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忍耐,不去电影院看删节版,亦不上网看那三段被剪掉的床戏,专心等候《色•戒》完整版上市。我信任李安这个人,相信他握在手中的每一寸胶片。我这人比较贪心,要看他完整放任的思想,而非委曲求全的片断。
内心里不大喜欢张爱玲,她眼中的世界冰冷悲凉,不留一丝希望。《色•戒》原著小说亦冷到骨头里。这一切被李安的镜头悉心捕捉放大,唯在王佳芝与易先生的色诱情欲里注入了些许暖色。就是这一点点暖色,在紧要关头沦陷了王佳芝和他们的“革命”。
电影前半段有那么一种假。邝裕民他们的爱国热情是何其幼稚荒唐,开始我冷眼瞧着,直有些想笑。然而再往后看,心慢慢就凉了。原来幼稚有时候更是残忍。在爱国的名义下,一切牺牲都可以索取,一切代价都不再是代价。李安要的就是这种假吧,做一场假戏,映出各人的真面目。都是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赖秀金的心却浸满嫉妒,梁闰生的人猥琐龌龊,“麦先生”胆小无用,那面子上豪气干云的邝裕民呢,则最是怯懦苍白。这一帮好同学哪,我都要代王佳芝心怀怨恨。
邝裕民说,“我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这诺言就像一个往伤口上撒盐的玩笑,他从未伸出手给她哪怕一丁点保护,从头至尾。
易先生早已不会说这样的甜言蜜语,他心知自己给不起承诺,便不会随口乱开空头支票。到最后,他也只是说,“有我和你在一起啊。”这样的话,不是承诺,在那颠沛流离的乱世里,却比所有承诺更重。
在那日本餐馆里,王佳芝为易先生款款唱那一首《天涯歌女》。开始时她站在房间远处,带一点戏子的做作,边唱她边走到他近前来,眼角眉梢,渐有了真情实意。
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
小妹妹似线郎似针
郎呀穿在一起不离分
哎呀哎呀
郎呀穿在一起不离分
易先生一直无话,到后来甚至不再看她,只是低下头去擦眼角。他知道他与日本人为伍是没有指望的了,原本他就不抱奢望,撑着一股子精明强悍,活一日赚一日。可竟然有一个她陪在他身边,用她的青春韶华与他享受片刻欢愉。这样悲哀的遇合与恩情,他说不出话来,唯有落泪。她唱完,亦无话,躺倒在他腿上。这两个人,只是患难中的寻常夫妻一般。
《色•戒》大出风头,在许多人看来是因为有那三段床戏。之前我也一直揣测,李安为何执意要拍这十几分钟,情色之于他,究竟意味着什么。第一段戏简直凶残暴虐,易先生是猎人,王佳芝是猎物。第二段戏才是情欲,两个紧紧纠缠的身体,几乎分不出彼此,欲仙欲死,忘生忘死。第三段则真正有了情意,交欢时的缠绵,拥抱时的温存,还有脸上交织曲折的满足与悲哀。到这里,我始知李安不会浪费胶片,他只是狠,用两个身体狠狠地掏出人心血肉来。
对王佳芝来说,这不过是一出戏,然而即便是一出假戏,毕竟含了真的东西在里头。不能说那是爱,但至少有情,至少是一个没有将来的男人和一个没有将来的女人之间相依为命的感情。打动我的或许正是这一点点暖色。它那么微弱,任谁踩上一脚,马上就湮灭。可是这微弱的光,是最后的一点亮,由此他知道他还活着,她也因此知道她存在的值得。
易先生给她买那六克拉的粉红钻戒,并不是她放他走的原因。那颗晶莹硕大的钻石,只是他与她短暂交合的一个物证。她渐渐知道,到这一刻终于确定,他心里面,毕竟是有她的。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张爱玲这样写道。
就为了这一点微末的不纯粹的感情,王佳芝在最后关头放走了汉奸易先生。有人怨怪她为一己私情毁了革命害了同学。听了这话我愣神半天没回过味来,反思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些个深明大义的道理。李安花了两个多小时,想说的并不是所谓革命,所谓友爱。恰相反吧,他演给你看革命的虚妄荒唐,友爱的自私残忍。说到底,她王佳芝从来都不是革命者。起初她只是懵懂中掺一点小小的虚荣,谁料就一步步地身不由己。三年之后,她再来演戏,只是为了要对自己平白的牺牲有一个交待。她不懂革命,却要被迫着牺牲最宝贵的东西,从身体,到灵魂。做麦太太远比当王佳芝来得有声有色。所以她宁肯做麦太太,放她的男人一马,管他是善是恶,是忠是奸。击破一个女人,其实只需要拳头大的一颗心,甚至只要这心的十分之一就足够。
男人则不同。易先生有不舍不忍不愿,但终于签下那个“可”字。杀掉她,连根拔掉他在这世上仅剩的一个伴侣。他坐在她的房间里,十点的钟声猛然敲响,他惊得眉心扎紧了,把疼痛生咽回肚子里去。顾念一点温暖的“色”,女人可以让整个伟大计划付之东流。而男人,尽管也留恋那柔软的身体深情的眼眸,竟还是有狠心有定力叫自己转头“戒”掉。色与戒的周旋里,谁冷酷到底,谁便胜出幸存。
“等你的经验,积累起来的智慧,需要的技巧都成熟了,你会想触摸那些你把握不住的东西。怎么处理黑暗,对我,是很有吸引力的事。了解黑暗面其实很重要。你不了解的,比你了解的更重要。怎么去触摸,是最大的问题。
我这个人基本上比较暖性,处理这么残忍的题材,自己也会有挣扎。但是那种魔力,叫我要把那个时代的人味、情感、可信性都触摸到。”
李安谈到这部电影时如是说。看过完整版,我的心缓慢地疼,但终于放下来。李安,是让我安心的导演。
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a6ab30100838h.html当年轰动上海滩的“郑萍如丁默村案”,在经过张爱玲、李安的两度演绎后,成为一段全球闻名的情色事件。一样的“色,戒”,一样的情节,有着三种文本、三种气场、三种内容不同但程度相当的惊心动魄。
1939年,上海名媛郑萍如刺杀汪伪特务头子丁默村未遂,惨遭杀害。
郑萍如生于1918年,父亲郑钺早年留学日本,大力支持孙中山、黄兴的革命事业;母亲木村花子来自于一个日本很有地位的武士家族,多次利用自己的身份掩护丈夫的革命事业。抗战初期,郑钺夫妇回到上海,他们的女儿郑萍如很快成为十里洋场上的名门闺秀。
郑萍如绝非寻常美女。由于父亲与重庆国民党中央政府特务部门关系密切,她十几岁就已成为情报人员,凭借美貌与智慧周旋于血雨腥风之中。她曾将汪精卫准备叛逃的情报通知了重庆方面,也参与过绑架当时日本首相近卫文闾的儿子近卫文隆的行动。不过她最著名、也最惊心动魄的壮行,是行刺汪伪特务头子丁默村。
根据史料记载,郑苹如通过美人计赢得丁的信任,两人频频约会。1939年12月的一天,丁默村电邀郑苹如晚上一同赴宴,郑趁机撒娇说要买一件大衣,将丁诱进海静安寺路戈登路口(今南京西路江宁路口)一家名叫“第一西比利亚皮货”的店堂内。然而,老奸巨滑的丁默村在郑试穿大衣时发觉有异,借掏火点烟之际夺门而出,疾奔扑进停在对面马路的防弹座驾,幸运地逃过一劫。
郑萍如由此暴露了特工身份和行刺目标,很快就被76号逮捕,不久之后被押赴沪西刑场。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行刑当天,郑苹如打扮得如花似玉,穿了件金红色的马海毛羊毛衫,披了件毛皮的大衣,头上还插了一朵花。面对行刑队,22岁的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打我的头。
1979年,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在作家落笔29年之后,终告出版。
《色,戒》刚发表的时候,学界就指出这个故事取材自当年的“丁默村郑苹如案”,极少写文章为自己作品辩护的张爱玲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指明这个故事“是有来历的、有背景的”,由此默认了这个说法。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些热血的大学生在沦陷后的上海试图刺杀汪精卫伪政府汪伪政权某当权人物易先生。王佳芝使出美人计,经过两年的布局,几经周折,行动即将成功。然而关键时刻,王佳芝在易先生为她买钻戒时突然发觉,“这个人是真爱我的”,于是放了易先生一条生路。易迅速以铁腕手段枪决了包括王佳芝在内的所有当事人——“他一脱险马上一个电话打过去,把那一带都封锁起来,一网打尽,不到晚上十点钟统统枪毙了。”
张爱玲将女主角刺杀汉奸未遂的原因解释为“爱情”,如此安排让小说《色,戒》从诞生之日起便备受争议。不过从张爱玲本人的经历出发,人们很容易找到她之所以这样写作的原因。毕竟,她深爱过的胡兰成,就是在汪伪政权中任职的高级汉奸。
更何况,张爱玲从来没有被家、国、民族等大概念的迷障所引诱,她关注的始终是在滚滚红尘中穿行的男人女人——他们哀伤的命运,他们卑微的抉择。她熟悉大都市的繁华与畸形,漠视乱世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众人眼中慷慨激昂的宏大事件,在她看来只有平淡无奇的男女之情。
不过小说《色,戒》并没有太多的拥趸者,即使在“张迷”之中。如果说在《金锁记》等早期作品中,张爱玲描述男女之情时有一种精致的聪明和刻骨;那么在《色,戒》中,她已完全认定了爱情的绝望与荒芜。在小说的最后,张爱玲安排易先生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王佳芝,但仍然要将她处决,因为他觉得,“他们是猎人和猎物的关系,是虎和伥的关系,是最终极的占有。只有这样,她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如此冷酷而残忍的爱情断言,在中外小说中都是罕见的。
一万字的小说写到尽头,是,没有爱。
2007年,著名华裔导演李安的新片《色,戒》亮相威尼斯影展,惊世骇俗。
张爱玲在原著中蜻蜓点水般几笔带过的爱欲情节,成为电影《色,戒》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将近三十分钟的露骨情欲戏,让美国人给这部电影贴上了“NC—17”的分级,让威尼斯影展上见惯了欧洲情色片的外国记者乍舌不已,让中国的娱记们戏言:“以后一说到蔡明亮,李安笑了”。
李安其实有其它的选择。张爱玲区区一万个字的小说原著自然很难扩展成一部电影,但他完全可以向故事原型——“丁默村郑苹如案”——的时代中寻找素材。那个年代的上海,鱼龙混杂,群雄逐鹿,上海滩三大巨头——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76号三大天王——李士群、丁默村、吴四宝,个个都非等闲人物;再加上中统和蓝衣社以及其身后军统,王亚樵的暗杀队,其多方厮杀的惨烈程度丝毫不让正面战场。如此一个宏大神秘的背景,完全可以为一部电影贡献丰盛的人物、情节与种种旁支细节。
然而,李安没有那么做。
他固执地扎根于张爱玲的文本中,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扩充原著中欲语还休的内容。许多导演能将一个宏大的故事拍成一部90分钟的电影;而李安擅长做的恰恰相反。他喜欢拍摄一个短小的故事,抒情而缓慢地将这个故事扩展为一部人性的史诗。
张爱玲的小说原著,对于李安来说,只是一个起点,或者说只是一个工具。他自己毫不讳言地说:“我不像中国读者那样对张爱玲有着天生的崇敬,所以提出修改意见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顾虑。”他最欣赏《色,戒》小说的一点,是张爱玲将女子性欲的愉悦写入一个充满男人气概和大男子主义的战争故事中,那“虽然是小小的一滴油彩,但是却泛起了大大的涟漪。”李安看重的就是这一滴油彩,并利用影像工具极力渲染那“大大的涟漪”。
对于性的欲望与压抑所产生出的扭曲力量,李安一直就是个精明的观察者,这一点从他过往的作品《断臂山》《冰风暴》《喜宴》和《理智与情感》中均可见一斑。不过他对于性的表达从来没有像在《色戒》中那般泼辣。按照李安的说法,张爱玲小说中那个看似轻率、没有理性的爱情故事有着不能忽视的神秘性,因此刺激了他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情欲”。
于是,李安比张爱玲更淡漠那个“动人心魄的美人计”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型,而将大部分的精力投注于对狂暴的性爱场面的刻画中。王佳芝和易先生,只是一对绝望而自恨的男女,他们对彼此的情感摇摆于爱与极端的厌恶之间。他们出于本能不信任对方,又无法掩饰彼此之间纠缠刻骨的迷恋。他们的做爱方式是强迫性的、毁灭性的、带有强烈虐待狂色彩的。似乎只能通过最狂野、最极端的性,他们才能释放出本身最深刻的动机和最真实的人性。
于是,“色戒”就有了三个版本——郑萍如,用生命呈现美艳的青春与凄艳的牺牲;张爱玲,以曲笔写下爱情的解读与绝情的判词;李安,用镜头诉说黑暗的欲望与阴暗的人性。艺术家的两度诠释,将原本一个有关正义、热血、激情的革命故事,转变为一个关于爱情、人性、欲望的晦涩寓言。
在这个信仰渐失的年代,这种转变是如此的转变和必然。它越来越指向最基本的人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最无奈的空虚。
推荐理由:这个电影是好到好在哪里都不相干了,只是好。
片 名:《色,戒》
导 演:李安
主 演:梁朝伟、汤唯、陈冲、王力宏、何赛飞
奖 项:第六十四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出品时间:2007年
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
为《色,戒》当浮一大白,虽然我看的,只不过是个洁版。
一样是有关沪上万种风情的电影,《长恨歌》的失策在于用了一个太港派的郑秀文。倒不是说Sammi不好,她只是不合衬。
同理,李安谢绝了章子怡对王佳芝这个角色的申请,理由是她“看上去不像是做这种事的人”,这里头真有些大智慧在。
章是有亮烈而欠暧昧,有决绝而欠婉转,的确她是玉娇龙没错,但要说她是王佳芝,我恐怕她自己头一个就不相信。
而坦白讲,王佳芝的扮演者汤唯并不美,论姿态之流丽、论五官之美艳都还不如同台搭戏的陈冲跟何赛飞。
但她的好处却在于,她站在你面前,浑身上下都是个女人,其简单正在于此,其复杂也正在于此。
试问,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个动了心的女人更莫测的呢?我看是不会有了。
我还记得今年九月那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是王佳芝的原型郑苹如。
当年的“刺丁案”何等轰动,冷辣如张爱玲听了都忍不住要情怀激荡。
但这个郑苹如生得可真是媚气,且有那样弯弯笑笑的一双眼睛。
写东西的人里,古龙是真懂女人的,他讲女人之美在其风致,算是讲到了点子上。
所以说先不要看轻谁一身媚骨,事实上所谓媚骨,倒也不是人人都长得出来的。
关于女人先说到这里,回过头来说电影。
故事讲刺客爱上自己的猎物,在杀机与爱意的交锋中,一念之仁,放他逃生,留下她为自己幽暗、卑小、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动赔上性命,她的,还有别人的。
然而,这又纯然是一个女人的事,与家仇国恨没有关系。
对于女人,情爱才是如火如荼的战事,在其中有人引颈就戮,有人劫后余生,任何时代都是这样。
张爱玲的原作太好,好得我简直不敢引用它。
倒是黄碧云《无爱纪》封面上那段话用在这里正合适,“人为什么要有感情,而感情又是那么的纠缠不清,在这无法解开的夹缠当中,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呵,真的,人为什么要有感情?
王佳芝与易先生这两个人,心为欲种,眼为情苗,饭局牌桌间勾搭上手。
起初都无非是对方的猎物,要为彼此不可告人的阴暗念头做牺牲的,哪晓得到最后,有人认了真。
原来眼角眉梢果然不是一场误会。
该是辜鸿铭说的吧,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张爱玲的原作里是断然没有王佳芝为易先生唱“天涯歌女”那一幕的,她比李安冷酷很多。
张爱玲的王佳芝也不吸烟。
但李安要她吸烟又有吸烟的用意,火光明灭之间不知有多少情绪都在里面了,什么话也不必说。
不可不提伟仔的表演,之前听闻他演易先生演到“上身”的地步,今次在银幕上一见就信了。
这样的角色,这样的演员,不上身都是不可能的,非上不可。
很为那一幕动容——
易先生逃走之后,王佳芝走出珠宝店,来到马路上,整个人惶惑得不得了。
上了一辆三轮车,那车夫很年轻也很伶俐,车把上插一只三色风车,在晚风里转呀转的,还问她“是回家吧?”
她很自然地便回答“嗳”,说时嘴角向上弯起,像是个笑容的样子。
李安总有这种阴柔的、隐而不发的绵劲,简直要令人受内伤。
好比《断背山》结尾处挂在衣橱里那两件衬衫,每见必定落泪,好像这一幕画面里安装着我的泪腺开关,但其实那不过是两件衬衫而已。
近段日子说起《色戒》总有人提到《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我却是想起《沉香屑•第一炉香》要更多些。
那里面,薇龙对乔琪说,“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王佳芝对易先生何尝不是如此,她的情重如山,与他何干?
张爱玲笔下从来不乏这样的男人,情爱都不值得他一顾,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但最后他也只好承受王佳芝的感情,而其实也不是承受,只不过是当他再想起她的时候有些酸痛有些安慰——曾有一个女人这样爱过他,而他几乎是亲手干掉了她。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诗是很好,但当真践行了它的,不是诗作者汪精卫,也不是引用这句诗的邝裕民,而是小女子王佳芝。
好歹她豁出性命爱了一场,你知道,在那样贫病交加的乱世,她做了那样奢华的事。
2007-11-4
李安的控制、梁汤和几个配角的表演,台词,场景,摄影,剧本,音乐,都几近完美。非要挑骨头的话,大概就是抗日大背景交待不够,无法形成王佳芝愿意作如此牺牲的充足理由。
父亲支付不起她去英国的旅费,舅妈卖了她的房子才让她读书,邝裕民喜欢她却把她推上最危险的境地。她要成全的是谁的信仰呢?是邝裕民和那几位同学的,他们在二楼喊“王佳芝,上来啊”,可从头到尾一位男同学损失了钱财,王佳芝失去了贞洁,邝裕民什么代价都没有付出。一刀一刀扎在曹副官身上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那这份信念也太可悲了。在王佳芝和易默成的交往中,王佳芝的血泪和哭喊中,易默成才能感受到真切活着的滋味;易默成残暴的性爱中,王佳芝才能品出一些被珍视的意味。王佳芝恨他,因为易先生她才会失去一切,可她真的爱他。易默成那样一个毫无安全感的人,却对王佳芝说“我相信”。在最后赴死的时候,革命者轻易的招供、惧死的哭泣都让这场革命变得可笑至极,只有迷茫的王佳芝平静淡然,不为革命,为爱而死。
再看《色戒》觉得很残酷。王佳芝是因为爱上了邝裕民才加入了这个所谓的爱国计划。但这个口才甚好的爱国青年却不像他所标榜的那样勇敢。甚至连担起对心爱的女人在肉体上负责的能力都没有。而后她却发现易先生跟她想的确实不一样。易是个好情人嘛。至少她愿意为了他放弃这个计划。而这个计划的败露则意味着让她自己死。最后那些革命者面对死亡哭了。这个电影蕴涵的太多。很喜欢。
对,我是一个很在意细节的人,甚至有细节偏执狂的倾向。我喜欢王佳芝的嘴角总是倔强地微微翘起,在父亲寄来结婚照片她发去贺信的时候,在她为了王力宏那一心复仇的疯狂甘愿把自己最宝贵的给一个不相干的人的时候,在她接到梁朝伟太太电话的时候,在她和他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在她看到足以让世界上所有女人疯狂的“鸽子蛋”的时候,在她确认自己是真的爱上他救他一命的时候,她嘴角的弧度,堪称完美。
恍惚间,她相信他爱她。
“第一次觉得李安可怕,是看《色戒》。觉得害怕,不是那十分钟的床戏,而是因为电影里彻头彻尾的虚无——爱情是荒谬的,友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荒芜的,国家是四分五裂的,革命是似是而非的,革命者更是不可靠的……只有性爱的快乐是真实的,而这唯一的真实恰恰又是不可说的。”—摘录
好一个汤唯
“快走”, 汤唯说完这句话转到梁朝伟特写, 梁表情数变(“表情数变”,这是我在看网络小说时经常吐槽的一个词,但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能够表现出来)从微笑,困惑, 到醒悟, 再到慌乱, 种种神情一闪而过, 梁朝伟在这里直接奉献出了影帝级别的表演。最后一幕, 妻子进来, 光落在梁脸上, 而眼中隐有泪光闪动…
李安最大的成功不是拍摄了《色戒》,而是找到了一个王佳芝,一个有着隐忍闷骚眼神、永远嘤嘤喘息的王佳芝。
男人是政治的动物,女人是情感的动物。李安用床戏“将易先生的内心活动外在化,外显他的恐惧、他的愤怒和挫折。你可以形容一个人如何不具备相信别人的能力,但更绝的是让他在高潮时都不敢闭上眼睛” “如果说断背山是一段发生在天堂里的爱情,那色戒就是来自地狱的爱情。”——李安
是个女学生时,她素颜也灵气十足;扮富太太时,她明艳不可方物。她真的是将才。
一个鸽子蛋的心意换一条命,女人是真傻,还是真聪明?
伱演過一場話劇、愛過兩個男人、抽過三次煙、打過四場麻將、流過六次眼淚、換過十六件旗袍。可昰伱為甚麼都不笑了呢? 我很喜歡看伱笑的。
街市上人们急着回家烧饭,牌桌上太太闲话下次的宴请。没人关心一场波诡云谲的情爱,悄无声息轰然落幕,如床单上的皱褶,化成眼角噙着不落的泪。穿着,一件旗袍动了心;戴着,一枚钻戒动了情。他那么怕黑的人,却摸着黑和她走了情欲钢索。她如此无根的人,却把篱下当做家,把假戏当真情,淹进爱欲深海。
佳芝临死前面容很坦然,爱情就像有着超强药效的毒品可以使病危的人忘却痛楚。我想她不会后悔救了易,更加会庆幸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这份灵魂和肉体的束缚。她随时都在准备着结束这场必输的赌局,只因为她压错了时间,压错方式,压错了对象。
一群涉世未深的毛孩自以为精心策划的刺杀计划造成了一个女孩的悲剧的一生,全片最佳背锅王佳芝。
也许他们有一瞬间是真心相爱的.但只有那一瞬间的假戏真做而已.
看完之后整晚都觉得很累,李安的电影我只看过中文的,所以感觉风格相差还不是太多,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很“细”,人物表情,布景,镜头移动,满满得都是细节,演员的发挥也是这么细致,每说一句话都意味深长,需要品味很久才能咽下去,这个故事情节本来就压抑,再加上这样缜密的拍法,感觉有点儿透不过气来。其实“卧虎藏龙”也是这样的细,不过里面穿插的几场打斗是很舒畅的内容,所以没那么累,“戒色”穿插的几场床上镜头,比其它情节更让人累了几分。唉,这真的是一场好电影,只不过没有情绪张弛的变换,让观众看得太辛苦了。
王佳芝的一生毁在两个男人的手里,为第一个男人献身,为第二个男人牺牲。
汤唯一曲天涯歌女,彻底把我给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