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看《婚礼之后》是因为电影海报上那个男人很眼熟,他给我印像深刻因为他在去年上映的《007之皇家赌场》中出演一个大反派,一个眼神相当诡秘的家伙,一个杀人不眨的黑社会头目,看到《婚礼之后》了海报和相关剧情介绍后,对这样一个一脸邪气的反面硬汉如何胜任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男人,相当有好奇心,经过网上寻找才知道这个男人叫麦德斯·米科尔森,拍过不少好片片,只是俺都没看过。
麦德斯·米科尔森在《婚礼之后》扮演一位欧洲人杰卡在印度行事慈善事业,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孤儿的抚养和教育,在孤儿院面临财政危机时,一位丹麦富商愿意出资帮助杰卡。一个意外的收获总会带来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常言说得好,天上不会掉馅饼。杰卡在与富商会面商谈捐款事项间隙参加了富商女儿安娜的婚礼,在安娜的婚礼上还看到了曾经的恋人海莉,海莉正是富商的妻子也是安娜的母亲。在安娜一段感人致深的婚礼致词后,杰卡发现安娜应该是他和海莉的女儿。
杰卡的出现让富商一家每个人内心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也让各自原来平衡的生活失衡。杰卡重新反审这样一个捐资计划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一样的动机,为什么商富对自己如些大力捐资做慈善业。商富知道,杰卡是安娜的生父后,决定到捐资计划修改,成立一个基金会,一个资助印度孤儿的基金,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孤儿。而这个基金将由杰卡一手管理,杰卡必须答应一个条件,那就永远留在丹麦,不再回度印。杰卡却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条件,因为印度那有他深爱的慈善事业,还有一个他一手带大的男生。
而这时杰卡女儿的新婚生活亮起了红灯,商富为了能让杰卡留在丹麦,把最后的隐情也向杰卡说明了,富商已身患绝症,所剩时日不多,所以寻找杰卡、捐资、参加婚礼都是商富的一个安排,富商希望杰卡能留下来照顾他的家人也是杰卡的家人。每一个人在死亡面前无论你曾经多么强大、富有都变得渺小而脆弱,所以富商才会用捐资这样一个计划来换取杰卡对自己家人的照顾。一边是自己曾深过的女友和亲生女儿,另一边是需要照顾救济的孤儿,杰卡会选择?
应该说电影是一部家庭伦理片,所以电影节奏不必太快,伦理片一定要够温情,有更多关怀。电影中不时交换着两种生活场景,一边是印度贫民区的饥寒交迫,一边是欧洲上层社会生活,完全一派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的画面。电影常会出现各角色面部特写,特别是他们的眼神,无论他们的生活是贫困的还是富足的,但当他们遇到情感分离、生离死别时的眼神都会有不安、迷茫、感动、怀疑的信息传达出来。
无论我们生存的状况如何都希望关爱,都希望充分享受亲情带来的温暖。也许生命与财富都不是永恒,只有亲情才会永恒于心。
故事的开始,拔叔在印度“支援”。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印度的贫民区为孩子的生活而努力,这看起来很励志。
可是,任何事情,到最后都得是“钱”说话。
拔叔这“人道主义”的行为,可不会生钱,钱从哪儿来?
类似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找金主。
还真是巧了,拔叔这边正为钱发愁,那边金主就来了好消息,唯一的条件,就是拔叔得亲自回去。
怎么样,有没有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这次的金主,看故事交待,完全是个完美先生,对家庭相当负责。
但是,他好像有点小秘密,隐瞒着家人。
金主和拔叔的见面很愉快,对于花钱这种事儿,金主好像一点都不在意。反而是竭力的想着拔叔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
拔叔虽然有个性,但看在“钱”的份儿上,好像也没办法推辞。
在婚礼的现场,拔叔看到了金主的妻子。
俩人眼神中尽是故事,一看就是不寻常。
金主的妻子自从看到拔叔,婚礼现场就有点心不在焉,这一切,可都被金主看在眼里。
眼看着,这场婚礼,就会演变成一场“情杀”。
这时候,金主的女儿,在婚礼现场更加送上大瓜。
哎呦,这女儿可不是金主的亲生。
婚礼现场没炸锅,拔叔的脑子里可是炸了锅。
对一对以前的“旧账”,这女儿十有八九可是自己的。
自己在印度关爱别人的孩子,却把自己的孩子丢在一边,拔叔心里头可是百般滋味。
而另一边,金主和妻子也开始开杠。
这有钱人就是会玩啊,挑这么个时刻,搅和这么一大摊子事儿,当真是居心叵测。
当年的往事,也就在争辩中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当年的拔叔,也不是个什么好人,女朋友对他的评价就是“心里头有理想,但从来没行动”。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俩人的分手。
有意思的是,故事中的女儿知道了拔叔,就立马和老妈翻脸。
那这么多年,金主和妻子有没有寻找过拔叔?这个疑问,妻子解释得很清楚,一直没找到。
然而,在女儿婚礼现场,拔叔出现了,证明如果真的想找,还是能找到的。
当年的事情说开了,拔叔也就解脱了。他在印度那边还有承诺,自己的女儿有了好的归宿,也算是了无牵挂了。
可是金主偏偏不同意,拔叔不留在这里,他就不给钱。
这不是要命么,有钱人这么变态,看着别人痛苦才开心么?
而此时的女儿,又出事儿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得知自己的真正老丈人原来是个没钱货,刚结婚的女婿就和别人滚了床单,女儿除了找拔叔之外,竟然其他人都没找。
拔叔这下郁闷了。
一边是一帮孩子,一边是自己的孩子,究竟如何取舍呢?
故事的最后,拔叔还是选择了留下,至于印度那边,有了钱还是好办事的。
那回头再看金主,究竟是个什么目的呢?
原来金主患了绝症,命不久矣。
婚礼之后,就是葬礼。
金主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然后了无遗憾的去了天国。之前种种猜忌,原来都是小人之心。
外国的有钱人,就是这么的“荒唐”。自己死了,把妻子留给了“情敌”,这还不算,还把财产留给了“情敌”的女儿。
最后的最后,拔叔看来是继承了金主的遗愿,只能在空闲的时间去一下印度,关爱一下那里的孩子。
有意思的是,拔叔想带那个孩子离开印度那个“脏乱差”的地方,孩子的反应绝了。
金主和小孩,对待金钱的态度,狠狠的给我们上了一课。
类似的电影,我会想起《没有你的日子》。里面的主人公在知道自己只有最后的三个月的时候,给自己安排了十一项事情,并且逐项完成。其中包括:给自己的丈夫孩子找一个合适的人共度余生;让自己再去爱一次;看自己的父亲,给自己的孩子录音祝福,一直到十八岁……
《婚礼之后》其中有微妙相同之处是:里面的主人公,都给自己的家人安排没有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尽管两者相比,后者故事略显平淡,基本没有剧情激烈让人眩晕的地方,唯一的情绪宣泄的最后一刻,他在她怀里哭了,真他妈的混蛋,去他妈的,我不想死,去他妈的,为什么是我……
白色康乃馨紧紧簇拥着他,洁白的棺木,默哀的神情肃穆而又哀伤着一袭黑衣的亲人们同事们……他还是走了,这是他一直知道的。
他一定特别爱她吧。尽管很少去表达。二十年,他待她是:一直安排她所有的生活,事无大小。他接纳她肚子里的宝宝,视如己出。他尊重她们母女,在女儿十八岁生日的那天告诉女儿,你亲生父亲不是我,但我待你,却是如一。有多少的男人可以做到这样。
他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膝下算是有子有女,对待自己的母亲是事无大小细心照顾,有多少人,有这样的一生。
二十年,足够用一支又一支庞大的军队去帮助女儿寻找自己的亲身父亲,足够让自己的妻子找到自己的初恋情人,打开心结。但他没有。
我如此的爱你们,一分一秒,不愿意别人分享,以致失去。
这一切,直到他自己知道自己生病的那一瞬间。
何必让家人看到自己生病的慵懒的面容和痛苦挣扎的表情,面对身体煎熬的无奈和悲愤?就一个人隐瞒了吧。
若知道自己早日离去只是注定,那安排自己的妻女儿子母亲的生活吧,给她们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吧。多年幸福的家庭生活妻子儿女全部依附于他的照顾呵护之下,失去他,如何生存下去。
所以,女儿的亲生父亲,妻子的初恋情人,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借慈善的名义,他邀请他回国,让他参加女儿的婚礼,让他知道真相。他拖延时间,让他与妻女们重新相处,一切按照他的想法逐步实施。
是太爱了,才会这样子的吧。亲手把自己身后的一切,自己的最爱,都放在一个他认为可以信任的人的手上,让他代替他的位置,一切似乎未变。而最后,他走了,他邀请过来的人,给他的儿子拉上拉链,一切似曾相识,往日的那双手,已经长眠地下,而他,是否可以终于放心?尽管千般不舍。
片中各人的表演含蓄内敛,故事叙述的方式是娓娓道来看似波澜不惊却以细腻打动人心。
注意到导演在很多时候,都把特写对准面部表情的眼睛,各人不同的眼神,甚至挂在客厅的鹿头的眼睛……
很少看到这样多的集中在某一个部位的特写,安静无声,但眼睛,却是通往心灵世界的唯一窗口,在里面,我看到清澈,安静,镇定,哀伤,痛苦,无奈,伤感而又宿命。
宿命。
一切美满的人,终于有不美满的一天。
是很恨的,就像他愤怒咆哮的:他妈的,为什么是我。
但,无,可,耐,何。就是你。
除了微笑离别,只有尽量安排,把伤痛减少到最低,让妻女儿子母亲可以尽快过度,要做到这样,情何以堪,谈何容易。
只是,在证明了这个世界上,谁离开了谁,都可以重新生活下去的同时,若真有天堂或者在天之灵。他在上面默默的看着他们幸福快乐的日子的同时,是否有一丝伤感?这样的生活,曾经离他如此的近,这样的熟悉。
这千般的滋味,活着还是离去,各自的滋味,怕是,真的无从逾越,因为,谁也无法让自己选择,一切,唯有交给宿命。
故事挺老套,和导演另一部《兄弟》一样又是着眼于家庭,可能和导演为女性有关。
忍不住给了五星。有些地方的处理乍看不能理解,细想却觉得非常到位。赞摄影和开头结尾的sigur ros
looks like Susanne Bier loves drama. her characters like to cry in her movies, both men and women.
剧本赞 演员的特写镜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非常细腻
前半段的剪辑节奏如此精准,拿捏情感恰到好处,让人无法自拔。后半段略为逊色,有点交代结局之感。这种电影是最难拍的
细节镜头处理得不够好,有时太罗嗦
剧情真狗血,大老板真是个没底线的好人啊;但是编剧真是技术一流。看了三部Susanne Bier,蛮有全球视野的,都是富裕安逸的丹麦和世界上动荡落后的地区的对比。本片手持摄影,大特写(尤其是眼部)很多。
大型聚会总是很有故事可写 将近的死期也会让人重新开始思考人生意义//但是从印度到丹麦的这一段 不知道是不是必须这么设置才足够有动力和冲击 因为故事本身好像就是个比较向内的情节剧?人物的情感变化应该是这里更着重呈现的内容
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的巧妙结合,运动镜头和快速剪辑的精彩配搭,还有华丽丽的演出,……不简单!
人这一生中,唯有责任是永远无法逃避的。
男主长得太酷,对他的杀手形象记忆尤深,这回竟演卢安克式人物。慈善事业的无奈、个人命运的巧合等,片子在婚宴上男主发现新娘是自己女儿时到达高潮,之后每况愈下,到富养父患绝症时已烂到三流言情家庭剧的程度!终成一部披着慈善题材外衣的庸常之作。眼部手部特写多,画面美,听到sigur ros
我最近为丹麦片疯魔了,一开始只是扫货男神电影,最后被整部片子裹挟进去。都是些老套的故事,还有些圣母主角,但是表现出来真实可信,无懈可击,简直完美。一般我最烦圣母,但连看几部丹麦片,丝毫不觉得圣母违和,太牛逼了。特写镜头多的有点滥,扣一分。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北欧电影。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这..北欧的商业片也这么好看
编剧是个牛人啊
欧洲版的雷锋,煽情过了头!
爱是无法界定,如果非要用爱这个字的话。
优酷 1520 外公家
这片子太完美了,片头片尾的音乐大赞,结尾起初不理解,后来觉得处理得太好了~~
麦德斯.米科尔森 太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