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刚开始他不太熟悉洪尚秀的人,看这部电影,同样也会觉得这拍的是个什么东西。我先说这部电影,它是一个没有顺序的排列方式,几段故事没有按照道具或顺序,应该说是用倒叙加插叙的方式去把这个电影呈现出来。
2.那好玩的是你可以选择这个电影,它是一段完整的故事,还是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只是主人公长的一样。
电影也是有分角色去主观的看待故事。
3.电影风格是一种比较缓慢的调调,同样也是通过一些对话来构建角色性格。
在这过程中有一些亮点,有一些话是可以触动到观众的心的。
4.电影里有一句说今天想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这话其实很常见,可是在这种电影风格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通过对你的角色去身体力行的,去把这句话表现出来。
5.看完以后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感触,因为这种男男女女的故事有很多,那那个教授吐出来一条活的章鱼,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洪导的第11部作品,四个独立的小故事,篇幅长短不一,事理曲折迂回,四个女主角都叫玉熙,男主角却不变,然而故事彼此间并无必要的瓜葛。总体来说,故事的讲述和夏夏夏一样,就是靠主角们垄长的台词来堆砌的,夏夏夏走向夏日的欢乐,终是有个愉快的结果。而玉熙走向无尽,就是生活就是这样了,你以为有多么多么惊艳的浮华吗。一如角色们的服装和妆容,都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生活本来就这样,你以为会有多惊艳美丽呢。
很喜欢海报的灰色调,一如生活本身。估计到了洪导这个年龄,看什么都是以中间地带来思辨了吧。没有那么多的小情小调,唯美靓丽,最多回忆起往昔,浓浓的怀旧味也无非是一场灰色。
威风凛凛进行曲穿插于每个片段的衔接处,这音乐落落大方,却道尽人世间无穷的苍凉劲儿。
影片的开头。
他和她在马路边吵架,就为了喝酒的事,夫妻之间多少这样的承诺,本就是马后炮,男人总是洋洋答应,女人总是斤斤计较,熟知爱与厌恶都是这么各自滋长着,蔓延了。
婚后的生活,也无非就是如此。无非一场灰。
公园的邂逅。
他在长椅边发呆,被一个陌生女子拍了照,惊讶与厌恶,随即又瞎聊,聊儿后发现,对陌生人是能说出那么一两句真心话的。因为毫无压力,连尴尬都免了装饰。
“我不喜欢被拍。”“我已经删掉了。”
对于人生的无数或美好或糜烂的邂逅,发生时,欣欣嚷嚷;结束时,一笔带过。生活也就是这样了,谁也不是谁的谁。
剧场的追问。
电影放映完毕,一个女观众问他,你忘记她了吗?
谁?
四年前,她为了你放弃了她的他,一个本来都要结婚的男人。
我不记得了。
关于婚外情,或者其他正在恋着的又突然萌发的情感,很多人都有过体会。
非2里也说了,这年代,谁动感情,谁完蛋。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的神马,最好的时候,遇见最美丽的她或他,在你最美的年华。
有时,突然就会出现,你陶醉也好,你沉迷也罢。
但是,请别忘记,它突然也会消失,那你做好准备了吗?
教室里的盘问。
暴风雨的第二日,没人来学校,终于来了一男一女两学生,他们与老教授的对话。
“我真的想快点变老啊,这段时间怎么熬过去呢?”
“别担心,很快就变老的。”
“老师,你是怎么克服性欲的呢?”
“谁说能克服的?又有谁克服了呢?你见过这样的人吗?还是听说过这样的人?不可能,所以就别担心这个了。”
“为什么一定要爱呢?”
“恋爱吗?”
“不是,就是说爱。”
“绝对不要爱。真的不行的话,也要试着下决心不去爱。还真的能爱上什么吗?”
“为什么人与人不能相互信任呢?”
“本来人就是不可相信的存在。。也许你宽容点的话,说不定才能相信一些。”
“老师,追求漂亮的女生能致死吗?”
“有什么漂亮的,你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吗?”
“我们究竟是人,还是动物啊?”
“似乎知道这个了,也不会有什么区别的。”
“应该坚信着什么活下去呢?”
“活着?是你自己信什么,就怎么活。所以得你自己去找。都是你自己相信的东西,决定的东西。”
“怎样才能明智点呢?”
“啊,明智。我不是明智的人,所以我不知道。”
教授,最后也是说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呢,自己去寻找吧。
于是,隆重推出最后一段故事,她和两个人,分别逛某某山。
一个是年老者,一个是年轻人,他们与她性格,爱好,脾气都各有不同,她做了这样的尝试,比较,选择,就是一种自我的寻找吧。
洪导借助一个女孩对不同男人的选择,是要给我们以暗示,我们也该以一种实验性的心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吗?
不管怎样,大家都好自为之吧。
2010年的韩片是小年,商业片代表《大叔》看起来不“大”,文艺片代表《诗》又显得太“老”。好在中国这边,这一年可以看到洪尚秀的三部长片和一部短片,它们分别是2008年的《夜与日》、2009年的《叠叠山中》、2010年的《夏夏夏》和《玉姬的映画》。显然在速度上,洪尚秀已经直追一年一部、现在失声哑火的金基德,而在质量上,他可以说是再攀高峰,继两度入围戛纳后风头再起。
《玉姬的映画》有一个松散的四部分结构,长短不一、迂回曲折,没有标明出时间顺序,任由观众自行组接。比如刚开始看第二段,有人会突发奇想,第一段是否就是“剧场前”。最令人惊讶的是影片第四个段落也叫《玉姬的映画》,它同时还包含了两部分拼贴的内容,平行并进,最终交汇。因此,既可以把它看做“片中片”,然而它又完好地融合于剧情故事当中。如同结构上的调整,几段故事还视角不一,旁白由男人逐渐过渡到了女人,从而回归了洪尚秀早期作品风格,就好比《江原道之力》和《处女心经》。那段长达45秒的接吻戏,女人抵挡不过死缠烂打,大概也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
从日记体的变化说起,在《夜与日》中,偶然的男女邂逅、巴黎的风光情调,再加入了简单明快的古典配乐,洪尚秀俨然化身高丽版侯麦。这回《玉姬的映画》用上了《威风凛凛进行曲》,影片弃用激昂部分,截取进行曲的中段,用在了首尾部分以及段落之间的串场,反复运用却基本没有跟画面内容产生联系。这段曲子旋律优美,缭绕不息,流露出一种追忆的迷人味道。进行曲三重奏恰如舒缓的记忆回溯,拓宽了片中三人关系的电影空间,与现实完整对接(注1)。
而如果从《暴雪后》一段说起,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慕德家的一夜》引出了人物的内心困惑和道德难题,洪尚秀则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讨论:关于爱、性和死,关于信任、生命以及女人。简单的Q&A问答形式好像解决了一些问题,两名学生表现出有所感悟的样子。然而它解决不了所有人生难题,就好比一场电影放映之后的见面交流会,无论是在片子里面还是在现实当中,有时候问题与答案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洪尚秀并非好为人师者,他只是不避讳那些大而无当、无从谈起的人生关键词,毕竟它们有时候太过私密。
如果归纳影片的核心问题,那无疑是关于爱。洪尚秀没有拍着胸口说,我是爱,这部电影是关于爱。但在末尾一段的并行时光中,一个年轻的男人,一个老去的男人;一样的地点,一样的路程。如果你细心体味,再对号入座并稍加联想,《玉姬的映画》无疑会变得极度伤感。以往的异性追逐中,总有落败退出的一方,《夏夏夏》做到了豁达,可《玉姬的映画》却是充满郁结。电影好像在说,人活世上,大家都这么失败,不自知其过。
再说说人物,前两段的男人依然是典型的洪尚秀作品主人公,冲动冒失以及《接吻王》的沟女手段,完全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从妻子、女学生、偶遇的拍照女人再到意外提问者,类似的人物关系网意味着什么,在劫难逃,通俗易懂。没见洪尚秀讲过男人的过去,倒是听他讲过男人的未来是女人。这一次,他描述了一个男人的未来模样:抱怨,掉头发,发脾气,宽容、无奈、爱的人只能放心里。这回的男性角力不再有频繁出现的掰手腕,而是对位和互为影子。他看到了他的过去,他就是他的未来。用女人的话来说,这不是复杂,而是反复。反复出现的许多事,反复但又出现差异的人生。
穿着一身羽绒服的男学生,他是洪尚秀的化身。教电影的教授,他依然是洪尚秀的化身。最后女人的那一段话,她也还是洪尚秀的化身。如果从这一角度入手,那《玉姬的映画》真是洪尚秀的私人电影,远远亲于上回的统营小城。然而如果只是电影导演的无聊私事,为什么当女人转身跑进卫生间的时候,我们都明白了什么。它不是电影,它就是生命里的一部分,而且可以是每个人的生命。【北京青年报】
注1:这个“三重奏”是专门用在进行曲里的一种称呼,和一般意义上的三重奏定义不一样,可能是指声部的不同。
■入评理由: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闭幕影片,韩国电影杂志《cine21》的年度五佳作品之一。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有人说看不懂洪尚秀,原因包括画面不讲究、情节乏味云云。其实看不懂的何止是电影,有时还有生活和他们自己。
生活总有着不经意的美好瞬间。你不知道的时候,它悄悄的就来了。那天,大雪之后,严寒之日,空荡的教室只来了三个人。一个老师,两个学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不如我们随便聊点什么吧....”老师面带笑容建议到。于是三个人敞开心扉,做倾心之谈.....话题也不限于电影和教学——“怎么克制情欲呢”男生问老师,“我看,就不必了,这么多年都无法办到的事.....”老师的回答坦率而自然。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三个人来到烧烤店,边喝烧酒边聊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酒。韩国人就是可以喝那么难喝的酒呵。
醉意阑珊时,是告别的时刻。男生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身边的女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艰难。男孩苦追,女孩若即若离,时近时远。到底为什么可也说不清道不明。男孩也真的是倔强,喝了点酒,在女孩宿舍的门口坐了一晚。把女生搞得哭笑不得。到也得偿所愿。
洪尚秀描写人,特别是男人,往往不能用好坏来区分。就说教授吧,男孩是十分崇拜的。专业上的引领就不说了,为人敦厚得体,对后辈也尽力提携。不过在职称评审的会议上,偏私自己人,也令男孩为之侧目。找到教授讨说法,被教授臭骂一顿。我们可以觉得男孩太天真了,社会上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呢,你崇拜的人,也是人,他也有自私的权利嘛。 在那个近乎完美的三个人的夜晚,有一个情节令观众错愕不安,(恕我不再转述那个情节)甚至产生生理上的反感。这是故事的伏笔吧,更像是导演不露声色的暗示。
电影的前半部分全是以男孩的视角展开。男孩悲伤我们也悲伤,男孩迷惘我们也迷惘。而后半部是一个悲伤和迷惘的答案。
后半部,是女生拍摄的两部短片。分别记述了与两个情人的一次出游过程。我们看到生活的复杂和无解,远远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女孩儿不过是照实地去记录,在这里,这个人做了什么,在那里,那个人说了什么,这个人可能以后会离开我,那个人不会......在此,洪尚秀导演阴郁的诗意和刻毒的锋芒再次穿透观者惊异而意味复杂的目光,直达内心。
男人是无聊而徒劳的生物,永远为情欲所累,就算时不时展现才华与智识,但他们无从逃脱追逐者的身份。就像支可怜的孔雀,为了那点卑微的本能,一次又一次打开那张沉重的大屏,抖动着,跳动着,自以为得计地展示着令人惊异的美。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直到生命的终了。
洪尚秀是刻毒的,洪尚秀也是悲悯的。是男人的观察者,也是男人的叛徒。
前六十分钟看的我真的是太开心了,觉得好看极了,后20分钟一星,直接打回原形。
一贯如此的洪向秀作者电影。男人,女人,酒,做爱。他的电影让我每次都感叹不止。有了这些因素就可以不断表现人的微妙心理变化。最后一个故事十分让我沉思。
不管如何改变身份,关于自身生活的总体形态不会更改,很多事无力改变,电影如此遑论现实;最后一段最打动我,两端叠加的影像,真实到残忍。
让我们来看看:文艺玛丽苏如何去把玩自己的欲望。【8】
真是很特别
导演的碎碎念,第一眼就喜欢上了郑有美
如果她说有点累,那就是非常累了……
差异与反复,只叹时光太短
看来看洪常秀的顺序很重要……看过了[我们善熙]和[在异国]再看这部就觉得没那么好([我们善熙]根本就是又拍了一遍这个故事嘛!)。不过这部片的精华在第四段,被狠狠戳到,真是精准又苍凉(所以比[在异国]的相同结构好太多了)。
哭...讲什么顺序啊 解毛构啊 今天想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这样不就是活着啊。你连自己都活不明白 ’///2011.3.27资料馆再看 |2011.12.8院线又看|对不直译欧巴不满
三星半。不得不想起了某某某和某某某的故事
小知识分子的感情生活碎片 结尾那段很棒 女主角是败笔 长得像郝蕾表演却好雷
寒冷的情欲,逼仄的人生。
664 [洪尚秀] 初尝寡淡,越品越有味。<念咒文的日子 结吻王 暴雪后 玉熙的电影>
80/100,四段故事是彼此作用的,不要再看结构,反正一直都是那么精妙。看洪对于情感的剖析: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的多面体,无所谓时空,只说可能性。爱他或爱他,都是千丝万缕,怎么可能就分离。
在洪尚秀看来,显然这世界上只要三个人就够扯淡扯一辈子了。电影很短,还被分成四段,觉得无关吧却又有那么点联系,总之看完就是一眨眼的事。喜欢表情很臭屁的郑有美😒
关于生活的几个侧面。有些东西,不能想太多,去感受吧。
第3、4个不错,有感触
洪尚秀的变焦镜头……
许多事情反复出现的同时又会伴随着差异,这所谓的人生,你们终究是明白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