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克托是一名精神病医生。每天面对神经质,神经官能症,精神病患者。作为医生掌握各种心理工具,熟悉各种人格模式,但具有讽刺意味是,赫克托却无法知晓什么是幸福?如何找到幸福?心灵的地图既是一场旅行寻访也是一次心路历程。自我意识是建立在认知功能和防御机制之上的。童年的模式带到成年的生活,一次次重复同样的模式。人格正是使我们远离本性,失去感受内心力量的阻碍。赫克托每一次的记录都是认知的提升和防御的突破。当感受到本性,活出真我时,实现了真正的蜕变。极地之光,存在之光,智慧之光照进了现实。抛弃那些让人自私自利活下去的理由,直面生活,勇敢去爱,这就是幸福。这样的幸福就在当下,寻找的途径就在于不断超越人格,索取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今天无意中搜到这部电影,然后认真看完了它。好久没有认真看过电影了,这部电影不说制作的有多好,内容有多充实,但是我确实从这里面明白了很多…… 幸福是什么?幸福如何得到?你幸福吗?这些无伤大雅的问题可能真的不好回答。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Simon和前女友去听教授讲课的那个片段,教授所说的话是我觉得这部影片真正的核心所在。你是否还能清楚的回忆起孩童时代的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眼睛里充满了希望,如此的美好。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个世界得到的越来越多,可成人们的幸福度却越来越低。人们要追求的不是幸福的过程,而是幸福本身。Simon去非洲的时候,曾经的老友变为一名同志,他说幸福就是有人爱真实的自己。对呀,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穿了太多层衣服,尽管身心疲惫却还是不脱下累赘,那么你是否能保证那个现在爱你的人在你卸下虚伪的面具之后还能义无反顾的爱你接受你吗?对于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我可能都没办法想通,但,做真正的自己吧,爱生活,爱家人,爱工作!
你幸福吗?快乐吗?开心吗?这个题材貌似是源源不断的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而被津津乐道。不知道评分低是什么原因,但是我觉得影片始终都贯穿着主旨是很不简单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为了回归这个问题:Are u happy?到最后,其实还是一个开放性回答。那到底什么是幸福快乐,我看完以后觉得应该是正视自己内心的想法,勇敢做自己,否则最终会爆发会崩溃,而幸福也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的人意义也不尽相同,就跟大师认可的那样:每个人都要权利去幸福。
有了白日梦想家,这个就显得鸡肋了
也就是看裴淳华去了,还是挺有趣的
2016-11-05 @HPC with Bob, Bill, Dee, Lia, Sunny, Marina, Silesa.
UK CCAV 版“你幸福吗?”,老外眼中的中国美女真是另类。
simon也是一年年走上了憨傻小老头的不归路
没有西蒙佩吉式的搞笑,也的确很好笑。“我不是你的幻想,我有血有肉就站在这里。”
有一个地方不太懂,为什么片中贵国不管什么荒郊野地乡亲村民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毫无口音的标准英文?
英版“白日梦想家”,里面那个中国女孩真像木兰,四星全给佩吉和裴淳华(谁给她起的中文名字。。。)
很喜欢片头那段。
最后那个小男孩终于长大了。这种容易俗套的话题拍成这样还蛮好看的。pike美哭!!!我也想嫁给她!!!
有时幸福是不知道全部真相
在伦敦一区有物业的我大概只认识女王陛下,住在寸土寸钻的伦敦,而且还是千禧桥和塔桥之间的泰晤士河畔,居然to-do list里面有一个“坐一回头等舱”的待办“愿望”,是在开篇就提醒我这是英国喜剧吗?
哪怕绕一圈地球回到原点 世界也已经大不相同
看到赫克托在上海的一段,心里五味杂陈。一个物化的中国让人感到羞耻。祝福中国在强大的同时能够塑造全新的国家形象,祝愿中华复兴能够带来全新的繁盛和中国式的文明。
西蒙演的很好!电影虽然鸡汤又脱离现实,但做到了一部电影该做的事儿
yy的真开心……
灌几杯鸡汤记几句金句,幸福这么容易找到吗?有点白日冒险家的路子,但扯得太多。反倒是happiness = a penis的梗更像是答案,因为对不少人来说就是这样的...5/10.
竟然很不错。如果把生活的真相分为5个层级,至少它可以在触及别人的3、4层级的时候没有用他们认知惯性中的1、2层级去粉饰那些(当然,让雷诺那里还是错了)。直白点说(别人的3、4层级),算乳滑吗?那乳得太好了啊。另外,鸡汤的就一定不好吗?
怪怪上海, 兇險非洲, 太定型了, 在家千日好, 香江最好...
人的記憶是一個倉庫,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經歷的恐怖,厄運,其次纔是幸福的時刻。人比我們自己理解的脆弱,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加需要愛。赫克托在地球轉一圈,知道幸福就是接受生活,然後去愛自己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