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十年前提起连姆尼森,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的就是《辛德勒名单》里的那个悲天悯人的商人大叔,如今再提起他来,恐怕很多人想起的就是那个海陆空全交通工具制霸的“超级老爹”了。从2008年的《飓风营救》开始,连姆尼森就在不知不觉中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飓风营救》、《飓风营救2》、《飓风营救3》、《空中营救》、《通勤营救》,虽然故事不是一个体系的,但连姆尼森在这些片子中仿佛是柯南附体,走哪儿哪儿出事,然后老爷子哐哐一顿拳脚,别管你是跨国黑帮还是恐怖分子,统统都得歇菜。
虽然每一次打的都很精彩,但六十多岁的连姆尼森老这么演把自己也给演成了一个观众心目中的“打星”,对于我来说,这个刻板印象就很严重。前不久,由他主演的《冷血追击》上映,听这带劲的片名加上预告片里呈现出的内容,我以为这又是一次快意恩仇式的爽片,结果今天看完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在他以往的电影中,虽然杀人不少,但主题还是“营救”,而这一次老人家终于不用在救谁了,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但这“复仇”的手法,却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在曾经的那些电影中,连姆尼森扮演的角色通常都有着军方或者警察的背景经历,因而处理起坏人来手法凌厉,但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的考科斯曼却是一个老老实实的铲雪工人,因而杀起人来的手法十分笨拙,还没等把对方杀了自己先累趴下了,而且处理起尸体来也挺有趣,当他第一次那样处理尸体时,我觉得很有新意,后来第二次第三次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我以为这是他的个人风格,但没过多久他便告诉我们这些观众,这些其实都是他从小说里看到的,好不好使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如果你想要在这部电影中看到连姆尼森像以往那样大施拳脚,那你很可能会失望,因为这里面动作的成分其实并不多,占了很大比重的却是黑色幽默。最明显的一个点就是每当这部电影中死人的时候,屏幕都会紧跟着一黑,然后打出死掉的这个人的姓名和绰号,是白人黑帮就再加个十字架的图案,是印第安人黑帮就在加个印第安图腾,仿佛是强迫症一般的列出整部电影中的死亡人员名单,甚至连打个酱油的学校门卫都给人安排上了。
这部电影可以说有着相当多的恶趣味,比如白人黑帮中的某位小弟,他在被杀之后,镜头对准了一张飘落下来的20美元,那张美元上有一个弹孔,而看过的人都知道那意味着这位小弟的某个部位被不幸击中;比如给一只小狗拉屎的现场做了个特写镜头;比如某位黑帮大叔粉嫩嫩的手机壳;比如被要求讲“睡前故事”的时候,连姆尼森给人家孩子读完了一整本的扬雪车使用说明书;比如我们都觉得某人奇迹般的活下来的时候下一秒他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手法死亡等等,虽然这些“搞笑点”设置的有些过于刻意,但仍让我在观看的时候忍俊不禁。
不但如此,这部电影中还拐弯抹角的讽刺了一些社会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就是片中印第安黑帮们想入住滑雪场的酒店时,却被酒店方以没有提前预约而拒绝,按照我们以往的印象,这时候黑帮们要么会掏出钱来砸晕酒店前台,要么会掏出枪来吓晕酒店前台,但片中的黑帮却用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领头的那位大哥直接跟酒店前台说:“我跟你说,我听到的是你让我和我的朋友们滚回印第安保护区去,你知不知道,我能把这条写在点评网站上”,话音一落,吓得酒店前台赶紧给他们办了入住,而且还讨好的送上了滑雪票。这短短一个片段,把种族歧视、点评网站绑架商家等好几个问题同时黑了一遍,手段真是高明。
而且片中对美国警察的处境也黑了一把,片中的女警是个一心想要好好工作的主儿,但她在一出场就被自己的老油条同事给教育了一番,说我们这是滑雪胜地,人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滑雪抽大麻嗨翻天的,你要是因为抓在大街上抽大麻的就会影响我们这里的经济,你负得起这个责任么?然后又是各种美国执法部门间的推诿扯皮以及对职场性骚扰的暗示等等,到最后,这个一心想要办好事办大事的女警啥作用都没起,连个孩子都没拦住。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讲的就是三位父亲之间的对决,但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全程都在非常严肃的“搞笑”,每个角色都是很酷很冷静风格的,但一个个做出的事却相当的不酷不冷静,这种反差式的搞笑感非常有意思,适合在无事的夜晚拿来消解无聊。
另外,如果你是一个没怎么见过大雪的南方孩子,这部电影也可以让你见到科罗拉多州比车还高的超级积雪,以及大雪过后的美丽风景,而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也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做黑帮,不然大叔和大雪都饶不了你,整个儿都给你扬喽。
首先,这是一部喜剧片,虽然是荒诞黑色喜剧,但依然主要是一部喜剧,并不是类似Taken那种纯粹的动作电影。事实上,本片除了拿枪崩人和简单的挥挥拳头外,基本没什么动作戏。但依然因为影片的黑色幽默感而值得一看。
本片最容易令人引起联想的是那部《Fargo》,几乎是一个套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发生一宗命案,最终滚雪球式的引发出很多荒唐命案。。。坏人狠毒但愚蠢,然后还有一个女警探跟着掺和。只不过,本片里的女警探几乎就是摆设,没起到什么作用,主要还是Liam Neeson出演的铲雪大叔为核心,在铲雪的同时,有意无意地也铲除了当地诸多恶霸。
有趣的是,片中每死一个人,都会出现一个RIP的黑屏,上面写有这个角色的名字和他在江湖上混的外号。然后整部电影就这样不断出现黑屏,死的人不计其数,最终居然营造出喜剧效果,到最后人们再看到这个黑屏都忍不住笑出来。
Liam Neeson的角色已经很努力在装酷,是片中唯一没啥笑点的角色,但他所处的环境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两个黑帮组织都有很多看着十分凶神恶煞但私下却是小粉红的搞笑角色。片中女性角色不多,但每个都比男人更“男人”。
暴力场景非常频繁,让人充分感受到这个荒蛮的环境,人命贱如草。然而片中一个小男孩与铲雪大叔短暂相处就产生的亲情是这部冰天雪地中唯一温暖的存在。因为是复仇电影,三观肯定不在线,但却也道出了生活的讽刺性。
对于还没有去过大雪山的人来说,每次看这种在冰雪小镇取景的电影,都会感到很震撼。尤其在影片的最后,铲雪车在领头开辟道路,迎面撞来了乘滑雪散飞翔的印第安人,被车子卷了进去,散成满天雪花。从剧情上看,印第安人已经飞行了一天,这是他的结局。黑色幽默从片头贯穿到片尾,所以和原版《失踪顺序》相比,这个更像一部黑色暴力美学电影。
【以下涉及剧透】
电影中的老父亲为了追查儿子死亡的真相,一层层找出害死儿子的涉案人员,并先拳拳到肉的招呼了他们,再将他们抛尸大峡谷。最后查出了幕后boss,却选择雇人杀凶,这里可能是影片的一点bug。在查案的过程中,全程打酱油的警察为我们展现了小镇的风土人情,老父亲与妻子之间的感情破裂为冰雪天再添些寒冷,无意中引发的帮派斗争增加了影片的笑料。所以整部篇子在暴力、温情、悲伤、搞笑中回旋,冷峻的美国小镇配上缓缓的音乐,是一个视听享受。
在复仇的过程中,老父亲也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杀人凶手的可爱儿子,和印第安贩毒团的老大。小可爱是他在痛失爱子、妻子离家后,第一次体会到还有人需要他,喜欢他。印第安毒贩老大与老父亲经历相似,联手干掉了杀人凶手后,两位已过半百的老人在一起,笑了,他们笑什么,可能等我年纪大了也能明白吧。
应该是翻拍2014年的挪威电影《In.Order.of.Disappearance》的,觉得还是挪威版的好看,看见连姆总有一种出戏感。挪威版的悬疑感更强,剧情节奏控制得自然,台词也更精炼,男主全程表情冷酷,淡定和果断,人狠话不多的形象深刻,背景音乐与情节的发展结合的非常完美,文艺感更强,表演更加自然和抽象,不愧被冠以挪威最佳悬疑电影。这版的商业性比较强,更多好莱坞商业动作电影元素夹杂在里面。两部拍摄的雪山和雪景都非常美,铲雪车铲雪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
连姆·尼森,这个身高1.93的爱尔兰老男人,在50岁之前用儒雅刮起了一阵绅士风,摇曳了无数人的魂。在《辛德勒名单》中,他有一眼勾魂的魅力,一个又一个女人流连于他的温柔,备胎都当的心甘情愿,只愿与他春宵一刻。
50岁之后, 连姆·尼森突然被激发出另一种潜能,体内的爱尔兰热血开始激荡。打开了任督二脉的连姆·尼森在《飓风营救》(Taken)里为营救女儿大杀四方。影迷恍然大悟,原来看连姆·尼森揍人也如此爽快。随后一连出了两部续集,三部影片在全球刮起中年大叔狂潮,一共拿下惊人的9亿美元票房。整个系列,为了营救亲人,大叔在片中手起刀落共击杀了200多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见神杀神遇佛斩佛。
随后,连姆大叔又先后在《空中营救》、《通勤营救 》、《天龙特攻队》等动作片里完成了“海陆空”全天候救援,把中年男人的荷尔蒙燃烧到了极致。
一年没有揍人的连姆大叔最近在新片《冷血追击》(Cold Pursuit)中再度亮相。
影迷一看简介,为子报仇,黑帮杀戮,雪地枪战,估摸着一定是连姆大叔又开发了新的凑人方式和场所,而且洁净的白雪和鲜红的热血一定蛮般配。影迷们和胖哥怀着同样的观影期待迅速入坑,结果看了一半发现导演不按套路出牌,当头棒喝之后一阵眩晕,发现连姆大叔原来还能演暴力黑色幽默啊。
《冷血追击》其实改编自挪威导演汉斯·皮特·莫郎的另一部电影《失踪顺序》。
影片特有的北欧暴力和地域文化,以及影片中不时杀出的黑色幽默令人记忆犹新。但影片极为小众,观看过的人不算多,这为《冷血追击》留下了一定的观影空间。《冷血追击》从风格到故事几乎就是《失踪顺序》的美国落地版。把地域空间搬到了美国的冰雪小镇,男主角换成连姆大叔,核心的黑帮火并,城市利用毒品侵蚀小镇等元素背景直接嫁接使用,让北欧暴力美学在好莱坞开出了异样的花朵。
平心而论,出自同一个导演,且故事分割高度类似的作品,《冷血追击》比《失踪顺序》显得更加工整,处处带着好莱坞修建过的痕迹,但同时也失去了《失踪顺序》那种粗糙的凛冽感。影迷们各求所需,两部影片选择观看其一,都可获得不俗的“反类型”体验。《冷血追击》中,连姆大叔饰演一名平凡的扫雪车司机尼尔斯·考克斯曼。才获得小镇年度人物奖,却意外得知儿子因为吸毒过量死去。
人生大起大落,中年丧子,让他的家分崩离析,人生触底的他差点在家中选择饮弹自尽时,突然得知儿子的死原来有蹊跷。他顺藤摸瓜,希望一步步抓到幕后黑手,报仇雪恨。
按着这个套路,《飓风营救》的戏码看似就要压不住火,可导演偏偏剑走边锋,不断打破叙事套路,让偶然性反转取代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膨胀。靠着自己“干净”的身份,无害的外貌,考克斯曼不太好看地击杀多名小毒贩,但离黑帮头目却“咫尺天涯”,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却永远也够不到对方。但毒贩的相继失踪却引发了“维京帮”头目的猜疑,觉得是多年宿敌印第安帮派在宣战。
于是维京帮以杀死印第安帮派头目儿子作为警告。这一挑衅撕毁了两个帮派多年的“和平协议”。印第安帮派头目决定“以牙还牙”,势必要杀死对方头目的儿子报仇雪恨。
无名小辈考克斯曼就这样引发了当地两个黑帮毒品组织的世纪火并。高潮时刻,双方混战,考克斯曼上演了精彩的“黄雀在后”,一连串的偶然推进故事,把结局引向了令人瞠目结舌又捧腹爆笑的惊喜结尾。
按照影片的发展模式,主角考克斯曼在后半段其实渐渐隐退“幕后”,两位性格特征强烈的黑帮大佬浮出水面。一个看似强硬,实则懦弱无厘头,遇事犹豫不决,有时候还比不上自己印第安裔的前妻;
另一边却是实打实的老派硬汉,看上去被时代抛弃,在现代环境中格格不入,但印第安人的果断作风又让人物充满了独特魅力。三对父子关系还发生了奇妙的重合,考克斯曼绑架了维京帮老大的小儿子,最后还和印第安帮老大惺惺相惜。
人物之间关系发生着让人无法预料的化学反应,故事在反转中“横冲直撞”,这种反套路的叙事方法的确让人惊喜连连。另外,《冷血追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暴力中不断插入的喜剧元素。比如维京帮老大身为毒贩,却给自己的小儿子制定了严苛的营养餐,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比毒品还丧尽人性。自己崇尚暴力,而儿子却温文尔雅,喜欢大师古典乐曲,把暴力看作儿戏和冲动的表现。
影片甚至对美国式的“政治正确”进行了调侃。一群印第安黑帮去到酒店,不靠暴力,不洒美金,不骂脏口,仅仅凭借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威胁大堂经理要在网络上“写差评”就获得了VIP入住的资格。
这类角色与行为的“反差”笑料充斥全片,很好的缓和了影片的节奏氛围,同时丰富了人物性格层次,将北欧式的黑色幽默融入到了美国语境之中。看片之前,抛弃自己的固定类型成见。看片时,保持着接纳一切的“放空感”,相信你能从中获得新奇的观影体验。
完成了“海陆空”营救的连姆大叔也算跳出了既有的类型舒适区,让我们看到了他冷幽默的一面,中年动作明星的转型,难道就要从这部北欧剧情片开启“融冰”之旅了吗?我们拭目以待吧!
『冷血追击』
翻拍自挪威佳片《失踪顺序》,
营救专业户连姆·尼森大叔此番扛起为儿复仇重任,
影片节奏总体比较温吞缺乏爆点,
前半部分熟悉的套路平平无奇,
后半部分一群严肃的角色突然飙上“喜剧”的大道让看点多了些,
结合影片冰天雪地的环境,
真是一段猝不及防的“冷笑话”。
【6分】
这已经算是Liam Neeson意料之外的作品了吧?全片充满了黑色幽默,我居然看到了一丢丢《杀死比尔》和《猎杀风河谷》的影子。
后半段渐入佳境,有点收不住了,最后的结尾随意了点
很出色的翻拍片,好莱坞化的同时没有丢掉原版的风格气质,节奏和剪辑都比原版好出很多,非常值得一看,有点担心大陆上映又要大幅删减。
连姆大叔也救不了本片的无聊
黑帮老大看腻了《飓风营救》《空中营救》《通勤营救》,为了防止连姆·尼森再拍一部《冷血营救》所以一开头就派人把他儿子杀了。既然儿子被杀了,就不再是救老婆孩子的故事,也不再是老掉牙的硬汉孤身一人单挑整个帮派。而是老大爷哭诉无门、想要自杀之时,竟然阴差阳错之下导致两个帮派自相残杀,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一方疑心太重,另一方绝不和解,不争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一方过于自大,另一方不只是心疼儿子,更是把儿子的死当成合理反击的借口,让男主有了可乘之机。本以为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恶战,没想到还没怎么动手就完成了复仇,而且还为民除害立了功,不费吹灰之力粉碎两大黑帮。有时候运气比动手好使多了。
6.0/10 分。翻拍自挪威的《失踪顺序》。2个月前看的原版,如今大大的失望。基本上都是照搬原版的,但完全没有原版的那种北欧的冷峻气质。从画面到音乐,都比较粗糙。室内设计更是差太远了。原版的配角,每一个都很有特色,翻拍的差一截,特别反派BOSS,原版的太有特色了。。。总的来说,除了连姆·尼森比较符合人物气质外,本次翻拍比较粗糙,只能说勉强凑合,唯一稍微出彩的,是那个20美元的笑话。。。更黑色幽默的是,导演是同一个人。。。
意外好看,今年第二个惊喜。冷峻收敛黑色幽默的风格跟《Wind River》如出一辙,笑点与利落交错。然后反派角色塑造很好!可贵!而且因为 R 级外加 Liam Neeson 受众群体都是中老年妇男妇女所以观影体验超棒,既没有看阖家片时候的屁孩又没有漫威片的 rap 团,更没有国产片的电影院当自家疯狂解释显摆和玩手机团,整场连爆米花声都没有,大家该笑笑该静静,观影体验可以排前五了。
没想到是个爽片哈哈哈哈笑点有如John Wick深得我心当然还不够贱冷也冷不过Fargo但还是看得挺开心挺爽的【另不知道Liam Neeson上周的丑闻对这片票房影响如何…片方上周可能在哭…】
导演可真好玩,自我翻拍还找来连姆尼森,恶趣味玩得更顺畅了,比《失踪顺序》好看很多啊,这片能在国内上映好好宣传下,票房一两亿起···
连姆尼森:飞机火车地铁各种交通工具都试过了,我不知道还有啥?导演:你开过铲雪车吗?尼森:好吧~我每次都是救儿子女儿,这次一上来就玩没了还怎么救?导演:你试过救别人的儿子吗,我们这次安排你救的是你仇人的儿子。尼森:呃,可以试试~但是为什么最后弄成了个黑帮片啊?导演:其实本来就是个黑帮仇杀片,为了您出演我们给加的戏~
当黑帮老大找一个不是同性恋的手下很重要
7分左右吧 感觉还不错的一部片子……但是前面节奏略慢……里面每挂一个drug dealer就出现一个带名字的黑幕到后面莫名点燃观众笑点……尤其最后一个滑翔伞的……看前面本以为是个复仇杀戮片…看后面成了黑色幽默喜剧
超喜欢啊,fargo式案件,昆丁式人物,脱口秀(政)式(治)社(不)会(正)嘲(确)讽梗,每个笑点都是日常槽点,小dark twist超密集。
有点黑色小幽默,但没多少意思,基本没怎么打。
7分,有点意外小惊喜。前面是连姆·尼森为儿子复仇,以为又是超级老爸冷血灭黑帮那种套路动作片。结果,后面突然就变成黑色幽默了,各种卖梗与搞笑,片子也突然就好玩了,虽然大决战有点随意,但是,还是蛮有趣的一个电影。连姆·尼森也算是打破个人角色框架了。以及,黑帮为啥每个人都要有个外号,确实是个谜。
一部适合午夜场的电影(看午夜场的由衷感叹..),顺序杀人的墓碑和荒芜的冰天雪地的另类感掩盖了故事重复的单调(让人感兴趣的只有铲雪车和冰瀑),如果用它寻找孤独的人的共鸣或治愈失眠倒是不错的选择...
这部片实在有意思,提前看了完整版真好,连姆大叔不在营救,中老年丧子老无所依化身愤怒老爹外冷内热为子复仇,连消带打痛杀毒贩,铁丝网裹尸one by one 扔下冰河瀑布不用挖肠剖肚也不会涨尸,电影要捎带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昆汀八恶人又有科恩兄弟的影子,豆瓣条目电影类型里确定不加上喜剧吗哈哈哈
中国的观众大家好,我是🇮🇪利亚姆🇮🇪,这次我又在替孩子报仇。
Liam的再一部复仇故事,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热血沸腾。幽默有的subtle有的in your face,尤其是那个毒贩头头Viking,完全是个嬉皮士毒贩哈哈。还有印第安毒贩打种族牌订酒店也是醉了。缺点是节奏比较慢,有很多角色完全没有意义。切掉那些没必要的支线光留下主体可能反而更好看。最后再说一句:本片把唯一出现的亚洲人,一个曾经在“按摩吧”工作的女人,描述成一个无情无义的年轻拜金女,和老年白人毒贩恋奸情热到在他坟头吐痰只用了一天哈哈,真实到令人牙疼。坐等Constance Wu之类只date白人的亚洲女发文抨击说本片种族歧视哈哈哈哈。
“影片根据2014年挪威电影《失踪顺序》改编,讲述了……”嗯??《失踪顺序》不也是这个导演拍的吗?我改编我自己?(其实是重拍,至于为什么重拍……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