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是雷宇揚fans,我不得不推介《墨斗先生》
作者:月巴氏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hk/係老友都知我是雷宇揚fans。N年前有幸訪問他,但內容不是有關雷生本人,而是有關,鬼。
當年做緊飲食雜誌記者的我,因臨近中國鬼節,阿頭勒令我負責一個「鬼食乜」的小專題。基於再把閉的食評人食家或食神,都不清楚鬼的口味答唔到我,惟有請教有「鬼王」之稱的雷宇揚。
找到《墨斗先生》DVD的我跳起Yeah
不太怕鬼的我其實更怕生保人,尤其是就一個離奇題目約對方做訪問的尷尬時刻。
電話接通,傳來雷生把聲。我深呼吸一下,介紹自己後,一輪嘴便把事情始末道個明白。
雷生聽後,笑了笑:「冇問題,但唔可以即刻做,要俾啲時間我搵一搵資料。」於是,訪問約了在四日後。
那天雷生講過啲乜我已經完美地唔記得,只記得全程好好傾,絕對是一次愉快的訪問。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雷宇揚從來都不是一個重要演員,但他有份做的戲我大部分有睇,當中唯一一次擔正的《情陷百樂門》,我夠膽講絕對是極度備受忽略的好電影。你以為他只會搞笑 & 講鬼?《情陷百樂門》裡的他卻是一個型到核爆的沉鬱幹探——無奈是,好多人連戲都冇睇,便神級影評人上身似地,一句垃圾懶勁咁否定了成件事。
同樣無奈,雷宇揚唯一一次執導的作品《墨斗先生》,也被一句垃圾瞬間處死。憤怒。
而我,早幾日偶然在馬鞍山一間影碟舖瞥見《墨斗先生》DVD,我的反應是跳.起.Yeah!跳起幅度誇到店內Sales姐姐以為有一個睇得太多TBB劇的月巴人在撒野。
為了過海,可以去到幾盡?
由雷宇揚原創的故事極度簡單:一個人怎樣由香港島過海去九龍。
1.那個要過海的人是陳小春,角色名字是麥竇。他住在尊貴豪宅,被鋪睡衣統統黑色,巨型睡房有一塊落地玻璃,望出去是壯麗維港景(左右兩邊是香港島和九龍)。他任職投資公司高層,早餐要食Grand Hyatt,返工有司機和專車接送。最重要是他的年薪:兩球。
2.But,當麥竇享用完早餐返到位於灣仔的公司便發現,自己被炒了。他衝入老闆房同對方理論——他其實唔稀罕,他同老闆理論不過是想攞過尾彩——有另一間公司早就出「兩球半」年薪撬佢過檔。他需要做的,是在下午5點前過海去尖咀簽約。
3.一落到街,麥竇就遭一名西裝友打劫。他認得該名老笠佢的西裝友,正是之前冇耐喺街問過佢借廿蚊過海的落泊路人。而當時麥竇冇借,只睥一睥對方就掂行掂過。
4.然後,就是一連串黑過墨斗的劫難。去警局報案搞足兩粒鐘;去人民入境事務處搞臨時身份證遇著排長龍惟有折返;去相熟銀行想話提取少少錢但對方話佢冇身份證而請佢過主;去搵那些曾經烚熟狗頭巴結佢搵著數的人點知冇個騷佢……結果他去搵鬧分手的女友、住在老人院的阿媽、冇見六年的窮家姐、擘晒面的潦倒阿哥……經過了半天,見過無數張臉後,麥竇終於明白,原來自己從來都冇當身邊的人是人。最不知所謂的,原來是佢本人。
5.但海,還是過的。就快5點。完全無計可施的麥竇,索性走到會展對出的灣仔海邊,游.過.去。臨跳落水前他跟自己說:「只要過到海,我一定重新做人。」結果——不劇透了。
6.這個故事,很荒謬但又很真實,荒謬在那些搞笑位,真實在原來平日最高高在上的人,一樣會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局,而且可以是完全無計可施。這衝不破的困局,原來是基於過去自己一直不自覺的一籃子因素搞成。
7.但雷宇揚善意地給予了麥竇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善與惡從來都需要靠自己省察,需要由自己去抉擇。麥竇巨型睡房望出去是維港景,香港島和九龍各据左右,過去的他只管走去香港,而現在的他義無反顧想去九龍。過海,望落好易,但原來可以極難。由惡走向善,也一樣——重點是你究竟有沒有游過去的決心。
8.結局,另一個早晨。麥竇起床,我們看到原本全黑色的床舖睡衣,已被換成全白色。
《墨斗先生》上映時間,沙士後的2004年香港。遺憾是9年過後,只見愈來愈多的人爭住游過去惡的那一邊。
2 ) 麦兜先生
其实,应该是《麦兜先生》
这是本年度看过的最好玩的一部小成本港片,我愿意对这样的电影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它体现了艺术的本质:用最少的钱,给人最多的触动。
这个电影的成本赶不上一部大片的零头儿,但桥段设计异常新鲜、好玩儿,用最普通的场景,最平凡的演员,就令九十分钟高潮迭起。
故事讲述一个HK的所谓『中环精英』---股票经纪一天中的生活
早上九点意气风发、官仔骨骨的去上班,到办公室觉得大家看他的眼光很异常,接着就看到了桌上的解雇信。
拿起解雇信气冲冲跑到老板办公室大骂一通-----老板罗家英和他对骂:Fuck You!,FUCK YOU!
然后,他就打电话到对岸的公司,表示愿意过档,对方老板喜不自胜,叫他赶紧过来。
该『精英』意气风发的出了办公室--等待他的是更高的工资,更体面的位置,而这时候,他不知道,他一天的衰运才刚开始而已。
出了门就在背街被打劫了,丢失了钱包手机的麦兜先生,赶到警局报案,傲慢的麦兜先生在警局浪费了2个小时
拿着报案纸,不想去领临时身份证,跑到银行去提款,因为没有临时身份证没有提到款
请注意,这时候,詹瑞文演的银行经纪出场了,哪怕只有这五分钟的詹瑞文的表演,这部电影就是值得一看的。
麦兜先生坚信,没有钱包,丫也一定能过海应聘新职位。
于是开始了丫的过海之旅----九龙到香港岛有许多方式,可以坐过海巴士,可以打的,坐天星小轮,甚至,可以游泳过去。
打的大概需要几十块,坐巴士十几块,坐轮船几块而已,游泳不花钱。
然而,到天色向晚的时候,麦兜先生终于没有过海。
他尝试了许多方法:
打电话借钱:这时,他发现以前抢着帮他埋单,拍他马屁的一群朋友们全都不理他。后来找到了前前女友,挨了一巴掌后,借到了300块。
这三百块,又被他用来帮别人埋单了----拍别人马屁以便以后可以获得内线消息。
他想到自己的妈妈,妈妈在老人院已经老年痴呆,九个月没见过他了。
想到了姐姐,姐姐住在公屋,正在想办法领综援,倒是很热情的招待他,一个劲的说,『不用担心我的生活,我过得很好』
姐姐已经六年没见过他了。(姐姐是黄真真演的)
想到了哥哥:哥哥在街口的大排档炒扬州炒饭,听到他来,举起勺子就冲出来,打的麦兜抱头鼠窜
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看到捐精的广告,跑去捐精,几经周折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射出来。(搞笑死啦~~)
和一群老伯伯下棋,赢一局十五块,结果输了,拔腿就跑,被一群老头追上暴打一顿,扒了阿玛尼西服还债。
他还自作聪明的想坐巴士,模拟刷卡的『B』声,又被公车司机识破。
最后,他决定游过海,却被警察抢救出来。。。。
这个倒霉的麦兜先生,经过了一天的四处奔走,体会了事态炎凉,发觉自己是天下第一的混蛋后,终于过了海,获得了新工作。
巧合的是,他在警局遇到了早上打劫他钱包的人,原来和他一样,一早被炒,被打劫,只是想抢钱过海觅新工作而已....
影片的结局相当烂俗,脱胎换骨的麦兜先生,开始真诚热情的对待朋友,改变了之前互相利用的冷漠关系。
这部电影可能是受到《24》的启发,加上一个小小的创意:过海究竟有多少种方式。
就这短短的九十分钟,轻松愉快的体现了『金钱对人性的侵蚀』 这个主题。
而慕容雪村就不嫌烦不嫌累的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烂俗小说,还得自己说出来,才能体现之。
汗~~
电影里有许多设计非常不错的桥段:除了詹瑞文的精彩表演之外,在捐精处,想想就知道肯定好玩,不多说了,还有他和她的前女友(蒋怡演的)的那顿饭等等
其中有个镜头,一个打车的人付钱时,掏兜,掉了一个五元的硬币,麦兜先生赶紧追了上去,
五元硬币如磨盘一样急速的滚动着,麦兜在后面拼命的追---这个超现实的镜头非常非常棒,后来钱滚入了下水道.....
3 ) 雷Simon的执导处女作
什么叫“黑过墨斗”,看了这部电影就知道。电影比较轻松,讲的是麦窦先生早上上班被炒鱿鱼,出了公司被打劫,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而他又必须从港岛去九龙的事。大家都知道港产商业片是无聊时看的,我习惯称它们为无聊片。但这部片也有相当一定的哲理,影射了不少香港人的生活和心态。但我在这里不想写,我就是一点都不想写。想知道就自己去看这部片嘛。(对于无聊片我一般不写。)
雷宇扬执导的处女作,是个挺大的卖点。众所周知,雷宇扬是个贱人了。(不知道?那去看看歌SING魅影。)我一直怀疑歌SING魅影请他作主席评判是因为他的英文名字叫Simon,然后加上他有一把令人讨厌的嘴巴。大家看过《American idol》没有,里面有个叫Simon的贱精男评判。雷Simon不过是个翻版。恩,我也不过是想看看雷Simon导演的戏如何。
雷Simon 执导的处女作,不能说差,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看完之后,会说:一般港产片都是这样子的啦~
4 ) 黑色一日的罪与赎
港片一向被冠以商业片之名,所以众多五彩纷呈的港片一向只是拿来作消遣娱乐之用。但今天偶然看了一部雷宇扬作品《墨斗先生》,着实令人伏案称绝,可以称得上一部比较经典的黑色幽默片。
男主角麦窦是香港社会里的一名商界成功人士,一向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身边的所有人都只被他视为狗。某天早晨,在去公司的路上,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向他要二十块钱坐船过海,被冷酷的麦窦先生冷冷拒绝了。谁知道,这就是一场恶梦的开始。早晨9点40分,走进公司,伴随多年的老板毫不留情地解雇了他。此刻,在海对岸,也就是尖沙嘴的一家公司的老板龙比意是他唯一的救星和出路。但由于人员竞争等众多复杂原因,他必须在下午五点之前赶到海对面进行签约,否则就失去机会。
于是,小小的“过海”,被导演雷宇扬无限地放大和复杂化,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影片的黑色幽默和深层思考,也就从此而起。刚出公司,麦窦就被一蒙面人抢走了钱包,瞬间身无分文。以麦窦的个性,自然不可能善罢甘休,于是他往警局报案。殊不知,在警察局,等待他的是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和一个冗长的过程。影片第二号主角杜汶泽似乎就在此时成了麦窦黑色一日的第一个主导和设计者。每个不着边际的问题,都在一点一滴消耗着麦窦的耐心,而时间,仍在飞快走着。其实这个情节内,通过警察这一符号,也蕴藏了导演不露痕迹社会现状批判。在文明绝对发展的今天,原有的法规发条反成了束缚和桎梏,“制度由人定,人在制度中”这一深层意识面上的循环,突兀地横亘于现实生活。
走出警察局,已经是中午11点整。开始急躁的麦窦赶往银行取钱。可是由于缺乏身份证的证明,,等待许久,他还是无法取到钱。原来,人之所以为人,是要放在这个具有相对性的社会人群中来具体看待的。没有了证明,你就无法认可甚至无法让别人认可自我的存在性。举步维艰的麦窦,只能求助朋友了。一条条线路被接通,一个个朋友被找到……可是,回应他的,只有无情的挂机,生硬的借口,虚伪的说辞。导演的用意在此被凸现出来——谁种的因,谁食的果。通过镜头的不断回溯,一个冷酷无情的商界精英麦窦,被展现在观众面前。被他辱骂的,被他抛弃的,被他玩弄的,被他打击的……那些在过去被他冷酷无情对待的人,都在这黑色一日当中扮演了推波助澜者的角色。甚至于一个小小的影碟店老板,也趁此机会狠狠羞辱了麦窦一番。所以佛家有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在这一过程中,又有许多偶发的因素把麦窦的过海机会一一夺走。是偶然,还是必然?又是一个佛家的哲理命题。
这段里出现了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慢镜头。在办公室里,麦窦和其女秘书两人拼命伸手向前,做生离死别状,实际上只是为了一张20块钱。在路边,行人一枚硬币的掉落,让麦窦急速狂奔,而硬币,也在他面前幻化成了巨大如轮的影像——主人公窘困的境地,由这两个画面被抬升到了最高峰。雷宇扬营造细节的功力不可小觑。
朋友靠不住,家人呢?沮丧的麦窦觉得全世界只有母亲不会遗弃自己。当他赶往老人康复中心,却发现母亲早已在九个月前得了老年痴呆症。亦即是说,他已经九个月没有过问过年迈的母亲。在老人们的指责声中,他眼里流露出的是忏悔,还是悲痛?离开老人院,另外两个亲人姐姐和哥哥是仅剩希望了。遗憾的是,这两个被他无情抛在脑后的亲人,一个在贫困中艰难度日,一个对他的绝情决义恨之入骨。没有说出口的话,终究被麦窦硬生生吞咽入肚,伴随着满腹辛酸愧疚悔恨。这一刻,作者对麦窦着一形象的剧烈抨击,也就愈发的在影片中突出了其典型化以及人本意义上的深刻性。
无望得近乎绝望的麦窦,想跟老天作最后对决。他跳入海中,想游往尖沙嘴。可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两个警察把麦窦当成了轻生者,把他拉回岸边。警察杜汶泽一篇长篇大论,催下了麦窦的眼泪。导演似乎想借一个小警察之口,把因果报应浓墨重彩地放射到观众眼中,心里,也同时唤醒麦窦信中沉睡已久的那个人性的本我。但事实上,我觉得这个情节如此安排有画蛇添足之感,单纯的说教容易流于浅薄,长篇大论更会削弱影片的深刻主题。所谓放,不如蕴。
在这黑色的一天之中,每一处镜头,每一个情节,都淋漓尽致地把现实社会对人的异化,对人的扭曲改造,以及种种社会弊病都传达出来了。我们多看到的,并不是影片题目所告诉的麦窦这一个人物,而是深刻的社会讽刺以及对人性回归的呼唤。有了这样的深刻命题,《麦窦先生》注定不会被看客们当成一般的港产商业片来看。而影片最为亮点的地方,就是影片结尾一连串的峰回路转,以及麦窦倒霉的谜底的最终揭晓。原来所有的一切,无非作茧自缚,天理循环。这无疑值得每个现代社会里行色匆匆的人们仔细品味阅读。
最后,新的一天又开始,麦窦在雪白的床上醒来(这里床单颜色的变化又是某种昭示),喝下健康的果醋,赶往尖沙嘴的公司上班。在宽阔的落地窗前,眺望海的对面,是自己曾经的炼狱和苦牢。然而所有都已经不同。海的这和那边的距离,终于完成了一个新的麦窦先生的诞生。在他桌面上,所有被伤害过的人们,在镜框中露出笑容。
5 ) 缺少连续性的生活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文学家。虽然其实我只是喜欢写字,老师说,理想都得是后面带家的,于是同学选了数学家,运动家,我选了文学家。
再大一点我希望成为经济学家,看了两本翻译的经济学著作,然后发现专业课差点补考。我不背书,书是用来读的,不是吗?抄我笔记的同学比我考高20分。
工作以后我努力成为精英和白领,未遂。接着转向波希米亚路线,发觉流浪很辛苦,一点都不浪漫。愤了一阵,上些火,然后吃泻药。
我发觉自己的想法简直变换得太快了!自己被自己弄得眼花缭乱,受不了了,我很想指着那个贪玩好变的自己说:你还想玩什么?
问题是,这也不是我想要的!理想三天两头的改变,象女人的衣服,追着潮流。可是,潮流不是女人造出来的啊。
我想啊想,想出一个结论,就是我的生活太缺少连续性了。不管什么天才,努力的方向一会换一个,怎么都不可能成功。得持续努力,一直一直使劲并且快乐,在努力的过程就很快乐,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成果。果子得长得开心才甜。
后来我发现许多人跟我有一样的毛病,生活缺少连续性。情绪转变得很快,就象收音机被人扭着扭着换了频道。比如2月份无奈,5月份就是痛苦,8月份却变成欢乐,欢乐到兴奋的程度。
因为换频道次数太多,我已经有些神经疲劳。不喜欢悲伤,也不愿意兴奋,我就想安安静静呆着,有点连续时间,做一点点相对较有连续性的事。
《墨斗先生》,一个缺少连续性的城市发生的故事。三毛钱难倒英雄汉的现代版本,墙倒众人推的都市案例。
故事看似简单,薄情寡义的香港青年麦窦(音似麦兜)年少多金,春风得意。忽然一夜间厄运连连,生活象多米诺骨牌一张倒,张张倒,他转眼失去所有,并且无人相助。最后他醒悟自己为人太自私苛刻,才迎来转机。结果仍是皆大欢喜,浪荡子变成有为青年,造福和谐社会。
命,是香港人特别钟爱的题材。全世界最喜欢算命的恐怕就是香港人。命,犹如老天给的一道神秘符,没人知道其中玄机。发达也是命,穷苦也是命,总之不是自己的事。信命,透出香港人的无力和不安。命运,意味着变幻无常。
我们所不了解的资本主义繁荣,带来飞速发展带来的无情变迁,在我们所熟悉的拜金拜物下面,裸露着无可托依的情感荒漠。
记得在一个香港本土动画片里,香港年轻一代绘出了她们对旧时湾仔,旧时故居,街道,甚至吃食,玩地的无限怀念,过去被描绘成纷纷飘落的花瓣,经不住无情风的吹袭。
对普通大众来说,历史就是建筑,他们每日在建筑中行走,居住。
在香港,历史是断层,生活是变化,人事是变迁。
历史断层的又何止香港!深圳,上海,北京,甚至内地大城市,哪一个不在飞速的摧毁记忆,制造断层。只是,香港的物质文明走在我们前面,断层也发生得更早罢了。
除了客观环境变化因素,香港人自身心态也可堪玩味。
影片里香港人形象都不太光辉:冷血无情的老板,势力八卦的同事,官僚罗唆的警察,视名牌服饰为人生理想的时尚美女,毫无同情心防人如防贼的路人阿姨,修养恶劣,暴抢的士的恶公恶婆,还有形象极为典型的银行经理,等等。
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都很差劲。
可是,这么多人怎么会都差劲?问题出在哪里?
或许不是教育,也不是制度,而是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曾鼓励大家奋勇开拓,创造财富,今日它同样鼓励你自私自利,踩着别人脑袋过河。这就是--独立。
人独立了,自然懂得不依靠别人,自己勤奋向前,同样,独立会让你更多考虑自己,忽略别人。自立,自力,自利。
资本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私”,它的出现和被承认,带来了19世纪以来从欧美到亚洲的经济繁荣,但也造成了弊端。基督教思想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人的制衡。可在儒道佛的中国,它失去了这道制衡,或者说在香港的情况是被削弱,水土不服。
我们都生活在历史,宗族,传统之中。这些东西保护着我们,维持我们血液里连续性的因子,没有了这些因子,就会水土不服,晕车晕浪。
命运那一湾香港海,是回头是岸的苦海吗?
2004年的香港,开始思考。
6 ) 墨斗先生
本来在标题栏里敲了一个苍白的墨斗先生,转念一想,我不能再以批判的眼光看电影了.最近累的半死,回家看电影就为了放松,还绷着弦挑这挑那的,太不厚道了.能让我打发掉临睡时光的电影,就是我心中的好电影!
一直喜欢看陈小春啊,所以挑来拣去选择了墨斗先生,这部戏也和爱情无关,故事和<钟鼓楼>一样,讲的就是一天的事儿,不过刘心武多牛啊,人家在一天的时间安排了很多家庭,很多细节进去,这个电影简单,就是陈小春一个人在表演。
陈小春的角色叫麦窦,是一个证券公司的高级经理,因为有出色的才能,因此前呼后应,春风得意,连老板也让他三分.这个是在影片的一开始简略带出的背景.然后,麦痘的厄运开始了---老板终于忍无可忍,炒了他的鱿鱼,还好他这种高级人才不缺出路,海那边另外一家公司用年薪两百五十万外加花红的条件邀请他加盟,让他下午五点前去面试.麦窦从原来公司撇着嘴,一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表情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谁知道刚走几步就被人打劫,钱包,手表..还没等抢劫的人说完话,他就把一切值钱的东西交了出去。
然后去警察局报案,香港的警察局居然是用排号机的.这个我只在银行里见过,hoho,等啊等啊,好不容易排到,录了口供,又因其它原因被交到杜文泽手里录一次,这一部分我感觉是在影射偶们大陆的办事作风,里面不止一次提到了九七以后怎么怎么样,哼.现在大陆的警察局比以前效率高掉了,这样的讽刺俺可不服.
三个小时过去,麦窦拿到证明文件去入境管理处补办临时身份证,可是那里排着长龙,他想了想,过海嘛,几百块就够了,于是去银行去提款.
银行里有一百多万的客户算是vip吗,反正他是这么认为的,谁知道银行不买这个帐,又让他等了好久好久,却还是不可以让他提款..他打遍了通讯录里的电话,却发现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已经被炒鱿鱼躲着他不肯借钱...
就在麦窦筹钱想办法的一系列倒霉过程中,一个真麦窦慢慢被暴露出来:他在厕所里搞女友的亲密女友;平时在公司横行霸道;九个月都不去看看老妈,竟然不知她得了老年痴呆症;自己有那么多钱,姐姐居然住在贫民窟守着一个白痴姐夫...等等等等。他那个漂亮女友说的好:你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帮你吗?因为你平时就把别人当人!
啧啧,一个穿着意大利西装的中产阶级,最后竟然为了五块钱的车票去偷乞丐的钱....讽刺的紧.
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打算游过海,却被杜汶泽和同事救了回来,他抱着头说:"连海都跟我过不去",警察说的也好,是你自己和你自己过不去。
历经波折,他终于坐着警车过了海,也找到了抢劫他的人,原来同病相怜,人家也只是想过海,没有人帮才出此下策.这时候五点已过。他还是没有赶上面试.
镜头一换,十天过后,麦窦去了海那边的公司,这时候的他亲切友善,桌子上堆满了他和那天发生过联系所有人的合影,表示他已经悔过啦,看看,还是个励志的影片。
片子说不上好坏,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好了,虽然有的情节过于拖沓,有的情节也能博人一笑.
越来越发现,电影就是仁者见仁.以前看这个片子可能会想,我是不是该反省我自己啦,人可能在走霉运的时候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现在可不是.跟着麦窦笑一笑,然后,洗洗睡啦!
对了对了,补充一点,beyond在这个片子里有演出哦,可惜黄家驹是再也不会出现了。
还有还有,我看的版本这段没有,怒......而且还是国语配音!
陈小春拍摄新戏《墨斗先生》,虽然有辛苦的跳水戏,但也有连场艳福无边的亲热戏,戏中他同两位女主角卢淑仪及蒋怡都有亲热戏,两女更为了争他,在街头大打出手!
小春与两位美女轮流在厕所激吻,激情指数绝对高涨。据工作人员透露,拍摄这两场厕所激吻戏时很有难度,因为厕所环境狭窄,卢淑仪同蒋怡都要坐在洗手盆上,而镜头外,小小?空间站满了工作人员,真是转个身都有困难。加上拍摄当日天气很热,小春要穿着西装上阵,不会说都知道多辛苦了。而且拍摄时还要被那么多双眼看着,他又要由耳亲到颈,再嘴对嘴激吻,拍着拍着,突然间转个身又会撞到布景,所以这种艳福真是难消受啊,难怪小春拍完每个镜头都全身大汗,还被工作人员取笑他亲到湿了。
不错哦,很香港的小品,价值也很主流,香港人还是拍香港的东西比较靠谱。
說他搞笑吧,也不全對,畢竟還是很深刻感人的很早看的了,還是很深刻那份為難
也许大家都会遇到的悲催的一天。设计的桥段挺有意思的,配角的表演大大出彩,尤其是银行的何姓人士,那酒窝太欠打了。可惜最后拔得太高了,太happy ending了。。,
拍得蛮实验的,有点意思
人生就是如此,以为自己在巅峰,以为自己很出色,以为自己很成功,其实一夜之间所有都可以成为浮云,到最后最重要的还是拥有爱自己家人,守护在自己身边朋友和一个容纳最最真自己的爱人。
记得姐姐从法国回来,买了一堆盗版碟准备回去看,买完放在我家里,我翻来翻去都是看过的,其中就有这部,一看是没看过的,就给看了。故事讲的是挺无奈的一个小人物,以前没失势的时候对别人格外刻薄,等到自己落魄了,也不受人待见的故事。电影教会我们一句成语,严以待人,宽于律己。
最近翻看小时候看过但不是最喜欢然而有些场面还挺印象深刻的电影。这部墨斗先生以前看还挺有意思,现在看回,觉得果然如此啊~有些地方可以很吸引小孩子去看,但是对于成人明白的那些深刻的东西却刻意回避了,然后以大团圆结局的形式一笔过带过。小孩子当然不懂,只知道那些表面的开心与痛苦。而成年后的我,却知道有些成年世界的悲喜,或者感同身受,总是带着悲剧的底色。
HK HK!
忽然感悟很深 与人为善
先抑后扬
說教實在太直接了點,不過看在雷宇扬以及故事还是很有趣的份上。。。
忘了标记了。陈小春和黄贯中。故事的构思蛮好玩的,就是细节很糙,最后落脚没什么太大心意。天桥借钱那段镜头很喜欢。
真是一部出乎意料不错的电影,因为这部对雷宇扬刮目相看了。一天里的谐趣故事反映了真实的社会人情冷暖,折射出一段人生道理:做人要低调,不要太嚣张!要珍惜重视你身边的亲人、爱人。
今天在6套看的笑死我了
细细个时候看的,记住了陈小春的贱与落魄。近日重温,有种詹瑞文的feel,或者这是香港本土故事的一贯风格。类似的影射香港职场强人的还有陈奕迅那部,带来的思考却比那部深刻。风格化脸谱化的配角们,一如我们身边行色匆匆的社会人格。
今天在一家茶室的电视机上看的。故事和手法有点意思,但很多细节整合起来又变得很不特别
得饶人处且饶人。做个好人是最要紧的。
呢个世界永远都系你对人好,人就自然对翻你好!
几年前一个很热的暑假看的一个很鬼的导演+一只很鬼的片子。
嗯嗯!!真的真的!! 做人要善良!!待人要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