥时候等那八寸厚的磨盘磨掉四寸,我也就老掉牙了。
http://tv.sohu.com/20100208/n270138644.shtml情感发展当然是很戏剧化的了;不过就影片风格而言,非常非常的写实,中国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想到小时候家里也还是点油灯来着......
很不错的一农村题材的 喜剧片
好看的国产片还是非常多滴。
野山虽然也是改革与保守两种路线的选择,但无论走那条路,导演都表现了其人性的一面,批判色彩很少。80年代的中国电影终于走出了阶级斗争。那时候的电影反传统色彩很强。
剧情其实有“国策电影”的味道,借退伍兵百折不挠勇于创业追求财富的尝试,歌颂经济改革之东风。对西北方言和农村人物也属于调整化的呈现,并非老实的写实主义。但是故事处理的特别聪明,两个亲近家庭的重新组合,本质是把农业属性和商业属性的人正确分拨,细节丰富水到渠成,对于家庭暴力(?)、宗族社会、传宗接代之类问题,虽有演示但都用喜剧氛围轻巧化解,似乎经济发展即是解决这一切的良药——乐于传播岳红和杜源私奔谣言的村民们,片尾时看见他们买回来的磨面机也只剩艳羡了,辛明因老婆出轨谣言欲暴力相向,反被对方顶的无可奈何。岳红和杜源都有勇往直前的人格魅力(男方的传统桎梏反而更严重点),而另一对而也有农业文明娴静的特质和经济上不服输的韧劲,这个戏就很好看。颜学恕用了不少纵深构图呈现山区,80年代的社会即景也拍的鲜活
2018-12-05,图雅爱前夫,二嫫爱电视,桂兰爱禾禾,都是男人不行,女人爱得还不一样!
可谓史上最追求志同道合精神共鸣的一次“换妻”。这一换,既顺应时代潮流挑战了陈规,又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传统。前者很好理解,后者作何解释?因为一般意义八零改开作品只会将政治正确的禾禾和桂兰设定为男女主人公,集中火力,强力讴歌。而俩人的另外一半,却会被叙事降格为次配地位,遭遇爱情与事业的双输。本片打破了该俗套。灰灰与秋绒同样是主角地位!性格上的相对本分守旧不思进取,并不影响俩人同禾禾桂兰一样情投意合喜结连理。
第四代就是农村控+女性主义控
这个“换妻”告诉我们:三观一致的couple才能走得更轻松更长远。
歌德《亲和力》
故事好,电影糙
【补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zNTYwNTI=.html
不错,这才是我想要的自然主义电影,讲人性的电影,要是八十年代这一拨没断,现在得多好。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wNjA4ODQw.html
改编于贾平凹的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农村的改革和思想解放。西影厂的作品,从西安到北京到上海,曲线救国争取公映,拿下六项金鸡,审核还致颁奖延期,颇有点讽刺,其实,城市里的高阶思想还不太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