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我必须要明确一点到是,本文对《危情时速》到评论都是基于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影片所讲述到故事完全是虚构的。因此,如果正好读到这篇文章到朋友千万不必和我纠结诸如“事实就是如此”之类的。再退一步说,如果这个事件真如影片中那样极具戏剧性的话,那我只能说,这生活真的就TMD是场电影。
在电影上映之前,我没有看到《危情时速》有什么大规模的宣传,若不是丹泽•华盛顿(虽然他之前主演的《艾利之书》是我最不喜欢的电影之一),那张庸俗的海报和那个庸俗的片名甚至不会让我有走进影院的愿望。但看到电影之后我才发现,这部毫无冷场的影片的低调和其质量简直不成比例。
托尼•斯科特在折腾《危情时速》时,就像一个牛B的外科手术医生,刀刀精准,不多一刀也不少一刀。正是因为有这种极具专业的“外科手术导演”,才让我们看到一部如此精彩的爆米花电影——事实上,这部电影不能说是爆米花电影,因为在影片中那部失控的火车慢慢加速直至飞奔之后,你的爪子可能可能会在剩下到时间里在泡爆米花澡,直至你的爪子充满了那腻味的甜味,或者有颗爆米花会在你到嘴巴静静的躺上一个小时,直至被泡软。简单来说,看这电影吃爆米花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两类电影是不适合边吃爆米花边看的,一类是极需要脑子的,比如前一阵子的《盗梦空间》,还有一类是会让你忘记吃爆米花的,比如《危情时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爆米花的需求程度可能和电影到优秀程度成反比)。
《危情时速》集合了一部好莱坞标准主旋律商业片都具备的元素:亲情、爱情、火爆的场面,孤单英雄以及大团圆结局,甚至连影片主角的设定也是充满了美式味道。影片的两位男主角均遭遇一定的家庭危机,老的是亲情危机,年轻的是爱情危机,这种略带“不完美”的设定往往使主角的英雄行为更打动人,也更能使最后的大团圆更让人激动。如果这种设定是基于电影的艺术夸张的话,那我只能说,托尼•斯科特是彻底找到观众的痒处,知道怎么挠,才能让观众舒坦。
知道怎么扰后,就要看挠的力度和持续的时间。《危情时速》就像掐着秒表一样准确,总是在合适的时刻出现观众所需要或者说所渴求的情节,纵然这种情节是观众所可能猜到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众希望出现什么样的情节,托尼•斯科特在吊足观众胃口后便给捣腾出的情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托尼•斯科特这样的导演,才算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看完《危情时速》,你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爱情,感受到了飞驰的火车给你带来的窒息感,感受到了火车倾覆所带来的震撼,甚至还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一部商业片已经做到了这些,你还能继续渴求什么呢?所以,我给个建议,找个时间进电影院,好好感受这样一部不装B,又略带矫情的标准好莱坞商业片给你带来的酣畅淋漓!
事故报告见:
http://kohlin.com/CSX8888/z-final-report.htm2001年5月15日,csx公司的一辆火车头SD-40-2 携22节满载,25节空载,共近50节车厢,拖重达2898吨的情况下, 从Stanley Yard,ohio 出发,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行驶了近66多英里..
事情的起因与电影类似, 不同的是车头司机拉到了道闸,但因为火车意外的加速到12mph ,外加雨天, 司机没有能够登上车, 在够到把手被拖行80英尺后,火车正式开始进入无人驾驶状态.
在kenton.ohio, 近67英里标志处, 司机驾车头Q63615赶上SD-40-2, 在时速50mph 的情况下连接并启动动态刹车装置. 时值路过南Kenton31道岔,等候的CSX 高级员工 Jon Hosfeld 跑步赶上速度降到 12mph 的SD-40-2,立刻关死制动. 车遂停止.
原始新闻 资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N6jX4S8v8&feature=related首先诚烈的表达我对旅顺大地影院的感谢,让我享受到了生平第一次的个人专场,整个影厅或者说整个影院就我一个人在看21点的本片,那绝对不止一个“爽”字所能表达的了的!老丹 浓厚的色彩 快速变换的剪辑 紧张的剧情 偶尔犀利的配乐 令人称快的结局=典型的Tony Scott电影,本片也不例外。豆友“火车版的生死时速”的评价还是比较到位的。在得到感观享受的同时,片尾女儿对父亲及妻子对丈夫的接纳让我狠狠的感悟到:对亲人的宽容适时而至,不要非跟随着一场可能要人命的事故一起捆绑而来。此外,男人在关键时候一定要沉着而乐观!
托尼•斯科特最擅长男人戏,而在如今纯动作片不景气,肌肉男又被《敢死队》等怀旧动作片一并包揽,要想继续在银幕上展现阳刚魅力不是一件易事。斯科特选择了到十几年前的灾难动作片《生死时速》中寻找灵感,创造性的将巴士改成重达几万吨,遍布钢筋铁骨的几十节大车厢,巨大钢铁的互相追赶、冲撞、翻覆使得影片不需要明星做出太搏命的激烈动作,一样能维持超乎寻常的感官刺激。而为了增加影片的危机感,斯科特还利用火车这一道具的特点,尽情以有毒物质和化学品的存在制造出潜在的张力,再加上他一贯的快速剪辑来提高节奏,晃动的镜头增加逼真感,使本片成为相当紧凑好看的商业佳作。
本片的一大特点是新闻纪录片式的真实感。影片前三十分钟虽然没有媒体介入,但斯科特介绍人物出场不带丝毫感情特色,主角现身时完全没有传统英雄片中那种仿佛有人高喊“注意,主角出来了!”时的气氛渲染。经验老道带着一丝自嘲的老司机对上脾气火爆的毛头小子,遇上职业中最大挑战的车站女调度员,误打误撞让火车溜走的粗心胖司机,有点浪子气息般桀骜不驯的车站外勤员工,以及那个官僚气十足的愚蠢上司,斯科特完全是以平实的、符合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来介绍他们出场,有一种轮到谁了就说说谁的随便态度,如果你在看片前完全没有看过剧情介绍,甚至在这会还吃不准究竟谁是主角。
后半段随着事件的升级,新闻媒体的现身也更加频繁,直到最后成了一场直升飞机全程实时报道的现场直播。很多动作影片中都要对新闻媒体嘲弄一番,但本片中斯科特反其道行之,让媒体元素为剧情所用,反而发挥出诸多益处。
首先是真实感的营造,观众更容易融入剧情的情绪。片中大量画面都以电视新闻画面呈现,对于电影银幕前的观众,尤其是熟悉片中电视台画面的美国观众,会产生一种真人真事的心理假象,就如坐在家中观看现场报道一样,情不自禁的和片中观看着新闻的“观众们”产生一致的情绪体验。
然后是使剧情更紧凑,电影的主线是一老一少试图停止列车,但只是这样未免单调,执法机关和官僚机构的无谓挣扎必须放进去填补空缺,同时烘托出主角的智勇双全,这时电视新闻就很好的担当了这个任务,新闻的好处在于它不需要以镜头交代前因后果,很自然的用播音员念稿的方式迅速交代了沿途的情况和一些失败的停车尝试,不会有任何“以大段旁白交代情节”的二流电影的刻意。同时,新闻还能迅速让主角的家人了解到情况,对于感情戏的渲染是很好的载具。
丹泽尔•华盛顿这是第五次与托尼•斯科特合作,演技一如既往的炉火纯青,但稍显老态。以往的合作中,他要么是绝对的男一号,比如《怒火救援》和《时空线索》,要么是担任片中双雄对峙的较强一方,比如《红潮风暴》和《地铁惊魂》,而这次和好莱坞新一代小生克里斯•潘恩合作,虽然仍是双雄,但就有点沦为了次主角的味道,更像是《石破天惊》中的肖恩•康纳利。他沉稳老道,插科打诨着言传身教后辈,那股老蓝领的气质叫人充满信赖,只要他说一句“追的上”或是“不会脱轨”,我们心里就百分之百有了底,至于更多激烈的动作戏,则让位给了年轻人。华盛顿卖着老命奔跑在车顶上,终于遇到了跳不过去的缺口时,潘恩上阵并搞定了火车头,这似乎是一种暗示着新老交替的隐喻。
全片套用了好莱坞典型灾难片的叙事模式,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吓你一跳,哄你两下”,如是不断加强,直到最后一跳之后,就完全不哄你。电影开场走失了火车,吓你一跳,随即情绪前趋缓和,寻回火车的措施显得并不复杂,人物也不紧张,安抚观众的情绪,之后出现了火车全速行驶的交代,又陡然升高情绪,不断这样反复,直到影片进行到40分钟时的最后一“哄”,一次很有希望的停车行动却意外失败,进入影片的高潮动作,俩主角开始大显神威,之后也就没有再哄的必要,一爽到底,观众的情绪在一起一落的调动中波折越来越大,最终完全被剧情所感染。
托尼•斯科特的电影一向很喜欢讽刺官僚主义,本片亦不例外,愚蠢自私的官僚被嘲讽的淋漓尽致。但斯科特是聪明人,他知道一味的以低智商的方式来表现几个官僚不仅老套而且影响影片节奏。他的方法有效的得多,只用寥寥几个镜头交代官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所作出的自私选择,然后以火车摧枯拉朽的气势来表现这些徒劳的举动完全被碾碎而失败,另一方面,两名主角做出舍身追车的英雄举动,却完全是自发的结果,上路之后才有对上司的交代,再加上两人最后毫无悬念的成功,更是给短视的官僚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此既能让故事一气呵成,又巧妙达到了讽刺目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本片的家庭温情戏,实在是简洁明了但有效果卓著到了可以成为此类电影楷模的地步。通常动作片为了增加主角形象的立体和丰满,总免不了要交代一下他们的家庭关系,但由于这类情节和全片的激烈主题往往没有关联,稍微处理不好就容易成为鸡肋和睡点。但斯科特在本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堪称标杆。两主角相遇之初,以华盛顿和女儿的一通电话,潘恩随口说的“有老婆”和之后一通十几秒的电话,不但立刻交代清了二人的家庭关系,居然还巧妙的带出了悬念:观众都能看出潘恩肯定是遇到了家庭麻烦,但究竟是什么,他却没有机会细说。注意!一部以动作为卖点的电影,观众居然对主角的个人生活产生了好奇,不能不说是斯科特的神来之笔!之后的情节中,有一段主角的火车头追赶列车的时间,这段戏本来应该是相对沉闷的,但前面的悬疑却在此时得到了解答,潘恩“正好”趁此时间坦白了他的感情故事,从而让这段本来会产生尿点的情节产生了额外的张力,一方面,观众的疑问在此得到了解答,对主角的性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使观众能集中注意力关注接下来的精彩戏份,对于穿插其中的主角家庭成员在电视新闻前的表现,也能有更多的认同和理解。
本片是一个英雄勇拦火车拯救生命财产的故事,当然是有一定的励志成分在里面。但我看完全片,觉得最励志的还是潘恩和华盛顿的如下对话,我想大家都懂的:
潘:我给她打了两星期电话,她一个都没接。
华:接着打,不管她接不接你都要打,别轻易放弃。
文/方聿南
人物俗套,故事老套,动作公式化这些个都无所谓; 托尼斯格特的肾上腺素摄影剪辑遇上光学特效火车有了化学反应; 影院加到力荐——btw,真实事件中列车号是8888
剪辑真棒啊!! 虽然剧情很cheesy , denzel washington的人物张力也根本比不上配角,但好看就是好看
整个剧情都好扣人心弦
托尼斯考特算是把好莱坞主旋律动作片做到极致了,如此没料又俗套的故事都能拍到这样精彩实属不易。不过最好看的还是Chris Pine的脸。
情节比名字强万倍~
典型的美式惊险大片,节奏很快,最后一分钟营救。感情啊、和理性什么的完全无需考虑,反正成了英雄,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简单,凌厉,直接的Tony Scott又回来了!
目不转睛地看下去
做个大英雄,ZF感谢你,人民为你欢呼,老婆原谅你的过失,失和的女儿重新回到你的怀抱,还有FOX电视台为你做全程LIVE报道……还犹豫什么,赶快拨打电话,加入Tony Scott,做美式个人大英雄,只需99元!
尽管所有人都明白最终会是圆满结局,剧情也足够简单老套,但超高速动感的剪辑却依然能带动观影者的情绪。不足的是结尾有些潦草让人感觉有些虎头蛇尾。★★★
托尼斯科特新作“无人驾驶刹车失灵火车天地大冲撞”,台湾译作《煞不住》,真给力!香港译作《煞破天劫》,风骚的近似发嗲,而内地引进版叫《危情时速》,严重缺乏辨识度。电影出乎意料地好看,算是近期最值得去影院观赏的电影,堪称惊心动魄……看这样的电影,能让你重新体会好莱坞类型片的全部优势。
好莱坞类型片流水线上的优质产品;托尼·斯科特的影片娱乐性一向出色,前提是给他一个足够精彩的故事,而本片的题材恰好能够最大化发挥其快速凌厉影像的优点,尤其突发新闻画面的搭配运用更增加了其真实感。
看100分钟的追火车..不是我的菜,但最后20分钟确实目不转睛的投入进去了
与此同时,位于北部的富勒站出现状况,满载危险化学品的777号列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径自开走,如野兽般咆哮着冲向人口密集的城镇。危险随时降临,弗兰克和威尔即将度过难忘的一天……
【B+】节奏,节奏,一切关乎于节奏!作为好莱坞体制下的套路大片,一切元素都被调控到了最精准的状态,没有差错。航拍、车载、甚至是置于铁轨下的摄影机,一切强化速度与力量感的镜头设计都被安排到了电影里,外加托尼·斯科特华丽顺畅的剪切,简直是好莱坞类型片的某种极致:电影本身没有任何惊喜,但换个导演来拍也做不到更好。这方面托尼·斯科特真不比他哥哥差,但有一说一,全程旋转运动拍摄的对话戏我是真的看烦了,这也太蠢了。
小辫子骚大叔太抢镜了,一出场就爱死他>3<
咱们工人有力量,可是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派飞车追火车头去刹车,也不至于人员伤亡了啊……
剧情很紧凑,看的紧张刺激,也有套路,但不失为一部好影片
对这种表彰人间真善美的片子,我一律热泪盈眶……
好标准的美式动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