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香港日本甚至美国所谓的黑帮片,南非、巴西、墨西哥的黑帮电影要血腥暴力大尺度得多。 记得初中学地理的时候就模糊的知道:约翰内斯堡是南非的犯罪之都(开普敦相对就比较好,比勒陀利亚和德班次之。)。简而言之,靠海的白人就比较多犯罪率相对低下。 我不是特别理解电影片名《耶路撒冷》,虽然南非算是基督教国家,但基督教的圣城跟犯罪电影也没多少联系吧?电影里面既没有救赎也没有宽容和原谅,只有绝望,也许只是讽刺? 库内内的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的演员都演绎得很好,黑帮头子从成长的纠结到成熟的冷酷狡猾血腥残暴展现得无比逼真。整部电影的演员也很犀利,好的演员,完全看不到“演”的痕迹。这和黄晓明杨颖之流是完全不一样的。 沙哑的南非土著清唱特别好听,对应着电影的题材本身,既感受人性和生存的简单也透露着简单里面残酷的生存哲学:杀戮和夺获。 南非的暴力和犯罪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近二十年愈演愈烈。拜曼德拉所赐,黑人无法管理一个准发达国家。当你看到黑人罪犯疯狂的袭击白人的时候,真是不寒而栗。 感谢和平。
“每笔财富的背后都罪孽深重。财富越多,罪孽越深。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说出这种话的人,肯定没有赚到大钱。”
电影《黑帮天堂:耶路撒冷》乍一看有一点像一部宗教斗争的电影,但事实上的确是一部犯罪电影,但仅仅将它作为犯罪电影看,又难免让人觉得亵渎它的名字了。
耶路撒冷是三大教的圣地,在历史上却遭到外族人数次破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将其作为首都,所以这座圣地到目前为止也与战火脱不开关系。
但影片讲述的并不是巴以冲突下发生的故事,甚至和耶路撒冷没什么关系,故事发生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两座相距大约11,000公里城市在电影中也没什么交集,或许会有观众觉得奇怪,导演命名的时候是不是喝多了?
电影开头,黑帮大佬拉吉·库内内被警方逮捕,记者在监狱采访他的生平,于是追溯到1994年,南非刚刚在曼德拉的带领下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大量白人回到欧洲,但消除白人在南非社会中的影响、撼动他们的固有地位尚且困难,更遑论种族歧视?
故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黑人一直处在压迫中,生活在贫民区,十七八岁的库内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但不提供奖学金,他只能以在火车上兜售劣质香水、帮别人洗车来赚取学费。
为钱所困的库内内无意中认识了黑帮的拿勒撒,通过抢劫卡车获得了第一桶金,让家人终于能吃上一顿饱餐。
“有金钱才能有梦想。”
“既然要偷,就要偷最大的”,库内内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要不怎么说导演的伏笔是电影的重要脉络呢,开片之初那个上大学的梦想无论是在隐喻库内内的聪明或是有见地,总之,他成为一个黑帮的领导者不是毫无缘由,他能够一个地区的黑人和他团结在一起,这其实有一点呼应电影开篇提及的卡尔·马克思和拿勒撒向他提及过的俄罗斯,库内内在做的事,也很像苏联列宁时代做过的“城市包围农村”。
他通过团结贫民窟片区居民,抵制毒品,赶走扰乱秩序的“反叛者”,为当地的黑人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他与白人打交道,也压制白人对房屋的使用权,去为不平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做抗争。
影片在面对种族歧视这个话题时也很有意思,他去白人女友家吃饭,黑人女佣看他的眼神十分有戏。
2004年,距离美国南北战争结束139年,大多白人心里已经渐渐的以怀有“种族歧视”心态为耻时,生活在南非的黑人还在歧视着自己。
跟依靠剥削黑人劳动力的白人入侵者比起来,他是一个解放者,跟他那些只会信奉耶稣和《圣经》的同胞比起来,他用自己的头脑和暴力——或者说是劳动,去获得生存资源,他更像一个真正在守护家园的勇士。
影片末尾,男主人公库内内说:“每次革命之后都会建立新的秩序,新秩序建立之前,我们看到的是机会。”
他做的犯罪行径,与其说是黑帮圈地,倒不如说更像一场革命——不只是革命运动,更是思想革命。
“只是因为我是个黑人,并不意味着我要住在贫民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要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20190904从闵行回来以后…睡了一会儿继续看,如果不是豆瓣略微神乎其神的评论,这破字幕让我可以弃剧五次。
南非黑帮成长史,漏洞的社会里遍地机会。类似的故事很多,本片的特点在于一直在强调适者生存,并且提升到整个社会。有意思的地方是本片的拍摄过程中,始终有20个持枪保安维持秩序。果然现实比电影更精彩。
怎么看都像一部黑帮老大发家史,不过拍的蛮好的,种族在人的心里是根深蒂固,不可逾越的障碍。
哇 房产信托 这不是我爸想做的吗 啊哈哈哈哈
一般,就当看南非人情热闹了
开场的确有《上帝之城》的调子,演到三分之一开始跑偏,但是整体完成的挺好
南非廉租房开发模式再细腻些就好了结尾美好得丧失了前半部的力量
音乐太太太好听了。故事还是不够细致
挺好的,就是里面的大部分混混都太蠢了,导致后果很尴尬...做坏事也要做聪明点,我看导演有教导混混们的意思
剪辑的节奏还是挺好的。平民窟黑老大的出头日和白人一家同桌进食,挺讽刺的。
“适者生存,不适者死”感觉有些地方有抄袭的痕迹,但是不能否认非洲电影确实在进步,和《上帝之城》旗鼓相当~
描述南非黑帮的城市暴力犯罪影片,挺棒的,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现实。
故事稍显粗。南非再乱起码还有法律可循
黑帮老大总是能死里逃生
有短评把本片称为南非版《上帝之城》,拜托,内核完全不同好吗。虽然讲述的都可以归为贫民窟少年的暴力成长历程,但上帝之城是无条件酗血,而本片在社会意义上呈现和还原出更复杂的反毒品反种族内涵——“聪明人不会吸毒,聪明人卖毒品给你,而毒品让你觉得自己是聪明人”。
片子最大的亮點是各種樸實但又不單調的鏡頭。在混亂的社會中堅持己見混著黑道,這或許有點理想化。個人財產神馬的東西,能偷、能搶回來的都是浮雲,倒是主角Lucky偷得了一個以後可以逍遙快活的人生,恐怕不是幾十個警察能將它奪回來的。
比那什么50CENT的电影牛逼不知道多少倍!!!!!!!!!!!!!!!!!!!!!!!!!!!!!!!!!!!!!!!!!!!!!!!!!!!!!!!!!!!!!!!!!!!!!!!!!!!
挺喜欢看这类的电影,因为和现实的比较来说,好像是很写实的手法去记录那里所发生的事情。不管是不是杜撰出来的,我相信一定在剧中有类似这样那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出现。
既想上学又想赚钱的莱索托小孩,本想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学问、有良知、有爱心的黑帮头头,某种程度上,他确实成了约翰内斯堡的罗宾汉,熟稔地产金融、团队建设、激励教育和时间管理,奈何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的尼日利亚黑帮同样要到这儿赚钱,于是避免不了的井水淹过河水,金庸般的仗义游侠形象来了。
没看过上帝之城,单纯觉得这部电影不错。游走在黑与白的边缘绝不是特立独行的第三世界,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他把国王取代了,那么他就是那个象征正义权利的国家主宰者了。其实真没有对错,国家其实是个巨大的黑帮。你的命如此,及时住上了别墅我想男主角也不会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