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我回来了我看不下去了哈哈哈哈神经病吧这电视剧,汪植和冬儿都拯救不了了
4.12
哈哈哈哈哈唐泛神经病吧不是状元之才嘛直接去朱大善人家里质问?被抓之后还说我太大意了?正常人的脑子么这是?
4.10
这剧是我在补原著之前看的,也就是说再不知道原著的任何描写的情况下仅点评这部剧。
一分给服装一分给幕后吧
那些说网剧是网剧小说是小说的人清醒一点,既然借了成化十四年的IP,用了成化十四年的背景和故事大框,怎么就叫改编了和原著无关了?无关咋不改名,无关的话咋还用原著去宣传? 咳咳咳扯远了,首先第一集这个吃货的人设还是满吸引我的,慢慢看下去发现这个男主唐泛有一点莫名其妙,再被扫地出门没有地方可以去的处境下借住隋州家,进来就对人家的房子指手画脚还乱动?行,如果是为了突出两个主角是未来cp,啊不是,是未来兄弟,这也就算了。看着看着突然蹦出个红衣服蒙古女,不会说话还得靠人翻译,那么长一段话这边叽里呱啦的说完那边叽里呱啦的翻译,真的很浪费时间。 我以为这个蒙古女只是个单元案子的配角或者是下个案子的涉及人,怎么还和唐泛打打闹闹起来了?唐泛也是莫名其妙非和人家比个高下,来来回回那么多次有必要吗?一个斗篷缝好完事了呗还在那叽叽歪歪的?到了失马案,看着唐泛拿了蒙古女鞭子跑出来然后四个帐篷在那绕来绕去绕来绕去最后回蒙古女的帐篷还问能不能在这睡一晚?这背景不是古代么?这民风怎么比现代都开放?
再说角色,唐泛前期的吃货人设虽然吸引了我,最开始为自己自证清白那和第一个武侯长子案还可以,还有后面的辽东失马案推官的人设还立得住。但是中间的过程片段怎么感觉这个人设太冲动了。尤其是后面的孩童走失案和挖心案那,感觉就像个炮仗。一共看了十多集,敏捷思维的人设越来越浅,倒是像个男版傻白甜。没钱,贪吃,冲动,有的时候脑子还不如冬儿?
汪植和隋州这两个角色倒是还行,比唐泛的塑造要饱满很多。虽然隋州的台湾腔有点出戏但是能接受。汪植的形象极有手段又极有心机,但是对唐泛也很好(虽然看的有点莫名其妙突然就很好的样子),但是总体还是可以的。
再说说题材,明朝,双男主,探案,这三点其实蛮吸引人的,以为怎么也能和隔壁民国奇探或者鬓边一样,结果隔壁拍的好看的一批这边越看越看不下去直接跳过。剧情杂乱,角色恨不得一集全给你扔出来,安排的泪点有莫名其妙,那个林朝东和他误入青楼的青梅竹马的身死,死在屋里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拖出来死雨里?雨里就雨里你个男主在那撑把伞遮风挡雨?唯美镜头变成了滑稽。我对探案剧要求不高,只要不是太弱智的推理我都能看下去。但是后面几集双男主交集倒是不怎么多,那朵儿拉戏份怎么那么多,亏的我想看看朵儿拉有几分钟结果aqy都不显示。罢了罢了。
至于演员方面就不说了,那个男主扮演者好像挺多粉丝的,万一说啥别人不乐意了再骂我。但是,虽然网剧要求不是那么高,又都是新生演员需要磨炼演技我都理解,希望你们的爱豆下一部作品更好吧,这部剧虽然不是面瘫但是感觉表情很奇怪有的时候起伏太平淡了只有眉毛在动要么就是眼睛突然睁大?
过两天有时间看看原著我再回来对比一下。
三天刷完十一集,气到连发好几条微博,我来说说气什么。
1.官博前期只有主角的图片宣传,唯一一个传扇子的视频也是唐隋汪三人。开播前几天才有视频预告,视频里基本是男主“萌点”和隋唐cp相关,赚足了好感。最后的预告里出现了红衣女,这时候有评论问这是谁,官博无回应。后来大家也知道了,官博只是个无感情发博机器,无论怎么问是否有bg线,他只会装死。前期靠书粉宣传(比如我本人,当代韭菜,四处奔走相告),用完就扔,开播被资本无情收割,被“官配”无情打脸。
2.全员ooc
唐:娇俏傻白甜,智商能力分给了其他人,撒娇耍赖住进隋家,知进退变得对功劳斤斤计较,隋有危险第一件事还是吃吃吃 隋:武力值 能力被削 心软度up 汪:立场有变(算是好的了) 冬儿:天才少女 姐姐我看第十一集感觉应该也变了
3.bg线(剧透有)
“红衣女是过审工具人。” “没看到后面不能说她就是女主。”
我看到十一集了,第九集掀被子借宿秉烛夜谈,第十集看星星看月亮双语教学,第十一集红衣女学汉语。 太甜了,真的太甜了。
看看演员表,看看杀青大合照站位,洗什么洗?有钱一起赚呗。
4.剧情魔改,我觉得我接受度还是很高的,所以放第四条。武安候府案和伴读案合并,可以,但剧里拍出来太混乱了吧。原作案情可能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编剧可以,自己重写了👏🏻。更别说预告里的万贵妃穿铠甲拔刀,这是古代架空剧是吗?(本伪明粉敲掉编剧狗头。)
书粉惨,真的惨。书粉打一星就是作就该被骂,行呗。
5.个人生气的点
评论里好多“赶紧删bg,删了就原谅你继续看。” 感情你们被人当傻子耍,道个歉就没事了呗?这种把腐女当韭菜的剧方你不抵制他你还要给送钱,行吧。
我要是剧方知道观众这么好糊弄我要笑死了好吧。整两个好看的男的拍点暧昧剧情,怎么都会有韭菜买单的。
最后,成龙大哥监制的打戏确实精彩,(服:古代服饰学习中不予置评)化道场景镜头还不错,可剧方以上几点骚操作太恶心人了。希望本剧投资方血本无归(反正作者版权费拿到了,演员片酬也到手了),后面接着拍的才知道反省,不把观众当傻子溜。
这部剧刚播出前几集的时候,唐泛还没有那么弱智,虽然比原著中欢脱了一些,但是也能忍受。
但是到了后面,这个魔改人设唐烦实在让人不能忍了,大吼大叫,叽叽喳喳,咋咋呼呼,怼天怼地。
我温润谦和的唐泛唐大人,不是个炸毛傻白甜啊o(╥﹏╥)o
特别是朱大善人那集,唐烦那一系列的神操作,要是没有汪直小可爱,这……这……是不是就end了?
还是朱大善人那集,最后的结案,让人尬到不行,突兀到不行,还强行煽情的“父子情”
哎呦,可去了您吧啊。
(小声嘀咕,赵阳是个演技不错的演员,但是在这尴尬的剧情里……)
还有厨子刺杀汪直那段儿 ……
隋州跟冬儿……
说起隋州,原著里的他虽然些背景板,但在这剧里,锦衣卫的霸气呢?!
我虽然看过原著,但是毕竟时间久了,已经不记得书中的案子了,但是,我记得唐泛隋州的的人设啊!这都魔改的什么鬼。
真的,能扛过第十五、六集的,是真爱无疑了。
好了,好了,告辞,告辞。
最后送编剧们一句,学学人家倦,ok?
如果这部剧的名字不是“成化十四年”,而且剧中主角不叫“唐泛”,“隋洲”,“汪植”等,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出来拍的是《成化十四年》这部小说。好像除了剧名和主角名,这里真没啥能体现原作的。
其实剧本身还是有两个优点的,一个是摄影道具都做的比较好,观赏性不错;另一个是汪植人设不错,这个人物在剧中的睿智远胜于男主“唐泛”。
然而比起优点,缺点实在是太刚。电视剧最怕剧情不好,这部剧本身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小说做底子,其实本来可以改编的很好。这里先不说“耽改”,仅仅从有历史背景的古代探案故事来看,小说就写的相当不错,主角人设成熟,智慧,让人折服,案情和相关推理也设置巧妙,故事情节趣味性强,大多数人物特征鲜明且与其身份吻合。可是拍成了电视剧后,这些原著小说中的优点在剧中都不见了。
先说主角,好像除了官推平面图还算有小说中的“丰神俊朗”外,其他真的看不出“唐泛”的影子,无论情商、智商还是性格,完全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导演和编剧要把原著中好好的一个入阁拜相的人才弄成这样一个”傻白甜“担当,很好奇剧组是出于什么考虑。毕竟从艺术角度说,把有深度的人物改成这种只会撅嘴卖萌,嘴巴上叫着正义,处事却既不稳重又不谨慎,经常“傻白甜”的浅薄角色有什么意义呢?就算是考虑到价值观传递,也是原著中更有深度的人物才能让人有所期待和触动吧?
再来谈谈其他角色,感觉这部剧看到现在(看了18集),除了汪植这个人设还不错外,大多数人物都有点儿让人出戏,隋洲的台湾口音就不说了,重要的是他完全不像一个锦衣卫设定,总觉得是个特别宅心仁厚的老好人而已,每次看到他下厨的场面,就会有种在家里做厨子比当锦衣卫更适合他的感觉。其他各种角色林林总总也总是冒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人物总有一种智商捉急的感觉,如唐瑜,余府二公子,余府大小姐等;有些人物可有可无,弄不清楚他们为什么在那里,在剧中起到什么作用,比如冬姑,朵儿拉,乌云,余府二公子等等,他们的存在增加了集数,但是对剧情推动似乎没什么大作用;还有些人莫名地天赋异禀,可他们的才能却在剧中被主角浪费了,比如这部剧冬儿的才能已经超越唐泛,无论记忆还是分析都在唐泛之上了,而且冬儿还没有唐泛那么喜欢“大呼小叫”制造事端,从逻辑上来说,真要有这么厉害一个冬儿,我觉得这部剧应该没唐泛什么事儿了,汪植有事儿找冬儿解决比找唐泛来得还靠谱些。
当让,最重要的还是剧情。电视剧很多案子跟小说不同也就罢了,如果能把剧情说的更好,这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电视剧的改编显得很苍白,常常是作案者为了一个硬编的牵强理由就做了一堆大得不得了的案子,前因后果还模模糊糊,破案主角也在大多数时候做着”傻白甜“担当,但是总能在编剧认为需要的时候突然之间开窍,随着唐泛突如其来一句“通了!”,案情就破了,看得观众是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突然案子就破了,连个过程都稀里糊涂,推理就更不用说。而且各个案子也对剧情的统一性和推动性贡献不大,更像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子的凑出来的,系统性比较差。
我算不上原著党,但是承认原著从一个小说的角度确实写的不错,剧本进行改编本无可厚非,如果只是改的更适合电视剧表现形式,大多数观众应该都是可接受的。但如果改得都认不出原著了,对剧情轻率的加以拼凑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可惜了原著的好故事,可惜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投入去拍摄,更可惜了本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好作品的机会。
麻烦新人能不能去演演配角锻炼锻炼演技后再出来演主角。
这三个里面,那个台湾腔算演技好的了,那个穿白衣服和演公公的演技,仪态,台词一样皆无,而且还一股子娘炮,虚弱无力的样子,令人恶心作呕,看他们演戏的样子活像男妓搔首弄姿勾引嫖客,丢人现眼!
不知道是哪些资本在捧这些新人,连精神气都没有!演员是不是吸毒了?
请一些不入流的演员,加上一些垃圾服化道,凑出一部不伦不类的电视剧,然后请一波水军疯狂刷分刷播放量,然后高价卖给视频播放网站,下一次又一波此种操作。造成一部又一部根本没多少人看的垃圾路一副市场繁荣的虚假现象。shit!
受写稿人本人之托转于豆瓣,文章代表她的立场。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再是维权,而是写稿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年轻的同行们处处留心。 如有讨论指路微博:@依依Heily
你从学校毕业,有前辈邀请你写一个项目,你参与并付出一年的时间、灵感。项目播出,你打开视频,没有你的名字!没有你的名字!没有你的名字!
这种「恐怖故事」竟每天都在发生、上演,因为案例太多甚至让大家习以为常,渐渐变得麻木。「恐怖故事」的苦主们有一个统一的身份——新人编剧。他们最初都是抱着极大热情进入创作中,加入团队,磨练自己,信任前辈,但换来的是什么?李宗盛在《山丘》里写了一句话: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无数的年轻编剧们为何搞丢了自己?
新人真的注定磨难重重嘛?而那些磨难究竟是哪来的?
第一重,心理天然弱势。
在做媒体采访的时候,我告诉记者我真的不是「傻白甜」,从大二开始就接触一些商业项目,即使是试写都会签订合同。
然而,为什么偏偏《成化》却没有?
因为,虽然我是受邀请的那方,但《成化》对当时的我而言是一个太好的机会。面对前辈程编剧,我天然地处于心理弱势,总觉得要求签合同,将一切落到书面,会显得自己不信任他、不懂事,因此便没敢提。这直接导致了今天自己署名丢失,且维权艰难。
事实证明,墨菲定律广泛存在,怕什么就会来什么。因为抹不开面子,没有落实自己的权利,事后你就变成了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权利遭到侵害,无法维护还反被质疑。
每一名编剧,尤其新人编剧,请务必签合同!签合同!签合同!
任何承诺,署名、稿费、支付时间、违约条件,都一定要签到合同里!事前约定可以避免 95 %的问题发生。
保护自己,请从自己开始!
第二重,风险意识薄弱。
如恋爱一样,与那个人牵手的那一天,你不会想到分手那天的样子。和平分手还是好的,糟糕一点就是对方出轨、欠钱不还、反咬一口让你身败名裂,甚至杀你骗保。
四年前的我满心欢喜,曾以为自己是最幸运的人,刚毕业便能参与知名 IP 改编。我就像那个恋爱中没想过分手的人,由于风险意识薄弱,从最初就没留存好所有的证据。事隔多年,不少聊天记录、微信文件传输记录早已删除。现在能找回来,放出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请底稿多备几份,文件名上标上日期!尽可能通过邮箱发送文件,并保留好每一次发送记录!新法规中,微信聊天记录也有法律效应,我真心劝你不要一键清空。
而假如你跟我一样,自己疏忽被对方钻了空子。那么,事后亡羊补牢,比什么都不做强。能找到一点证据,都是好的。
所有的沉默者,也是加害者。不要相信什么「吃亏是福」,吃亏就是吃亏。你以为你隐忍不言,在加害者眼中你只是个「好捏」的柿子,有机会他会再欺负你。
第三重,信息源单一。
署一个名字不难,只是多打一行字的功夫。但作品播映后,重新下架剪辑,成本颇高。何况片方事前完全不知道我的存在,如今可能还是懵的。要他们为我这样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大费周章,着实有些为难。所以即使片方最终不能帮我正名,我也能够理解。
错就错在我的轻信。我是整个项目底层中的底层,我唯一的信息源就是程编剧。现在回看,我有太多截点没有把握好,而因轻信他的话错而丧失了自己的权益。
在他第一次说出「尽量争取」时,我就应该意识到这是「免责」暗示。最后没署名,他可以说「我争取失败了」,「我为你争取过」。在成片播出后,他说「片方忙于宣发,你等等」,我也不该真的等上两周。以至于拖到了快完播才发声,为时已晚竟还能被某些人诬蔑为「蹭热度」。
在无法解决署名问题后,程编剧一直给我洗脑「没署名是业界常态」,「新人都是师父让你做什么就是什么」。我一度真的陷入自我怀疑。是我错了?署名是一个奢望吗?
由于我全程只能接触到程编剧,可谓任他摆布。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扛着,连家人都没有说。若不是后来有哥哥和朋友帮我分析,我将会一直被程编剧「话术」所欺骗,陷入他为我编织的网,无法跳出来客观冷静看待这件事。
所以,新人编剧,你不是一个人!你有家人、朋友!即使他们不从事这个行业,但事非区直是能判断的。你可能陷在问题的泥沼中,视野变得狭隘。这时候,请告诉身边人,问问他们的想法,获得更多的视角。
第四重,缺乏社会经验。
这些天我的生活简直是「云霄飞车」,真是惊心动魄。我第一次面对媒体的采访,第一次「被公关」,「被诬蔑」,「被封杀」。
万字长文后,这件事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我单纯地以为我只是说出来,想要寻求一个说法。然而,先是网上的限流,水军,紧接着是程编剧抛出一份貌似严谨理性,实则冠冕堂皇,避重就轻且信息不实的声明。说实话,我措手不及。
真正让我崩溃的是他第二份「答网友问」。那篇文字中主要攻击了我两点。一,「是辅助性工作,写的很烂,剧本完全不能用」;二,「擅自离开,没有留到最后」。因为这篇「答网友问」,不明真相的人很快相信了他为我打造的「碰瓷枪手」人设,转而认为我是「无理取闹」。那一晚,我痛哭了很久。
我缺乏经验,而对方是一位入行十年的「资深人士」。我的万字长文中对他的客客气气,认其为师,自谦自己可能写得不好。到了程编剧这里,就都是可以抓住攻击的弱点。
所谓「辅助性工作」,是端茶倒水,打印资料还是讨论构思,亲自执笔?至少我是后者。
所谓「写得很烂,剧本完全不能用」,那为什么同情心泛滥留我一年?为什么让我跟着做了数个项目,不仅每次都与我一起讨论,且常常拿着我写的底稿随便改两句就发甲方?这是对甲方不负责吗?
所谓「擅自离开」,我离开的是工作室,从未放弃对《成化》的权利。走了之后也表示可以继续修改,是他们拒绝了。后续所有信息对我全程隐瞒,我根本不知任何剧本情况。
甚至在这几天,程编剧还暗示我「职业生涯尽毁」,若现在对他低头,还有退路。面对他的种种手段,我极其被动。幸好有热心的业界人士,对我施以援手。
新人编剧,我想,这一重困难才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没有经验,没有资历,就容易被欺负。但是,「莫欺少年穷」,谁不是慢慢成长起来的?不懂就问,就求助。我也私信了余飞老师,他耐心地在微博上对我予以指点。
没有经验不可怕,自我提升加不耻下问。微博、知乎,有的是可求问经验的途径。
有些人误读我的观点,认为我抨击「师徒制」。没有,绝对没有!我本人也是「师徒制」的受益者。在南艺读书的时候,就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写戏,课外比赛、活动,老师们也是从构思到剧本,帮我审读、修改。
「师徒制」广泛存在于各界各业,新人刚刚入行也需要工作机会来历练能力,也需要前辈的引领教诲。因此成熟编剧带新人编剧的模式很正常,薪酬微薄也不一定就是剥削,只要双方的付出都有所回报就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不是「认师」,而是「认人」。毕竟你认的是风清扬,还是岳不群,那是很不一样的。前者成就你,教你绝世武功,让你有了闯荡江湖的能力。后者假仁假义,机心算尽,对你用完即弃,还要毁你名声前程逼你到绝境。
所以新人编剧,除了练好内功,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或许面对社会,我们的第一课还是「识人」。
写到此,想公开喊话程编剧。我问你要初稿定稿剧本,你称保密协议无法发给我。那是否愿意喊上业界专家,片方,在小范围内进行现场比稿?我愿将我的稿件,与你发给片方的每一稿进行比对,计算台词、情节的重合率。
事已至此,我知道我想要获得署名已然很艰难。我可以没有署名,但凡事讲一个理字,你不能诬蔑我的专业水平和人品!事情的症结就在于你的欺上瞒上,包括片方,都是受害者。从最初加入《成化》开始,我从来没问过你拿了多少编剧费,都是你们给多少我就收多少,根本不提钱。因为我愿接受一切工作的初衷,就是口头承诺的署名。如今没了署名,你应该对我感到抱歉,而不是死不悔改,反咬一口,用你在业界的资源黑我。你说我「写的很烂」,「枪手碰瓷」,这对于一名编剧而言都是「毁灭式」的攻击!
本是一桩私事,不应占用公共资源。但在我发声后引起的各方讨论,我收到的许许多多跟我有相同经历的编剧的私信,乃至一些前辈吐露的当年遭遇。这些让我意识到我的事不是「个案」。行业内就是有着这样一群欺世盗名的高手,他们欺上瞒下,对下,打着「师徒情深」、「提携后辈」的名义压榨新人而吝于教导;对上,又拿极其低廉的成本换来的「新人作业」对付片方。当承诺做不到又搪塞不过去时,就对新人极尽威胁恐吓之能事,令其敢怒不敢言。
这些人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招摇撞骗,偏能屡屡得手。实际当着「中间商」赚巨额差价,忝为「编剧」。
这样的沉疴宿疾、行业潜规则,我们不能视若无睹!若是不杀一杀这行业不正之风,长此以往只会让越来越多的新人们死于泥潭,根本看不到一丝希望。这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行业切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它,让更多的新人不必这样磨难重重,而是在一个讲规矩、守诚信的大环境下去进行创作工作。
如果程编剧还心存一丝愧疚,请尽快对我做诚恳地公开道歉。反之,请程编剧不要做缩头乌龟,正面回应我的喊话。本人也恳请各位业界前辈能为我们做个公道人,见证我与程编剧的小范围比稿。若真如程编剧所说,我的稿差到几乎没有采用,我愿意公开发文向程编剧道歉。如果错的是程编剧,则请他引以为戒,日后要尊重新人的苦劳。
我需要一个答案,一个说法。我可以没有署名,但我要有尊严。如果我的事最后只是不了了之,大家闲聊几句便再没有下文。我想,那不仅是对我的伤害,亦是对新人们,以及这个行业真正的伤害。我不希望我所热爱的编剧行业,让年轻人感到的只是失望和无望。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新人们未必要磨难重重,我们应试着携手改变!
期待已久的古装刑侦。梦溪石老师的小说引人入胜,人设也讨喜,感情线为辅事业线为主,剧把唐大人爱吃和爱写话本这两个特点完全拍出来了哈哈,武安侯府案和韩早案合一,制造唐泛隋州的相遇,改的还不错,演员选的也比较符合原著,美中不足的是配音有时候对不上口型,另外看预告,大明兄弟情恐遭原创女主插足
唐泛挺搞笑的,表面幽默,但心怀大义,隋州台词有点出戏,看探案剧觉得感情戏没有存在的必要,原创出一个女主,乱加感情戏是为了过审吗?
比想象中好,毕竟成龙监制,化解了小言古装剧里打戏上不了台面的诟病。小动画小表情尤其可爱,选择官鸿还是有道理的。虽说不能跟庆余年那种顶级配置的权谋剧相比,把成化查案天团三男主的可爱一面挖掘出来,多少弥补了些许演技跟台词、精气神的缺陷。所有人没有特别的短板,表演都在及格线上,要感谢服化道跟打光,加上优秀的剧情,这么强大的辅助真是多少演员羡慕不来的。PS:汪直超出想象的好,很稳。
看剧照挺有质感的,一开始还差点以为是韩剧,正片也太难看了吧,小鲜肉们演技既尴尬又浮夸,古装剧还有台湾腔,这是什么跟什么啊
四星全给汪植,人物非常可爱。
成龙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监制它?
1集8分钟弃... 我只是想看个探案剧,这剧一集多都是在讲东厂西厂锦衣卫顺天府太后贵妃的矛盾关系,好烦,而且吃的饭比案情还多。两个男主长相演技都不和我胃口,告辞。
这两男主看得我好难受啊……一个演技和仪态差(看着有点驼背)一个面瘫说话都张不开嘴,毫无气质。
还我心中有大道,无事不可行的唐润青!还我“和光同尘,如沐春风”的唐润青!!!之前对这剧的期待都是我脑子进屎!!!隋州不符合原著,官鸿看平面还适合唐泛,我还挺高兴,结果一动起来........把唐泛演得像个傻子,反而显得隋州也还可以了。我太拒绝了我就不该抱有期待!
因为看过原著所以期待了很久,但说实话有些失望,官鸿有些用力过猛,对比唐泛“翩翩君子,淡泊睿智”的人设很让人出戏,隋州是人冷心热,但不是剧里这样面无表情啊,还有ww口音实在是令人窒息(某些评论倒也不必辣菜鬓边,观众不瞎)
拍摄台词都还不错呢,这打分绝对是原著粉自high的结果。这整体质量不应该只有5.5。
改编的太多了,演员演技也不好,难看。
看了10分钟,感觉人设完全崩溃,或者说根本没立起来,主要是编剧的锅,还有小部分演员的锅,人物塑造比小说差太远。电视剧的唐泛,从形象上看还算符合,但给人的感觉却完全没有原著中唐大人的清新脱俗,智勇双全。可能是演员本人没有这个气质和思想深度,所以明明演的是个温润可爱的天才,却有点像个傻憨憨。至于隋州我就更不想说什么了,这长相看起来真老,还有一口偶像剧台湾腔,根本让人入不了戏,实在是没法把剧里的人和书里深沉坚毅的锦衣卫镇抚使对上号。再看看演员表,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角色,心里明白了,这个剧跟原著估计没多大关系,就是套了个框架和人名。唉,为梦溪石大大感到遗憾
这几集简直太出戏了,娘娘的男,还一股台湾腔,受不了,太作了,音乐从头到尾真的吵死了
官鸿可长点演技吧……还有傅孟柏的普通话也太出戏了……强烈建议,演员台词不到位就好好找个配音,古风悬疑题材不容易!
现在的耽美剧怎么这么多,居然还是成龙监制?看点只有贾静雯吧。
为了断了大伙磕cp的路,这个选角也算是用心良苦了!我汪直汪公公不管在书里还是剧里都是高光角色了!
小说里的唐泛温润如玉 虽然断案神奇但是是个吃货而且感情方面是个呆子 剧里的唐泛小表情小动作太多而且配音怎么那么娇嗔?? 给人一碗猪油盖饭的感觉 那希望案件改编的精彩一点 后面和隋州的对手戏能有火花拉回观感吧(隋州的台词是烫嘴吗。。。念得这么痛苦 )
忍着看了两集首播,俩主演都不行啊!简直要被受的浮夸语调和动作瞬间劝退,奶、娘、娇、矫到了极致,一直是噘嘴撒娇装萌卖乖的劲儿。攻的小胡子造型暂且忍了,一口台湾腔实在出戏,嘴皮子跟黏住了似的,沉默寡言并不是要演的半死不活丧到家啊!!其他配角反被衬的还好。。。不过汪植的演员脸太浮肿了,也没演出东厂督公的狠厉。认真呼吁,请网剧改编放过耽美文和腐女吧,腐女观众不是你们的韭菜一茬又一茬的随便割!!最后,冷静下来思考,这剧最大的问题是出场人物众多,开篇凌乱没重点,判案也不抓人。。。这还演的什么劲儿?靠受的娇俏和攻的丧气没存在感来撑下去吗??
官鸿有点可爱,浑然天成的可爱。男星里稀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