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电影在这个时代被赋予了很多意义,有人说,电影是现实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看见过去,现在还有未来。也有人说,电影一场华丽异常的梦,梦里有最真实的自己。而在乔治.梅里埃的眼里,电影是一场魔术。
读过电影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卢米埃尔兄弟,卢米埃尔兄弟奠定了电影的基础,而梅里埃发现了电影的本质。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邀请梅里埃参加自己的发明揭幕仪式,他迷上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发明。
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位魔术师。但是,卢米埃尔兄弟不肯将自己的发明卖给梅里埃,于是梅里埃开始自己创作电影,并且通过一些偶然找到了更好的拍摄技术。
在电影诞生的初期,电影仅仅是新奇的娱乐方式。梅里埃认为,电影应该拥有更多的技术、内容以及表达。
所以,他的电影并不单单是对事件或者人物的记录,而是通过对电影技术的探索和使用来展示另一个神奇的世界,就像变魔术那样。
梅里埃非常清楚,电影就是一场华丽的欺骗,所以,在他看来,电影就是魔术。
這就是電影最初的模樣吧,科幻電影的開端,以奇幻非現實主義的形式呈現,各種色彩交織,每一幀畫面的藝術色彩濃厚,想象力豐富,人物若如人偶,帶有動畫感,最早的特效的基本形式也可從中體現出來。
當時人對於月球沒有基本認識,電影中所表現出來是早期現代對於科技發展的期盼。
當時人們對高科技的認知都在於重工業方面,對於月球這種未曾有人踏足之地,會認之為沒有開發的原始土地,有很多奇特植物,但那裡的生物都是一擊即滅的,會自認為人類在何處何地都是強大的,突出人類是主宰的形象,全片瀰漫著歡樂氣息。
當時的人類遇到這種新事物新土地都是抱有這種非宏觀的個人主義心態,一戰二戰也都是因此而發生。
然而後現代人類的思想開始有轉變,也許是因為科技進步,人類對於其他星球的外星人都不會再抱有這種心態,會自認為低緯度生物,也不敢斗膽自稱宇宙獨苗,會意識到自身的渺小,在地球上也自知野外生存能力不及其他生物。
因此當我們以後現代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奇怪,反倒覺得這是一部奇幻電影,早期現代的人們會認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或是遲早會發生的,電影所體現的是早期現代人類所臆想出來的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也體現出當時人類看待世界的心態。
無可否認這電影是部藝術品,同時也算是記錄了人類思維的轉變。
上个月被葡萄槽的汪佳琪批评了影评逻辑不清晰,主题混乱……心里虽然不愿意接受批评,但事实确实如此,自己本来文学功底就不怎么好,对电影知识的了解也是业余的令人涩涩发抖,所以写出来的有时候自己都懒得看,更别说是发表到公众号了。而回头看看自己已经又是一个月没有更新公众号了。看来懒惰又霸占了我的灵魂,感觉又要为自己车上10分钟的陈述理由……就此停下!来说说今天发现的一部有意思的影片《月球旅行记》 这部电影拍摄于1902年,是那个遥远的电影萌芽时代。而我一直觉得观看若干个时代之前的艺术作品是件荣幸的事情,因为已经有不同时代的声音与文字讲它点缀,所以我们在欣赏起来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角度来去对比与剖析它。但在这里不谈它拍摄手法,不谈它的丰功伟绩,(PS:请照顾下我这个门外汉的复杂心情)只吹一点,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科幻片。剩下的大家自行百度了解。 这部影片时长不到15分钟,场景与剧情都很简单,但是故事结构完整,主题清晰明了,用的诸多道具特效,魔术特效也是那个时代鲜有的创新之举,用豆瓣网友的评价,该片是那个时代的良心作品,比其后世的许多不知所云的科幻片强太多……整个影片风格趋于滑稽、魔幻,无论是演员们近似马戏团的服饰,还是影片中怪诞的月球遭遇外星人,甚至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返回地球的方式,这都体现了导演梅里爱丰富的想象力与超越时代的创举,当然这和导演梅里爱早期从事魔术与戏剧行业密切相关。说到这个导演,还是只吹一句,电影多种拍摄手法的鼻祖……其他的自行百度了解…… 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影片中梅里爱通过一张坑坑洼洼的人脸赋予了月亮与人一样的感情世界,当那枚载人炮弹坠落在月亮的脸庞时,月亮一脸的懵逼与无奈生动而形象,顿时让人啼笑皆非。 听说这部电影历经沧桑,曾一度被焚毁但却意外被一个收藏家保留底片,在这里我真心感谢那个一直珍藏这部电影的收藏家,如果没有他的保护,可能我们真的要错过这个人类历史上美丽而伟大的瞬间。 2018年5月5日,范柳原Evan书
导演介绍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出生于1861年12月8日,法国巴黎人,是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代表作是《圣女贞德》、《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等。去世于1938年1月21日。
背景
1902年根据儒勒·凡尔纳等人的小说改编,是电影史上最早的科幻电影,长260米,共有30幅画面,表现一群天文学家乘坐句型炮弹到月球旅行的冒险故事。
分析
整部影片通过音乐把握剧情节奏,表现人物性格,画面原为黑白,后续修复选用遗留下的彩绘构成影片画面,色彩偏黄,但每个人却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他们个人的性格特征。
影响
该片2011年为纪念梅里爱150周年修复放映,他推动了电影走向艺术的第一步,创造了梅里爱式的“乐队指挥视点”(摄影机如同剧场里边的观众不动,将画面由近及远按画面排列,画面与戏剧的“场”完全相同,银幕=舞台)。1930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第一人,而影片在1902年诞生,导致影片中很多天文知识是错误的,表现出当时梅里爱思想与行动的大胆,也反映当时的天文知识及后续的飞跃进步发展!
学生时代喜欢的The Smashing Pumpkins乐队,非常有气质。也非常喜欢乐队的《Tonight, Tonight》MV拍摄手法。看见这部老电影才知道此MV属于借鉴模仿。追溯到这部伟大的电影作品。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Tonight, Tonight》MV地址:
看过air迷幻上色版后重标:两个版本各具特色 自然 无音乐及黑白或许还更好些 否则总好似染上现代平设的条条框框似的 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真人科幻 大场面一点不缺 幽默点也刚刚好 月宫神奇或凶险的描绘同样不坏 最印象深刻的超长炮射向逐渐清晰(并变出脸庞)的月球 收尾的征服雕像不喜欢 倒是那时代风情
2000年在云大科学楼看过未修复前的录像带版,当时已经惊为天人,刚接受了一些艺术片教育后,就哀叹100年来,电影丝毫没有进步嘛。2015年初,在Moma百老汇的五周年生日,就着默片现场配乐再看彩色修复版,就只单纯当作影史奇观而不再做过多联想哀叹了。
看的是戛纳彩色修复版,很有创意。其实胶片背后的故事可以再拍一部片!
伟大的电影魔术师梅里爱!“乐队指挥机位”固定镜头的无穷魅力~
电影让梅里爱破产,电影让卢米埃尔至死都在谴责他的“剽窃”行为,电影让他的晚年只剩下了一个小小的玩具糖果铺,他留给电影的却是一座座宝藏。人们逐渐忘记了乔治·梅里爱,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不顾一切的奔向电影的世界吗?还是那把大火早已燃尽了他对电影的热爱?
我一直认为想象力是革新进步的原力,而梅里爱之于电影就是最伟大的想象力。
一百多年前……梅里爱发明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
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意义极其深远,如此丰富的想象力着实让人惊叹与佩服,短短12分钟,已经阐释出电影的多种可能性。★★★★
Time, time, time...
这是部大片
向形式主义电影的源头致以史的敬意。
看的是2011戛纳彩色完整修复版。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确立幻想电影与现实主义/纪录片(卢米埃尔兄弟开创)的分野。梅里爱出身魔术师,也是第一个运用特效和尝试将电影彩色化的导演。尽管仍受限于舞台剧式的固定中景段落镜头,但淡入淡出与叠化转场首次引入电影语言。现在看仍然令人拍案叫绝。(9.0/10)
Méliès的这部作品引入了很多电影元素,布景、灯光、服装、演员、剧本……这部片子相当于七十年代的人看大白鲨,八十年代看回到未来,九十年代看侏罗纪公园,二十一世纪看加勒比海盗。
值得敬佩。修复后的彩色版,一帧帧胶片上色,可爱的想象力,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暗喻了当时的时代变化。科幻片的开山之作,叠影、淡入淡出等手法,加上大量的特效,都为电影手法开创了先河。戛纳修复版的BGM真是魔性。
登上月球的科学家其实是一群戴尖帽的霍格沃茨魔法师,而月球则跟骷髅岛没什么两样,只是你在上面找不到金刚。Georges Méliès作为电影特技之父和最早的制片厂创建人,同时也应该被尊为cult片领域的开山鼻祖。
梅里爱还是挺有些真趣的,110年前的小短片就能充满奇思妙想,现在看来虽然粗糙,却很带劲,而在当时,就更能让人体会到技术革新的激动与震撼了。一群老男老女群魔乱舞,有趣,有趣啊。
凡尔纳科幻小说改编。特技大师梅里爱,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导演,发明了慢镜头、快镜头、叠印、二次曝光、场面转换。完全脱离实际的幻想世界,对戏剧式表演的实录,永远中景,摄影机不动于乐队指挥的位置。假定性。表现美学的源头。
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1902年。
精彩有趣,淡入淡出,史上第一位把特效运用到电影里的人~看过《Hugo》再看《月球旅行记》的彩色修复版,才知道把如此珍贵的影像保留下来是多么不易。MoMA首映了修复的纪录片,赞!和一大堆电影界的学者坐一起看。。。还有钢琴配乐的朗诵版!极赞!
1902年,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乔治·梅里爱作品,14分钟,彩色修复版。以现在的眼光看,就像一出小学生幼稚舞台闹剧。但放在110年前,这就是比《泰坦尼克号》还动人,比《黑客帝国》还酷炫,比《阿凡达》还震撼的视觉盛宴啊。网友评论:一百多年前……梅里爱发明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