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有两样东西保留着,我的想象、我的记忆...我可以想象到很多的东西,任何人任何地方,我想到马尔蒂尼的海浪,见到我喜欢的女人,我们躺在夕阳下的沙滩上拥吻,风和海浪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可以想象到一切的东西,孩提时的梦、成人的野心...现在我知道我是怎样的人了,对于我来说,爱情是那样的美丽,是致命的诱惑...”
这是让·多米尼克·鲍比在《潜水钟与蝴蝶》中的自述。“潜水钟与蝴蝶”,多么浪漫的名字,在了解这个故事之前,我因这个名字产生过许多美好的遐想。然而在这个真实的故事面前,在鲍比翩飞蝶舞的灵魂面前,我们普通人的想象再貌似绚丽多彩也只是显得稚嫩苍白。
1995年,让·多米尼克·鲍比还是法国时尚杂志《Elle》的总编辑,才情俊逸、开朗健谈、热爱人生。然而,到了年底,44岁的他突然脑干中风,全身瘫痪,只剩左眼还有作用。他能听、能理解、能记忆,却无法言语。潜水钟即中世纪时将囚犯困锁于巨钟内沉入深海溺毙的刑罚,宛如病榻上禁锢着生命的躯体;蝴蝶则象征着始终振翅高飞、向往自由的灵魂。鲍比在亲友的帮助下,借助语言治疗师发展出的一套系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写出了这本不朽的回忆录。
困在轮椅上的他,依然乐观地想象自己可以吃生蚝大餐,和美女亲吻,思绪像蝴蝶一样自在飞翔...在出书后的第10天,鲍比就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梦与思想的力量超越了他的形体,也超越了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面对疾病和死亡的一天,鲍比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细细体会,都会发现生命中的真谛和美好之处。
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很大的改编,由于原著笔述人称的单一性,传统的直接改编方式是很难实现拍摄的。幸好,影片的导筒落在了画家出身的朱利安·施纳贝尔手中。作为与安迪·沃霍为伍的“新表现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国际艺术界的中坚力量,朱利安·施纳贝尔对剪辑的痴迷与从画家观点出发的美学角度使得影片的拍摄具备了强烈的美感认知,他掌镜下的电影,就像有声音的图画。最终,朱利安·施纳贝尔几乎完美地发挥了他的艺术才华,以极具艺术美感的声画再现了主人公鲍比精神世界的绚丽多彩。朱利安·施纳贝尔也因本片获得了去年嘎纳电影节和今年金球奖的两个“最佳导演奖”,从著名画家成功跨界为知名导演。
博客图文:
http://ilm.blogcn.com/diary,14071553.shtml 我们总是在追逐自由,为此我们愤世嫉俗、紧张兮兮且从不停下脚步。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我们也许还浑然不知。
所幸,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这样四个人,一个叫让·多米尼克·鲍比,一个叫爱美丽,一个叫丹尼·鲍得曼·T·D·莱蒙·1900,还有一个不知名的男人。好吧,那些只是名字,尽管有长有短还有个人干脆没有名字,可故事却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
鲍比是《潜水钟与蝴蝶》的主人公,他原本是法国一家著名时尚杂志的主编,拥有财富、名誉、家庭、孩子与情人,风光又自在,直到他患上“闭锁综合症”的那天为止。这种病通俗点来说就是严重中风,从此鲍比的整个身体如同被困在潜水钟中一样,无法动弹,甚至无法自主呼吸。而当他决定接受这个命运后,他的想象力开始如蝴蝶般恣情翱翔,并开始感受到以往无法感受与来不及静下来思考的一切。于是他决定与人分享这一切,用他那仅剩的与外界沟通的工具——他的左眼,选择字母牌上的字母,眨一下眼代表“是”,两下代表“否”,如此艰难却充满激情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爱美丽是《天使爱美丽》的女主人公,从小便被父亲误认为有心脏病,因此她被剥夺了与同龄人沟通、玩耍以及上学的权力,她总是孤单一人,生活在一个气氛压抑且神经质的家庭里。可是,或者应该说因此,她对别人很难注意到的一切细节都充满了好奇,她聪明却单纯,像个天使般感染与帮助别人,她的善良与包容力令围绕在她身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与快乐。她的想象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暗恋对象的一次简单的失约,都可能被她想像成为一系列天灾人祸、事故、绑架(且是国际性绑架)的结果。
别担心,我并不是要板起脸来歌颂他们的坚毅,而是忍不住去想,为什么越是在我们看来被剥夺了自由与快乐的人,他们的灵魂反而越是透明和自由?
1900可以为我们解释这一切。
1900是《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他在船上出生,在船上被收养,在船上成长,在船上成为不世出的天才钢琴师,在船上死亡。他一生都未曾踏上陆地,只要他愿意下船,就可以避免与那条可怜的船同归于尽的下场,可是他始终没有。他说,我可以弹出各种美妙的音乐,是因为钢琴有88个键,它是有限的,而我是无限的,有限的88个琴键可以让我找到无穷无尽的灵感,陆地却不能,因为它没有尽头,就像一架拥有无数个琴键的钢琴,如果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那不是我的钢琴,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
无所适从,这就叫无所适从吧。我们总是不能满足于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当我们拥有了一样东西,便迫不急待地去追求下一样,我们经历得越来越多,却不知道尽头在哪里。久而久之,渐渐地忘记了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渐渐地失去想象力,失去感知美好的能力,失去灵魂。可鲍比与爱美丽却因为失去我们得到的,而得到更多我们所失去的,真正珍贵的东西。
最后一个故事,是《巴黎,我爱你》中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那个男人想要与相伴多年的妻子离婚,与情人结合,他厌倦了她各种各样令人难以忍受的习惯,尽管那些习惯正是当初吸引他的理由。可是非常不巧,在他说出分手之前,妻子告诉他自己得了绝症。于是他与情人分手,继续与妻子生活,他们所做的一切仍然是以往的一切,他早就厌烦了的一切,可是当他想到这将是人生最后一次这样做时,便也不再觉得厌烦,慢慢地,那一切居然变得异常地温馨与珍贵,而当他发现平淡的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好时,他的妻子离开了人世。
“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丢了灵魂。”这是《云上的日子》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句台词,当学生时的我因为喜欢它的样貌而将它抄写在墙上的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它的含义。我相信自由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可我们却往往为追求肉体的自由而将灵魂禁锢。我总算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爱1900,因为他与其他人不同,他在失去自由之前便看穿了这一切,于是他丢掉了肉体,抓住了灵魂。
-------比上文更加像评论的分割线--------
选择看《潜水钟与蝴蝶》是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原本的目的是借一部也许平淡精致的文艺小品唤起睡意,却没想到反而被吸引。若是单从影片简介看来颇像一部励志电影——讲述一个严重中风,整个人只有大脑与左眼可以活动的男人如何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多好的题材,若是交给亚洲某导演来拍或许还能拍成一部颇具争议的文艺片——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完全无法活动的身体里,如何在这种可怕的封闭空间里一步步走向绝望、崩溃与灭亡——说不定主演演完之后还因无法抽离角色而自杀。
可惜,或者说所幸,这个主人公落在了美国导演朱立安的手里——当然,关键不在于他是个美国导演,而在于他是个画家,艺术家独有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与众不同。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自始至终都显得那么可爱,即使在表述自己的痛苦时也仍在调侃。调侃痛苦,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幽默感。于是,我很喜欢将它与《天使爱美丽》扯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在淡化苦难而放大美好。
http://hi.baidu.com/rei1900/blog/item/8fc3d2083bd241c43ac7639e.html很多自杀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一命呜呼,千万不要差一点死掉,所谓差一点,就是仍然保持呼吸,但是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受自己支配,这样的生存丧失了基本的意义,与其感叹自己还活着是个奇迹,不如说为什么自己竟然没有死成。
如果那些祷告自己一命呜呼的自杀者看了吉恩•鲍比的故事,是不是多少会对自己的仓促决定有所醒悟呢。当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既定的,也不必做无谓的暂时化改动。
鲍比从一个风光无限的中年成功男士瞬间变成瘫痪在床,全身上下只有左眼眼皮可以动的类植物人,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在醒来的一刹那感叹:这就是我的人生。是的,从他的角度来看,之前生活过得一切仿佛虚空一叹,恍然若梦,从此时此刻开始的每一分每一秒才真正是他的人生。
这是一个惊喜吗?
鲍比情况稳定后,被梳洗打扮好通知要给他一个惊喜。满眼望去全是不同病症的患者,有人没了四肢,有人成了独眼,有人像他一样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有人眼神呆滞如无灵魂,这就是他重新回到群体生活中之后第一个感悟,天啊,我还活着,并且活在这些人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他的惊喜,他的真正惊喜是来自前妻的探望。鲍比一生中有过情感瓜葛的女性很多,包括一直在帮助他写书的助理医生都昂。
变成了潜水钟的鲍比,再也不可能像往日一样,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了,他只能靠内心的搏斗,不动声色的面对这些生活难题,包括他的出版社、他的朋友、还有他的妻子孩子。
靠想象力和记忆力活着!
只有眼皮可以动的日子漫长而艰难,好在他还有一个健全可以思考的大脑。所以想象力和记忆力成了他生存下去的两柄利剑,帮他砍去无谓的挣扎,在最后的生命中为自己的人生公开玩笑。
想象力和记忆力是一个艺术创造者极度渴求的才能,只有当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极限,人思想的翅膀肆意飞翔的时候,创作的灵感才能源源不断。我们正常人因为平日被无尽的平庸之事折磨得毫无生命力,看到圆形就是圆形,看到照片只会干笑。生活的色彩已经黯淡,童年的乐趣也变得索然无味。对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想象力和记忆力已经不重要了,这种功能逐渐退化,而对于一个只能靠这两者生存的人来说,无异于上天的恩赐。鲍比靠着两者给予他的才能,写出了被病魔折磨以来生活所给他的折磨、希望和希望的消失殆尽。
潜水钟是一种无动力单人潜水运载器,现代潜水钟(又称潜水减压室)的设计较为复杂,由于早期的潜水器是由一个底部开口的容器,外形与钟相似,故得此名。潜水钟是个困境,这种困境就好像如茧附身,而鲍比的心却像蝴蝶一样四处飘飞。我倒不觉得电影和书所带给我们的人性的激励和关怀到底有多少,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无常的人生,这个人生需要我们开朗。
The.Diving.Bell.and.the.Butterfly.LIMITED.DVDRip.XviD-DMT
第一次见到主观镜头这么多的电影,用左眼挑逗世界,生与死的沉重却轻松被诠释得如此有格调而发人深思。
人到了那种境地究竟是怎样的感受?被囚禁在躯体里,无法自拔,你会怎样选择?
他人口中每一个字母和你每一次疲惫的眨眼最后都幻化成心底的蝴蝶
轰然倒塌的冰川复归原位,潜水钟轻盈为蝴蝶。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镜头突然也变模糊了,我知道那是男主角的泪水…“如今看来,我的人生是如此的失败。那些我无法去爱的女人,那些没有把握住的机会,那些不曾珍惜的幸福时光,那些早已能预见到结局的比赛而我却偏偏下错赌注…我是瞎了还是呆了?亦或是只有在残酷现实中,人的本质才得以体现?”
让我想起深海长眠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本来想死的我,只能靠想象与回忆活下去” 前五十分钟的左眼主观视点镜头洗练畅达,后半部影像在现实、回忆与想象中自如切换,如梦似幻。配乐绝赞(惊现四百击),阿马立克斩获凯撒奖影帝。若倒塌冰川能复位,请再给父亲刮一次胡子。(8.5/10)
毅力和爱、人生 在身体远离之时,灵魂的样子就变得清晰起来——潜水钟里蝴蝶也可以飞行. 关于灵与肉的隐喻
虽然题材说起来蛮压抑的,但是里面笑料还真的不少,所以我基本是以轻松的心情看完的。虽然不是正叙,但是故事描述的很清楚,前因后果前尘后事都明白了。第一个有点小触动的细节是电影中视线忽然模糊,原来是鲍比哭了。还有那些人们说着他们也有类似被困的感觉,老父亲的恸哭。不过剧中的女人都不能让人清楚记得长相,所以总是弄混,比如他幻想和一个女子一起吃大餐,我就根本不知道他想的是哪个。
角度独特,有思想
3.5。影像与意识的流动。
总觉得很枯燥 很费脑子的一部电影 在复活节的黎明 静静观赏影片的开头快压抑死了 那么小的空间 来回闪烁有点闷说实在的
天。我能体会得到只有半边眼睛能动的痛苦感觉。
镜头视角的研究
影不如书
老爹是马克思冯西多,孩子他妈是波兰斯基的老婆啊。跟老头通电话那段忍得难受还是没忍住给泪崩了。死神是决意要带他走的,但这漫漫痛苦路途也能让它变得好起来。生命的最后时刻,脑海里闪回的到底是一生中的美好还是遗憾呢?(准备看书
除了我的眼皮,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的想象和我的记忆。影片完美的克服了题材本身的限制,将想象和记忆完美影像化;现实回忆和想象的交错好棒,大量第一视角主观镜头使观众与主角一体化,冰川的崩塌和最后片尾的逆过程是多么精准的意象和呼应啊。
不是我杯茶
这部片子真美。美得让人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