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don't want to be remembered?"
"I don't want them to be told to remember me."
多么悠扬而甜美的电影!当最后一个音符落定的时候,APrairieHomeCompanion,这最后一集现场电台音乐秀将永远被人铭记;当然,包括展现了她的同名电影。
这是一次位于明尼苏达的一个小镇的告别之旅,一次伤感之旅。每个曾参与了这档持续30年的电台常青树节目的歌手、后台工作人员、保安、甚至他们的家属都终身难忘。可是当姐妹四个都曾在此长期演出的目前幸存着的两个女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劝阻导演G.K在临别时讲一段告别辞给观众和听众时,G.K却说了上边的话。是的,他只把这个节目当成他的工作,尽管他是这个秀的台柱子,尽管他也许更希望被人铭记。因此,这finalshow仍然像往常一样开始,结束。
不要认为《APrairieHomeCompanion》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也不要认为她自始至终依靠着或明快、或逗趣、或熟悉的乡村音乐便是一部音乐片。这更不是一部特定的故事片。这是一部综合了所有悲喜,所有情感的电影。她让我感到温情,也满怀感伤。我在含泪的微笑。
罗伯特-奥尔特曼,这位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81岁导演,用他娴熟的叙事手法完美而平衡的驾驭了这些形形色色、多彩的人物,同时,也完美的驾驭了观众的情感。APrairieHomeCompanion,是一个广播音乐秀,也是一个人生的舞台。有时我们不需要追踪一个人的历史才能了解他的性格和情感。便如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从配合默契的姐妹花歌手到妹妹的女儿——偏爱思考死亡的小诗人,从表演逗趣的兄弟组合到为这个节目付出一生——今晚安详的在休息室死去的老歌王,从自导自唱的导演G.K到怀着身孕不敢动气的演出指导,从一本正经的保安到决定把这块演出地变为停车场的电台老板,当然,还有那永远一袭白风衣,面无表情却不让人畏惧的“死亡天使”......所有人的个性和脾气都在一段段长镜头和这封闭的剧场后台得到了丰满的表达。
无疑,这部电影表现了生或死,继续或离开,但她丝毫没带来大喜或大悲的姿态。相反,我的感觉却是如此甜美。似乎在那一刻没有了对死亡的畏惧,也没有了对赞许的自满。唯一剩下的,也许只有一点离别的怀念。她饱含了人生的所有悲欢离合,却被如此细腻的表达着。是的,她告诉我们,无论如何,生活仍将继续。正如林赛-罗韩(LindseyLohan)摆脱了《MeanGirls》、《JustMyluck》等偶像式的表演,用真正的演技所扮演的女诗人,她在用笔触思考死亡的时候看到了真正的死亡;这鼓舞了她终于大胆的面对听众,在最后三分钟唱出了自己的歌。她仍年轻,在片子末尾,演出篷被七零八落地拆掉,她工作,忙碌,生活在继续;四位年长的元老最终坐在旁边的咖啡屋,“死亡天使”缓缓的走近,是的,他们的生活也许多了几分危机,也仍在继续。
而对于我们,欣赏了她独有的感性和温情,应该对生活更加期许。
生活在现代,我们每日忙碌,在休闲之余的消遣媒介也品种繁杂,报纸、杂志、电视,而数字横行的时代里,因特网更是必不可少,尤其在青少年里。可还有多少人想起还有个广播?遥想解放之初,直到改革春风吹满地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男人娶亲家里一直少不了“半导体”这三大件之一,每天村头那大喇叭播送人民广播,放国际歌东方红的时代至今让一些老人记忆犹新。可是现在,似乎除了整日在各大中城市大街小巷穿行的“的哥”们,已很少有人再对无线广播感兴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广播也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渐渐被各种视听网络媒体取代。现在的年轻人们,手里握着功能齐全,造型新颖时尚的手机、PDA,脖子上挂着轻便美观的MP3甚至更为流行的MP4和iPod,却很少有人再以身带一个小小的半导体不离手,甚至收音已成为了各种数码用品的附属功能,因为单作广播而言,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不再是时代的主角。
还好,我们还有电影,借助电影,回到那些昔日的回忆和时光里,使广播节目在大银幕上重现往日的风采。早在1987年,美国大师伍迪艾伦就曾推出过一部名为《那个时代》的电影,故事发生于二战,一群孩子在海边玩耍,无意发现了迷失航线的德国潜艇。一个男孩的姐姐和男友驾车出游,当他们正在车里亲热时,突然听广播里说外星人来袭,吓得落荒而逃。小偷行窃时接到广播猜谜电话,糊里糊涂为受害者带来一笔飞来横财……喜欢喋喋不休的伍迪艾伦让观众们在略显荒诞的故事中重温了那个光鲜而可爱的往昔岁月——那正是广播的黄金时代,二战、摇滚、圣诞节,这一切都如此让人怀念。当然,怀念那个时代的不止有伍迪艾伦,还有我们刚刚故去的今年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群戏大师——罗伯特·奥尔特曼。
电影伊始,便是那曾回荡在无数人耳畔的美妙音乐,在那个科技不发达,人们平时的消遣和娱乐主要依靠着声音的年代,优质的广播娱乐节目便是人们娱乐的主要方式,曾在美国风行的流行乐、乡村乐、爵士乐,以及口技表演,广播剧、广播秀、穿插着与娱乐节目浑然一体的广告,都融聚于现场广播演出中,那是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美好的回忆,故事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展开,这是一个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剧本便出自现实中这档节目的主创,本片中本色出演的加里森·凯勒。
这是广播节目“牧场之家好作伴”的最后一场演出,之后这个剧场将被富商收购与改建,节目即将停播,可是人们依然如常,并没有因为这是最后一场演出而有刻意的感情流露,即使即将告别熟悉的舞台,为老不尊的Dusty(约翰·雷利)和Lefty(伍迪·哈里森)仍然在唱那让加里森摇头不止的“坏笑话”,唱了一辈子的约翰逊姐妹最后一次唱起那些令人怀念又落泪的老歌,还有加里森的调控和指挥,还有老查克的在最后一场演出的最后一次演出之后安然仙逝,还有一众老哥们老姐们的卖力演出,一切如常,这和新生代,尤兰达(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小女儿罗拉,一个热爱写作,对自杀很感兴趣的小女孩,朝气蓬勃,青春飞扬,对一切充满疑问,与团里一众“老人”们随遇而安,淡定从容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她不理解的问加里森,既然岁最后一场演出,为什么不流露出任何伤感的情绪?“我的处世之道在于,每一场演出都是最后一场,不需要刻意强调。”
这仿佛就是年已八旬的奥尔特曼借加里森表达自己的,看透了一切,不需要做任何刻意的修饰,让生活就在它最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或是结束。矫饰并不会给生活加上什么格外明亮的色彩,却会刺眼而做作。克制的感情有时比肆意宣泄更有感染力,这使得整不影片都在这种淡定从容的情绪中流动着,一反了奥尔特曼以往影片中辛辣的讽刺,处处充满着温情而不煽情甚至滥情的。
生活中必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不顺、离别、痛苦,身处其中的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感受都是非比寻常的。因为害怕未知的种种,总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同时对于即将失去的痛惜不止,无法想象自己将如何承受,但是,常常在过后,有了阅历的积淀才会变得冷静而从容,对于生活中的顺与不顺,所得与所失波澜不惊。一切顺其自然,不须刻意,但仍积极,这就是老爷子向年轻人们传达的道理,也是借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为好莱坞真正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对奥斯卡说“我不在乎”的,已经实现了金熊、金棕榈、金狮以及金球大满贯的奥尔特曼老爷子在五次错过了获封最佳导演的机会之后,年初获得了近乎盖棺定论的“终身成就奖”,在领奖的时候,还曾风趣的说“一切还没有结束,我还想多干几年呢。”便得窥老爷子积极而又释然的心态。
老查克,剧团中的老演员,年华不再,嗓音渐哑,完成表演后回到后台的小屋里,等待相伴多年的情人。可情人未至,老爷子却已经静静的离世而去。这让整个剧团异常悲伤,成员们继续歌唱,悲伤的说着关于他的玩笑,可加里森依然淡然,罗拉不解,再次质疑“想想如果你死的那一天会怎么样。”“我早晚会死。”“你不想人们怀念你吗?”“我不想命令人们必须怀念我。”
在剧团的告别之后,奥尔特曼和加里森又一次通过人物的突然死亡进行了告别的探讨。便是坦然面对各种意外的变故,不需要刻意的渲染,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而片中设置的维吉尼亚·马德森扮演的天使一角,更给影片和这一理念增加了几分神秘感和别样的温馨。
谁想到,此番场景竟然一语成谶,奥尔特曼老爷子几十年不间断的工作,沉浸于电影世界,挖掘银幕内外动人的故事,为电影历史留下一部又一部佳作,在完成此片一年之后驾鹤西去,却与其遗作中融于一体,怎能不让人唏嘘惊叹此等可遇不可求的戏梦人生。
《牧场之家好作伴》,虽然格局不大,相较于让奥尔特曼声名鹊起的,用黑色幽默嬉笑怒骂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混乱的《陆军野战医院》,辛辣讽刺美国总统大选的《纳什维尔》,描绘了美国九十年代初期社会状态风情画的《银色、性、男女》以及对英国贵族生活进行全景式描述的《高斯福特庄园》,却可谓以温馨的小品成为了奥尔特曼银幕生涯的完美谢幕与及大成之作。无论是让奥尔特曼闻名遐迩的群戏的演绎方式,表演界台前幕后的故事主题以及多种惯用的情节元素与叙事手法,以及老爷子最擅长的对音乐的出色运用,都在本片做到了极致。人物繁杂,对话重叠,却仍然让人对每一个角色印象深刻,突然死亡引发的效应,超现实的情节,在温馨的故事里却仍然和谐动人。演员中无论是实力派的演技之后梅丽尔·斯特里普、威尼斯影帝汤米·里·琼斯,伍迪·哈里森、御用女演员莉莉·汤姆林,本色演出的加里森·凯勒,甚至如新生代青春偶像琳德赛·罗汗,集体奉献了质量极高的表演,这无论对戏中的“牧场之家好作伴”广播团,还是对戏外的罗伯特·奥尔特曼大师的最后一部作品,都彷若一次在长久积淀的最终凝结,没有留下任何缺陷和遗憾。
“Every show is the last show”,大师罗伯特·奥尔特曼五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以这一部接近完美的《牧场之家好作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其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其高超的电影艺术水平,其仙去之时依然能给人如此余音绕梁的感动,都让这位为电影历史奉献了无数经典和创造的大师,永远被人铭记,其传奇的人生,正如此片在香港的另一个译名“在晴朗的一天收档”。
昨天晚上知道Robert Altman去世的消息,错愕,吃惊,然后很想哭。
这个可爱的老头子,我一个月之前还见过他。
他曾经那么的近,忽然去了世界的那一头。
那是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的一个小型Q&A,我逃课过去,把看过的电影重温一遍。
问答的场地不大,人却挤的满满的。他的夫人也跟着他去了现场,坐在后面,他还不忘说:THANK YOU MY LOVE。
他当时看起来精神不错,和剧作家Garrison Keillor一直互相挖苦,开着玩笑。
他们轻松的说着整个合作的过程,他坦率和幽默的言辞让在场的人都大笑不已。
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成为他最后一部作品,整部电影都在讲述衰老和死亡,新的生命代替旧的事物。
他一直被病痛折磨着,去世的时候享年81岁。
这是这个世界的规律,我们都明白,却见不得发生在所爱的人的身上。
不说了。难过。
引用NEW YORK TIMES:Robert Altman, one of the most adventurous and influential American directors of the late 20th century, a filmmaker whose iconoclastic career spanned more than five decades but whose stamp was felt most forcefully in one, the 1970s, died Monday in Los Angeles. He was 81.
http://www.nytimes.com/2006/11/21/movies/22altmancnd.html?ex=1321765200&en=aeb413a81ba314d0&ei=5088&partner=rssnyt&emc=rssSo, so you think you can tell Heaven from Hell,
blue skies from pain.
Can you tell a green field from a cold steel rail?
A smile from a veil?
Do you think you can tell?
And did they get you to trade your heroes for ghosts?
Hot ashes for trees?
Hot air for a cool breeze?
Cold comfort for change?
And did you exchange a walk on part in the war for a lead role in a cage?
How I wish, how I wish you we
How I wish, how I wish you were here.
We’re just two lost souls swimming in a fish bowl, year after year,
Running over the same old ground.
What have we found? The same old fears.
Wish you were here.
不是特好看,但是很好听,歌曲还有男老主播的声音...
记住一句歌词:Why do you work so hard to get what you didn't even want...还有一个bad joke^_^
得多么温柔温情怀旧的人,才会想到用一部电影为电台音乐节目做纪念与告别,全篇音乐满分、怀旧让人动容;色调温暖;那些可爱的人、温情的歌,随时间流逝、时代的改编,或许再也不会遇见了!导演还加了一点儿黑色电影的元素,比如凯文克莱恩那个角色,白衣女子(实为天使,要离开人世的人,都会看不到她。
不着声色地幽默调侃,比如怀孕的工作人员会假装临盆,大家调侃她吃多了说她当单亲妈妈,近在咫尺还让人家赶紧过来听电话。姐妹俩对演唱生涯缘起的回顾。男子二人组合故意说脏话,气音乐总监。
还有这部片子最后留下了那么年轻可爱的林德赛罗汉的倩影,对她后来的遭遇,真得很替她很惋惜啊。
因为这片子是告别,所以温情的同时,也让人无法避免地感受到沉重,纵有千般不舍,甚至是让那个人出了车祸,终于还是要告别,这个30多年的音乐直播间,还是要被拆除了。比如片头菲茨杰拉德的名字的灯牌、凯文克莱恩拿在手里的菲茨杰拉德头像,毕竟菲茨杰拉德本身就代表着一个美好时代的终结A啊!
大爱维吉尼亚安德森!维吉尼亚安德森一身白衣,神秘又优雅,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从没有见到过如此性感、有魅力的护送天使!
冷酷旁观尖酸指划了一辈子临死前也终于玩了回温情
永恒的最后一场
奥特曼+乡村乐=噢耶噢耶噢耶噢耶噢耶。其实笑梗和寓意并未太精彩,但满台人头各色乐器的音乐气氛太太太愉快,至于技术指标,奥特曼已经凌驾于技术指标之上了。大家都唱得好好!插播广告全部现场唱出来就好像也更有诚意了。
奥特曼最后一部电影,竟是如此温情,由天使的步伐连接起来,仿佛人们的歌声就是来自天堂一样(原来梅姨在06年就荧幕献唱啦)。而且,故事说的就是“最后一场演出”,不知是否冥冥之中的注定。虽是道别,却无人说再见,不是悲伤,是泰然处之。20岁不到的林赛罗韩多好看呐!
一场温馨而动听的乡谣演唱会.....
当年的LILO啊还是小姑娘似的
乱糟糟的
品味一向偏重的奥尔特曼,却拍了如此恬淡的遗作,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并不太喜欢这部作品,只是希望以后再听到乡村音乐,会有人想起他老人家
只爲了MerylStreep溫暖而美好的歌聲。
这么沉重的题材到了奥尔特曼手里竟然变得如此优雅迷人,这电影有种可以让人沉下去的魔力。★★★☆
温馨的
爱死里面的歌
典型的RobertAltman式网状叙事法:多角色、多线索、多情节,有条不紊地被置于一个庞大的剧本中,其结构之清晰让人惊讶。作为遗作而言温和多于冷讽,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最真实的温情,尽管是含泪的微笑,微笑仍然是最后的表情。
特别失望,文艺片中的败类。。奥尔特曼失手很可怕
太棒了。
奥特曼遗作,一场温柔的谢幕,台上与场外同步的告别。伤感与幽默交织,每个角色都如此可亲,尽管没看过同名广播节目,却仿佛与剧中人一同走过了30载,终有曲终人散之时。节目主持创作者亲自一遍遍打磨剧本,拍摄地也是真实的菲茨杰拉德剧院,音乐表演全为实况拍摄,现场录制,梅姨唱功了得,她和莉莉·汤姆林合唱的[My Minnesota Home]与[Goodbye To My Mama]直戳灵魂,伍迪·哈里森和约翰·C·赖利演绎的说唱三俗笑话[Bad Jokes]的牛仔组合则让人捧腹。林赛·罗韩的献唱和维吉妮娅·马德森饰演的“危险女人”(因听了不好笑的笑话翻车去世,又成为既抚慰人心又送人上路的天使)也很惊艳。凯文·克莱恩扮演的副总负责一本正经地制造笑点。现场揭示口技与人工音效。奥特曼生涯拍过无数电视剧,钟情于群戏、音乐片与西部片,这部确乎是完美谢幕。(9.0/10)
印象最深的是斯特里普的那首
好怀念那个时代的Lindsay Lohan~
http://www.slate.com/id/2156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