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人生缩影之——我们需要这样的母亲
这是在台湾公视13套播的电视剧,是一整个系列,但是每一部都是不同的剧情。
《艾草》是在公视预告里打出的关于讲述母亲母爱的系列中的其中一部剧。事实上也就是一集而已。
长度相当于一部片时不算太长的电影,一个半小时左右。
概括来说,这就差不多是许许多多人生或者说是许许多多家庭的一个缩影。
这位名叫艾草的母亲,上有一个年迈但是很刁钻刻薄,唯利是图的老母,开家小店经营生意,却总是做一些“不正当”的买卖,譬如往私酿的酒里掺水,一瓶可以多赚三百块。下有一个外表看似乖巧孝顺的帅哥儿子,但他都三十岁了却还是只字不提结婚的事,实际上他的另一个隐藏身份是GAY。还有一个送去出国念书,长期在国外居住的大女儿,偷偷在国外与黑人生下一个女儿,却没有结婚。
当然,这些事情,艾草一开始都并不知情。她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要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家里,跑去台北生活,丈夫却在年轻时就病故。她于是独自一人挑起所有重担,将子女抚养成人。这个经历,倒是和她的母亲很相似。
她认为自己的儿女都很争气很听话,可以安享后半生。但却在这时,相继发现了自己儿子是个GAY的事实,以及女儿从国外回来并且带回一个私生女。她几乎要彻底崩溃。
可是,一个母亲到底可以有多坚强,有时真的令人无法想象。她从最初气到要赶大女儿走,不认这个外孙女,到后来慢慢地开始接纳了这个孩子,甚至能够坦然地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大方地对着外人说出,“这就是我女儿的孩子,她没有结婚”。这个母亲,她直到这样一个年纪,还是在经历着成长,与接受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看似很残酷,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她的儿子,从头至尾都没有向她坦白承认他是个GAY,而她却还是知道了。女儿问她,“你知道了?”她说,“你们都是我生的,有点什么事我怎么会不知道。”不需要太多言语,仅仅因为是母亲,所以都了解。
但是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某些人的母亲,呵,同样是母亲,同样疼爱孩子没错,但是有些母亲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惜伤害其他人。这种母亲的做法,当然还是无法苟同。学习一下艾草吧,她没有因为自己儿子是个GAY,而去伤害到他的那个男朋友。这样的母亲才可以称得上是伟大。
话题扯远了,再回来说这部剧。其实这不是单纯的一部讲述同志的剧,尽管可能很多人都是冲着同志这个标题去的,但它确实不是。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在讨论当代社会现象的影视作品,同志,未婚生子,这都是眼下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称之为问题,好像又有些过分。如今这些,都仿佛是在对社会既定的固有准则做着对抗与权衡。
近年来台湾影视作品中,愈来愈多地关注同志话题,但有许多也不排除是为了哗众取宠。但,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一个数目越来越庞大的群体现象了,那么,或许也就可以归纳为一种社会现象了。真正的同志,事实上是很痛苦的,不是简单的出不出柜的问题,而是在出柜背后,所要面临和承受的许许多多的压力和舆论。毕竟,在国内(包括台湾),尽管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还是没有达到能够被社会和普通大众所认可和认知的程度。
所以,我认为剧中人物情节的处理还是蛮符合客观现实的。艾草的儿子,到最后还是没有亲口告诉母亲他是GAY的身份。男朋友对他说,“要不要和你妈妈试着说说看,或许她会接受。”但是他说,“我不会告诉她的,她承受的已经太多了。”
这部剧基本都是在讲家庭的部分,当然到最后还是着实的温情了一把。就是这两个恋人之间的这段对话。
“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用?”
“慢慢来,至少,你没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经有想过。可是,我没有办法逃避你。”
嗯,可能在内地大家对台湾(电视)剧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那些比较无聊幼稚的小男生小女生的肥皂剧上,或者是那些大苦大悲大起大落的升级版琼瑶式的民国苦情大戏上,那也是因为内地只引进了这些东西而已。殊不知,其实近几年台湾影视早都已经向日剧靠拢,关注起了许多的社会现象。这是好事,也希望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多一些。
最后,话说回来,我不太喜欢这张海报,说到底,还是有了几分意图博人眼球的味道,单独地放出了这两个男生,还是想让大家把焦点都转移到同志这一热点话题上啊。没办法,这也算是一种商业需要吧。
2 ) 应该不算是同志片吧?
话说虽然有gay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应该不算是同志片吧……
我觉得主题很好……而且其实女儿的私生子,儿子的性取向以及妈妈的性格冲突都融合在了一起,反而主角应该是妈妈……
就像《海南鸡饭》一样……只不过不同点在于,海南鸡饭里的3个儿子都是gay而已……
然后艾草……主题应该不是为了宣扬“伟大而崇高的兄弟情义吧”(摘自CCTV10对BBM的评价……=_=),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妈妈的存在着的价值与意义吧?
可是海报也好,介绍也好,即使对于电影中的切入点,都是以男主角为主的……
虽然不得不说这孩子也是在矛盾中存在着的,要考虑到妈,要考虑到男朋友,可是这些也并不能代表他的最突出的那个点。
这个也就有点怀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也许只是为了新闻点吧?
所以看完这部片子,在感慨男主角的幸福之外,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当妈的那一份欣慰……所以名叫《艾草》,才是关键的精髓,也觉得大家不要把这个重点都放在俩男主角的身上吧……
(虽然我承认我也是因为这个才去Youku找来看的。。。。。)
所以,其实还是一部好片子……
突然想到了CCTV-6的那些自拍数码电影……剧本什么的其实也都使这种,既生活,又充满了矛盾……还很特别……
挺好的~虽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这么着,也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拍一部电影……是不是也挺好的呢?
哈~写个剧本吧……
3 ) 艾草是母亲的名字
艾草是母亲的名字——
这是围绕一个母亲去叙事的故事:
是以一个早年也曾经是叛逆少女的中年母亲的视角去看待未婚产女的女儿和同性恋儿子而展开的、讨论当代家庭关系以及矛盾的社会背景的故事。
首先先说剪辑,本来因为拙劣的剪辑我是想给三星的,但是瑕不掩瑜,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所以私心多给一颗心。
剪辑放在现在来说确实十分一般,生硬的转场和基本没什么特色的调色看起来显得粗糙和低成本。
然后是摄影,摄影整体来说还是挺稳的,不过也就是这一个优点而已。由于看的是资源,所以画质挺渣的,让我看不到任何摄影技术和摄影美感,当然,我也是个三流的编导生,最没资格说摄影了。
说完前期和后期。
接着就要说剧本、演员演技、整体完成度了。
《艾草》的剧本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接地气。感觉台湾导演拍文艺片都很有感觉,很有家庭气息。故事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平淡到极致 就连争吵都是轻声细语,台湾人说话真的很温柔!
故事以母亲(艾草)为主线,以儿子、女儿、阿嬷为副线。艾草和艾草的母亲、艾草和儿子、艾草和女儿。
艾草其实是个思想开明的女人,从她和自己母亲的几段对话都可以得知。不然她当年也不会和男人私奔;而她之所以会介意女儿没结婚生孩子则是因为她被世俗的眼光所牵绊,所以虽然她虽然生气最后还是接纳并疼爱着有黑人血统的孙女。
同样,儿子的性取向也曾经困扰她,但是她并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默默接受。
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的开明,
试问多少母亲能做到完全体谅自己的孩子;
试问多少母亲能够做到该放手就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高飞而不是让孩子变成自己要控制的机器,遵循自己规划的路线去走;
试问多少母亲能够做到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而接纳自己孩子的不同——记住,和别人不同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每个人都是不同基因组成的,这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正因如此生命才丰富多彩。
演员演技部分:
影片里每个人物塑造得都很立体、包括友情出演的演员——儿子的隐忍孝顺温柔体贴、女儿的倔强和坚强、阿嬷的刻薄封建爱面子典型的“刀子嘴刀子心”、艾草的大度 低调 善解人意以及地铁客串路人甲的阿姨刻画出的也栩栩如生,这个路人甲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导演想刻画主题——
【关于这个社会的偏见对家庭的影响】
其实这个电影已经有些年代感了,可是电影里体现的主题却一直没有过时。生而为人,即使是普通人,存在于在这个社会里,永远无法避免来自社会的偏见自己家庭的压力。更何况是特殊群体,比如性少数 比如未婚妈妈……他们面对的偏见和歧视,只会更多。
4 ) 「不管怎麼樣,我們一起面對。」
母親艾草,早年也是衝破母親保守的思想枷鎖,與外省老教師私奔,走出鄉下到臺北紮根生活,然而好景不長,讓她背負喪夫之痛,含辛茹苦地帶大自己的兩個孩子,本以為可以踏踏實實地過下半生,卻又因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兒女們在各自情感的離經叛道、違反傳統社會道德價值觀的做法而陷入焦慮、無奈之中,然而她又不得不被迫接受這些現實,公眾的冷嘲熱諷,輿論招至的壓力,親人的不解,諸多矛盾猶如一波波大浪潮衝擊她多年建立起來對生活的動力和信心。
劇情在母親是如何判定兒子喜歡男生這方面並沒有給予明確的解答,只是通過幾個暗示性的畫面,比如換藍色被單、陽臺上曬衣服無意發現豹紋內褲以及喝過的空啤酒罐、見小凡頭一次來家做客,卻發現他對家里的佈局沒有感到陌生、兒子總是帶男生回家(媽媽提起兒子以前上學時候經常來家玩的已經結婚有兩個孩子的陳建國,兒子的臉色立刻就沉了下來)、還有去鄉下的途中,坐在她前排的兩個男生互相依偎著……種種跡象和經曆使她產生對兒子的疑慮和困惑。面對徹底顛覆守舊思想的現代年輕人,她也無所適從,無可奈何,能夠做到的就是嘗試著去接受,轉變自己的人生態度,邁出那道隔閡。
女兒宋伶,在法國留學多年,受西方開放式思想教育影響,與一黑人未婚育女,兩人因性格不合而分手,帶上女兒踏上返回家鄉的歸途,給家人一個“驚喜”。
阿嬤,她的人生字典只有“錢”和“面子”兩個詞,唯利是圖,斤斤計較,任何事情都與它脫不開關係。經常苛斥保姆做事不認真,懷疑她有偷錢的惡習;經營小賣部,竟干些類似往酒中兌水販賣這種under table的缺德生意。
兒子宋海和陳正凡是一對准同志情侶,宋海思想相對傳統,念及家人故一直隱瞞自己內心情感。陳正凡早年便被父親抓包趕出家門,略顯叛逆的他骨子裏還是個孝順懂事的兒子,三不五時也會回家照顧爸爸,但對他而言,走出了這一步,也就迎來屬於自己的生活,同時他也想幫助宋海打開這扇門。兒子趁媽媽到鄉下探望阿嬤的時間,把男友接到家中一起住,整個畫面都營造出曖昧、甜蜜、很生活化的氛圍,該是現實生活當中年輕同志應該有的生活,也會是一部分人嚮往的快楽的二人世界。
他倆有兩段對白很受打動:
正凡開車送宋海回家,在車上:
凡:「你遲早要讓你媽知道吧。」
海:「我們家情況跟你家不一樣。」
凡:「沒關係,我幫你。不管怎麼樣,我們一起面對。」
海:「對不起……」
宋海躺在正凡懷裡(很曖昧),後來宋海起身坐在正凡旁邊:
「我想你應該試著跟她講講看,說不定他會接受。」
「我不會告訴我媽的,她已經承受太多了,只要她不要一直逼著我結婚就好了。……你會不會覺得我沒有用?」
「慢慢來。至少你沒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經有想過,可是我沒有辦法逃避你。」
5 ) 艾草 一个女人的坚强
孤身一人抚养一双子女的艾草,有一个毒舌爱钱的妈妈,有一个未婚生子的女儿,还有一个让她隐隐内伤的同志儿子,后来又多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女小Nina, 一切源于这个女人的坚强.
她是一个伟大的妈妈,一个贴心的女儿,一个慈祥的奶奶.
一切需要她自己承担,练习八段锦,面朝大海,一切都可以春暖花开.
对于各自的问题,
儿子宋海是这样对母亲说的:这不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是观念不一样,我们会自己承当,同时不会离开您.
女儿宋伶是这样对母亲说的:任何人的眼光,我都可以不在乎.但是如果妈妈不接受,我会遗憾终身.
子女也有子女的烦恼,有些事情是解释不清的,而亲人的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的.
片中的一段对话让我最有感触.
母亲:有了小孩就有责任,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后果.不要把每件事都想得那么简单.
女儿:你也不要老是把事情想得这么复杂嘛.
母亲:我想得复杂?你看你弟多单纯,可是他的感情呢,不复杂吗?我越来越不懂你们的世界了.
女儿:你知道了喔.
母亲:你们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情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我真希望这么做.
接着喃喃道:或许碰到好一点的女孩,他会有机会改变.
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儿子爱男人,女儿未婚还生了个黑孩子带回家。 而这一切是要有勇气面对的.
女儿宋伶已经慢慢长大:我现在能体会到妈你的心情了. 一个女人养大孩子是多么不容易. 妈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姐姐宋伶对弟弟宋海说:你爱去哪里就去哪里,要勇敢一点,不要老怪家里栓着你.家里还有我呢.
幸福需要去争取,即使是少数人的幸福,诚如左右手,难道左利手就有错么.
影片的最后艾草和小孙女Nina打着八段锦:Nina,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喔.
一切都已融解,生活经过风雨,重新美好.艾草 微笑地接受并享受着生活的不可以.
艾草 属于一个女人的坚强.................
6 ) 艾草摇曳
冬夏恒久,一世温良。
在一个同志网站偶然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终究没有错过。
这是个淡淡的剧名。又是一部恰如其分的电影,剧名,演员的搭配,故事的情节,顺畅而自然。
剧中的他们,生活很美好吗?没有一个人是安然的,各有各的无奈:母亲能够逃脱自己年少的冲动,但是逃不过儿女们长大后温顺的反抗。儿女们爱着并呵护着母亲,但是却做了母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顺着自己的轨迹前行,一旦偏途,引力除了来自于内心的执着,还来自于对这个规矩世界的反抗。
宋海本想逃避自己的性向,但是他没有办法逃避小凡。 他们俩孰攻孰受呢? 你会说,小凡很俊秀,他脸庞的棱角,他的眉眼,他的笑涡,都表明他是一个美少年,他的笑是那么明澈,藏不住他的乐观与他的体贴。他的顺从与他的俏皮,似乎在说他是一个受的地位;宋海呢,他是一个安静的男生,他也许也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听话,要做一个符合大众评断的人。他们的爱情不轰烈,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我一直渴望的,我也渴望有这么一个知心的爱人。可以一起打闹与支持。可以一起面对最烦恼的问题一起承担。
他是体贴而又敏感的,他是温柔而忧郁的,他们没有互补,他们只是相似的两片叶子,风吹起时一片覆在另外一片之上。
同志间的感情似乎总是历久弥坚,本就不溶于社会,于是更懂得珍惜。
家人间的情感更为复杂。宋海也深知母亲的辛劳与不易,他无法直接的去反对这一切,抗拒这一切,他知道母亲想要的是什么,子孙满堂,颐养天年。他无法想象与母亲坦白后的情况——更何况他也不忍。宋海的姐姐已经是一个活的很洒脱的女人:她去法国留学;在未透露一点消息的情况下与黑人生下了女儿;孩子出生前即已和男友分手;一个人艰辛打拼拉扯孩子长大;她够独立,做的事情也够洒脱了——可是她终究要回来,她不是呆不下去,她只是想获得母亲的承认。“任何人我都可以不在乎,除了你。”
我们终究无法避开家庭的牵挂。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去承担责任。
爱是去学会承担,爱是去承受痛苦,爱也是在达到别人心扉之前先坦呈自己。
艾草拍的调子很轻松,但是剧中的痛楚也是被我们所发现,所透析在自己身上。剧完,穿越了痛苦的生活,依旧淡淡而过。
我们未知能否如此。相似的都是困苦,不同的都是生活。只愿一切如好。
Ps:我总是被台湾电影中的老人逗笑。饮食男女中的梁伯母,海角七号中的茂伯,还有这次艾草中的老外婆,他们有着老人共同的那些毛病,他们有自己的执拗,爱猜疑,像个小孩一样要人哄骗。作为观者,看他们,感觉是如此的可爱,甚至于搞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是烦腻这样的亲戚的。
画面太没诚意了 呃 其实这不是重点 我后来才知道艾草这么美一名原来就是我们家在门上插着用来熏蚊子的那玩意= = 呃 其实这也不是重点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很喜欢这个妈妈
正中穴位。前面一团糟,我却笑;后面很美好,我却想哭。
母亲二字的重量。
这部电影最大的好,在于真实。对白、表情、行为,於我心有戚戚焉。没有大起大落的高潮,细节之处打动人
两个男孩真是养眼,一个乖巧一个孝顺,互相的宠爱简直甜到人心里去了。公视剧毕竟不比电影,节奏慢了,表演拖了,但三代人的亲情和拉扯还是很到位。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不能不说老祖宗还是有大智慧的。看不懂不要紧,放下即实地...
「慢慢來。至少你沒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經有想過,可是我沒有辦法逃避你。」
我觉得艾草的好,就在点到即止,说的不满。天水围日夜也是如此。
——妈,你知道了——你们都是我生的,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办,塞回去再生一次吗?每一位母亲都带着一身的铠甲,而孩子就是她的软肋。
艾草,風中勁草,在路邊生長,生命力特強;温馨的电影,伟大的母亲,温暖的家庭。。。
莫子仪很帅
整个片子的感觉,就像是侯孝贤的故乡+蔡明亮的人物+李安的情感,浓浓台味,细细基情……
虽然谁都没做错,但现实是妈妈必须要更坚强内心更强大才能应付外在的流言蜚语。妈妈很不容易,正如她说的:“你做什么事情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吗?”万恶之源难道不是艾草的妈妈吗?是我最讨厌的一类父母了…张口闭口谈钱,贪小便宜,道德绑架,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虽然做了一点喜剧处理,但真的很窒息。还有,亲爱的房客是你吗?
超乎意料地喜欢。没想到竟然还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难怪整个故事那么的写实化。 无论是戏剧张力,还是人物描写,都很到位,不过那个“视财和名如命”的阿嬷有些让我讨厌。这个故事要是拍成院线电影,只需要更加电影化的镜头语言就足够了,因为剧本本身真的挺出彩的!至于结局,感觉太过于点到为止了!
什么都瞒不过母亲。
我觉得很写实,不管怎么来说,公视还是肯好好拍电视的。
人与人之间永远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就永远都不存在真正的交际成功。思想与观念的碰撞,唯一妥善的方法只有彼此不断地磨合,尝试理解然后选择一个点去连接彼此。电影简单质朴,感情抓得很到位,高EQ永远要比高IQ重要。“你说什么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么?”
好温情。全片那么平淡,可是一点都不无聊,可见功夫。不知在哪看到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真好。连着看了2部小莫哥哥的戏,帅也够帅了演技也够好了,附加声音还那么好听,怎么就没红呢?
莫子仪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