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由于想看看什么不用动脑筋的东西,鬼使神差地打开了这部剧。大概中国的编剧不太上班吧,这部剧有着国产剧一贯的YY职场戏,这是通病了(虽然比欢乐颂还是好那么一丢丢的)但是这部剧也不是没有亮点的,而这亮点,我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居然是地图炮,这些地图炮精准老套到简直让你觉得恐怖。全然不是那些老式论坛(比如kds)里面刻板的标签(比如硬盘,乡wo宁,苏bo宁,安徽宁)能概括的!!人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每个细节都反映着本片编剧们在上海几十年丰富的生活经验(不是职场经验),一集看完了让人欲罢不能只想看看这编剧还能开出哪些更加精准的地图炮……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中国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地方之一,也是一个充斥着各种地图炮的地方,从解放前的山东人、苏bo宁、浙江商帮、广东商帮,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港台商人、外企老外高管、义乌帮、宁波帮、温州帮,现在的white trash、安徽人……没在上海听过几个地图炮段子那简直不算是到过上海了。而感人至深的是,编剧除了对以上的硬盘群体开了火力极猛的地图炮,瞄射最精准的地图炮,居然是对准上海人开的……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上海妈宝男、妈宝男的妈、地产钻石王老五、贵妇、捞女……一应俱全一个都没有放过……
—1—
那首先说说最先登场的女主的初恋男朋友——山东男,他是女主的大学初恋男友,在找工作的路上有着极差的心理素质,相反地,在面对女朋友的时候有着极强的自信心,口头禅是“我养你”。
女主面试迟到了——“没事我养你”
女主面试没过——“没事我养你”
女主没自信心——“没事我养你”
结果两人去面试同一家公司,女主过了山东男没过,山东男二话不说跑回老家托老爹找了份公务员的工作。
山东男回到上海想把一心沉醉大城市的女主带回山东——“回了老家我会让爸妈托关系帮你找工作的,实在不行我养你”
……
当然女主没和他回山东,最后分手了。分手之后女主有一次不小心拨通了他的电话,他和一大堆人在山东汉子式敬酒。最后一集山东男也有戏份,同学会他和女主打了个照面之后,他和他相貌平凡的太太与已经会打酱油的女儿离开了同学会。
—2—
第二任男友,上海妈宝男:这个上海男和女主是上英语班认识的,上海男是英语班的老师,女主为了提升职场竞争力读的英语班。女主的英语水平有没有得到提高我没注意(应该提高了),但提高了女主感情(和性)生活的丰富度倒是真的。上海男妈宝也不是那种天涯论坛上的老套妈宝男,是那种经常提“我妈说”、“我妈很随和”的男的。上海妈也是那种不露声色、表面功夫做得很好、“不搞明面地域歧视”、特别难搞的上海阿姨。最经典的台词是,吃饭的时候,阿姨给女主夹菜说“这个鱼很新鲜你们乡下没有的”——一句话呛死你不偿命啊简直!!最后女主和上海男分手的原因是什么呢?妈妈嫌弃女主没有上海户口,于是上海男听了妈妈的话,去相亲了。最后这上海妈还给了差不多两万块【?如果我没看错】的分手费,看了这点钱我居然觉得这家人真的蛮厚道的???囧,比较05年之前两万块和现在二十万差不多了。
分手多年之后的某个情人节,妈宝男也出现了,妈宝男的妈在超市里挑了把玫瑰花,这对母子开车离开超市,可以看出来妈宝男依然单身……
—3—
第三任男友,香港抠门男:在这几年外资撤退之前,江浙沪地区(相信广东福建更多)有很多港台人高管和很多港台小老板,而这些港台有一个爱好,就是包二奶(性质和现在海外派遣或者做生意的温州人在非洲印尼找当地女人始乱终弃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哈)。港台抠逼男的故事呢,这几年虽然少了,但从小到大也听得不少了,总体特征是喜欢给大陆女生灌输各种男女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然后吃饭一定要AA。而香港抠门男是怎么和女主相遇的呢?女主跑步崴脚的时候,港男掏出了一瓶冰水,给女主敷了jio,又揉了揉,然后叫了自己还没下班的司机【不用想,外企给配的】,送女主回家,成功递上了名片,这一段我简直快笑死了。
后来,油头粉面、西装笔挺、人模狗样【无贬义、客观描述】的港男通过了教女主各种装逼的生活方式,职场诀窍,女主没听过的高端心灵鸡汤,和卡地亚的定制手镯,拿下了女主。女主住着港男(公司给租的)陆家嘴的大平层,以为自己开始了高贵甜蜜的同居生活,实际上,非常俗套地“被小三了”【简直比当二奶还惨,二奶的房都是有产权的】。
某一天女主回到了同居爱巢,结果大奶出现啦!然后普通话标准的大奶对女主说:“哎呀!他要不是骗你怎么能够和你这么优秀的女生在一起呢!”自尊自强的女主当然不会愿意做小三啦,于是果断分手,还把那个卡地亚刻字的手镯还掉了。
之后的剧情就更加刻薄了,11集的彩蛋是北京女子图鉴的女主收到了“香港一个客户”送的一大把玫瑰和刻了名字的卡地亚手镯……估计是把手镯上原来的字抹掉重新刻了,循环利用,多环保啊【敲黑板!!!】
Likewise,港男在分手多年之后的某个情人节也有一点戏份,他现身一个便利店,花了12块钱买了的两个冰淇淋,一个给老婆,一个自己吃,老婆说:“这么大年纪还吃冰淇淋!”,港男说:“没关系,今天系特别的易滋嘛!”,于是老婆喜滋滋的开始舔这个6块钱的冰淇淋。
你说编剧是不是令人肃然起敬???!!!
—4—
女主和港男分手之后意兴阑珊,跑去相亲了,认识了一位江苏盐城男,这位戏份比较短,但并不妨碍编剧黑某地男性黑得一塌糊涂,黑得发亮,黑得令人叫绝,江苏盐城,在上海,那就是标准的苏bo!我们简称这位大哥为苏bo宁。相亲的时候,苏bo宁第一次见面就和女主介绍自己籍贯年龄,强调上海交大毕业(没说是交大的专升本,交大的本科,还是交大的研究生,我猜编剧考虑到女主自己是上大毕业的,不讲究这个),原来在银行,和女主相遇的时候自己在创业,享受自己把握人生的感觉,一副企 (liú) 业 (qiáng) 家(dōng) 的派头。
和女主订婚了之后,送完戒指就开始谈房子,说要买哪里哪里的别墅,然后房产证名字要写谁的怎么写,首付怎么出,原来那套房怎么安排。如果不是看着电视剧我还以为是财上海植入了呢!!!!!
—5—
第五位登场的,是一位上海老克勒,和女主在画廊认识的。这位上海老克勒,从事地产行业,家住(目测)青浦豪华大城堡,家门口的水晶灯大概和中石化那个差不多大,目测五六十岁了,从来没有结过婚,是传说中的🦅上镶钻的钻石王老五。这类富豪已经远离我的交际圈了,我认识最有钱的也就住住汤臣或者蓝色钱江整层楼,而且我认识的最多一把年纪有个花瓶太太若干干女儿,并不认识这么大年纪不肯结婚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这种人描述的是否精准,但这富豪实在是太浮夸了。老克勒给女朋友送5克拉大钻戒(剧组看上去有点穷,找了个锆石戒指),只和女朋友签生活协议,5年为期,每年工资多少钱,生儿子给三千万,生女儿给一千万,5年后分手了给几套房,但就是不结婚。然后给一脸震惊的女主上课,说:“之前没有人像我和你这样谈人生!你的心情我特别理解”
真的不是黑么???!!!
—6—
当然女主还交往过一个小演员和一个游戏行业IT男,这两人反倒没什么地域标签。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吐槽说没讲过那么浪的IT男,我想说你大概是不了解欲望驱动的游戏行业都有怎样的豺狼虎豹……
里面对上海女人的描述就更黑了……
一龙套对女主说:
敢情虹口老公房长大的就不是上海人了??老西门石库门长大的就不是上海人了??
一自称上海囡囡的女配对女主说:
虽然我也不是不认识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啦,少数
片中对整天比小孩比老公比国外房子大的贵妇也很有,这类反倒是最常见的,不是只有上海才有的。
—6—
不过片中描述最精准的还是那位来自安徽阜阳的女主,完全反映了安徽人给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形象。她有着18线小城市女性的特点,比如说,对大城市的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不认识a货包包,比如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英语口音特别重,然后会用尽自己半个月的工资去英语补习班以提高职场竞争力。当然电视剧也不会放过对他亲戚的描述,他安徽阜阳的亲戚是怎么样的呢?首先女主在老家还有个弟弟,回老家了,弟弟会说,“哎呀,姐,你在上海混得这么好啊,什么时候可以带我也在上海混混啊?”。还有各种亲戚朋友的小孩都来取经,问大城市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有亲戚朋友会在背后议论说女主那些年经历的各种男人,把女主描述成,八卦杂志里面的那种人物。
总之,这片子随意看看就行,但地图炮真的太搞笑了……
北京女子图鉴我看到第二集,然后强忍着看下去了,这是东京女子图鉴的人设吗?逗我吧???第一集来北京去男闺蜜那里蹭住,然后差点被强奸就去女闺蜜那里蹭住,接着被个哥哥看上就被分到外企了?逗我呢????!!!!!果断放弃!!!!!!说好的女主靠自己努力奋斗呢?以至于后来出来上海女子图鉴我差点错过。
第一,首先表扬一下导演选人,里面没什么大腕,最大的估计也就是刘孜和金莎了吧。女主王真儿一看就是素颜演技派,长得像周韵,演技也是很不错,里面目前放到第六集没看到整容脸,舒服的遛起,要知道这个念头找个完全没有整容脸很难的。
第二,整个电视剧色调非常高级,有着电影的质感,终于没有全一色的美颜皮肤了,终于有了质感的肤质,真实生动,喜欢这种调调。
第三,真实感强烈无比,对于东京女子图鉴很强的致敬。我不知道北京女子图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内容不敢苟同,上海的两条线分明,更加像本土化的东京女子图鉴。
第四,地方特色很明显。上海一些标志性建筑我就不说了,主要的是上海话很多,上海的文化很浓厚,腔调很足,一下子就能让人家识别是上海。
第五,着重表扬一下我的Kate小姐姐,太他妈好看了,我太喜欢金莎了,可爱萌化我了,坏坏的惹人爱。
看过东京女子图鉴,扫过北京女子图鉴,一开始在网络电视上看到【上海女子图鉴】是发自内心拒绝的。
无意间看到影评,介绍了制作班底都是上海人,突然来了兴致。作为一个在上海念过小学的以及现任老板是上海“囡囡”的北方人,以及淘宝购物发货地会选上海的黄钻买家,对上海人的审美以及credit 一直在实践中积累了信任。
一打开就直接看到了第10集。从3个方面来讲,我来推荐这部都市剧的原因。
一开始我也以为会是北京女子图鉴一样,女主靠着认识不同男主打怪升职(升值)之路,没想到很意外的是,女主海燕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她是爱情和事业都想要的。另外,她一直以来期望成为的女性model也是女上司Scharlet - 一个靠自己的能力买房买车坐上公司高级管理层的职业女性。
女主经过2次男生的诱惑,初恋男友的“我养你”,上海男友的“家庭为重”,虽然内心挣扎,她依旧知道自己想要的,也知道倾听内心的声音。她从始至终想要的都是,在上海这座城里生根生存下去。
还有在广告提案中,她将同事的“筑巢引凤”(男性该买房来娶老婆)升级成“引凤筑巢”(凤指的是人才,不限男女),非常精彩。可以讲,是我在看国内电视剧27年有限生涯中,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女性也可以追求事业,正如伏波娃说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不论在成年还是小时候,他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通常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我不经想到前一阵奥迪广告,将剩女比作二手车,是什么样的广告公司会想出这么low的创意并且经过了奥迪层层审批的。其实也可窥见其企业文化。
而上海女子图鉴的制作班底立意确实高,对我来说,非常开心国内有一部剧有这样的声音。
确实是给成年人看的都市剧,女主角的设定是活生生性感的,她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在遇见困难时候就有男人从天而降来度过难关的傻白甜,她也不是一直拒绝男一男二的大女主,她是一个会喜欢别人有欲望的人,在爱情中跌跌撞撞的有感情的人。
一直喜欢美剧,因为觉得美剧真实,你很少在美剧里见到完美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而我国的剧经常塑造神,无论男主女主可以上演60集只接吻的纯情,感觉性是肮脏的是和美好的感情相抵触的。我从小其实也真这么觉得的,想想也是这些剧不知不觉洗脑了你的价值观。比如温暖的弦里面男主可谓是当代思聪却为女主守身如玉7年。我只想问,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长得好看也很有钱,他可以完全没有生理需求么?
上海女子图鉴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她有感情需求也有生理需求,她不会为了等大男主的到来守身如玉到30几岁。她会喜欢人,会主动会勇敢,在一次次受伤后依旧勇敢去爱。
这是一个正常的给成年人看的电视剧,不再是牵牵小手不再是青梅竹马更不再是一见钟情,她讲的就是一个上海女孩在大城市打拼的故事,女强人也要爱情,她也向往爱情。
看过北京女子图鉴,我不想吐槽戚薇的玻尿酸脸和割的欧式大双眼皮,毕竟我是很喜欢戚哥本人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整容的演员太多,现在一旦在影视剧里看见天然生动的脸就觉得很美。罗海燕这个演员其实从不了解,但在这个剧里很惊艳,厚厚的嘴唇像余男有一种憨憨的性感。
从刚毕业到工作的服装以及流水的男朋友,每一个人的服装匹配每个人的角色和生活场景。你不会看到一个穿着名牌每天换衣服的穷人,也不会看到一个西装革履在自己家躺着的男主(连睡衣都是LV的logo布满,对,我就是在说温暖的弦)。
从1-10集,目前还没有看到整容脸上线,而女主的男人们确实帅的各有特点,无论是李现的阳光,还是盛一伦的面瘫,还是香港男的成熟,还是即将预感要上线的小奶狗,确实网罗了各类男生,总有你喜欢的类型。
更别说每一帧选择的取景和拍摄的角度,有一种日剧的美感,饱和度不高,真的看够了辣眼睛的调色,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总是把颜色调满,无论穿什么衣服,都有一种奇异的荧光色,尤其是演员的口红,都突兀的快从屏幕里溢出来。而上海女子图鉴,除了有几幕真的有点偏黑之外,确实每一帧都是低饱和度的,惊喜并经验到我了。
最后,再表达一次我对这个剧的喜爱,连金沙演的上海囡囡都如此活灵活现。我心里的上海人,他们精明努力又善良,排外是真的,喜欢你也是真的。而留在上海的外地人确实会不自觉注意起自己的穿着。我有2位男生朋友去上海工作后都风貌大变,以前的优衣库T恤男孩,都变成了会穿衬衫和背心的精致猪猪男孩,我相信这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魔力。我也记得新天地酒吧里唱歌跳舞的老爷爷老奶奶,上海就是这样,精致的拜金的可以实现梦想也要承受巨大压力的美好城市。
上海女子图鉴,现代十里洋场,永远不变的娇美。
作为一只从业一年的广告狗,我认为《上海女子图鉴》对职场这部分的呈现还是挺用心的!!当然啦,可能我们公司比较special,真正的广告狗貌似就没有收拾的很妥帖的(大概是经常熬夜的缘故吧)像Scarlet这种精致大气而不缺乏温度的女魔头上司,我也希望有一个!
巧了,我就是那个上班第一天就换工牌的人……这里也太用心了点吧哈哈哈哈哈我的上海囡囡。(捂脸逃走)
还有我们的日常,提案部分感觉也比较用心,言之有物,没有停留在浮光掠影、营造厉害的样子。像呆萌提出的“筑巢引凤”的观点其实挺不错的,但是作为大众传媒难免会有些性别歧视的倾向在里面,所以,Harriet修改的引凤筑巢就显得很高明了,因为它更侧重“爱”。PlanA出岔子了然后另外的同事临时PlanB补上,也是广告公司会出现的状况……
海燕不知道怎么搞定一个已经合作了十几年但是可能会流失的客户,于是找到了闲哥。果然老江湖,闲哥说道:“创意、活动、服务都是商业的往来,是你们应该做的。…所有的生意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客户你服务了十年,结果还是公对公的关系,你不觉得自己很失败吗?”
真的真的!!非常有同感!!!学到了。
角色化的执行能让社会更有效率,然而这总归是一个人和人的社会,人情往来,是不可不修的功课。
于是海燕就约了李客户的家人一起玩高尔夫球,并深得李太太喜欢。相信这里,海燕也有了新的成长。无论客户最后有没有谈下来、和闲哥有没有走到最后,她又成长了,她的职业画卷又打开了一些。
谢谢!!海燕在成长,看剧的我也在成长。
期待下周更新!!!预告看到严冰和海燕的激吻,我已经按捺不住了。
~~~(>v<)~~~
周末追完了《上海女子图鉴》,每集30分钟剧情不拖沓,节奏感强20集完结。和《北京女子图鉴》相似的是,女主的身边来来回回也有好几个男人,但故事情节并不单一围绕着男性。
《上海女子图鉴》既让我看到女性在情感中寻找、渴求、挣扎的一面,也看到女性在职场上好强不服输、不轻易放弃的另一面。
今天宋小姐想要与大家聊一聊这部剧。
来自安徽阜阳的罗海燕毕业后想扎根上海这座大城市。她不会做PPT,只能加班加点,不会英语只能被同事顶替做演讲,不会穿着显露了她的笨拙·····
遇到问题,则解决问题。她下班主动报了英语学习,积极请教同事学穿衣打扮,最后她从实习生做到了企业高管,直至自己创业当老板。
这是俗套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但安徒生童话中最关键而被一笔带过的情节,电视剧补上了。要用多少的汗水和光阴, 我们才能慢慢蜕变成理想的自己?
Part1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和童话故事相反,现实中从丑小鸭变白天鹅并非一个夜晚就能完成,它是我们走过很多弯路,碰过很多次壁,撞过很多面墙才会慢慢结成的果。
就像罗海燕,她用了10多年的时光,放弃了爱情和尊严才换来自由。
罗海燕并不是没有犹豫过。和初恋开开心心回老家结婚生子,过上安定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可当她眼睛飘到窗外,看到那些独立的女人漂漂亮亮地喝着咖啡,她的心又动摇了。
“我来到这个城市的意义是什么?”她突然想留下来,不管未来有多残酷,有多可怕也不想回去。这一次她割舍了最重要的爱情,离开那个疼她宠她说会养她一辈子的男人。
后来她交往了本地的男友,谈婚论嫁时对方父母嫌弃她,男朋友也不喜欢她的独立自主。约到家里谈分手,还塞给她一笔钱作分手费。这一次她割舍了尊严,没有一口气把钱扔到对方脸上臭骂一顿,抑制住冲动拿钱滚蛋了。的确,没有本事哪有资格嘲笑对方。
很多时刻,罗海燕是孤独无助的,就像她对室友说的:“你知道我为了留在这座城市有多辛苦吗!”时间胶囊中她写的是成为上海10%的人,那就是她的理想。为了这份理想,她甘愿比常人努力100倍,1万倍。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 不足以谈人生。罗海燕最聪明的不是她工作的专业性,而是她早就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厚积薄发。独立没有想象中容易,只不过她甘愿死磕到底,即便牺牲爱情也在所不惜。
Part2 好闺蜜给你意象不到的力量
女性成长的路上磕磕碰碰,没有三无好友很难撑下去。所谓知音难求,知己难觅。
罗海燕没有为工作放弃朋友,没有为爱情放弃朋友。这群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需要的时刻陪伴她,似冬日的阳光,寒冷中的一丝温暖。
罗曼尼不聪明不灵光,但是她是失恋会陪你喝酒喝到天亮,饿肚子会煮面给你吃,创业力挺到底在夜里帮你拉货的善良女孩。
在事业上她也许无法助你一臂之力,可她待你一片真诚,永远对你好,陪你共患难,你混得怎么样都不会嫌弃你。
Kate是聪明的上海女子,她的人生追求是穿着漂漂亮亮的婚纱在高大上的酒店结婚,过着贵妇的生活。
但她不辞吝教,她告诉罗海燕如何在职场上进退,如何打扮自己获取尊重,如何不被爱情冲昏头脑······
她总是能够一眼看透情爱中男人的那点心思,在罗海燕被爱所困时,她总会说“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
海燕的上司Scarlett是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她能力很强,目的明确,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清清楚楚。
升职跳槽、结婚生子·····当大家还在平衡得与失时,她已经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她是罗海燕的的良师益友,我们常常口中说的贵人。当罗海燕迷茫时,她没有强求做出怎样的选择,却总是能够一语道破利益避害:“人生每一步重要的选择都不能被别人拖后腿,哪怕是你的恋人。”
三毛曾说:“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她们是陪伴海燕成长的朋友,海燕一路走来没有抛弃过她们,生日开心聚一块,失恋烦恼聚一块,吐槽相亲聚一块····。
成长路上,陪伴最长久的永远是闺蜜。她们陪你哭,陪你笑,支持你,鼓励你,即便日后不相见也祝你幸福。我们歌颂爱情,歌颂亲情,唯独忘了友情。请好好珍惜最无助最痛苦陪伴过你的闺蜜,有时他们比恋人/老公靠谱。
Part3 自由独立的灵魂
什么是自由呢?这是罗海燕一直苦恼的问题,也是宋小姐经常疑惑的问题。当罗海燕揭开生活一层又一层的面纱时,她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邻居对她说我们去追求快乐潇洒生活,她拒绝了:我不想一年后只是多了些旅游纪念照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肆意逍遥的生活人人都艳羡,她何尝不知道。
可然后呢?未来还用不用继续苟且?一巴掌打回原形继续过苦日子?那不是她想要的。
换句漂亮的话说,她追求更宽广更璀璨的世界。这世界没有尽头,没有标准,只不过三五年后会发现,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力量感。
想去哪就去哪,无所顾忌,想创业就创业,无所畏惧。拥有的是更多选择的机会,不被命运牵制,拥有的是安全感,不再患得患失。
剧中最后点亮主题:真正的自由是绝对不可能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旦把生活的功课交给别人完成,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另一半身上,自由绝对和你没有关系。
没有人能靠另一个人获得自由和救赎,靠着别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妥协和忍让,那不算自由。
灵魂不独立,谈何自由。
自由本身的意义就是自己做主人。自己主宰人生,能够自主选择想要的爱情,选择喜欢的工作,选择想要的生活。
Part4 欲望使人进步
欲望会无端端生出许多烦恼,容易欲求不满,可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都靠着这些不满一点点进步完善,发展到如今的便利、高效。
不满意交通,有了飞机,不满意语音聊天,有了视频通话,不满台式电脑,有了笔记本·····
欲望使人进步,如果你拼搏在北上广深,还年轻力壮,那么请正视你的欲望,努力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陈粒的在歌里唱“我想要更好更圆的月亮,想要未知的疯狂,想要声色的张扬,我想要你”一句又一句的欲望,人活着不是为了这,就是为了那。
别担心欲望吞噬自己,为它买单吧,充满挑战充满诱惑的生活多么迷人。不管你现在求什么,明年求什么,十年后求什么,永远要让自己进步,让自己加油,让自己大步往前走,人间不过如此。
最后,那些为了理想生活还在挣扎的人,加油。
.▼.
作者简介
宋大小姐,一个唯有帅哥和自己不可辜负的水瓶女,平时爱买买买,爱胡思乱想。如果关注我,会发现好多意外。欢迎你来撩。个人公众号:宋大小姐的花花世界(ID:hisongdaxiaojie)。
因为上海的标签,又因为豆瓣有人安利,一口一个比北鉴高级很多,所以就看了。
结果才半集就看不下去了(不过不得不说一句,李现真的是颜值和演技都在线)。
不喜欢女主,但错不在演员,而是编剧和导演。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片子里女主总是傻白甜人设,面试必然迟到,衣服包包也不知道弄得体一些,对将去面试的公司也不做了解(对应古装片则是做事顾头不顾尾,总闯祸,总误解别人,总“好心”办坏事),然后这些女主就成功了,商界女强人了,在情感世界也是男人收割机。呵呵,那你让那些埋头苦读,提早数年为进心仪的公司做准备的女孩子情何以堪?!讲真,现在大城市的女大学生,可能能力有高低,勤奋程度也各有不同,但总有基本的眼见力和见识。
把毕业生设计成傻子来反衬后来职场的洗礼,只会让人觉得电视剧和现实生活完全是两个平行世界,没有任何共鸣。
女主没有发达时的妆容给好评,很自然,素颜,朴素的感觉,更真实接近生活
个人觉得女主出场还行,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拼搏的女子来说,人生的蜕变才是最可贵的
和北京女子图鉴有什么区别?
目前看还不错,女主脸挺耐看的。
相比北京女子图鉴,上海显得好时尚哦。颜值也好看。多给一分吧。
对于只看过一集就判断一颗星的人,我真的是很好奇,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电影只看了开头你就走了,网剧就看了一集你就给一颗星了,这和不负责任的嘴炮网民有啥区别呢…
拍安徽人在上海,哈哈哈哈导演挺了解上海人流呀金莎加一分
《北京女子图鉴》60%还原了《东京女子图鉴》的精髓并且做了大量本土化贴合现实的改编。《上海女子图鉴》就有点让人搞不懂了…单纯是为了贴“女子图鉴”这个名字的热度?见好就收这样的事情好像优酷并不打算做。第一集“时间胶囊”这个梗就被雷到了…有点担心步国产青春片的后尘。三星观望
名副其实的电影级网剧 导演用超现实段落取代广大国产剧中惯用的主人公内心独白来展现人物内心戏真的很有创新和冒险精神了 加分 希望这个手法可以贯穿全剧 另外打光不是多快好省的大平光 调色不是国剧爆款阿宝色 配乐不是无脑罐头音乐 简直感天动地 还有就是女主可千万别跑去整容啊 你现在最美
编剧是不是找不到写的了,永远都是包包。你们到底对女人,或者说职业女性有多深的误解啊。真包假包,虚荣下的奋斗,换汤不换药。视野极窄。
上海似乎比北京好看一些 不過將來還會有其它的地區嗎?
还可以吧。
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耶,魔都就是比北京更精致,细节都做的很用心,所以为什么要和陈晓伟这么好的男朋友分手呢!!!不要我要啊!!!很喜欢导演的运镜,很用艺术了
至少看到现在女主还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在上海混,并没有靠男人上位,这才是真实的沪飘。上海的特点和北京完全不一样,光影和妆都很好地表现了上海的职场氛围
比北京女子好看多了
女主换男朋友的数目比《北女》减少了一半,整个剧情的完成度和角色的饱满度也增多到双倍。
拍那么多女子图鉴,这些女子都是一样的路子啊,那份上海北京东京干什么,就通通叫东亚女子图鉴吧!
为了李现先给三星看看~
三星半。豆瓣评分太偏低,比北京那个流水账式图鉴好看很多,表演、节奏、音乐、灯光都非常有feel,许多镜头都很有电影感,片头简直迷人!but,结尾烂尾了……
很奇怪的是,尽管不得不承认确实时不时会冒出高级感的上图,却一点都没有打动我这个在上海打拼的外地人,反而看土low的北图几次被泪目了。上图,据说编剧就是上海人,那你可以写尽梧桐树的洋房、定制西服店的老阿姨以及无处不在的便利店,却写不到漂泊在这个城市异乡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