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2001年911事件 2977人殉难 2011年本.拉登被击毙 2021年撤出阿富汗
20年美国本土安然无恙 反恐功不可没 今天塔利班重掌阿富汗 未来世界将会怎么样 只有天知道
小布什在片中有血有肉 总统作战室作用巨大 一些镜头 20年后的今天再看 仍然恍若梦中 期望看到更多的精彩纪录片
人之所以比动物高级,在于人有人性、有道德、有思想。但是如果把立场放在人性道德的前面。人可以比动物更加凶残、野蛮。二战时期的德日,和我国的那10年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先不说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的利益矛盾、历史矛盾,就照着这个逻辑说下去,那么最应该喊冤的,难道不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当局?万恶的苏美,干涉中日两国之前的内政邦交、睦邻友好。不是硬杠,当时的中国北有伪满洲,南有汪政府,还有几百万的伪军,这还不够代表中日友谊吗。
正当的逻辑得到正当的观点,正当的逻辑不需要变通和双标。有些人说一大堆受害者有罪论,总结中东人做的911事件是美国活该。没关系,如果这话的逻辑正当,那把这逻辑套用在新酱、西臧、金水桥、昆明火车站等维族人做的事情的上面,相信逻辑也能够自冾,能够满足自己的立场。
所以某些言论的逻辑能否自冾?
或许也许没准大概可能说不定,其他国家的某些网民看到我国发生的类似的平民伤亡的事情,也会发出跟某些人类似的评论。所以真正对立的是什么?
我看既不是中美、也不是中日、更不是东方西方。 而是民主VS专制,极端VS理性。
从小接受的教育,从开始到现在获取的信息,所知道的一切的认知,又是如何得知,又是如何获取的呢?然后又是如何坚定不移的坚信的呢?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不能强求。 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努力的站在上帝视角,了解事情的客观事实,努力获取不同的信息渠道,努力了解多个不同的声音,然后自己思考,自己做判断,最后带入立场。如果只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对一件事物只了解到了第一层,便满足了,停下来了,是不好的。 人性、道德、思想,没有谁比谁差,谁比谁好。而是人性道德不能因为立场而让步,因为立场而双标。因为如果立场高于一切,或者人性和道德取决于立场的话。人是很容易比动物更加凶残的。德日和我国那10年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立场他们可以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自己的国民和他国的国民。而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甚至觉得自己很伟大,在做一件无比正确事,那件事情名为“爱国”。
而什么是爱国,国是什么?爱国取决于什么? 拿自己的国家来说,最基本的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于中国。但是中国不只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上下五千年,上至三皇五帝夏商周,下至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中国、中国人的含义,包括了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但是不只等于其中的某一个。 假如一个国家只等于某个政府、某个政权,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爱这个政府就等于爱国?那么生于清朝推翻清政府,生于民国并推翻国民政府的革命先烈、英雄儿女,应该没有在屏幕前面的大家爱国了? 所以爱国,应该取决于国民,而不是某个执政当局。 说详细一点,爱国言行应该取决于对于本国国民的爱,而不是恨。我相信,去扶老奶奶过马路,去给生活难以为继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资助,或者为不能发声者发声,为维护某个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而奔走,或者哪怕在家里帮自己的亲爹亲娘做做家务、说说话。都绝对比去攻击自己的同胞穿什么鞋,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吃什么东西。或者攻击他国的政要,幸灾乐祸他国的灾难,等等诸如此类,要爱国100倍,1000倍。 呼吁力所能及的对国民的爱,才是爱国。而煽动遥不可及的对他国的恨,不是爱国。 因为不论此时此刻在恨什么,当遥不可及的恨的情绪始终得不到宣泄,最后一定会转移到力所能及的身边的同胞身上。 事实也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平台的评论区每分每秒也都在证明这一点。
另外关于民主。制度是手段,目的是善政。 民主既不是目的,也不等于繁荣富强。民主制度只是最不坏的制度,功能在于解决内部矛盾。因为只要是人来分蛋糕,那么永远都是给自己分最大的那块。其优势在于,各方利益集团觉得蛋糕分配不均的时候,用不着推翻执政当局。在游戏规则内,合法的运作、妥协、勾兑,换个人来分蛋糕,至少能很好的解决情绪上的问题。有句古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有类似的智慧了。 近代西方的崛起史,除了伴随着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征战、杀戮之外,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套自己的民主制度。得益于这套制度,欧亚各国王室得以幸存,没有落得像俄国尼古拉、法国路易、英国查理等国王的下场。美国也是如此,如果当时华盛顿选择成为一个独裁者,选择一套专制制度,恐怕美国早已经分崩离析了。得益于这类制度,西方许多现代政权建政以来政体国体始终如一。 回顾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亡于外患的政权屈指可数,多是亡于内乱。而在近代数百年间,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政权已经更迭了六七次之多(明、顺、南明、清、太平天国、北洋军阀、民国)。
个人觉得,人性很多时候其实会渴望集权、专制,渴望集体主义。而民主更像是执政当局所需要的。
因为人从来都不是吃饱穿暖就能活下去的生物。人需要认同感、成就感、归依感。 就像偶像明星总有一群拥趸一样。渺小的个体,无能力去发掘出,内在的真正的自我价值的时候,身处在这种群体之中,轻而易举便获得了归依感。 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了自己喜欢的偶像发声,一起向敌对的偶像、粉丝、路人开炮,侮辱谩骂也好,人身攻击也罢,认同感终归是得到满足了。 看着对方或气急败坏,或伤心难过,或无言以对的样子,成就感便油然而生了。 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集体中失去效力时,有几个人愿意去思考,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爱偶像的言行,自己的言行有没有给自己的偶像带来真正的帮助呢?有人曾说过“当我们在一场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也就获得了一种新的自由,一种无羞无愧的去仇恨、去恐吓、去侮辱、去凌虐的自由。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专制的那套东西正是如此。
人民的人性需要专制。那一套东西,可以给人民带来自豪、骄傲、伟大,和“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进而满足人民需要的归依感、认同感、成就感,而这又是大多数阶层,靠自己毕生的努力奋斗、也难以得到满足的奢侈品。 民主更像是统治阶级客观需要的东西。 其实专制制度处理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还不是首要困难。让他们吃饱穿暖,然后制造强大的外部压力,树立一个反派,一个仇恨的对象就足够转移大部分人民的注意力了。最难的是,如何处理制度内部各个派系、各个势力之间利益冲突和权力交接。毕竟除了韩国北边的那位,很难有政权可以像古时候那样,名正言顺的交接给子孙后代了,,,
更新,修改于2022年5月12日
转载《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今天,尽管反西方情绪所依赖的语境有了很大变化,但那种精神脉络依然清晰可辨。 有些人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辩护,认为其所凭藉的中华文明传统是和平的、温和的和非扩张性的。固然,中国文明不同于伊斯兰文明,较少具有极端排它的、原教旨的侵略性格。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一种民族主义如果长期缺少现代理性的实质性内容,而始终停留在非理性的情感层次,那么,其中内含的排它性成分仍然具有潜在的暴力性。 当种族化、粗鄙化的反西方主义处于劣势时,可能是"温和的”、"和平的",然而一旦真的实现了"富国强兵",园丁所谓的"强国梦",由于没有现代理性的内在制约,民族主义中那种情绪化、非理性和种族化的成分,未必没有可能导致一种黩武的冲动。(比如二战时期的德日。)
要知道,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使得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所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相信唯物主义的"武器的批判"。 现代中国人早已将老祖宗的"不争""无为"忘记得一干二净,绵延一个多世纪的抵抗外敌、内部残杀和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新传统,即所谓"斗争哲学"。 有谁可以保证,这样的"斗"文化没有或不会渗透到我们的民族意识和反西方的情绪中去呢? 在本世纪,反西方主义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社会实践,一次是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第二次是六十年代的大革命(火烧英国领事馆是当时最具象征性的事件),我们注意到,这两次全社会的排外骚动,都是以爱国、忠君、保教等传统民族主义为号召的,而且出现了朝廷、上林和江湖即社会上、中、下三个阶层的某种合流。 未来的中国有无可能重演历史的一幕?
这自然取决于一系列历史因素的藕合。到目前为止,这些因素有萌芽的迹象,也有藕合的趋势,但尚示形成不可逆之定势。
即使如此,我们也应该对此保持足够的警惕。要防止反西方主义的恶性发展,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尽快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实"起来,使之具有一种开放的、现代的精神内涵。 应该构建开放的、现代的民族主义。 作为一种开放的民族主义,其意义在于,它不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是与整个全球的现代化变迁接轨,成为本民族现代化过程中的个环节。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现代化发生的历史是外部刺激型的,而现代化的经验典范又往往是具有殖民主义面目的西方国家,所以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常常发生冲突。 这种冲突在现实中可以理解,但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充足的逻辑。在这里,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清楚。 其一是西方文明与西方霸权的区别。 反西方主义往往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将西方霸权当做西方文明中的一个有机部分,甚至核心内容,因为要反对西方霸权,索性连西方文明也一起拒绝。 然而,我们知道,西方文明虽然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来到东方,但二者并非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离的整体。霸权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狭隘的"国家利益"的体现,而西方文明并非以此作为必要的前提。 文明的价值是可以脱离狭隘的"国家利益"而独立存在的。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多元结构中,既有支持霸权主义的资源,也有抗拒它的成分,不可一概而论。反对霸权主义自然必要,但没有必要连西方的现代文明也一并拒绝,从而丧失民族主义自身的开放性格。 其二是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区别。反西方主义通常也将这两个概念不作区别,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 固然,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这也许是对的,因为至少在50年代之前,作为现代化成功的模式,只有西方诸国。 然而,二次大战结束五十年来,全球的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化的模式,不仅有西欧北美,还有日本、东亚以及南美、东欧若干国家。 再以西化这样一个狭隘的概念来根据现代化的丰富多样性已经远远不够了。即使仅论西化,也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等多种模式,它们之间文化和制度的差异比我们所能想象得要大得多。 在当今世界,现代化已经呈现出一种多种模式并存和竞争的多元化格局。现代化不再是西化的另一种说法,而是东西方多种现代模式的一种理论抽象,一种韦伯意义上的理想类型。这就意味着,现代化无论在理念还是经验层次上与民族主义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冲突关系,因为现代民族主义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本民族的现代化,建构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 无论哪一种现代化模式,即使是非西方的现代化模式,都没有必要以反西方尤其是整体性的反西方主义为其前提。 至于究竟何为现代化,我们不妨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观念来理解它。 所谓的"家族类似",是指没有一个特征是所有"家族"的成员都共有的,但所有的"家族’成员彼此之间都有相似之处。
从经验的层次来说,一般认为市场、自由、民主、法治等等是现代化公共元素。 在现代化的诸元素方面,西方国家是最典型的。如果整体性的反西方,就等于拒绝了现代化的大部分元素,也就失去了现代化的相似性元素,也就失去了现代化的相似性意义。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也曾经以现代化为标榜,但历史已经证明:当时苏联的发展方向是与全球性的现代化大趋势背道而驰的,只具有个别性的现代化元素,自然不具有"家族"的相似性,无法归类于现代化的"家族"成员。
中国民族主义的实质性内涵
由此可见,一种具有现代性质的民族主义之建构,必须是开放的、非种族的,必须置身于全球性的现代化大背景。
中国的民族主义自然需要反抗形形色色的世界霸权,但同时也需要借鉴包括西方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模式。近代以来,中国并不缺少民族主义的价值符号和文化象征,所真正匮乏的倒是其实质性的政治内容,特别是具有现代化元素的、拥有公共利益的政治内容。
现代的民族主义认同,不仅仅是一种种族的、文化的认同,更重要的在于民族国家的认同,而民族国家不是一种形式的、主权的和法律意义上的抽象,而是关于共同体生存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实质性的内容。
民族主义的开放性格不仅意味着对外的兼容并蓄,全方位借鉴,而且也要求内部的开放,容许共同体的每一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对什么是最好的共同体生存方式进行自由的、平等的讨论,并且借助一定的社会空间,进行试错性的社会实验。
而民族主义的现代性格则要求这样的讨论和实验必须置身于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必须对现代化的那些公共元素诸如市场、自由、民主、法治等,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下加以重新的选择和配置。
可以说,只有当这种开放的、现代的民族主义政治内容基本确立,而且通过立宪的方式,确确实实为共同体的成员所自觉认同的时候,中国的民族主义才会真正“实”起来,才会具有稳定的、长久的整合功能,成为全民族的认同对象。这,将是下一个世纪中国所要实现的目标。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这一目标不是仅仅通过反西方的种族煽情所能实现得了的。
反西方主义只是一种饮鸠止渴,它只能倒过来加剧民族认同的危机本身,而无助于走出历史的循环,走出现代化与民族主义冲突的传统困境。当代中国所需要的不是粗鄙化的反西方主义;而是一种开放的民族主义,一种通向世界现代化大“家族”的民族主义。 来源:《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911发生的时候,我在念高中。
那时候,新闻资讯的流通速度,远没有今天这么快速。
尚且只是心智不健全的高中生的我,根本理解不了911对全球格局产生的影响。
后来,读了国际关系专业之后,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分析框架后,才对911这件事情的意义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
在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刚看完另一部911题材的纪录片《转折点》,也写了观感,只是没有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出来。
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下,对美国的任何不当言论都容易引火上身。
《转折点》那部剧,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多的,但作为一个弱女子,我还没有勇敢到什么都能摊开说的地步。
与《转折点》相比,这部剧,展现了更多,小布什政府在当天的应对。
简言之,这部剧,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看具体问题怎么处理。
一、听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面瘫
小布什是这样解释的:不能在脸上表现出内心的情绪波动。
我是一个经常被情绪波动困扰的人,也因为无法高效控制情绪而错失过人生的许多机遇。
遇到突发事件时,无论内心的情绪如何起伏,都应该最大限度把情绪控制住,这是一个成熟政治家、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赖斯在某处访谈细节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说法。她说她当时对小布什说了一句从来没有说过、以后也再不会说的话,就是头一次对总统用命令式。当时,整个美国高层都处于慌乱中,但多年来的素养也使得她能在巨大的恐慌中确保情绪稳定。
可见,泰山崩于前一般的情绪稳定,是居于上位者的必备素质。
我还要继续修炼。
二、如果我是小布什,我会第一时间回华盛顿
小布什在纪录片里讲了一个细节,就是听到美国被袭击的消息后,前后提了三次,要回华盛顿。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回华盛顿。
在人心最慌乱的时候,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第一时间被看到。
越早被看到,群体就越快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尽快着手去处理事情。
如果是我,我会在事情处理完,第一时间赶去现场,安慰受惊的人。
这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必备的素质,也是一个守护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突发事件中,多数消息就是假消息
这里暴露了很多美国管理的不足。
CIA、FBI沟通不畅、内斗
空军一号平时没有战斗机护航
用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地堡,设施陈旧不堪、信号不好、氧气不足
美国高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报道。
高层都是看新闻,才拼凑除事件全貌。
可见,美国也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强,有时候,也是很脆弱的。
这时候,一定是假消息满天飞。欧洲方向来的信息就很不准确。
越是情绪稳定,越能够快速借助理智,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
四、应急的精髓在于快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几件事:
第一件,航空管理。
空管确定飞机被劫,第一时间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暂停地面上的客机起飞,二是让已经在天上的飞机就近降落。这样,就能快速筛选出有问题的飞机。
看到这,我突然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以后自动汽车也被劫,应如何应对?
第二件,赖斯第一时间与普京通话。
赖斯当时担心自己升级安全级别会引起误解,所以特地打电话给普京,普京说俄方不会升级安全级别。赖斯在纪录片里说:“她终于意识到,冷战真的结束了。”
第三件,是小布什在飞机上听汇报
CIA主管当时已经大概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下午的汇报,不过是明确了这个结论。
实际上,很多突发事件,都是有迹可循的。
越是人为的大规模突发事件,越需要周祥的准备,如果观察敏锐、一定能提前预判。
可见,做好手头的平常的工作有多重要。
机遇是什么?机遇,就是你日常工作十分出色,在突发时,才能如日常一般力挽狂澜。
简言之,应急管理的精髓在于快。快的基础,就是手头的日常工作闭着眼睛都能做好。
运用了很多现场画面及总统当时的镜头来从总统的这一角度反映了911当天的情形。确实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袭击。近三千人因此失去生命。
但是如何做到事发后如此危急的关头,每个人处于忙疯和极度惊恐的状态下,还能在每一时刻对总统进行拍照记录的?并且全程也没有谈到过如何安排救援只想着弄清楚是谁主导的然后报仇?
另外,看完整部片子最大的感受是,采访到的重磅人物没有一个人进行过反思。没有人想过这场灾难性的恐怖袭击为何会发生在美国?当被袭击后,他们称之为看到了恶魔的面孔,但自己对外发动的所谓打着正义旗号的武力,与这次对美国作出这样攻击的人又有何区别?他们都说这是一场战争,而他们之前包括现在的所做所为是不是战争?总统的全国发言中说到失去生命的人中有秘书、商人和妇女,有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有父亲母亲还有朋友邻居。没错,这些人都是无辜的,恐怖袭击也是邪恶的。可只有美国人的命才是命么?美国对别国的袭击和攻打,为此死去的平民又该由谁来负责?三千人在眼皮底下失去生命,这是何等的痛苦,也许这也正是恐怖组织希望美国换位思考和感受的。
再次重申,我的这些疑问并非为恐怖组织开脱,邪恶就是邪恶,对于美国受难的平民而言,即便作为一个旁观者,不想去说同情,但对生命的尊重是最基本的人性和为人准则。但除此之外,我只想说看完这部纪录片,即便是二十年后的采访中,这些官员,政客依旧没有任何反思,处处表现出美国至上的中心主义,只想到如何投入战斗,怎么打,在哪打,结果会如何,要打多久,要投入多少兵力。放在普通人身上我也许能理解这种心态。但放在国家最重要的一波人面前,并自以为理智冷静没有冲动的总统首先想到的不是部署救援,也是查到是谁进攻的,我要复仇我就不是很能理解了。再放在当下20年后,面对镜头再谈起,依旧还是愤怒与批判,依旧唯独没有反思。不知道这算是一种自大还是不敢面对承认的怯懦。
当那位消防员母亲将去世的儿子的勋章交到布什总统手上的时候,说出了“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更像是在提醒美国曾做过什么,才会带来了今天这惨痛的教训,而非如何反击与战斗。这绝非受害者有罪论。就像一个人犯了错被打手心一样,告诉他希望你不要忘记,并非是忘记被打手心这件事,而是想告诉他不要忘记为何被打了手心。这也是我为何引用那位母亲的话,来当作标题的原因。美国需要铭记这场痛苦,更需要的是反思。也许当它们想清楚为何美国被选为攻击目标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远离袭击,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时候。
有传闻911是美国自导自演,我觉得完全不可能!从本片中小布什在学校,听到袭击消息后的表情,更加深了这一点!
911事件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形成了,人人喊打的合作反恐局面,可以说是这起悲剧事件给世界带来的好处。但,有果必有因,基地为什么以美国为目标,美国心里没点儿B数,还不长记性?一边以防恐为名干涉他国内政(中东石油),一边暗地里使坏对付经济对手?
马老师:国际要以和为贵,多行不义必自毙!我劝!!!美国人,好好反思,耗子尾汁!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弱者个机会,不要贪得无厌,以后,少犯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更不要 “玩暴动” !!!
———————————————————————————————————————————
阴谋论的自已动动脑子,首先前锋劫匪或机场卧底,自杀式的你去哪找?不靠信仰靠金钱谁会去?只有信仰才有这种力量!其次策划/后援团队去哪找?FBI?CIA?带头的也要有不要命的勇气,美国现在还有这样号召力的人物吗?能降服/洗脑属下和自已一起不要命?
前期投入:损失=间接+直接=几千亿美刀;想要执行这项计划需要多少后勤保障?花费应不低于任何一场中东战争;
后期重建+机场安保投入:无法统计,也不会低于一场中东战争!
就为了那点石油(中东搞事大部分原因是石油),榨几十年能回本?
而且斯诺登、阿桑奇对911一点儿不了解吗?
9·11恐怖袭击,已有连篇累牍的信息披露,但20周年不一般,将迎来更多信息解密,拜登政府将在9·11前夕可能披露更多的调查文件。尤其值得推荐,今年9月1日正式上映的一部纪录片《911:总统作战室》,不仅拍出有好莱坞惊悚片的意味,还可以作为领导力研究的最佳案例。
这部新鲜出炉的纪录片,甚至以分钟倒计时,同时采访了时任总统幕僚团队,包括小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及其他多名白宫幕僚团队、随团采访记者,回溯了小布什政府在面临国内四架飞机被劫持发起恐怖袭击之后,12个小时的反应: 他们是否应该命令战斗机向美国平民开枪?总统应该宣战还是让这个饱受打击的国家平静下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领导人,将如何权衡国家和国际影响?
2001年9月11日上午9点03分,四架被劫持的飞机中,第二架撞上了纽约世贸中心南塔。所有白宫幕僚都无比清楚,第一架飞机可能是意外,第二架飞机可以确定是恐怖袭击,那么第三架飞机袭击呢?当时,小布什总统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学校参访,而总统的安保人员,认为下一架飞机可能会瞄准他们。
当飞机成为恐怖分子的“导弹”,撞击、起火、倒塌的毁灭性场景,发生在纽约世贸中心、华盛顿五角大楼这些核心地标,美国人心惶惶,华盛顿的决策中枢都在疏散人群,提防下一波不知从何而来的攻击。
最显而易见的潜在攻击目标,就是小布什所乘坐的空军一号,因此,小布什与幕僚团队围绕如何在意外恐袭的避险,是否及早返回白宫发表安民讲话,发生一场又一场的争论;而雪上加霜的是,20年前的空军一号,或白宫地堡,通讯设备都是“老爷级”,无法支持召开内阁全员会议,甚至正副总统通联都成问题,华盛顿各个核心部门都在忙于疏散,反而是24小时的电视网络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小布什在小学课堂得知第一架飞机撞向世贸中心时候,故作镇静
感触最深的一点:小布什一直对部下强调,他必须“第一时间得知恐袭者的情况”,也就是绝无隐瞒。白宫国安助理官员也反省说,在大灾难发生之时,现场报道的媒体,远比政府决策层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和敏锐,FBI高层甚至严令不能对外泄露信息,他愤怒地指责说,“难道连恐袭者是谁,也要对美国总统隐瞒吗?”
最终,小布什乘坐的空军一号,虽然历经多起真伪情报的遭恐袭恐吓,但在F16战机的护航下,辗转两个军事基地之后,他还是在9·11当天傍晚回到了白宫发表全国讲话。小布什要展示自己依然领导美国的决心,还是压倒了幕僚们”安全“的诉求。
在小学会客室,小布什团队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第二架飞机撞向世贸大楼
当然,整部纪录片也详细铺垫了,小布什在小学会客室,亲眼目睹电视屏幕上,第二架飞机袭击世贸大楼的场景,恐惧和悲伤弥漫了整个画面,其后,所有白宫幕僚团队都熟悉的一名牺牲者,电视评论员芭芭拉·奥尔森,也是司法部副总检察长特德·奥尔森的妻子,已经在撞向五角大楼的77号航班中丧生的消息,更是加剧了这一情绪。
与其说,小布什需要展现强势总统的作风,表明保护美国公民的决心,还不如说,愤怒情绪彻底控制了布什,“痛扁他们”的欲望压倒一切——用布什的话说——在人们知道恐袭者是谁,或如何痛扁恐袭者之前。
小布什要求在首次全国演讲中设定强硬报复的立场
至此,就在9·11的当晚,小布什已经公开申明了“布什主义”(Bush doctrine) ,其中表示,窝藏恐怖分子将被视为等同于实施恐怖主义。把美国拖入20年之久的“反恐战争”,由此揭开了序幕——要不与我们为伍,否则,就是与我们为敌。
当然,小布什执政团队承认美国在遭受恐袭的攻击性,包括赖斯也都在采访中,强调这都是恐袭发生后,匆忙中拟定的报复准则,质疑者应该设身处地,换做其他国家,会怎么办 ?
国务卿赖斯还透露说,为了避免美俄在自动防御机制失控,她特别打电话给普京,强调美国的军事戒备升级,并不针对俄罗斯,而普京表示将降低军事戒备,并取消既定的军事演习。赖斯感慨地说,普京做出了正确反应,但也意识到“冷战真的结束了”。
纪录片中也记录了一些令人莞尔的细节,比如布什在白宫椭圆形办公桌上打死一只苍蝇,几秒钟后,发表了他一生中最令人关注的“反恐”演讲;
当空军一号驾驶员担心在原定起飞的跑道尽头遭遇恐怖主义的导弹,一反常规,调转机头选择了短跑道,骤然拉升,几乎垂直起飞,空中一号所有人员被失重所控;
而当总统医生给白宫幕僚团队分发抗炭疽病药物,叮嘱提前服用,防止可能遭遇的生化恐袭,强装镇定的白宫高管一下子变得泄气了。
空中一号临时降落的某军事基地,机场密布装满导弹演习的军机,临时也找不到总统级别的有防弹车辆,临时派出一部普通小面包车,结果不安的司机接到“可能成为攻击目标”的总统后,在机场“飙车”,反而是小布什赶紧安抚司机为了安全要开慢车。
公众号、头条号:艾森看天下
911无疑被定性为一场恐怖袭击,无辜平民伤亡。然而,当把视角拔高一些,平民的伤亡背后的原罪又是什么?什么是政权?什么是别国内政?什么是海外驻军?什么又是和平?人们只会在事故发生后加强安保,更强硬手腕的复仇。而根源问题呢?我们的南海,南使馆,奥运火炬接力呢?强国吧!这世界只认实力,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rge W. Bush and Co.
911,20年。时至今日,看三座大楼“melting down”还是很oh my god……片子更多回顾小树丛班底当天的一系列反应和行动。看到小树丛一天之内亲自飞了那么多趟,感觉这部主旋律拍得算是够成功了。
惊愕,恐惧,愤怒,数不清第多少次回望改变世界的那一天,也许除了亲历者,每一个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约而同地走向上帝视角,我也不例外,但当我看到那些真实的画面时,内心仍旧无法平静(普京真的是个大聪明)
没有太深入的东西,但采访与史料太详实,制作精良,叙事引人深入,好看得让人挪不开眼。
虽说是“总统视角”但叙事和制作水准确实没什么可挑剔之处,多给一星算是感情分吧。细节还是有蛮多可思考的地方,比如个人职责,送徽章啥的。911也算我的交友标准之一了,没有同情的人直接删了就好了
还是蛮多细节的...没想到的就是bunker和air force one上的通讯那么差,bunker的通讯设施居然20年没更新...有时我们过于低估强权,偶尔也会高估...
网上可以搜索到这个:9.11.Inside.The.Presidents.War.Room.2021.1080p.WEB.h264-RUMOUR.mkv-[6.76 GB](视频自带中文字幕与多国字幕!)
时隔20年之后,当时路人的惊呼、空管员的语气、人们的细微表情,依然能够牵动屏幕外的情绪。而且911当天载着总统、白宫幕僚和记者们的空军一号的飞行员特意安排警卫守在驾驶舱外的细节也实在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911发生的那个晚上历历在目,大学室友那声惊呼真的是没法忘记。911前因后果很复杂,但对着撞机以及世贸双塔上跳下/掉下的人的画面,真的能体会到那种绝望感。911始终是一块人性的试金石,类似的还有卡廷惨案、卢旺达灭绝、南京大屠杀、奥斯维辛、亚美尼亚屠杀,对平民的同情和生命的尊重永远是最基本的人性,这应当也必须超越意识形态和主义。所以对于炸了叫好的觉得活该的,只能送一个字 gun。
那一天太难忘
总统视觉下的911,20年过去了~
相较于Netflix那一部5个小时的纪录片,这一部显然逊色很多,虽然采访到了Bush本人,还有很多政府官员,纪录片所采用的视角也非常独特,但Netflix那一部更加中立,细节当然也更加丰富。
多难兴邦?
视角罕见,态度暧昧。
911事件后10年本拉登终被击毙 20年后美军从阿富汗撤军 这个日子注定不会被忘记
童年最大陰影revival… 消防員往ground zero跑的鏡頭完全無法不哭!(話說白宮bunker的設備設施真是低端到令人震驚,不愧是20年不更新-.-
视角独特,采访人物重磅,值得一看,但纪录片本身质量其实一般
911改变全世界的倚天屠龙记,关注度最高的国家是金砖五国,最高的债主国
911二十周年纪念作业。国籍不同,但是看到双子塔倒塌时感觉还是很强烈。这版已经很精彩了,但是网飞那版居然分更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