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过《妙手仁心》的人一定对里面人物的规则意识印象深刻。无论公还是私,是讲求理性的工作还是感性的情感时,都会问:“问题在哪里呢?”再按照所出的位置来判断所负的责任,以责任评判应对与进退。如果在一己责任以外就释然,如果是自己的责任就该由自己担负起来,想出解决的办法。这种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专业化,极有利于责任范围内把工作做得完美。潜在的一个心理是:只做职责之内的事,担有限的责,尽量杜绝职责内犯错。曾荫权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2009年10月14日他在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泛民议员展示争取双普选的英文标语“Bow Tie Keep Your Election Promise”,曾荫权读着报告突然停下来喃喃自语:“标语的文法错了,单数动词应该有s。”实际是标语为祈使句,无需加s。作为一个正在宣读施政报告的特首,还是难以摆脱几十年公务员对细节的追求。想到曾荫权一再拖延民主进程,甚至公开表示不倾向在任内达成民主,这个金融风暴时运筹帷幄颇有功勋的资深官员想来是感到了超越“专业”的责任和压力,不如留给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吧。那么,作为一个公民的职责是什么呢?握着选票,把着香港社会的方向盘,要香港社会怎样走向哪里?正如所说,香港是个“行政吸纳政治”的地方,这套模式保证了过去港英政府的稳固统治,有行政没政治,政治的头脑在英国国会。的确制度很完备,港督走了,留下来的只是一架走了工程师的行政机器,机器要精密运转少不了维护,环境在变化少不了修补替换,香港怎么办?
港剧评分:85/100 我为什么爱港剧……理由之一便是少年时代的精神食粮大多来自港剧,是我“见识”的一部分,职业观更如是。工作多年后更是发现,那个职场依然只存在精神世界。
现在看九十年代的TVB剧能明显感到时代感,但是剧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竟不落后于现在。每个角色的台词恰到好处,简单又精彩。他们在感情处理上更是充满智慧,平淡真实,又潇洒动人。p.s.几个主角的关系设定上像极了老友记,连泡吧都是主要场景,真是喜欢。
喜欢里面的每一个人,喜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段故事,喜欢里面的配乐~~
我能与每一位喜爱「妙手仁心」的人成为朋友。
都是让人怀念到哭的演员。特别是陈慧珊和林保怡这一对!
很典型的港剧,很真实又很浪漫,喜欢里面的每个人,心目中的港剧经典~~
除了Gil和艾滋女、Joe和Helen的感情有点莫名,其他都堪称完美
补老剧。虽然如今看起来节奏慢了些,但是那些感情戏还是很美好,而且有那么多熟悉的脸,现在都不知道要到哪里找了。Henry和Annie果然就是需要被拯救的男人和圣母的配对呢。演得最好的绝对是张家辉啦!这片子放到现在,他和马浚伟绝对会变成CP的啊!
Annie Henry 我就是喜欢这种很ging的人 肿么办
超级好看!
经典剧,好看,演员演技在线
忽然想看吴启华遂又重看,喜欢Jackie和Paul,Jackie大方热情开朗阳光,Paul温良谦和,温暖感人的一对~原以为吴启华是儿时的菜,现在看还是不禁动了凡心
当时很喜欢的一部港剧,很怀念陈慧珊。
吴启华造就了我对男人的初步审美标准...
吴启华 蔡少芬
小时候看该局,就特别羡慕和向往都市精英的生活,早上施展自己的专业,晚上泡吧闲侃,人格独立,包容多样。现在工作后发现,妈的,从早到晚都是狗,早上上班狗,晚上单身狗,艹
过了这么多年再重温一遍,发现小时候崇拜的香港是精英社会的香港,中产那种理性,平和,洒脱,以及工作上的专业精神,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让人心向往之。Paul完全是编剧造出来的理想型代表。为何九十年代的港片职业剧出色,大概就是这些价值观让人着迷吧。
很喜欢蔡少芬。
少年时期就是被TVB包围!经典!
为paul雨中深情的眼神难忘。不得不说,昔日的tvb跟如今很大不同,一是情感的理性,二是人物价值观的多元。如今的tvb,动辄撕逼扇耳光,哪还有精英气质可言。林保怡的角色换到如今,要被骂死了渣男,可剧里一众人物都公私分明,对业务能力私人情感利落分开,女性角色也没有荡妇羞辱,更没有丝毫说教和讲道理 。那真是香港最好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