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一人在家,蓝调爵士,一杯咖啡,随机找一部治愈系老片来看。不得不承认,有的老外对老庄的理解,要远比我们深刻。至少当我在看老片《10 Items Or Less》时,我是这样想。
记得张国荣曾经说,演一个角色就等于多了一条生命,他确实做到了,可惜他做的太过,跳进去就出不来了,对于演员来说,能真正地跳进去就已经很不错了,这谁都知道,就连周星驰都会用斯坦尼来教小混混:“要由外到内,再由内而外的”,梁朝伟也曾经说,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当我看《10》的时候就想,也许他们做的不是太过,而是根本不够。
《10》里面的摩根弗里曼是个老戏油子了,以至于他的任何时候都是在演戏,他学行动迟缓的老人走路,他和擦车工们一起擦车,他和小孩一块儿模拟打高尔夫,他可以任意地出入每一个角色,所有的人都喜欢他,因为他完全理解他的角色们,他就是他们,但他又不是沉溺其中,他虽然忘了自己家在哪儿,不记得自己的电话,甚至忘了自己是谁,却丝毫没有失去自我的判断,可以说,他可以随时成为任何一个人,却又任何人都不是,各位影迷朋友们啊,各位文学爱好者们和哲学爱好者们啊,这难道不是逍遥游的境界吗?这难道不是游刃有余的境界吗?老美编剧的厉害就在于,他能把很深刻的东西用很日常很商业化的东西表达出来,他们很少一本正经地谈些什么,也很少装大尾巴狼,用句俗话说,“寓教于乐”了,所以说,他们都是庄子的,是远比我们要深刻的。
当然,老美的编剧仍然是老美的编剧,他必须写一个美丽的女主角进去,一个自闭而自卑的超市售货员,说话带有很重的西班牙口音的女孩,仅仅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其浓重的好莱坞痕迹来,这个女孩当然需要我们男主角的救助,当然,男主角本身也遭遇着困惑,最后,他们双方实现了救赎,通过一部电影来使主角们在结局时获得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升华,老美的电影是最讲究这个的,谁也不敢例外,这部电影也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会有一个落入俗套的结局,因为最后他们说,“we live,we work,we just getting strat it,we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相忘于江湖这句我们琢磨了几千年的话,就被这个美国黑老男人轻描淡写地搞定了。
我是不赞成针对片中的每个有寓意的片段做阐释的,这样无疑破坏了它的完整性,这个观点以后也许会详细阐述,但不是今天,今天我只想说这么多。
还是说到张国荣,很欣赏哥哥。我想,他应该完全可以做到摩根弗里曼这一步的,也许是他太喜欢他的角色了(虞姬???),自己不愿意出来,这种演员很值得尊敬,但不该提倡。
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剧中的摩根。
不得不说,平淡的故事考验导演的功力,而且对演员也有严苛的要求。平淡如水的故事,抓住观众的眼球与否,摩根和帕兹两位主角能否演出“真”就是关键。摩根自然不令人失望,扮演一个落魄但是通晓人情的自来熟明星不过是小菜一碟。除了换衣的惊鸿一现,帕兹尽量避免显露自己的风情,毕竟不少人总认为漂亮女人总是花瓶,事实上,并不高产的帕兹每一部影片都留下了自己对角色的诠释。所以,西班牙裔结账员也并不算挑战。
为了角色实地取材调查的摩根绝对是演员的典范,一次机遇,他遇上了脾气暴躁的结账员帕兹。萧索的街区,破落的超市,两人的相遇为这地方带来些许生气。滴答滴答,结账员要走了,但糊涂的明星却需要陌生人帕兹的便车。可以看出,外冷内热的帕兹一开始不多搭理摩根的话。但慢慢,两人却恍惚相见恨慢的老友。摩根陪帕兹买衫、洗车、吃快餐,疏导芳龄25却不敢尝试的帕兹…面试结束,帕兹开始继续寻求人生的10 items or less“the most wanted”。喜欢回家路上他俩在车上的悠闲,所以我默默等待早已预测的结局。正如帕兹所讲,他俩以后很大可能不会再见面。不过,本就是一场巧遇,何必做作地强求延续。好聚好散,各有各的未来,各有各的际遇,他们不会再相见,但他们知道对方总是自己为数不多的挚友。
-We live,we work,we're just getting started…
and we are never seeing each other again.
-Never.
最近看了另一部低成本制作,摩根费曼(Morgan Freeman )主演的《10 Items or Less 》,与《我要成名》同样是关于演员的故事。摩根费曼在戏中演回自己:一位广为人认识的名演员,在故事中,他已经有四年没有接拍新戏,而他正考虑接拍一部小制作,饰演洛杉矶拉丁美洲人小区里的超级市场经理;他便趁机到了当地考察,在超级市场内认识了一位女收银员 Scarlet,摩根费曼觉得他很有趣,决定跟随她,两人展开了一天征妙的相处。
《10 Items or Less》这片名,是借用了超级市场内那条「十件货品以下」,方便买些「湿碎野」顾客的快捷付款通道。片中,摩根费曼处处发挥演员的敏锐触觉,他喜欢观察别人,从谈吐衣着,以至走路的姿态,对他而言,都是一种新的体验,他又喜欢和陌生人搭讪,从交谈中多上了解别人的生活,他表示演员的本能就是投入人的生活(engage people )。
其实所谓「演技」,或者所有创作的泉源,说到底都是源自对生活的观察,能广开眼界,提炼生活经验,便更用到创作上。摩根费曼透过饰演自己说,接拍独立电影,有助感受不同的工作方式,即使成果不理想,自己也有得着,人生总会有些阶段做些「湿碎野」,不是每次进超级市场都要买很多很多东西。
回想自己,做了那么多年人,期间有过不少宏大的理想,虽然不至于全部落空,但泰半都未能实现。为了实践理想,将许多认为「湿碎」的东西搁在一旁,因为人总会认为「湿碎」事易处理,可以拖延一下;这刻,不妨想想有几多已搁置多时而还没有做的湿碎事,试试列一张属于自己的10 items or less清单。(1. 做一次身体检查。2.拿ipod去修理。3.认真地看一次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4.写封信或email给远方的N。5.下注买车路士夺英超冠军。6.将戴了十年快了十分钟的手表调正。7.入房称赞老总的文章写得好。8.追回傻强欠我的$500……)
毫无疑问地,看这片是冲着摩根弗里曼去的,女的咱不认识,一开始看的时候灰头土脸的,越到后来越是散发出一种魅力,再后来一查,敢情还是个著名大美女演员,我想说什么来着~
人的外贸美不美,至少80%决定于她的精神状态!现在一打开电视肯定能够看到很多化妆品广告,可这些东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东西啊,有买化妆品的钱看几部好电影、读几本好书,增加一些自己内里的东西,改善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入一种更佳的精神状态,取得地效果一定会大大好于化妆品。海报上的“you are who you meet” 说得很到位,因为人是互相影响的,碰到的人会决定你的精神状态。
女孩是因为可爱(现在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那么多装嫩、发嗲的女孩,连正常说话都不会说了,却以为这就是可爱,真可怕·#¥……!)而美丽的,而不是相反。
片尾歌不错,总体普普通通,freeman演他自己一刚…好搞笑……jonah戏真是少啊…谢耳朵也打了个酱油……
sheldon客串
实在太沉闷了
珍惜
你的梦想是什么?
好几年前看过的电影,一直很喜欢。可能是简单的在平常不过,但是却很动人,至少打动了3年前的我。
2007-7-4
简简单单是现实
很温情很细腻的片子,Morgan Freeman完全是本色出演自己,用自己的经历改变他人的封闭怯懦的心态。
卖萌。
谢耳朵亮了 女主角有美到
老摩根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我们活着,我们工作,只要开始就好了。”第11件,会是好的结果。
在我看到1:02的时候。出现了Sheldon的身影。10ITEMS OR LESS想起了某期的新周刊。
是不是可以试着发现 美丽
不爱做的,不代表你不能做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549081/
摩根·弗里曼扮演大明星,有些过,不喜欢。女主角挺漂亮,但故意讲怪口音英语,表演也不好,不喜欢。
勇于改变,敢于尝试,用一部电影讲了一个很好的道理,看完觉得很温暖.
3个跑龙套的都红了:Johan Hill (Superbad里的胖子);Anne Dudok(House里的Amber);Jim Parsons(TBBT里的Sheldon)。。。2010年看,真是超现实。。。
摩根弗里曼每次出现都这么乖。。。。看到一大半惊现耳朵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