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2

HD中字

主演:葛优,舒淇,孙红雷,姚晨,安以轩,邵兵,廖凡,邬逸聪,关晓彤,窦文涛,赵宝刚,乐嘉,张馨予,王希维,李晨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非诚勿扰2 剧照 NO.1非诚勿扰2 剧照 NO.2非诚勿扰2 剧照 NO.3非诚勿扰2 剧照 NO.4非诚勿扰2 剧照 NO.5非诚勿扰2 剧照 NO.6非诚勿扰2 剧照 NO.13非诚勿扰2 剧照 NO.14非诚勿扰2 剧照 NO.15非诚勿扰2 剧照 NO.16非诚勿扰2 剧照 NO.17非诚勿扰2 剧照 NO.18非诚勿扰2 剧照 NO.19非诚勿扰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非诚勿扰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非诚勿扰2》豆瓣官方小站:http://site.douban.com/108514/  在秦奋(葛优 饰)全然做好与笑笑(舒淇 饰)白头到老的准备之时,笑笑对秦奋的感情却仅仅止步于好感。在秦奋好友李香山(孙红雷 饰)和芒果(姚晨 饰)离婚典礼的启发下,秦奋与笑笑决定试婚。然而,好感毕竟不等同于爱情,共同生活期间,秦奋深沉的爱意 在笑笑那边却变成无形的压力, 两个最后只能分道扬镳。距离远了,感情似乎也就淡了,就在两人似乎已经忘记对方的时候,他们生活的轨迹又一次发生重合。老友李香山罹患重症,在他的人生告别会上,秦奋和笑笑再次相遇,在即将离世的老友点化下,笑笑似乎明白了婚姻的真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旧爱闯空门老严有女不愁嫁诱人果酱到哪儿了末路狂奔2012野兽之尾生活大爆炸 第五季末世求生烘焙恋人

 长篇影评

 1 ) 十点档的冯氏电视剧

(以下内容有涉及剧情泄露,不过完全不会影响观看。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观看本片,都不存在有剧透的麻烦)

可能觉得让观众哭比笑更容易,冯小刚好像对死亡话题上了瘾,赶制的新片继续拿绝症和促膝长谈做文章。等着大拿票房,吃喝玩乐当大款。看着孙红雷扯了大半天的人生感悟,就差再来一句张涵予的旁白画外音,你们大家被感动了么?

在这部续集电影中,冯小刚继续身披“三无导演”的新衣。这部电影没诚意、没技巧、没认知,不但不好笑,更有无数睡点,催你入梦。仅有的一丝儿人情味,那也是编剧王朔带来的。这个冬天,冯小刚在姜文的电影里死了。在《非诚勿扰2》里,他也死了。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段子不够笑声不多,不给力。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该做的爱没有做,很丧气。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有胡德夫和仓央嘉措,太文艺。抛开这些众说纷纭,看到结尾处,孙红雷一人端坐,众人围绕。他开始对着镜头扯人生读感悟,致完朋友致女儿。那会,我就觉得这太不冯小刚了。话说冯小刚也不是没讲过葬礼、面对过死亡,但基本是嘲讽性质为主。他从未这么正儿八经过,正经到全片只需要这么一段老男人的感言,其他地方全部是植入广告都没关系。

几个朋友解释说,那是因为他老了,接完地气接文艺。或者说,幕后的王朔和台前的冯小刚都老了。他们开始害怕一些东西,害怕没了以后,别人会怎么看,亲朋好友怎么办。然而如果仅以年龄阅历来加以区分,那《非诚勿扰2》岂不是成了中年人的最爱,婚姻家庭有问题,活了一辈子,最大感触就是无力,临终关怀不到位。那中国也出现了专门面向中老年观众群的电影了?我觉得并非如此。冯小刚再怎么接地气,他也不是山田洋次,人文关怀这东西,还真不是他想推销就能推销得通。

不谈前作,跟有些人觉得“这部电影很真诚”相反,我觉得《非诚勿扰2》很不真诚。首先,冯小刚依然没能解决老大难问题。如何把电影拍得像一部电影,他依然不懂。当然了,跟喜欢打开电视看电影的观众一样,中国有更多观众喜欢进电影院去看电视剧。从求婚离婚、选美拍卖会再到吃饭追悼会,没一场戏给人印象突出,能记住的只有人物台词,只有风光地点,只有小题大做耍贫痞。其次,前后断裂感严重,戏与戏、段落与段落之间完全不接,后半段直接成了孙红雷的专场表演。跟依赖字幕的《山楂树之恋》一样,《非诚勿扰2》也用旁白交代了很多事情,甚至还留下了一个轻浮结尾(亦可以说完全是为了再拍续集的考虑),完全不理会观众的情绪是否还残留在蹈海的悲伤里。最后,这部电影脱离实际,完全不理会当下现实。大喊满足我活够了,怎么听都不顺耳。如果第一部的谈谈情说说爱还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幻想,这部电影的牢骚感慨就像是作秀,拿死亡作秀,大老远跑去海南玩濒死告别。而在突如其来的绝症背后,冯小刚暴露了创作力的空洞。

几乎可以这么说,《非诚勿扰2》的弊病依然是冯小刚的各种短板,而它的好,大多来自于编剧王朔的贡献。但是光凭这一点贡献,《非诚勿扰2》尚不足以成为一部像样的电影,否则王朔大可自挂招牌,开上一家新店。作为惟观众论的支持者,冯小刚非常清楚这部电影能带来什么,除了票房,他对批评一点都不敬畏。你说我不真诚,人都死了,感慨都发了,还有什么不真诚的。你说我拍得不好,有观众看,那就是好的,更何况这是一部文艺片。

 2 ) 最好不相处,也便不填堵

李香山最后托女儿给前妻带了句话,说抱歉一辈子没让她过得痛快点。
夫妻一场,五味杂陈,人生最末了能念叨出这么一句,任往事再纠葛,也该能一笑泯恩仇了。
一句话里,故事、滋味儿,都有了,是好台词。
只是这谁让谁一辈子痛快的事儿,本来就是伪命题,人生在世,自己都痛快不了,遑论他人。这一辈子到头来,还是李香山的话实诚,是给大家填堵了。

人与人聚在一起,寻的是开心,填的都是堵。无论名义如何,爱情还是生活,总免不了要做些相互填堵的事儿。秦奋说谁动感情谁完蛋。越在乎填的堵越多。

也就难怪要有人说,这货不是爱情电影,这货不是爱情电影。不是韩剧里的粗暴逻辑,我就是爱你,谁不让我跟你在一起我就跟谁急。
这世上没有来由的爱不是没有,只是先哲也说了,为爱而爱是神,为被爱而爱才是人。
笑笑说,这世上再没有人比我更盼着你好。这就是爱情,是人的爱情,而且还牛叉闪闪。
哪怕她看见他时心里偶尔犯堵。

这也就是为什么韩剧总在两人排除万难终成眷属后戛然而止,你侬我侬的日子不是观众不想看,是导演拍不出。拍痛苦容易,拍幸福难。幸福这个词太大了,看不见摸不着,你一定知道自己痛不痛苦,但你不一定知道自己幸不幸福。所以李香山最后对芒果说,我想过了,我们那几年,其实是幸福。
婚姻没有一辈子的痛快,回头来,能够日复一日地相互填堵,也便成了幸福。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这诗初读并不讨喜,透着怨念。见它改编成了片尾曲,顿觉呼应的好。或许它拐弯抹角想说的不过是,为了要相见相知相伴,只好忍受相思相负相欠。也便相互填堵。

为此寻寻觅觅,辗转反侧,抓狂,流泪,值不值得。
你心自有定论。

 3 ) 哥拍的不是电影

        《非诚勿扰2》的奇怪之处在于,这虽然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喜剧,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爱情在里面跑了个龙套,而且还是为死亡跑了个龙套。其实这也没什么错,爱情与死亡在艺术中的关系就如同涮羊肉和芝麻酱一样,同时出现时是为了给彼此添味儿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而《非2》中的爱情与死亡就如同一个包子中分别包了两种馅,只是各自占据了时间轴上的物理存在,虽然有交叉的人物,但其间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这是硬捏合到一起的两个本质上毫不相关的故事,而且在内容和主题上对彼此都没有影响。
        影片中承担爱情内容的人物是葛优扮演的秦奋和舒淇扮演的梁笑笑,这是延续自上一部的人物(此外还有冯远征附体的廖凡)。这里的爱情戏有两个很致命的问题,首先是没有成型的故事,全是各种情境的堆砌,人物性格和关系没有任何的发展,开始什么样结束还是什么样,这就导致了叙事动机不明确,观众期待落空,甚至可以说是无从期待,因为根本看不到两个人关系的走向,影片所给出的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的理由甚至还多于他们在一起的理由,这就让我产生一个疑问,这段爱情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吗?其次一个问题是其中试婚的情节设计实在是太过无聊,试婚从七年之痒开始试我勉强可以接受,但在双方都知情的情况下弱势的一方用装残废来考验对方的耐心实在是荒唐了,这种自我催眠式的抖机灵已经完全无视观众智商了。
        面对这样的情节,葛优和舒淇这两大主演的状态十分例行公事,表演毫无激情,真正挽救了《非2》的是孙红雷,他所扮演的李香山是这部电影中唯一有意义的角色,我也相信这种谢幕式的人生感悟是王朔作为编剧真正要呈现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为了那一场追悼会而拍的,虽然这种成功者的沧桑告白不免矫情,这场戏的长度和调度也十分非电影化,但总算是有点东西能让这两小时不算完全虚度了。其实以上一部《非诚勿扰》的素质,本不该对这部续集有什么高于正常水准的要求,王朔的表现是本片唯一让我期待的。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冯小刚与王朔在《非2》中并没有做到合体,看来还是分开的时间太长了,已经毫无默契可言了。
        但是,我毫不怀疑《非2》的票房将继续在岁末掀起票房狂潮,敢于拍这么一部反电影的电影来考验观众的承受底线,也只有冯小刚敢这么干,而且他一定知道自己会成功。看片时我旁边的一个女观众,看到银幕上葛优晃晃脚丫子都乐不可支,冯小刚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被审美惰性和接受惯性所占领和驱使的观众,满足这些人的需求的难度如此之低,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压力地炮制一部各方面都毫无追求可言的被称为电影的视听产品,无论是《唐山大地震》的催泪还是《非2》的搞笑,冯小刚使用的都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视听语言和情节逻辑,特别是到了《非2》,我看到的冯小刚已经全然没有了自己作为一个导演的信用额度被透支的担忧,只要在电影上贴上自己的标签,只要让葛优如约出现的银幕上,就不怕没有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来为他买单。
        如果拿现在的冯小刚作品做个类比,我想最恰当的就是脑白金,明眼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个言过其实的东西,但没关系,你不是这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才是它大行其道的地方。而且年复一年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口号甚嚣尘上,其宣传早已经回避了产品实际品质的诉求,转而塑造一种建立在民间礼俗之上的风俗文化,于是脑白金潜移默化为健康长寿的象征和期许。过年串门送什么不是送,这东西也吃不死人,有疗效没疗效的就图个吉利而已。冯小刚也是如此,从前的亲民如今已变成了现在的愚民,这是一个他吃定了的市场——别跟我谈什么艺术创作,哥拍的也不是电影,是冯氏贺岁片,你不喜欢那是你心理阴暗自绝于人民,哥也不缺你那一张票,现在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什么我就得拍什么,而是哥拍什么老百姓就得喜闻乐见什么,姜文是站着把钱挣了,那多累啊,哥是躺着就把钱挣了,你还别不服,这本事,全中国也就我冯小刚一人有!

 4 ) 王朔的道歉和道别

如果说看《非诚勿扰》和《唐山大地震》是我被心理预期的那个冯小刚忽悠进了电影院,那我再次卖票入场看《非诚勿扰2》则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在银幕上看望王朔是排50分钟长队的理由,不知道长长的队伍里有几个人和我一样,不看僧面看佛面。

事实也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这部续集如果当做电影来看,根本及不了格,论电影感还不如第一部。一般而言,离生活越远的就越像电影,离生活越近的就越像电视剧。所以,美剧总是给人感觉电影感十足,而很多国产电影什么都不像。冯小刚的电影基本上是电视剧规格的,电影院里坐在我左手边的那对中年夫妇就完全可以证明,电影前半部分他们两人频繁的充满爱意的击打对方,还一个劲儿的指着屏幕说,你看人家,你也学学。能够和自己的居家生活互动,是电视剧最明显的特征。

冯小刚的本事是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故事弄得很有人情味儿,类似秦奋这样整日游手好闲还开着奔驰满处跑的中产老男人能有多少?要我说这人物这故事就跟白日梦似的,一点地气儿接不着,可是他能给你加一层滤纸,让你觉得电影里的人吧,挺亲切,比其他导演刻画的穷苦大众更像平常百姓。小刚导演是有些小聪明的,他深刻的明白观众的心思,于是他以一种看似没有道德担当的趣味性在牵扯着观众,提醒他们我拍的是一目了然的电影,是你水深火热的生活。

冯小刚说得对,他是啤酒,王朔是二锅头。这电影拍得如此差却能叫不少人感动,肯定不是啤酒的作用,给力的是掺在里边的那杯二锅头。

说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场景:
1.秦奋搀扶着病重的香山去看墓地,走着走着,香山一扭脸,对秦奋说,“不看了,大通铺一样。活着扎人堆,到死了还人挤人。”

2.在饭馆里,香山对秦奋交代后事,“我呀,这一辈子跟钱着了大急了。川川,我不会让她为了挣钱,工作一分钟。就虚度光阴,想不干嘛就不干嘛。”

3.人生告别会上,香山坐在前边,面向大家,说,“你们的好,你们的善,我都记在心里,带进火葬场。我死了,这些信息还留着,随烟散播,和光同尘,作为来世相谢的依据。如果还有来世的话。(大意)”

这些对话之所以留有印象,是因为一种久违的感觉,是因为对二锅头的那种来自肚子的想念。王朔总是把生活赤裸裸的指向虚无,然后再来一次仗义的担当。这些年,王朔取胜的关键,并不是靠塑造真小人的形象,而是让君子自比成小人,这样一来魅力就凸现了。往往是这样,越有趣的,就越让人心安。可很多人没看见这个,只记住那句“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实际上,王朔从来就不是小人,他坦坦荡荡,讨厌武侠,却做了好多侠义的事情。到后来,赞誉他都不要了,好像存心让自己的刻薄来解释这些。在影片里,他还是借着那个叫川川的小姑娘,说出了一句让自己得以自洽的评价:他也没有比别人更坏。

对了,还有一句,我也记住了,是香山在公司里对秦奋说,“伪艺术也是艺术,就算它再二尾子,那也是艺术家生的。眼看那块地儿就要盖成电子城了,咱们再不说点好的,伪艺术也绝种了。(大意)”

王朔的一生里关于真伪的讨论很有意思,在他的早期作品里不断地告诉别人四个字:你丫别装。后来他改了口:“装的好也叫好,动机就别聊了,聊来聊去只能伤害人。”你若问他,你怎么自己抽自己的嘴巴,他一定会大方地告诉你,“我年轻时候才懂多少东西。”

我曾经看过不下5个号称是王朔所写的博客,几乎看不完一篇文章就知道是假的,可还有挺多人偏偏就信,他们似乎以为沾点儿痞子气就成王朔了。我见过很多人,有话不会好好说,非要说得让你一听就很难受。那股连王朔自己都厌恶的腔调居然成了招牌,太多人拿皮囊当骨肉了。

为什么王朔是你学不来的?这跟炖肘子是一样的,你说这脂也脱了,鸡汤也煨了,葱、姜、绍酒也都放了,可怎么就是出不来东坡家的味道呢?工序一道不少,作料一味没差,比对着菜谱,没错啊,找大师盘问,说差在哪呢?大师笑而又语,你呀,少了人家的灵魂。

所以你至多可以学会他的调侃、他的嘲讽、他的戏谑,甚至可以模仿他的狂狷,但你终究没法复制那股厌离的情绪,那种对世界放不开手又瞧不上眼的无时无刻的爱和纠葛。那是情怀,得不拿自己当人的疯过,得九死一生,得大彻大悟,得从头再来,他说除此之外还得扎一针。

步入中年以后,王朔总是在两件事上自我重复。一为道歉,二为道别。第一件事对谁都好,解了心结,树了榜样,给自己也挣得了面子。日本有句谚语:不会说对不起的人永远不是大人。王朔给不少人道歉,然后他发现了中国人原来都是讲理的,没有人会为难一个诚心道歉的人。一个人过完人生的大半还时常自我否定,成长没有完止反倒越来越凶猛。人总是要犯错的嘛,能做的就是到知错的那一天,去认错。真正的错是知善而不行善。

至于道别这件事,王朔先用作品画出了分水岭,与从前的自己彻底决裂,少说有一半的读者买回一本《我的千岁寒》表示看不懂。看不懂没关系,王朔说本来就不是给你们写的,甚至他不明白怎么到今天还有人会对《空中小姐》那样的作品念念不忘。作品改头换面之后,道别就成了他的一个主题,他掏心掏肺的对世界对亲人对从前写着自己的私家话,诚挚得像情书。在《非诚勿扰2》里,他编造了一个人生告别会,来满足自己对道别的诉求。道别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内心的诸多情结,它们在电影里,也一股脑的出现:海军、大院、共产主义、女儿、美、自杀、生老病死。把这些感情用几部作品变着花样的来回阐释,显得多少有点矫情,但其实细想想也是好事,我们这个时代又缺少忏悔又缺少深情,王朔都找补上了。再者说,能把临别赠言当成创作题材一写好几年的作家恐怕也就他一人吧?

其实整部《非诚勿扰2》里,讲的同样是这两件事,道歉和道别,当这两件事儿慢慢变成一回事儿,王朔就有了一种温暖的情怀,在白驹过隙的人生里,留下几句喃喃而绵长的絮语。到影片最后,使人潸然泪下的,不正是这个吗?

说回电影,王朔的编剧显然不是电影剧本的考量,情节无力,写得又过于自我,以至于搁在镜头里有点突兀。把最后的那几段戏放在一个充斥着剑南春和中国人寿的贺岁片里,显得夸张并且失衡。

电影的张力不会是前边逗你乐后边让你哭那么简单。举个例子,刚猛如姜文的电影,孤独起来才叫人子弹穿心,比如那句“那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看完《让子弹飞》,我脑子里全是师爷的这句话。结果师爷死了,腿挂在树上,他的秘密最终还是独自带走了,他连一句实话都没有人可以分享,这就是张力。

这些年国产电影的大屏幕上,能这么靠剧情触动人心的,我只对姜文有印象,虽然他也没做太好。看姜文的电影,总觉得仿佛一个处男在度过他惊心动魄又迫不及待的初夜,藏都藏不住的兴奋,满屋子荷尔蒙。

看冯小刚的电影则像一个浑浊而又温柔的中年人,坐在床边跟你不停的聊啊聊,边聊还边撩拨,你对他说,你他妈倒是来啊,结果他就不来,恨不得用一张嘴皮子把事儿给办了。

至于张大导演和陈大艺术家,这俩人有点相似,因为阴阳怪气又偏爱装神弄鬼的人总是比较像。


草威

PS:中国这些电影以后能不能尽量不要让孩子在里面朗读背诵什么的了,因为第一,中国话不适合说出来,有时候挺好的词说出来瘆人;第二,饶了孩子吧,没那么深沉,不至于这样。

 5 ) 躺着挣钱都嫌太累,那就改趴着吧…

作为一部续集电影,作为一部冯小刚和葛优的电影,可能会有很多观众已经习惯要在年底去电影院享受他们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但这次的《非诚勿扰2》因为王朔参与了编剧,所以整部电影的气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些想要去电影院享受欢乐的观众可能会有些意外地撞上一堵冰冷而坚硬的墙。

    
作为一部很认真地去试图思考“生与死”这样终极话题的电影,《非诚勿扰2》可能会是不错的小说、话剧,甚至是电视剧,但它不是一部好的电影。如果偏激一点看,这部电影其实靠听也能“看完”。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叙事技巧,《非2》在形式上的轻飘和话题上的沉重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对于那些抱着既定期望值的观众来说,这样的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有些消化不良。
    
如果我们还把它看作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实在是太偷懒了。故事根本无从谈起,就是摆出一幅我要和你们丫聊聊的姿势,最后其实也没讲出个什么道道来。

其实,1就是1,2就是2,要是躺着挣钱都嫌太累,那就改趴着吧……



实在懒得多说了。2010年的中国电影,基本上就这样结束了。

从现在可以知道的影片消息来看,我不觉得2011年的中国电影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惊喜。

 6 ) 王小刚,你凭什么与姜文比?!

姜文《让子弹飞》中为了不植入广告而与制片人翻脸,冯小刚《非2》植入20个广告。就这一点,还怎么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小刚啊,你输的不是你那毫无主题的剧情,不是大杂烩的制作方式,输的是你对电影的态度和对影迷的态度。试问小刚,你一部影片植入20多个广告,你把你的影迷当成了什么?我们可以容忍你的半生不熟,可以谅解你的粗制滥造,但是我们却不能容忍你为了挣钱糟蹋电影,糟蹋影迷的行径!

 短评

让悲观者无力,让软弱者更怂……躺着挣钱都太累,改趴着吧…

10分钟前
  • 张小北
  • 较差

那番恳别人生真好,动人。但是这种好,不是电影的好。坐着把心掏了,是作家的本事。有运动,有人物,有命运,有故事,一切都在,给人领悟,才叫电影。有语言,还要有电影语言。 电影是Show me,不是tell me。

13分钟前
  • 柏邦妮
  • 还行

俏皮的台词不适合温情片,续集还是免了吧。

16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还行

冯小刚用胶片写的微博,全是牢骚,全是警句。

20分钟前
  • 梅雪风
  • 还行

非2的辛辣与苍凉、豁然和平静,难道真的没人看到心里去吗?反正姐是哭肿了双眼。生命到底是什么,也拼也淡,最后还是顺其自然。PS:负责任地说,非2真的比非1好多了。真的没有那些人骂的那样差。

25分钟前
  • 春生他娘
  • 推荐

比非诚1好看。对于台词方面,故事情结上,比1都下功夫了。几个看点:1、离婚仪式。搞笑。2、给活人办告别会。搞笑。3、有跟非诚1呼应的地方。比如:建国、比如一年一次的内个。4、有句台词严重讽刺了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5、葛优真的老了。但还是爱他。爱冯小刚。

28分钟前
  • 影联国艺
  • 推荐

“没有了激情还能不能不离不弃?时间可以把人拉近,也可以推的很远。活着是一种修行。” 娘的,第一部那么水,第二部居然可以扭转,最后半小时的“人生告别会”,当时我就醍醐灌顶了。

3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谁在前世约了你?”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个人是十分喜欢《非诚勿扰》,也因此对《非诚勿扰2》特别期待。但纵观此片——拖沓冗长,支离破碎,还时不时来一下广告植入,要不是有王朔在撑着,很难想象……片尾曲歌词用的仓央嘉措的《十诫诗》,也让人觉得十分古怪。好在还有美人、美景。★★★

34分钟前
  • Q。
  • 还行

非诚勿扰 2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小刚:我的心太乱

43分钟前
  • 水夫兔
  • 还行

还得说是有钱才能去住那亚龙湾的树屋,开50万一瓶的酒,弄喝香槟的离婚礼和人生告别式,让孩子一分钟都不为钱发愁,虚度年华,《资本论》和仓央嘉措的情诗岔着读,我也对钱发誓,我被感动了。

4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较差

第二部里感觉笑笑有点儿作了,没事自己找不痛快,也就是秦奋比他年长心里承受力足够,要换上同龄的或是年龄差距不大的,谁还买你的帐呀!当小三儿的还想翻身当太后,笑话!

49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很难专心

51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看了点映 非诚勿扰2很不错 很煽 王朔编剧立马就不一样了 最后葬礼的发言完全是千岁寒女儿书里那套 濒死体验啊什么与光共尘之类的 开头的典礼大亮 比非诚勿扰1好很多很多

53分钟前
  • 莫陶客
  • 还行

剧本儿结构松散,要是没有王朔的台词撑着,就真的烂尾了。

5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你不诚,我不扰,2。掏钱买票的百姓们,祝你们愉快。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冯氏幽默+王氏感悟。前半部分许多搞笑的情节都来自生活,有人情味儿,但转折却来的比较突兀,有点儿不明就里。最棒的主演是孙红雷,他的最后一段戏份让人特堵心,尤其是最后的最后,把我难受坏了,擦了点泪,我最受不了听遗言,即便是在电影院。葛优姚晨很可爱,舒淇很美。圣诞快乐,喝瓶红酒,睡了。

1小时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没第一部好看

1小时前
  • brave贾兔儿
  • 还行

《非1》说的是,再不相爱就老了;《非2》说的是,再不做爱就死了

1小时前
  • 卫洒酱
  • 还行

前半截还能看,起码画面效果不错,葛优依然幽默十足;后半截实在不靠谱,简直七拼八凑,草草收尾,疲软无聊。

1小时前
  • 艾小柯
  • 还行