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浪花

正片

主演:Joyside,新裤子,挂在盒子上,沙子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汉语普通话 / 英语年份:2005

 剧照

北京浪花 剧照 NO.1北京浪花 剧照 NO.2北京浪花 剧照 NO.3北京浪花 剧照 NO.4北京浪花 剧照 NO.5北京浪花 剧照 NO.6北京浪花 剧照 NO.13北京浪花 剧照 NO.14

 长篇影评

 1 ) 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

中国地下音乐,玩黑金死金的鄙视玩朋克的,玩暗潮的鄙视玩朋克的,玩民谣的鄙视玩朋克的,小清新也鄙视玩朋克的。可朋克们却用行动向整个世界竖起了鄙视的中指! 过了十年之后,才发现,什么NSBM,什么维京战歌,什么实验噪音,什么屎尿屁碾,不过都是青春的荷尔蒙和腥臊的燥热。我们没有北欧基督教文化和“异教”文化的冲突;我们没有海洋文化乃至海盗文化;我们没有质优价廉的大麻和姑娘;我们也没有特罗马一样的B级片王国。不用赋予我们地下金属和朋克过多的文化上的意义。地下音乐能给予我的仅仅是从进入大学以来对于现场的回忆,对于无耳之音,暗夜妖娆的怀念,上千张打口盗版和国内厂牌发行CD,以及不舍得删去也不会去听的500个G的黑金属。不知道现在的地下极端音乐,较之过去黑金属遍地开花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只是公车上手机随便写写,和本片情节无关,也没有任何鄙视国内地下音乐的意思。

 2 ) 這裡有預告與製作特輯

 3 ) 是摇滚还是笑话

曾经因为一次特别偶然,当然我后来回忆起来的时候又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必然的机会,和这部片的导演George Lindt有过接触。那个是个外表温吞,内里激烈的男人。当我和他谈到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说:“这些个人都蛮好玩的。”我用了德语中“komisch"这个词,多多少少有些开玩笑的意味,他问我:“社会边缘人吗”我说:“也许。”他笑着没说话,后来我再想这一瞬间的时候,突然觉得饱含意味。我没有怀疑这个德国人拍片的热情,可是我对他这部片到底想要反映什么充满了疑惑。仅仅是因为缺乏了解而去了解,还是出于些别的什么,我不敢猜测,或者因为我根本不敢面对那个可能的猜测结果,这多多少少会有点挫伤我一向骄傲的自尊心与国家认同感。也许摇滚仅仅只是一个角度,而这个角度又恰好切合了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认知与评论需要,于是借助我们愤怒的摇滚青年们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何乐而不为呢。大家都特别容易愤怒,特别容易摇滚,当摇滚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得随时提防着它变成笑话。

 4 ) 一些个微末的结论

影片的中文名叫做北京浪花
其实有些文艺得不搭界
Bubble应该是"气泡水泡"的意思
我不懂为什么一个德国人要来拍这样的电影儿
而且通片充满了怨念和悲观的情绪
可见该德国人拍了一圈帝都摇滚
最后都觉得这其中一切的理想都是泡泡
终究会幻灭掉

Joyside以前不待见
现在更觉得边远就是个废物
他在里边说:I just wanna sing ,drink and f**k
边儿上的傻妞还跟着一个劲儿笑
或许他觉得这就是范儿这样活着很牛逼
可这样的生活态度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玩个鸟朋克

挂盒的现场实在很没劲
王悦的声音也远没有她们所期望的那么强悍
贝司的伊丽娜实诚得让人心酸
可她虽说也和边远一样借钱度日却至少还是准备要还的样子
李扬帆挺好玩
逛了一圈儿超市买了一瓶水然后回屋弹弹沧海一声笑
沈静让人眼前一亮
因为她不缺吃不缺穿家里供着玩乐队
所以她很积极很明朗

沙子让人有些失望
刘冬虹和贺文进老大不小了
却依旧活在自己的幻想中
依旧看不开
他们把一切都归咎于社会
却没从自己身上想想
你们整天惦记着搞姑娘
那么多年都怎么始终是蔫儿炮一个炸不响呢

新裤子的音乐一直都稳中有进
但是他们光荣地解决了中国摇滚人最基本的自给问题
所以他们越玩儿越High
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杭盖的伊立奇明显是阔少了
晃荡了一大圈
最后带着摄影去吃西贝莜面村

关于影片中出现的很多底层画面
地铁口发名片的、卖兔子的、卖葫芦丝的、晚上歌厅里卖唱的
我觉得这些人很好
都在竭尽所能地赚钱养活自己

结论:
1.在中国这样特别的音乐环境中
别指望随随便便就能靠音乐来赚钱

2.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修养
先养活自己,有了钱再来玩音乐

3.边远在CD店里说“Nothing good”宿姐儿跟着说“Bullshit”
莫大的自嘲哦
其实你们该好好想想
怎么才能做出好的东西
抱怨没用
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会成长

 5 ) beijing bubbles

《北京浪花》是由两名德国导演George Lindt与Susanne Messmer)从2004年起历时两年拍摄的描述北京地下摇滚乐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同时也是一部纪录21世纪初期的中国首都经济与文化高速发展的影像作品这部纪录片在德国制片,所以片中所有的乐手都尽量用英语讲,封面是joyside的主唱边远和他女朋友, 新裤子、joyside、 hanging on the box、 sha zi 、 T9五只北京乐队,以前在通俗歌曲杂志上曾看到他们,在北京也小有名气,都出过碟,其中非常喜欢沙子,去年迷笛的时候看了他的演出,精湛的技术和深厚的唱功让我印象深刻,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他们在北京的乐队生活,真实而狂放不羁,表现出他们对这个社会、 他们身边的人群的不同的看法,看似平凡无奇的话中实则隐含的深意,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但好像又总是格格不入。但这些都是真实的,片中没有半点的虚伪和修饰,将他们的生活和展现给我们,包括北京。这部片子很好的记录和表现除了北京地下摇滚,让我们更透彻的了解了关于音乐带给人们的影响,对待音乐的态度和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憧憬。

 6 ) 如果这不是你要的摇滚,那你要的是什么

其实越来越不愿意说摇滚这个词,自己觉得装,也怕一旦说了就像是自己给自己贴了标签,本来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没有谁想的那么复杂。
但对于中国的孩子们,反正我是这样,从初中或者高中开始接触摇滚开始,接触外国摇滚开始,都是抱着一种新奇的,叛逆的,想要显示与众不同的心理,毕竟我们国家缺少这个,或者说根本没有这个的历史与传统,在当时我们年轻的心里面,这就代表了牛逼,代表了青春,代表了我们不想与这个世界为伍的心态。
但慢慢地,成熟的热爱摇滚的人开始长大,这成熟来自年龄,也来自心理,我相信如果你是真的喜欢摇滚,或者说如果你是真的想要保持自我的一种发展方式,你会慢慢在摇滚这条路上长大,发生一些改变,但心理还是一样的。
所以我看北京浪花,其实是很实在的,并没有很多人说的那样糟,我不知道豆瓣上的有些人是用什么样的视角和心理在看,因为对于所谓的批评导演拍的差,执着于某些著名运动,放大中国乐队的文化水平差等等,我都是不能接受的。这只是一个纪录片,我认为他都不能算一个电影,他只不过是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北京乐队,真真实实地展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音乐态度。
不管是边远他们住的肮脏的小房子,刘东虹北京特色的英语,还有挂在盒子上的某些言论,我都觉得无所谓,玩摇滚的人本来就是有些装逼的,在中国,在北京,他们本来就与众不同,与世隔绝,唱着很多人听不懂的东西。摇滚是一种很宽容的精神,你得接受他们不同的想法,你得接受他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不是你想出的某个样子。
反过来说,像片子里的很多东西,包括那几个乐队,里面的几个乐手,他们住的房子,唱的歌,和家里人的关系,还有他们说的支离破碎缺乏完整性的话,我都深深觉得,是的,就是这个样子,摇滚就是有这样的一面,现在的中国地下摇滚,也一如既住的保持着这个状态。
看完我也还是感动的,不管你是不是觉得他们傻逼,还是有人会坚持这种东西。虽然他们还是一样贫穷,却很执着。

 短评

剧情介绍的文字描述与片子本身完全相反。第一,据说历时两年,但是他们到底拍了多少素材,有多少时间真正和乐队生活在一起。第二,据说深入了生活,但是我在片中只看到大段支离破碎的采访和零星的生活片段,这叫哪门子深入。第三,强调没有加工和虚构,客气的说,导演的刻意经营再明显不过了,别以为喜欢摇滚的年轻人看点爆料就够了,不要来这儿拿所谓的纪录片唬人。

6分钟前
  • 大傅
  • 很差

边远真丑 沈静真逗 老刘的娘真好 庞宽他爹真帅 原来的杭盖也真可爱 就是老几位这英语实在是。。。。

8分钟前
  • 马外外,
  • 还行

假惺惺的作秀式中国摇滚和打着爱摇滚乐的旗号做梦都想和摇滚乐手上床的姑娘 无奈

12分钟前
  • 酸奶阿姨
  • 还行

他们居然在说英语!太奇怪了太奇怪了太奇怪了

16分钟前
  • 饕餮狐狸 可你别怕啊我比你更傻
  • 较差

我讨厌这个外国人

20分钟前
  • 渔夫之宝
  • 推荐

还是不错的,素材组织得很好。

21分钟前
  • mongolialong
  • 推荐

中国

24分钟前
  • Sad Lucy
  • 力荐

像回了趟北京

25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边远真丑。他女朋友更丑

30分钟前
  • y
  • 较差

其实讲述的是蛮浅的东西,但我收获了片子之外的一些感受.

33分钟前
  • Kurt Curtis
  • 推荐

选的乐队是刻意的么,既不代表中国摇滚的最高水准,又清高得要命

37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朵朵浪花,都是奇葩。

39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一般,摄影还行。内容倒有一定价值,庞宽也太年轻了,他爸说话声音和他一模一样。

41分钟前
  • 蓝色奇多
  • 还行

很真实。

45分钟前
  • fatso
  • 推荐

真实,虽然角度很普通(老外嘛),也有点猎奇,但是最起码它是真实的

48分钟前
  • RD
  • 推荐

他们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看法有点偏激,他们的日子纯混且猥琐,我已经有些不能理解and苟同了,我操因为我老了!。。。。。。

50分钟前
  • 婚礼歌手
  • 推荐

大家都在吐槽边远的丑和哥几个的散装英文 但我还是想打五星拉拉分 挺牛逼的 新裤子走起来了 joyside重组了 片子里的老北京挺生活化的 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 这帮年轻人反叛 颓废 在阴暗的酒吧爆发出能量 比我们现在的生活真实多了

51分钟前
  • R
  • 力荐

看的我很郁闷

54分钟前
  • 不会武功的女侠
  • 力荐

除了真实没有其他技术性可言

56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推荐

更多是以摇滚乐为引子,展现了那个时候的北京。像边远这种,穷困潦倒的音乐人为了音乐梦想在北京死磕的故事,只能发生在那个时段。我们有多久没有听过类似这样的故事了?树村、圆明园画家村,每个讲摇滚乐、民谣、当代艺术的书或者电影都要说到这个主题,导致那段时期已经被神化了,神化的原因是之后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那段时期。现在没有正在经历这些的穷酸音乐人吗?他们都在哪呢?你看向这些年的新乐队,他们身上并没有这种故事。这个社会在走向精致,音乐也在走向精致,人们不再愿意怀抱苦难,于是那些灰头土脸的岁月,就成了往日才有的荣光。

58分钟前
  • 精神少女王绥👧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