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袭了“画风黑暗甜美,剧情黄暴搞笑,用一词概括该作品的整体特点--凝重。”的特点。 面包屑逃离双胞胎孤儿院长的追捕,阿一寻回弟弟。最终,孤儿院长被跳蚤大师杀死,怪异博士被克隆人真身杀死。 气质是有的,但是剧情方面有点刻意追求离奇感而有生搬硬凑之嫌,显得凌乱不紧凑。
提起让-皮埃尔•热内,你会想到什么?是《天使爱美丽》还是《黑店狂想曲》?《童梦失魂夜》,一部有鲜明让•皮埃尔热内标签的奇幻电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荒诞不经的故事,哥特风格的影像。大头矮个儿女人让人想起蒂姆•伯顿家的海伦娜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饰演的红桃皇后,整部电影就是个黑色童话。 假如没有梦,你就会加速衰老。这也是怪博士的辛酸,饱受不能做梦的折磨,流不出眼泪的他还会因此迅速衰老,于是他只好去偷取孩子们的梦,因为孩子们的梦总是美好而充满幻想的,只可惜他们的梦到了博士这里又变成了晦暗、忧郁的噩梦。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梦是人的欲望的替代物,它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一种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 而电影中用梦作为话题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从今敏的《红辣椒》到诺兰的《盗梦空间》,各式各样的关于梦的想象力都在影像作品里展现。在皮埃尔的这部电影里,梦是可以被移植的,想要盗走别人的美梦,但却得不偿失。在我印象里,色彩斑斓的梦大多数只在童年时候,好像越长大,梦也就越复杂越容易有噩梦和匪夷所思的场景。如果梦是潜意识里的提现,那只能说明人长大了,思想也复杂了,烦恼也随之而来。不是说小孩子没有烦恼,可是他们的烦恼来的快,走的也快。睡眠是梦的载体,但不是所有睡眠都伴有梦境。所以怪博士才要绑架孩子们,盗取他们的梦。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种神兽食梦貘,貘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一种传说生物,据说以吃掉人的梦为生,有时在发噩梦后说“(把这梦)给貘吧”,意思是说希望不希望再次梦到这种事。可是食梦貘不会吃掉美梦,所以这只抢食美梦的貘真是一只坏品味的食梦貘。 一直以来都有个假象,让蒂姆•伯顿和皮尔埃•热内合作一次,那么会是无与伦比的哥特童话吧。痴人说梦,幸而我还可以有梦,虽然它们不都是美梦。
在热内特的影片中,其实并不存在真正的大人与真正的小孩,大人有时候是身体巨型、头脑纯真的孩子,而小孩则往往是身体萎缩、古灵精怪的大人,这一点在米雅和大块头这对萌之CP上便得到了极为恰当的印证。
米雅和他同伴在码头的谈话则更加确证了这一点:
众孩 他是个大人耶。
米雅 他是很大,但不是大人,你也不像外表这么小,你,还有你都一样。
更不用说科学狂人为自己造出的“完美妻儿”最终都成为小个子的侏儒,沉迷于毒品为金钱所役的马戏团班主则被米雅的善良治愈而痛哭流涕……事实上,热内的其他电影中也带着类似的特点,我们不用大费周折地去罗列例子,不必说《尽情游戏》中充满小孩子气的大人,光是想起热内的御用女演员塔图就足够了,谁能说她充满灵性的双眸中承载的不是孩童的天真与狡黠呢?
这种无所不在的“儿童情结”在本片中的集中体现之一便是异教崇拜的场景,它让人想起希特勒的纳粹党集会的场面,而教主在教众面前煽动性的讲演则更加证明了这个猜想(他的语气真的很像是希特勒):
我,加百列玛利
睁着双眼来到这个世界
我发现的却是一个狗的世界
淫荡好色的狗
因此造物主派我到地球来
趁机收回被人类篡夺的权力
兄弟们,你们跟我一起奋斗
如果我们将热内04年拍摄的《漫长的婚约》纳入视野之中,很多问题似乎都有了答案——
为什么本片的场景阴郁破败常年不见阳光?为什么浑浊肮脏的海水之中常有鱼雷浮现其间?为什么蒸汽朋克风格间承载的是满目的疮痍与荒凉?……
这种场景设定应该是对于二战创伤记忆的复演,无怪乎这个组织的教众大都缺少眼睛,除了隐喻其盲目狂热愚昧不清之外,应该还带着战争的代价与缩影,于是我们便更能理解为什么大人那么脆弱,甚至靠着毒品在浑浑噩噩中无望度日,而小孩则在失去依傍的情况下过分早熟,这很可能是带着二战时期的时代背景在,《漫长的婚约》中也呈现了那些炮火的炼狱对成人的精神创伤。热内特电影中时常显露的虚无主义与无政府倾向也有了合理的解释(科学狂人在柱子间呐喊“空虚是无止境的”,《漫长的婚约》中士兵也唱过无政府主义的赞歌),二战的阴霾就这样长久地笼罩在热内特的电影之上。
那么如何驱散这种阴霾呢?真的没有救赎之道吗?热内特把目光投向了孩子,正如“脑花”(艾温叔叔)在米雅睡前所说的“要到梦里,恶魔的手中,找到孩子真正的所在”,这句话简直是热内特电影风格中的重要题旨之一,至于本片则在结构和立意上更加集中地反映了这一主题。
“生梦”与“恶魔”确实是热内特电影中时常变换着外套出现的对立角色,如《尽情游戏》中的各种游戏欢乐与资本家的邪恶世界,《漫长的婚约》中的爱情奇幻故事与战争、贪腐的军方,《天使爱美丽》中生梦的城市与围困的监牢……在这种对峙之中,热内特所想要发现追索的,或许便是这种“孩子真正的所在”。
它让我想起雨果总结的“美丑对照原则”——废墟中的鲜花,荒芜中的神圣感——孩童的纯真与世界的残酷必须永远抗拒永远对立,在这种愈发深刻的反差之间,热内特所希求的或许是一种净化与救赎,正如雨果所愿的那样:美战胜丑,丑向美转化。
最后,勇敢点,孩子,勇敢点!
夠geek,但敘事上沒有黑店成熟
又一部紅配綠 總感覺看過似的
我不是小孩子,你也不是大人。
7.8
|黑侯爵の十佳| 黑暗美童话
好诡异
what a perfect a perfect a perfect movie!
牛片一部。有故事又没有故事。
本来,看过《漫长的婚约》和《黑店狂想曲》之后,对热内有点失望有点厌倦了,决定最后看完《童梦失魂夜》,然后再不看他的片子了(貌似他也就没有别的片子了,除了那部不看也罢的《异形4》)。没想到,临末了又被热内给震住了...一贯的天马行空,一贯的油质画面,但故事非常之可爱,想象力非常之丰
又是梦,,
没有时间没有地点让皮埃尔热内就喜欢把故事寄托在这样的一种世界中。在和现实抽离的同时,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楚地看见自己。我乐了~
导演的又一次梦回童年~
1520+402+优酷
无可救药的怪异与无可救药的浪漫
始终对于热内提不起好感,华而不实,神经质而不诚恳。
美工和剧务太出彩了
更喜欢黑店. 迷儿城太黑了
热内总是能在末世荒凉颓败的氛围中描绘出一些怪人之间细腻温柔的感情,带着无可救药的浪漫情怀。
彼得很喜欢
个人感觉超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