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并非怀着许文强的决心,请不要踏足上海滩。同样,倘若你并无把握善用北京这个城市的功能与资源,请你在踏入北京的第一步前,谨慎,再谨慎。
同作为一个北漂,在观看本片的前五分钟已然笑得不能自持,也许是房东似曾相识的忽悠,也许是每个随时能对号入座的主角,但更多的许是些残存的不欲人知的自嘲——在陈导极尽压抑暗晦,却摇曳恍惚的镜头下,更让人险些忘记这儿是北京。
播放久了,就忽的想起王云超在原文中的一句描绘:“浩瀚楼宇遮住了日月,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幸而有这细腻的十二集,能让人从主角超脱成了旁观者,以便细细揣摩这些曾经的悲喜,并再度勒一勒自己的神经。
在这些“喘不过气来”的天通苑群体中,大致分为这么几类:
1.心智未开型。代表人物吴宇超。
无数在北京存活下来的白领,虽紧巴孤寒,但若工作得宜,住行便利,难保不能熬至出头日。
对吴宇超的白眼从第一集翻到了最后一集。
古有烽火戏诸侯,公子逐河神,现有国民老公掷金勾女,且不论你吴宇超豁出的砸锅卖铁的资本与下一秒被老板砍头的风险,毕竟比起金钱,脑子更是个好东西。
导演给了个不偏不移的特写:吴宇超入住第一时间,为引起女神吕晓嫣的注意,发了一条定位明确的朋友圈,就差附上单元楼门牌号了。而这位“女神”呢,却仍要故作不知的询问“你住哪个区?”以成就下一番“好巧啊”的欣喜娇柔。
所以他傻傻的赴了约,结果可想而知。原坐实了超龄少年的人设,但每个沮丧的关头,他却能冒出一串接一串的金句,可见更多的人,明白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只能让日复一日的焦虑沉淀出些许智慧,以渐渐将之扯出泥潭。
2.无头依存型。代表人物张建。
如果你一开始因杨萍的肆无忌惮而皱眉,那么最终你却要因张建的朽木人设而唏嘘。
在北京不乏这样的透明躯壳。他善良解意,却永远无法带给你鼓舞与正能量;他悲愤失落,却让你焦虑于他的眼泪流不到重点。他明明要为了生存而思虑,却催眠彼此是在认真生活。当你问他为什么还待在北京时,你也永远得不到靠谱的答案。
杨萍的离去出于她一天比一天难以压制的,自己的求生欲。而张建的最后一句自语,也恰恰又证实了这一点。“所以不还是因为一碗卤牛肉吗?”便将流金的时日,与无限的可能,轻易的挤压成了碗口大的格局。若说杨萍是被气走的,不如说是被吓跑的。
但如果刚好你的心灵足够强大,刚好你和吴宇超一样善良,又刚好你遇见了这样的北漂,你能做的是开解后,努力唤醒他内心的光亮,让他终能抬头看清楚自己的所求。
3. 身负窟窿型。代表人物秦芸娟。
每当在北京遇见这样被前因拖累的人,总会深觉命途是薄情的晚娘,若不是怕雪上加霜,恨不能为她诵一遍《琵琶行》。
刚开始旁观到此类无奈,总会尽可能的倾尽所有,让对方少几天苦楚,少做至少一件不愿做的事。但渐渐你会发现,他们身后的窟窿是永远填不满的。而这世界万年不变的定律是:能量不守恒,一定有BUG。 看似无从选择的困境,也许从根本上换了角度,便能及时逆转。而身处逆境的人,往往会在僵局中恶性循环。
4.逃避过往型。代表人物东东。
也许剧中的兰姐虽不是个好母亲,却算是一个好人。但在京多年,遇见过更多的情况下,任凭我们自己身处天马行空的行业,却也无从劝慰,也无从为对方的家人开脱。
不幸的是,记得有天深夜,当我悲戚无助,却又小心翼翼的不愿全数倾吐时,一个状况雷同的闺蜜中肯道:“我不会有异样的眼光看你,毕竟人若不是被逼到穷巷气极,谁又愿意说父母一句不好。”
剧中的东东是烂漫的,是幸运的,剧中的兰姐在过度自我的几十年后,依然偶尔会带给人温暖和仗义,她们的全剧的调节剂。
但如果你是个家世正常的北漂,请不要将所有同表象的孩子误认作东东,请尽可能的多一份宽容,保护TA小空间中自定义的洁净和安宁。
5.正常梦想型。代表人物糖小柔。
从一开始就较吸引眼球的主播软妹子,代表着更多北漂人的身份。比起那许多在北京忘却了本心,被名利所迷惑的“演员”,糖小柔也许不算聪明,甚至能说无脑,却更有一份值得人尊重的踏实和意志力。为了梦想,可以自降身价做主播,也可以存钱孤注一掷。但这种单纯和专注,在龙蛇混杂的首都,更夹杂着重重危险,避无可避。
而好在乱久了的环境下,越来越少唐小柔这样的孤身典型,更多的追梦人懂得了抱团,也懂得了三思。但也正如此剧中的惨淡情况:北京是一个永远忙碌多事的都城,再团结的友人,也无法二十四小时盯着你,替你抉择或提防。
所以无论身处北京的你多忙,多累,请抽出一点点心神,对身边你关心的朋友多看一眼,多问一句。也许对于每个人,梦想是一道遥不可及的远路,但阻止一次毫无意义的挫败,有时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如你,如我。
最后,感谢陈导修改了原文的结局,将那句“亲爱的,能走就别回来了。”改成了男主对流浪歌手一句神情复杂的“对不起。”
虽然天还没亮,但我们不一定要放弃。
如果你是准备来北京的观众,请用此剧为自己打一剂预防针;如果你尚在北漂,请在此剧中饮一晚良药;如果你已在北京稳妥无忧,请用此剧回味本心。
愿我们都能在他人的故事里,流干自己的眼泪,以清洗随时会被环境蒙尘的慧眼。
春节前后,热度最高的词肯定是催婚了,我们变得越来越害怕回家,父母从原来的温暖变成了桎梏,好像我们越独立,亲情关系就越疏离。
但是最平常的母女关系最多也就是“生活的烦恼和妈妈说说越说越烦”,激烈到仇恨的亲子关系,我的日常是没有的。
最近追了一部短剧,《北漂爱情故事》,作为主角之一的叛逆女孩东东和兰姐的母女关系,让我们深深思考了,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到底是恩情还是原罪。
剧里从吴宇超第三者视角描述了这对异常的母子。东东是最招人烦的租客,二十岁不到,故意打扮成混混样子,被误会成女同也不在乎,每天不工作除了泡吧就是轰趴,骗着老家奶奶的钱其实早就辍学了,高中毕业的她活得直接通透,对生活基本没什么热情度,什么事情都有一套歪理一样的解读。
就这样一个姑娘,父母指定不喜欢,更何况是兰姐这样的妈妈。
兰姐出场就自带两米气场,精致的妆容一看就是精明的女人。所有租客的感情问题兰姐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么精明的妈妈,用东东自己话说,就是为了让女儿嫁个北京男人,给自己养老。
这样的母女,不管女儿还是妈妈,基本都是不讨喜的设定,但是人都有多面,这对母女也不例外。
叛逆东东,整天混吃等死从不叫一声妈妈,是因为始终放不下爸爸的死,不喜欢北京也不回老家,对妈妈的憎恨也是因为两人十五年没见的疏远,更是因为妈妈离开爸爸嫁给北京人的背叛,这些伤害让这个二十岁的姑娘,缺爱、迷茫、没有安全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对母女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缓和,是发生在东东真的爱上一个人后。在吴宇超的帮助下,认识了郭小宇,这是第一个不对东东有偏见最的人,所以东东为了他换上红妆,认真工作,母女两个逛街,谈心,关系迎来最缓和的阶段。
但是,假象始终会戳破,表白被拒绝的东东回到原来的生活,继续游戏人生,甚至随便怀了别人的孩子,决定回老家结婚。最激烈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兰姐这段对女儿的对话,才让人真的知道,这个女人对女儿的爱,对生活的脆弱。
她不希望女儿走自己的老路,进入没有爱的婚姻,但是东东毫无热情的生活状态,也并没有被一点点迟来的母爱温暖过来。
但是这段激烈的争吵可以让我们理解这对母女异常的关系,从来都是有因有果。
最终这段故事以兰姐回老家送东东出嫁生娃结束,后边导演并没有介绍,是呀,这样的关系谁能给一个合理的结局呀,或许,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人生那么长,我们总会学会彼此原谅,或者放下。
有人说,南方人想打拼,可以去上海,去广州,去深圳,去杭州,去成都。
而在北方的年轻人,不安于碌碌,只有一个目的地——北京。
北漂,却是一条不归路。
也许你有个明星梦,希望有一天能在大银幕上散发光辉、出人头地,而此刻却只能在出租屋里看组讯,像孙子一样跑组。
也许你想当个老板,希望有朝一日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可现在你坐在大大的写字楼里,却只用拥有一张办公桌而已。
你怀揣梦想,以为北京会给你一份美满的爱情、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期待的生活,你把未来的希望投在北漂上。
可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一切悄悄变了模样。大约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像东东说的那样,做你不喜欢的事情,只为了赚点钱养活自己;大约是在现实的逼迫下,你明白打拼没有你想象的容易。生活在北京,是有很多的机会,但是人永远比机会多,有本事的人不可计数。你削尖了脑袋,努力的往上爬,没日没夜的奋斗,牺牲了健康做代价,却仍然屡屡碰壁。
这一刻,你动摇了,曾经烂醉如泥,说要陪你仗剑走天涯的人,转眼收拾行囊离开了。曾经发誓绝对不能放弃的理想,好像也被生活所击倒了。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北京啊 你真美好 可这么大的一个城市 为什么我却找不到一个地方真的落脚呢
—————————————————————————————————————————————
北漂,实在是个太耳熟能详的词了,作为北漂的一员来说,深有体会。而北漂爱情故事,大约是北漂一族的慰藉,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认真看看。
合租,对于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而言,简直是都要经历的一个事情。跟不同脾气,不同性格的室友,从天南海北聚在一起。跟恶劣的中介公司打交道,为了不退的中介费撕逼,简直是每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住在过天通苑,却早就听闻天通苑大社区。而就在这么一个大社区里,这部剧里的男男女女,性格迥异,却因为斗智斗勇二房东,成为了朋友。他们曾经互相了解,互相帮扶,互相努力,曾经有过爱情,也有过悔恨,而最终,还是一个一个选择了离开这里。或是嫁人也罢,或是离开北京重新开始也好。这也许都不是当年他们选择北漂的初衷吧,但是在北京呆久了,人或许也就麻木了,为了什么而来,好像也不再重要了。生活在天通苑的他们,是一个个例,但也是北京北漂一族的一个缩影,你看这些人,怎么都像是我们。
—————————————————————————————————————————————
写在最后,我本来是不想看的,也不想写点评,因为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豆瓣小号。
匿了
最近看了这部《北漂爱情故事》,真的是感慨良多。看着剧中的几个主角各自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经历,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影子,这种体验也是很奇妙。
故事中的宇超,积极上进,对感情有着难以言说的执着,却又在真正经历过之后别有一番感悟;故事中的张建,老实憨厚,只想靠自己的努力过上简单踏实的生活,却在四处碰壁后开始寻觅全新的生活;故事中的小芸,美丽善良,想要努力给自己一个摆脱过去的机会,却在经历过世事后选择了更安稳的将来;故事中的小柔,单纯可爱,梦想是有朝一日光芒四射,却在一次次失败后始终执着的前进着......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过生活的打击后重振旗鼓。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用亲身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生活选择负责,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她就是东东。
相信看了这部剧的人应该都对东东最后的结局有一些话要说。虽然我们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却又在仔细想想之后无奈的点点头,是啊,这样的决定好像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而冬冬本人也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片刻的宁静。从一开始的叛逆、不羁,到后来的看透世事后选择回归平淡生活,这样的决定虽然让人觉得有点可惜,却又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而故事最后的东东显然也想好了做这样的决定之后自己将要承担怎样的后果,我想这对于之前迟迟不肯长大的东东来说,已经足够了。如果说成长就是在体会过各种青春疼痛之后或麻木、或适应、或反抗的抉择,那么东东最后的选择,大概才是对她最好的决定。
假期结束了,生活还得继续,虽然没有归属感,还是回到了北京,也许这就是生活。今年,返京的路上,我的小伙伴又少了一个,现在的北京对我来说越来越像一座孤岛了。不知道北漂对别人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北漂意味着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可是命运哪里那么容易改变呀,就像《北漂爱情故事》里的青年们一样,每个人都在焦虑挣扎,我当然也不例外。看完这部剧,才知道自己这些年过得日子有多扎心。
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爱情、事业、亲情,在北漂一族这里,没有一件事可以轻易完成。当年的我也像剧里的吴宇超一样,对爱情执着。
为了心爱的初恋,搬到离公司超远的天通苑,以至于后来天天迟到错过升职,虽然女神追到了,但是姑娘拜金主义呀,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怎么彼此迁就都会受伤,非要到最后才看清楚,自己追求的所谓爱情,不过是一厢情愿;
事业上,大概每一个北漂的人都这样吧,有着好胜心、不服输,但是偏偏事事不如意,做的方案被同事顶掉,梦寐以求的升职变成泡沫;
北漂的第一次分别就是亲情,拼搏势必会忽视亲情,但是剧中东东和母亲的关系这么激烈的亲情矛盾,也是很少见的了。兰姐为了物质离开东东爸爸嫁给北京人,老了之后离婚又想着把女儿嫁给一个北京人,东东从来不叫妈,命运的玩笑下,二十岁的东东还是走了兰姐的老路,为了钱怀孕结婚回老家嫁给一个不爱的人了,这是一对命运一样失败的母女,有着一样的悲剧,如果不在北京,回了老家的东东,是否会幸福些呢?
其实真正的北漂,就算没有这些情感、故事来渲染,剧里稀松平常的生活,也可以说出北漂最真实的状态。它是不加滤镜的灰蒙蒙的天空,是永远没有座位的地铁站、是上班永远跑不停依旧迟到的无奈……
是五个人住一间的出租房,隔断间、没窗户、厕所不通风、二房东卑劣无赖……
是随处可见的拜金主义、随时消散的爱情、无奈放弃的梦想、人走茶凉的冷漠和随时会变的故人……
是呀,每一个北漂的人都能在《北漂爱情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这部迷你剧真实有力的地方,生活注定是一波焦虑未平一波又起的过程,那,不管你是选择北漂、北漂过、还是正在北漂,希望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知道自己内心最想要的,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过好当下每一天,就是对操蛋的生活最好的报复,共勉吧~
闺蜜果然没有骗我,这部《北漂爱情故事》真的是很扎心的一部现实剧。如果说故事的开头有很强的真实感的话,那么看到最后我只想大呼“共鸣感满分!”
其实故事不算太复杂,在北京这样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出租屋里,5个追梦人为了各自的生活和理想默默打拼着。工作、情感两条道路都走得不太顺畅的他们,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他。而就像现实中的我们会有各种不同选择一样,剧中的他们也都选择了各自很不一样的人生。宇超的理想是努力工作在北京这个城市闯出一番天地、糖小柔的理想是成为朝思暮想的大明星、张建的理想是把生活过出起色、小芸的理想是摆脱原生家庭的问题靠自己养活孩子、而东东的理想大概就是能始终自由不受约束。各式各样的理想,应该总有一个跟我们的理想顺路。
如果是想找一部励志剧来打打鸡血的人,我劝你还是绕开这部剧吧。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没有鸡汤、没有励志、更没有鸡血,反而有很多无比贴近现实的丧。每个人都要为了些什么而去努力,但不一定每个人的努力都会成功,这就是现实。就像故事的最后,有些人还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苦苦坚持,而有些人则选择了放弃,这也是现实。
理想照进现实真的有那么难吗?我想如果你问宇超和糖小柔,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是很难,但是坚持一下我想总会有成功的一天。但是如果你问张建或是东东,他们会告诉你:比登天还难。虽然不像励志故事里的一句“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听起来那么顺耳,但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追逐理想的这条路真的很漫长,有些人浅尝即止、有些人及时止损、有些人另谋出路,也有些人始终在坚持,每一种选择都没有错,只看你是不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一口气看了11集,虽然第12集是回忆,但总体还可以,说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吧:张建看着东东神采飞扬的甩头,可爱又拙劣地模仿东东的动作,东东跟兰姐复杂的母女矛盾和牵绊。小芸的坚守和坚强,小芸在工作时遇到宇超的尴尬和辛酸。唉,超哥你可长点心吧,吕晓嫣真的配不上你。
为了看这个剧,专门下的个爱奇艺哦
编导努力了,但太俗套了其实
真够无聊的
好了,我单方面宣布,我和东东锁了,小姐姐帅哭我啊。感觉她和曲筱绡性格有点像,都是敢爱敢恨的女孩子。
秦芸娟可太惨了,就是被她的原生家庭给拖累了,简直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啊。
长镜头可真舒服啊
不知道天通苑现在什么样,已经一年多没回去了。天通苑虽然拥挤,脏。但是实打实在一腔热血的青春时代给过我温暖。还是挺怀念那里的,但是并不想回去。
真的不是我想吐槽超哥,可是能不能考虑一下原著粉的感受,很多和原著不符合的东西也不想搬出来说了,毕竟是改变的网剧,但是东西的核心不能变了阿,怎么就成了他娘的爱情故事了?男主天天一副要出道的造型是怎么回事?改成了互联网行业的为什么要把公司里面的都整的跟搞传媒的?差点让我串戏了误以为是《十万混蛋》的网剧,吴宇超小说原型是那般的理性又感性,怎么电视剧里面就和纯爱小说的男主一样?吕晓嫣那么势力又知性的女性怎么就成了偶像剧女二的设定? 原著粉支持所有电视剧改编来骗钱,前提是你得有诚意。
如同一篇深夜温暖你的小品文,让你在凌晨加班后的无助中,重新有了留下来奋斗的动力。这样的北漂一族,没有好出身没有硬背景,但他们依然努力活着,你们努力的样子可真感人啊。
这部剧虽然是小成本,演员演技也值得推敲,但是更真实,北漂一族的无奈,基本上都有了,租房,搬家,爱情,生活的压力,都触动人心啊。北京每年来多少人,走多少人,这就是北漂生活呀。
一口气看了11集,虽然第12集是回忆,但总体还可以,说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吧:张建看着东东神采飞扬的甩头,可爱又拙劣地模仿东东的动作,东东跟兰姐复杂的母女矛盾和牵绊。小芸的坚守和坚强,小芸在工作时遇到宇超的尴尬和辛酸。唉,超哥你可长点心吧,吕晓嫣真的配不上你。
总体来说还行吧,张健一星,小芸一星,完成度半星。广告植入太尬了,扣一星。最后一集扣一星,挺喜欢歌手那个设定,很有表达。
缩个屁影,你还是缩阳入腹吧。
小芸好可怜啊,最后还是被逼无奈嫁给了华哥,我还想站她和吴宇超的CP呢,还以为吴宇超会认清绿茶婊的真面目,然后和小芸在一起,诶,唏嘘啊~
不好看
算是一个丧剧,在12集的篇幅内交代了几名形色各异却同住在一间出租屋内的异乡人。都有华丽梦想的包围,但是却也被撕的粉碎。也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包裹好的糖衣,只是不停的在展示糖衣下的炮弹。整体节奏很快,不拖沓,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有特色,尤爱芸姐。
租房的点滴和生活气氛都很真实。除了真实感,这部剧也有意在做“残酷感”。人设挺全面的,女性角色更丰富些,有人赤裸裸虚荣、有人入了淤泥坚守、有人得了虚荣摔了跟头想回首重拾安稳;而男人,与在北京扎根立足相比,都还得试着历经这些女人,某种程度上说,女人是他们必须要走过的第一层现实,碰了壁把血疤当旗帜才能继续往下拼,请务必保持着这种残酷感啊。
《日落天通苑》😬...
我不得不吹一波韩剧了,同样是底层人民的故事,韩剧能写出美感,这个剧真的是脏兮兮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我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