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

HD中字

主演:Auður,Drauma,Bachmann,Þorsteinn,Bachmann,Kristín,Davíðsdóttir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火山 剧照 NO.1火山 剧照 NO.2火山 剧照 NO.3火山 剧照 NO.4火山 剧照 NO.5火山 剧照 NO.6火山 剧照 NO.13火山 剧照 NO.14火山 剧照 NO.15火山 剧照 NO.16火山 剧照 NO.17火山 剧照 NO.18火山 剧照 NO.19火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火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Hannes is an old man who has grown apart from his children. Recently retired when his wife gets ill he tries to reconcile with them and to atone for his cold demeanor in the past.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洞庭情缘生活启示录养育奎托斯午夜2021玻璃城堡刺客故事女神捕之现形第一次真难

 长篇影评

 1 ) 火口的两人

他们就像一对结伴而行的荒原狼,明白人类无论怎样努力、奋斗,都无法彻底明白宇宙洪荒的奥秘。于是,他们更加勇敢地靠近着火山,再近一点,再近一点,读你千遍都不厌倦。简单纯粹如这两人,才有资格进入潘神的迷宫,去探索火山的曼妙与暴烈。

时间仿佛凝滞在如梦似幻的火山炙热之中,残酷里生出袅袅诗意。 想起了黑塞的《悉达多》:“当人单纯、觉醒,不疑专注地穿行于人间,世间何其隽美又妩媚。”

想起了梦蝶先生的《四句偈》:“一只萤火虫/将世界从黑海里捞起/只要眼前有萤火虫半只/我你就没有痛哭和自缢的权利。" 迷失在恢宏的自然影像之下,我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被他们的爱情感动到哭,而是被他们专注地沉溺于所爱之物的状态打动了。 当然,这个故事里的爱情浪漫、美好而真挚。想起了电影《峠,最后的武士》里,香川京子扮演的老母亲对女儿松隆子说:爱情,并非两个人互相看着对方,而是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看去。

他们之间就是这样的爱情。

被火山吞没的他们,虽然近在咫尺,依然是各自独自赴死。所以,浪漫的死法是其他人加上去的。

所以,梦蝶先生在诗里说:我选择最后一人成究竟觉。

 2 ) Love Never Dies

感触良多,回忆良多。玻璃窗上倒映着夜景与火山,小小的教室里人们共同注视着荧幕,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观影空间。再媒介化,记录着记录,人与火山共同成为主角。影片旁白反复提及,在火山面前,在地球以万年为单位的演化进程中,人类实在是太渺小,就像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中所言,“那些将军和帝王,那些成败和荣辱,那些血流成河,那些霸业和辉煌,不过只发生在这个点上的一部分地区,转瞬即逝。”我们故作姿态,我们自以为很重要,我们自欺欺人地认定人类在宇宙中的特权地位,这一切都被这个白光中的小点推翻了。火山之下,时间之中,人如蝼蚁。但这绝不是火山挚恋所要传达的。如果宇宙终将在热寂中毁灭,爱还值得么?我想是值得的。这部影片表现的爱实在太真挚,足以将在火山面前,在时间面前渺小如蝼蚁的人类,拔到一个超越时间的维度,狂野的、奇谲的、绝美的、张扬的、危险的、深刻的,转瞬即逝又永恒的爱,纵使老生常谈。“挚恋”蕴含着太多的层次,是两个火山迷间的惺惺相惜,是对自然未知与危险的深深着迷,是不甘日俗绽放生命的热烈渴望,是对人类的深沉关怀......

下面是一些relate自身,一定要趁着表达欲旺盛赶紧写下来,您可以左上角退出了。

曾经也梦想做一个地质学家,大概是受到八点档cctv九纪录片的影响。小学到中学,每晚的电视时间是属于那些壮美与震撼的。《宇宙时空之旅》《太阳系的奇迹》《混沌与虚无》......还能回想起一些纪录片的名字,它们给了我仰望星空的习惯与丈量世界的梦想。星空带来的是难以形容的奇异之感,人类几千年的仰望星空史中竟然没有为这种复杂心情创造一个专属词语,实在是匪夷所思的。我可以叫它“星情”吗?这是一种混杂着敬畏、震撼、超脱、热泪盈眶,又含有一点点自恋、一点点自我感动的复杂情绪。面对星空是不可能不去反身到人类的,我要怎样在宇宙的尘埃上,在时间的颗粒里,绽放我的一生。

那些亲戚们总喜欢问小孩子的梦想,我总会说,我要做天文学家,或者地质学家!(现在想来有些中二了)自然的谜团与那些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绝美怎会不让人深深着迷,在宇宙与未来的塞壬之声里,一个孩子的心灵中第一次有了某种使命感,仿佛获得了什么天赐的使命要穷尽一生去追求。这种追求在高中时期又投向了社会科学领域,那时候我的喜欢说一句话“面对人类,面对世界,永远热泪盈眶”,总是会在看过某些电影或书籍后感慨万分,然后含着泪在书桌上描下那个peace&love的标志,带着某种使命感继续奋斗。

这不正是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的中二时期吗(笑),这些teenage headache dreams纵使中二,又何尝不弥足珍贵呢?因为不知从何时起,所有的热泪盈眶在淡化、在消失,直到生命中只剩下悲观、虚无与一地鸡毛了。或许是从去年开始,也或许很早就开始了。一部分的我正在死去,这一过程伴随着无数哭着醒来的清晨、无数酒精为伴的午夜。痛,真的太痛了,痛彻心扉又无能为力。杀死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曾经漫着星河的眼睛,会如今沉如死水?

痛苦的进程持续了太久,以至于我对痛苦脱了敏,也把脱轨的生活当作了新的轨道,当我几乎彻底接受自己的死亡时,却又捕捉到了那一丝跳跃、呐喊的。《火山挚恋》,在一瞬间击中我,唤起了一份“星情”。那部分的我似乎一直都在从未死去。希望确实是个危险的东西,一切会好起来吗?我想只要有爱,或许会的。

 3 ) 这些事物就是我们逃脱的绳索

每次看到像Katia & Maurice、星野道夫、Marc-Andre Leclerc(《登山家》)这些人的故事,都感到非常可惜而又非常羡慕,他们把激情投向大自然,那里有一种极致的诗意值得毕生追寻。即使这种努力常伴随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但人的生命相比之下其实多渺小啊。二战期间出生、后来目睹了越战的Katia对人类这个擅长毁灭的种族感到深深失望,这是她投身火山研究的契机之一。

固然,火山也带来了毁灭;但这毁灭总伴随着创造——熔岩形成了新的地貌,新的生命也在火山灰中茁壮成长。更何况,二十世纪最为致命的火山灾害之一不可谓不是人祸:鲁伊斯火山的爆发原本已得到科学家的充分预报,但哥伦比亚政府因疏散居民成本过高而拒绝采取行动,最终导致超过两万三千人丧生。

今年八月,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的火山喷发了,朋友圈有人在现场发了小视频。那天是弦子败诉的日子,刷着新闻沮丧的我看到那样的景象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振奋,人类在大自然的尺度前不值一提,却能从大自然的奇观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安慰。谢谢大自然。

Maurice曾说:「我偏爱热烈而短暂的人生,胜过漫长但无味的一生……我见过如此多美丽的事物,所经历过的事让我觉得自己已活了一百多年。」Marc的母亲在悼词中如此评价:「他比绝大多数人见识过多得多的世界,他经历过通常只存在于想象和史诗中的那种冒险。」星野道夫写道:「我来到横贯阿拉斯加北极圈的布鲁克斯山脉,走进了从未有人涉足的高峰与山谷。我坐皮筏游览冰川湾,听到了冰河的嘎吱作响。我与爱斯基摩人划着爱斯基摩皮筏,在北冰洋追逐过北太平洋露脊鲸。我为驯鹿的季节性迁徙而倾倒,年复一年追踪它们的足迹。我记录过熊一年四季的生活,仰望过不计其数的极光,与狼不期而遇,了解了各种人的生活……」

一个月后我到冰岛时,Fagradalsfjall火山早已归于平静,但在冰川上屏息安静的两分钟,在漆黑的火山岩洞中关掉所有光源的三十秒,俗人如我也稍微、稍微地触摸到了那种生活的边缘。

 4 ) 理解是爱的同义词

他们身处奇异瑰丽的异世界,寂静而又躁动,一切的存在仅与他们和火山相关联。“我在深渊的边缘沉思”——银色的服装、火红的背景、沉黑的地表,这是一场与火山共舞的流浪记。自由且浪漫、惊奇且无畏。 “只有远离人类,才会爱上人类”。住在宇宙原始的边缘,俯瞰生灵才知人类之渺小。即使科学研究拥有着绝对的理性,但在美丽但无情的杀手——火山面前,依旧保持着怜悯与同理心。因此他们选择保护令人失望的人类,这是崇高且伟大的科学精神。 “理解是爱的同义词”。在浩瀚的世界里遇见彼此同在火山里流浪的灵魂,貌似有种冥冥中的必然性。始终保持同一步调,使得两个远离尘世的灵魂在异世界从不孤独。能遇到这样理性又浪漫的爱情何其幸运。

 5 ) 人生滚烫,生命万岁

偶然间看到了这部纪录片的海报和名字,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记忆中所有关于火山的片段,都来源于火山爆发的新闻和夸张的科幻电影,而看完了《火山挚恋》这部纪录片,才是真正意义上打开了我对火山的认知。

卡提亚和莫里斯二人出生于二战之后的法国,当时的法国正面临着战后重建,整个社会依然是动荡不安的。二人受够了无休止的战乱,厌倦了冷漠的人性,冲破了约定俗成的人生轨迹。天公作美,他们在偶然间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彼此,定下了终身,共同投身于“地球血液”般的火山研究当中。

火山大致可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种。前者相对友善,因为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像江河一样,掌握它的流向就不会遭受到人身伤害。而后者却可怕至极,它来势汹汹,常常会同时引发多种自然灾害,比如海啸和地震,让人们措手不及,吞噬掉他们的生命。

火山是普通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存在,但卡提娅和莫里斯却常年携手相伴在这里做研究,用生命谱写了专属于他们二人的火山挚恋,同时,他们对于火山的研究成果也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看到后面他们在一些录像中留下遗言时,我的眼泪终于绷不住了,卡提亚说:“我和莫里斯从不分开,没有对方我们都无法工作,我喜欢他走在我前面的时候,他有两个我那么重,这样不论他踩在哪里,我也可以踩上去,但我跟着他因为如果哪天他不小心死了,我也会跟着。”

卡提亚和莫里斯让我想到了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他们彼此相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是幸运的,而遇到一个愿意与自己并肩奔赴热爱哪怕危险重重也不畏惧的人甚是难得。

有人甘于平庸,度过漫长平凡的一生,有人义无反顾奔赴热爱,哪怕铤而走险,也要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灿烂。

人生无常,虽然卡提亚和莫里斯最终不幸遇难,但他们从未离开过彼此。火山记得。熔岩翻涌,生命万岁。

 6 ) 火山记得我爱你

“我想过着精彩而短暂的一生胜过漫长却无趣的人生。”

各大流媒体平台参与影视制作方兴未艾之时,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频道)也开始进军这一领域,这两年讲述极限运动的《徒手攀岩》、回顾2018年泰国洞穴灾难事件的《泰国洞穴救援》,今年大热的《火山挚恋》,都在发挥纪实电影清新、真挚、细腻、贴心的优势,以强烈代入感直面人间生活,征服了很多电影节和挑剔的观众,口碑、票房、奖项都不错。在冬天深夜观看《火山挚恋》感受到了爱如岩浆的炽烈和浪漫,需要来一杯酒营造微醺的氛围,假装参与别人的人生。

为故去多年的人物拍摄一部纪录片是困难的,接触不到当事人,找不到合适素材呈现彼时彼刻的面貌,以及人物在时间长河的波澜起伏。《火山挚恋》挑战了这个难题,为已长眠三十年的夫妇拍了一部浪漫、精彩的纪录片,得到了影迷们的喜欢。纪录片成立的前提是,剧中主人公、火山学家卡蒂亚、莫里斯夫妇,走遍全世界100多座火山,他们也随身带着摄影机、相机边走边拍,留下了很多影像资料,有时他们还轮换着当摄影师,进行自拍、互拍。

虽然莫里斯说,他们不是导演,拍火山只是为科研和纪录,但他们执行力一流,有时比导演还强悍,在喷薄的火山口行走,在岩浆上煎鸡蛋,在彤红高温中安之若素,在天然的硫酸池上泛舟。 莫里斯还把这些影像资料剪成片子,贩卖给一些机构,获得一些资金后,继续去探险。两口子不太喜欢喧嚣熙攘的现代生活,却知道怎么样谋生,怎么样做学问,有一种在工作中“大隐”的气度。

夫妇俩生前留下来的影像素材足够海量,既有生活侧写,又有工作场景,有直观情绪,也有客观纪录,因此《火山挚恋》导演萨拉·多萨和她身后团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观看素材,理清逻辑,进行遴选、整合,最后再进行有效剪辑。某种意义上,他们像一群进行来料加工的影像工作者。

这种加工也不简单,要体现一定的作者性和导演旨趣更难。既要理清卡蒂亚、莫里斯两个人生平心路,又要复盘所有现存影像资料,让他们在主创团队心中重新活一遍。《火山挚恋》做到了,90多分钟的时长,观众看到了绚烂的火山奇观,两个火山学家的科研生活,也看到一对夫妇互相陪伴、支撑的真挚感情,他们志同道合,往来于世界各地的火山,沉迷其间不可自拔。

查了一下,两个人都是热爱冒险与自由的白羊座,有着火山一样的个性,真是绝配。他们的勇气和热情能感染很多“平庸”的人,为了热爱随时准备涉险甚至献身,多么夺人心魄。两口子只活了40多岁,却翻越了地球表面数百座火山,留下了科幻片一样的火山影像,他们研究地球深处的“心脏”脉动,用科学启示后人,规避灾害。像莫里斯所言,感觉自己活了几百年。当然,这种精神密度一般人很难到达。

卡蒂亚、莫里斯夫妇的经历带着传奇色彩,吸引了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他们回归内心、追逐自然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些年大师所追求电影创作内核,他用两口子留下的素材,也在今年内拍出了一部名为《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的纪录片,据说侧重点、视点和萨拉·多萨的《火山挚恋》不太一样,更有作者电影气质。我对大师这个片子充满了期待。

1991年6月3日,卡蒂亚、莫里斯夫妇在长崎云仙岳火山喷发中,没有奔逃避险,反而打开摄影机,朝前去靠近事发点观察现场情状,最后在岩流中一同殒命。这不是悲剧,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他们早有这个觉悟。就像赫尔佐格《灰熊人》、吕克.贝松《碧海蓝天》,爱德华·兹威克《燃情岁月》、朱塞佩·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这些电影的结尾,理想主义者最终选择和理想一起遁世,拒绝妥协,以肉身抵抗平庸,某种意义上是心灵的回归,这种选择,值得敬仰。

《火山挚恋》开头出现的意大利地中海岛屿上的斯特隆布利火山,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标志性火山,曾是罗西里尼导演、英格丽·褒曼主演的《火山边缘之恋》(1950)的主要外景地,南尼·莫莱蒂导演《亲爱的日记》(1994)也曾在这里取景,这两部都是个人喜欢的五星级电影。站在火山口的主人公们,似乎都传达一个心声:火山记得我爱你!

 短评

#SXSW# 迸裂的视觉 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空气的形态、土壤的尸块、地表的张力、水质的呼吸、岩浆的纹理 自然的律动中 所有活跃之物都是玩伴 是善于控制火候的厨师 也是噗嗤噗嗤吐着小火苗的小怪兽 与随机掷入的小动画一齐描画着返璞归真的视角 想必即便只身前往也不会觉得孤独罢 火山学家的行踪则总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浪漫 这不仅仅是生理学/地质学意义上的 更体现在火山皲裂的肌肤与人类社会的裂隙媾和后 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肉身去努力地弥合这道鸿沟

10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我知道这是关于火山学家的纪录片,没想到他们已经死去,而且死得其所。而比他们之间感情更动人的,是他们对于火山的爱,对于科学的爱。电影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部分,前者也象征着他们纯粹的爱情,后者也暗示着他们担负着科学家压力。两人年轻时对人类权力失去信心,于是醉心于大自然的伟力,在危险边缘行走,为人类科学开拓前沿,晚年又不忍于火山过后人类的惨状,自己制作电影劝说政府重视灰火山的危害性。我想他俩最后时刻,一定没有恐惧也没有遗憾,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影片全部取材于夫妻俩留下的影像,Maurice也是摄影天才。谢谢这些素材,让我看到熔岩溅起像西红柿一样,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树也会像牙签摊在泥浆上。非常推荐。

14分钟前
  • 近朱者千慧
  • 力荐

大概率会是今年最爱的纪录片。当他们两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喷涌滚烫的火山岩浆前,你会被一种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冲击。然而你又时刻被画面提醒着,这是真实影像,于是随即就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份难以置信来源于地球脉动在你面前爆发的震撼,同时也来源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竟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着如此危险又浪漫的科研工作。他们结缘于对火山的共同热爱。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一般,引领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朝圣。哪怕最后长眠于云仙火山,也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there is no other way.

16分钟前
  • littledepp
  • 力荐

在火山口对视过岩浆,确实很难再安于平庸的人生。

20分钟前
  • 叫我杰克
  • 力荐

#12th BJIFF# 前获圣丹斯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应该2023会有个奥斯卡纪录片提名。这火山学家两口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素材多而且都是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导演搞档案的水平很不错。不过还是有点太顺着人物走,基本人物说什么导演就采信什么,阐释方向也都往浪漫爱情去了,这就有点顺拐了……不去深挖人物之间和人物与外部的张力,单靠“崇高”的影像,其实也在表意上有些重复累赘了。但大银幕体验肯定是一流的!

2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Me, Katia, and the volcanos, it’s a love story.” “We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 危险浪漫远超人类所能企及的宏大之物,只有如此奇迹般的人生才能述说。他们夫妇和他们拍下的影像好Wes Anderson啊:巨大眼镜彩色小伞红帽子蓝衣服和突如其来的zoom out!Air配乐+Miranda July旁白❤️啊这令人含笑九泉的搭配!

28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一开始研究火山是想躲避人类,而在火山爆发吞没朋友和无辜的平民时,他们开始研究最为危险的灰火山,制作影片,引起政府和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我想象中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伟大品质。另,片中说不喜欢把火山进行分类,每个火山都具有自己的性格,火山和人何其相像啊,最讨厌那种infp之类的把人分类的方法,连把人分为善良、温柔、开朗这种我也不喜欢,把人分类得到的是标签,而真正的人在这种分类中却丧失了。正所谓,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

31分钟前
  • 张慎为
  • 力荐

A/85|两位科学家是天生的电影人,只能说导演足够幸运,完完全全靠着archives就能撑起一部片。太震撼太惊艳,尤其是在大荧幕,感觉脉搏心跳都随地球的一呼一吸跳动。以时间线为轴的故事结构中规中矩,两人的爱情故事在以往的访谈和散文化的narration中充分展现,但再多的言语也比不过影像中看向镜头的眼神,穿过蒸汽岩灰、岩浆冰雪、生命死亡在半空中相遇。我看完就在想如果我也找一个电影人做伴侣估计能把彼此折磨疯。#2022CPH:DOX#

32分钟前
  • 杀手太凉
  • 力荐

影片叙事结构不伦不类,火山和爱情都不打动人,靠着男女主说几句名言撑下来,最后高潮部分也没烘托起来。

37分钟前
  • 海德女鹅
  • 推荐

感谢莫里斯夫妇带来的极致浪漫的影像,令人看到忘我和痴傻。天才的摄影好像不需要技巧,只需出于直觉和爱,出于赤子情怀与强烈的好奇心。数百小时的档案和素材中,导演找到了最动人的那条线索。爱人和爱科学的真情随岩浆喷发而出,你我都需致敬这向死而生的、超凡的天真和勇气。

42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震撼至极,感动失语。与爱上猫猫狗狗不同,爱上火山注定是寂寞的,因为对方是太上无情的自然存在,它不会给人以任何回应或优待。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画面和主题都无比壮美,奥斯卡先押为敬!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这两人的生命太灿烂自由了。但作为纪录片那些小清新的动画也是多余

47分钟前
  • XU
  • 力荐

#CPH:DOX 国家地理出品,果然精品。本片证明了纪录片剧本的重要性(竟然有四个编剧,其中一人兼导演,一人兼制片,二人兼剪辑师)。片名双关,同时又表明影片自然科教与人物传记的双重性。二人是伟大的稀有的科学家(彼时:世界上有350名火山学家,其中50名研究grey volcano),但导演没有渲染“伟大”,故事讲得朴实轻松,不时展现一下Maurice的幽默,二人感情与学科发展并行,还将二人性格与两种火山(red、grey)类比,至少在结局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错的有点小情趣的比较。就像我们对大白鲨的误解,我们对火山也有恐惧,影片有意识开始就将其破除并一点点展现这一自然尤物。随着了解增加,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其他科学家,但并没有忽视他们,在后期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付出的努力。

52分钟前
  • Q影誌
  • 推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与心心相通的挚爱共同感受生之微渺(大量壮阔背景前渺小人影的构图),体悟生之有涯而知无涯,将热烈的爱付以脚下滚滚的暗火,一种几乎是抛却万物的“吾往矣”悲壮——明知每一步都可能与死亡正面碰上,也要在宇宙的一瞬留下自己的印记。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分类是最傻的,每个个体都不尽相同

56分钟前
  • Damaged Goods
  • 推荐

今年北影节出师不利,不知道是资料馆的椅子太舒服,还是我最近太累了,这部一整个睡过去的大动作😂,醒来就看见说主角的骨灰存放在崇台寺巴拉巴拉……但今天是中元节,出来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很多烧纸的,那高耸的火苗,和漫天的灰烬,和火山梦幻联动了,有种我觉还没醒的感觉😂

60分钟前
  • 骑单车的小q
  • 推荐

一部关于尼采的超人之爱与相爱的故事。活火山,如此爆裂激越之物,影像却那么轻逸自由,像流淌的传说。故事从死亡之日开始,接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理解那终点的必然与美。画面从火山影像转向旅途中人的群像和细微之物的万象时颇为动人: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必要的,都以自己的节律存在。「大地现在仍对伟大灵魂开放,对于孤独者和成双者来说,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在这些地方周围,散溢着静谧之海的气息。」一个注定要被讲述的故事,也许往后许多年都会是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1小时前
  • dand_ys
  • 力荐

这哪里是纪录片,简直是一部壮丽浪漫的爱情片。两个人最后的归宿简直是壮烈的宿命,虽让人心痛,但也确实是两人能抵达的另一种极致。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爱火山而远离人群,爱人群而葬身火山。世界灵魂说的就是这个吧。

1小时前
  • 列车正路过世界
  • 力荐

之所以研究火山,是因为对人性失望。人性的确没什么意思,天地大有可为。

1小时前
  • 渡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