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每个镜头都美丽
2 ) 解构生活
我倒是觉得这个片名儿很好,比非法入侵要好,好很多。
他是个建筑师,他在为别人建设着生活,用他所以为的他喜欢并且愿意去亲近的构想。可是谁来把他真正的生活剖开给他看看?
谁来把我们的生活剖开给我们自己看看
前面几十分钟倒并不是很吸引我,不像一些人觉得的“高开低走”,前面让我看着觉得有些浮躁,也可能前面他的生活就是这么浮躁不安,始终有一种想要停下来或者想要干脆放弃的冲动。就是那种想吵架又吵不出来,想谈一谈又无话可说的感觉。
我们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待?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注视对方
多好的问题
后半部分是完全投入进去了。不想说它的情节如何如何,但是它所表达的那些东西把我彻底带了进去。面对着那样的局面,让人心力憔悴的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没有自己位置的圈子,被排挤在外的家庭,无论是谁都会试图去寻找一个出口吧。
比如寻找爱情,带着一种目的进入他人的生活却把自己也遗失在里面。那是爱情吗?或者,或者真的只是想要个安慰,有个让自己重新投入的理由,有种期待。——甚至这种期待包括期待对Liv坦白。我是这么觉得的。
这应该是最完美的结局了,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回归他们真正所属的生活。借着这么一场“事故”,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自己心中各种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重新面对彼此
都演的很好。裘德洛的无奈和局促,比诺什的善良和她承受的生活,以及那个妻子的疲惫。尤其最后从调节法庭出来后,他妻子下车,骂他什么都不明白,终于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出来。这一段安排的很好,如果没有这一段,整个故事就仍然是糊涂的。
我能体会到,是因为你带给我的体会,我爱你。
可能真的要经历下这种或者类似的一些breaking,才能重新entering。
片子很好,还会再看的。
3 ) 结尾不好
jude law
robin wright penn
julliet binoche
三大明星
想不好看也难
故事也还不错
那个妓女比较搞笑
随便做什么除了说话
动物不说话所以不说谎
那个澡盆里和英国病人很像嘛..
最后的结局太好了
估计是好莱坞需要的
怎么和广电总局一个感觉
4 ) This is Life
Actually, the most charming factor for me to choose this film is Jude Law.
I do not know why Will would "love" Milo's mother, maybe she is so different from his wife Liv, or maybe she just so kind and gentle, that can bring him a little bit warm. Then, they got together, Bomb…… she had ask her friend to take a photograph.
Amya set up a trick due to her self-protection and love for son, while she is unwilling to harm Will. Nethier does Will,especially after he went to Amya's home several times later. We can say it is totally a mistake. However, because of this mistake, Will finally find out what is love and what he can not do.
Breaking and Entering, it means, people living in different worlds getting know each other for occasionally affairs, and at last, they just walk back to their own world to have a good life without any lies.
5 ) 没有外遇我跟你姓
是不是女人都喜欢刨根问底,尤其是问男人问题。
我常常问他,你爱不爱我。你会不会一辈子爱我。你爱我什么。
他的回答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爱。一辈子都爱。爱你的全部。
严刑拷问之前嘴上一本正经,问过之后却当调情剂一笑而过。扪心自问谁也无法担保情感的走向,尤其是围城里的男女。所以逼问也许真的只是一种形式,要对方时时铭记。
《解构生活》演绎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也许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很多——伦敦、种族歧视、忧郁症、贫困和中产、青少年问题、妓女——但我只想说说“爱情”。
一度很讨厌裘德洛。不喜欢他抑郁的眼神,单薄的身架,更不喜欢他稀疏到五年后即会秃顶的头发。英伦男人。典型的清心寡欲又色迷心窍。
但这部电影拯救了裘德洛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第一次正视他到位的演技,才发现:他真的演什么像什么,不红都难。
电影里的威尔•弗兰西斯(裘德•洛饰)是一名事业上春风得意,跟同伙开建筑公司的中年男人,有一个相处十年的女朋友。问题不在于他或她,而是他们十岁的女儿——她和前夫的骨肉。
女儿患有自闭症,女朋友一心扑在女儿身上,很少顾及他们之间的感受,也使得威尔弗兰西斯无法进入到她们的生活,隔阂一天天加深。
一次偶然的机会,威尔弗兰西斯认识了裁缝女艾米亚(朱丽叶•比诺什饰)。艾米亚是流浪英国的波斯米亚人,老公在政治斗争中被打死,留下孤儿寡女。艾米亚一个人苦苦的支撑着家庭,整日为生计奔波,但唯一的依靠她的儿子却游手好闲,被人教唆行窃。威尔弗兰西斯的建筑公司正是他多次行窃的地方。
艾米亚和威尔弗兰西斯正是因为抓捕小偷遇见对方。莫名的被艾米亚吸引,威尔弗兰西斯隐瞒了他儿子的罪行,找出各种机会跟艾米亚表达爱意。
当他陷入这段热恋不可自拔的时候,忽然得到真相,原来艾米亚跟他一起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护儿子,并且拍下了他们在床上的照片已做要挟。
威尔弗兰西斯这才回过神来,爱情的美好一去不复返,他这才发现自己最爱的人还是十年的女朋友和她的女儿。
故事很圆满,艾米亚和儿子回到了波斯米亚故乡,威尔弗兰西斯终于求得女朋友的原谅并向她求婚。
生活始终是围着圆圈在走,偶尔出了轨道,但还是要回到原位。这样的中年危机似乎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变的规律,只因为全世界的爱情婚姻都是一男一女。
年复一年,日子虽然丰润盈实却又陈善可乏。《美国美人》《大开眼界》,这类片子都是典型。
中产阶级的危机,是因为不为钱发愁而有了更多的胡思乱想。
一、 多半男人赚钱,女人享福
中年男人拼命工作总是为了整个家庭。男人的高学历、高尚工作、高薪资造就一家人舒适安逸的生活。女人闲置(闲职)在家带小孩。久而久之,女人要么对空荡的大房子和永远忙碌的丈夫心生疑虑,要么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陪孩子上钢琴课、舞蹈课,每天念叨的也是关于孩子的话题。
虽说享福,但做女人的总会自讨苦吃。
男人不解风情花大把大把钱在房子、汽车和女人身上,却忘记最初相遇的时刻。
电影里女朋友问开车的威尔弗兰西斯,十年前她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从瑞典逃到英国,还记不得那夜他们的相遇。
威尔弗兰西斯头望着窗外,往事浮上心头,他的表情是复杂而痛苦的。
长大的女儿依旧睡在妈妈的怀抱里,我们总是不能回到过去。
二、 随手可拿钱买性的世界也难以成就无法宣泄的中年空虚
电影里好几个镜头都是关于威尔弗兰西斯和一个妓女的。
她在街头向他乱送秋波,在车里大跳艳舞等着威尔来袭。
威尔则至始至终一副懒散和调侃的表情。
香艳不具备诱惑,同情却是对妓女最大的耻辱。
也许吧,有钱的男人,如威尔,对信手拈来的偷情和交易不屑一顾。已经过了荷尔蒙快速分泌的年代,他们想当然的需要一段同时刺激视觉味蕾和心脏的恋情。
如有必要,他甚至可以自我分裂。直至爱情的最后破灭。
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同床共枕,自以为生活已失去信念。偶然的调情才能激起不可收拾的整夜,早上却被女儿吵醒。这样的日子,想必总是会痛恨的。
三、 爱和不爱就是理想主义的升华和破灭,经不起推敲的永远是“小三”.
一直觉得艾米亚是深爱着威尔弗兰西斯的。
为保护儿子偷拍他和她的裸照也许只是顺水推舟。
两者都源于爱。只是艾米亚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流浪他乡,儿子成立她唯一的支柱。为此她可以放弃所有尊严,包括原本可以圆满拉上帷幕的爱情。
威尔对艾米亚的隐瞒是既往不咎的,艾米亚对威尔的坦白却可有可无。
出于对儿子歇斯底里的保护,她对威尔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眼神却是故作坚定的无奈。还是当两个人都泡在浴缸里的时候,才是一番情意缠绵,才是一场爱意浓浓。
母爱是伟大的,这是不讲情理的爱,方才显得尊贵。即使如此,艾米亚在这个复杂的关系链里,还是充当了第三者,俗称“小三”。小三之说法跟年龄全无关系,只是因为身份卑微且受人蔑视,所以才以小字冠首。
威尔毋庸置疑的爱过艾米亚,当他收到了来自心爱女人的最大欺骗和伤害。这是他从浴缸里全裸出镜后的第一念头。愤然离去,不再回头。
爱消失得那么快,未留下一丝丝存在的痕迹。在公园里,艾米亚拉着威尔的手臂,求他不要举报自己的孩子,旁观的我也看的心酸,威尔却拂袖而去。她孤单而绝望的站在风里,恍若隔世。
男人啊,看似完美主义,诉不尽的道貌岸然。小三的命运,一如最新上映的《画皮》,就算爱也得下地狱。
四、 环绕全球,所有的男人都会道歉,那只能证明所有的男人都会外遇
方言里有话,扯红脖子认定自己说的话就是真理的时候,有“***就跟你姓”一说。对于出轨事故,我深信可以用这句话来押宝。
威尔对家庭的背叛,灵魂和肉体双重的背叛。
偷情的最高层次。
谁不想。
可喜可贺,当威尔的女朋友冲下车疾走在高速路上时,威尔拉着她求婚了。
圆满的大结局。
但,下一个道歉,除了求婚戒指,还要靠什么呢?
6 ) 勇气
裘德·洛、茱丽叶·比诺什主演。光看到这两个名字,就已经能够充分勾引我的观赏欲望了。没办法,一个英国帅哥一个法国气质美女,又都是我喜欢的演技派。想拍成烂片也难。
中文有两个译法,《非法入侵》,这是直译的,但总不禁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黑客帝国》之类的美国高科技动作片。另一个是比较主流的《解构生活》,我觉得也不是很搭。翻译的确是门学问。
看完了想说的太多,却像片子里的大多数主角一样欲语还休。很生活的片子,说了些平常人生活里的交往纠葛,说了些平常人的难念的经,说了些淹没在忧郁里的平常人的不平常。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一群在生活中无奈的人,以及这些无奈的人所面对的问题。生活其实很公平,一个50英镑买她任何东西但买不到她的talk的妓女,却比我们的忧郁帅哥看得更通透。你甚至无法确定,谁更值得同情,更需要帮助。如果不经历生活,你无法理解这些感情、生活里的困窘。可是经历过的人,却也只能跟着主角一起充满挫折感和无力感,静等着事情的演变。
所幸的是,Jude帅哥虽忧郁,人生态度倒也积极,没有破罐破摔,没有躺倒不干,而是一直在向前走。哪怕方向并不明确,仍然愿意去碰去撞,寻找解决的方法。仍然真诚地说出实话,主动地承担后果。不是每个人都敢去选择的,特别是根本不知道每根选择的绳子后面拉出来以后会是什么。
每个人的周围,都罩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气泡。气泡里很安全,是自己的底线,最最真的自己。如果有人靠得太近我们就会开始不安,不自觉想要抵抗。想要接纳一个人很难,如果真的让他break and enter,进入自己的气泡,需要天大的勇气和信任。可能是彻底的温暖,也可能是彻底的灾难。这人带来的伤害,我们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这时候,我们会怀疑,我是不是进入了他的气泡,还是和旁人一样只能在外边徘徊?于是,需要确认,需要对等,需要人品。
每一段感情都冒险,能在感情中走远的人,或是无知,或是勇士。所以,当你跨越了无知的阶段,如果还能去爱,便是真正的勇士。
两个状况“雷同”的残缺家庭,裘德洛摇摆其间。不管是女儿的精神疾病,还是男孩的误入歧途,他似乎都不想真的“介入”。到最后皆大欢喜,不管是温暖动人,还是不痛不痒。反正安东尼·明格拉的剧本写得不怎样。他想说的东西太多,生活看似被解构,其实只是经历了一场简易抽象。
也许等我想明白再把所有思想串起来后会发现这部片子毫无骨架毫不精彩。但目前我没时间解析所以暂时盲目的认为他一切分散的深意都是有主题的。
比诺什演的真好。谁都没有对错,那就是生活。
i cannot be honest, so i use metaphor
这是部温暖的影片。鉴定结束。
闷!
真湿湿望啊,大湿也有湿水准的时候!
片子虽然前半部节奏很慢,但有很强的吸引力。安东尼的特点很明显,当然Jude Law所有的片子都不容错过啊
对此很失望,不怎么好看
有些事情,不到那份上,你不会明白,也无法假装你体会得了那种情绪。
看马家辉的影评才想起来
关于感情的解构。
kao已经有80条评论了,不写了。break&enter了办公室、外遇的家庭、自己的家庭计三处。
和木头相反,我实在不喜欢年长的朱丽叶·比诺什。
央视的剪辑让我倒胃
剧本完美!怎么能包涵那么多种情感呢……这片子除了大牌多,一点都不好莱坞,你们就别拿好莱坞的标准来贬好不好……
the ending is ridiculous.
喜欢这部电影本身如现代建筑般的质感,低温却不清冷,轻缓又简洁,还有某种想深入却无路可循的距离感,配乐也很独到,瑞典女人的角色很美。
一个导演三个明星,感觉一般吧,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她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