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老徐是大概初中或高中的一个暑假,一部叫做《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电视剧,那时候和老徐演对手戏的是后来迎娶王菲的李亚鹏。那时候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大概情窦初开,认为爱情当中必然有一方是“好人”,另一方是“坏人”。当时的老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中的好人,而李亚鹏,则是我这种爱情观中很明显的坏人。不勇敢、没有责任心、轻浮,我当时就想,即便做不成老徐这种好人,也不会做李亚鹏这种坏人。这种观念一直保持了很久。 几年之后,无意中又看了老徐的另一部电影《我爱你》,这部片子里,和老徐演对手戏的人变成了当初初出茅庐,后来大红大紫的,长着一张婴儿肥的脸蛋的佟大为。片子很老,大概大家都应该看过。其实我当时没看懂这部片子是说什么。说爱情?里面怎么没有“好人”和“坏人”呢?可又好像是谁都是“好人”,又好像谁都是“坏人”。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这部电影本身不真实?还是爱情不真实?或者二者兼有?我开始迷惑,迷惑很多年。 后来,慢慢的长大。看着身边的人分分合合,喧嚣吵闹,总能够想起这部片子里的一个或者几个镜头,日子长了,也渐渐的麻木了。其实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伤害。你伤害我,我伤害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好像不闹出点声音的爱情就够伟大,不够悲壮,不够轰轰烈烈。吵架打架上吊吃药割自己砍别人什么的,十八般武艺真是样样俱全。最后呢,爱情还在,可人呢?大多死在了折腾的路上。闹不动了,或者懒得闹了。这样的爱情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非要折腾。我也不知道折腾到最后两个人究竟能得到什么。大概这种折腾已经成了仪式,成了爱情流程的重要里程碑。别人折腾我也折腾,或者我不知道为什么折腾只是觉得大概需要折腾。有折腾着就结婚了的,有折腾散的,有折腾的成了仇人的。反正折腾着折腾着,谁也不知道最初是为什么要折腾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折腾本身。 其实,我挺无奈。看着《我爱你》里面两口子最后动刀动枪烧房子,我就觉得,和最初他们蚊帐里面偷情打滚甜言蜜语怎么这也联系不到一起。人还是那两个人,可为什么事过境迁,就非得你死我活,互相伤害。这究竟图的是什么? 认识一对夫妻,三十岁出头,十九岁时谈恋爱,三十岁结婚。到结婚的时候,两家人已经熟的不得了了。男方的妈妈和媳妇开玩笑“娃娃是个好娃娃,就是工龄有点长”,这句话被当成笑话,在以后大家都饭局中经常提起。每当讲起两个人的故事,我都很自然的会心的笑。两个人谈十一年恋爱,最终能够有一个结果,这样的事情太过理想,可遇不可求,着实让人羡慕。每每去他们家吃饭,两个人你做饭来我洗碗,和和美美,默契十足,我就在想,看来这不折腾的爱情也挺好的。平静安详,冷暖自知,幸福在二人的每一次眼神相交中流动,浓情蜜意,连身边的人都被感染,变得柔和了起来。 还认识一对情侣,大学相恋四年,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男的开始还哄着让着,后来日子久了也憋不住火,大干了两次。每次吵完以后,男的都跑来找我,我每次都得陪着他喝酒,听他和讲故事,故事每次都是大同小异,无非鸡毛蒜皮的小事,事情有多小,大概就和小学时,同桌两个因为胳膊越过“三八线”吵架一样。没错,就是这么小的事情。然后就开始吵架,然后痛翻革命家史,一二三四五,八百年前的事情也被提起,翻来覆去的折腾。苦了我,掏酒钱不说,还得做免费听众,还不能光听,偶尔还得作出质疑、同情、愤慨的表情配合故事的发展。乃至后来一听说他们打架我就关手机逃路。你想,我一外人都受不了,他们两个能熬多久。终于在他们圆房后的第五个年头,分手了。分手的时候两个人都依依不舍,却有不约而同等如释重负。我问他们,什么感觉?回答,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后来,他们分别在两个地方工作,我和他们的联系有一搭没一搭的,断断续续的听说他们又各自有了恋人。又再一次分手。然后再接再厉,继续寻找。寻寻觅觅这么多年,都一直没有很好的归宿。其实我清楚,他们是互相爱着对方的。从他们看对方的眼神就能看出来。分手以后,他们也一直记挂着对方,再谈恋爱,总会拿新人去何旧人比,比来比去,觉得新人不如旧人。只好放弃。而且那几年的折腾,估计他们伤了元气,对谈恋爱这件事情彻底失去了希望。觉得付出大于收获,觉得谈恋爱就像蜕变,觉得自己终究可能脱不了这层皮。 其实故事讲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前段时间,见到第一对夫妻。依旧恩爱,生活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从他们相依相偎的甜蜜劲来看,在他们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羡慕死了。后一对呢,据说,一次同学聚会,两人见面,喝了不少酒,说了不少话,流了不少泪,那个晚上两个人都没有回家,几年过去了,生活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才是值得珍惜的,什么才是需要用一生去守护的。几天前收到男孩的电话,说他要结婚了,和那个女孩。我问他,你不怕再像以前一样折腾吗?她说,不怕,孙子才怕,我爱她,离不开她,让她折腾我总强过让思念折腾我,让生活折腾我。我无语,心说早干嘛去了。难道非要知道苦之后,才去弥补之前的错?如果老天不给你这个机会,你要拿什么去弥补呢? 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会在造人的时候,同时帮你造你个伴侣。然后在天上面带笑容,默默地看着这两个人互相寻找对方。然后在两个人找到对方之后,上帝又会在两个人之间设置不高不低的障碍,考验两个人是不是真的找到了对方的心,还是只是找到对方的人。有些人很遗憾的放弃了这个考验,在余生中不断的忏悔和哭泣,却又没有办法再来一次,或许上帝会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但是第二次终究不是第一次,感觉和品质又差很远了。当然,也有一些人,顺利地通过了考验,等待着他们的就只剩下幸福了。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人,但是我啰嗦的写下这么多东西之后,大概我是想做第二种人的。其实我明白,但是我无法把我明白的和别人分享。有的时候,有的事情,的确是无法仅仅通过文字或者语言来交流的,而我尽可能的将我想的一个一个片段揉成一个相对整体的文字,希望可以将心情和人分享。然后我发现,其实我没有说清楚。其实,我仅仅是做了一个方向,表达一种态度,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有机会的时候珍惜身边的人,去宽容,去理解,去善待对方。然后告诉对方,我爱你。
现实中确实有像他们一样的人,很真实
吵了闹了歇斯底里了绝望了还是那句因为我爱你。
特别喜欢电视剧《过把瘾》,瘦瘦的王志文走路的轻飘劲儿特别像北京男人给外地人的感觉,老那么扬吧。 没想到电影版也很好看,特别喜欢徐静蕾拿刀威胁佟大为那段儿,要是我以后的那位不说我爱你,我也这么干。
这是我看得最累最燥的一部电影。。。。。通篇神经质的吵架。。我只是原则性的看完电影~婚姻要不要那么恶俗哦。精神要不要那么分裂!!老徐演得是极好。但,哎,原著中,人为什么对爱情那么绝望呢?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就不去体会呢。制造麻烦,愣是是把它当成了代名词!!
吵架的最高级境界。吵完了你以为感情会更好?可能、或许、maybe……
饰演贾玲的潘娟 2009年因为在北京家中不小心滑了一跤,撞碎身旁玻璃鱼缸后,导致颈部大动脉被割破,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悼念一记。。多加一星。。。。
在爱情中,会幻化出另一个自我,别怕,宝贝,我只是更深的爱着你,怕失去你。
一个为爱痴狂的女人遇见一个不太懂女人的男人,结果就是悲剧
伴随着鸭脖子和小番茄的午夜电影儿,老鱼认为我王朔小说中毒太深,老幻想自己就是内女主角。。。。。现在为什么没这么朴素的爱情电影了呢??
爱情是一门课,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徐静蕾扮演的小桔真是挺多中国女孩的代表,不懂事也不精明,很幼稚很不独立。来到国外,越来越喜欢这边女孩和男朋友的相处方式,即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多了份朋友没有的默契。佟大为将角色表现的很到位,不能说不爱,只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便不那么珍惜吧。
嘿 还真喜欢“这沙发是我买的 这沙发是我搬回来的!!”
相爱非要折腾么 不折腾就不能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感情么 一定得每天吵吵架打打架才成么 非得相互伤害成这个样子才能好好体会到真爱么
桥段看上去就像是8年前的破梗 但是看到现在这主演们一个个物是人非 还挺合衬这电影想讲的那么些东西 破梗也变得有些韵味了
希望尽快度过这个阶段,进入那永恒的索然无味。
本来是冲着徐偶像的露点镜头去的,没想到越看内心越嘈杂
翻拍的有点不伦不类的,两人的CP感也很一般。
和宿舍同学一起看的。虽然是一帮大老爷们但是看的也还是挺揪心的。虽然影片主演爱的时候不来电,但是表演吵架的时候还是挺入戏的。影片显得有些过度用力,但比较单一的镜头又没有把吵架的剧情拍的充满张力。不过,总体来说还行,能让你津津有味的看下去。
常常对你说我爱你的就真的爱你吗?太容易说出口的爱并不一定是真爱,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爱才是真爱。
男女在亲密后女生开始不停地询问男生有多爱她。“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你说呢”“我不知道才问你呢”“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当然是啦,要不我怎么会和你好啊?”“那我也是”
这他妈不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