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10集,感觉都可以脑补(胡编)一个大结局了。
女主 --- 闺蜜丈夫
闺蜜 --- 在束草“偶遇”的高中同学
女主妹妹 --- 闺蜜丈夫的姐夫
闺蜜丈夫的姐姐 --- 女主叔叔
女主妈 --- 闺蜜丈夫的爸 (会长)
闺蜜丈夫的妈 --- 女主爸
她们所有人的恋情都曝光了,但都相互理解并支持对方。两家人集体举办了婚礼,告别家人,奔向新的爱人。台下坐着落单的女主闺蜜的妈和女主的公务员前男友,两人默默对视,心中的红气球逐渐膨胀起来了。。。。全剧终,一段惊险而温暖的故事。
有个著名的情感专家,几十年如一日教导女人该常年跪舔男性,来获得男人的投资。
理论如果不能结合实际,只是沙砾。
现实里,跪舔男人的女人都会越来越贱,被男人骑着脑袋欺负。我花了三年去思考我妈为何这么贱,为什么能贱到违反“自私的基因”,为什么能为了香火们能连自己的命都不要,
最近刷了这部韩剧“红气球”,女主让很多看官都要看吐血了:供男友读书考公四年,男人考上了就准备甩了女主,女主明知道还装不知道,全方位伺候上了,给钱买最新款的手机每天给男人做好可口的晚餐等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男人交新欢,女主依旧装不知道,催促结婚,终于让男人毛了,不贪图女主提供的各种小便宜了,翻脸不认人了,连女主的妹妹都看不下去了,屡次劝女主结束这段垃圾关系,女主却依旧男人发一个短信,她就打扮得美美滴去赴约。
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你明明很聪明,为什么要这样?
这句话,我也对我妈说过。
心理学界的两位泰斗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亚伯拉罕·马斯洛让我找到了答案,按照他们的理论,我也做了些实操,找了几个条件很好的男人试了试。我本对感情无兴趣,纯属探索理论的实际应用。
你可以说我不尊重爱情,但,你说的清楚爱情是什么吗?
或者,
吸引力从何而来?
你对 ta 的「需求」和「目的」「异化」是吸引力的源泉。江湖俗称:谁先动心谁先输。
有的挫人,桃花不断。有些很有魅力的人,从一而终,沉溺在逝去的感情里。
我一哥们,被一个高段位女孩勾引,彻底爱上,又被狠狠地玩弄与抛弃。一切只缘于女孩子跟他说的一句话。
那天高段位女孩给我哥们买了瓶水,哥们说:「不用了,我女朋友给我买了可乐了。」
你猜那个高段位的女孩子,是如何用一句话让我哥们彻底陷进去的?
文章后面说,这句话非常无耻,又非常有效。
让我先从心理学的底层逻辑出发,剖析吸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再谈策略。
阿德勒的目的论里说,所有的精神痛苦,都缘于你的目的,你想得到但又得不到的。
人一旦产生了某个目的,就会为之付出,回报达不到期望,或者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人会本能地继续为之付出,极易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无法自拔越陷越深。
目的达到就会进入多巴胺状态,目的没达到就陷入负多巴胺状态。
——这就是阿德勒目的论的强大,人一旦设立目的,就会本能地去摆脱目的达不到时的痛苦感,于是陷入了不断为目的服务的恶性循环,而这个目的本身不需要有任何实质意义。
我不爱打游戏,有天开始常熬夜打,把两部的手机屏幕都划失灵了。我明明知道游戏厂商会在我不停赢的时候,给我配垃圾队友,让我开始输。依旧不愿意组队,起因是有天我看本社会学书时,起念了,想知道能不能用厂商的规则,战胜厂商的规则。
爱情是什么?欲望是什么?
是错觉。
是幻觉。
是大脑发生了一些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非理性状态。
所以,很多人在梦醒时分困惑自己当初怎么那么蠢,明知道对方是个垃圾,还飞蛾扑火。
该如何给异性制造这样的错觉?或者说,异性对你的欲望是如何被激发的?
有一句简单粗暴的话直指欲望本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欲望是你想填充自己,想占有你未得的,向上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边界。
欲望的对象只能是你还没得到的事物。
喜欢一个人最强烈的阶段,都是在想要得到却没得到时。你渴望「得到」那个人时,最爱ta.
得不到的痛苦状态是「负多巴胺状态」,而得到后的满足感称之为「多巴胺状态」。
多巴胺是个体感受到快乐、喜悦等积极情感的本质。
「喜欢」或「爱慕」,是你在负多巴胺状态下,对重新回到多巴胺状态的渴望,而如果这个过程跟某个人有关,那么你的这个渴望就会投射到那个人身上
——毫不夸张地说,世上所有的爱恋都是因为这样诞生的。
你看上了一个商品,去付款时,已经开始幻想把它拿到手上的感觉,但店家却告诉你,这东西太抢手已经卖完了,没货了。你就会更加需要这商品了,比之前更加迫切地想要得到它,于是你去别的店家找,即使价格贵些也愿意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决定下单的那一刻就有目的了:开始幻想着如何使用它,处于多巴胺状态。但当你以为触手可得的时候,却发现没得卖了,你所幻想期待得场景不会发生了,于是你就进入了负多巴胺状态,为了摆脱它,于是你更加迫切得想要得到它。
负多巴胺状态到多巴胺状态的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张力」,是「成瘾」的关键所在。
在大热天极度口渴时来一瓶冰可乐,所带来的快感是平常状态下喝可乐远不能达到的。
红气球里,女主不知道自己被男人肆意伤害吗?
当然知道。
觉得自己被对方伤害,是一种被动付出,男人拒绝道歉,不反馈。
这让女主更急了,对反馈需求更加强烈,她选择了进一步跪舔男人,试图做一个完美的传统主妇。
但男人回应是进一步的讽刺打击,否定了她的人生否定她的努力,让女主陷入更大的负多巴胺状。
女主对此的行动却是:开始逼婚。
整个过程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激发的教科书式诠释。
简单总结,就是女主因为男人的训斥,产生不安、不忿、心烦意乱等负多巴胺状态,同时亦是因为女主一开始给自己设立了「目的」:“自己的原生家庭事业都那么失败,结婚总该结吧,不然人生也太失败了”。而这个目的一直没有实现,于是陷入了极大的负多巴胺状态。而摆脱这种状态的唯一途径,就只有找恋爱四年的男主要说法,于是对男主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感。
这是越不甘心的女人,越无法摆脱旧关系的心理机制。
随便去伤害一个人,对方只会觉得你是神经病,对你避而远之。
结合阿德勒目的论,整个策略的出发点就是先让对方自己生成目的。
这个目的不需要有任何实质意义,可能是好奇、或是引起了的注意,只要对方自己生成了目的,并为这目的踏出了第一步,那么整个理论就开始生效启动了。
对方是如何主动生成「目的」呢?这里就要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点明了人类除了满足生理与安全需求外,其他所有的追求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交价值。
需求层次图里面,除了最底下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往上的都是跟社交相关——人都是具有社会性的。
不同层次间存在垂直关联的联系,而且上层需求必然包含下层,例如安全需求必然包含了生理需求,因为安全的意义在于人能更好的获取生理需求,同时又可以反过来说,下层需求的实现也隐含了对上层需求的追求,那么每一个需求其实都隐含了对最上层「自我实现」的追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寻求反馈的关系。
「情感」的本质是主体(我)对客体(单一个体或群体)能承认主体(我)社交地位的认可的需求,也就是「社交认定」。
通俗说,就是:我期望你能认可我的社交地位。
「自我实现」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之上,我说我自己是皇帝没意义,要其他人认可我是皇帝才有意义。
两性关系里,你对另一半的需求感里,是对性的需求占主要,还是对社交认定的需求占主要?
回答下面这两个问题就清楚了:
1、你愿意接受你的另一半,在不减少与你相处互动时间的前提下,去跟别的异性谈恋爱吗?
2、如果现在有两个人给你选择做伴:一个是颜值不高、各方面都没那么优秀,但会对你忠诚与专一;而另一个是男(女)神,但非常花心,会同时有几个伴侣。但这两者陪你的时间不会有差别,你会选择哪一个?
大多数人在第一题里面会回答不接受,第二题选择前者。
如果你觉得对性的追求是占主导,为什么不能接受另一半在不减少跟你相处时间的同时有别的性伴侣?你对性的体验不会有差别的啊。
显然,占主导地位的是对方的「社交认定」,你希望对方承认你是他(她)的唯一。
瞧,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强大应用。
如果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跟阿德勒的目的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解释很多情感现象。
霸道总裁故事里的男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用斥责、打压,而后赞赏、奖励,追妻火葬场。
本国的这类小说里,无底线到总裁能给老婆喂药让她得癌症,老婆怀孕了就摘了她子宫,老婆生病了就丢给流浪汉轮。。这种小说居然名列榜首,深受女频读者热爱。
——这就是很典型的负多巴胺与多巴胺状态的来回切换。女读者不是喜欢男人把她往死里抽,是喜欢这种来回切换带来的心理感受。
所以,我爸每次抽完我妈,都会让我去送碗甜汤给我妈,明明前一秒他把她揍得鬼哭狼嚎。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吃醋,吃醋时,你对ta的需求感更强烈了,甚至表现出愤怒、沮丧、茶饭不思,为什么?
是因为这时候的你,处于负多巴胺状态,你感觉自己的社交认定要丧失了,这种状态你会非常痛苦,你会渴望早点摆脱这状态,于是你会比之前更加渴望得到对方的社交地位的认可,也就是上面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三层,只有这样你才能摆脱负多巴胺——而这种渴望,会让你更加需求对方,只有对方才能让你摆脱负多巴胺,重新恢复正常多巴胺水平。
你会跟 ta 对峙,要求 ta 给个说法,要求 ta 在众人面前承认你是 ta 的唯一,(也就是要对方承认你的社交地位),而 ta 迎合了你的要求,真的这么做了,你感动万分。
这时你会更喜欢对方了,更离不开对方了,陷得更深了,而下一次同样事情发生,所产生的效果比前一次更大。
总结说,整个过程是:
1、一方自己主动生成目的;
2、一方的目的没有实现,或者没有完全实现;
3、这个目的跟社交认定,也就是跟马斯洛需求层次有关;
4、一方经常处于负多巴胺与多巴胺状态来回切换,形成「成瘾」。
回到开始,我的哥们是如何被高段位女孩一句话勾引的?
并不是「介意多个女朋友吗?」,你表白了,对方会很爽,既然已经得到了你的社交认定,就对你已经没所求了,他不会觉得你是特别的。
那个高段位女孩先给我哥们制造幻觉,然后又让幻觉破灭。
她是这样回答的:「可我的水更解渴诶。」
兼备进攻与防御的一句话,模棱两可,不好捉摸,虽然很无耻,却又非常凑效。
言语上的性感,要比肉体性感杀伤力更强。
这时她已经跟你产生了互动。
说了这句话后,不需要有其他举动, 我哥们自己就给自己加戏,不断陷入赌徒黑洞。陷入了困惑:这妹子这么说到底是啥意思啊?到底是不是在暗示什么啊?还是只是单纯地在说这瓶水而已啊?
这看似给了社交认定,但也可能没给。
这时候他会开始产生目的了,这是人的本能。
当他想要知道那句话的具体意思,即是出于好奇,也是出于想要知道自己的魅力是不是已经吸引到对方,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三、四层。
他想要知道,她抛出的这个社交认定,是不是真实的?还是说只是一个误会?
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对女孩产生幻想。因为他以为这是触手可得的事情了,开始幻想,开始想入非非。
进入多巴胺状态了,因为幻想是能够带来大量多巴胺的。
他脑海里有另外一个声音:也许是你想多了而已啦,人家没那个意思。
于是,又自己陷入负多巴胺状态。
瞧,女的什么都不用做,他自己就开始多巴胺与负多巴胺状态的来回切换了。
后来他越来越纠结,终于忍不住主动接近女孩,为的是寻求答案,那句话到底什么意思?——而这就是建立了「目的」。
当我哥们过去试探她的时候,她直接让我哥们的「幻想」暂时破灭,告诉哥们想太多了。这样我哥们直接进入强烈的负多巴胺状态。
从原本以为触手可得的多巴胺状态,一下子跌入到幻想破灭的负多巴胺状态,这样的落差感会让他非常痛苦,原来之前的喜悦都是假的。
我哥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会觉得女孩是在骗他,觉得明明是对他有意思。
这时候,我哥们会更加强烈的想得到女孩的社交认定。
于是我哥们又再次陷入困惑了,从原本幻想破灭的负多巴胺状态,重新回到「说不定有戏」的多巴胺状态。
以上过程被不断重复,就会不断的在多巴胺与负多巴胺状态来回切换,他对女孩子的需求感会被不断的「训练」。
你是一个男性,在路上看到一个美女,鼓足勇气向前搭讪索要联系方式,而对方却对你冷眼相对,甚至叫你「滚」,你会因此陷入困扰吗?
不会,对方只要一开始就打消了你的念头,你打从一开始就认定从她身上不会得到任何反馈。
只有你开始给自己设立了目的,产生「自己可能有戏」的幻觉,故事才会继续。
她也回应你了,她和你有眼神接触,她答应你去吃饭了没有主动买单,你才会开始考虑对方是不是跟你一样也有心跳的感觉,这就是「目的」。
失恋的人,你所有的痛彻心扉,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付出毫无意义的现实的不甘心。
爱情里一直处于热恋期是不可能的,必然会进入消退期,到达平稳期。肯定有一方会消退的比较早,如果你是还没消退的一方,因为对方的消退,导致自己陷入了害怕社交认定丧失的负多巴胺状态。你就会开始紧张,开始恐惧,开始产生自己离不开对方的错觉,这错觉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你处于强烈的负多巴胺状态。
这时候往往你会更强烈地向对方索取社交认定,同时会更加付出,你会质问、逼问,开始怀疑,陷入了不断强化的恶性循环。
于是你会抑郁,会哀怨,会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对方会因此无所适从,会选择逃避。
其实并不是你配不上他,或是你不够优秀,只是你恰好处于消退期比较慢到来的一方。
回到阿德勒目的论:世上所有的精神痛苦,都缘于自己设立的目的没达到。于是你会不甘,不断地跟自己较劲,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在感情世界里真正的赢家,是能做到克己的人,不让自己陷入人性的弱点,保持精神独立与强大——你若能做到,那么你再也不会依赖他人,而他人会本能般的依赖你。
你站在春和日丽里,却让ta站在暴风骤雨中。
我跟许多已婚男性聊天,得出的一个结论:几乎所有男的向女的主动求婚,都是出于「不安全感」。
这里说的是主动求婚,不是被动求婚,被动求婚是表面上是男的主动向女的求婚,但其实是迫于各方压力,如家里人压力,或是女方施予的压力。
而主动求婚,则是男的发自内心的自己想要向女的求婚。
而动机其实是「不安全感」,其实就是觉得自己无法驾驭这个女的,感觉这个女的其实并不需要自己,很可能哪一天会被更优秀的男人抢走,出于这样的恐惧,自己先下手为强,先把她栓在身边再说。
而能让男方这么做的女人,必然是自身精神独立。因为男方感觉不到女方的依赖,自然会更渴望得到女方的社交认定。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旅程,你会失去你的童年,会失去你的青春,失去爱人,终有一天会死去,你最终会走向孤独。人生总会充满遗憾,学会提前适应它,习惯它。
痛苦,源于尝试对抗注定的命运,源于不甘心。
你遇到的人跟你产生再大的火花,最终只会成为你生命的过客,只是恰好有段路她(他)陪你走过罢了。
感恩它,让你人生的一段历程如此美好,即可。
不要相信所谓的情感专家瞎哔哔,以为全然的付出会得到别人的回报,看看父母的现实就该明白,那,不现实。跟
徐智慧、李成宰、李相禹、洪秀贤主演,全员出轨,剧情相当狗血背德、三观不正,但偏偏看得停不下来。
特别有意思的是徐智慧曾经演过《49日》里的坏女二,从小跟在富闺蜜身边长大,受着富闺蜜家的恩惠,却因为阶层不平等所带来的相对剥夺感而越发心态失衡,与闺蜜老公搞在一起,还间接害死了闺蜜。这样一个传统韩剧里心机深沉善于伪装的黑莲花女二人设,在《红气球》里却被作为女主来表现,或许人性明晦难辨、善恶交织的复杂性能被更生动得刻画。
《红气球》里的角色没有一个是可爱的,都有可怜、可悲、甚至可恶的一面,很多人吐槽不知道这部剧想要表达什么,骂女主的最多。但这些角色的所作所为,在他们所处阶层的认知局限性下,又都是合理和可以共情的。
女主恩江是白眼狼吗?不完全是。女二海洋是单纯的,对恩江也是真心当朋友的,但她优越的出生让她潜意识里始终有傲慢感,觉得恩江低自己一等,但可能连她自己也没意识到。比如频繁地在工作和家庭事务中差遣朋友,并且用付钱的形式来作为感谢,甚至因为付了钱而把差遣看作理所当然。一旦友情参杂了利益,就自然有了权力的不平等。
恩江自卑怯懦,原生家庭势力眼又各种小聪明,从小到大看惯了各种人的眼色,所以那么会揣摩和控制人心。她或许本质是善良的,但在她的认知中以为要脱离原生家庭只能靠男人、靠结婚,所以花费四年的时间与金钱去全身心供养一个渣男。而在被抛弃以及践踏尊严后,之前一直被压抑着的屈辱感彻底爆发,她开始放纵自己心里的红气球(欲望),耍起心眼来那些单纯的有钱人自然不是她的对手。好像是《寄生虫》里的台词吧,不是因为善良才有钱,是因为有钱才善良。
最新的第十集恩江终于和闺蜜老公开船了,当欲望脱手不受控后,究竟会飘向哪里?但气球膨胀后终究会爆裂,可能带着对于坏下场的预判,这部剧看起来也总觉得特别悲凉。
看似很狗血的剧情,包括很多人在骂女主对前男友这么卑微隐忍,但其实这就是生活中常看到的现象,不是她有多爱多舍不得前男友,而是在她认定地失败的人生里,在她看不到还有其他希望的未来中,至少能结成婚拥有一个家,是她唯一看起来能够达到的成就。她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标准,而是被社会裹挟着往前走,以为社会的价值标准就是对自己的价值标准。一方面因为达不到这样的价值标准而痛苦,另一方面真实的内心又太接受这样的价值标准。她不断地在自我否定,又不想被一直自我否定下去。逐渐在折磨中变得偏执抓狂。不断在多巴胺和负多巴胺中来回切换,反而容易对这种情绪上瘾。其实理解情绪背后逻辑,才更容易让自己从情绪中跳出来,被自己情绪带着走还是自己主导情绪,归结为一句歌词:想呀嘛想开点,看呀嘛看淡点,少呀嘛少想点,吃呀嘛多吃点哈哈哈哈哈。还有其他每个人,能看到都不是界限分明的非黑即白。人性就是这样,有好的一面,又存在着非常黑暗的一面,还有夹在中间的那灰色地带。最后一集真的快要笑疯了。真实生活真的是一地鸡毛+狗血
韩剧《红气球》是我看过最三观不正最狗血的剧,看得我咬牙切齿又因为想知道结局而强忍着看下去。该剧由徐智慧 、李成宰、 洪秀贤、 李相禹、 郑侑敏等实力演员主演。
人性真的很复杂,该剧全员搞出轨 !女主故意勾引闺蜜的老公,闺蜜的老公又控制不住还表白女主,女主还想小三上闺蜜老公的位?这编剧真是韩国版琼瑶,寄生虫加回家的诱惑。这部剧真颠覆了我的三观。
琼瑶剧主角三观基本都不太正常,刚开始正常的一旦陷入恋爱脑也会不正常,反而那些塑造得比较反面的,处处阻挠主角的人的三观比主角正常。《新月格格》这部剧现在看不止尺度大,而且三观尽毁,奈何女主颜值高。
正妻雁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她对新月肢体上的折磨不及新月伤害她的万分之一,尤其是新月那句“我是来加入这个家的,不是来拆散这个家的”令人三观稀碎一地,爱一个人没错,但是如果不知自爱就不对了。小三上位还还是个卖惨的绿茶婊,你要是原配估计得气死,《红气球》编剧是比琼瑶有过之而无不及。
任成汉、金顺玉、文英南“狗血界的三座大山”,韩剧《顶楼》验证了即使是有狗血元素的电视剧也能成为引爆大众的热剧。《红气球》就出自文英南的手笔。
剧里没有一个让人喜欢的角色,但也没有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每个人都很自私,忠于自己的利益与欲望,不惜伤害他人。
感觉这部剧传达的价值观就是,人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可以牺牲他人,也许这才是真实的人性。看了生气,不看又上头忍不住,真的是一整个无语...
女主的人设是又老又穷又茶,羡慕惦记闺蜜韩海洋的老公,离不开软饭PUA她的小男友,各种伏小、卑微、伺候……人设实在不佳是评分仅有5.6分的主要原因。《红气球》这部韩剧的抓马程度我已经无法用言语或者文字来形容。
海洋坚信自己老公不会出轨女主恩江,朋友和她妈都提醒过她。但她打从心里看不起恩江,更觉得老公也看不上她。恩江拿她当跳板,海洋当她好使的工具,只是我好奇她俩为什么都不肯远离,因为恩江还没考上教师呢,有体面工作应该就不帮她跑腿了。
看韩剧红气球,让我觉得心动的两个时刻:恩江在自习室里备考。韩国的教师资格真是有够难考。考试是当下差不多唯一努力就能有结果的公平竞技了!没背景的人,考试是唯一利器了!”
恩江治闺蜜妈妈的时候。老太太嘴太欠,调动老太太最怕的亲家母来收拾她,看得我超爽。复仇的初级段位是正面刚,上一个台阶就是找到复仇对象最怕的人来反制,有了下棋看三步的水平。
《黑暗荣耀》的东恩为什么那么牛逼,她已经不是看三步的段位了,而是全局,所有人都是棋子。为什么中学班主任会成为文东恩复仇行动的第一轮刀下鬼?
相比罪恶真凶,他甚至连帮凶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某次无聊的失控的情绪发泄而已。按常理,他罪不至死。然而,如果区分身体伤害和心灵伤害,中学老师的恶,与真凶不相上下。
继顶楼之后最狗血的剧:《红气球》。本来很气愤,但看女主这句话给我整笑了 。在阶层固化的韩国社会,出生底层而感到相对剥夺感的女主,一心想逃离原生家庭但又不舍得抛下父母。
想当老师但最终只能帮富家闺蜜跑腿打零工,把小男友当作救命稻草一样供养着却被抛弃… 这么怯弱隐忍地活了37年,但欲望越压抑越显露,在心里疯长,终于像红气球一样慢慢膨胀升空。这是一部毁三观的剧,建议青少年还是不要看了,以免毁了价值观。
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留下记录,没想到第一篇影评竟然会给这部剧,很意外。
我有个习惯,每次追一个剧时,看完更新,就会来豆瓣看看大家的看法,然后会看到和我有共鸣的,也会看到让我思路打开,自己所没察觉到的内容,虽然我每次都看,但我从来不写。
之所以写,是我结局2集,看哭了,虽然我看哭的剧很多,最喜欢的是《请回答1988》,真是每集开始笑,结尾哭。喜欢《请回答》的我们都是好朋友。也喜欢2022年治愈的《我的解放日志》,从大学起就开始看韩剧,也是中毒不浅,虽然大学也很喜欢美剧,但这几年,就看不进去烧脑的,只能看轻松,治愈,搞笑,狗血的剧了,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别人喜欢看傻白甜的没有营养的剧,现在也算是感受到了,生活的苦,想吃点甜甜的糖。
这部剧,剧情抓马程度超过我过往看的剧,比如之前的婚词离曲一二部(电视台三个同事各自的老公出轨另外三个都是朋友的女子,挺狗血的),《顶楼》等。而这部剧,两个大家庭的纠葛更是繁杂。家境贫寒的女主恩江和家境优渥的女二海洋是从17岁高中相识,相互陪伴到37岁,这种友谊是很难得的,却因为种种间隙而破裂,那种背叛感,愤怒,以及对自己,对对方的否定,怀疑都是无比痛苦的。前面看的一度想弃剧,女主睡了女二的老公;女主的妹妹搭上了女二老公的大舅子;女主的妈妈被安排在女二老公的爸妈家当帮佣;女主的爸爸一直和女二老公的爸爸是认识的,帮忙跑腿,偶尔出主意;女主的叔叔和女二老公的姐姐曾经是恋人被拆散后来重逢又在一起。基本上前面女二全家都不知道女主的情况,女主看似是很厉害下了一大盘棋,但当真相一个个爆出后,她只有乞求和逃避。这个剧,开始看以为是女主用各自手段抢了女二老公,逆袭改变自己稀烂的生活,看到中间发现就是野心挺大,却没有认真考虑过后果和应对方法,就是看似温和被欺负到了绝境内心的小恶魔就出来发泄一下,然后不断的用瞒骗逃来事情一步步到自己失控,无法挽回的局面。
我看剧,总会去代入,而当代入后,不论是女主做了一堆不道德的事,挖墙脚,挑拨关系,把女主的设计作品给竞争对手最终导致女主破产,女二和老公离婚,当迎来女主能成功上位,也被对方家庭接受,自己也考上心心念念的老师,一切都朝着自己期盼的道路时,女二发现女主一系列的恶行,不仅仅是抢了她的老公,毁了她事业的罪魁祸首也是女主,还有女主的一家都在这个局里面,那种背叛是让人抓狂的,女二在这局里真是大女主本主了,经历了着一切,总是果敢的去处理,即使伤心难过愤怒,也都勇敢的去直面,面临事业家庭都陷入巨大危机,在感情上迅速做切割,在事业上蛰伏,从头再来,在友情上经历双重背叛,和女主关系画上句号,然后起诉女主走流程。我想,换作是我,身为女主,这一堆烂摊子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只会想一死了之吧,活下来直面才是更难的,而要是作为女二,会去怀疑自己,怀疑一切,会觉得世界都崩塌了。所以当看了19,20集时,真的泪流满面。我感受到的是女主,女二,各自对自己过去的和解,以及她们之间相知,相伴,相爱,相杀后的彼此放过,经历这些,能够放下来,走出来,很难,也很苦,但真的很酷。而两人再经历这一切后,放下所有的恩怨,还在意对方,虽然无法回到从前,但彼此都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种情感只有经历过才会觉得真的难得。
为什么我看最后两集眼泪止不住的流呢,我不仅仅是代入了剧情,更是代入我自己的经历,当经历与信任的朋友的巨大伤害,时时想起就会很难受,不理解,也不敢去袒露,这个伤口久久无法愈合,即使过了几年,依然打着结的,时间并不会治愈一切,放下才会。当我鼓起勇气和朋友联系时,曾经过往的委屈和不解随着一声对不起而瞬间瓦解,泪水一下子涌满眼眶,我明明一直在意,无法释怀,却表现的不在意,去逃离,但终究只有面对,才会真正的释怀,那种轻松感是真的很好。所以看到剧里的冲突,解决,既佩服,也能体会,更知道这中间的不易,并觉得经历这段之后的成长,所以这也是哭过之后想写点东西来记录下我那刻受过伤,又被治愈和激励的心吧。
这部剧,女性的自我成长,蜕变是让人惊艳的,而她们经历的很多苦痛,都源自于身边或是控制欲极强的父亲,或是放荡不羁不负责任的父亲,优柔寡断的丈夫,幼稚自私的前男友等等。而每个人,没有一个人是纯粹的好人,也不是绝对的坏人,都有善良的一面,自私的一面,也在很多时间节点犯过让人无法原谅的错,但是也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从此完了,当你去敢于去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能从束缚自己枷锁中跳脱出来,才会有成长和蜕变,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但也只有跨过这些困难,才会有更开阔的人生。
女主37年的悲哀,首先是源自于父母,父母的责怪与依赖,和女二父母的宠爱支持真的是天壤之别,有句话是“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很多事情也许冥冥中有注定,但当我们长大时,有力量去治愈自己,治愈童年那个受伤的自己,去和伤害过我们的父母去保持距离,去和解,“父母在等我们说谢谢,而我们在等父母说对不起”。我想告诉所有和我一样,处在低谷中,觉得自己很失败,无法达到父母期望,不断怀疑否定自己,担心无法走出困局的朋友们说一声,“你可以的,相信自己,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世间水火。”等我们走出时,回望过去,发现不过是山丘而已,一起共勉,贴贴。
这部剧,虽然很狗血,中间也很狗血,但结局让我看到勇敢面对,积极不放弃,然后迎接新的生活,放下执念,轻装上阵的感觉,真的很好,很戳人,很意外的哭了,然后就意外的有了这篇文字。也感谢能耐心看到这里的你,我们都会更好的。
还想感慨一句,不要让男人在我们心里有太重要的位置,男人,真的是阻碍我们进步呐。做个独立,坚强,勇敢,爱自己的女性,在自己热爱的事上发光发热,我们的人生,值得更加绚丽多彩。
怎么感觉女主要黑化的感觉 剧情还挺吸引人的
【弃剧】剧情太老套了。徐智慧挺好看的,就是这两年接的本子都不怎么样。
只要扛过枯燥的第一集,后面真的太黑色幽默+反转的好玩了!(结局一般,不然真的想打满分了
结局海洋独自美丽,好好搞事业!姐夫也算是有一个好的结局,其他就hhhh算了吧!
别看了,太差劲了,为啥韩剧经常安排智力不高的女主啊,我还是喜欢强一些的女人。
结局太感动了!恩江在努力活成一个更好的自己。为恩江和海洋的友谊抹眼泪,韩海洋才是赵恩江的红气球!
在编剧这,好像只要是性别男和性别女两人之间就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就看过之后能气死,真的好想打女主啊,以前看的那种傻白甜女主我就觉得蛮气人了,但至少还能说有个善良的优点,这种自私无能的女的就只想劈头盖脸打她一顿
姐妹两个绿茶婊到这种地步是我没想到的,牛
垃圾电视,女主有病,你不幸跟女二有什么关系,自卑心作祟,你最应该暴打的是你那渣男朋友
???????
有够缺德的,但是我现在就想看缺德的😋
离个大谱,抢闺蜜老公的那个竟然是女主
合久则必分,分久则必合。世间的人们总是分分合合的。不幸的婚姻就应该结束掉,人总是要为自己而活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繁衍后代产生的。爱情,注定会在三个月后消亡。三个月后依然还在爱的恋人是在这期间接受到对方身上自己想要的信息素后不断的重新爱上了对方,然后不断的续上多巴胺。其余的都是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再在一起。所以永远的爱情就是个传说,结婚就一定会有想离婚的一天。别声讨剧情狗血了,总有一天会承认这就是生活。
说实话我觉得编剧很厉害,每个演员都有一个以上让我们观者同情的点,真的可以说塑造的很用心了。而且就是因为塑造的很好当我抛弃三观之后就只想看出轨成功了
在阶层固化的韩国社会,出生底层而感到相对剥夺感的女主,一心想逃离原生家庭但又不舍得抛下父母,想当老师但最终只能帮富家闺蜜跑腿打零工,把小男友当作救命稻草一样供养着却被抛弃… 这么怯弱隐忍地活了37年,但欲望越压抑越显露,在心里疯长,终于像红气球一样慢慢膨胀升空。很期待后续的剧情发展,狗血但有带着悲凉无奈的底色。
再难看也比国产剧好看
徐智慧,你是我最爱的韩国女演员,但你怎么可以接这么烂这么恶心的一部剧。
套用其他剧里的一句话:你家境很贫困吗?因为你太能忍了!女主咋能忍受这种男朋友的啊?
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