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基本符合预期。林超贤擅长的部分依旧做得很好(除了开场),几段救援戏的设计都很独特,其中第三场的飞机救援更是超水准的。而且相比红海行动而言,电影后半段的整体节奏会处理得更加平滑,不会有明显的高低起伏。但是不擅长的部分这次处理得也更糟糕,最突出的就是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主线或者主要事件来串起全片,故事上缺乏重心,因此只能将焦点集中在彭于晏这个身上,而这个角色本身塑造得也并没有多好。故事上另一点依旧是文戏拍得非常粗暴和浅显,和救援戏比起来更显敷衍,同时也有较为严重的割裂感,前半段过多平庸的铺垫极大影响了全片的节奏和观感。
全片总穿插了四段救援戏,而且从份量和质量上来说都很棒。但是开篇短暂的钻井平台戏却是实实在在的反高潮(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这一段不管是特效还是运镜都显得特别的廉价和粗俗,很难想象会是出自林超贤这样的导演之手,这段放完我甚至都有种直接拍屁股走人的冲动,作为开场戏实在极大拉低了观众对它的第一印象。
当然要说第一印象,电影也确实非常糟糕。不仅开场就弄了一段极其低劣的营救戏,在负责交代主要人物的第一幕里加入了很多刻意的,不必要的情节与段落,最典型的就是儿子的个人故事实在是没必要单独拎出来。还有一点就是在进行铺垫的整个前半段,导演都用了喜剧化的方式来进行演绎,而且表现形式上也做得非常烂俗,就像是直接请来了王晶或者刘镇伟一样,文武戏以及前后段叙事风格的差异让电影就像是多个导演拍出来的一样,割裂感非常严重。
但是电影到了第二场救援戏结束进入第二幕以后观感明显就好起来了,当然第二场救援戏拍得也有一定的水准,短暂的紧急时刻出现的多重危机和随机应变都处理得很自然,只是这一段灾难缺乏铺垫,会显得很突兀。第二幕一直到结局,电影的整体节奏都很平滑,文武戏的穿插更加自然风格也会更统一,看起来会舒服很多。其中第二幕的飞机救援从铺垫一直到结束都拍得极具水准,单独拎出来我觉得比红海行动的单个段落都更精彩。这场戏很明显是全片实拍比例最高,而且也是全片唯一一场多小队共同协作的营救戏,整场戏室内外以及多小队之间的视角切换和运镜都极为流畅,观感远比之前两场戏更好。
之后第三幕的油轮营救是典型的密闭空间戏,单独来看并不会比第二幕差,这一段除了营救以外会更像自我求生,动作戏的设计与编排和前面都不大一样,而且大量的火焰和高温特写镜头也进一步提高了电影的沉浸感,让银幕前的观众也能感受到那种炙热和窒息。然而导演选择了将儿子的事件和这场营救戏做平剪,这种做法虽然是为了突出电影主题并且营造双重悬念,但是两段戏本质上并不对等,而且儿子的故事本身也设计得太过刻意,所以使得这场油轮戏看起来并不如第二幕的飞机戏那么流畅。
整部电影的视觉风格相比林超贤之前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变化。第一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血腥画面和血腥度有明显的减少,虽然片中依旧有比较露骨和直观的血腥镜头,但是不会有以往那种刻意的,长时间的特写,基本都是在能展示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尽量简短带过。林超贤的前两部作品个人认为非常不适合在国内这种无分级制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公映,因为片子实在是太过血腥了,甚至还会有涉及小孩的暴力特写镜头,而这次紧急救援看得出是有所妥协或者改变的。
第二点是画面色彩会更加浓烈和夸张,有很重的油腻感,这点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和特效与大量的火焰场景进行统一。整部片子非实拍段落的CG痕迹非常严重,而导演可能为了降低这种差异和不适感,所以将整片的色彩都调成一个样了。当然这种做法并不能掩盖片子特效痕迹过于严重的毛病,一些低劣特效出现的段落实在是很影响观感。电影的CG段落还有一点很明显的处理就是会将人物和场景尽量拆分,在有全景远景展现的特效镜头里都会避免人物出现,而当到了个人视角时镜头又会拉得很近,不会做大幅的拉伸。当然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算特别,只是做得太刻意太明显了也容易让人出戏。
虽然电影的一些情节、风格还有特效都会有较为明显的问题,但是电影最大也是最直观的缺陷就是缺乏主线或者主要事件来串联全片。整部片子更像是由一个单元剧的三集所组成,而非一个连续剧,所以使得电影会缺乏故事重心。当然电影在各段落之间的粗暴转场,以及明显的情节删减(比如副驾突然间的辞职)也进一步加深了这个问题,林超贤的前两部大制作电影即便再不重叙事和故事,最基本的故事线还是有的。因此在没有故事重心的情况下,电影就只能以人物为主。
全片可以看成彭于晏角色的生平和个人传记,完完全全将焦点集中在他个人身上,但是这个角色本身的塑造,以及彭于晏的表演都称不上多好。电影中确实能看到角色的心路历程和各种转变,但是这些塑造都是比较浅显和轻度的,我们常说类型片是简单故事复杂人物,但是这部电影里着重塑造的主角其实也并不复杂。还有不知道彭于晏是不是不太习惯演这种较为单一正面的角色,感觉他在片中的表演显得有点愣,并不如湄公河或者寒战里那么自然。当然就动作戏而言彭于晏肯定是没得说的,片中好几场高压环境下的演出我都看得心疼,太折磨人了。
总的来讲,紧急救援符合我对这种类型片,以及林超贤电影的预期,至少在影院看完后是这么想的,虽然片子毛病多总体也谈不少多好,但至少算是个合格的类型片。
公主号:西瓜味少年 欢迎关注哦~
竞技体育比赛里总有不同的组别,比如在网球赛场上,我们看到的四大满贯赛事总是众星纷纭,关注度最高,而其实不论男子还是女子这些关注度最高的都是成人组比赛,同期进行的还有表演组别、青年组别,这些比赛除了球迷之外少被外人所知,毕竟,顶尖的对抗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像青年组选手,基本上打个一两年就会转到成人组,开始寻找赛场聚光灯下最闪耀的那个点,持续的奔去,吸收全世界最多的目光。我想这放到彭于晏身上也再适合不过,他从青春偶像转型到被外界夸赞“自律的彭三岁”,从而上演一出出荷尔蒙爆棚的硬汉电影,这些故事已经被诉说的烂俗,这部《紧急救援》乍一看也会以为是这个套路下的故事。
然而,有一个微妙的变化是,彭于晏在《紧急救援》里突破了以往的“少年感”十足的形象,这回他做起了一个父亲。确实,细想想这几年他在动作戏电影里的角色都有个“老大哥”式的人物存在:《邪不压正》的姜文、《湄公河行动》的张涵予、《寒战》的梁家辉、《激战》的张家辉,到了《紧急救援》里,他自己饰演的人物变成了大哥,还有个儿子。也意味着,在这样的动作戏里,他的角色不再是青年组选手,在成人组的比赛里,他开始绝对的挑大梁了。
我去年一整年都吊在船上,在直升机上。
这是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的一句话,也是即将40岁的彭于晏顶着一张“彭三岁”的脸笑着说的,他还是那个阳光、正能量的男孩,但在电影里却狠劲十足。
在《紧急救援》里,彭于晏再一次挑战身体的极限,出演一名海上救援队队员,就像之前被人们认可的作品一样,属于“体验派”的他还是疯狂进行练习,憋气、潜水,在冰水中练耐力,每天被吊在空中拍摄。如果说以前的他是为了证明自己拼命,而现在完成蜕变的他,更能直面自己的选择,这样的改变也是角色带给他的。
而我想,《紧急救援》之于彭于晏同样也是一个契机,可以说是转型,也可以说是进步,就像莱昂纳多从白面小生的形象一直寻求突破,直至《荒野猎人》带给他的一切,不仅仅是那座小金人,同样是对于他寻求转变与挑战的一种具象的肯定。彭于晏也是如此,因为对角色豁得出去,这让他获得了外界对他的肯定,也因为豁得出去让他对这些职业有了更多的热忱。我们被“流量演员”绑架眼球太久了,能有这样的一个人不断在寻求演员生涯的突破,着实让人觉得可贵,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他不断改变呈现的形象,这种可贵更是我们所需要的。
再回来说说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彭于晏的突破,更有故事上的不烂俗。看之前我本以为这是一部大团圆的美好故事,毕竟是本来要在春节档上映的片子,每个人好像都在寻求一种圆满,而这样的“英雄式”电影也很容易陷入“小人物拯救大世界,爱情事业都美满”的故事套路中。而如果真是抱着这种心态去看的话,可能真的会失望。我一直评断一部电影是不是精彩的标准是“在故事套路中会不会死人”,这个标准虽然有点偏颇,却往往奏效,因为出现“死人”的桥段总是能触发观众的悲愤、怜悯的情绪,让故事更加好看。
比如在电影里,蓝盈盈饰演的女二号和王彦霖饰演的男二号是一对小夫妻,前半段总是出现甜蜜蜜的过家家场景,我挺好奇的,蓝盈盈这么会演的女演员,不至于在这里扮公主打酱油吧,果不其然,后半段王彦霖这个角色因执行任务牺牲,在自然面前,特勤员毕竟没有超能力,血肉之躯踩还是踏空在了死亡的深渊,他的牺牲成了故事的助推器。而蓝盈盈的戏份就来了,以她情绪转变为主基调的转折点,让这个故事的走向也多了一点悲悯,直至最后彭于晏在片中的人物也差点牺牲、他的儿子生病手术生死未卜,这些都让“英雄式”电影的故事结尾不再是完美的句号,更多成为了省略号,让观众更觉得这就是真正的生活。正像电影后半段,彭于晏看着每天驰骋的天空,感慨上天为何总是折磨他,要带走他身边所有亲爱的人一样,脱下英雄的外衣,一个中年男人、单身父亲的生活总是那么不好过。
影片里的孩子也是不得不聊聊的一个内容,对剧情来说,除了凸显整个故事的亲情元素,增加一些“童言无忌”幽默梗之外,升华彭于晏饰演的这个人物,也是这个孩子的角色的重要任务,毕竟,孩子的喜怒哀乐总是让人难以不动容。
比如在电影中,孩子一起和父亲的日常互动、玩玩具、参观展览,还有一次次噩梦惊醒,手术后生死未知,都撰写了一幅五味杂陈的父子生活图鉴,凸显“英雄式”人物的另外一面。也终于可以让看客们感叹一下,彭于晏在做了这么多年男友之后,终于开始可以做爸爸了。
网球青少年组的选手,即便在青少年比赛里拿了冠军,也很有可能在进入成人组的比赛里掉队,不是说你一定转入成人组就能站在那个聚焦的位置,他们仍然要日复一日的训练,甚至更多。
同样的,转入“成人组”赛道的彭于晏在这样的类型片里肯定会越来越占据挑大梁的角色,这样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的找到他,我自然相信他是能做好的,毕竟,天道酬勤需要的只是时间。
棒透了…當今中國場面最為浩大的災難救援片了,8億人民幣的預算,場面完全拍出好萊塢的水準,4大救難場面,從鑽油井,到懸崖急流,再到空難救援,以及最後的運輸輪救援,場面一次比一次升級。 災難題材好萊塢常拍,但是災難救援題材好萊塢不常拍,畢竟執行起來相當困難,但是林超賢做到了,災難場面爐火純青的調度堪稱林超賢當今作品的集大成,《紅海行動》看到後面讓人審美疲勞,《緊急救援》在每場救援之間所穿插的文戲是富有人物情感的,彭于晏與小兒子的父子互動非常好,林超賢在怎麼像麥可貝,他的文戲功力還是有一定水準,看豆瓣有人說整部片被文戲拉垮,我只能說我不予置評。 撇除開頭因為片長考量而刪減的前戲,直接進入救援大場面,而導致人物情感欠缺鋪陳而扣分外,《緊急救援》是一部無論在技術面以及劇情面都有一定水準的商業大片,空難救助場面是4大場面最佳,林超賢把空難救援拍的太逼真了…特效非常給力!彭于晏在這部片帥炸,應該是繼《湄公河行動》後最好的演出。
此片再次证明林超贤导演拍大场面是国内顶级,四场救援场面拍得紧张又惊险,钻井平台着火,客机迫降失败等都非常真实,但是情节有些松散,主线有些套路,如果只有动作救人情节,表现战友情深兄弟情义的桥段,虽然单薄了些,但恐怕要比现在的成品更好。这次情节的编排有点太随意了,就是把过去用过的《激战》里的人物关系再用一次,男孩和父亲,但又没那么深刻。彭于晏和辛芷蕾的恋情也不那么真实,他俩就不像恋人。里面的小男孩与彭也不像父子,看不出来他们的关系。冲着诚意十足的功作场面,这片还是值得一看。影片结局点出救人还要救自己,人生要争一口气,这气就是勇气,但还有运气吧。最后夸一下王彦霖和辛芷蕾,这两位都演得不错。
优点大家都看得到,钱烧出来的特效不是吹的,你说比肩好莱坞,赶得上《深海浩劫》《萨利机长》,我都不否认。
但如果没有特效加成,《紧急救援》却仅仅是一部很普通的院线电影而已,大概是低配版《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的合体。
它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以至于许多观众不知道该爱它还是恨它。
最大的问题在于高谦这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上。
《紧急救援》标榜的是“改编自真人真事”,而彭于晏饰演的高谦,太有主角光环了。
这主角光环不是他能开挂,有不死之身,而是他实在太惨,惨到不像是真正现实世界的人。
高谦,本是一个救援经验极其丰富的富帅,住着海景大house,妻子却因为癌症离世。
好不容易迎来了爱人兼机长方宇凌,并肩战斗过几十载的副队长赵呈却又牺牲了。还没从赵呈牺牲的阴影里走出来,儿子又检查出脑瘤,得做一个成功率不到30%的开颅手术。
这种设定,简直不让彭帅活着了,我相信真实世界里,这么惨的救援队长也是极少的。
虽然是电影剧本,但高谦这个人物经历和过往的虚假感和浮夸感,带来的是整部电影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崩塌。
因为彭于晏实在戏份太重,他就是《紧急救援》的主心骨,主心骨虚了,电影本身就很难挺起腰杆。
其次,《紧急救援》文戏太弱。
仿佛是大场面耗去了导演和演员的过多精力,导致他们在文戏的表演上都有失水准。
彭于晏的父子情因小男孩过于幼稚的表演完全垮塌,赵呈和文珊(蓝盈莹饰)的感情戏更显多余,文珊这个角色似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她唯一的功能,似乎就是催着王彦霖赶快去领盒饭,因为电影开头只要出现拍婚纱的镜头,男二的命运就已经在暗处立好了flag。
同样的桥段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参考《烈火英雄》里的欧豪和杨紫。
演员之间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台词都是读出来的,没有起码的情感投入和情绪渲染,想哭就是哭不出来,想感动但找不到感动的点。
亲情爱情都没有立住,兄弟情也并不丰富。
赵呈和高谦的情感没有足够细腻的文戏支撑,唯有直升机故障后两位直男相拥取暖的桥段,能留给影迷一丝丝记忆。
最后的问题出在主旋律。
《紧急救援》太为了主旋律而主旋律,难掩刻意。两场大型的救援,飞机和油轮,救出的都是外国人,这让人感觉有点奇怪。
也许为了彰显救捞特勤队的国际属性,但如此安排确实不妥,因为大量篇幅都被英文和外国友人占据,反而降低了本片对国内观众的银幕亲和力。
甚至为了表现救援队的英雄属性,影片中还特意安排了一位断腿寻死五年,前来感谢高谦救命之恩的英国女性。
当那句“Your father is a true hero”出来的时候,我真的差点跳戏到美国超英片。
我们本土化的英雄并不需要这种桥段来烘托,相反,把他们真正的事迹体现出来就已经很真实很感人了,比如《湄公河行动》。
说到底,对《紧急救援》,我或许爱之深责之切,但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电影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特效轻表演,重武戏轻文戏,割裂影片剧情,拖沓影片节奏的同时,那些精致的特效也被白白浪费掉了。作为2020年贺岁档的首部大制作,这些缺点不妨碍我喜欢《紧急救援》,我更希望在以后的作品中,林超贤导演能克服自己文戏偏弱的特点。
因为他,确实能一次次给我们无限期待啊!
没想到这部电影居然有这么多黑子差评,大家对这种用心拍出来的特效和人物为什么这么苛刻?能挑战这种主题并且拍成尽量克制的煽情和尽量加入的自然轻松幽默,已经非常难得了。这难道不是现在电影市场的一股清流???没有装疯卖傻,也没有强行煽情卖惨,不该鼓励吗?
四段情节没有拖泥带水,开头又贡献了非常精彩的一段救援,同时呼吁了我们在浮躁的今天关注一些英雄,这不是很好吗?
开头特效比较差,假的让人脚趾扣地。剪辑问题很大,很不流畅,转场突兀有断层,情感割裂,就谈不上有什么节奏。文戏尴尬,努力想哭,哭不出来。内容上也没什么内核和主题,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林超贤大概只是挂个名。
林超贤远不止这个水平,但好说歹说比《中国机长》《烈火英雄》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不管是在电影题材亦或是电影产业上都是一个全新的升级。上天入地的实拍确实很震撼,选择海上救援题材也颇具胆气。救援场面拍的很炸,荷尔蒙力爆棚的彭于晏大秀了一把身材,荷尔蒙爆炸啊,苏!第一次看他出演父亲的身份,略有惊喜。
倒也不必给孩子也安排上绝症
强行加入爱情戏,大可不必。
绝对实打实的一部硬核电影。在国产片大多数都走轻巧讨喜路线的时候,林超贤能把目光聚焦在更加难拍的海上救援题材,本身就是一种极有勇气的行为。大场面几乎全实拍,震撼感Max,而现实有时候比电影更残酷,我们不能也不该忘记任何一个奉献的人。他们不是救援的工具也不是歌颂的符号,面对脆弱恐惧不曾退却的平凡人,才最强大。
没有一丝惊喜的主旋律之作,你甚至能猜到每一处的故事转折,下一秒人物要说什么。林超贤动作商业片逐渐落入爆米花的窠臼,最明显的就是嵌入的爱情与家庭戏公式。小孩文戏棒读略尬,航难拍的最好,但大场面都失去了红海的那种压迫窒息感,彭于晏在火海里,他儿子在手术台上,我们一点都不紧张,因为我们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给交通部就弄了这个玩意?文戏整段垮掉,导致整部电影的情绪、氛围割裂感严重,令人无比尴尬。文戏把控不好,还不如像红海行动那样一打到底来的干净利落。
唉,王彦林一拍婚纱照我就知道人要没了,聪聪第一次揉眼睛我就知道脑子里怕是有肿瘤了,聪聪一进手术室我一看进度条就知道要来任务了。主旋律影片的编剧怕是都是照着教科书写的剧本?? 我尊重每一个救援队员,但是只有命在才能继续救人,只有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更好的工作。片中传达的价值观我不敢苟同。
整部电影的结构是断的,行动之间的文戏太生硬了,完全就是凑数的,没有任何作用。感觉就是拍了一会儿文戏了该拍行动了,行动拍完了又该拍文戏了,为了拍文戏而拍文戏。林超贤用大量篇幅拍他最不擅长的文戏,结果费力不讨好,反而还不如《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如果林超贤此时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拍电影的新人,他可以去尝试、去试错,但对于《紧急救援》这样的大制作,他经不起失败,一旦失败,后果是毁灭性的。《紧急救援》是一部很可惜的电影,因为你能看到主创的努力,尤其是林超贤考虑转型的决心。他想过要改变,结果反而还不如不改变,可想而知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紧急救援》的失败可能会让林超贤怀疑人生。他不知道以后该像原来那样走简单粗暴路线,就算有人批评“没剧情”也不在乎,还是再次冒着口碑票房双扑的风险拍文戏?
一部商业大片(还迎合了这几年主旋律吃香)撤出最赚钱的春节档,难道是网传的试映口碑不行?看完点映后发现,还真是,主要是因为湄公河和红海行动拍得好,所以这部就严重退步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改编得都对不起真实事件了!
本片在大场面和特效上依旧有不少看点,继承了林超贤以往作品的商业风格,但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不同的是,《紧急救援》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主线脉络,因此显得剧本很散,再加上几段文戏的处理比较烂俗,暴露了林超贤在文戏上面的短板。此外,作为救援题材影片,《紧急救援》虽然场面紧张刺激,却多次使用“最后一秒救援”这样的俗套情节,到了后半段观众难免会审美疲劳。整部影片就像是《中国机长》+《烈火英雄》这样的多部灾难片拼接而成,没有很好的剧情衔接,也没有爱国主义情怀加成,估计难以复制林超贤前两次的成功。
又是一部让我忍不住掏出手机刷🍑的电影。zzz真的好想⏩…比如儿子要做手术,单亲老爸丢下小孩跑去救援工作,这种不接地气的剧情只有男导演写的出来吧…“爸爸你快去做英雄拯救世界吧!”马上要做开颅手术的儿子就是一个工具人……🤣🤣🤣
对于电影所展现的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这支队伍,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值得尊敬和歌颂的英雄,那么当我们暂且放下联想和移情,回归作品本身呢。人与灾难的对峙在想象空间上其实是较为难以拍摄的类型,最终无论是调度出发点还是情感落脚点都仍是在人,林超贤亦意识到了这点,但难以规避动作片大导身份沉迷于制造爆炸和噪音不舍丢掉自身卖点,其实大可不必,甚至可以拿掉第二场救援戏亦无妨。情节编排如怪兽特摄片,几次灾难如不同“怪兽”袭来,最终英雄与孩子的命运连接亦是老套路,林应该看过郭子健的《救火英雄》,但明显没领悟到要领。文戏与武戏呈分裂状态且为所欲为般随意发生,距离参照系彼得·博格或科辛斯基还非常遥远,可惜了强挤出来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个人表达。序幕过后“林超贤”三个字以身兼三大要职的气势出现,但都差强人意,有些飘了啊导演。
三颗星星吧,不太喜欢,尬的起飞
《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红海行动》,“彭于晏+林超贤”的组合就是主旋律语境下、层出不穷的“超英片”。这次把规模和故事升级,直接一把子海陆空全凑,每种类型都试图找到些看客,并选择迅速和他们抱拢。只可惜上秒“芭蕉叶抱堆”“露半股”的劣质麦麸外加让你晚场“不虚此行”的猛男秀,下秒多情肌肉爸爸追爱记,并以每十分钟/个“燃点”上赶着煽情,都安排得如此错乱。它既没有成为具有出色意义、向真实行业与人物致敬的电影,也没有完成更为纯粹的类型化的任务,抱歉这种尝试是可惜、不走心的。
中规中矩,太长太拖沓了……完全可以预判剧情套路和便当的发送方向,对于这种模式真心有点审美疲劳了……感觉彭于晏励志要把保险公司免赔特殊职业演个遍……
算是内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电影”,不是常见的灾难片,而是救助飞行队的故事,类比《烈火雄心》《惊涛大冒险》,体系是比较成熟了。队员日常和家庭羁绊比较缓慢,穿插着救援任务,林超贤的大场面调度早已领教,工业级场面可称硬核。彭于晏拼命三郎的形象责无旁贷,四场限时任务两两呼应,事业受困后在家庭中寻找答案,亲情受困时,投向事业要用生命对赌,最后一场隔空的勇气和生存大作战,父子“互救”完成了对宿命的征服。救援不是以命换命!
国际级的动作戏,乡镇级的感情线,怎么做到如此分裂的?
真的不太行,当然不可否认几场救援戏份拍的很棒,从场面到动作设计还是林超贤一贯的风格,干脆利落,尤其是赵呈牺牲那场戏更是令人动容。但是,一旦涉及到感情这样的文戏就很离谱和夸张了,无论是两个小孩之间的戏份还是两段爱情戏份,甚至是被救者感恩的桥段,都显得不伦不类,进而导致整体风格过于割裂了,而其中夹杂着的搞笑段落以及部分过于直白说教宣传甚至让人怀疑林导这是要转变风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