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和鲸

正片

主演:欧文·克莱恩,杰夫·丹尼尔斯,劳拉·琳妮,杰西·艾森伯格,威廉·鲍德温,大卫·本杰,安娜·帕奎因,Molly Barton,Bo Berkman,Matthew Kaplan,Simon Kaplan,Matthew Kirsch,Daniella Markowicz,伊丽莎白·梅里威瑟,Ben Schrank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剧照

鱿鱼和鲸 剧照 NO.1鱿鱼和鲸 剧照 NO.2鱿鱼和鲸 剧照 NO.3鱿鱼和鲸 剧照 NO.4鱿鱼和鲸 剧照 NO.5鱿鱼和鲸 剧照 NO.6鱿鱼和鲸 剧照 NO.13鱿鱼和鲸 剧照 NO.14鱿鱼和鲸 剧照 NO.15鱿鱼和鲸 剧照 NO.16鱿鱼和鲸 剧照 NO.17鱿鱼和鲸 剧照 NO.18鱿鱼和鲸 剧照 NO.19鱿鱼和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鱿鱼和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伯克曼一家正面临一场家庭危机。老爸伯纳德(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事业正在走下坡路,曾是畅销作家的他如今变得湮没无闻,反而是妻子琼(劳拉·琳妮 Laura Linney 饰)而今在写作上声名鹊起,令伯纳德倍感落差,并选择用尖酸刻薄嘴脸面对妻子的成功,二人不得不面临婚姻破裂的结局。两个儿子必定要因父母关系受到困扰。大儿子沃尔特(杰西·艾森伯格 Jesse Eisenberg 饰)16岁了,正值青春萌动,他坚决站在父亲一边,不料自己喜欢的女生竟然上了父亲的床;小儿子弗兰克(欧文•克莱恩 Owen Kline 饰)12岁,将父母离婚视作世界末日,甚至开始喝酒,因支持母亲变得和哥哥势不两立。一家四口的不知所措深深印在两个孩子的成长里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萍水相逢1967翻身惩罚2022杨贵妃1962小花的味噌汤四平警事之钻石大劫案哈尔姆斯恐怖间谍第一季致我们渴望的人生 第一季FLASHBACK完美童话第一季爱情定金捕狼猎手永生战士抵挡计划唇齿之间第一季车逝空手道2021神探云笔记1借来的100天泰国版未解之谜第一季不曾想过爱上你遗存者别惹白鸽

 长篇影评

 1 ) 《鱿鱼和鲸》

电影讲的是家庭中青春期儿子的成长过程。

听到成长历程你是不是觉得很无聊,叛逆小子通过一番说教或者煽情片段成为励志少年什么的…阿尼呦,故事只是呈现了生活中的琐碎平凡的小事,主人公也没有什么非比寻常的特性或是骇人听闻的悲惨遭遇,但我们可以看到儿子在成长中发生的变化。也因为这个变化也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所以看起来很真实。

先介绍下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父亲曾经是为成功的作家,性情暴躁,自大傲慢,观点刻薄尖锐。母亲受父亲影响成为作家,作品发表在各处,获得好评不断,但婚内出轨。俩人正处在分居状态中。

大儿子w应该是本片着重讲述的对象了。从片头的网球赛就可以看出家庭划分出的小帮派。w从小仰慕父亲,受到他很大影响,除在各方各面模仿父亲之外,对父亲的看法也从不考虑正确与否,全盘接受。印象最深的还是在w回想起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慢慢发现父亲看待母亲及其它事情角度偏颇,他去医院跟父亲商量想在本来是父亲日的星期六能去找母亲谈心却被父亲固执地拒绝,w突然哭了出来。

影片结束在w又去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的博物馆,亲眼看了自己小时候总也不敢看的鱿鱼和鲸的雕塑,它们可能代表着父母之间的争斗,或者一切原来不敢也没想过要去独立面对的事物,而他现在已经决定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了。

最后,关于小儿子,我还没有明白他的所作所为代表的意义…

 2 ) 鱿鱼和鲸——批判天使与海豚的童话

  鱿鱼和鲸——批判天使与海豚的童话
   《鱿鱼和鲸》,当然按照影片的主题和结尾那幕鲸鱼与粉红色小乌贼触目惊心的搏斗,另外一个翻译《乌贼和鲸》更为准确。
乌贼:海洋三霸之一,其中的大王乌贼形状酷似鱿鱼,常与鲸鱼发生冲突,据载,纽芬兰的一位捕鲸者曾目睹大王乌贼与鲸鱼的一场生死之战,最后大乌贼王用触角抵住鲸鱼的鼻孔使其窒息而死。
 鲸鱼:常以母系群体出现,并以中年雌性最为珍贵,其中抹香鲸最为著名,主要食物是乌贼,最爱吃的是大王乌贼。
当鲸遇上乌贼,打破了天使与海豚的童话,颠覆了一切温柔的希冀和俗套的忍耐,撕裂了生活中有意无意的面纱。这是一幕从命运上就决定的相遇,是一次从本能上追求的对决,是一段势均力敌、惺惺相惜的奔命,是一行在天昏地暗中迸发的死神泪光。
乌贼与鲸的对持传神地暗示了主人公夫妇之间的关系,隐射着现代家庭无处不在的冲撞和支离破碎的孤独。人们常常无法保持和这个世界的距离,却能残酷地摧毁亲人的信任。

批判之一:家庭话语权的精神独断
伯纳德一家是1986年美国布鲁克林地区新派知识分子中产家庭,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个人修为和文化修养各方面都非常优异 ,行为方式与众不同。据马克思说社会的先进文化、先进生活观念是掌握在知识分子手上的;据周恩来分析知识分子需要且都很“自负”;据席勒说知识分子乃是以思想为生活的人;据时代周刊说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而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
作家伯纳德与其作家妻子琼符合以上各条各列。往往要到达一种高度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关于知识分子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高处不胜寒”。伯纳德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只遵循一个简单却十分苛刻的标准:对方是否是不懂文学、不读经典的门外汉。于是他几乎处于孤芳自赏、绝对自我的状态,包括对由自己亲手带动成为作家的妻子,他要求她把小说改成他认为精彩的结尾,遭到反抗后立即勃然大怒。所以有时候知识分子的倔强比愚者的固执更加可怕,因为后者不过是害了自己而已,前者却可能误国误民。当然,伯纳德危害远小于此,他只是一个对家庭走向四分五裂的局面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最大祸首。
影片在每个角色的戏分上分配得比较平均,只是观察角度不一样,在对男主角伯纳的描述上就非常细腻,每句台词都精彩,并且可发现导演的理想代言人正是这个伯纳德,虽然肉眼看去和其它墙面没有区别,却是整个家庭戏中那堵承重墙。然而伯纳德绝非一个男权主义或父权主义的俑趸,这从他与儿子间的话题即可论证,包括与上高中的儿子讨论女性阴道的独白,与孩子母亲的性生活,这些亲密、大胆的话题大部分是出于像朋友那样轻松、平等的氛围下,这一点足可成为中国教育机制的“绝佳反面教材”。
伯纳德的主权优势主要表现在他十分享受和重视身为长辈和智者指点江山的优越感,在对待儿子和妻子的态度上,他更像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导师,常常以真诚的热情把自己所有的见地和思想灌输到他人脑海里面,而不管这种强迫性思维是否真的适合对方、或者说是明智之举。显然,大儿子沃尔特更加“子类其父”,把父亲看做崇拜对象,无论是语调、举止、观点都努力效仿,并能举一反三。相应的,能犀利剖读《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的伯纳德已经把儿子看成了伯纳德二世,是他的骄傲和继承者,但是在他带给儿子一个成人的世界观时,他忽视了一个孩子在成长中自觉经验的重要性。当儿子的女友和他一起吃饭时,他自顾自讲述另一个文学女青年的大胆行径,丝毫不顾忌眼前人的尴尬,这等于是从侧面否定了儿子结交女性的眼光,从而造成儿子优柔寡断、朝秦暮楚的行为。
其次,对于“母党”的小儿子弗兰克,他也不断为其普及“门内汉”的教育方式,贬斥、打击弗兰克表示欣赏的网球教练是个头脑简单,不值得尊敬的家伙,他的“恨铁不成钢”在对弗兰克方面显得犹为野蛮,甚至三翻两次以父亲的名头进行打压,结果总是适得其反。
显然,伯纳德是在提倡一种纯精神的高氧生活,这个家庭也的确在精神世界得到了一般人没有享受到的快乐,但也同时被自己的高度所限制,进入一种偏执狂的表现方式,无法结交和理解一般人的平和。难怪从儿子的女友角度说:“你们这种家庭没有享受过生活的温暖”。

批判之二:婚姻生活的无能力量
专门研究“爱情”的人类学家海伦·费雪把爱情的各种表现都还原成生物和化学的作用,她认为人脑中一种叫多巴胺的介质是让人产生爱情的重要环节,多巴胺能让人旺盛精力、注意力专注、情绪兴奋等,有点类似强迫症。可惜激情通常会消失,这种多巴胺分泌会随着脑子越来越强的适应力而跟不上形势,爱情终究就枯萎了。很显然,伯纳德和琼绝对是经过一段烈火烹油的疯狂恋情的,无论是伯纳德对琼的带动、还是那些志同道合地尖锐语言,都显示出这段婚姻本身的基础是多么的完美和坚固。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婚姻生活的失败,17年婚姻之路的疲倦,像一种慢性传染病,消耗掉两个人所有的精力。
  有一种夫妻度过激情阶段后会自觉转化为平和而包容的亲情,他们通常是在观点方面差异不太大又能互补的一对;但是像伯纳德和琼这种显然性格近似,在早期共鸣多多的夫妻却更容易各执一词,水火不容。
  琼感情出轨长达三年,双方都认为给过对方挽救的机会,然而影片中的三次吵架诠释了这种努力的危险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夫妇两对手戏总共也就只有三场。影片叙事的主要以三次吵架为转折点,第一次伯纳德嘱咐琼更改其小说结尾,琼坚持己见,伯纳德当场摔掉琼的电话,这次吵架拉开了故事的序幕;第二次是在离婚后,伯纳德登门拜访,显然有些缓和僵局的意思,可是才说了几句打哈哈的问候语,矛头就转向互相指责了,最后又是不欢而散;第三次则是结尾,伯纳德与琼彻底撕破脸皮的争吵,为了孩子的抚养权等竭尽狠毒之语,最后以伯纳德进医院而告终。
 夫妻关系的慢性杀手绝对是争吵,但争吵的性质最简单可分为两种:第一种现象是夫妻常为家具摆放意见不和、饭菜不和胃口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一吵架就闹离婚,左邻右舍常处于被骚扰的状态,然而这种夫妻正是常言“床头打架床尾和”的类型,虽然日子算不上和美,但大部分会吵吵闹闹处一辈子;第二种则是看上去理智和清醒的家庭,很少不顾双方尊严去打破婚姻的礼貌表象,而是把对对方的不满堆积在心头,直到火山爆发才一鼓作气倒筛子,这一重拳常常打得对方目瞪口呆,破裂处几乎很难补救。
伯纳德和琼显然属于第二种,他们对彼此的心理活动并不了解,而是我行我素,用自己的规则去判断他人的行为,哪怕在挽救婚姻时的举动,都显得太过隐晦。琼认为自己出轨其实也是在对婚姻到底还能不能继续进行思考,是最后的挣扎,伯纳德则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他做到了问心无愧,当然他的举动仅限于按捺不动和为生病的琼做了一顿晚饭。于是两个人口中的努力仍然缺乏最基本的交流和真诚度,甚至连小吵宜情这种三流的沟通方式都没有学会。
夫妻关系到这个地步也就是到了死穴,然而更可悲的是当事人在事后仍然不懂反思,反而后悔为婚姻付出了太多,这就在歧路上走得太远了。前面说过,婚姻生活的失败不代表婚姻本身是错误的,伯纳德却多次流露遇到琼之后错失与其它女人厮混的良机,这种想法里包含着对年轻时选择的动摇,实在是不负责任的自私心态。
影片丝毫没有揭示他们感情破裂的过程,却通过一些情节的点染留给观众足够探索的空间。琼决定寻找自己生活时选择的两个男人都是与伯纳德提倡的“门内汉”截然相反的类型,一个朝九晚五的普通邻居和一个年轻的网球教练,这显然是对一种新生的、陌生的、平凡的、更安全感情归宿的向往。
影片结尾处躺在救护车上的伯纳德对琼说:“婊子”,琼大怒,然而这是他们年轻时候对一本文学著作的默契,是两个人幽默的小秘密,从琼的忘记可见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谈资和共同感受了。这是一个在特定条件下的真情流露,如微弱的火光,至于是否能蔓延出光亮,影片十分脱俗没有继续交代,包括没有一个琼到医院探望的镜头。不用去猜他们的将来,就如同不要去猜露丝和杰克会不会在一起。因为真正的生活的复杂,是讲不完的,只有一段一段的领悟。

批判之三:家庭矛盾的层出不穷
这个世界就怕结盟。结盟势必意味着有被反对的一方,问题一旦出现在家庭中,就是四分五裂。
大儿子沃尔特是父党,小儿子弗兰克则是母党。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多子女家庭中都会有所反映,不管是否跟基因等等科学说法有关,但绝对跟父母教育方式和个人喜好有关。显然伯纳德和琼都是用力不均的典型,虽然他们的教育方式十分开明、注重培养个性思维,但因为他们家庭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在四个有思想的人相处时,所有矛盾反而显得更加突出和冷僻。
首先是大儿子沃尔特和琼的矛盾。前者认为离婚的所有问题都出在感情出轨的琼身上,对丈夫恩将仇报,对儿子隐瞒不报,面对大儿子的指责,琼每每想以柔和的讲道理方式沟通,却总换来拒绝倾听的侮辱性语言。影片在交代琼的生活时显然不同于伯纳德的正面描写,而是换了一种与之不重复的侧写方式,通过感情与她不和的大儿子的回忆和现状的对比勾勒一个柔弱而细致的母亲。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同性间的沟通显然更加自然和亲密,琼和大儿子的疏远是生理的必然规律,在其情感倾向父亲后,琼是一种默认和放权的姿态,这使得鸿沟更加难以逾越,尽管大儿子向琼比中指的行为是令人愤怒的不孝举动,也的确能看出琼的关心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消解误会的方法,而是火上浇油。
其次是小儿子弗兰克和父亲更加恶劣的关系。如果说琼对大儿子沃尔特还在母亲传统的生活细节上照顾得很周全,伯纳德则是在两方面都很糟糕,他的智慧讲坛在小儿子眼中是难以接近的严厉和说教;他的关心更是霸道而毫无尊重可严的。影片一开始就非常高明地指出“因材施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伯纳德在绕圈子找位置停车时,第一次和小儿子一起,后者表示想先下车被他制止,而第二次和大儿子在一起后者则主动表示要陪他一起绕上几圈,这两个迥然不同的细节指代的父子问题从头贯穿到影片结束的。子不类父是最根本的原因,对9岁左右男孩来说,崇拜哥哥和父亲是最常见的行为,然而他显然是被权利中心驱除在外的落雁,于是在温柔的母爱中继续他的淘气生涯和偶尔的男子汉行为构成了他颇为古怪的少年时代。
最后也是最重要、复杂的矛盾——经济与主权的矛盾,这条线索在影片中隐藏得颇深,但经历过家庭生活的人相比都清楚这个矛盾的杀伤力。影片竟然(这是很少在美国家庭影片中露脸的现象)有两次牵涉到金钱二字:大儿子头次指责琼薄情就是认为是父亲带不懂文学的琼出道,现在父亲遭遇事业冰冻期,离婚是因为琼嫌弃他穷造成的;第二次是伯纳德气急败坏提出要把两个儿子的抚养权都抢走时,情急之下琼大骂他的做法是为了省钱(美国政策有教育基金等丰厚社会福利)。夫妻之间的矛盾要是在经济上不能互相理解、扶持,而是有所埋怨,那一切就等于撕破了脸,逼到底线上了,两夫妻可以一起盘算别人包里的银子,但是当盘算起对方的银子,也就成贾链和王熙凤了。
琼是伯纳德带出来的,等于说主动权一直掌握在丈夫的手中,他们之间是嫁鸡随鸡的关系,而一旦琼的地位有所改变,锋芒露在了伯纳德之上,角色的转换双方都不能适应,这从琼的事业成功两人都闭口不谈可以观察。夫妻两从小儿子的学校出来时,校辅导员夸赞琼的文章上了尖端媒体,伯纳德脸色相当不自然。可见,先不说经济状况,两个人其实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高谈阔论的丈夫无人欣赏,一声不吭的妻子倒是一路上撞绿灯。
在这部充满争吵与不和谐音调的影片中,要说这个家庭对于什么事有共鸣的话,可能就是“矛盾”了。影片只负责制造和体现矛盾,压根就没想要怎样去化解,但是导演在细节、火候的把握上不得不让人佩服,由小见大、以点概面、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中产阶层知识分子的活动范围和生活方式,对知识分子家庭的敏感、脆弱、自大、不善于相互包容等缺点做了精道的揭示和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也扩大了影片内容的现实社会意义。

批判之四:我行我素的异类创伤
   特立独行的个性正是这个家庭不愿和光同尘的最大魅力,这种吸引力表现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一种自信的优越感,同时,这个家庭的凝聚和分裂也都因此而生。
    影片始终保持着一种冲击力极强的凛冽、尖锐的风格,主要依靠人物的对白持续传达,伯纳德、大儿子沃尔特和小儿子弗兰克,说话皆不留余地,狠、准、酷,无论是对待外人还是亲人,毫不遮掩的质问和藐视硬生生抵得人肋骨发疼,而批评之精准又让人无言以对地倒吸一口凉气。影片不客气地表示,该片不屑去细致解剖家庭温暖的面纱,也没有精力剥洋葱式一层层揭示家庭阴暗面,而是去皮去肉,让白骨和灵魂直接赤裸裸地出丑。
    还是从伯纳德开始,这是一个开口闭口引经据典的人物,他生活中的大部分经验、判断力、价值观都从各种名著中吸纳消化而来,这也注定他会脱离现实的轨道,于是出现这样一个有趣的反讽现象:有心理学头衔的文学博士伯纳德对他人的判断十分准确、清醒,却在面对自己和家人的问题时一团糟糕。他没有朋友,他对交往对象的口味过于尖刻,养成不顾忌他人感受只重个人体验的性格,直到儿子撞见他和比他年轻20岁的女作家调情受挫时,他才开始思考作为父亲应该注意和规避的莽撞行为。
伯纳德的这个问题也同时深深直根于家庭中每一个人。琼是家庭中相对最平和的一个人,但偏偏是她的行为首先伤害了家人的信任。从她的出轨事件可见,面对家庭危机她的反应和做法最为庸俗和不负责任,她采取逃避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却没有考虑到其他人同时也在忍受相当的痛苦;同时她又很幼稚和软弱,在分居刚开始,她以为这种方式不会对小孩造成多大的影响,并且保证可以像以前那样照顾、爱护他们。以琼的个性来说,她最不象这个家里的人,她选择出轨的男人就是对自己家庭思维模式的一种反抗,然而她虽然想解放自己,却没有真正顾虑到如何将两个孩子也带到健康的道路上,于是终归免不了又被拖下水。
   上高中的沃尔特在经历青春过渡期,对父亲不加判断的崇拜正在慢慢转变为一种主动的生活意识,于是父亲的高度变成了他的压力,虽然母亲成为他发泄的对象,他还没意识到烦躁不安的原因是因为父亲。和未来女友的第一次见面他就高姿态直言对方看的书是二流小说,可见中毒已深;其次在大学会上表演的曲子竟是剽窃弗洛伊德的作品,还毫无悔意表示自己完全能创作这样的作品只是没必要,这个看似才高八斗的学生竟丝毫认识不到自己道德观念上的缺陷。盲目的空谈和盲目的自大正是自信的极端面。如果没有目睹父亲与小情人的那一幕,沃尔特不会突然醒悟过来,一个高大的形象开始倾斜,他学习思考自己的人生不应该是某某的第二,他想起了思想简单但爱他的女友、想起了渴望单纯的母亲。在父亲急病倒地的那一刻开始,那具软弱倒塌的身躯象征着崇拜者形象开始还原到一个真正父亲的位置,而沃尔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还在上小学的弗兰克是最无辜也最特别的受害者,相比他的哥哥,他的成长旅途显然更加孤僻和偏激。他对着镜子里像父亲的脸骂脏话;他在被全家遗忘的时候喝闷酒;他把精液涂抹到女同学的柜子上面,他的稀奇古怪的念头和对人生的看法已经很有一套自己的见地,他带着不属于自己年龄的沧桑和迷茫,同时他是全家人中最愿意说出自己想法的人,也是唯一正视这个家庭孤独感、疏离感的人。
影片对小儿子弗兰克这个角色的塑造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他具有反抗精神和很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像哥哥那样没有主见,也不象母亲那样躲避,他会选择自动出走或自己喜爱的人物,他也会理解其他人(如哥哥和母亲、包括网球教练)的选择。一个在家庭中最没有发言权的行为古怪的小人物身上,却恰恰体现了其他人所没有的光亮,真是非常有值得回味和具有反思意味的视角。
《鱿鱼和鲸》非常成功地塑造出人物个性的复杂性和人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拍摄的影片不多,均为小众独立制片,这次《鱿鱼和鲸》完全可以在他的电影生涯打上抗鼎之作的烙印,故事基于导演早年在布鲁克林的真实经历,片中小儿子一角正是以年幼时的他为原型,因此影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才如此巨大。更奇特的是影片在对白上往往出人意料的直接,却又时刻注意含而不露的观察角度,让观众体验海水与火焰的二重空间。影片总共不到90分钟,短小精干、意韵丰富、意味深长,是一部经得住反复重温和剖析的精品。
  影片成功取决于原创剧本的出色、导演控制力的收放自如、故事剪裁的巧妙,同时这部格调鲜明的小成本独立制片,在演员的选择上也瞄准演技不太学院派、没有过重表演痕迹和个人风格的实力派,这个条件是比较苛刻的,还好导演遇到了劳拉·琳妮和杰夫·丹尼尔斯。劳拉·琳妮的气质和影片女主角非常接近,她的戏路也向来符合小众文艺片口味,演琼这样的家庭妇女更是得心应手。最难得的是导演竟慧眼挑中杰夫·丹尼尔斯,这个曾经在《阿瓜和阿呆》里扮演阿瓜的傻大个这次蓄上满脸的大胡子让人无法识别,但正是这种陌生感使故事里的人物更加真实自然,把一个脾气急燥又偏执的清高作家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外,他在去年《晚安,好运》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看来阿瓜的转型比他的难兄难弟杰姆·凯瑞可是快了好几步。

 3 ) 自我保护之下请让我们“犯错”

几天前看了这部电影,主题是关于家庭。具体点,是有关一对颇成问题的父母以及他们膝下的两个孩子之间受了家庭影响而略显灰暗的青春期的麻烦事。电影的导演兼编剧就是这故事的原形,所以,这部2005年的新片将我们直接拉回到八十年代的纽约布鲁克林。
 

这部电影又是我格外衷爱的那一类——小片子,小故事,有着很朴实的叙事,领着我们去静静地进入一段回忆(我想强调说,“回忆”只是故事的一种外壳,通过种种时代环境符号给予我们的暗示)。我觉得自己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伫立在透明的橱窗玻璃前,默默注视着另一边——二十几年前的那个世界的一个四口之家。
 

故事选择发生的年代已经久远,因为这毕竟牵涉到导演个人的自传色彩,但故事中暴露的家庭危机却反映了极其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足以将这个故事重新放置到任何时代背景之下都没有问题。


也许正是缘于亲身的体验吧,所以在导演很从容的设计之下,从父母到孩子,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问题:妻子Joan制造种种“外遇”,丈夫Bernard因事业低靡而不断加剧的古怪性格,父母毫无顾忌的离婚分居、甚至让孩子掩护自己私藏一点小财产(其实就是一些分不清谁付账的书),丈夫在孩子面前大骂妻子的丑事,跟孩子在游戏中耍懒;然后就轮到他们的孩子——Walt和Frank在家庭生活的影响之下也全都染上了青春期心理疾病。

 
这故事中格外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就是:导演让每个人都有错,而且都错得毫不掩示,但是故事的表达过程却丝毫没有对问题进行戏剧性的夸大处理,这反而更能够让观众觉得感同身受:是的,往往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无论在社会中担当怎样的角色,到头来总归都要犯一些错,有大有小,理由常常是出于一种利益争执下之的自我保护,且不管与我们的争执的对象是谁,那阵式完全就如同Squid和whale之间fighting的样子。
 

谈不上罪大恶极,但也非完全无辜。


提到“年代”,就想多说一句关于这片子的美术部分(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另一个理由)——虽然是小制作,电影却能在美术上严守了每一个关于时代的细节。不仅是环境、服务,还包括了胶片本身的色彩处理。真的非常不容易。至于以当我看到介绍才知道这竟然是一部05年的新片,禁不住对这部电影的美术部分肃然起敬。

 

 4 ) 厚重

如果用英语来形容就是“Dense”,中文可能用“厚重“比较合适。这是关于记忆和感情的沉重的伤痛。虽然情节是两个孩子在作家父母离婚的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但同样也是关于两个作家,或者说两个敏感的文人的感情故事。也许作家和作家的孩子对于感情特别敏感吧,他们习惯于忽略和忘记他们不喜欢的感情。直到有一刻,他们无法再承受了,于是就会极其敏感地受小事情影响或者变得歇斯底里。
本片的情节是根据剧作家兼导演自己的童年故事改编的,所以相当的细腻。已经被成功抛弃,自我为中心的父亲。厌倦沉闷生活的妻子,成功的女性作家。青春期的Walt深受父亲的影响而在感情上摇摇欲坠。年轻的Frank则陷入了对于家庭和性的彷徨。有几个情节特别让我赞叹,Walt在接受心理治疗时所能够回忆的美好的事情是母亲缓解了他在自然博物馆所受到的刺激,而父亲完全没有出现在这个记忆中。父亲不断的在街区中寻找车位,诅咒其他的驾车者,将他的失落和愤懑表现的极其出色。
本片不仅剧情细腻,表演也非常出色。尤其是两个孩子,将他们的敏感和过激的反应非常自然但是又很强烈。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精神的伤痛。只是我们已经把他们埋藏在了记忆的角落,而Noah Baumbach却一直记着。而且把那些痛苦重新激活、放大,使每个观众记忆里的东西又跳了起来。

 5 ) 来自田原BLOG的评论

《乌贼和鲸》,独立制作电影,得了圣丹斯的大奖。没有什么大事,讲的是一个美国家庭的瓦解,人和人之间的权利之争。爸爸是个作家,年轻的时候成功发表过一本书,但如今只是一个邋遢的中年中学教师,新书屡屡受挫。而他的妻子渐渐走上写作的道路,在《纽约客》上发表了文章,稳步前进。家里有两个男孩,大儿子偏向父亲,小儿子则靠向母亲。影片由打网球开始,从头到尾都保持着紧凑的节奏,而摄影的方式确是散碎的,用了大量摇晃的镜头,使得整个影片张力十足。在结构上,网球、文学一直穿插其中,叙事也来得自然且明确。乌贼和鲸的意象直道最后才出现,大儿子跑向自然博物馆,正视小的时候害怕的乌贼和鲸。乌贼,有着纷乱的触角和内陷的身体,正是母亲的象征;而相对应的鲸正是父亲的象征,两者在残忍地争斗。
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窘境,他关心文学艺术,却生活在最基本的繁琐中。他带着儿子和儿子的女友去看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只敢用言语之类没有力量的东西来抒发自己的欲望。年轻时候的他早就走远,剩下的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中年人。婚姻终究是无力的......
  小的时候总觉得父母都是伟大的,能够解决任何事情,在他们的庇护下我是安全的。其实正好相反,大人们所面对的压力和抑郁是作为孩子的我无法想象的。孩子总是善良地相信了父母所说的一切,谎言和借口成了我们的真理......
  我以后要有孩子,我就会告诉他/她别老相信我说的话,我比你更弱。
 《乌贼和鲸》是相当值得一看的片子。

 6 ) 親情難捨

2005年出品的片,英文原名叫The Squid and the Whale,導演是Noah Baumbach,觀看Netflix.這是觀賞Noah的第三部片,第一部是2014年的紐約哈哈哈,第二部是2019年的婚姻故事,

第三部則是這部。

Noah自己也是出生在一個藝術之家,他的電影不時勾勒出自傳色彩,還有小眾、獨立,以及紐約。烏賊與鯨魚,直譯是如此,故事描述一個中產高階家庭破碎的過程,其實本來就已經有許多問題,相較於婚姻故事,2005的諾亞著墨較多在小孩而不是夫妻間的爭吵張力,爸爸是在文壇中不得志的文豪作家,母親則是等待展露的文壇新星,父親在自卑中拉扯,母親也在兩性關係中找不到滿足所以外遇。

看這部電影會比婚姻故事還要氣餒,婚姻故事的女主因為婚姻總是隱藏渴望而失去自我,配合著丈夫,但親情難捨中的父母更深陷在一種混亂之中,父親驕傲自滿卻逐漸沒有舞台,母親混亂的性關係,小孩在這之中也在摸索自己的取向及生活,還有一隻走失的貓。

網球比賽代表著這一家人不和諧的關係,兩名大人都想贏,卻總有一個人得輸,小孩愣在旁不知所措,我想所有家庭曾經有過離婚分和成長的孩子看了都會心有戚戚焉,最後母親跟網球教練在一起是對父親最大的諷刺,父親總是覺得教練那樣子的生活方式不夠稱頭,他不停的詢問小兒子未來人生的模樣,卻早有想像,最後卻是小兒子哭著說他不要像爸爸一樣。

大兒子由後來走紅的Jesse Eisenberg飾演,劇中是一個開始dating的青少年,他排斥母親,詢問父親對於女孩的意見,但最後因為抄襲而被心理師約談時,他想到快樂的回憶是母親帶他去看鯨魚的時候,或許他深愛母親但又不願意面對家庭破碎的事實,雖然在一切發生時,他總是很冷靜的問著分配財產的問題,兩個小孩配合著父母的監護權分配制,他們接受卻只能從旁理解某些像是真相的片段,小兒子酗酒把精液到處亂抹,大兒子也用某種奇怪的方式變異著,父母互相怪罪,最後小兒子哭了,想做的事只要是父親的日子是不能跟母親一起做的。

在破碎之中要怎麼重新拼湊跟尋找方向?這部片很真實的拍出了一切,有不美好也有美好的部分,不美的地方比較多,但比較貼近人生。

推薦。感謝網飛買下這部。

--

 短评

剧本超棒,80分钟的节奏刚刚好,我最爱的家庭危机题材!

5分钟前
  • REX
  • 力荐

一家四口的不知所措深深印在两个孩子的成长里面

8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很多好歌,当文艺青年成家后,仍然要面对很多文艺的生活难题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翻译好坑爹,“戈达尔”翻译成“高大德”

13分钟前
  • rivert
  • 推荐

真实,深思

15分钟前
  • 荆棘鸟
  • 推荐

喜欢Pink Floyd! 八十年代的Park Slope中产家庭的故事,其实也未有很大波澜却是个很动人的故事,每个角色都很鲜活。不过最后那个巨型鱿鱼我上次去怎么没看到。。

1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人性的弱点,而离婚总是激发出人性中自私、残酷和脆弱的一面。与乌贼和鲸鱼不同,男人和女人还有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者去面对这场无法避免的纠缠。

22分钟前
  • 容懂
  • 力荐

鲍姆巴赫和韦斯·安德森虽是多年好基友,电影风格颇为相似,尤其那镜头的快摇真是像啊;但细究之下却有很大不同:若安氏的电影是童话,那鲍氏的电影就是寓言。把这个带着点知识分子自恋式的故事解剖开来,其实本质是非常普罗大众的,直面纠结而拧巴的人生,远离和依附相辅相成。

2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以轻喜剧的方式解构中产阶级家庭困境,充满聪明讨喜的知识分子趣味和自嘲。

28分钟前
  • Don't Panic!
  • 力荐

2006.4.6 网吧紫嘉宏

33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很现实的片子

38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成长时会遇到很多难题 长大后仍会如此

39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孩子的自我成长,家庭在其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4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卷毛你这么小就渣起……

45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影片打着家庭和喜剧旗号,内里涵盖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困惑,迷茫和反思,影片选择了更容易层层剥离出绝望的视角来展现并不鲜有的题材。

47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唱Hey you时喜欢得不得了

48分钟前
  • JOJOORC/Z
  • 力荐

扯蛋!!!!!!!!!神经老爸,风骚老妈,处男哥哥,手//淫弟弟。

49分钟前
  • 潇洒小姐Molly
  • 较差

杰作,相比之后的作品有更凌厉的对白,用谎话粘贴更碎裂的关系网,每一条动机都被误读成进一步相互伤害的话语。尤其是引发了特别值得讨论的一个命题,受过教育并且变得更开明的我们这代人,最终会成为更好的父母吗?好吧,我们也许会和孩子成为朋友,然后比以往的每一代父母都更加凶狠地残害他们,因为这就是朋友之间会做的事,你说对吧。

50分钟前
  • KREJERK
  • 力荐

很有意义让人深思的电影

54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想对片中那个装B的爸爸说,其实《蓝丝绒》也不是什么严肃电影,而且很难看,还没你演的这个片好看。

56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