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片就是说了两个偏执狂的故事。偏执狂就是认准了一件事就非做不可谁劝也、也不听,包、包括他自个。他是被一种内心的狂热驱使,理儿都明白就是不这么做就难受,明白后果但想先做了再说。
偏执狂是天生的吗?张秋生的例子告诉咱们一个自恃有理走遍天下把有话好好说挂、挂嘴边挂了大半辈子的中年知识分子真要是受刺激了着了魔了较上劲了那可真不比一个没文化的城市小青年蔫巴到哪去;最后人张秋生还真不赖,还真砍了。你说一个人怎、怎么就能受那么大的刺激变成一个跟前半辈子压根不一样的一人呢?这不就是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精神遭到了极大的侮辱吗。到这我琢磨出来了,合着按这理儿一推,赵小帅也不是天生就那么拧巴,也不是生下来就是个偏执狂,肯定也是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精神遭到了极大的侮辱。我琢磨张导也是反映了城市小青年受侮辱没自尊的现实不是?
像赵小帅这样境遇的人,在城市里司空见惯: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摆一个小摊混两口饭吃,追个妞追得头破血流面子扫地,招上了什么有脸面的还得当街给楞揍一顿。这长年累月的伤害和侮辱,把赵小帅塑造成了这么一个极端偏执的人:泡妞,就什么也不顾,一天到晚跟着,大喇叭楼底下吼着,一盆盆水迎头泼着,都不、不在乎。总之安红越给他难堪他越来劲,结果让刘德龙找人给绊了。到最后安红也不知是被他感动了还是拿他没辙了,反正跟刘德龙掰了之后跟赵小帅又开始有点意思了。按说赵小帅这时只要再拿出开始追安红的一半劲头乘胜追击应该就能拿下了,可他又跟刘德龙较上真了。看到这有人奇怪了,这偏执狂不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吗,怎、怎么半途而废了呢?
刚才说过,我琢磨这偏执跟自尊心受伤害有关。赵小帅对安红穷追不舍,多少是因为安红不留情面地拒绝他,还有周围人给他的白眼,还有刘德龙给他的那顿拳头。总之越伤害他,他就越非是追到安红不可。后来安红对他态度缓和了,他觉得这事可以告一段落了,失去的面子也算挣回来了。可是刘德龙给他一顿又让他自尊心受很大打击,那可是被当街围观着遭一堆人暴打,难怪当时他顺手甭管抓着什么就胡抡,还下狠咒要剁刘德龙手。于是这剁手,就成了挽回他面子的一个心结,这结不解,他总觉得还被刘德龙侮辱着。最后不也没剁吗,不也跟追安红一样半途而废了吗?我琢磨应该是因为刘德龙被音响砸成那样的缘故。
有人说这小帅兄弟自信自强,自尊心哪能那么脆弱——脸皮这么厚这么没脸没皮一人,能有多强自尊心?我说那是表面,实际他长期觉得被人瞧不起。听听安红跟他开一句玩笑“狗改得了吃屎吗?”他就差点急,完了说有大事要发生。再听听他跟张秋生说的“你们这样的人什么时候把我当个人看过?”
当然,地位不高的城市青年那海了去了,可像小帅一样拧的,还真是不多。大多数都变成像王朔小说里的玩世不恭油嘴滑舌的样儿了。那要是到了中年呢?大部分蔫巴了,有少部分还贫得可以,还有些变成知识流氓满嘴道理。这其实不过只是渺小的个人在城市社会的重压下采取的不同求生手段或者叫适应方式而已。张秋生其实也一委曲求全只盯着个人私利大街上爱看热闹的主,只不过扯不下知识分子的脸面,说话总得拿道理给自己铺道遮羞。《我爱我家》里的志国就是这么一典型。张导的电影说明了,就这么一主,你给他逼急了,丫照样能把你手给剁了。
这篇评论以偏执狂开头,以城市社会对人的压迫收尾。还一部也是以偏执狂开头的片子,叫《十七岁的单车》,片里两少年都是偏执狂,都豁出去了玩了命的非得要那车不可;那片其实也不是以偏执狂结束,而是以青春梦想破灭收尾。那片子其实是讲青春期的梦想的,梦想分两方面:物质、精神。片子里物质的象征是自行车,精神的代表是爱情(城市孩子的爱情对象是他同班同学,农村孩子的爱情对象是对面楼里的保姆)。最后这些梦想统统破灭全部玩完。注意到为保卫梦想这俩孩子都给逼急过,城市孩子抡了抢走他女朋友那金发小子一板砖,农村孩子到最后也操起板砖给没完没了砸他车的混混头上来了狠狠一下子。我们由此不难想见,《十七岁单车》要是拍续集,那是多余——《有话好好说》不是现成地摆在这吗?也有精神(泡妞),也有物质(笔记本电脑),还有砍人。从我瞎琢磨出的主旨上来说,这俩也正好能接上:青春期时边受着压迫边揣着梦想,成年以后就光剩压迫梦想早没影儿了——你看《有话好好说》里哪号人物有点什么追求没有?最后连武器都一脉相传:青春期时操板砖,到成年了就非菜刀不使了。难怪张秋生劝赵小帅不用菜刀改用板砖是白搭呢——那玩儿他青春期早使过了,人哪能越活越回去呢?!
作为一个只拿电影当消遣图个乐儿的观众,很少看老电影,其实这部电影也不老,但是看惯了现在的所谓大片,不是追求大场面就是追求高颜值,只能说,老电影就有老电影的味道。不管是MTV式的摇晃镜头,还是昏暗迷蒙的画面,都充满着那个时代的气息。虽然看得我头晕眼睛疼。这部另类的张艺谋的电影,因为没看过《三枪》,所以也没法比较这些年他的功力是否下降,但是这部搞笑荒诞的都市轻喜剧,还是很有观赏性艺术性与价值的,也的确很搞笑。 一件小事引起了一连串的故事,就是因为大家不愿意坐下来好好谈谈,和平协商,而非要闹到动手,何苦呢?电影里面其实有很多“好好说”的剧情,然而每次都说不好,讲不听,劝不住,最后导致了无法“有话好好说”的场面。这其实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赵小帅,就是一个冲动、倔脾气的北京青年,看着有点小流氓,但是其实内心纯洁的很,看着像坏人,实际心地很善良,同时呢,也没啥文化,就是一切按着自己的道理来处理事情,所以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追姑娘,在被打了之后咽不下这口气非得剁了人家的手。张秋生呢,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老实人,爱钱,爱看热闹,爱讲道理。其实这俩人都是好人,也都是很单纯的人,但这样的两个人遇上了,制造了一堆荒诞不经的搞笑故事。两人话说了很久,但是就像对牛弹琴,而最后的剧情大逆转,将电影推向了高潮。张秋生由于忍受不了胖厨师的虐待,而发起疯来,要拿刀砍胖厨师,这与他之前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反差,从知书答礼,一向强调要有话好好说的张秋生,到拿着菜刀想要砍人的张秋生,而此时在一旁苦苦劝说的赵小帅,我想这时候两人才真正实现了互相理解。每个人都有冲动钻牛角尖做出不理性事情的时候,所以互相多理解,有话好好说。这句话,放到今天还是很有意义的。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有话好好说》在摄影镜头焦距的运用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手提摄影、摇晃的肩扛、不同于常规的剪辑手法,使影像飘忽闪烁充满动感。从镜头里看上去摇摇晃晃的画面,颇有点小品的模式。城市景象的迷离纷乱,人物形象的畸形破碎,也给观众产生了强烈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该部影片成为了近代中国内地电影典型的新锐之作。开场就是女主角瞿颖快速走路的一个戴墨镜的脸部特写,然后是男主角姜文追赶瞿颖的一个戴墨镜的脸部特写。镜头不停在两者之间来回切换了好几次,一会是瞿颖的表情快速走路焦急的步伐,一会是姜文的表情内心波涛汹涌的小跑着跟随着她。从这里开始就是通过肩拍(将摄影机背在肩上来拍有更大的机动性)来实现的。紧接着镜头拍摄瞿颖背面上公交车,姜文紧随其后上了车,两人坐在车上交谈,这里镜头依旧是在两人之间来回晃动,摄影师手持摄影机,离演员们如此近距离地运用广角镜头的拍摄,那种变形的感觉带有夸张性的风格,使得镜头里的姜文和瞿颖的两张变形的面孔,随着躁动的城市节奏也在晃来晃去。而镜头也似带领着观众就跟在演员们的身边,仿佛与他们一起在城市里拥挤地生活著。随著二人骑单车驰骋在北京街头,镜头也歪斜地快速在跟著他们移动。开场里北京拥挤的街道,歪斜的镜头里的天安门广场、百货公司、耸立的住宅大楼也构成了影片凸显都市生活的快速步调,日常生活中的杂乱拥挤的场面调度。这里还有个颇具喜感的近景镜头,晃了晃瞿颖扭动的臀部,让人也不觉的幽默了一下。
一个平头男人在路边风景画似的矗着。一辆面包车缓缓驶了过来,车窗摇下,里面探出一个油光锃亮的脑袋,问道“你是赵小帅吗?”平头男子走了过去,“我..我..我就是,有…有事吗?”油脑袋说“我车里放的歌好听吗?”平头男刚伏下身,一个拳头挥了过来,平头男没防备一拳被搓到了地上,撞倒了大片自行车,紧接着,车门一拉,四五十号牛鬼蛇神涌了出来,一顿爆揍之后,油头男指着满身是血的平头男说“你他妈的要再缠着安红,我还揍你!”
满身是血的平头男从地上爬起来,一个信念渐渐在脑海中清晰,“我tmd要剁了那男的一根手指头!”
《有话好好说》是一个涉及男性问题的电影,而故事的缘起就在上文。北京练书摊的赵小帅和一个叫安红的姑娘好了,事都办了,安红却要分手。赵小帅不答应,整日在安红家楼底下纠缠。安红咽不下这口气,叫自己一相好赵德龙收拾赵小帅。被揍了的赵小帅发誓要剁了赵德龙一根手指头。而于此同时,另一号叫张秋生的人物出现了。原来,混乱中,赵小帅抢过了张秋生手里的电脑,砸了揍他的人。张秋生为索赔电脑奔走在赵德龙和赵小帅之间,商量着两人和解的事,此时,赵小帅一面答应,一面琢磨着剁手指头的计划。
《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电影系列里我最喜欢的一部。看了这个片子,你会觉得真他妈的还原生活,你会热血沸腾,你会大腿抽筋。所有人物都是张力十足,诙谐偏执,而叙述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像是隔壁邻居大妈,平淡生活里经常会打个照面。
首先,故事设计的很有意思,打算息事宁人的张秋生反而成了举着刀子要剁人的疯子,并最终进了局子,而赵小帅的复仇计划最终只能烂在自己的肚子里。这其中,裹挟了一些男性问题。当下社会,很多知识女都在嘲笑男人低级的动物性,但拜托啊,男人作为一个自然人也是有人性啊!很多女人抱怨男人见了丰乳肥臀就神经错乱,两腿发麻,三腿坚挺。但这都是男人的本能反应,就像婴儿天生会吮吸乳房一样。男人的生理构成决定了男人不可能对一个轻衣薄纱的女人无动于衷,而现在扒开屁股看内裤的穿衣方式大行其道,像一个魔咒对男人不断的施法,怎么可能没反应,男人的肾上腺和睾丸是吃白饭的吗?但是,男人活在这个世上,便决定了他会为了捍卫自我尊严和追寻爱情而义无反顾!被揍了的赵小帅其实是个很浪漫的人,他会在安红的楼底下雇人拿着大喇叭高喊“安红,饿想你!安红,饿想你想滴睡不着觉”如此热烈劲爆的示爱,粗俗恶劣却散发着他作为一个小市井的浪漫。简单就是力量,执着就是爱情。赵小帅不管别人的冷眼脏话,不顾打扰了多少正在午休的人们,干扰了多少正在学习的孩子,他顶着从楼上泼下来的一盆盆凉水,高举喇叭,青筋暴起,腿毛飘飘,洪亮的声音塞满了小区所有的波段,“安红,我想你,安红,我想你想的睡不着觉!”在赵小帅的房间里,小帅和安红即将巫山云雨,小帅按下音乐,开启红酒,将丝巾缓缓盖在安红的头上,一个没文化的个体小贩都能如此煽情的前戏,而很多读书之人却只对插入的刹那瞪大眼睛,真是枉为了读书人的称号!
当赵小帅在被揍后丢失了尊严,在流血中失掉了爱情的时候,他的男性底线彻底被戳破了,没了尊严,他就是一张破报纸,擦屁股都是高攀。男性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来临,让赵小帅决定以一种纯爷们的方式找回一起——我一定要剁了那杂种一根手指头,不多不少,就一根!故事的发展在另一个知识分子张秋生身上来了一个大转弯,其实他才是所有的戏剧冲突!一向希望和解的他一直以息事宁人的态度在两方间游走,他小心翼翼的捍卫着游戏规则,扼杀着自己的男性力量,但当自己真正尝到了被人侮辱的滋味,感受到了男性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时,他的爆发仿佛洪水猛兽,电闪雷鸣。他手举菜刀,周身一小裤头遮羞,双目通红,表情坚定,一副慷慨就义的大无畏。
张秋生同志五十多岁了,本科毕业生,不堪忍受男性生命之轻,受自己天性之托,举起菜刀,意欲砍人,最后被抓到局子里,蹲了半个月。一个知识分子,没有装逼,举起菜刀,疯狂寻找自己的男性之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知道自己的血往哪里淌,知道自己为什么长了小鸡鸡的行为,他最终回归了自己作为男性的所有属性,每一个中国爷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不是有句话说过吗,“装逼是装逼者的通行证,爷们是爷们们的墓志铭!”
漫天的男性广告贴满电线杆,霸占了电视台,挂上了门户网,链上了工具软件,可是亲爱的同仁们,如果男性问题仅就局限在包皮过长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那男人们可就轻松多了~~~
《有话好好说》是一部的神奇电影。这首先体现在卡司上。按比例算,片中著名演员的出场频次堪比“三建”。且不说姜文、李保田两位主演和在楼下仰着脖子狂喊“安红,我爱你”的导演本人,就在不经意间,你还能看到穿警服、戴眼镜,有且仅有两次出现在下楼梯场景里的葛大爷,大大咧咧、无比奔放的方青卓,以及近似“小鲜肉”的梁冠华等等,临了临了,那个几乎没露过正脸的打酱油司机一开口说话,诶呀我去,李雪健!
排除掉拍“三建”这种为了光辉使命而共同奋斗的情况,影片的华丽阵容大抵是乐得给导演捧场,也似乎刚好从侧面展现了整个主创团队“玩儿票”的状态。我拿这个词打比方,重点当然不是在“票”上,因为他们都是在专业领域里拔尖儿的人。用“玩儿”来形容这部电影,在于无论把它放在张艺谋的作品序列里还是同时期直至现在的院线片中,都显得那么地与众不同,相比于不苟言笑地艺术创作,更像是一次愉快的、解放天性的玩闹。
晃动的推拉镜头和变形的人脸特写或许是影片留给观众最直观的印象。它看上去与精致无关,而有着和主演姜文极其角色如出一辙的粗粝气质,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抑制不住地躁狂,亦如同它诞生时的年代。当镜头跟随赵小帅匆匆行走在昏暗狭长的ktv过道里,从被推开的一扇又一扇门里传出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音乐,组成了奇妙的混响。这众声喧哗的一幕自然天成,映射着现实的模样。再加上时不时来上几句的“我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北京琴书,一种失序的错乱感就在空间与时间中共同生发。
如果说声画风格依然称得上是主创的有意为之,影片在叙事上的随性更能显现它荒诞不经的色彩。它讲述了一个由一连串意外连缀而成的故事。赵小帅被前任的现任刘德龙当街殴打,他便憋足了劲儿要剁刘的手。这时,一个认死理儿的小知识分子张秋生找上门,让他赔自己在围观打架时被当事人抡坏的电脑。可自打张知道了赵的剁手计划,特别是赵自掏腰包给了他电脑时,他被感动了,于是拼尽一己之力来阻止对方。之后又是一系列阴差阳错,刘德龙的手是没剁成,张秋生反倒因为遭到羞辱而拎着刀四处暴走,赵便反过来劝张……影片的情节和镜头语言一样狂野,没有严整的结构,不在乎什么起承转合,单是酒馆儿一场戏就占去小一半的篇幅。但是,一些必然似乎早就在混沌里做好了准备,等待着在偶发事件中一一应验。
执拗并且心地善良的张秋生非得拦着赵小帅不可,有着同一秉性的赵小帅也一定会拦着张秋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故事的结局是人物的性格使然。在这两轮“比拼”上,“刽子手”胜出“秀才”一筹,他知道这个干瘦的小知识分子一定不会拿菜刀去砍一个不相干的人。而到了最后,张秋生到底也从内心深处打动了赵小帅,两个本来萍水相逢的陌路人因为彼此赤诚的善意相认相知。这两个“好人”的执拗与善良是影片光怪陆离的混乱中唯一恒常的存在,也是最感动观众的点。正是从这个角度考量,我认为本片与马丁·麦克唐纳的诸多作品,比如《三块广告牌》《枕头人》《杀手没有假期》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格外珍视主体间的善,不过,马丁的善总有些上帝在人间的意思,是为了反对人性的恶,而《有话好好说》则与宗教话语无关,只针对现实的乱。
在作者看到的现实里,人心的浮躁、欲望的膨胀、交流的失效,是导致“有话不能好好说”的原因,也是症结本身。影片没有直接批判什么,但它无疑成功地呈现了问题所在。
归根结底,这部片子尽管看上去很“俗”,却依然牢固地保有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这还是得从张秋生说起。起初,他与赵小帅事件无关,之后,从旁观者被迫转变为参与者,再之后,又从参与者主动转变为干预者,最终,他自己竟被置换到赵小帅的位置上,成了另一个事件的主角。由此,影片的一条深层叙事线呼之欲出,即知识分子在保持独立与和人(世界)交往的夹缝中的生存自况。其中,张秋生的受辱与反抗甚至隐隐透出些历史的印记。俗话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可是兔子终究咬不死人。关于这一点,影片告诉我们原因其实不在于它软弱,而主要在于它知道咬人不对。张秋生出拘留所后,赵小帅没有再直接出场,而是化身为谦谦君子,用一封书信向这位曾经劝阻了自己犯错的“导师”表达谢意和敬意。至此,两个人不仅达成了和解,并且完完全全按照张秋生的理想方式进行。不妨想象,他们再见面之后还会为了什么是“德”再次开战,然而那已是后话。狡黠的作者早已在结局里让张秋生取得了彻底胜利。
这是秀才的胜利,却不是所有人的胜利。
g�(2H�fA
1.可能是张艺谋最“好看”的电影。2.姜文演出了导演力。3.手持摄影不是准确表述,应该是手持贴脸摄影,意味着本片的一切都关于“人”。而摄影机距离被摄者最远的三次:两次出狱和结尾的摇镜,都直接服务于社会性主题,即便浅显天真,依然有力。4.“冯小刚风格”,蛤?5.怀念他们那时候的创作心态,于是怀念起了那个年代。
晃动的镜头,磕巴的姜文。流行音乐。之后的《幸福时光》也是用一封信结尾~
姜文好可爱啊~张艺谋才是真大师,冯小刚贫一万年也贫不出一部《有话好好说》。
当年有本事将这样荒诞的一件事说得让我们觉得似乎这事还真就该这样荒诞不这样荒诞还反而不对了的一个人,为什么现在却连一个简单的故事,都说不明白了呢?
4.5,真是好看,谁说第五代不会拍城市电影!野心小追求大,如果《重庆森林》是香港的城市电影,那这部就是北京的城市电影,极准确地抓住了京城的世俗气息,不仅是语言和动作的幽默,更多的是道理的谐趣。大量先锋性镜头配合实用的调度和“粗糙”表演,竟组合得精炼稳重,一部大师品相的小品
这片神了 吕乐的手摇成精 剧本开挂 台词句句爆花 瞿颖的TomBoy扮相 王菲赵薇都敌不过 姜文的纯阳之体加口吃 还有一水儿的老熟脸 各种来劲的流行乐和北京琴书 无话可说 冯裤子的甲方乙方和那谁的顽主都没九七年的张艺谋cult 我想他现在的水平不是他的错 是时代的错 一个傻逼时代 只能拍出傻逼片
我们都表示很爱葛优……
那年夏天,北京的味道留在了胶片里。
俺红,俄向你向第水不捉叫
论"女子无才便是德",论如何"既打击对方又保存自己",在对抗中全身而退。但是我劝过我自己,道理全都说尽了,我懂,就是劝不住。一对忘年CP又诞生
张艺谋居然导出了一部冯小刚风格的片子~~
国师唯一一部纯都市片,全程嗑药般的嗨。比墨镜王更晃的跟拍、更缭乱的剪辑,鱼眼镜头大特写更是将人物世纪转型期的浮躁不安一网打尽。说它现实吧设计感又太强,说它荒诞吧却又水到渠成。老戏骨轮番上场,短发瞿颖依稀王菲。城市的街,女孩的脸,说变就变呐。
这片儿的英文名居然是keep cool,他妈的。
好看。张艺谋如果不装逼多好的一个人啊~
安红~~~~俺想你~~~~~~~~~
导演就是导演,明明演的路人甲可海报上比谁都大。
8/10。无赖最终战胜了信德守法的知识份子:老实的电脑专家满街抢电话救人成为疯子,关进储物间被更不讲理的厨师小姐灌醋惹急后跑到廊道砍人,张艺谋用散文化的媚俗剧本,愤怒嘲讽了发泄式病态的中国社会。变形的近景、连续快速的摇摄和无技巧转场,楼底下喇叭喊话、借火揍人的几个精彩段落太有才华了。
要是结尾卡在那个李保田要砍不砍的时候就给力了!
6.5 老谋子的这个片子,手持能抵三个娄烨,幽默能抵十个冯小刚。
这片就是说了两个偏执狂的故事。赵晓帅也是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精神遭到了极大的侮辱,是我我也剁了。张秋生其实也一委曲求全只盯着个人私利大街上爱看热闹的主,只不过扯不下知识分子的脸面,说话总得拿道理给自己铺道遮羞。摄影和构图也是异于导演以往的手法,手持摄影和倾斜角度大大加强了这种现实感和黑色荒诞感。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